磁流体密封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技术综述

磁流体密封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技术综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磁流体密封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技术申请文献的检索、统

计和分析,介绍了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分析,针对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

申请进行了技术分支。

关键词:磁流体密封中国申请人专利分析

引言

在机械设备中普遍存在着泄漏问题,泄漏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

重的还会危及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密封是防止机械设备泄漏不可缺少的,传统密封如垫片密封、机械密封、填料密封和迷宫密封等,虽然它们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它们有的易磨损、功耗大,有的寿命低、易污染;尤其在轴

以高速旋转时,传统密封很难达到密封要求;而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用于密

封能够克服传统密封的上述一些不足。人类对于磁流体密封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1948年,美国人Rosensweig向美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磁性流

体密封的专利,国内对磁流体密封技术的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但经过数十

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也已取得较快的发展,尤其在近五年内研究较为活跃,提交

了较多专利申请。因此,本文针对磁流体密封的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申请做了系

统的分析。

1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1.1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

在磁流体密封技术领域,目前国内主要申请人以高校申请为主,其次是企业、个人、科研单位。在国内申请中,广西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申

请量远远超出其它申请人的申请量,其次是国内企业,个人申请、科研单位和机

关团体的申请量相对较少。由于磁流体密封技术在国内专利申请起步属于较晚,

因而研发主力主要集中于高校。广西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为磁流

体密封领域的国内重点申请人。目前国内重点发明人主要有李德才、杨小龙、陈帆、孙彭、郝付祥等。其中李德才是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专利申请的发明人,杨小龙、陈帆、孙彭、郝付祥是广西科技大学专利申请的发明人。李德才曾经是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机械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龙为广

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因而,李德才教授和杨小龙教授是国内磁流体

密封技术领域的领军发明人。

广西科技大学在2002年-2015年申请量较少,2015年-2018年申请较集中,

申请量较多,属于技术迅猛发展期,而在2019年以后申请开始减少;对专利申

请进行分析和梳理,可知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主要发明人均是李德才,因

而把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整体作为其中一个国内重点申请人进行分析。北京

交通大学在2002年-2009年属于技术起步期,申请较少,在2009年-2016年申

请量增多,这个时期是李德才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期间,自2015年开始在

清华大学任教,北京交通大学的申请量开始逐年减少,而清华大学的专利申请量

开始逐年增多,在2020年达到爆发,该年申请量达到80多件。本文主要对北京

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及广西科技大学这两个国内重点申请人进行分析。

1.2国内重点申请人专利申请分析

1.2.1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专利申请技术分支

通过对目前公开的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和梳理,得出

磁流体密封的一级技术分支包括:提高耐压能力、提高使用寿命、应用、装配加工、液体密封、试验六个分支。其中,以提高耐压能力相关专利研究最多,影响

耐压能力主要有磁流体的性能(如磁饱和强度、粘度等物理化学磁学性能)、磁

极极齿的机构参数、磁场大小及分布、工作条件(如温度、载荷等)、密封间隙等,因而提高耐压能力主要通过使磁液均匀分布、防止泄漏、减小密封间隙等手段;提高使用寿命的手段有防止极齿破坏、自清洁、防尘、冷却散热、防止泄漏等;应用包括应用于氢气、氟利昂、有毒气体等密封、反应釜、镀膜机、鼓风机、

无框直驱电机、阀、真空式和面机等的密封以及各种密封如软填料、水帘密封、

双螺旋密封、机械密封、浮环密封等密封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引入磁流体密封;装配、加工方面通过分瓣式解决整体式不好装卸的问题、在永磁体上加工极齿以解

