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

第二章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
第二章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

第二章石油产品馏程测定

第一节概述

一、馏程的概念与原理

液体加热到其饱和蒸气压和外部压强相等时的温度,液体便产生沸腾。这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随外部压强的增高而增高。石油是由各种不同烃类及很少量非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不仅含有不同种类的烃,而且在同一类烃中含碳原子数多少也是不同的。因此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而只能测出其沸点范围,即从最低沸点到最高沸点范围。

馏程是指在专门蒸馏仪器中,所测得液体试样的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之间以数字关系表示的油品沸腾温度范围。常以馏出物达到一定体积百分数时读出的蒸馏温度来表示。馏程的蒸馏过程不发生分馏作用。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油中的烃类不是按照各自沸点的高低被逐一蒸出,而是以连续增高沸点的混合物的形式蒸出,也就是说当蒸馏液体石油产品时,沸点较低的组分,蒸气分压高,首先从液体中蒸出,同时携带少量沸点较高的组分一起蒸出,但也有些沸点较低的组分留在液体中,与较高沸点的组分一起蒸出。因此,馏程测定中的初馏点、干点以及中间馏分的蒸气温度,仅是粗略确定其应用性质的指标,而不代表其真实沸点。

对于蜡油、重柴油、润滑油等重质石油产品,它们的馏程都在350℃以上的温度,当使用常压蒸馏方法进行蒸馏,其蒸馏温度达到360~380℃时,高分子烃类就会受热分解,使产品性质改变而难于测定其馏分组成。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逸出所需的能量随界面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可以降低界面压力以降低烃类的沸点,避免高分子烃类受热分解,保证原物质的性质。在低于常压的压力下进行的蒸馏操作就是减压蒸馏。用减压蒸馏方法测得的石油产品馏出百分数与相对应的蒸馏温度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称为石油产品减压馏程。减压蒸馏在某一残压下所读取的蒸馏温度,用常、减压温度换算图换算为常压的蒸馏温度,而馏出量用体积百分数表示。

二、测定馏程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意义

馏程是评定液体燃料蒸发性的重要质量指标。它既能说明液体燃料的沸点范围,又能判断油品组成中轻重组分的大体含量,对生产、使用、贮存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定馏程可大致看出原油中含有汽油、煤油、轻柴油等馏分数量的多少,从而决定一种原油的用途和加工方案;在炼油装置中,通过控制或改变操作条件,使产品达

到预定的指标;测定燃料的馏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沸点范围,初步确定燃料的种类;测定发动机燃料的馏程,可以鉴定其蒸发性,从而判断油品在使用中的适用程度;定期测定馏程可以了解燃料的蒸发损失及是否混有其它种油品。

第二节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GB/T 6536-2010)

一、基本概念

1.初馏点:

从冷凝管的末端滴下第一滴冷凝液瞬时所观察到的校正温度计读数。

2.干点:

最后一滴液体(不包括在蒸馏烧瓶壁或温度测量装置上的任何液滴或液膜)从蒸馏烧瓶中的最低点蒸发瞬时所观察到的校正温度计读数。

3.终馏点或终点:

试验中得到的最高校正温度计读数。

注:终馏点或终点通常在蒸馏烧瓶底部的全部液体蒸发之后出现,常被称为最高温度。

4.分解点:

与蒸馏烧瓶中液体出现热分解初始迹象相对应的校正温度计读数。

注:在使用中一般采用终馏点,而不用干点。对于一些有特殊用途的石脑油,如油漆工业用石脑油,可以报告干点。

当某些样品的终馏点测定精密度不是总能达到所规定的要求时,也可以用干点代替终馏点。

5.分解:

烃分子经热分解或裂解生成比原分子具有更低沸点的较小分子的现象。热分解特性表现为在蒸馏烧瓶中出现烟雾,且温度计读数不稳定,即使在调节加热后,温度计读数通常仍会下降。

6.回收百分数:

在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同时,在接收量筒内观测得到的冷凝物体积百分数。

8.残留百分数:

蒸馏烧瓶冷却后存于烧瓶内残油的体积百分数。

9.最大回收百分数:

由于出现分解点蒸馏提前终止,记录接收量筒内液体体积相应的回收百分数。10.总回收百分数

最大回收百分数与残留百分数之和。

11.损失百分数:

100%减去总回收百分数。

12.蒸发百分数:

回收百分数与损失百分数之和。

13.轻组分损失:

指试样从接收量筒转移到蒸馏烧瓶的挥发损失、蒸馏过程中试样的蒸发损失和蒸馏结束时蒸馏烧瓶中未冷凝的试样蒸气损失。

14.校正损失:

经大气压校正后的损失百分数。

15.校正回收百分数:

用式(2-4)对观测损失与校正损失之间的差异进行校正后的最大回收百分数。

16.动态滞留量:

在蒸馏过程中出现在蒸馏烧瓶的瓶颈、支管和冷凝管中的物料。

二、测定原理

馏程测定原理是将一定量试样在规定的仪器及试验条件下,按适合于产品性质的规定条件进行蒸馏,系统地观测并记录温度读数和冷凝物体积、蒸馏残留物和损失体积,然后以这些数据计算出测定结果。

三、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GB/T 6536-2010)

本法适用于馏分燃料如天然汽油(稳定轻烃)、轻质和中间馏分、车用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燃料、航空汽油、喷气燃料、柴油和煤油,以及石脑油和石油溶剂油产品。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较多残留物的产品。

1.仪器

蒸馏仪器的基本元件是蒸馏烧瓶、冷凝器和相连的冷凝浴、用于蒸馏烧瓶的金属防护罩或围屏加热器、蒸馏烧瓶支架和支板、温度测量装置和收集馏出物的接收量筒。手动蒸馏仪器如图2-1所示,自动蒸馏仪器除上述的基本元件外,还装备有一个测量并自动记录温度及接收量筒中相应回收体积的系统。

其它仪器:

①125 mL蒸馏烧瓶;

②100 mL和5 mL量筒,分度为0.1 mL,100 mL量筒应有5 mL刻线;

③低温范围GB-46号温度计(-2~300℃)或高温范围GB-47号温度计(-2~400℃);

④秒表等。

2. 试剂及材料:汽油或柴油;拉线(细绳或铜丝);脱脂棉(或吸水纸);无绒软布等。

图2-1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器图2-2温度计在蒸馏烧瓶中的位置1-冷浴电源;2-温控表;3-冷凝管;4-温度计;5-电压表;

6-升降调节旋钮;7-调压旋钮;8-加热电源;9-风扇。

3.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取样要求:首先根据试样的性质对其分组,确定取样瓶、试样的储存温度及含水时的处理方法。此处的分组决定了后续蒸馏实验的条件。

表2-1 油品分组特性及取样要求

(2)仪器准备及馏程试验条件确定

①由油品的馏程和饱和蒸气压数据可知,汽油分类应属1组,柴油应属4组。根据1组蒸馏条件选择蒸馏烧瓶、烧瓶支板、温度计、量筒等,并使温度达到开始试验时规定的温度。

②根据样品分组,使制冷设备使冷浴温度维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

③用缠在金属丝上的无绒软布擦洗冷凝管内的残存液,以除去上次蒸馏残留的液体或空气中冷凝下来的水分。擦试方法是将在金属丝上缠有布片的一端冷凝管上端插入,当金属丝从冷管下端穿出时,将金属丝连同布片一起由下端拉出来。

④保持试样温度符合表2-1的要求,用清洁干燥量筒取100 mL试样,并尽可能地将试样全部倒入蒸馏瓶中,不能流入支管中。往蒸馏烧瓶中加入一颗沸石,防止突沸。

⑤将带有硅酮橡胶塞温度计紧密装在蒸馏烧瓶颈部,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瓶颈的中心线,温度计水银毛细管的底端与支管下缘内壁的最高点齐平,如图2-2所示。

