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第一节现代教育理论与历史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历史教学

1.建构主义概念及主要观点

对知识的看法;

对学习的看法;

对学生知识背景的看法。

2.建构主义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学习观:

知识不是通过反复训练或强化刺激的手段获得,而是通过个人经验与探索发现、重新进行建构。

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更要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决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的过程,课堂核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从前台推拒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3.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主张以核心问题为屮心,自下而上地建构知识体系,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学情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因而在教学设计Z前要对学生可能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哪些知识学生是已经掌握了的,或者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学习将会遇到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Z前都要做到心屮有数,如数家珍。这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2)中心提炼

每一节课必须有教学重点。每一课时的教学屮心可以因为教师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设计,通常要求教学屮心同时也是课堂的终点。

(3)结构设计

建构主义设计屮,结构是课堂的支柱,结构的生成也就是课堂的生成,因此结构的形态也就体教学流程的安排及课堂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教学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根

据学情设计结构的起点,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的终点,

而后考虑从结构的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添加的其它旧有知识或新知识,同时赋予这些知识以一定的逻辑定位。

(4)资源整合

如何建构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是运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科书的编写关注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关

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科书的体例与教学关注的焦点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

差,这就耍求教师大胆整合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授予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权,充分凸显学生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成功实现教学目标。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历史教学

1?皮亚杰观点:

智能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缺陷:

(1)对智力的内涵认识过于狭窄;

(2)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忽略了智力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4)无法说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影响。

2.多元智能理论

关于智能的种类语言智

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

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

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内心自省智能口然观察能

智能

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学生观:学校不存在“差生”,而只有“希望生”或“潜能生”,具有不同智力特

点的人才。

教师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

教学观:因材施教(不同内容和学生) 评价观: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5.多元智能理论与历史教学

(1)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和结构,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岀历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途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加强其优势智能,弥补其弱势智能, 优化其智能结构;(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理解失误独特的方式,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历史事物。

(3)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评价理论认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历史教师要设计多元评价方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目标分类理论与历史课程标准的关系

1.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2)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3)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2.布卢姆目标分类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影响

第二节学习理论与历史学习方式

一、历史学习理论及历史学习方式

1?历史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三个学派:

一是刺激-反应理论;

二是认知结构理论;

三是折衷理论。

2.现代认知学学习理论

(1)关于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

(2)关于在人在学习活动前结构状态;

(3)关于理解在意义学习中的作用;

(4)关于学习活动的创造性;

(5)关于强化促进的功能;

(6)关于情感活动对人的调控功能;

(7)关于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8)关于对学习的评价。

二. 高中自主、合作与探究

高中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服从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有强烈求知欲的探索者。学生角色的转变,也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其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都是历史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概念及操作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由学习者个体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

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活动。概括而言,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自主性学习操作方式:

事实上,我们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相应地对老师指导水平也提岀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高水平的学习指导,才有可能带来高质量的学习。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时的学习方式,耍把自主性学习方式培养成终身的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上海市晋元中学的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就建议学生一进高中,就耍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他甚至有时一个月都不上新课,主要

讲自主阅读的方法。当然,对于历史课堂的常规教学,要保证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最有效的方法是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可以把要学生解决的问题用投彫仪打出来,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至于茫然,这种方法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效果明显。2?“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操作方式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操作方式

现在的“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合作学习的偶然性、分组的随意性、问题的盲目性等。合作学习不是每堂课都会实施的,老师只是在有领导或同行听课时才偶尔为之,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不熟悉,效果肯定耍大打折扣;分组是合作学习模式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要根据学生的意愿, 结合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进行分组。3?“探究学习”概念及操作方式

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果说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那么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则强调的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与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协作和团队精神。这三种方式互相交融,优势互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而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这类活动性很强的学习方式,想尝试但不知如何操作;有的教师操作起来了,但有些像东施效颦而不得要领。他们倡导“自主学习”,结果学生漫无目的,犹如瞎子摸象,课堂则变成放任自流,效率也每况愈下;有的历史教师常规课坚决“满堂灌”,公开课则实施前后同学的假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气氛表面热闹,结果学生却一头雾水;探究有时则急功近利,希望一个课时把探究的所有问题彻底解决。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措施:

第一,必须精心设计学习计划。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既能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又能在探究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教师不应当在历史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所谓的“探究”。

第二,根据课程安排和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启发引导仍然是合作学习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习内容都耍进行合作学习,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需要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的学习必不可少,接受性学习也是必要的。哪些内容由教师讲授,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不能随意

而为。(72)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随机作岀各种策略决断。应该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如何集中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在什么环节及时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并及时对讨论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等。

