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

(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 )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 )教学除法算式。

a、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b、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十2=3

“宁”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

(请学生书空)

d、6十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e、6十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 呢?6十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 )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 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苹果呢!

(2 )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 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

经过三人的团体合作,他们套中了规定的个数,可以获得6枝铅笔作为奖励, 你觉得怎么分才最公平?

1、教学例题。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枝。)

(2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枝,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十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 -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 -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请学生阅读书上第37页上的相关内容,看看6叫什么,3和2呢?(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植物园,看看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新挑战?

(1 )出示小朋友参加劳动的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

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认识除法(1)

第三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除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设备: 桃子图片或其它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种动物最爱吃桃子吗? 生回答(猴子)。 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交给了他的孩儿一个任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二、探究与体验 1.出示: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原来是让小猴分桃子呀!你们赶紧也分一分,看谁最聪明。 师:每盘放2个,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就是每盘要放同样的的桃子。 师:每盘放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 回答:平均分。 师:那你们就用学具代桃子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分桃子。 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把6个桃子,每盘放2个,可以放3盘。) 师说明:每盘放2个,就是每盘放同样多,也是平均分,因此,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你能自己试着写出来吗? 生试着写除法算式。

汇报:6/2=3 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有6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 师: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试着说一说:6表示要分的总数,2表示每2个一份,3表示分成了3份。 如果学生汇报有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 2.刚才,我们解决了猴子分桃的问题,现在,我们学校又新进来20个足球,并且要求把它们放到筐里,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问:每只筐里装5个,什么意思? 就是每只筐里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学生再用学具分一分,分完后,自己写出除法算式。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20/5=4 表示把20,每5个一份,分成了4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像加、减、乘一样,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的名称吧! 要分的总数20,也就是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并写在相应位置的下面。 学生互相说一下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一说。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让学生自由读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读给小组同学听。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全班汇报。 2.需要几个书包?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最后写出算式。 全班订正。 3.每个笔筒放几支铅笔?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平均分的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二)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背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有关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全,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对平均分物品的认识及实践,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存在困惑。 鉴于对以上教材、学情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初步认识 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 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关键。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后,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除法分一分 教学目标: 1. 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 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操作,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可爱的小猴形象图(边出示边讲)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呀有一天,这只小猴找到一片桃林,里面的桃子可多了,它高兴极了,连忙摘了几个,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它又选了六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准备带回家,给它的好朋友们分享,那么这6个桃可以分成几堆该怎样分呢 二、操作探索 1. 认识平均分

(1) 让学生用6个圆片代替桃任意地分一分 (2) 交流分法 分成1个和5个 分成2个和4个 分成3个和3个 分成3堆,每堆2个 分成6堆,每堆1个 分成1个,2个,3个 …… (3) 质疑:小猴想把这6个桃分给几个小伙伴品尝,你觉得哪几种分法比较公平为什么 (4) 指出: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 深化平均分 (1) 小黑板出示:“想想做做”1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 完成P30“试一试” 出示: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A 动手操作,学生用圆片代桃分一分 B 小组交流 C 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说它是平均分。 三、学习分法 1. 学习“每几个一份”的分法 (1) 出示情景图,引出问题: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2) 学生独立分一分 (3) 交流:指名上黑板分一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4) 小结: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 2. 巩固“每几个一份”的分法。 (1) 完成P31“试一试” (2) 师生合作:师说分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并填空。 (3) 指名口答,及时纠正。 四、拓展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2、3 五、课堂总结

认识除法竖式

认识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师生

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X k B 1 . c o m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竖式 4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 3的积 1 ……余数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1)》教案

