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防灾 复试资料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防灾 复试资料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防灾 复试资料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第一章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1)体波:纵波(Primary)、横波(Secondary)

面波:洛夫波、瑞雷波

2)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的尺度(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多少能量的尺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加以区分。

3)地震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地震动的幅值(加速度、速度、位移)、频谱(设计反应谱)和持时(一方面,动力放大系数当中考虑了持时;另一方面,时程分析法当中也有地震持续时间参数)。

4)抗震设防烈度: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63.2%

众值烈度(多遇地震):1.55,10%

罕遇地震烈度:1,2%-3%

需要注意的是,抗震设计时,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是相应多遇地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

5)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6)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第一阶段,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工况下的承载力与变形,同时满足第一水准和第二水准的要求,再通过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要求;第二阶段,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防倒塌)

7)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甲类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乙类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丁类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8)建筑场地划分依据:等效剪切波速与覆盖层厚度

9)场地土液化

a.影响因素:地质年代、土粒组成与密实程度、黏粒含量、埋置深度与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b.判别:两阶段(初步判别、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第二章结构抗震计算

1)

a.结构抗震计算包括地震作用S与结构抗力R的计算;

b.结构重要性系数已考虑在抗震等级的选取中;

c.是考虑短时荷载下材料强度的提高系数。

2)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反应量的最大值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3)

a.为地震系数,仅与地震烈度有关,而与结构性能无关;

b.为动力系数,《规范》取为一定值,即;

c.仅与地震烈度有关。

4)加速度设计反应谱中的设计参数

a.、、与阻尼有关,而与地基土、空气等因素有关,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

b.与地震烈度、设计地动加速度有关,也与验算工况(多遇地震、罕遇地震)有关;

c.与场地土类别(等效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设计地震分组(震级、震中距)有关,也与验算工况有关(0.05);

d.T与结构自身刚度、质量有关(—>);

f.加速度反应谱中的几个折点:0.1、、5、6.0;加速度反应谱中的:、()

5)=

a.振型的物理意义:某一振型在振动过程中所引起的惯性力不在其他振型上做功;

b.表示j振型i质点处的最大地震作用力,是一个最值,但相应于各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力不会同时发生,《规范》采用SRSS法计算地震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外围构件采用乘以放大系数考虑扭转作用);

c.表示j振型i质点的相对位移,通常取振型顶层处相对位移为+1。

6)()

a.(;局部突出,);

b.两个质点及以上,其中0.85为高振型影响系数;

c.为楼高,即楼层距地面的高度;

d.是考虑高振型对基本周期较长()的结构上部震害影响更大而进行的修正,修正后顶部地震作用效应(是准的);

e.鞭梢效应,,,即局部突出部分地震剪力乘以放大系数3,但扩大的2倍不往下传递;

f.局部突出,,,,即附加地震力置于

主体房屋顶部。

g.底部剪力法假设结构振动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并且第一振型接近直线。

7):a.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按反应谱计算的地震作用明显减小,计算出来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能太小;b.长周期结构受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影响更大而上述设计方法均是基于地面运动加速度,故而运用最小地震剪力来考虑可能因设计方法不同而带来的差异。

8)

a.为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弹性地震剪力,为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

b.与的大小以及均匀程度(1.5)、薄弱层部位或总层数有关。

9)考虑扭转影响时,体系震动具有以下特点:体系自由度数目大大增加,各振型的频率间隔大为缩短,相邻较高振型的频率可能非常接近,扭转分量的影响并不一定随着频率的增高而递减,有时较高振型的影响可能大于低振型的影响,因此振型组合时应考虑振型相关性。第三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a.地段;

b.建筑场地和地基(薄的场地覆盖层和坚实的场地土场地的特征周期);

c.体型(结构体系建筑物的自振周期、结构规则扭矩(平面)和变形集中(竖向)、高度合适地震力和倾覆力矩、高宽比合理侧移和基地倾覆力矩、防震缝);

d.结构构件布置(抗侧刚度很大的结构构件宜在平面上居中对称布置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