第三节历史课程论与历史教学

一、历史课程计划

1?课程: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斯宾塞(H. Spencer)最早提出“curriculum” (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历史课程就是历史学科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新的课程意识

(1)走出课程仅仅视为“官方知识”、仅仅视为学科的误区,要把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把课程理解为学习者(教师和学生) 的经验;

(2)走出把教师和学生仅仅视为官方课程实施者的误区,耍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把教师与学生更主要地理解为课程的开发者;

(3)走出国家这一单一权力垄断课程改革的误区,把课程改革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类权利主体通过交往合作共同推进的事业。

3.历史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它是国家制定和颁发的关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令性或指导性文件。

(2)历史课程计划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日标而规定的历史学习科日及其进程的总和。它不仅规定了历史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耍求,而且规定了历史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课程具体体现为历史课程计划、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4.历史课程计划的特点

(1)日本-欧美一苏联-欧美学习的过程;

(2)历史课程计划的设置出现学科综合倾向;

(3)历史课程设置计划的“螺旋式”排列对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制产生较大影响;

(4)历史课程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冲击。

二、历史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也是课堂体系的灵魂。国家课程标准是一种规范文件,具有严肃性和统一性的要求,它主要涵盖的内容有:前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术语解释。在新课程标准中,涉及到历史学科的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以及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五种。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还对学习其它历史知识作了具体规定:“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占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人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年代, 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现代化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的通史教材编写体例,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历史背景之下,用历史专题形式网络历史知识,通过必修和选修模块两种形式体现出来。

三、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区别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课程标准是指教冇行政部门对于学习历史的

学生达到毕业水平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身心甜质的规定。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每个普通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只耍通过必要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最起码要求。

1?课程标准是最低要求,历史教学大纲是理想化的追求。

前者是每个学生正常毕业(非正常的人除外)所必须达到的,后者则不能作为对每个人的硕性要求,而只能是对一个特定目标(如高考)的一种期望,它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凡达到基本标准的学生都是成功者。

2.课程标准的作用是间接的、指导型的和弹性的作用。

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价等问题控制得很严,限制得较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编写专家必须编写出“有利于学生学的教材”,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执

行者,更重要的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学大纲所直接而对的是教学过程,它对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教材编写专家必须编写出“有利于教师教的教材”,教师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不可能对教材及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3.课程标准的是必需的,而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并不是完金必需的

在某一学段的学生要达到其毕业的水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都必需达到,否则就成为一个不合格的肄业生。而历史教育只是通识教育,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历史学家。因此教师要“抓大放小”,敢于抛弃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那些“繁、难、偏、旧”的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大纲关注的重点是结果,而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各个方而,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获取结果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变化。

4.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新课程标准按照布卢姆目标教学理论,把历史知识分为“识记”、“理解”、“运用”等层次。这种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也是可以操作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都是历史具体知识,知识没有分任何层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在目前教学大纲向新课程标准过渡的过程中,考虑到教师的水平及适应性,新课程标准的主体仍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但是这与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新课程标准就其理念而言,它的出发点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 中英《历史课程标准》比较

从形式上看,《历史课程标准》取代《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历史教学大纲》的是学习苏联的结果,而《历史课程标准》既是恢复中国民国时期的称谓,也是向欧美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耍深入研究我国的《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外国《课程标准》的优点与长处,为我所用。1?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英国的国家课程把基础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小学两个年级5至7岁(key

Stage 1), 7-11 岁(key Stage 2);中学两个阶段:11T4 岁(key Stage 3), 14-16岁(key Stage 4)。key Stage 3相当于我们的初中阶段,英国在这一阶段所制定的课程标准总共22个单元。

单元1:介绍本阶段课标的内容.

单元2:中世纪的君主怎样管理国家的?

单元3: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的人民生活处于怎样困难的境地?

单元4:中世纪的教堂是怎样影响人民生活的?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史前时期内容

3.两者区别:

1.我国在初中阶段一般采用通史体例,使学生基本上保留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体系结构;英国则运用了专题式教学。

2.我国规定的课程内容相对具体,如北京人、半坡居民、炎帝黄帝的传说等; 英国则采用一种粗放式、跳跃式的学科结构。

3.我国的编写教材相对容易,但是要发挥史学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经

常要向学生灌输一些对学生成长不利的“死的知识”;而英国在这方面, 相对自由度就要强多了,它可以在根据历史课程目标选择历史专题。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明确结论:

一是教学思想要转变。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感受到什么要比记住了什么重要。

与其掌握一些“大而空”,而且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体系,还不如学生能对几个

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自己的深切理解。

二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到英国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公民教育”,即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思想意识。下而这个案例就是说明英国的专题选择与公民教育培养目标的关系。

