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教案.doc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教案.doc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教案.doc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教案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

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

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

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

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

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

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

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

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2017-08-02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吴焕英 【案例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众多的老师实施新课程后发现:教学内容的范围比以前更广泛了、课时远远不够、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成为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数学、英语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英语口语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VB程序设计习题

练习一 一、选择题 1、下面列出的程序设计语言中(A )是面向问题的语言。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0、1二进制语言 解释: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二进制语言为机器语言,故其为面向机器的语言 2、下面列出的程序设计语言中(C )不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A、C B、C++ C、Java D、VB 3、下列(D )不属于VB 6.0的版本。 A、学习版 B、专业版 C、企业版 D、共享版 解释:VB6.0共有三个版本:标准版、专业版、企业版。而其中的标准版是为初学者了解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也可称为学习版。 二、填空题 1、从程序设计语言发展过程的角度来分类,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2、VB 6.0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可视化编程)的编程机制。 3、启动VB 6.0后可以从“现存”选项卡选择并打开系统中现存的工程文件。 练习二 一、选择题 1、如果窗体对象的名称为Forma1,Backcolor是窗体对象的一个属性,用来设置窗体的背景色,那么设置窗体背景色为蓝色的语句正确的是( A ) A、Forma1.Backcolor=vbBlue B、Backcolor= vbBlue C、Forma1 =vbBlue D、Forma1′s Backcolor is vbBlue. 2、下面方法中,不能打开编码编辑器的是(D) A、单击“视图”菜单中的“代码窗口”命令。 B、双击窗体设计器的窗体或控件。 C、双击窗体设计器的窗体或控件,单击工程资源管理器中的“查看代码”按钮。 D、双击窗体设计器的窗体或控件,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代码窗口”按钮。 3 、保存VB应用程序时,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 A、先保存窗体文件,再保存工程文件。 B、先保存工程文件,再保存窗体文件 C、直接保存窗体文件,系统会自动按顺序先保存窗体文件再保存工程文件。 D、直接保存窗体文件,系统会自动按顺序先保存工程文件再保存窗体文件。 二、填空题 1、VB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工程文件(*.vbp),窗体文件的扩展名是窗体文件(*.frm)。 2、选中工程资源管理器中的窗体对象,再单击按钮可打开窗体设计器。 3、在VB中,按下工具栏中的“启动”按钮或键运行程序。 练习三 一、选择题 1、在设计阶段,当双击窗体上的某个控件时,所打开的窗口是(C) A、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 B、工具箱窗口 C、代码窗口 D、属性窗口 2、新建一个工程,将其窗体的名称属性设置为MyFirst,则默认的窗体文件名为(C) A、Form1. frm B、工程1. frm C、MyFirst.frm D、Form1.vbp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只有窗体才是VB中的对象 B、只有控件才是VB中的对象 C、窗体和控件都是VB中的对象 D、窗体和控件都不是VB中的对象 解释:窗体时VB中最常见的对象,而控件是VB中预先定好的、程序中能够直接使用的对象。 4、设置窗体最小化时的图标可通过(A )属性来实现。 A、MouseIcon B、BackStyle C、Icon D、Picture 5、设置标签边框的属性是( B ) A、BorderStyle B、BackStyle C、AutoSize D、Alignment 6、文本框没有( D )属性。 A、Enable B、Visible C、BackColor D、Caption 7、下列操作中不能触发命令按钮的Click事件的是( B ) A、在按钮上单击鼠标左键 B、在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 C、把焦点移至按钮上,然后按回车键 D、使用该按钮的快捷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一、算法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是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组可执行指令。 程序设计(Program Design)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 Language)泛指一切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计算机解决问题要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基本过程主。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如下: 开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结束 编写程序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已知条件下的初始状态及要达到的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并抽取出一个数学模型,形成算法;然后将这个数学模型连同它要处理的数据,用计算机能识别的方式描述出来,使之成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对像;最后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具体的问题求解过程,形成计算机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①、算法的定义及其特征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对解题过程的精确描述。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沃斯(N.With)指出:算法+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程序。 算法具有以下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5、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②、算法的描述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三种形式 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例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算法如下:(自然语言描述法) (1)输入半径r ; (2) 计算周长c=2*π*r ; (3) 计算面积 s=π*r*r ; (4) 输出周长c,输出面积s ; (5) 结束 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填空题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Then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For i = 1 To 10 p = i If i = 10 Then p = 0 Form1.Print "个位数为" + Str(p) + "共" + Str(x(i)) + "个" Next i End Sub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m=inputBox("m=") n=inputBox("n=") nm=n*m If m < n Then r=m mod n Do While m=n n=r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算法就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就是B、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与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就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就是介于自然语言与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就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二) 程序设计基础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属性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2方法 [对象]、方法[参数名表] 例:form、print ”欢迎使用” 该语句使用print方法在form1窗体中显示字符串“欢迎使用” 3事件及事件驱动 事件就是对象对外部操作的响应,如在程序执行时,单击命令按钮会产生一个Click事件。如需要命令按钮响应Click事件,就把完成Click事件功能的代码写到Click事件的事件过程中,与事件一