第二课时认识除法(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 生:每组有3个人。 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 12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8÷2=4) 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 (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生: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124=3。 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除号”,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 三、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3、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4、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 (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 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说明: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每4个一份,也可以每2个一份,还可以每1个一份,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结合具体和平均分活动,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出示例 题情景图) 假日里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去爬 山,他们在坐缆车时发现了一个学问 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谁能发现 其中隐藏的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 (2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需要几辆车吗?怎 样想的?说给我的同桌听。 (3)利用手中的圆片、或小棒 代替小朋友摆一摆,算一算。和同桌 说一说。 (4)谁能把这道题解答完整 呢? 2、教学除法算式。 引入除法: 师:“ 6个小朋友,每辆坐2 人,需要几辆?”这样的冋题可以用 除法算式来表示。(板书课题一一认 识除法) 以前我们学习了加法、减法、乘 法,他们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除法 也有。 师:除法的符号叫“除号”。 师: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 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板书:“*”) 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除 号”,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提出问 题。 生:6个小朋友,每辆坐2人, 要坐几辆? 生1:我用圆片分一分,每堆 2 个,分成了3堆。 生2 :我用小棒分的,6根小棒表 示6个人,2人一份,共分成3 份。 生3:3个2人是6人,要坐3 辆。 生4:6个小朋友,每人坐2辆, 要坐3辆。 学生学写“ *”。 (设计意图:从解决问 题的需要引出“每几个 一份的分,求可以分几 份”的平均分的活动, 从而抽象出除法。

二、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要坐车的是几个小朋友,把 6 写 在除号前面,它是被分的数(板书: 6*) “*表示平均分,每辆 坐几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共需几 辆车,接下来就写“=3 ”。 (边讲述边板书:6* 2 = 3) 读作:6除以2等于3. 表示:把6每2个一份,可以 分成3份。 师:请同学们结合情景图说一 说算式中的6、2、3各表示什么意 思。 3、尝试“试一试”。 (1)学生用学具自己独立尝试。 (2)相互交流,并将算式读给同 桌听。 (3)指名学生读,然后教师带领 学生读。 4、引导学生小结:把一物体每几 个一份的来分,求能分成几份,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情景图,学生观察 思考。 (2)引导理解:从题目中知道哪 些内容?要求什么冋题? (3)相互协作,寻找方法。 (4)引导学生摆小棒找到答案。 学生观看教师板书除法书写。 学生根据提问回答。 学生齐读:6除以2等于3. 生:6表示有6个小朋友,2表示 每个车坐2人,3表示要坐3辆。 学生尝试完成,互相说说,并 说说例题中的12.3、4各表示什 么?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用手中的学 具试着分,再相互交流分的方法 和过程。 (设计意图:及时地进 行巩固,与例题紧密联 系,加深对除法意义的 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 次接触除法,及时地总 结,将抽象的理解简单 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

【K12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谈话:小朋友们,无锡是水蜜桃之乡,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从无锡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

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 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 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 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 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 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 ÷ 4 = 3 (个) 除号 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 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 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 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除法竖式的认识》说课稿Word版

《除法竖式的认识》说课稿 ______周凤英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0,71页中《除法竖式的认识》例1,例2,“试一试”和“课堂活动”第1,2题。 一.教材分析: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简单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的。本节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与起点。学生学习表内除法时是应用口诀求商,并用横式写出运算的结果。现在要求学生用竖式进行书写。本节内容学习表内除法竖式的写法,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学好本单元内容,有利于整个小学阶段除法知识的学习。本节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而这些知识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不但是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插花,分桃子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口算表内除法的学习,加法,减法竖式的学习,学生已经掌