⑥用硅酮橡胶塞将蒸馏烧瓶支管紧密安装在冷凝管上,蒸馏烧瓶要调整至垂直,升高及调整蒸馏烧瓶支板,使其对准并接触蒸馏烧瓶底部。

⑦将取样的量筒不经干燥,放入冷凝管下端的量筒冷却浴内,使冷凝管下端位于量筒中心(暂不互相接触),并伸入量筒内至少25 mm,但不能低于100 mL刻线。用一块脱脂棉将量筒盖严密。

⑧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

表2-2馏程仪器准备及试验条件

(3)试验步骤

①开始加热

调节初始电压,对装有试样的蒸馏烧瓶开始加热,注明蒸馏开始时间。

②调整加热速度

记录初馏点后,则立即移动量筒,使冷凝管尖端与量筒内壁相接触,让馏出液沿量筒

内壁流下。调节加热,使从汽油初馏点到5%回收体积的时间是60~100s;从5%回收体积到蒸馏烧瓶中剩5mL残留物的冷凝平均速率是4~5 mL/min,蒸馏速度要均匀。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重新进行蒸馏。

③记录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未指明有特殊的数据要求,记录初馏点、终馏点和/或干点,在5%、15%、85%和95%回收体积时的温度读数,以及10%~90%回收体积之间每10%回收体积倍数时的温度读数。记录量筒中液体体积,要精确至0.5mL(手工)或0.1mL(自动),记录所有温度计读数,要精确至0.5 ℃(手工)或0.1 ℃(自动)。如果观察到分解点(蒸馏烧瓶中由于热分解而出现烟雾时的温度计读数),则应停止加热,并按步骤⑤规定进行。

④加热强度的最后调整

当在蒸馏烧瓶中的残留液体约为5 mL时,再调整加热,使此时到终馏点的时间不超过5 min。如果未满足此条件,需对最后加热调整进行适当修改,并重新试验。(注:由于蒸馏烧瓶中剩余5 mL沸腾液体的时间难以确定,可用观察接收量筒内回收液体的数量来确定。这点的动态滞留量约为1.5 mL。如果没有轻组分损失,蒸馏烧瓶中5 mL的液体残留量可认为对应于接收量筒内93.5 mL的量。这个量需裉据轻组分损失估计值进行修正。)如果实际的轻组分损失与估计值相差大于2 mL,应重新进行试验。

⑤记录回收体积

根据需要观察并记录终馏点和/或干点,并停止加热。加热停止后,使馏出液完全滴人接收量筒内。在冷凝管继续有液体滴入量筒时,每隔2min观察一次冷凝液体积,直至相继两次观察的体积一致为止,精确记录读数。如果出现分解点,而预先停止了蒸馏,则从100%减去最大回收体积分数,报告此差值为残留量和损失,并省去步骤⑥。

⑥量取残留百分数

待蒸馏烧瓶冷却后,将其内残留液倒入5mL量筒中,并将蒸馏烧瓶悬垂于5 mL量筒之上,让蒸馏瓶排油,直至量筒液体体积无明显增加为止。记录量筒中的液体体积,精确至0.1 mL,作为总残留百分数。

⑦计算损失百分数

最大回收百分数和残留百分数之和为总回收百分数。从100%减去总回收百分数,则得出损失百分数。

四、实验数据处理相关公式

(1)记录要求

对每次试验,都应根据所用仪器要求进行记录,所有回收体积分数都要精确至0.5%(手工)或0.1%(自动),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 ℃(手工)或0.1 ℃(自动)。报告大气压力精确至0.1 kPa(1 mmHg)。

(2)对温度计读数进行大气压力修正

温度计读数修正方法有计算法和查表法(略)两种。馏出温度按式(2-12)计算修正值C :

(2-1)

按式(2-2)计算至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值t c :

C t t c += (2-2)

式中:t c —修正至101.3kPa 时的温度计读数,℃; t —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 C —温度计读数修正值,℃;

p k 、p —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分别为kPa 和mmHg 。 (3)校正损失

当温度读数修正到101.3 kPa 时,须对实际损失百分数进行校正。校正损失按式(2-3)计算:

(2-3)

式中:L C —校正损失,%;

L —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 p k —试验时的大气压力,kPa 。 (4)校正回收百分数

相应校正回收百分数按式(2-4)计算。

(2-4) 式中:R c —校正回收百分数,%;

R max —观察的最大回收百分数(接受量筒内冷凝液体体积),%; L —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 L c —校正损失,%。

(5)蒸发百分数和蒸发温度,由于测定过程中,直接读取回收体积与其对应的温度,而汽油要求报告蒸发百分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需通过对回收百分数(P R )和对应温度换算求得蒸发百分数(P E )和蒸发温度(t E ),换算方法有计算法和图解法(略)分别按式(2-5)和(2-6)计算:

P E = P R + L (2-5)

式中:P E —蒸发百分数,%;

P R —回收百分数,%;

()()

)273)(760(00012.02733.1010009.0t p C t p C k +-=+-=或()

c c L L R R -+=max

L —观测损失,%。

(2-6)

式中: t E —蒸发温度,℃;

P R —对应规定蒸发百分数时的回收百分数,%; P RL —临近并低于P R 的回收百分数,%; P RH —临近并高于P R 的回收百分数,%; t L —在P RL 时的温度计读数,℃; t H —在P RH 时的温度计读数,℃。

(6)蒸馏过程中任意点的斜率均可用式(2-7)计算:

Sc = (t H – t L ) / ( V H – V L ) (2-7)

式中:Sc 一斜率,℃/%;

t H —较高的温度,℃; t L —较低的温度,℃;

V H —t H 相应的回收百分数或蒸发百分数,%; V L —t L 相应的回收百分数或蒸发百分数,%。 (7) 精密度要求

平行测定的两次结果允许差按表2-3规定。

表2-3 汽油和柴油连续测定的重复性水平

()()RL

RH RL R E P P P P t t t t ---+=L H L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1.试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格中:P R为回收百收数,%;t为对应的观察值温度读数,℃;T为时间间隔或总时间,min;P E为蒸发百分数,%;校正t E为校正后的蒸发温度,℃;R max为观察的最大回收百分数,%;L从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损失百分数,%。

2.绘制恩氏蒸馏曲线图。

第三节馏程测定的影响因素

一、蒸馏速度对馏出温度的影响

测定馏程要严格控制加热速度,不然将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石油产品馏程的测定是条件试验,根据蒸馏油品馏分轻重的不同,所规定的加热速度也不同。在蒸馏过程中,如果加热速度过快,会产生大量气体,来不及从蒸馏瓶支管逸出时,瓶中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读出的温度并不是在外界大气压下试样沸腾的温度,往往要比正常蒸馏温度偏高一些。若加热速度始终过快,最后还会出现过热现象,使干点提高而不易测准。当加热速度过慢时,则各馏出温度都偏低。

正确选用石棉垫,是控制蒸馏速度的关键。不同孔径的石棉垫是根据油品的轻重及蒸馏时所需热量的多少,保证必要的加热面以达到规定的蒸馏速度,可保证蒸馏瓶最后的油面高于加热面,以防过热。

二、温度计的安装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馏程测定法对温度计的安装位置作了规定。因为如果温度计插高了,会因瓶颈的蒸气分子少及受冷空气的影响,使馏出温度偏低;如果温度计插低了,则因高沸点蒸气或因跳溅液滴溅在水银球上而使馏出温度偏高;温度计插歪了,由于瓶壁与瓶轴心有一定温差,使馏出温度偏低。