公开课VB程序设计教案

第四课学学程序设计—初步认识编程软件VB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程序以及语言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和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运行游戏小程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打开程序的原代码说明编程并不很神秘。试运行游戏小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讲授: 程序设计语言 教师活动: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重要的工具。那么语言不通的人如何交流呢? 学生活动:请一个语言翻译或自己学会他人的语言 教师活动:计算机所做的事情均为人向机器下达的命令,那么操作作者又是通过什么语言同计算机进行沟通的呢?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

1、机器语言 教师活动:①计算机能听懂的语言(机器语言)②机器语言的实质(二进制语言)③二进制语言的特点。强调计算机内部只认识二进制学生活动:谈对二进制语言的感受 教师小结:机器语言的特点(二进制、计算机直接能懂、难以理解,与人类语言差距较大)汇编语言-用助记符号表示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雪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适合编写直接控制机器操作的程序,不容易使用。高级语言-最接近人的自然语言,即简单易学,它所编制的程序计算机执行时需要“翻译”,执行速度比二进制程序慢。 三:展示微课视频 VB简介、认识VB窗口、相关概念:1、对象的概念 2、属性的概念 3、事件和代码的概念。演示设计运行程序“奔跑的小汽车”依照微课演示编写程序“奔跑的小汽车” 四:学生体验 1、学生编写程序“奔跑的小汽车”,教师巡回指导。 2、试修改程序,让汽车倒车、速度变慢。 五、教学评价: 1、教师点评教师通过巡视,把部分学生修改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典型的错误。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体验了用VB设计程序,了解程序有关知识。(回顾本节知

VB程序设计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 从功能上讲,Visual Basic 6.0有3种版本,即:学习版、专业版、企业版 2 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相比,Visual Basic最突出的特点是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3 Visual Basic 6.0集成环境的主窗口中含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 4用标准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不能执行的操作是打印源程序。 5关于Visual Basic"方法"的概念错误的是方法是对事件的响应 6在Visual Basic中,称对象的数据为属性 7Visual Basic应用程序可以用解释方式执行也可以用编译方式执行 第二章 1 计时器控件的Interval属性用于设置Timer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为了暂时关闭计时器,应把该计时器的Enabled 属性设置为False ,如果要求设置定时器时间间隔为1秒钟,那么它的Interval属性值应该等于1000 2 利用Ctrl + G操作可以打开立即窗口。 3 假定窗体上有一个标签,名为Lable1。为了使该标签透明并且没有边框,则正确的属性设置为:Lable1.BackStyle = 0 Lable1.BorderStyle = 0 4在设计阶段,当双击窗体上的某个控件时,所打开的窗口是代码窗口 5 在Visual Basic中,窗体文件的扩展名为FRM 6 窗体的Name属性指定窗体的名称,用来标识一个窗体 7 改变控件在窗体中的上下位置,应修改该控件的属性是Top 8 表示滚动条控件取值范围最大值的属性是Max 9 如果要改变窗体的标题,则需要设置的属性是Caption 10 在文本框(Text)中,通过ForeColor属性来设置字体颜色 11 若要求从文本框中输入密码时在文本框中只显示*号,则应当在此文本框的属性窗口中设置Passwordchar属性值 为* 12 能够改变复选框中背景颜色的属性是Backcolor 13 图片框是不具有Picture属性的对象 14 窗体的Name属性指定窗体的名称,用来标识一个窗体 15 要想返回文本框中输入的内容则可利用text属性进行编程 第三章 1用于从字符串左边截取字符的函数是Left( ),设a="Visual Basic",使b="Basic"的语句是b=Left(a,8,5)。 2下列符号中哪个是VB程序中合法的变量名:A ab7 B 7ab C If D a*bc (A)数字开头,关键字,* 3X是小于100的非负数,用VB表达式表达正确的是0<=X and X<100 4设有如下变量声明Dim TestDate As Date 为变量TestDate正确赋值的表达方式是 TextDate=#1/1/200 2# 5表达式4 + 5 \ 6 * 7 / 8 Mod 9的值是5,设a=3,b=5,则表达式(a>b)Or(b>0)值为真。5/5.25 为1 如果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数时,系统会自动对其进行取整运算,取整是有规律的:如果整数部分为偶数,大于 0.5的就进位,小于等于0.5的就直接把小数去掉,5舍6入;如果整数部分为奇数,4舍5入。例如: 5\2.5等价于5\2 5\2.6等价于5\3 6函数String(n,"str")的功能是返回由n个字符组成的字符串 7设有如下声明: Dim X As Integer 如果Sgn(X) 的值为-1,则X的值是小于0的数Sgn(3-5)=-1 Sgn(5-3)=1 8Integer类型的数据由2字节组成,Long类型的数据由4字节组成。 9已知X<Y,A>B,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式子是Sgn(Y-X)-Sgn(A-B)=-2 10在一个有①逻辑运算②算术运算及③关系运算混合在一起的表达式(无括号)中,其运算顺序为②③①