第二单元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目标

一、历史新三维教学目标

1?历史教学目标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中学历史教育专家学者总结“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经验, 结合当时教育实践,提出了“中学历史课的智育任务”和“中学历史课程的思想教育任务”。其中智育任务包括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基本技能两个方而,也就是传统的“双基”任务。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始注重能力培养。当时一些专家认为,传统的教学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习惯对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比较重视,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经验也不足,因此把能力培养作为单独的一项任务,与历史知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历史教育的三项任务。

跨世纪之际,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表中学历史教育任务目标的发展(17)

如前所述,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经历了从“双基-三项任务-三维目标的发展过程。三项任务突岀了能力,三维目标是对三项任务的创新和发展,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2.对新三维目标的解读

(1)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维目标就像一个长方体必须具备长、宽、高三个维度;同时它更像一个人,要由肌肉、骨骼,还要有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以及思想和精神组成,三者不可或缺。

我们强调教学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三种,主耍是耍求我们历史教师注意一下两个方而:

一方面是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具有这种整合意识;

另一方面,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各个阶段当中都应该始终如一贯穿和落实

三维目标整合的理念。三维目标写在备课纸上是容易的,但是耍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确非易事。因为有些目标是显性的,如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日标一般而言是具体的,因此执行起来

相对较为容易;但是有些目标是隐性的,如历史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特别是这

些目标一般来讲是模糊的、弥漫性的、渗透性的,有时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因

此很难在备课过程中具体列岀来,因此只能要求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

学对彖随机应变。同时在不同的教学对象,三维目标中维度的重心是不断变化的。如在初

中一、二年级,我们主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附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到了

初三,甚至高中历史阶段,历史教师在讲授知识目标的同时,特别要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2)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否定“双基”

双基”就是指慕础知识和慕本技能。传统的“双基”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最常见的口号是“题海遨游”、“学史无它巧,多把时间搞”,“考考考,是教师的法宝”,其终极目标就是“备多分”。

我们讲“双基”,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它的重要性,而只是在素质教冇精神指导下,传统的“双基”教学有些偏差和谋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这个棘于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强调三维目标,而决不是否定“双基”。道理很简单,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列为首位,所以新课程从来没有否定、轻视知识技能。不仅如此,如果把知识技能目标轻视或者否定,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其次,我们耍给知识与能力目标来个准确定位。我们不能过分强调知识能力的维度,

而轻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它两个维度。传统教育的实质就是把教学活动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以一个维度代替三个维度,从根本上来说,这也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长此以往,会带来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

第一,传统教冇中,学生缺乏思考、缺乏体验,而迷信于教材中的观点,迷信于学术权威,形成盲从、迷惘及定式思维,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因此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第二,过分强调“双基”的强化训练,必然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双基” 的基本理念就是熟能生巧,但是在熟能生巧的列一个方面就是熟能生厌,学习的兴趣尽失。有些老师为了使自己所教的课程能去的好的成绩,不顾一切去挤占学生的时间。所有教师都认为自己的课程最重要,而基本不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果无处发泄的学生,只能厌学,辍学,或者离家、离校出走,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3)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和过程的关系。知识技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它的日的是为了学会一一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 掌握了什么技能;那么,过程与方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要把学会和会学统一起来;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结论和过程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教师既要重结论,也要注重过程,二者要统一。

一般来说,结论往往比较单一的,过程是比较多样的。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结论相对来说是封闭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开放的;结论相对来说是简洁的,过程相对来说是复杂的。所以注重过程的教学必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为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当然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结论是不是经过学生思考而获得的。

(4)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它的实质是关注人,关注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一教师既要教书,

同时又要育人。从教学的角度讲,就是认识与情感的关系。教师耍关注学科,但现在更要强调人,强调对人的关注。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其实是“目中无人”的教学,它就是重认识轻情感的具体体现。

二、历史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发展轨迹

所谓教学模式,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历史教学模式就是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学生学习历史的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它具有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又是某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简化表达形式的特点。正是这种特点,使得教学模式既能够使教学理论得以具体化,又能够使教学实践得以概括化,从而保证教学理论实践功能和教学实践提升功能的发挥。?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洋思教学模式

(1)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先学”(18分钟)。这阶段分四步,即:

首先展示目标(1分钟)。(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

其次自学前指导(1-2分钟)。(运用投影仪、小黑板,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自学的内容和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点。)

再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学生针对冃标看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最后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7分钟)。(检查中下游学生,发现问题。)

第二阶段“后讲”(10分钟)。(教师引导更止,指导运用)

第三阶段“当堂训练”(15分钟(教师岀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场批改“希望生”的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抓住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2)洋思教学模式操作困境