三、大气压力对馏出温度的影响

大气压力对油品的气化有很大影响,油品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在测定馏程时,对同一油品若在不同大气压下进行测定,则所测得结果也不同。因此,对馏程测定规定在一定大气压下馏出温度不进行修正,而高于或低于规定大气压力范围时则必须进行修正。

此外,影响馏程测定的影响因素还有试油中是否含有水量、冷凝器中冷却剂温度的调节等等,将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测定法规定的条件进行操作,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第四节减压馏程测定法(SH/T 0165-92)

一、方法概要

将100ml试样倒入装有瓷片的干净分馏瓶中,记录试样的温度。安装好温度计及仪器。受器量筒放入盛水的高型烧杯中,使水温与装入试样时的温度之差不大于3℃。启动真空泵,保持整个系统不漏气。调节放空阀,使残压达到测定要求。加热,按要求记录温

度和馏出百分数,并记录残压及时间,要求在蒸馏中残压波动不超过0.5mmHg,最后按常、减压温度换算图换算为常压的馏出温度。

二、减压馏程测定法(SH/T 0165-92)

1.仪器

减压馏程测定装置如图2-3所示

图2-3 减压馏程测定装置

1—减压蒸馏测定器;2—真空泵;3—缓冲瓶;4—可调红外线灯;5—真空压力计;

6—高型烧杯;7—可调电炉;8—保温罩;9—温度计;10—变压器

2. 材料和其他仪器

量筒:100ml;真空润滑脂;无水氯化钙;瓷片;火棉胶

3.测定方法

用量筒量取100 ml脱水试样(用无水氯化钙脱水),倒入装有瓷环的干净分馏瓶中,记录取样时的温度。安装仪器时注意温度计位于分馏瓶瓶颈中央,并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边缘与分馏瓶支管的下边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各磨口处涂上少量真空脂。用红外线灯控制受器量筒外的高型烧杯水温保持在与取样时的温差不大于3℃。启动真空泵,调节放空阀,使残压达到测定要求。馏程范围在200~350℃时,残压为50mmHg;大于350℃时,残压小于5 mmHg。然后开始加热。初馏时间控制在10~20min,初馏点到馏出10%的时间不超过8min,10~90%每分钟馏出4~5ml。馏出90%时允许最后调整一次加热强度,使90%到终馏点不超过5 min。蒸馏时,记录所需的温度和馏出百分数,同时记录残压及时间。在蒸馏过程中残压波动不超过0.5mmHg(67Pa)。蒸馏到终馏点时停止加热,取下保温罩,待温度计自然冷却到100℃以下,缓慢放空,使水银真空压力计回到原位后停真空泵。最后按常、减压温度换算图将减压下测定的各点温度换算为常压下的馏出温度。

4.精确度

重复测定两个结果间的差数:馏出温度不大于5℃,馏出量不大于1毫升。

三、馏程测定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除与GB/T255-88方法相同外,还应注意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减压蒸馏装置的残压尽可能保持不变。由于残压的变化而造成的人为查图的误差使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练习题与思考题

1.简述下列概念

馏程初馏点干点终馏点残留量损失量

2.蒸馏时,从开始加热到第一滴馏出的时间有何要求?请你举出几例。

3.蒸馏时温度计的安装要注意什么?

4.测定馏程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加热速度?本试验加热速度控制如何?

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在生产和应用上有何意义?

6.馏程测定时的温度计安装正确与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7.为什么说正确选用石棉垫是控制蒸馏速度的关键?如何正确选用?

8.馏程的蒸馏过程是否有分馏作用,为什么?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实验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实验 恩氏蒸馏装置实图 一、馏程测定法(GB/T 255-88) 此法适用于测定发动机燃料、溶剂油和轻质石油产品的馏分组成。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器如图1所示。

测定时,用清洁、干燥的量筒量取100ml脱水试样注入洗净、吹干的蒸馏烧瓶中,按规定条件安装好仪器。在蒸馏汽油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水槽温度保持在0~5℃,验收试验可用冷水冷却;蒸馏溶剂油、喷气燃料、煤油时,用冷水冷却。调节流出水温不高于30℃;蒸馏凝点高于-5℃的含蜡液体燃料时,控制水温在50~70℃。用插好温度计的软木塞,紧密地塞在盛有试样的蒸馏烧瓶口内,使温度计和蒸馏烧瓶的轴心线互相重合,并且使水银球的上边缘与支管的下边缘在同一平面(见图2-2)。选择合适的石棉垫。蒸馏汽油或溶剂油时用直径为30mm内孔径的石棉垫;蒸馏煤油、喷气燃料或轻柴油时用直径为50mm的内孔的石棉垫。蒸馏重柴油或其他重质油料时用直径为40和50mm合成的内孔石棉垫;蒸馏烧瓶的支管用软塞与冷凝管上端连接。支管插入冷凝管内的长度要达到25~40mm,但不能与冷凝管内壁接触。在各连接处涂上火棉胶之后, 将瓶罩放在石棉垫上,罩住蒸馏烧瓶。量取过试样的量筒不需经过干燥直接放在冷凝管下面,并使冷凝管下端插入量筒中(暂不互相接触)不得少于25mm,也不得低于100ml的标线。量筒的口部要用棉花塞好。蒸馏汽油时,要保证馏出物的温度在20±3℃。 装好仪器之后,先记录大气压力,如果大气压力高于770mmHg(102.66kPa)或低于750mmHg(100.0kPa)时。馏出温度要进行修正。 对蒸馏烧瓶均匀加热,蒸馏汽油或溶剂油时,从开始加热到冷凝管下端滴下第一滴馏出液所经过的时间为5~10min;蒸馏航空汽油时,为7~8min;蒸馏喷气燃料、煤油、轻柴油时,为10~15min;蒸馏重柴油或其他重质油料时,为10~20min。 第一滴馏出液从冷凝管滴入量筒时,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初馏点。初馏点之后移动量筒,使其内壁接触冷凝管末端,让馏出液沿着量筒内壁流下。此后,蒸馏速度要均匀,每分钟馏出4~5ml,相当于每10s馏出20~25滴。试验时要记录初馏点、10%、20%、30%、40%、50%、60%、70%、80%、90%、终馏点(干点)。如果试样有技术标准时就按标准记录好温度和量筒中的相应馏出液体积,但事先应根据温度计检定证上的修正数和受大气压力的影响进行修正。在蒸馏汽油或溶剂油的过程中,当量筒中的馏出液达到90ml 时,允许对加热强度作最后一次调整,要求在3~5min内达到干点,2~4min 内达到终点。在蒸馏喷气燃料、煤油或轻柴油的过程,当量筒中的馏出液达到95ml时,不要改变加热强度,从95ml到终点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3min。蒸馏时,所有读数都要精确至0.5ml和1℃。 试验结束时,取出瓶罩,让蒸馏烧瓶冷却5min后,将残留物倒入5ml