重合、抗震墙宜沿房屋周边布置抗扭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e.结构材料(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强度储备、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能够按预期进入屈服保证延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太低锚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太高脆性破坏);

f.破坏模式(抗震防线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选择轴压比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之类的构件作为第一道防线,以期通过第一道防线的破坏耗能,同时保证第一道防线的失效不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也就是保证竖向荷载的传递路径不中断;结构延性竖向可能出现塑性变形集中的楼层(薄弱层)构件,平面转角处、突变处、不同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第一道防线构件,同一构件中的关键杆件(底层柱、抗震墙的底部加强区)、同一杆件中的关键部位(梁的两端、柱的两端、抗震墙肢的根部);减震;耗能机制(弯曲耗能));

g.结构变形;

h.整体性;

i.房屋自重;

j.非结构构件;

2)框架抗震设计:

a.震害(框架柱柱端弯剪破坏、柱身剪切破坏、角柱破坏、短柱破坏、柱牛腿破坏,框架梁梁端屈服后受剪承载力不足发生剪切破坏,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剪碎、梁筋锚固破坏、脆性断裂,填充墙(下重上轻框架变形模式属于剪切型,层间位移下大上小)剪切破坏、沿柱周边开裂;抗震墙(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

的50%)连梁剪切破坏(深梁、)、抗震墙的水平裂缝(受拉)和剪切斜裂缝(墙肢高

宽比过小,抗侧刚度过大,剪力过大));

b.抗震设计

屈服机制(总体机制塑性铰在梁端、底层柱根部形成、楼层机制塑性铰全在柱端、混合机制)破坏模式(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剪弱弯:、)加强构件延性(柱:剪压比(最小截面)防止斜压破坏(脆性破坏)、充分发挥箍筋作用,轴压比防止小偏心受压破坏,最小配箍率防止斜拉破坏,纵向钢筋最小总配筋率避免柱过早屈服并获得较大的屈服变形,柱端约束(加密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承担柱子剪力、提高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给纵向钢筋提供侧向支撑防止其压曲;梁:剪压比防止斜压破坏,截面宽度塑性铰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提高节点受剪承载力,高宽比利于混凝土约束并保证平面外刚度,高跨比避免形成短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避免压区混凝土过早被压碎,受压钢筋与受拉钢筋满足一定比例减小受压区混凝土高度、抵抗可能出现的正弯矩,加密箍筋;梁筋锚固)

c.反弯点偏离柱的中部、地震作用使柱双向偏心受压、楼板钢筋参与工作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梁底受压区钢筋对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都会使得“强柱弱梁”难以实现(1.6)。

3)抗震墙抗震设计

a.顶点位移法估算基本自振周期时;

b.震害:弯曲破坏、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沿施工缝滑移、锚固破坏;

c.强墙弱梁减小连梁高度、加大洞口宽度、刚度折减、弯矩调幅;

d.希望塑性铰出现在抗震墙的根部,应加强抗震墙上部的受弯承载力;

e.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延性与耗能能力。

4)框架-抗震墙抗震设计

a.工作机制:刚性楼盖弯剪型下部楼层较大剪力大部分由抗震墙承受、上部楼层较小

剪力由框架承受

b.抗震墙的合理数量抗震墙在提高结构抗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刚度,而结构刚度的增加必将导致地震剪力即作用效应的增加

c.框架所承受的地震剪力最小值抗震墙的间距较大,楼板的变形会使中间框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有所增加;抗震墙的开裂、弹塑性变形的发展或塑性铰的出现使得其刚度降低,抗震墙和框架之间的内力重分配会使框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增加;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中,框架作为结构抗震的第二道防线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5)砌体

a.=0;

b.楼盖(横向:刚性楼盖、柔性楼盖、中性楼盖;纵向:刚性楼盖;防止纵墙平面外坍塌)

c.抗震构造措施(构造柱、圈梁增强约束,提高变形能力)

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命题作业 作业名称:试述底部剪力法的定义、适用条件并计算图示框架 作业要求:按以下提示步骤计算图示框架 已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139,顶部附加水平地震 作用δn=0。 计算步骤提示:(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0.85 (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已知α1=0.139 (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α1G eq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n=0 (5)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6)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第一层:V1= F1+ F2+ F3 第二层:V2= F2+ F3

