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一、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粒度小于 0.2mm 的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粘结自身或其他惰性物质成为焦块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指上述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足够强度的优质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严格区分开来。煤的粘结性强是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即是说结焦性好的煤,它的粘结性肯定为好;结焦性差的煤,其粘结性必定不好; 没有粘结性的煤,不存在结焦性。从而看出,煤的粘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结焦性。有时,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就好,这里面存在着胶质体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气肥煤,粘结性很强,但生成的焦炭裂隙多,机械强度差。所以,其结焦性并不好。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烟煤粘结指数(GR.I)和罗加指数(R.I)属于粘结性指标,胶质层厚度 y 值既能反映煤的粘结性,又能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他如奥亚膨胀度和葛金干馏等指标,则很难说它们表征是煤的粘结性还是结焦性等。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尼·萨保什尼科夫(L.M.Sapozhnikov)等人在 1932 年提出的一种姆·测定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主要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最终体积收缩度 x 值和体积曲线类型等三个参数和描述焦炭的特性等。胶质层指数的测定简介如下: (1)方法概要。称取 100g 粒度小于 1.5mm 的煤样装入一定规格的钢制煤杯中,在煤杯上面加压力盘,在煤杯下面进行单侧加温。当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在杯内形成一系列的等温层面。在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以上时,煤就开始软化并形成粘稠状的流体即胶质体,由胶质体形成的各层称为胶质层。温度继续升高到胶质体开始固化时,煤就固化成半焦。由于煤杯是从底部加热的,煤杯内的煤样通常可分为上部未软化层、中部胶质体层和下部半焦层三部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煤杯下部开始生成胶质体时,胶质层较薄。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胶质体层不断变厚。温度再继续升高,最下部的胶质层间开始固化,所以胶质层厚度又开始减少。在胶质体层厚薄变化的全过程中,用金属探针测出胶质体层的最大厚度,在温度为 730℃时测定结束。在胶质体层内部,由于煤热分解而产生气体。但因胶质体透气性不好,而使气体积聚在胶质体层内,促使胶质体产生膨胀。由于膨胀产生的内应

力使得压在煤样上的压力盘上移,记录笔即开始在转筒的米格纸上绘出各种形状的体积变化曲线。若热解产生的气体在胶质体层和半焦层都不能及时析出,膨胀的时间可以持续较长,记录笔绘出的体积曲线多呈山型; 如气体能从半焦的裂隙中很快逸出,体积曲线多呈时起时伏的之字型; 如膨胀不大,气体析出也慢,则体积曲线多呈波型或微波型; 如胶质体的透气性好,或根本就没有产生胶质体,则体积曲线就呈平滑下降或平滑斜降形。总之体积曲线共分为八种类型。如图 1-24 所示。煤杯内的全部煤样均形成半焦以后,由于体积的收缩,煤的体积曲线就下降到最低点。以试验结束时,记录笔所处的点到零点线间的距离,即为最终收缩度 x 值,若记录笔所处的点在零点线以上时,则 x 值为负值。 (2)曲线测定结果的确定。根据记录纸上所记录的各上、下层面位置及相应的时间,标出各对应的点,以平滑曲线连接得上、下层面曲线。如果上部层面曲线呈之字型,则可取各之字的中点绘出曲线,如图 1-25 所示。取胶质层上、下部层面的最大距离作为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mm),值一般出现在 520~630℃之间。 y 取体积曲线的最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为最终收缩度 x 值 (mm)。x 值,y 值都准确到 0.5mm。同一煤样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为: y≤20mm 1mm

y>20mm 2mm x 值 3mm 若 y=0,即胶质层厚度薄到测不出结果,应注明焦块熔合情况,如成块、凝结或粉状等。 (3)各种煤的胶质层指数 y 值变化范围。不同煤的胶质层厚度的范围是不同的,如表 1-33 所示。在一般情况下,煤的 y 值越大,粘结性越好。试验表明 y 值随煤化度的深浅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当 Vdaf 为 30%左右时,y 值出现最大值,有些肥煤的 y 值可以超过 60mm;当煤的

Vdaf<13% (无烟煤) 和 Vdaf>50% (褐煤) 时,y 值几乎为零。不同牌号煤的 y 值大致范围表 1-33 煤种名称贫煤瘦煤 y,mm 焦煤肥煤气煤不粘煤长焰煤弱粘煤≤5 0~9 (块)

0(粉) 0~12 12.5~25 25.5~60 5.5~25 0(粉) (块)

(4) 胶质层指数测定法优缺点:优点: 1) y 值有可加合性; 2) y 值对中等煤化度的烟煤的粘结性区分得较好; 3) y 值能够较好地表征煤的结焦性。缺点:1) 测定时间长,效率低; 2)该法对弱粘结煤和强粘结煤适用性差,区分能力较弱