检测方法

粘度检测方法: 目前我国运动粘度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有GB/T265-1988和GB/T11137-1989.其中GB/T265-1988方法是使用品氏粘度计测定透明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GB/T11137-1989方法是使用逆流式粘度计测定不透明的深色石油产品和使用后的润滑油品的运动粘度。相应的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运动粘度测定标准是ASTM D445-96. 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毛细管法。其操作方法是在恒定的温度(如常用20℃、40℃、100℃)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过一个经标定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这个时间与毛细管粘度计标定常数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测定运动粘度时,首先必须控制好被测油品的温度,控温精度要求达到±0.5℃。其次则是根据被测油品的粘稠特性选择恰当的毛细管内径尺寸,保证被测油品流经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测定过程中毛细管粘度计必须保持垂直;毛细管粘度计常数须定期重新标定。粘度指数检测方法: 粘度指数是一个比较值。它是用粘温性能较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和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和100℃时的粘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为了计算石油产品的粘度指数,国际标准化组织石油产品技术委员会专门制订了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方法ISO2909-1998.我国也参照采用ISO2909-1981制订了国家标准GB/T1995-1998。该标准规定了石油产品从其40℃和100℃运动粘度计算粘度指数的两个方法。七种方法A适用于粘度指数低于100的计算,方法B适用于粘度指数为100或高于100的计算。 水分的测试方法: 水分的测定标准为GB/T260-1977,也等效于ASTM D95。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试样与无水溶剂物混合,在规定的仪器中进行加热蒸馏。溶剂和水一起被蒸发并冷凝到一个计算接受器中,而且溶剂和水不断分离。由此从润滑油样中分离出水并并测定水分含量。GB/T260-1977方法的水分含量(体积分数,后同)最小计量值为0.03%。若水分含量大于0.00%小于0.03%则称为痕迹;而ASTM D95方法的水分含量最小计量值为0.05%。 闪点测定方法: (1)开口闪点测定方法:按GB/T267-1988执行,其基本操作步骤是先把试样装入內坩埚中到规定的刻线,其次快速升温,然后缓缓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在规定的温度间隙下,用点火器火焰按规定掠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汽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该样品的开口闪点。 (2)闭口闪点测定方法:按GB/T261-1983执行。其基本方法是把试样加入封闭的加热杯内,在连续搅拌下用很慢的恒定速度加热。在规定的温度间隙和同时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一小火焰引入杯内。试验火焰引起试样上的蒸汽闪火时的最低温度即为闭口闪点。 凝点和倾点的测定方法: (1)凝点的测定方法按GB/T510-1983进行。测定样品凝点时,将试样装在规定的试管中。 在冷却到接近预计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经过1min后,观察页面是否移动。 记录试管内液面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作为凝点。 (2)倾点的测定方法按GB/T3535-1983进行,等效于ISO3016方法。

第二章石油产品馏程测定

第二章石油产品馏程测定 第一节概述 一、馏程的概念与原理 液体加热到其饱和蒸气压和外部压强相等时的温度,液体便产生沸腾。这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随外部压强的增高而增高。石油是由各种不同烃类及很少量非烃类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不仅含有不同种类的烃,而且在同一类烃中含碳原子数多少也是不同的。因此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而只能测出其沸点范围,即从最低沸点到最高沸点范围。 馏程是指在专门蒸馏仪器中,所测得液体试样的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之间以数字关系表示的油品沸腾温度范围。常以馏出物达到一定体积百分数时读出的蒸馏温度来表示。馏程的蒸馏过程不发生分馏作用。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油中的烃类不是按照各自沸点的高低被逐一蒸出,而是以连续增高沸点的混合物的形式蒸出,也就是说当蒸馏液体石油产品时,沸点较低的组分,蒸气分压高,首先从液体中蒸出,同时携带少量沸点较高的组分一起蒸出,但也有些沸点较低的组分留在液体中,与较高沸点的组分一起蒸出。因此,馏程测定中的初馏点、干点以及中间馏分的蒸气温度,仅是粗略确定其应用性质的指标,而不代表其真实沸点。 对于蜡油、重柴油、润滑油等重质石油产品,它们的馏程都在350℃以上的温度,当使用常压蒸馏方法进行蒸馏,其蒸馏温度达到360~380℃时,高分子烃类就会受热分解,使产品性质改变而难于测定其馏分组成。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逸出所需的能量随界面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可以降低界面压力以降低烃类的沸点,避免高分子烃类受热分解,保证原物质的性质。在低于常压的压力下进行的蒸馏操作就是减压蒸馏。用减压蒸馏方法测得的石油产品馏出百分数与相对应的蒸馏温度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称为石油产品减压馏程。减压蒸馏在某一残压下所读取的蒸馏温度,用常、减压温度换算图换算为常压的蒸馏温度,而馏出量用体积百分数表示。 二、测定馏程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意义 馏程是评定液体燃料蒸发性的重要质量指标。它既能说明液体燃料的沸点范围,又能判断油品组成中轻重组分的大体含量,对生产、使用、贮存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定馏程可大致看出原油中含有汽油、煤油、轻柴油等馏分数量的多少,从而决定一种原油的用途和加工方案;在炼油装置中,通过控制或改变操作条件,使产品达

酸值方法的正确选用

酸值方法的正确选用 由于原油普遍颜色较深,采用常规的GB/T264测定酸值,在判断滴定终点时,颜色不易判断。且在酸值含量较高时,由于与乙醇互溶不够往往使得抽提不完全,造成结果偏低。而我们采用GB/T7304(电位滴定法)不但操作简单,终点敏锐,而且干扰因素较少,测定结果非常准确。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酸值分析准确度,本文对GB/T264与GB/T7304进行探讨和摸索,从而确定准确测定原油酸值的最佳方法和条件。 酸值是指中和1克油样中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它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石油及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对金属的腐蚀性及油品的精制深度或变质程度。 电位滴定法(GB/T7304) 试验装置:DL-53自动电位滴定仪,由梅特勒公司生产制造。 试验过程:试样溶解在含有少量水的甲苯异丙醇混合溶剂中,以氢氧化钾异丙醇标准溶液为滴定剂进行电位滴定,所用的电极对为玻璃指示电极一甘汞参比电极。在手绘或自动绘制的电位一滴定剂量的曲线上仅把明显突跃点作为终点;如果没有明显突跃点,以相应的新配非水酸性或碱性缓冲溶液的电位值作为滴定终点。 两种方法的比较: GB/T264(指示剂法)与GB/T7304(电位滴定法)在原理,适用范围及终点判断上有诸多不同,详见下表: 表1 GB/T264与GB/T7304方法对照

GB/T7304方法操作步骤: 在250 mL的烧杯中称取试样,在烧杯中加人125 mL滴定溶剂,将烧杯放在滴定台上并确定其合适的位置,使电极的下半部分浸人液面以下。开始搅拌,用氢氧化钾异丙醇标准溶液为滴定剂进行电位滴定,记录下终点电位及滴定体积,并计算出酸值。 每次滴定用125mL滴定溶剂进行空白滴定,记录下空白值。 4.2 GB/T7304方法 酸值 = (A 一B) × M×56.1 W A—滴定试样至终点或非水碱性缓冲溶液电位值时,所用的氢氧化钾异丙醇标准溶液的体积,m L ; B—相应于A 的空白值,mL; M—氢氧化钾异丙醇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W—试样的质量,g; 实验验证 以不同的样品验证GB/T 7304方法 表2酸值实验结果 表3 酸值重复性要求