第三层:V3= F3

解: 第一振型 g g T T T 51<< 139.0)( max 21==αηαγT T g 第二振型 g T T <<2s 1.0 16.0max 22==αηα 第三振型 g T T <<3s 1.016.0max 23==αηα (2)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第一振型 ∑∑===?+?+??+?+?= =3 1 2 222131 11363.11 180667.0270334.02701 180667.0270334.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二振型 ∑∑==-=?+-?+-??+-?+-?== =3 12 222 23122428.01 180)666.0(270)667.0(2701 180)666.0(270)667.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三振型 ∑∑===?+-?+??+-?+?= =3 1 2 22233 1 33063.01 180)035.3(270019.42701 180)035.3(270019.4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3)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i j ji j ji G x F γα= 第一振型 kN 4.1678.9270334.0363.1139.011=????=F kN 4.3348.9270667.0363.1139.012=????=F kN 2.3348.9180000.1363.1139.013=????=F 第二振型 kN 9.1208.9270)667.0()428.0(16.021=??-?-?=F kN 7.1208.9270)666.0()428.0(16.022=??-?-?=F kN 8.1208.9180000.1)428.0(16.023-=???-?=F 第三振型 kN 2.1078.9270019.4063.016.031=????=F kN 9.808.9270)035.3(063.016.032-=??-??=F kN 8.178.9180000.1063.016.033=????=F (4)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第一振型 kN 8362.3344.3344.16711=++=V kN 6.6682.3344.33412=+=V kN 2.33413=V 第二振型 kN 8.1208.1207.1209.12021=-+=V kN 1.08.1207.12022-=-=V 8.12023-=V 第三振型 kN 1.448.179.802.10731=+-=V kN 1.638.179.8032-=+-=V kN 8.1733=V (5)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kN 8.8452 312212111=++=V V V V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2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 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9、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 11、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查 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15.地震反应谱的定义为:在给定的地震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17、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18、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二、选择题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 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 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7.大量震害表明,多层房屋顶部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等,它们的震害比下面主体结构严重。在地震工程中,把这种效应称为( B )。 A.扭转效应 B.鞭端效应 C.共振 D.主体结构破坏 9.在利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时,当梁的线刚度k b和柱的线刚度k c之比大于( B )时,节点转交θ假定等于零。 .3 C 1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1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有何变化( A ) ↓,F e↑↑,F e↑↑,F e↓↓,F e↓ 1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 1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 1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D ) 】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 >时,在结构顶部附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 ,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加ΔF n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概述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概述 严健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地震的多发性和破坏性,使得结构抗震试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目前人类已经发明了很多结构抗震试验研究的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结构抗震试验常用的四种方法,分别是(1)拟静力试验方法;(2)多维拟静力试验方法;(3)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方法;(4)拟动力试验方法,并对其各自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关键词:抗震试验;拟静力试验;振动台试验;拟动力试验;概述 The Summary of the Dynamic Testing Method of Structures Abstract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ismic research of structures which due to the multiple and devastating earthquake. Some dynamic test means were developed by human in the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four kinds of commonly used structure seismic test methods were describe, including The Pseudo Static experiment method, Dimensional Quasi-Static test methods, seismic simulation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 method, Pseudo-dynamic test method. Key words dynamic testing; the pseudo-static experiment;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 pseudo-dynamic test;aseismatic design methods; summary 0 前言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防灾 复试资料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第一章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1)体波:纵波(Primary)、横波(Secondary) 面波:洛夫波、瑞雷波 2)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的尺度(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多少能量的尺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加以区分。 3)地震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地震动的幅值(加速度、速度、位移)、频谱(设计反应谱)和持时(一方面,动力放大系数当中考虑了持时;另一方面,时程分析法当中也有地震持续时间参数)。 4)抗震设防烈度: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63.2% 众值烈度(多遇地震):1.55,10% 罕遇地震烈度:1,2%-3% 需要注意的是,抗震设计时,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是相应多遇地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 5)抗震设防目标:“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6)抗震设计方法:“两阶段”(第一阶段,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工况下的承载力与变形,同时满足第一水准和第二水准的要求,再通过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要求;第二阶段,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防倒塌) 7)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甲类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乙类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丁类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8)建筑场地划分依据:等效剪切波速与覆盖层厚度 9)场地土液化 a.影响因素:地质年代、土粒组成与密实程度、黏粒含量、埋置深度与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b.判别:两阶段(初步判别、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第二章结构抗震计算 1) a.结构抗震计算包括地震作用S与结构抗力R的计算; b.结构重要性系数已考虑在抗震等级的选取中; c.是考虑短时荷载下材料强度的提高系数。 2)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反应量的最大值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3) a.为地震系数,仅与地震烈度有关,而与结构性能无关; b.为动力系数,《规范》取为一定值,即; c.仅与地震烈度有关。 4)加速度设计反应谱中的设计参数 a.、、与阻尼有关,而与地基土、空气等因素有关,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 库(含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P5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 整体性和刚度)。详见书P17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能量法)、(折算质量法)、(顶点位移法)、(矩阵迭代法)。 27.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和(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两个。 28.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29.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