一是教学目标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

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难以达到。

三是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当高。

四是洋思教学模式有无法完成的任务。

五是洋思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

(3)对洋思教学模式的评价

洋思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其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全部运用洋思教学模式,因为历史教训已经告诉我们,用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去解决一门学科的所有问题。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时要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不能死搬硕套。如果在一堂历史课采用完整的洋思教学模式条件受到限制难以实行的话, 我们可以把洋思模式分解后,如日标教学法、课堂精练法、自学辅导法,再把它们与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优化组合。对选修和自读课文仍然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或其它的教学策略。

我们在对洋思历史教学模式进行辩证分析的同时,也绝对没有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理性的做法是要把洋思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完美结合。

洋思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但很不完善,有待于我们教师继续探索、完善。同时,教改意识强的教师可以继续摸索适合于历史教学的新模式,这些都是有益尝试。

练习回顾: 目的:对上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起到巩固和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形式:爬黑板(形式不拘)

组织:课代表(前期为教师)

批阅:课代表批阅、组长批阅、交叉批阅

评价:计算小组平均成绩

自学讨论:

目的:充分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形式:学生自学与小组讨论

组织:教师与小组长

流程:教师简明扼要点明提纲一学生浏览教材一小组交流一完成部分学案一教师分配任务f 组内讨论

评价:投入度

交流提升: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形式:讲解、板书、表演等

组织:课代表+组长+教师

流程:分组展示+点评+追问+释疑+小组评价+总结

评价:参与率、精彩、姿态、知识的剖析等

浏览巩固:

目的:解决上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小对子的互助作用。

形式:浏览、交流等

组织:组长调节

视具体情况而定

达标测评:

目的:了解课堂效果的落实,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形式:抽测(书面、口头)等

组织:课代表+教师

流程:报题+抽测+ (评阅+总结)

评价:抽测对象的掌握情况等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材

一、中学教科书(text)的内涵?

1?教科书的概念

教科书是学校教学中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材料。它是传播知识、普及道理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用书,是教学、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它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

2.教科书的特点

第一,产生了现代学制,根据学制,依学年学期而编写出版;

第二,有与之配套的教授书(教授法、教学法)或教学参考书,教授书内容要包括分科教学建议,每课有教学时间建议等;

第三,依据教学计划规定,按学科分门别类地编写和出版。

按照标准,以前不论是《三字经》《百家姓》,还是“四书五经”,都

不是严格意义的教科书。因为它们在内容上笼统不分科(基本包含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在程度上模糊而不分级(难讲《三字经》“四书五经”究竟在几年级学习恰当的),在分量上是主观而不分课时(究竟一个内容学习多少时间,几乎完全凭教书先生自己判断),在学习方法上是完全随意的(没有教授书可以参考,重点、难点都有教师自己把握)。

3.最有特色的历史教科书

(1)第一部历史教科书:

1903年由丁宝书编写的《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它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部历史教科书。作者希望能达到“识古并合之由,以起近今丧亡之痛,长学识,雪国耻”的目的,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2)第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1931年8月北新书局再版《初中本国史》,该书强调近世受列强侵略之经过, 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唤醒其在中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3)第一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教科书:

1946年太岳新华书丿占出版的《历史课本》(高小)编辑说明指出:“用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批判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精神,为本书编辑之总方针。”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

是毛泽东思想开始统领教科编审,二是重视批判的态度和眼光。

(4)第一部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科书:

1949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的《外国历史》前言开宗明义指出:“本书是临时教本,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如嫌尚有某些问题讲得不够,可以酌量增加。教师教

学不耍为课本所拘束,而应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善于活用课

本。”这种教学建议简直就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理念的翻版。

二、中学历史教材的内涵

1.教材的概念

教材就是教学材料(teaching materials),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都可以视为教材。具体而言,它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以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正如日本学者柴田义松对教材的定义:“使学生掌握个别的科学概念和法则时必须的材料(事实、文献资料、直观教材、教具),谓之教材。”

2.历史教材的分类

A.以文字材料为特征,主要有六种:

(1)历史教科书。

(2)历史教科书配套教材。如历史学科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学生自学指导丛书等。

(3)历史文献资料。

(4)当代的历史著述及读物。

(5)有关历史理论是著述.

(6)文学作品。

B.以形象化为特征(非文字类),主要有三种:

(1)图像教材

(2)实物教材

(3)音像教材

三、区分教材与教科书的意义

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把教科书当做重耍教材来教”!