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课前了解到,我们班基础较好的同学已经知道除法竖式的一些知识,就是书写时有些难度,对竖式计算除法每一步的含义不是很理解,商的位置怎么确定把握不好。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要解决的学习目标是: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计算的步骤和每一步的含义是什么,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三.学习目标: 结合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制订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对情景图的观察和自学例题初步认识除法竖式,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通过“分一分”活动在探索中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认真书写的习惯,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常规的学习用具,12根小棒。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除法竖式的认识》这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难易适中。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除法竖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含义,会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我会给学生几个小提示:让学生在自学是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我进行巡视指导,对学困生给予指导,适时地进行鼓励表扬。先指导他们写竖式的方法,再指导计算竖式的步骤。同时,也发挥小组长(优等生)的作用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知识中“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旨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根据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展示课题,同时播放歌曲《排排坐吃果果》,让学生在歌声中初步感知平均分。 2、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刚刚结束的跑步比赛,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老虎跑得最快得了第一名,兔子第二,小猴子第三。现在有6个桃子要奖励给他们,你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 (课件展示分法3-2-1)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同意) 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桃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分的不一样多。通过和后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 3、揭示课题: 猴妈妈在森林中也采到了6个桃子,她要分给三个孩子,应该怎样分呢? 你们看!她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4-1-1) (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对了!他们分到的桃子,有的多,有的少,不一样。只有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才是公平的!现在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2-2-2) (公平) 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思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8支铅笔,师:老师今天带来了8支铅笔,现在要把它 们分一分,仔细看。(每份4支,分成2份) 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分的吗?每几支一份,分成了几份?(8支笔,每4支一份,分成了2份)还可以怎么说? 2.师: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每份分得的铅笔的支数都是同 样多的。我们把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生说: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出示图片 说明: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茄子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们正准备排队坐缆车,认真读题,看看你知道了什么?(生说条件和问题)问:你知道能坐几车吗?怎么想的?(指名说)谁还想再说一说?师:那么到底是不是3车呢,我们可以通过操作来验证。请小朋友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个小朋友,摆一摆。(学生操作,交流)问:你为什么把2个放在一堆? 说明:每堆的个数都是2个,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书课题) 说明:一共有几个小朋友?(6个)总数是6,先写6,(教师接着写除号)每车坐几人?(2人)每2人一份。要坐几车?(3车)可以分成3份。 (板书:6÷2=3) 师:这道除法算式里,有一个符号时我们第一次见到。瞧,它已经等不及要和我们打招呼啦!一起来听一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动画) 问:这个符号叫什么?怎么读?写除号时要注意先写一横,要写直,再写两点,要注意上下对齐。 师:认识了除号,知道了除号读作除以,那么你会读这道算式吗?谁来试一试?(生尝试读) 说明:你这位小老师当的真出色,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指名3、4人读)全班齐读。 过渡:看来个个都是读算式的高手。 问:我们来看这道算式,6表示什么意思?总数是6,我们把要平均分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2表示什么意思?每2个一份.把每份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3表示什么意思?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6÷2=3表示把6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生答) 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平均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来算。除法就是表示把物体平均分。

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教学设计

除法竖式的理解和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97页的例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全班交流。抽两道题说说用的哪一句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理解图意(课件出示例1图,学生说三句话后,课件展示例1的文字。) (2)列式计算(要求每个花瓶插几朵,该怎样列式计算呢?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 (3)复习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3、4分别叫什么,各表示什么意思?) (4)学习除法竖式 过渡: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理解和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的理解和计算) ①理解除法竖式(你们会写除法竖式吗) 学生试着写竖式,全班交流,并让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最后课件展示准确的竖式。(师:这就是除法竖式,很奇怪吧!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会有2个“12“?2个1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②“0“是从哪里来的? ③在竖式里,除号怎么没有了? ④竖式中的2横表示什么?(学生边提问边解答)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如果你们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想学除法竖式吗? ②.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 写法:怎样写除法竖式呢?学生说,师点拨。为了美观,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能画的太长。(边讲边质疑:除号,第一个12表示的意义) 计算:竖式写好后,就开始计算,怎样计算呢?学生答,师规范步骤:先商;(商是几?把12朵花平均放在3个花盆里,每瓶有几朵花呢?有4朵花,商就是4,商写在除号的上面。商要和谁对齐写呢?为什么?)再乘;(怎样乘,也就是把商4和除数3相乘,为什么,因为每个花瓶插4朵花,3个花瓶一共要插12朵花。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最后减(几减几?为什么这样减?一共有12朵花,分掉了12朵花。)结果是多少,怎样写,0表示什么意思?(边讲边质疑:第二个12、横线和0表示的意义,) 小结:你能说说在这个竖式中,12、3、4、12、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③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 你们学会写除法竖式了吗?你们能结合板书,在小组里说一说,到底应该怎样写除法竖式呢?(课件用完型填空的形式展示) ④、准确书写除法竖式。 师:你们想不想动笔写写除法竖式?来,拿出草稿本,照着黑板规范地写一遍。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书上课堂活动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9 54÷6 3、判断并改正 师: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会了,但我想其中肯定还有一些小马虎不会做。请看,这位同学做的题,课件出示题目,先判断对错,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4、破译方框密码 5、你会算25÷3=吗引入下节课内容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课题:认识平均分 课型:新授 执教者:苏丽 执教班级:201班 执教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2~43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 题,培养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辩一辩等经历,感受并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地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小组活动,认识平均分。 ①问题:小猴子在树上摘了6个桃子,如果把六个桃子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②布置小组活动的任务:下面进行小组活动,每人选择一种学具,拿出六个代替六个桃子,讲分的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比赛哪个小组能最安静的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③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 ④宣布活动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小组。 ⑤汇报结果,并填入教师的总表格内。 ⑥观察发现,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可以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⑦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辩一辩)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 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除法竖式的认识