东南大学信号与系统试题含答案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 、B 卷) (答案附后) 课程名称 信号与线性系统 考试学期 03-04-3 得分 适用专业 四系,十一系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120分钟 一、简单计算题(每题8分): 1、 已知某连续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 21 ()23F j j ωωω= -+,按照取 样间隔1T =对其进行取样得到离散时间序列()f k ,序列()f k 的Z 变换。 2、 求序列{} 10()1,2,1 k f k ==和2()1cos ()2f k k k πε????=+ ???????的卷积和。 3、 已知某双边序列的Z 变换为 21 ()1092F z z z = ++,求该序列的时域表 达式()f k 。

4、 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269111063)(234567+++++++=s s s s s s s s D 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情况,并指出系统含有负实部、零实部和正实部的根各有几个? 5、 已知某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323 2642 ()21s s s H s s s s +++=+++。试给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 6、 求出下面框图所示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 (k

二、(12分)已知系统框图如图(a ),输入信号e(t)的时域波形如图(b ),子系统h(t)的冲激响应波形如图(c)所示,信号()f t 的频谱为 ()jn n F j e πω ω+∞ =-∞ = ∑ 。 图(a) y(t) ) (t f e(t)图(b) h(t)图(c) 试:1) 分别画出)(t f 的频谱图和时域波形; 2) 求输出响应y(t)并画出时域波形。 3) 子系统h(t)是否是物理可实现的?为什么?请叙述理由;

工程结构抗震 复习资料

绪论地震的基本概念 1. 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 *从研究对象上看: 地震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地震的活动性;通过地震宏观调查,根据地震时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及其他宏观现象,研究地震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总结地震活动性的历史经验;并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地震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震震源特性和大、小,从而对未来的强地震作出预报。 工程抗震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未来强震,从工程上着眼,力求 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结构物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以保 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学科上看: 地震学研究内容: (1).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潜在震源区划分; (2).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规律; (3).地震动工程参数选择及参数估计等。 工程抗震学研究内容: (1).地基土的动力性能及地基抗震; (2).结构振动特性及地震反应; (3).结构的破坏机制与弹塑性分析以及结构可靠性理论; (4).工程抗震设计理论等。 *联系: 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统归于地震工程学范畴。其主要内容涉及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区划和工程结构抗震两大部分。在地震动这一环节上,两门学科是互相搭接的。地震学必须研究地震动,因为只有通过地震动的测量才能了解地震震源与地球介质的特性。工程抗震学也必须研究地震动,因为地震工程是以防止强震时工程破坏为目的,而工程破坏主要是由地震动引起的,所以必须了解地震动的规律,才能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设计。 2. 分别用地质构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的成因。 地质构造学说: 地壳是由各种岩层构成的,在地球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能量,地壳中的岩层在这些能量所产生的巨大的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岩层中产生应力并日积月累。当岩层内应力积累超过某处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和错动(图1-3),将所积累的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这种振动传到地面时就会引起地面的振动,从而形成了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运动学说则认为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层可以分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板块, 在地幔软流层之上异常缓慢而又持续不停地漂移,占所有地震99%的板块边缘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有一些地震并不发生在板块边缘附近,这些地震称为板内地震。 3. 简述全球与我国的地震活动区及地震特点。 * 地球上有四组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地震相当活动的断裂谷,如东非洲和夏威夷群岛等。前两者是主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带 * 我国大致可划分成6个地震活动区: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②喜马拉雅山脉活 动区;③南北地震带;④天山地震活动区;⑤华北地震活动区;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习题汇编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多发型)和孤立型(单发型)。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疏密波.压缩波);横波(剪切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10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16.面波分为瑞雷波;洛夫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已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21.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和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和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拟静力方法(等效荷载法)和直接动力分析法。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矩阵迭代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顶点位移法。27.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和结构本身不对称两个。28.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结构抗震承载力的验算和结构抗震变形的验算。 29.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 31.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决定于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塑化过程。 32.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3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建筑物刚度和场地条件的关系。 3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5.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3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反弯点法和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3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38.影响梁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有梁的截面尺寸;纵向钢筋配筋率;剪压比;配箍率;钢筋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9.影响框架柱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等。 40.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41.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芯区剪切破坏;钢筋锚固破坏 42.影响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柱轴向力;正交梁约束;混凝土强度;节点配箍情况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 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 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 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P5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 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详见书P17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考试大纲 一、命题范围和基本要求 1、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了解地震波的运动规律; (2)掌握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等术语; (3)了解地震动的三大特性及其规律; (4)了解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扭转分量及其震害现象; (5)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6)了解多遇地震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 (7)了解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 (8)掌握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 (9)掌握场地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并了解抗液化措施。 2、结构抗震计算 (1)了解地震作用的机理和计算基本原则; (2)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设计反应谱和地震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用于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 (5)了解时程分析法的原理和要点; (6)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7)掌握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截面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3、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1)了解结构抗震设计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2)掌握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4、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震害特点; (2)掌握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 (3)了解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布置原则、屈服机制、基础结构要求和各自适用范围; (4)掌握框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和验算; (5)掌握框架柱、梁和节点的抗震设计要点及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6)了解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和构造措施。 5、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了解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原则、层数、高度和高宽比的限值要求; (2)掌握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和抗震构造措施。 6、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了解钢结构房屋的常见震害; (2)了解高层钢结构体系及其各自特点; (3)了解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4)了解钢构件及其连接的工作性能和抗震设计要点; (5)了解网架的抗震设计要点。 7、建筑结构基础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1)了解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工作特性和适用范围; (2)了解夹层橡胶垫的基本性能参数;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试题(卷)与答案解析完整版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 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工程结构抗震3