分清教材与教科书内涵的现实意义:

(1)在历史教学中要坚决贯彻“不是教教科书,而是把教科书当做重要教材来

教”的新课程新理念。

(2)教师耍明确新课程高考的命题原则:题目源于教材(不是教科书),答案源于理解。不耍在每年高考结束后再喊:“超纲”;平时复习历史都作了“无用功”, 高考没有在复习范围里命题等。教师运用教科书及教辅资料提供的教学素材,坚持史料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3)教科书并不是惟一的教学材料。我们可以适当补充教科书外的资料,以达

到把“把历史知识讲到位,并讲出历史课味道”的目的。

四、运用教材补充教科书的不足

五、运用新课标教科书

一要坚定信心。

高中新教材与现行教材之间有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也与初中新教材基本衔接。高中新教材内容是教师所熟悉的知识,凭借教师的历史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上过高三历史课的教师可能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有很多的知识点相当于高考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新课标教材的内容来看,与现行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多少根本区别。如《历史1》中的许多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极格局的形成”等, 历史教师都是耳熟能详,驾轻就熟。另外,很多历史内容、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学生在初中新课标教材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因此也非常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

二要变更观念

中国的传统就是易守旧,不易创新,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破这“藩篱”,在观念方面必须勇于创新。如我们讲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时,必须淡化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果我们不能把教材编写的基本线索定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上”,而仍然按照

原来的思维用意识形态来指导新课标教材的教学的话,就会与教材编写者的思路背道而驰。

同时教师必须要与传统教材进行切割,凡是新课标教材己经删掉的内容,教师绝对不允许进行补充。历史学科是概括性的,任何教材、任何史学家都不可能述原所有的历史,因此教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凡是标准没有涉及的内容,教师不要把这些内容添加在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实践中,不堪重负的学生耍减负担, 不允许教师补充更多的内容,同时教师只要一讲传统内容,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单元里,肯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改变教法

面对中学新教材,教师要全面贯彻教学新理念。如岳麓版教材提供了足够的史料,教师就要充分的进行史料教学。当前国际上历史教学主耍也是提倡对原始史料的分析,岳麓版教材的思路在这方面做到了与国际历史教学接轨。再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史教学界盛行的图示教学法。在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重新构建既符合新教材教学,又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图示教学法。总之,照搬过去的经验肯定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完全的被动等待使我们历史教师又沦为平庸之辈;历史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就能找到施展自己本领的舞台。

第三节初中历史教材处理

一、初中历史教材处理目标

?1?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3 ?课堂中渗透历史意识

(时序、证据、理解、解释)

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男耕女织

?“纺”与“织”分离

?“织”与“耕”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

?中国逐步展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解释

(2011年天津卷)10.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徳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对实力

二. 初中历史教材处理思路

1.文明史观

2.全球史观

3.现代化史观

4.社会史观

5.生态史观

1.文明史观

——强调的是长时段的历史变迁。它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文明史观认为应该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它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它的研究方法强调多学科综合。

2.全球史观

——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它告诉大家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而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如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3.现代化史观

——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进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非经济因素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4.社会史观

?它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

相关问题。

?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5.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的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用各种史观去分析、研究历史事件:

例:复习罗斯福新政

(1)用现代史观角度,侧重掌握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和解决严重危机的措施;

(2)用社会史观角度,侧重掌握新政解决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

(3)用生态史观视角,侧重关注新政应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生态环境危机,如综合治理田纳四河流域等。

三?初中历史教材处理策略

1 ?鸦片战争教材处理

(1)我们平时怎样教?

(2)我的学生怎样教?

(3)我们的观测点有哪些?

(4)优秀教师会怎样教?

2.洋务运动教材处理

(1)平时我们怎样教?

(2)我的学生怎样教?

(3)我们要怎样教?

3.南北战争教材处理

(1)平时我们怎样处理教材?

(2)一般公开课怎样处理教材?

(3)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材?

4.处理教材有特色的案例

(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四节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处理

从知识角度上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使非生命载体的知识向生命载体的知识转化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BP:学科知识(教师内化)一教师知识(外化)一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一、教师内化历史学科知识

教师内化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就会变得越冷漠。”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加工,特别是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赋予历史知识以“灵性”,以便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取舍、衔接、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

1.“取舍”

它就是要求历史教师注意新旧教材内容的区别,对旧教材内容要舍而弃之。现在全国各地都采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但是教师对旧教材情有独钟,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讲述旧教材的知识点。新课标教材的任务本来很重,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不堪重负。如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左”倾和右倾错课、二次革命论等内容,新课标教材已经没有了,教师就不必增加学生的负担。

2.“衔接”

它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强化高中所学的新内容。一般而言,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该教材讲了哪些主要内容,教师耍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初中已经讲过的,高中要少讲甚至不讲;初中讲过的,高中还必须讲的内容必须要采取“变式回授”的办法,切实提高上课的有效性。如我们在讲人教版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洋务运动”内容时,就要求与初中有所区别。“洋务运动”在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主要突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民办企业,至于官办的军事工业经济结构没有变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一笔带过。