决在极靴或轴套不好加工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注入方法;液体密封主要存在被密

封液体与磁流体接触界面不稳定、被密封液体对磁流体造成冲击等问题,因而专

利申请主要集中设置液体补充件以防止被密封液体冲击磁液造成流失、以及通气

体或者组合其它密封以隔断被密封液体与磁流体等方面;而在试验方面,主要集

中在密封过程研究、密封性能在线监测、磁液分布情况研究、磁流体流变特性测量。

1.2.2广西科技专利申请技术分支

通过对目前公开的广西科技大学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和梳理,广西科技大学的

专利申请中与发明同日申请的实用新型较多。此外,该学校主要针对磁流体密封

的耐压能力进行研究,对其它方面如使用寿命、应用、装配加工、液体密封等方

面有涉及但涉及较少。在提高耐压能力方面的研究,涉及高速重载、大直径、大

间隙、轴径向跳动、转轴偏心、分瓣式、单级、单磁源等耐压性低的技术问题,

而改进方法主要通过对磁流体密封的结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耐压能力。

3结束语

通过对磁流体密封领域的国内重点申请人的专利申请的分析,可以看出北京

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广西科技大学是国内重点申请人。其中,由李德才教授

领头的北京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其在磁流体密封领域专利申请涉及方面较广,

涉及提高耐压能力、提高使用寿命、应用、装配加工、液体密封和试验六个方面,而广西科技大学起步较晚,申请集中于提高磁流体密封的耐压能力。并且国内重

点申请人对于磁流体密封的专利申请大都是用于气体密封,对于液体密封的研究

相对来说还较少。虽然磁性流体应用于密封液体的技术目前尚未达到实用化的阶段,但是由于这种密封技术所具有的零泄漏特性,在防止固体和液体的阻隔密封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对于磁流体密封的研究越来越

深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 付亚萍、李锟. 磁流体密封技术的发展概况.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

[2] 杨铁军,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农业机械),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 邹继斌等. 磁性流体密封及其发展现状. 摩擦学学报,1994.

磁流体密封原理

磁流体密封原理 磁流体密封技术是在磁性流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磁流体注入磁场的间隙时,它可以充满整个间隙,形成一种“液体的O型密封圈”。 磁流体密封装置的功能是把旋转运动传递到密封容器内,常用于真空密封,其基本原理见下图 磁流体密封装置是由不导磁座、轴承、磁极、永久磁铁、导磁轴、磁流体组成,在均匀稳定磁场的作用下,使磁流体充满于设定的空间内,建立起多级“O型密封圈”,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每级密封圈一般可以承受大于0.15~0.2个大气压的压差。总承压为各级压差之和,一般设计为2.5个大气压,完全满足真空密封的需要;另外经过我公司的研究开发,也可用于高压密封。 2、磁流体密封的特性 ·长寿命 无磨损,具有极佳的工作可靠性。 ·高性能 极限真空度10-6Pa,泄漏率10-12Pa.m3/sec。 ·高适应性: 从低速到高速,从低压到高压,从室温到高温,均能满足各种[wiki]设备[/wiki]的要求。 3、磁流体密封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真空设备发展迅猛。在许多回转动密封装置上,磁流体密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单晶硅炉、真空钎焊炉、真空熔炼炉、化学气相沉积、离子镀膜、液晶再生等真空设备的密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及对[wiki]环境[/wiki]要求较高的设备的密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995年由美国帕佩尔(Papell)发明的磁性流体,是把磁铁矿等强磁性的微细粉末(约100?)在水、油类、酯类、醚类等液体中进行稳定分散的一种胶态液体。这种液体具有在通常离心力和磁场作用下,既不沉降和凝聚又能使其本身承受磁性,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特性。 磁流体由3种主要成分组成: 1)固体铁磁体微粒(Fe3O4); 2)包覆着微粒并阻止其相互凝聚的表面活性剂(稳定剂); 3)载液(溶媒)。