算法与程序设计VB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算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算法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语言,BASIC 算法只能用BASIC 语言来实现 B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算法的过程 C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 D 、其它三项都正确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 "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二)程序设计基础

(1)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VB、Pascal、C、C++、Java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 2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属性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vb趣味程序课程教案

教学进度表

一、了解计算机语言 各种软件,包括Windows、Word、PowerPoint、各种游戏等都是计算机语言编写出来的。(演示)如贪吃蛇游戏、健康指标计算器等等。 常见的高级语言 1.BASIC。入门者首选语言。指令少,容易上手,易于掌握。 2.PASCAL。适合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运行编译速度快。 3.C语言。主要适用于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必修课。 4.JAVA、.Net、PHP、C#、HTML…… 二、VB语言介绍 VB是Visual Basic的简称,它对学习者的要求不高,但本身效率高、功能强大、实用性强。主要有如下特点:面向对象、事件驱动、软件的集成式开发、结构化。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例如五子棋,面向过程的设计思路就是首先分析问题的步骤: 1、开始游戏, 2、黑子先走,

四、制作QQ登录界面 【学生练习】 完成QQ登录界面的制作,并保存工程提交。 教学 后记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3日第4周星期2 总第2课时课题VB程序设计的过程 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一)知识与技能:

目标了解计算机语言; 熟悉VB开发环境 了解VB中的对象、属性、事件 学会编写窗体的设计代码,并能运行程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QQ登陆窗体的制作了解并掌握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学生最熟悉的QQ登录界面,使学生对VB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属性、方法和事件 难点VB的集成开发环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情景设计 【新课引入】 【新课讲授】 对象名称属性、方法或事件(属性、方法或事件)作用说明 登陆窗体Form1 Height属性、Width属 性窗体的高度和宽度

《VB程序设计》教案

教案首页

教案纸 2009年9 月8 日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机房演示安装Visual Basic 6.0,并对该开发环境进行分析介绍。让学生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学习本课程要达到的要求。导入新课: 第1课Visual Basic简介 1.1可视化程序设计(讲授法;图文并茂)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概念。 1.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讲授法)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1.3 VB6.0的运行安装和启动(边讲边练)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掌握VB6.0的运行安装和启动方法。 1.4 VB6.0集成开发环境(边讲边练)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熟悉VB6.0开发环境。 本课小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可视化程序设计 布置作业: P20页习题一2、3,预习:第2课

教案首页

教案纸 2009年9 月9 日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机房边讲边演练。 复习提问: 什么是面向对象?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属性是什么? 导入新课: 第2课VB6.0应用程序的创建及管理 2.1创建VB6.0应用程序的步骤(演、讲、练)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掌握创建VB6.0应用程序的步骤。 学生课堂完成任务: (1)建立用户界面的对象; (2)设置对象的属性值。 (3)编写程序代码,建立事件过程。 (4)保存和运行应用程序。 2.2 VB6.0的工程管理(演、讲、练)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掌握VB6.0工程管理的方法。 2.3使用帮助信息(边讲边练) 课堂讲解本任务要求掌握帮助信息的使用方法。 本课小结:略 布置作业: P22页上机实验一4 预习:第3课

算法与程序设计(VB)论文:算法与程序设计(VB)的反思性学习

算法与程序设计(VB)论文:算法与程序设计(VB)的反思性学 习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以普通高中整体改革为背景的,新课标注重提高信息素养,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本文就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浅谈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即教师在正确认识高中阶段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基础之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程序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认识;反思性学习 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指出: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让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就高中程序设计教学而言,笔者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对高中阶段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认识 高中阶段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有其必要性。学生在高中阶段打下基础,有利于他们进入大学的深造和就业以后的继续教育。此外,高考数学中加入了算法模块,也证明了