3.“充实”

它就是要求历史教师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以达到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目的。如讲述全球史观时,我们可以结合必修2的知识进行补充,即新航路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雏形;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全球化。通过具体历史知识的而补充,是学生真止了解全球史观在教材中体现为分散走向整体的基本线索。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绪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 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 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 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 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 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 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 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 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 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 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2016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2..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12.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地位。 A. 主导 B. 领导 C. 辅助 D. 启发指导 13.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 前摄干扰 B. 超限抑制 C. 消退抑制 D. 倒摄干扰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 B. 教材 C. 学习过程 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 D. 学校人际关系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2015秋9月华师本科中学数学教学论在线满分作业

实用文档 业作 题1.第1“在同一时间内,从同一个方面,对于同一个思维对象,必须做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是逻辑思维的 A.排中律 B.同一律 C.矛盾律 D.充足理由律A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第2题2 下列命题中,等值式复合命题的是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一组平行且相等A. B.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C.菱形是平行四边形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大全. 实用文档 A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 3题3.第下列哪一项不是确定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 基础性原则A. 可行性原则B. 衔接性原则C. 实际性原则D.D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 5题4.第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A. 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B. C.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D.D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 大全. 实用文档 6题5.第由教师对所授教材做重点,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教学方

法是 A.谈话法 B.讲解法 C.练习法引导发现法 D.B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题.第76 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含义,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数学来自于学习生活 B.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 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 D.A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 9题.第7 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方法不包括大全. 实用文档 讲练结合法A. B.讲解法C.抛锚式教学法D.谈话法C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 题8.第10 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 阅读教材A. B.分析教材C.板书设计D.师生关系B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11题9.第)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应的( 属性A.大全. 实用文档 B.对象的本质属性 C.本质属性对象 D.本质属性C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题10.第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但不唯一A. 教学评价与教学测量完全不同B. C.教学评价就是教学测量D.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一种方法A 您的答案:4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 题.第1311 当前数学改革的三大趋势是 大众数学、服务性科学、问题解决A. B.大众数学、实用数学、服务性科学问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0376505.html,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一般科技期刊作者的类型及与其相处策略——以中学数学教学类期刊为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万家练. [2].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 《数学教育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3年4期.许兴业.胡展航. [3].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柳成行. [4].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 《科学导报》.2016年1期.朱剑平. [5].浅谈激励机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读与写(上,下旬)》.2015年24期.江超. [6].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有效培养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年z1期.陈海荣. [7].中学数学教学新探索——合作与互动. 《学周刊》.2015年31期.晏婷婷. [8].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亚太教育》.2015年32期.王小芳. [9].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美.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29期.姚盛贵.黄琼.马百万.黄薪达. [10].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3期.傅海伦. 二、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题库答案

0-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32页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探讨历史课程的基本原理,以指导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历史教学的实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等问题;需要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转换和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怎样研制历史课程和如何组织有效的历史课程教学等技术性问题,所以,历史和教学论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4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11页 课程与教学既有关联,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领域。课程强调每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探讨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探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课程与教学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 1-1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41页 历史课程目标的拟定,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学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历史课程目标一定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围绕公民素养的培育这一社会要求,探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养成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素养 1-4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4页 这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拥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历史人文知识,透过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形成自我的历史意识,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思考;透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反应,理解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行为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形成自信、进取、乐观、不断完善自我、爱憎分明的人文态度,进而形成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完美的个性;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坚持理性、实证、怀疑、民主、奉献等人文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44页 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说教,它使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以及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理解人类社会,反省人类的行为,深化和发展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陶冶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科,借助于历史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批判、反省、包容、理解、欣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冲突等个性品格,进而养成责任心。具体包括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尊重本国传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等;道德教育:崇尚仁德、关心、宽容、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理解、坚毅勇敢、刻苦勤奋、立志敬业等;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文化意识、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等。