1.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为抗震设防目标。 两个水准 三个水准 两阶段 三阶段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三个水准 2.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与楼盖刚度无关 与楼盖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与楼盖刚度有关 3.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00m/s 300m/s 400m/s 500m/s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500m/s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 )。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 0.85(GK+QK) 0.75(GK+0.5QK) 0.85(GK+0.5QK)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0.75(GK+0.5QK) 5. 一级抗震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外,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 1.2 1.4 1.6 .1.8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1.2 6.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个抗震设防类别。 二 三 四 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四 7. 强柱弱梁是指()。

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8.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9. 修正刚度法适用于柱顶标高不大于()且平均跨度不大于30m的单跨或等高多跨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2m 15m 18m 21m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15m 10. 框架房屋破坏的主要部位是()。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VE N V f f ?=,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 系数。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

最新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命题作业 1 作业名称:试述底部剪力法的定义、适用条件并计算图示框架2 3 作业要求:按以下提示步骤计算图示框架 4 已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 1=0.139,顶部附加水平地震 5 作用δn=0。 6 计算步骤提示:(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7 G eq =0.85 8 (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已知α 1=0.139 9 (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α 1 G eq 10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n=0 11 (5)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2 13 (6)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14 第一层:V 1= F 1 + F 2 + F 3 15

第二层:V 2= F 2+ F 3 16 第三层:V 3= F 3 17 18 解: 19 第一振型 g g T T T 51<< 139.0)( max 21==αηαγT T g 20 第二振型 g T T <<2s 1.0 16.0max 22==αηα 21 第三振型 g T T <<3s 1.016.0max 23==αηα 22 23 (2)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24 第一振型 25 ∑∑===?+?+??+?+?= =3 1 2 222131 11363.11 180667.0270334.02701 180667.0270334.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26 第二振型 27 ∑∑==-=?+-?+-??+-?+-?== =3 1 2 222 23 1 22428.01180)666.0(270)667.0(2701 180)666.0(270)667.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28 第三振型 29 ∑∑===?+-?+??+-?+?= =3 1 2 222 33 1 33063.01 180)035.3(270019.42701 180)035.3(270019.4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30 31 (3)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i j ji j ji G x F γα= 33 第一振型 kN 4.1678.9270334.0363.1139.011=????=F 34