常压下石油产品蒸馏标准试验方法

常压下石油产品蒸馏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86-03 1 范围 1.1本测试方法使用实验室间歇式蒸馏装置对石油产品进行常压蒸馏来定量确定诸如以下产品:天然汽油、轻中质馏分油、汽车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燃料、航空汽油、航空涡轮燃料、1-D和2-D常规和低硫柴油燃料、特种石油溶剂油、石脑油、白色油漆溶剂油、煤油以及等级为1、2的燃烧器燃料的沸程特性。 1.2本测试方法适用于分析馏分燃料,它不适合于分析含有数量可观的残留物的产品。 1.3本测试方法的仪器手动和自动都有。 注1---在过去的几年中,用CS92规程各实验室都得到了一致性的试验结果。但对于1994--1998年间用此规程得到的数据,有关其手动和自动方法统计学上的一致性尚在研究之中。 1.4除非另有说明,以SI单位为标准单位。括号中给出的值只作参考。 1.5本标准并不包括所有安全事项,所包括的只是和其使用有关的内容。在使用前,本标准的用户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及健康规章制度并确定所订规章的适用范围。 2 参考资料 2.1所有的标准都可能作修改,在本测试方法上达成协议的各方都将使用以下最新版的标准,除非另有说明,例如在合同协议或管理法则中,可能需要确定的版本较早的方法。 2.2ASTM标准: D97 石油产品凝固点的测试方法 D323 石油产品蒸汽压的测试方法(雷德法) D2892 原油蒸馏试验方法(15-理论塔板) D4057 石油及石油产品手工取样规程 D4177 石油及石油产品自动取样规程 D4953 汽油及汽油含氧调合物蒸汽压的测试方法(干燥法) D5190 石油产品蒸汽压测试方法(自动法) D5191 石油产品蒸汽压测试方法(微型法) D5482 石油产品蒸汽压测试方法(微型法-常压) D5949 石油产品凝固点测试方法(自动压力脉冲法) D5950 石油产品凝固点测试方法(自动倾斜法) D5985 石油产品凝固点测试方法(旋转法) E1ASTM 温度计规格 E77 温度计检查、确认试验方法 E1272 化验室带刻度玻璃量筒的规格 E1405 化验室玻璃蒸馏烧瓶的规格 2.3IP标准 IP69 蒸汽压的测定-雷德法 IP123 石油产品-蒸馏特性的测定 1

石油产品分析教案

第七章石油产品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石油的组成,油品的基本理化特性;了解油品的理化特性测定基本方法;熟悉油品质量、安定性、腐蚀性等主要指标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教学重点: 油品基本理化特性、低温流动性、燃烧性能、安定性及腐蚀性的表示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苯胺点、辛烷值、品度值等系列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概述 一、石油产品分析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油品分析的概念:用统一规定的或公认的标准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使用性能和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 2、油品分析的目的: (1)对石油加工的原料油和原材料进行检测,制定生产方案,为建厂设计提供依据。 (2)对各炼油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系统检验各馏出口的中间产品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各生产工序及操作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3)对出厂油品进行全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4)对油品使用性能进行评定。 (5)对油品质量进行仲裁。 3、油品分析的意义:油品分析是进行生产装置设计,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储运和使用部门制定合理的储运方案、正确使用油品、充分发挥油品最大效益的依据。 二、石油的组成 1、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和H,其中C含量一般为%~%,H含量为%~%,C、H质量比为~。 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1)烃类有机物 (2)非烃类有机物 (3)无机物 三、主要石油产品的组成和特性 我国石油产品按特征分为6类: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

产品L、蜡W、沥青B、焦C。 主要的三类产品:燃料类、溶剂和化工原料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四、石油产品分析前的准备和数据处理 五、石油产品分析的特点和标准化的意义 油品分析多为条件性试验方法,即在分析时必须严格按照方法中规定或限制的条件进行测定,所得数据才有意义并具有可比性,才能被公认,否则毫无意义。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对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概要、使用的仪器、试剂、测定条件、试验步骤和方法、计算公式和精密度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技术等级分为5类: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原油的评价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开采的原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试验,以掌握原油性质,叫原油评价。 一、原油评价的内容 常规的原油评价包括:原油性质分析、原油实沸点蒸馏、馏分油和渣油的性质分析。 二、原油的分类 现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API度作为指标,将原油分为九类。 按此法对中国原油进行分类时,补充了硫含量的说明,原油硫含量小于%称为低硫;介于%~%的称含硫,大于%称高硫。 三、原油评价的内容分类 1、原油性质分析 2、简单评价 3、常规评价 4、综合评价 §烃类组成的测定(不要求) §非烃类组成的测定 一、石油的非烃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大部分集中在重质馏分和残渣油中。 1、含硫化合物

SYD-255石油产品馏程试验器

SYD-255型 石油产品馏程试验器 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用途及适用范围 (2) 二、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 (2) 三、仪器结构 (2) 四、仪器的安装与调整 (5) 五、操作步骤 (5) 六、注意事项 (6) 七、仪器成套及技术文件 (6) 本仪器为精密测试仪器, 使用前请务必详阅使用说明书,谨慎操作!

SYD-255石油产品馏程试验器(一体机)一、用途及适用范围 SYD-255石油产品馏程试验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5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H/T 0121《石油产品馏程测定装置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GB/T255标准规定的测定方法测定液体燃料、溶剂油和轻质石油产品的馏分组成。 二、主要技术规格与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50Hz。 2、蒸馏烧瓶:用硬质玻璃制成,耐热500℃以上。瓶体球径为Ф69㎜±1mm,瓶体颈粗Ф16㎜±1mm,支管和瓶颈成75°±3°的角度。 3、温度计:0℃~360℃,分度1℃,符合国标GB/T 514的要求。 4、冷凝槽:不锈钢材料制成,长180mm×宽100mm×高150mm。冷凝管用ф16㎜×1㎜黄铜管精制,内表面平滑,内表面镀Ni及Cr与水平面成15°倾角,冷凝管长度若自外表面下部测量为555㎜±3mm,出水口成圆弧形,出水接头高度高出冷凝管上端不少于10mm,保证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5、加热调节:由加热装置、可控硅调温电路和控制面板组成。加热装置由电炉组成,功率为1000W/220V,加热升温速率连续可调。 6、量筒及压铁:量筒分10毫升、100毫升两种。10毫升量筒分度为0.1毫升,100毫升量筒分度为1毫升。压铁系炭钢制造,外表涂层为Cu,Ni,Cr在水中不锈,压在量筒底座上,足以使100毫升空量筒不从玻璃缸的水中浮起。 7、工作环境:环境温度-10℃~+35℃;相对湿度≤85%。 8、整机功耗:不大于1100W。 三、主要结构 格莱莫SYD-255石油产品馏程试验器为一体化结构的新型仪器,主要结构见图1所示。

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

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方法ASTM D2892-98a(15层理论塔盘塔) 该标准固定编号为D2892;紧跟在编号后的数字是首次采用或最后一 次修订的年份。括号内的数字是上次重新批准的年份。小写希腊字母 ε表示自上次修订或重新批准以来的编辑变化。 1.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方法说明了稳定原油蒸馏到最终切割温度400℃AET(相当于大气压下的温度)的程序。本试验方法采用14-18层理论塔盘的分馏 塔,回流比为5:1。指定了必须设备的性能要求。以简单表格形式 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可用仪器。本试验方法是一个效率和时间平衡的折 衷方法,便于实验室之间蒸馏数据的比较。 1.2本试验方法详细讲述了生产液化气、馏份油和标准质量的 渣油的程序以及测定上述馏份的质量和体积收率。用上述 数据画出质量百分数相对于温度的曲线。蒸馏曲线列出实 验条件:15/5(15层理论塔盘塔,回流比5:1)或实沸点。 1.3除了液化石油气、非常轻的石脑油和初馏点高于400℃的 馏份外,本试验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石油混合馏份。 1.4本试验方法包括下列附录: 1.4.1 附录A1-蒸馏塔效率测定方法。 1.4.2 附录A2-蒸馏塔动态藏量测定法 1.4.3 附录A3-蒸馏塔热损失测定法(静态) 1.4.4 附录A4-确定测温计位置的方法