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用时120分钟 系别数学系年级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 分)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 的一门科学。 ★2,、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保持、再现三个阶段。 ★4、概念间的关系有:同一关系、属种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 ★5、备课的主要程序:备教材、被学生、备教法、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6、数学课的类型主要有:综合课、练习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D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C) 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B ) ①综合性②实践性③实用性④发展性⑤灵活性⑥科学性 ⑦教育性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C ) 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是(A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和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是复合判断。(D )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是(A)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判断分为:(B )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 、负判断与联言判断D、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C ) A、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三、判断题(小题1分,共5分) 1、评教学目标,既关注预设,又关注生成目标,但手段和目的不一定一致。(×) 2、理论基础是构成数学教学模式诸要素的核心和灵魂。(√) 3、若a>0或a<0,则2a>0是命题合取运算。(×) 4、教学方法是宏观的而教学模式是具体的。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MA 教育理论 MA1 教育研究 MA11 教育改革(教材改革及分析) MA111 教学计划 MA112 课程标准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的思考/李世杰、候万胜、吴卫国//《中学教研(数学)》2003.3第1页 ·《台湾国民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介/佳声//《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4第38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江西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数学通报》2004.1第4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与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委会//《数学通报》2004.6第3页 ·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学大纲中的选修课程比较/江雪萍//《数学通报》2004.7第9页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杨建辉//《数学通报》2004.9第4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罗新兵、乔梓//《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4第1页 ·辨析:新课标理解途径的一种归结/郭其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8第22页 MA113 中数发展 ·新大纲新理念新认识/徐永忠、王红兵//《中学数学研究》2003.1第15页 ·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匡继昌//《数学通报》2004.7第3页 MA114 课程改革及论述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简论教材编写的恰当定位/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3.10第1页 ·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研究问题/王光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3第11页 ·有关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一些思考/陈昌平//《数学教学》2003.6封二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陈理//《数学通报》2004.5第2页 ·数学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侯峻梅、李伯春、徐红萍//《数学通报》2004.5第7页 ·对北师大版课程教材的几点建议/束仁武//《数学通报》2004.5第30页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韩明莲//《数学通报》2004.7第12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挑战竞争师生双赢--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黄安成//《数学通报》2004.8第10页·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江兴代//《中学数学教学》2004.2第3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教学/王立强//《中学教研(数学)》2004.6第25页 ·审思数学课程改革/郑毓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第5页 MA115 教改专论等 ·构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新课程/瞿少华//《数学通报》2003.3第9页 ·我国数学类专业的教育改革/姜伯驹、李忠等//《数学通报》2003.5封二 ·高考制度改革与优质教育(摘要)(附)韩国高考制度及数学试卷结构介绍/刘昌堃//《数学教学》2003.1第17页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之实践与理论思考/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4.7第1页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续)/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4.8第1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中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吐血整理)

填空题:5*4 1、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具 体数学活动的教学,三是数学教师的日常活动 2、确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基础教育的任务,二是数学 的特点与作用,三是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征 3、数学认知结构在适应新情况的需要时有两个途径:顺应与同化,顺应是改变自己原有的 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同化则是融合新的情况于现存的认知结构中 4、据安德森的记忆扩散激活理论,要向数学证明能否顺利完成的因素有:一是思路点的正 确性,二是扩展力,三是推理能力,四是证明的方法与思考的方法 5、数概念的教学扩充模式是 6、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因素,一是社会方面的因素,二是数学本身的因素,三是教育 方面的因素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与各大块数学内 容的具体目标 8、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框架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应用这四个 学习领域 9、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指数学概念与数学定理的学习 10、数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意义并且保存下来的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归属学习, 总括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 11、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的方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12、中学数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数学技能是:能算,会画与会推理 13、结合现代教学论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较一致的观点是把解题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理解问题,制定解题计划,完成解题计划,回顾。 14、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强调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提高 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15、为了使概念的定义正确合理,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即是定义要清晰,适度,简明,不使 用负概念 16、中学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函数与方程,几何变换 17、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数学模型的主要功能有解释,判断,预见 选择题:5*4 改错题:2*6 P103证明的规则 简答题:2*6 1、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答:(1)使学生认识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 (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会对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行为取向”的含义是()(A)原有的教学行为(B)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行为 (C)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D)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 2.情感是一种()(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行为现象(D)自然现象3.关于“理念”,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理念是理想和信念(B)理念就是理论 (C)理念表达人对事物的看法(D)理念对人的行为有支配作用 4.微格教学是指()(A)小班化教学(B)录像回放教学(C)日常教学(D)讲讲停停的教学5.数学中“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是指()(A)列方程、解方程的知识(B)求函数性质、画函数图象的过程(C)解决有关方程与函数的问题(D)用方程与函数的知识来看待问题6.教学设计文本的主体是()(A)教学方案(B)教育理论(C)经验反思(D)怎样解题7.下列教学技能对教师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数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一项是()(A)语言技能(B)板书技能(C)组织技能(D)电脑技能8.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9.下列数学方法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没有明确要求的是()(A)换元法(B)配方法(C)十字相乘法(D)待定系数法二.简答题 1.“学习与发展”的理论认为,是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顺)”.所指的意思是:.3.促使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认知对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第二,. 6.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7.初中学生获得概念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8.侧重于讲解内容的讲解技能的类型有:、、.三.辨别题 1.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2.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目标、已知条件常常很清楚,障碍也较容易发现,最困难的是采用什么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心理学上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期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规则系统途径.二是启发式途径.请谈谈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3.某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把“练一练”、“想一想”等的字体做成闪闪发光,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概要

