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D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3.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B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5.实验结束后,下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C )

6.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C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7.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D )

8.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

9.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B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0.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C )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

1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

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 )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向老师请教

1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

C.集气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14.正确量取18 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B )

①5 mL量筒②20 mL量筒③50 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15.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D )

A.5.3 g B.5.1 g C.5.0 g D.4.9 g

16.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俯视读数为15 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B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17.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了以下研究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 )

A.收集气体并观察 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C.送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1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D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化学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9.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B )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20.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C )

A.用100 mL量筒量取7.5 mL液体 B.用温度计测得体温为37.52 ℃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 g D.用烧杯量取200.0 mL盐酸

二、填空题

21.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题目后面。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A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E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C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F__。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G__。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D__。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_B__。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__H__。

2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8 mL水,应选用__10__mL的量筒。

(2)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应在烧杯的下方垫放__石棉网__。

(3)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时,先将玻璃管的一端__用水湿润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23.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的序号进行填空。

(1)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__⑤__;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__①__;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__②__。

(2)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来配制氯化钠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②③⑩__。

24.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无色或易挥发或易溶于水(写出一条即可)__;化学性质是__可燃性__;酒精的用途是__作燃料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__引起火灾__;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用湿抹布盖灭__。

25.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弄破试管底__。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腐蚀橡胶帽__。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腐蚀标签_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污染原瓶试剂__。

(5)使用量筒时,俯视读数:__使读数偏大__。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一、绪言: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象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 3、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得出了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蒸发 B、潮解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四、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 1、化学药品取用规则:①“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③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放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块状固体或重金属药品的取用: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慢慢使试管竖立,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放在细口瓶里。①大量液体常用倾倒法取用。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掌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读偏大,仰读偏小③取用少量液体用滴管。a、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b、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c、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注意: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绝对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或不在规定区域答题无效。 3.交卷时,只需交答卷纸,但本试卷请妥善保管,以备讲评之需。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氧 B.石灰水 C.汽水 D.空气 3.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4.下面氧气和二氧化碳(或干冰)的自述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5.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B.2CO + O2 点燃 2CO2 C.CaCO3 高温CaO + CO2↑ D.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取氯化钠固体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存储氢气 D.点燃酒精灯 7.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氮气、稀有气体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 9.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中错误的是 10.据你的生活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油站、油漆厂等地方要严禁烟火 B.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作灯火实验 D.大量使用煤作燃料降低生产成本 11.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NO2)气体,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2.“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火柴折断C.食物腐烂D.干冰升华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酸碱性 C.还原性 D.挥发性 4.某同学取8 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 mL量筒;②10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 mL的试管;⑤容积30 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 5.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6. 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烧瓶D.锥形瓶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8.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0.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 A.汞(俗称水银)和铁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白酒和白醋 D.铝和铜 二、填空题:(共34分) 11. 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_。(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__。 (4)取用一定量 ...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操作的理由: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对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1.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的作用: ①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②化学保证人类生存,并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是如何发展的 1.化学的表象阶段: ⑴人类学会使用火和简单工具,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⑵火—孔雀石—铜器(商代)—铁器(春秋战国)—纸—火药—酒—染料—陶器等。 ⑶我国古代最早的三大化学工艺分别是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近代化学理论: ⑴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①英国—道尔顿—原子论;意大利—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⑵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的成果 ⑴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⑵纳米材料。 ⑶新材料。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1.液态的水试管内水沸腾,玻璃 片上有水珠产生 液态的水无 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 矾 无 3.无色的氢氧 化钠溶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等 有 4.颗粒状大理石、无色稀盐酸溶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有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了改变。例如:粉碎、凝固、熔化、挥发、升华、汽化、液化、溶解、吸附、乳化等。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变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4.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5.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形状、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乳化作用等。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不同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一种能力常用“能”“不能”“易”“不易”“可以”“会”等词语表达。

初三化学绪言 第一单元教案

绪言 Q: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Q:化学有什么用途?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Q:化学当中的“水”。 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英语老师说,Water。 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化学老师:。。。。。。。 Q:化学带来的危害? 白色垃圾;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滚滚黑烟,污染空气;空中“死神”——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Q: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1-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1-4】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石灰石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试管发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强调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必记!) Q: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实验3、4)Q:例举生活中的化学性质。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实验1、2)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重点物理性质: 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6.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8.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9.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0.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伦敦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为-℃,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C.着火点为450 ℃,易燃 D.无色气体 10.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化学”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内容:物质 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化学角度看,物质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探究实验

前 物 质 象质 1水沸腾 液 态 水液态沸腾 时生成水 蒸气,水 蒸气遇冷 玻璃片又 凝结为液 态水 液态 水 无 2胆矾研碎块 状 胆 矾 蓝色块状 固体被粉 碎成粉末 粉末 状胆 矾 无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 色 硫 酸 铜 溶 液 等 立即生成 蓝色沉 淀,溶液 颜色变 浅,最后 变为无色 蓝色 氢氧 化铜 沉淀 等 有

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 粒 状 石 灰 石 等 石灰石表 面有气泡 产生,且 石灰石逐 渐变小, 烧杯中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 化碳 气体 等 有 课堂讨论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 质变化(如实 验1、2)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变化前观 察 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②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①反应条件(如 加热、点燃等) ②反应现象(发 光、放热、变色、 生成气体或沉 淀等) ①有几种物质生成 ②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名可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有颜色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 ,(有气体生成 ,(有发光、放热现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6(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8.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9(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0.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 11.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1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A卷)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 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 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 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 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 根据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区分食盐和白糖的方法应该是 A.看颜色B.闻气味 C.尝味道D.测密度 13.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C.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D.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4. 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食盐,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测试题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Na-23 K-39 Cu-64 Ag-10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 ..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点燃酒精灯C.溶解固体D.过滤 4.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二氧化硫(SO2)B.二氧化碳(CO2)C.氮气(N2)D.氧气(O2)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酿造米酒C.食物腐败D.红磷燃烧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9.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带:火焰呈淡蓝色D 11.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之走进化学世界

2019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之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 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