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Magnetic Liquids),又称磁流体(Magnetic Fluids)、铁磁性流体(Ferromagnetic fluids)、磁性胶体(Magnetic Colloids)。它是由纳米级(一般小于10nm)的磁性颗粒(Fe3O4 ,γ- Fe2O3 ,Fe ,CO,N ,Fe-CO-N合金、a-Fe3N及γ-Fe4N等),通过界面活性剂(梭基、胺基、轻基、醛基、硫基等)高度地分散、悬浮在载液(水、矿物油酒旨类、有机硅油、氟醚油及水银等)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即使在重力、离心力或强磁场的长期(5-8年)作用下,不仅纳米级的磁性颗粒不发生团聚现象,保持磁性能稳定,而且磁性液体的胶体也不被破坏。这种胶体的磁性材料被称为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既具有一般软磁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磁性液体中的纳米级磁发达到饱和。同时由于粒子内部的磁矩在热运动的影响下任意取向,粒子呈超顺磁状态,因此磁性液体也呈超顺磁状态。一旦有外磁场的作用,分子磁矩立刻定向排列,对外显示磁性。随着外磁场强度的增加,磁化强度也成正比的增加。达到饱和磁化后,磁场再增加时,磁化强度也不再增加。当外加磁场消失后,磁性颗粒立即退磁,几乎没有磁滞现象,其磁滞回线呈对称”S”型。这种具有液体流动性的磁性材料才是真正的磁性液体。 磁性液体是1965年美国宇航局为解决太空人宇航服头盔转动密封问题由S.S.Pappel研究成功的。在1965年获得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实际应用的制备磁性液体的专利。他是将磁铁矿粉、界面活性剂(油酸)和润滑油混合在一起,在球磨机中球磨,最后利用离心方法去掉大颗粒而研制成功的。1966年,日本东北大学饭坂润三也研制成功,从此开始了磁性液体的广泛应用。尤其是W. Ostwald等人利用化学反应也制取了具有一定磁性能的胶体。不过这种磁性胶体或因为磁性颗粒的直径过大,或因为界面活性剂选择不当等原因,使得磁性胶体极不稳定,很难获得应用,因此也未获得足够的重视。60年代美国和日本研制成功后,人们对磁性液体的特殊性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把它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工业装置中。美国60年代成立了磁性液体公司,专门从事磁性液体的应用研究。苏联、英国、法国也相继开展磁性液体的技术研究。中国于70年代开始磁性液体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这种新型功能材料已在航天航空、冶金机械、化工环保、仪器仪表、医疗卫生、国防军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磁性液体的发展按纳米级磁性颗粒被利用的时间顺序及特性可以分成3个阶段。60年代初,第一代铁氧体磁性液体(ferrite magnetic fluids)问世。80年代第二代金属磁性液体(metal magnetic fluids)出现。进入90年代日本研制出第三代氮化铁磁性液体(( i roir nitrifle magnetic fluids)。第一代铁氧体磁性液体问世解决了有无问题,第二代金属磁性液体的出现把磁性能提得更高(Ms:0.17T(1700 Gs) ),第三代氮化铁磁性液体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又具有较高的磁性能。 磁性液体的特性是磁性颗粒、界面活性剂及载液性能的综合表征。作为一种特殊的胶体体系,磁性液体同时兼有软磁性和流动性,因此它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流体特性。

磁流体密封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磁流体密封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时间:2008-07-30 阅读:206次 标签: (1)在安装内部未装轴承的磁流体密封件时,应保证转轴或导磁套与极靴组件不接触,最好有比较均匀的间隙量;在安装内部装有轴承的磁流体密封件时,应保证主机轴承和磁流体密封件内的轴承的旋转互不干涉。也就是说要保证一定的同轴度要求。 (2)在怀疑磁流体密封件有故障时,不能随意拆开磁流体密封件的内部元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3)磁流体密封件用于真空密封时,应注意不要将丙酮、乙醇、酸、碱、水、非真空用油和其它溶剂滴入到磁流体密封件内,以免引起密封失效。 (4)设备停放很长时间后,如果驱动磁流体密封件的动力比较小,在重新开始工作前应先将磁流体密封件的旋转轴转动几周,然后再开启动力。 (5)当温度升高时,磁流体密封的耐压能力有所下降,考虑到温度的影响,设计时应将转轴表面的线速度控制在20m/s以下。如果密封部位的温度高于80℃或磁流体轴的线速度超过20m/s时,需要进行冷却处理,把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带有水冷装置的磁流体密封件在工作前,应先将冷却水接通,然后才能启动旋转,避免因一定时间内的过热而造成密封失效。 (6)对于高速旋转的轴来说,离心力对磁流体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密封组件的结构设计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7)在磁流体密封件初始使用阶段,如果发现有少量的磁液溢出,但真空仍能维持,一般密封效果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在加注磁液时,控制加注量比较困难,一旦加注过多,多余的磁液会被抽走,直到保持适量为止。磁液注入量与耐压之间的关系是:开始时增大磁液的注入量,耐压基本上呈线性增大,但注入量达到一定值后,耐压不再增大,而是稳定在一个恒定状态。 (8)在初次使用磁流体密封件时,应将抽真空的时间适当延长些,以便将密封件内部一切不利于真空的成分全部抽走,如果设备系统的其它密封没有问题,再次抽真空时,真空度将会很快上升。 (9)设计磁流体密封件的结构时,应注意磁流体密封件各元件的材料选择、极靴齿形的结