《中学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师范本科,必修)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学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技巧,为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习用书 1、《中学数学教学概论》曹才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数学教学论》陈德崇吴汉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4、《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李建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绪论 1、考核知识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考核要求: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 1、考核知识点: 中学数学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2、考核要求: (1)了解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2)了解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及编排体系。 (2)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及其深广度。 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考核知识点: 五个基本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反馈调控的原则) 2、考核要求: (1)理解上述五个基本原则(2)掌握贯彻上述五个基本原则的途径。 第三章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1、考核知识点: 概念的意义和结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划分、概念的教学;命题的意义和结构、命题的运算、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命题的教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推理的种类和方法;证明的意义和结构、证明的规则和方法、证明的逻辑基础;数学习题与解题、解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解题教学;数学基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论试卷二

现代数学教学论期中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特点:综合性、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2.对数学教学论现代化运动的兴起有决定意义的是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在___________召开的一次会议。 3.数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 4.数学以现代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其研究对象,它的内容具有高度的_________、逻辑的________和应用的________等特点。 5.按照传统的“双基”涵义,“双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数学思维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A.相互作用阶段→输入阶段→操作运用阶段 B.操作运用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 C.输入阶段→操作运用阶段→相互作用阶段 D.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运用阶段 2.下列途径中不属于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是() A.讲授 B.预习 C.活动 D.交流 3.()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 A.思维品质 B.数学思维品质 C.创造性思维 D.思维方式 4.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 A.普及性、基础性、实践性 B.广泛性、基础性、发展性 C.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D.普及性、教育性、发展性

5.路程公式: s=vt ; 自由落体公式:s=22 1gt 上述问题属于数学问题类型中的( ) A.开放型问题 B.开拓研究问题 C.综合题 D.数学模型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学能力 2.数学学习 3.教学设计 4.数学思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数学现代化运动的特点。 2.简述数学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3.简述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4.在学生通过概念形成区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5.举例简要陈述具体化的两种形式。 五、综合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以其中一种数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解答下面的数学问题: 已知,f(θ)=sin2θ+sin2(θ+α)+sin2(θ+β)其中α,β,为常数,且0≤α≤β≤π,试问,当且仅当α,β为何值时,f(θ)为与θ无关的定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中学历史教学论讲义

中学历史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定义: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历史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对象: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 内容:探究性教学:1、探究历史教学原理(为什么教和学);2、探究历史教学内容(教材)教什么学什么。3、探究历史教学模式(怎么教、怎样学);4、探究历史教学的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专题式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一定要充实学科知识,这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以马列主义,毛思,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学科性质 一认为:应用教育科学范畴;二认为:理论教育科学的范畴(都应属于应用教育的范畴,是综合科学)。 四、研究现状 五、学习的意义和要求p12-16:要提高认识;态度端正(按老师要认真去做);充分的理论功底;注重实践(观摩、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 一、中学历史课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对历史的研究。 2、地位:是实现中学培养目标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按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并为高一级院校培养、输送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与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 3、作用:(1)、是现实中学教育目标的一门基础科学: 工具类课程:语文、英语、数学 知识类课程:历史、物理、化学 技术类课程:计算机、体育、音乐。。 政治类课程:法律、哲学、思想政治 (2)、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课程。(3)、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宝库。 二、制定任务的依据:p63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课改的“三维目标”p71(1)、知识与能力—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2)、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目标,内涵上强调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注入式—探究式;接受式—发现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

《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我所看的这本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月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论》一书。书中论述了中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中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介绍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中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互动性、交往性 5、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6、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7、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8、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9、纸笔测验 10、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1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 A 8、D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材不等于历史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教材中的史实与观点 第三,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工具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 B. 玻利维亚 C. 墨西哥 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 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 B. 加强经济实力 C. 推行"铁血政策" D. 动员全国人民 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门捷列夫 D. 居里夫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A. 上课准备充分 B. 课堂活跃有序 C. 师生平等 D. 教学民主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论笔记 一、名词解释 1、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3、维格教学 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4、讲述法 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 叙述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 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 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12、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多边交流及教学模式等的转化技能。教师用对学生不同刺激方式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 13、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向学生展示直接教具和示范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已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4、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导入技能就是指导入的技术、能力。 15、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的教学行为。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教学行为的技能。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利于下次教学的改进。 16、组织技能 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引导学习,严格纪律,保持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关节点,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