1.4.5 附录A5-温度响应时间测定法 1.4.6 附录A6-检测器标定规程 1.4.7 附录A7-回流分配阀确定法 1.4.8 附录A8-含水原油试样脱水方法 1.4.9 附录A9-观测到的气温转变成大气压下的气温方法1.4.10附录A10-性能考核规程 1.5以国际单位制表示的值是标准值,括号内值只用于提供信息。 1.6本标准并没有讲到所有安全注意事项,如果有,也只是与使用有关。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规程并确定规 程的适用性是标准使用者的责任。具体使用注意事项见第 9节。 2.可引用的标准 2.1 ASTM标准 D941 用Lipkin Bicapillary比重瓶测定液体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D1217 用Bingham比重瓶测定液体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 D1298 用密度计测定原油和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 D2427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汽油中的C2-C5烃 D4052 用数字密度计测定液体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D4057 石油和油品采样法 D4177 石油和油品自动采样规程

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的比较

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的比较 田松柏,马秀艳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测定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的主要标准方法,比较了它们的特点、差别,并提出了根据不同样品选择不同方法的原则。采用与国际标准相应的GB/T12574测定喷气燃料酸值,采用GB/T4945测定润滑油的酸值,采用GB/T7304测定原油、渣油和其它石油产品的酸值。在我国的汽油、柴油产品标准还没有与国际接轨以前,暂时采用GB/T258测定汽油、柴油产品的酸度。 关键词:石油石油产品酸值标准方法 1前言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标准试验方法在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贸易、加工、评定等各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标准方法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方法,以增强我国在石油和石油产品分析方面数据的可比性。目前,我国有些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标准与国际不接轨,或者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但未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操作,使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分析数据不一致。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相互间的交往以及与国外企业的交往。石油及石油产品中酸值的测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内外测定酸值的标准方法较多,由于方法选择不当带来的问题也较多。本文结合实验数据,比较了各种酸值标准试验方法的特点、差别,

提出了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方法的原则。 2国内外酸值的主要测定方法 酸值是中和1g油样中的酸性物质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它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一项 重要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石油及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对金属的腐蚀性及油品的精制深度或变质程度。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既包括环烷酸,又包括其它有机酸(脂肪羧酸、酚类化合物、硫醇等)、无机酸(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酯类、内酯、胶质、重金属盐、铵盐以及其它弱碱、多元酸的酸式盐等。这些物质既有原油中固有的,也有在 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产生的,甚至包括添加剂及其变化产物。虽然产品的酸值和产品的腐蚀性并不存在简单的定量关系,但因其测定比较容易,在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腐蚀性和质量表征中仍被广泛使用。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系列石油及石油产品酸值的标准试验方法。本文以权威的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以及我国现行的酸值测定标准为例,对有关标准进行讨论。ASTM测定酸值的主要标准有ASTMD664、ASTMD974、ASTMD3339、ASTMD5770及ASTMD3242,其主要内容见表1。按照终点判断的方法,可将它们分成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法两类。这些方法使用的滴定剂都是KOH的异丙醇溶液,滴定溶剂为甲苯、异丙醇和水的混合物。我国目前测定酸值的方法有GB/T264、GB/

上海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标准》

` ICS 75.160.20 E 31 备案号: DB 车用汽油 Gasoline for motor vehicle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欧盟标准EN 228-2004《车用汽油》制定。 本标准与EN 228-2004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一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3个牌号; ——未设马达法辛烷值、VLI指数等项目; ——增加了抗爆指数、铁含量、锰含量、硫醇、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项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密度按20℃进行规定; ——烯烃指标规定为“不大于 25%(体积分数)”,芳烃修改为“芳烃+烯烃”,指标为“不大于 60%(体积分数)”; ——氧化物只规定甲醇,指标为“不大于 0.3%(质量分数)”; ——馏程指标与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一致。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川、林荣兴、陈洪德、缪文泉、叶志良、沈伟云、唐德寿、黄成。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

车用汽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液体烃类和由液体烃类及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组成的车用汽油的要求和试 验方法、取样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适用于作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9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503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 1792 馏份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2000, eqv ISO 3675:1998)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GB/T 1885-1998,eqv ISO 912:1991)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neq ISO 3170:1988) GB/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 5487 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 GB/T 653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 8018 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 GB/T 8019 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 GB/T 8020 汽油铅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1132 液体石油产品烃类的测定荧光指示剂吸附法 GB/T 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 17930-2006 车用汽油 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 017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博士试验法) SH/T 025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 SH/T 0663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SH/T 0693 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711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712 汽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YD-6536B石油产品蒸馏试验器

SYD-6536B型 石油产品蒸馏试验器 (低温双管式) 使用说明书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一、用途及适用范围 (2)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特点 (2) 三、主要结构及电气原理 (3) 四、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五、仪器成套及技术文件 (6) 本仪器为精密试验仪器, 使用前请详阅使用说明书,谨慎操作,注意安全!

一、用途及适用范围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GB/T6536的标准对汽油、航空汽油、喷汽燃料、特殊沸点的溶剂、石脑油、柴油、馏分燃料和相似的石油产品的蒸馏测定。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特点 (一)主要技术参数 ⑴工作电源: AC(220±10%)V、50Hz。 ⑵电炉加热功率:1000W×2。 ⑶量筒容积: 100 mL,分度1 mL。 ⑷蒸馏烧瓶: 125mL,符合GB/T6536的要求。 ⑸温度计:全浸棒式,刻度范围分别(-2~+300)℃和(-2~+400)℃两 种,分度为1℃。 ⑹电炉活动板:碳化硅板制造,孔径分别为φ32㎜、φ38㎜、φ50㎜。 ⑺温控仪: ①控温范围:(0~60)℃任意设置。 ②控温精度:±0.5℃。 ③温度显示方式: LED数字显示。 ⑻环境温度:≤+30℃。 ⑼相对湿度:≤85%。 ⑽制冷系统:新型致冷压缩机。 ⑾整机功耗: 不大于4000W。 ⑿外形尺寸: 730㎜×530㎜×580㎜(长×宽×高)。 (二)主要技术特点 1、蒸馏加热部分由二套独立电路控制箱组成,用户按不同要求,对每套控制箱的加热功率可以任意调节。 2、控制箱用冷轧钢板制成,上部前面有一观察窗,内安装电炉。箱体下部安装电路控制部分。 3、电炉部分由碳化硅炉盘、1000W/220V电热丝以及耐高温的碳化硅板等组成。电炉位置可通过控制箱上的升降调节旋钮调节高度,用以调整蒸馏烧瓶与冷凝管口的相

油品馏程的测定

馏程的分析 纯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恒定的蒸气压。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出现气化现象,这一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在此压力下的沸点。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物质在压力为101.325kPa 下的沸点,又称为正常沸点。 石油是一个沸点连续的多组分混合物。在外压一定时,油品的沸点围范围,称为沸程。 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蒸馏,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叫做馏程。 馏程测定装置 1-热源;2-温度计;3-隔热板;4-隔热板架;5-蒸馏瓶外罩;6-冷凝器;7-接受器 测定时,按图所示安装蒸馏装置,使测量温度计水银球上端与蒸馏瓶和支管接合部的下沿保持水平。用接受器量取(100±1)mL 试样,将样品全部转移至蒸馏瓶中,加入几粒清洁、干燥的沸石,装好温度计,将接收器置于冷凝管下端,使冷凝管口进入接收器部分不少于25mm ,也不低于100mL 刻度线,在接收器口塞一些棉花。调节蒸馏速度,对于馏程温度低于100℃的试样,应使自加热起至第一滴冷凝液滴入接收器的时间为5~10min ;对于馏程温度高于100℃的试样,上述时间应控制在10~15min ,然后将蒸馏速度控制在3~4 mL/min 。记录规定馏出物体积对应的馏程温度或规定馏程温度范围内馏出物的体积。 试样的馏出温度按下式计算: p t t t t t ?+?+?+=211 式中 t ——试样的馏出温度,℃; t 1——温度计读出的馏出温度,℃; 1t ?——温度计的校正值,℃;