类别:教海探航 单位:胜利小学 姓名:高云 标题:《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胜利小学高云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5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老师啊跟你们一样,今天的心情也非常的好,因为老师看到我们三二班的同学个个都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这节课里,你们一定能表现的很出色,老师希望你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有) 一、复习 口算并想一想每道算式所用到的乘法口诀。 4×5= 9×5= 3×7= 40÷8= 21÷3= 24÷6= 二、情景导入 师: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游戏,看到这幅情境图,你能从画面上哪些数学信息?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能编一道应用题吗?谁来试一试?

(有两组同学在跳绳,每组4人,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4=8(人) (有两组同学在打篮球,每组5人,共有多少人打篮球?)2×5=10(人)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但是从你们刚才的问题中老师发现它们都是用乘法解决问题,今天呢小精灵也为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与你们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呢?师:学校布置会场,同学们搬了15盆花,每组摆五盆,可以摆几组? 师:谁会解答? 列式:15÷5=3(组)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口算)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吗? 师:其实,除了可以口算外,我们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除法竖式。(板书:除法竖式的认识) 三、教学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 (2)能用除法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出书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50页,回答问题: (1)在除法竖式中,除号怎么写? (2)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什么地方?商又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3)下面的那个15表示什么意思?与上面15的意义相同吗?0又表示什么意思? 3、教学竖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今天来学习除法的竖式,先来介绍下除法竖式中的除号的写法。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优质教案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书本P36~P38,例题及“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 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 体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的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想, 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能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4分钟)拿出预习作业,全班交流,错的订正。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8分钟)【板块一】 出示预习作业,交流预习成果1。 【板块二】 我们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最终每份分得的还是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自主学习菜单: (一)P36例题 1. 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 车只能坐几个小朋友?要坐多少辆车? 2. 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用圆 片分一分。 3. 除法算式和除号是怎样进行读 写的? (二)P37例题 1. 用小棒进行分一分。 2. “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样进行分的?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分享提炼解法。(预设9分钟)(一)P36例题 1. 学生指出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和除号的读写。 3. 做试一试。 (二)P37例题 1. 学生结合操作,说出分的方法。 2. 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揭示课题:《认识除法》。 【板块三】 1. 出示情景图。 2.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菜单自主学习。 【板块四】 (一)P36例题 1. 让学生说出解答的方法。 2. 让学生介绍除法算式和除号的读写。(二)P37例题 1. 指名说出分的方法。 2.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块五】 1. 想想做做第1、2题 用学具摆一摆,并比较每题两道算式的区别。 2. 想想做做第3、4题 结合今天的学习,说一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