磁流体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

磁流体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对磁流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造工艺等研究的深入,磁 流体越来越多的特殊功用被人们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液体功能材料,磁 流体也逐渐的被各个领域所应用。文章综述了磁流体的组成、分类、理化特性, 就磁流体应用做了一些介绍.文章最后对磁流体未来的发展做了简单的设想。 关键字:磁流体;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Q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8-0000-00 作者简介:李静(1988年-),男,汉族,山东菏泽市,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院,学生,本科在读,材料科学;孙舒明(1989年-),男,汉族,山 东日照市,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本科在读,材料成型。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邮编221116 磁流体即磁性液体(Magnetic Liquid),也称磁性胶(Magnetic Colloid)。磁流体于二 十世纪四十年代被人们发现, 美国的Papell在1963年获得的第一个磁流体制备专利,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NASA在其宇宙飞船中成功应用了磁流体材料,之后发展迅猛并且开始转向民用。 1纳米磁性液体的构成和分类 磁流体的组成 磁流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载夜、纳米级的磁性颗粒和包覆在磁性颗 粒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稳定胶体溶液或悬浊液,有时会加入油溶性试剂、抗 氧化剂、防腐剂及增粘剂来改善磁性液体的性能,获得更加稳定的液相体系。纳 米磁性粒子可以是铁氧体、氮化铁、铁、钴等金属及其合金的纳米颗粒,表面活 性剂可以是油酸、丁二酸、氟醚酸,聚氧乙烯烷基酚基醚等,载液可以是水、煤油、双酯聚本醚、汞、钒、铟锡合金以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磁流体中的磁性颗 粒粒径属于纳米级(一般为10nm),从而导致了其再光、电、磁和热等理化性 质方面具有特殊性能。 图(1)纳米磁流体内部的组成 磁流体的分类 磁流体的分类有很多种,一般按照载夜、磁性颗粒的性质分类。 按照磁流体的磁性颗粒性质分类 (1)铁酸盐系列 铁酸盐系磁流体的磁性粒子一般是铁酸盐,如Fe3O4、Fe2O3、BaFe12O19、CoFe2O4和NiFe2O4等。 (2) 氮化铁系列 Fe3N、Fe4N等,氮化铁作为磁性颗粒的氮化铁系磁流体其饱和磁化强度比铁氧 体型约高3倍以上,而且化学稳定性也比金属及铁氧体强。 (3)金属及其合金系列 Fe、Co、Ni、稀土金属及金属合金等,近些年有关金属合金、稀土及其合金纳米 磁流体的研究比较多。稀土金属系列磁流体在磁制冷方面的应用具备比较大的潜力,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 按照磁流体的载夜分类