2t ?——温度计水银柱外露段校正值,℃; p t ?——馏出温度随大气压的变化值,℃。 2t ?和p t ?分别由下式求出: ))((00016.02112t t h t t --=? )3.101(p K t p -=? 式中 h ——测量温度计露出塞外出的刻度; t 2——辅助温度计的读数,℃; K ——蒸馏温度的大气压校正值(可从表6-2中查到),℃/kPa ; p ——经校正过的大气压,kPa 。 p 的校正:21p p p p t ?-?-= 式中 p ——经校正后的气压,kPa ; p t ——室温时的气压(经气压计器差校正的测得值),kPa ; 1p ?——气压计读数校正值(即温度校正值,可从表6-3查得),kPa ; 2p ?——纬度校正值,kPa 。 注意:若样品的沸程温度范围下限低于80℃,则应在5~10℃的温度下量取样品及测量馏出液体积(将接收器距顶端25mm 处以下浸入5~10℃的水浴中);若样品的沸程温度范围下限高于80℃,则在常温下量取样品及测量馏出液体积;若样品的沸程温度范围上限高于150℃,则应采用空气冷凝,在常温下量取样品及测量馏出液体积。

石油产品密度测定仪

此仪器符合GB/T 1884-2000方法要求,采用了高性能微处理器,彩色触摸液晶显示器及PID自整定控制技术,使仪器具有温控精度高,性能可靠、操作方面等优点,是石油、电力、化工等行业替代进口产品的仪器。 产品参数 1、显示器:彩色触摸显示器 2、控温范围:0-100℃ 3、控制精度:±0.05 ℃ 4、加热功率:1500W 5、加冷却介质:水或乙醇 6、冷浴孔数:2孔 7、电源:AC220V±10% 8、频率:50Hz±2.5Hz

产品简介 酸值是中和1克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用mgKOH/g 油表示,它是油品质量中应严格控制的指标之一。石油产品酸值全自动测定仪是根据GB/T264-83标准研制生产的, 适用于检测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及抗燃油等样品的酸值分析测量。该产品通过机械、光学以及电子等技术的综合运用,采用先进的微处理器,能够自动实现多样品切换、滴定、判断滴定终点、打印测量结果等功能,该系统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广泛运用于电力、化工、环保等领域。 仪器特点 仪器采用了功能强大的新一代处理器及全新的外围电路,使得测量精确,定位精度高,滴定终点准确可靠,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主要有以下功能特点: 1、采用320x240图形点阵液晶显示屏、全屏触摸按键,人机界面友好; 2、采用中和滴定法原理,用微机控制在常温下自动完成加液、滴定、搅拌、判断滴定终点,液晶屏幕显示测定结果并可打印输出。 3、颜色传感器配合检测滴定终点,结束条件判断可靠。 4、无需废液杯。 5、萃取液与中和液由蠕动泵控制加入,计量精度高。 6、历史记录查询,仪器对实验结果有自动记忆功能,自动存储带时间标记的历史纪录,并且数据掉电后不丢失,可以保存10年以上,以备日后查询打印。 7、带温度补偿的日历时钟,走时准确,自动记录测定的日期和时间,在掉

石油产品蒸馏法测定馏程操作规程

石油产品蒸馏法测定馏程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536-86》编写,适用于轻烃浅冷回收系统所产的1#稳定轻烃的馏程测定。 二、操作步骤 1、试样条件 (1) 开始试验的温度 (2) 烧瓶温度计13—18度 (3) 烧瓶支板和罩不高于室温 (4) 蒸馏瓶容积125ml (5) 冷浴温度0—1度 (6) 量筒周围温度13—18度 (7) 开始加热到初馏点的时间5—10分钟 (8) 初馏点到回收5%的时间60—75s (9) 从回收5%到瓶中残留量为5%的平均速度4—5ml/min (10)从烧瓶中残留量为5ml到终点的时间3—5min 2、样品置备 (1)把试样瓶冷却到13—18度,将试样抽入预冷的瓶中,尽量少摇动,立即用瓶塞盖好瓶子,并置于冰浴或冰箱中,使试样温度不高于15 度。 (2)等仪器准备到适宜的温度,其中试样不能有水。冷浴调至要求的温度,然后用无绒软布擦洗冷凝器内残液。 3、开始试验 (1)使试样温度达到15度以下,用量筒取100ml试样,尽可能完全倒入蒸馏烧瓶,注意不能使液体流入蒸馏烧瓶支管, (2)用一个紧贴的打孔良好的软木塞紧密地装在蒸馏瓶颈上,使温度计球位于中心线,温度计毛细管底端与支管内壁底部齐平。 (3)将装有试样的蒸馏烧瓶置于支板上,穿过支架的软木塞与冷凝管紧密连接,把蒸馏烧瓶调整垂直,并使支管伸入冷凝管内25mm—50mm。 取试样的同一量筒,不经干燥放入冷凝管下的冷浴内,使冷凝管的底端位于量筒的中心,伸入量筒25mm但不要低于100ml刻度线,量筒用一块吸水纸或类似材料盖严密,这块吸水纸应恰好盖紧量筒口,量筒冷却浴的液面至少要高于量筒的100ml刻度线。 4、蒸馏过程 (1)按试验条件中的加热速度,并掌握好开始加热到初馏点至终馏点的时间间隔。 (2)观察到初馏点时,立即移动量筒,使冷凝器尖端与量筒内壁相接触,调节加 热器,使冷凝液均匀滴入量筒,其速度应符合试验条件的规定。若蒸馏不符合试验条件规定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3)从初馏点到5%、10%、20%------至90%按,每10%观察和记录步骤与要求的计算和试验报告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指定的回收体积下的温度读数,体积读数精确到0.5ml,温度读数精确到0.5度。 (4)观察和记录终馏点时立即停止加热。 (5)当冷凝管继续有液体滴入量筒时,每2小时观察一次冷凝液体体积,直至相继两次观

6章酸值(度)

第六章石油产品酸值、酸度测定 第一节概述 一、酸度、酸值的概念 石油产品的酸值和酸度都是用来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一般酸度用于轻质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测定。而酸值用于润滑油及其他重质油的测定。油品中所测得的酸值(度)为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总值。在大多数情况下,油品中没有无机酸存在,所测得的酸值(度)实际上是代表油品中所含高分子有机酸的数量。这些高分子有机酸主要是环烷酸,也包括在贮存及使用过程中因氧化而生成的酸性产物。由于油品中的酸性物质不是单体化合物,而是由酸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所以不能根据反应中的当量关系直接求出各种酸的含量,而是以中和100mL或1g试样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酸值是以中和1g油品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mgKOH/g。 酸度是以中和100mL油品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mgKOH/100mL。 环烷酸在石油馏分中,柴油和轻质润滑油(中沸点馏份)中含量较多,而汽油和煤油(低沸点馏份)及重质润滑油(高沸点馏份)中含量较少。环烷酸及其酸性化合物不但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而且能加速油品的老化和生成积炭,所以对油品的酸值(度)都作了规定。 二、酸度、酸值测定的实际意义 石油产品的酸值(度)测定,可从酸值(度)的大小说明油品中所含酸性物质的多少,一般来说,酸值(度)愈高,油品中所含的酸性物质就愈多。这些酸性物质的数量与原料及油品的精制程度的不同而变化。油品在贮存、使用中,可以从酸值(度)的变化判断油品氧化变质的情况。对柴油发动机工作状况,酸度对其影响很大。酸度大的柴油会使发动机的积炭增加,造成活塞磨损和喷雾器喷嘴结焦而影响发动机工作。根据酸值(度)的大小,可以概略地判断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性质。当油品中有机酸含量少,在无水分和低温时,对金属没有腐蚀作用。而当有机酸含量多及有水分时就能腐蚀金属。有机酸分子量越小其腐蚀能力越大。当有水分存在时,即使是微量的低分子酸对金属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石油馏分中的环烷酸虽是一种弱酸,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对某些金属如铅和锌,有腐蚀作用。腐蚀的结果是生成金属皂类。这些皂类将会引起润滑油加速氧化,皂类聚积在油中成为沉积物而破坏机器的正常工作。 酸值的测定对加有添加剂的润滑油不能说明其腐蚀性,没有实际意义。因而酸值规格只限制于未加添加剂的基础油或油品。