智慧树知到工程结构抗震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工程结构抗震》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其依据是()。 A:基本烈度 B:多遇烈度 C:抗震设防烈度 D:罕遇烈度 正确答案:抗震设防烈度 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则该地可能遭遇的预估大震烈度为( )度。 A:5.45 B:8 C:6 D:9 正确答案:8 3、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为()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正确答案:四类 4、我国地震烈度表采用的是()度的烈度表。

B:8 C:10 D:12 正确答案:12 5、地震现象表明,()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A:面波 B:纵波 C:横波 D:勒夫波 正确答案:纵波,横波 6、地球上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 )。 A:震源深度 B:震中心 C:震中距 D:震源距 正确答案:震中距 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是()。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 第二章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A: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B: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C: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D: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正确答案: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2、当某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为侧向刚度不规则。A:85% B:75% C:80% D:70% 正确答案:80% 3、为实现立面规则性,相邻楼层的质量变化不得超过()。 A:50% B:55% C:60% D:65% 正确答案:50% 4、为实现立面规则性,抗侧力构件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得小于相邻上一层的()。 A:80%

东南大学信号与系统本科试卷答案

1、 已知某连续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 21 ()23F j j ωωω= -+,按照取样间隔1T =对其进行取样得到离散时间序列()f k ,序列()f k 的Z 变换。 解法一:f(t)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21 11)2)(1(1321)(2+- +=++=++= s s s s s s s F , 2111)(Re )(--===---=-=??? ???-=∑∑e z z e z z e z z K e z z s F s z F n i T s i s s n i sT i i 解法二:f(t)=L -1{F(jw)}=(e -t - e -2t )ε(t) f(k)= (e -k - e -2k )ε(k)=)())()((21k e e k k ε--- F(z)=Z[f(k)]= 21 -----e z z e z z 2、 求序列{} 10()1,2,1 k f k ==和2()1cos ()2f k k k πε?? ??=+ ???????的卷积和。 解:f 1(k)={1,2,1}=δ(k)+2δ(k -1)+ δ(k -2) f 1(k)* f 2(k)= f 2(k)+ 2f 2(k -1)+ f 2(k -2) 3、已知某双边序列的Z 变换为 21 ()1092F z z z = ++,求该序列的时域表达式()f k 。 解: 5.01 4.01)(+- += z z z F ,两个单阶极点为-0.4、-0.5 当收敛域为|z|>0.5时,f(k)=(( -0.4)k -1-( -0.5)k -1)ε(k -1) 当收敛域为0.4<|z|<0.5时,f(k)= ( -0.4)k -1ε(k -1)+( -0.5)k -1ε( -k) 当收敛域为|z|<0.4时,f(k)= - ( -0.4)k -1ε(-k)+( -0.5)k -1ε( -k) 点评:此题应对收敛域分别讨论,很多学生只写出第一步答案,即只考虑单边序列。 4、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269111063)(234567+++++++=s s s s s s s s D 试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情况,并指出系统含有负实部、零实部和正实部的根各有几个? 解 构作罗斯-霍维茨阵列 611617s 29 1036s 3168 385s 2314s 342 (00) 32s s s ++此时出现全零行,有辅助多项式 3 4646,4,6s s +求导可得以代替全零行系数。 21 32 2232s s s 由罗斯-霍维茨数列可见,元素符号并不改变,说明s 右半平面无极点。再由

工程结构抗震3在线作业参考资料

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V 1. 在求解多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振型时,既可以计算基本频率也可以计算高阶频率的方法是:() A. 矩阵迭代法 B. 等效质量法 C. 能量法 D. 顶点位移法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3. 《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 A. 80%,且不宜小于70mm B. 70%,且不宜小于70mm C. 60%,且不宜小于70mm D. 90%,且不宜小于70mm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4. 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 VP > VS > VL B. VS > VP > VL C. VL > VP > VS D. VP > VL> VS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5. 设防烈度为7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场地类别为I类时,确定其抗震等级时所采用的设防烈度为() A. 6度 B. 7度 C. 8度 D. 9度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6. 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A. 合理设置沉降缝 B. 增加基础埋深 C. 足够的变形能力 D. 增大自重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7. 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 A. 较大的初始刚度 B. 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 较好的延性 D. 较小的自振周期T1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