磁流变离合器文献综述

离心式磁流变离合器的分析与设计 1.1 引言 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简称MRF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 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磁场的作用下,它能在液态和类固态之间进行快速转化,同时转化的过程是可控、可逆的。目前其主要应用领域为机械、交通、舰船、航天、车辆、建筑等军用和民用等行业。但是磁流变液及其磁流变液器件发展到现在还有许多的难点和不足,它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已有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成果存在关系式复杂、物理意义不明确及关键参数较难确定的问题;在磁流变液阻尼器磁路方面的设计研究仍不够成熟,磁路及结构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阻尼器动力学模型需建立更简洁,便于控制应用的模型;阻尼器结构设计存在尺寸与效率优化问题等等。基于更全面地跟踪和了解磁流变液及其应用研究发展趋势的目的,归纳梳理磁流变液与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1.2 研究现状 1.2.1 磁流变液的研究现状 1948年Rabinow发现磁流变效应【1】,并最早发明了磁流变液并设计了磁 流体离合器。但是由于为产生磁场所需的线圈体积大,增加重量,磁流变液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电流变液所需的电场则较容易实现。同时,磁流变流体的总响应时间受上升时间f=L/R(L一〜线圈的电感,R—一线圈的电阻)的限制,处于10。1-10 一s范围内,而电流交流体的总响应时间可达mS级。故在随后的研究中,人们对电流变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电流变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不同母液和悬浮微粒的电流变材料相继研究成功,之后人们又研究成功了一些电流变器件。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智能材料和结构系统的问世,电流变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涌现出不少有关电流变材料和电流变器件的专利,并对一些应用领域研制了专用的电流变器件。在这个时期,磁流变技术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很少引起人们对此领域的关注,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学者们相继发现电流变材料的剪切应力小,要求的电源电压较高等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因而自1990 年以来磁流变液才重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适用温度范围,稳定性等都大于电流交液。后来,学者们加大对磁流变液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白俄罗斯学者Shulman. Z. E和Kordonsky . W I .在磁流变材料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随后美国Lord公司、Ford汽车公司、Dephi 公司、德国的BASF公司都开展了磁流变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已有商业化的磁流变液问世,各国学者的研究工作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磁流变材料的流变机理和宏观特性,为磁流变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Lord 公司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该公司先后报道了多种合金制备的磁流变体,所采用的悬浮相为铁一钴合金、铁一镍合金、铁一钴一钒合金等超细粉末。实验结果表明:当固体悬浮相的体积比为0.25时;在70000e的磁场强度作用下,这些磁流交液的剪切屈服应力可达50KP【2】。美国Ginder,J M, Davis LC等人对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3】。

知识产权法考试重点

知识产权法 一、综述: 1. 知识产权概念与范围: 知识产权是以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为主要内容的反映人们智力创造成果的专有权利的总称。 内容范围:工业产权,著作权及邻接权,高新技术产权,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2. ★简述知识产权性质: ①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②知识产权是财产权。 ③知识产权是私权。 3.★ 简述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①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② 知识产权具有双重性 ③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独占性) ④ 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 ⑤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⑥知识产权具有确认性、授予性 3. 简述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 ①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 ②知识产权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要弱于物权 ③物权往往可通过事实占有实现,知识产权则须仰仗法律的保障 ④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通常要让位给物权 ⑤知识产权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 ⑥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其价值无论质的规定性还是量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 4. ★知识产权保护的含义与途径: 含义:通常认为是对权利的确认和对权利的保护。我国一般理解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且偏重于执法方面,概括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双轨制”。但知识产权的保护仅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行使各种保护权利。 途径:第一,立法保护;第二,行政保护;第三,司法保护;第四,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第五,技术保护;第六,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 二、著作权: 1.★ 作品的概念与条件?如何理解独创性?

概念:是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构成条件: ①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 ② 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 ③ 具有独创性和原创性 ④ 可感知性和可复制性 ⑤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如何理解独创性:“原创性”,是作品最重要构成要素 ①在形成过程中,不是抄袭、剽窃之作 ②作者独立创作(独立构思、运用独到技能、技巧、手法)完成而产生

永磁操动机构专利技术综述

永磁操动机构专利技术综述 【摘要】永磁操动机构因为零部件数量少、高可靠性、出力特性与真空断路器反力特性配合良好等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永磁操动机构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永磁操动机构稳态线圈发展路线 一、前言 永磁操作机构工作时运动部件少,无需机械脱扣、锁扣装置,故障源少,具有较高可靠性。本文即从专利文献角度对国内外永磁操动机构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二、永磁操动机构概况 永磁操动机构将电磁线圈和永久磁铁合理的结合在一起,由永久磁铁实现机构终端位置的保持,由电磁线圈提供操动能量,与永久磁铁一起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从而实现了传统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全部功能。 1、永磁操动机构从结构上大体可分为三种:双线圈式永磁机构,单线圈式永磁机构和分离磁路式永磁机构。双线圈式永磁机构是采用永久磁铁使真空断路器分别保持在分闸和合闸的极限位置上,使用一个激励线圈将机构的铁芯从分闸位_置推动到合闸位置,使用另一激励线圈将机构的铁芯从合闸位置推动到分闸位置。单线圈式永磁机构也是采用永久磁铁使真空断路器分别保持在分闸和合闸极限位置上,但分合闸共用一个激励线圈。 2、永磁机构按原理分为单稳态和双稳态两种。双线圈式永磁机构优点:一为在进行合闸时,不需给分闸提供能量;二为在合闸位置时,永久磁铁只需提供克服触头弹簧的力,而不包括分闸弹簧的力。单线圈式永磁机构优点:一为分闸时靠分闸弹簧和触头弹簧释放的能量动作;