油品馏程测定规程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仪 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根据大连远东兴仪器有限公司A86-03D单管蒸馏测定仪编写。 1.恒温水浴箱温度设定 打开水浴箱电源开关,先用手按住“实测、设定”按钮,使按钮处于“设定”状态,可用“?”键和“?”键左右移动来选择所需要的温度,选好温度点后,松开按钮,使“实测、设定”按钮恢复到“实测”状态。当显示器上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读数时,表示控制器开始按此设定温度进行控制,并且仪器会自动恒温到设定温度点。 2.蒸馏电炉装置操作 在电炉上放好专用孔径板,按GBT6536-2010规定取样,将油样转移到蒸馏烧瓶中,通过调节升降台高度,使蒸馏烧瓶调整到垂直位置,并使蒸馏烧瓶支管伸入冷凝管内25~50mm,并插好温度计,温度计感温泡与支管相平,关闭加热室的玻璃门(在试验过程中禁止打开玻璃门)。 蒸馏时,打开“电源”开关,调节“加热调节”旋钮,根据电压表指示的电压值确定加热炉功率,一般在刚蒸馏时调节电压表指示为“150V”,等油品沸腾后,降低加热炉功率,控制冷凝管的馏出速度为1~2滴每秒。 3.量筒接受冷凝液 先将弹簧垫垫在量筒底部,然后把量筒垂直放在冷凝管下方,并

保证冷凝管下方出口伸进量筒10~15mm,并用脱脂棉覆盖在量筒口上。 4.试验开始后,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结束时,通过调节旋钮关闭加热炉,开启风机加速冷却,当温度计读数下降到100℃以下,用毛巾包裹拆卸蒸馏装置,关闭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观察水槽内的水位,低于指定刻度线要及时补水。 2、试验时,保证玻璃仪器干燥、洁净。 3、蒸馏烧瓶使用过程中若有变形,实验结束后一定不可再用,仪器的体积检测装置,要避免强光照射。 4、仪器的初馏点检测、体积检测、量筒校正、温度检测均要定期检查,规定检查周期为半年。 5、两次连续蒸馏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须保证电炉已冷却至室温。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电炉法)sht0170-1992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电炉法) SH/T 0170-1992 残炭:指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裂解和燃烧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质量分数以%表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炉法测定石油产品残炭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润滑油、重质液体燃料或其他石油产品。 2引用标准:GB/T25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 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3方法概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电炉来加热蒸发润滑油、重质液体或其他石油产品的试样,并测定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残炭)的质量百分数%(m/m) 4仪器与材料 仪器:电炉法残炭测定仪器:包括加热设备和配电设备两部分。 高温炉。干燥器。坩锅盖。瓷坩埚。 材料:细砂:要预选充分灼烧过。在残炭测定仪器中,每个装坩埚的空穴底部装入细砂5~6mL。 5准备工作 安装仪器:将仪器的电加热炉和温度测量控制系统按照仪器说明书安装调整好。其中热电偶要经过校正,并用相应的补偿导线引出冷端,再用普通导线连接冷端和温度批示调节仪表。冷端要插入盛有变压器油的玻璃管内,并放进

盛有冰水的保温瓶里,以保障冷端恒温于0℃;温度测量和控制要用热电偶检验结果并补正,以确保准确地测量控制电炉温度。 将清洁的瓷坩埚放在800℃±20℃的高温炉中煅烧1h之后,取出,先在空气中放置1~2min,然后移入干燥器中。 在干燥器中冷却约40min,然后称出瓷坩埚的质量,精确至。 新的瓷坩埚第一次在高温炉中煅烧时要不少于2h,在干燥器中冷却约 40min,然后称精确至。再重新放在高温炉中煅烧1h,并进行如上的准确称量;如此重复煅烧、冷却和称量,直至再次连续称量间的差数不大于为止。 瓶中的试样,要不超过瓶内容积的四分之三。将试样摇匀5min。黏稠和含蜡的石油产品要预先加热到50℃~60℃才进行摇匀。 对于水含量大于%的石油产品,要在测定残炭前进行脱水。 进行柴油10%残留物,应该按GB/T255或GB/T6536将试样进行不少于两次的蒸馏。收集试样的10%残留物,供测定柴油10%残留物的残炭用。 在测定残炭前,接通电源,使炉温达到520℃±20℃的规定范围。利用电子自动温度控制器控制炉温。

标准0021-2000原油酸值测定法

Q/SY 原油酸值测定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发布

Q/SY TZ 0021-2000 目次 前言................................................................................. II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方法概要 (1) 4 仪器和器皿 (1) 5 试剂 (1) 6 准备工作 (1) 7 试验步骤 (2) 8 计算 (3) 9 精密度 (3) 10 报告 (3) I

Q/SY TZ 0021-2000 II 前言 我国各油田原油酸值测定执行GB/T 264标准,塔里木油田也执行此标准。分析人员一致反映使用 的指示剂碱兰6B(AlKali blue 6BC37H31O4N3S=613.74)溶液配制过程繁锁,滴点终点无突变,难以判断,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通过多种方法研究、证明,在原油酸值的测定中用溴百里香酚兰(Bromothymol blue C27H28O5Br2S=624.39,简称B.T.B)代替碱兰6B做指示剂,其滴定终点易判别,为此,我们制定了塔里木原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本标准由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起草单位: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强钟晓莉贺文燕

Q/SY TZ 0021-2000 原油酸值测定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油酸值的测定方法(B.T.B法)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塔里木油田原油酸值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SH/T 0079 石油产品试验用试剂溶液配制方法 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 3 方法概要 本方法用乙醇抽提出试样中的酸性成份,然后用氢氧化钾一乙醇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4 仪器和器皿 a.具塞锥形瓶:250ml; b.球形回流冷凝管:长约300mm; c.碱式滴定管:5ml,最小分度值0.02ml; d.恒温搅拌电热套:500ml,220±10V; e.量筒:50ml,最小分度值1ml;100ml,最小分度值2ml; f.天平:量程:210g,感量0.1mg;量程:2100g,感量0.01g。 5 试剂 a.溴百里香酚兰指示剂:分析纯; b.氢氧化钾:分析纯; c.95%乙醇:分析纯; d.无水乙醇:分析纯; e.硝酸银:分析纯; f.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纯; g.酚酞指示剂:分析纯。 6 准备工作 6.1 试剂准备 6.1.1 溴百里香酚兰(简称B.T.B)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变色域6.0~ 7.4;(有效期60d) 称取B.T.B 0.5g(称准至0.01g),置于150ml洁净烧杯中,加入100ml 20%乙醇溶液,充分混均使之完全溶解,转入125ml滴瓶中备用。 6.1.2 酚酞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变色域8.2~10.0;(有效期60d) 称取酚酞指示剂1g(称准至0.01g),置于150ml洁净烧杯中,加入100ml 60%乙醇溶液,充分混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