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算法与程序设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学习内容,所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要由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 二、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学生具有反思性学习的意识是反思性学习的前提。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对于学生的成功予以适当表扬与鼓励,还可以达到强化学生反思意识的效果。另外,教师要营造开放、合作、协调、信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给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从而建立一种互动的反思关系。 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

初识VB》教学设计

《初识V B》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这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初一年级时学生已学习了一些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知道计算机能直接认识的语言为机器语言,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1、2节的内容,主要学习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和VB的创建工程、设计界面、编写程序、保存文件、运行程序等操作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序的概念和作用、创建VB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程序的作用、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的保存 3、课时安排:1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程序的概念以及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不同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 (3)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 (4)了解VB程序设计环境,知道在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5)了解VB,学会用VB创建第一个程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1.对于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等概念,学生学习起来较枯燥,故先安排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书思考和自学,再由教师组织学生个别回答、师生举例、师生讨论、归纳等活动来将几个概念弄清楚。 2.对于VB软件的学习,教师先展示一个由VB开发的小游戏,师生一起参与游戏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VB软件的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使用VB开发小程序的愿望,再由教师示范讲解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后由学生动手尝试使用VB。 五、教学资源 教学硬件:教师机1台、学生机60台、液晶投影仪1部 教学软件:windows xp、达道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VB编程常用代码 大一练习专用

A,B,C排序由大到小 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c As Single a=Val(Text1.Text) b=Val(Text2.Text) c=Val(Text3.Text) If b>a Then d=a:a=b:b=d End If If c>a Then d=a:a=c:c=d End If If c>b Then d=b:b=c:c=d End If Text4.Text=a Text5.Text=b Text6.Text=c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Text="" Text2.Text="" Text3.Text="" Text4.Text="" Text5.Text="" Text6.Text="" End Sub 计算a+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4.Text=Val(Text2.Text)+Val(Text3.Text) Text1.Text="欢迎新同学" End Sub 清除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Text="" Text2.Text="" Text3.Text="" Text4.Text="" End Sub 奇偶数显示器 显示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a=Val(Text1.Text) If a/2=Int(a/2)Then Text2.Text="您输入的数是偶数" Else Text2.Text="您输入的数是奇数" End If End Sub 清除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Text="" Text2.Text="" End Sub 奇偶数判断 Dim a,b As Integer Dim result As Integer a=Val(InputBox("请输入一个整数","数的输入",300,400)) b=Val(InputBox("请输入一个整数","数的输入",300,400)) If a/2=Int(a/2)Then result=MsgBox("您输入的数:"&a&"是一个偶数",1,"判断结果") Form1.Print rusult Else m="您输入的数:"&a&"是一个奇数" result=MsgBox("您输入的数:"&a&"是一个奇数",1,"判断结果") Form1.Print result End If If b/2=Int(b/2)Then result=MsgBox("您输入的数:"&b&"是一个偶数",1,"判断结果") Form1.Print rusult Else result=MsgBox("您输入的数:"&b&"是一个奇数",1,"判断结果")

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算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算法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语言,BASIC 算法只能用BASIC 语言来实现 B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算法的过程 C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 D 、其它三项都正确 2、下列关于算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 A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 B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算法的过程 C 、其它三项都正确 D 、算法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语言,BASIC 算法只能用BASIC 语言来实现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自然语言描述法; (2)流程图描述法; (3)常用流程图的符号意义。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二)程序设计基础 (1)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VB、Pascal、C、C++、Java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程序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B )。 A、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过程,比 较流行的高级语言是PASCAL, FORTRAN, EXCEL, C++等 B、程序设计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C、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是同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 D、程序设计就是指示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间题或完成一组可执行指令的过程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程序设计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B、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过程 C、计算机程序就是指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间题或完成一组可执行指令的过程 D、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 2.数据及运算 (1)常用数据类型:Integer、Long、Single、Double、Boolean 表示范围: Integer (-32768 ——32767,存储为16 位,2 个字节) Long(-21亿——21亿,可以表示人口数量) Boolean(True 或False) (2)常量和变量的命名、声明及赋值 符号常量的声明:Const 常量名As 常量类型= 常量值 如:Const pi As Single = 3.14159 变量的声明: Dim 变量名As 变量类型 如:Dim a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变量名为a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下列变量名写法错误的是( B ) A、abc_123 B、123abc C、abc123 D、abc 2、下列语句中定义了一个实型变量的是( B ) A、Dim end as Integer