二为分合闸共用一个操作线圈,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更适合户外封闭式箱体内安装。分离磁路式永磁机构的优点:一为两个激磁线圈和永磁体有各白的磁路,有利于分别对各个磁路进行结构优化;二为能用较少的永磁材料提供较大的合闸保持力。 三、国内外永磁操动机构发展概况 3.1 永磁操动机构国外发展线路 永磁操动技术在国外真正的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它采用新的工作原理,工作时的运动部件只有一个,与弹簧机构比较,零件大幅度减少,是操动机构上的一次革命。1976年MITSUBISHI FJIECTRIC CORP公司申请了第一个通过永磁铁、线圈和弹簧来控制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的专利(申请号为JP昭5l-1026A)申请,其提出一种简化的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通过将绝缘杆连接于弹簧,经过连杆机构连接于电磁控制机构,其中通过一个激励线圈将机构的铁芯从合闸位置推动到分闸位置以控制真空断路器的分闸操作,通过另一激励线圈将机构的铁芯从分闸位置推动到合闸位置以控制真空断路器的合闸操作,并通过弹簧提供断路器在分闸位置的保持力,该操作机构应该是永磁操动机构的雏形。事实上,国外永磁操作机构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92年前后,永磁机构技术开始在英国工业应用。1995年Whipp&Bourne公司进一步改进了结构,并于1995年11月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GB9523440),该篇申请其提出了通过永久磁铁组产生的力克服弹簧力以移动柱塞实现合闸操作,而且分合闸共用一个线圈,并通过弹簧力保持, 3.2 永磁操动机构国内发展线路 据统汁最早的是沈阳工业大学于2001年申请了关于永磁操动机构的第一个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01250948),提出了一种永磁加弹簧的新型结构的操作机构,可实现合闸时永磁保持,不需机械锁扣,分闸时采用弹簧驱动,具有较高初始加速度的特点,并且可实现选相分闸操作。西安交通大学于2003年提出了关于非对称式双线圈永磁式探动机构的专利申请

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连接器专利技术综述

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连接器专利技术综述 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设备的关键技术,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连接器的研究和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种新型连接器不断涌现,已成为海洋油气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连接器的研究和发展中,专利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对现有的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连接器的专利技术进行综述。 一、机械式连接器 机械式连接器是最早应用于海洋油气钻采井口装置中的连接器,它通过螺纹连接实现井口设备和钻井平台装置的连接。机械式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连接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结构庞大、重量大、操作难度大等缺点。 机械式连接器的主要发明专利包括: 1. US8360283B2,一种旋转卡槽连接器,适用于海洋油气钻装井口连接。该专利通过在井口设备上设置防止相对旋转的引导装置,实现卡槽的位置精准自动对准,提高了连接速度和连接成功率。 2. US8833732B2,一种避免油气泄漏的螺纹连接器,通过采用密封结构、自动挤压装置等技术,实现防止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的问题。 液压式连接器采用液压动力将井口设备和钻井平台装置连接起来,具有操作简便、连接稳定等优点。液压式连接器的主要发明专利包括: 1. US8393805B2,一种带有密封垫的液压式连接器,该专利通过加入密封垫,实现了海水和井下介质不受互相污染的目的。 2. CN204116436U,一种带有自动锁紧装置的液压式连接器,该专利通过设置锁紧螺杆和锁紧弹簧,实现了锁紧接口的自动锁紧,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电气式连接器是一种通过电气信号传输实现井口设备和钻井平台装置连接的连接器,它基于电气接触技术和信号传输技术,具有连接速度快、传输速度快等优点。电气式连接器的主要发明专利包括: 1. US8763897B2,一种带有接地绞线的电气式连接器,该专利通过接地绞线实现了接地保护和电气故障保护,提高了连接器的安全性。

专利专项研究报告

专利专项研究报告 专利专项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专利成为企业保护技术和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申请和拥有专利,企业能够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阻止他人对其技术的侵权,进而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因此,专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本报告旨在对专利进行专项研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专利保护技术和创新。 二、研究内容 1. 专利的定义和作用 本部分主要介绍专利的定义和作用。专利是国家对发明者创造、实施和使用新技术的独占权的法律措施。通过获得专利,发明者可以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并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权。专利能够刺激创新活动,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专利的分类和申请 本部分主要介绍专利的分类和申请过程。根据技术领域的不同,专利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适用于新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新型的实用技术,外观设计专利适用于产品的外观设计。申请专利的过程包括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提交申请、等待审查和获得授权等步骤。

3. 专利的侵权和防范 本部分主要介绍专利的侵权和防范措施。专利的侵权是指他人在专利保护期内未经发明者许可擅自使用专利技术。发明者可以通过侵权诉讼等手段维护自己的专利权益。为了防范专利的侵权,企业可以进行技术监测,以及与他人签订技术许可协议和保密协议等措施。 4. 专利的价值评估 本部分主要介绍专利的价值评估方法。专利的价值评估是对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和确定。通过专利价值评估,企业可以了解专利的投资回报和商业化潜力,从而更好地决策专利运营的策略。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专利的专项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专利的定义、作用、分类和申请过程,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技术和创新的保护意识。同时,研究专利的侵权和防范措施,可以帮助企业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此外,研究专利的价值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决策专利运营的策略,实现专利的商业化价值。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证调研,对专利的内容、申请和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磁流体密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综述

磁流体密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综述 1磁流体 磁流体也称磁液或铁磁流体(英文为MagneticFluid或Ferrofluid),它是将铁磁性纳米微粒掺入到载液中,并用表面活性分散剂使其均匀地分散到载液中,从而形成的一种固液相混的悬浮状的胶体。磁流体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磁场的作用下,磁化强度随外加磁场的增加而增加,直至饱和,而外磁场去除以后又无任何磁滞现象,磁场对磁流体的作用力表现为体积力。②与一般纳米粒子相同,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在通常的离心力和磁场的作用下,既不沉降,也不凝集。 磁流体是一种在工程技术甚至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的高科技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成功用于解决宇航服可动部分的真空密封以及在失重状态下宇宙飞船液体燃料的固定问题。此后磁流体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研究应用一直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前沿课题,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于1997年生产出首批产品。目前国际上仅美、中、俄、日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磁流体结构模型及实物图如图1所示,磁流体组分材料概况如表1所示。 2磁流体密封 磁流体密封是利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流体具有承受压力差的能力而实现的密封。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磁性回路由永久磁铁、极靴和转轴组成。放置在导磁性良好的转轴与极靴顶部之间的制作精良的磁流体在高性能的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作用下高度集中,形成一个液体○型密封圈,当磁流体受到压力差作用时,磁流体在非均匀磁场中略微移动,产生了对抗压力差的磁力,从而达到新的平衡,进而将转轴与极靴间的缝隙堵死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磁流体密封中的转轴可以是磁性体,也可以是非磁性体。前者的磁束集中于转轴与极靴间的缝隙处,86《润滑与密封》通过转轴构成磁性回路;后者的磁束并不通过转轴,而是通过缝隙中的磁流体构成磁性回路。 图2所示的磁流体单磁铁双极靴密封结构的耐压能力差(小于0·1MPa),所以实践中大量采用的是多磁铁多极靴结构,如图3所示。图3(a)中磁流体密封采用多块磁铁,每块磁铁与其对应的一对极靴构成各自独立的磁性回路,各回路间采用绝磁材料隔开。图3(b)中只使用了一块磁铁,