VB条件判断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

《VB条件判断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职高一计算机王攀【案例背景】 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面对学生素质的薄弱,要求教师要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教材分析】 控制结构是《VisualBasi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本节主要研究最基本的条件判断结构,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条件判断结构”是《VisualBasi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

VB教案(全套)

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 课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 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授课课时4个课时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法) 1、教师提出疑问: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从而导入课题? 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来掌握程序开发。 二、讲授新课(讲授演示法) 1、启动与退出vb 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教师讲解,有以下四种启动方式。 方法1.使用“开始”菜单的“程序”命令; 方法2.使用“我的电脑”图标,找到“vb6.exe”并双击它; 方法3.使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 方法4.利用快捷方式。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2、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教师讲解,有以下两种退出方式。 1.“文件”菜单->“退出” 2.Alt+Q 系统将提示是否存盘,根据需要回答“Y” / “ N” 3、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4、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VB程序设计教案

VB程序设计——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概念。 3.能利用VB中的条件语句实现简单的选择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捉老鼠游戏,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反馈作用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与讨论、实验与验证。■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例程序 教学环 节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让学生制作捉老鼠游戏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学生制作小游戏界面,教师指导,如果抓到小老鼠系统将会提示抓住老 鼠了。 一只小老鼠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现在要用鼠标控制敲钟它。敲中一次,就会弹出一 次信息框。我们将通过制作这个小游戏程序,学习程序设计语言IF条件判断语句。 由鼠标抓小老鼠同学们的不同选择引出本课的主题——选择结构。 通过制 作小游 戏使激 发学生 的思维 能力,并 引出本 课的内 容选择 结构 课堂小 结 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编写“小游戏”界面。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 生的创 新,探索 能力

VB程序设计——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概念。 3.能利用VB中的条件语句实现简单的选择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捉老鼠游戏,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反馈作用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教学方法与手段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教案.doc

VB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教案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 to 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 to 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将程序编写在一个gettjput过程中,代码如下: public sub gettjput() dim a(1 to 100) as integer

dim x(1 to 10)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每行10个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a(i) = int(rnd * 100) if a(i) < 10 then form1.print space(2); a(i); else form1.print space(1); a(i); end if if i mod 10 = 0 then form1.print next i '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保存在数组x(1),x(2),...,x(10)中,将统计结果打印出来 for i = 1 to 100 p = a(i) mod 10 ' 求个位上的数字 if p = 0 then p = 10 x(p) = x(p) + 1 next i form1.print "统计结果"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案 精品文档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案 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指的是各种机器设配,而软件则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编写的程序。 编写计算机程序需要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是人和计算机“对话”的桥梁。就像人类的语言一样,计算机编程语言也有很多。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语言有“c++”、“pascal”、“basic”等。在众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中,以basic语言最为易学易用。 basic是英文beginner’s all 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的缩写,意思为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一直都是程序设计入门的首选语言。 1991年,visual basic(简称vb)面世,他是第三代basic语言,它不但秉承了basic语言的易学易用的优点,而且增加了图形界面设计工具。它简化了复杂的窗口程序编写过程,让编程者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问题的求解过程。 本单元将以简单的visual basic 应用程序实例作引导,介绍一些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第一课:我的第一个vb程序 用vb来编程序并不是一件难事,不信,请往下看。 编写一个程序,运行时显示如下界面: 图简单的vb程序 1 / 3 精品文档

操作步骤如下: 一、新建一个工程 步骤1:启动vb5。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visual basic 】。 步骤2:在新建工程对话框(图)中选择【标准exe】。 visual basic把设计程序比作兴建工程。因此,启动vb5时首先要新建一个工程或打开一个工程文件。 创建一个新的工程时,visual basic将自动创建一个空窗体,并命名为 “form1”。窗体是程序运行的窗口。 图 vb的工作窗口 二、在窗体中新建对象 控件和对象在vb的窗口中有一个工具箱(一般在左边),工具箱中有很多“工具”,称为控件。单击工具箱中的控件,然后在窗体中拖放鼠标,就可以在窗体中绘制具体的控件,这些具体的控件就称为对象。 图 vb工具箱 步骤3:单击工具箱中的label(标签)控件,然后在窗体中拖放鼠标,窗体中就生成了一个新的对象,对象名为label1。如图。 三、修改对象的属性 步骤4:选中窗体中的一个对象,属性窗口就会显示出这个对象的所有属性,如图所示。 2 / 3 精品文档 属性属性就是对象的特征。每个对象都有很多属性。属性的设定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属性窗口中修改属性值;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