水利工程专利技术365项

水利工程专利技术365项 admin 来源:水利水电工程网发表时间:2022-9-13 17:12:47 点击:708 1 挡水、阻水、抗洪救险急用袋 2 聚丙烯混凝土增强纤维消费方法 3 多功能快速子堤 4 高压旋喷插芯扩底桩 5 泡沫塑料颗粒混合轻量土及消费方法 6 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 7 气泡混合轻量土及消费方法 8 一种借助浮力的柔性坝体及其构筑方法 9 一种防氡、防水涂料 10 超声多普勒流速仪率定装置 11 防水隔热毯及其应用 12 软基低堰溢流坝消能构造 13 束窄河床导流方法 14 增强凸岸沉积作用法 15 可挪动的单向阻尼式潜坝 16 建筑物渗漏水防治施工技术 17 一种复合柔毡的消费方法及其产品 18 一种消除水锤作用的方法及装置 19 软基溢水堰坝消能方法 20 浸水建筑物及构件环境危害综合防护涂料 21 主要由底层可膨胀粘土层和覆盖层组成的水和/或油不可透密封垫 22 硅铝酸盐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制法 23 治理含泥沙量大的河流河道的装置 24 避水浆、治水粉及其消费方法 25 复合化纤不织布防水膜片消费方法及工艺 26 河道干式清淤(开挖)法及设备 27 一种盐田测渗方法及其测试仪器 28 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

29 两库结合防淤技术 30 建筑防水用薄型卷材粘合剂及其制造 31 旋刨原理治理江河泥沙的方法 32 散漂木材自流过坝运道 33 异形宽尾墩挑流消能法 34 古河道型碱湖泡水稻栽培技术 35 平安和有效利用长江的方法 36 一种江河截流大坝合龙时的施工方法 37 解决河床增高的方法 38 用于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的斜层平推铺筑法 39 盐碱湿地水、旱复合种植技术 40 围堰堤坝的施工方法 41 无熟料抗折砌筑水泥的配方及制造方法 42 电子浮球位移传感器 43 找水用地下磁流体检测方法及检测仪 44 土壤凝结固化剂组合物 45 浮墙拦堵系统 46 柔性的聚合物改性水泥基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7 用管道系统去除水库中泥沙等沉积物 48 一种非冻结合成模型冰的制备 49 环保防漏剂 50 水利工程撑 51 涵管窥探仪 52 亲水致密型抗渗防水塑胶 53 软弱地基上碾压混凝土柔性拱 54 碾压混凝土拱坝铰结拱构造 55 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56 新筑海堤绿化护坡的植被重建直播技术 57 地下固壁水库爆炸成形方法 58 高性能无机无碱纳米防水抗裂剂 59 树脂固化剂 60 碾压混凝土拱坝人工短缝构造

渠玉芝教授及渠氏技术综述

渠玉芝教授及渠氏技术综述 一、渠玉芝教授简介 渠玉芝教授,名德科,1940年6月6日出生在中国山东济南。1947年至1953年在中国山东济南17中学读书;1953年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195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入苏联莫斯科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高能物理;1961年在苏联莫斯科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回国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物理教员,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中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被错打成苏联特务受到政治迫害,1967年受政治迫害转业至221物理研究所,1967年至1992年在221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7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为文革期间受迫害干部平反的相关指示精神,于1979年8月13日得到平反,并任221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员。1992年调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节能技术研究所任副所长、高级研究员。 二、渠氏技术的发展过程 1967年受迫害后,渠玉芝教授在逆境中对高能微分子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的艰苦研究,并将熵旋定律的研究运用于量子力学、光子力学、磁分子场等高能微分子领域中。在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无论是放牧、春种、夏锄、秋收,还是流放于雪山脚下、草原深处,餐风宿露、饥寒交迫,都没有动摇他在熵旋理论

中的不懈研究、刻苦求索,为创造最佳的恬静运算环境,不惜出家入少林寺数年。经数十年专心致志的忘我科研,终于获得了在热传导领域方面的划时代突破,为世界新能源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渠玉芝教授发明和研制的无机传热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震荡、摩擦方式实现热能传递的新型传热技术,其重要特性表现在:该技术不仅消除了传热热阻,而且在传热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热增益”现象(超导特性)。 热是自然界所有工程技术及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物理现象。渠玉芝教授发明的这种物资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热传递手段,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均温、散热、热交换等行业领域。 1.1989年7月,渠氏技术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号:津科鉴字(89)14号} 鉴定结论摘要:“根据国内国际专利文献及相关技术领域非专利文献检索未见报导,属国际首创。” 2.1989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播报该技术发明。 3.1989年7月1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同志接见了渠玉芝教授,并做出“尽快应用、尽快开发”指示。 4.1990年渠玉芝教授在深圳宝安个人创办了新安传热技术应用研究所。 5.1996年渠玉芝教授赴美国,并在美国创办新能源研究所与SUNNET公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