图 1-24 胶质层体积曲线 1—平滑下降; 2—平滑斜降; 3—波形; 4—微波形; 5—之字形; 6—山形;7、8—之、山混合形

图 1-25 胶质层指数测定曲线 3) 使用探针测定胶质层厚度不够严格,易受操作者主观感觉的影响。 (5)焦块技术特征分类。一般从六个方面对焦块的技术特征进行鉴定和分类: 1)缝隙。以焦块底面为准,分为无缝隙,少缝隙和多缝隙三种。 2)孔隙。指焦块剖面的孔隙分布情况,分为小孔隙、小孔隙带大孔隙和很多大孔隙等三种。 3)海绵体。海绵体指焦块上部的蜂焦部分,分为无海绵体、小泡状海绵体、大泡状海绵体及敞开式海绵体等四种。 4)绽边。绽边指有些煤的焦块由于收缩应力,而裂成裙状周边。按其高度可分为无绽边、低绽边、中绽边和高绽边等四种。 5) 色泽。以焦块断面的颜色和光泽为准,分为黑色、深灰色和银灰色等三种。 6)熔合情况。焦炭熔合情况分为粉状的 (不结焦)、凝结的、部分熔合的和完全熔合的 (成块) 等四种。 2. 烟煤的罗加指数 (R.I.) 罗加指数英文缩写 R.I.,波兰文缩写 LR。它是波兰煤化学家 B.罗加教授于1949 年提出的测定烟煤粘结性的一种方法。我国于 1955 年引进该法,经过研究、改进,现已制订了国家标准 GB5549—85《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 (1)方法概要。称取 1g 粒度为 0.2mm 以下的标准无烟煤煤样(我国采用宁夏汝箕沟无烟煤,粒度为 0.3~0.4mm,Ad<4%,Vdaf<7%),在瓷质罗加坩埚中混匀、铺平。然后,加 115g 的钢质砝码并在 6kg 的压力下压实 30s。加上坩埚盖,放入 850± 10℃的马弗炉内灼烧 15min。取出后冷却,称得焦块重量 Q,再把全部焦块放在孔径为 1mm 的圆孔筛上过筛。将筛上大于 1mm 的焦块再称重得 a。然后放入罗加鼓中转动 5min,转速为 50± 2r/min。再把鼓内的焦块放入 1mm 圆孔筛上过筛,筛上物又一次称重得 b。然后,再把大于 1mm 的焦块按上法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各为 5min 的转鼓试验,并分别称出大于 1mm 的焦块重量c 和 d。按下式计算罗加指数:

式中 Q——焦化处理后焦渣重量,g; a——第一次转鼓试验前大于 1mm 的焦渣重量,g; b ——第二次转鼓试验后大于 1mm 的焦渣重量,g; c ——第三次转鼓试验后大于 1mm 的焦渣重量,g; d——第四次转鼓试验后大于 1mm 的焦渣重量,g。计算结果取到小数第一位。

每一试验煤样应分别进行两次重复试验。同一化验室平行测定误差不得超过 3,不同化验室误差不得超过 5。以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作为最终结果,报告结果时取整数。 (2) 各种煤的罗加指数变化范围。煤的牌号不同,其粘结性能不一样,罗加指数的数值各异,一般在 0~92 之间变化。我国各种煤的罗加指数大致范围见表 1-34。我国各类煤的罗加指数大致范围表 1-34 煤种长焰煤气煤 R.I. ≤15 肥煤焦煤瘦煤贫煤不粘煤弱粘煤 <10 无烟煤、褐煤

>15~90 >80~92 >60~85 >10~60 ≤10

≥10~40 0

(3) 罗加指数测定法的优缺点:优点: 1)对中等及较弱粘结煤有较强的区分能力,与 y 值和 b 值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2) 该法简易、快速、用煤量少,易于推广。缺点: 1)对罗加指数 R.I.大于 75 的强粘结性煤区分能力较差,特别是特强粘结性煤还需用其他指标来正确区分。 2)对罗加指数 R.I.小于 20 的弱粘结性煤,测定值的重现性较差。 3. 烟煤的粘结指数 (GR.I.) 烟煤的粘结指数记作 GR.I.,简写为 G。它是中国用以表征烟煤粘结性的主要指标之一。粘结指数是在罗加指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测定烟煤粘结性的方法。其原理和试验用的仪器与罗加指数完全相同,试验方法也基本上相同。 (1)方法概要。粘结指数测定的全过程,大体上和罗加指数差不多。不同的是:所用的标准无烟煤,粒度改为 0.1~0.2mm,焦块的转鼓次数改为 2 次,并省去了转鼓试验前焦块的第一次过筛。每次测定时间比罗加指数有所减少。粘结指数 G 按下式计算:

式中 m——焦化处理后焦渣重量,g; 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筛上部分的重量,g; 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筛上部分的重量,g。如果测得的 G<18,需重做试验,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符号意义均与上式相同。每一试验煤样应进行二次重复试验。当 G≥18 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 3,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

4。当 G<18 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 1,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 2。以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报告结果取整数。 (2) 各种煤的粘结指数变化范围。煤的变质程度不同,粘结性不一样。一般中等煤化度的肥煤粘结性最好,G 值最大。我国各种煤的粘结指数范围在 0~110 内变化,见表 1-35。我国各类烟煤粘结指数的大致范围表 1-35 煤种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不粘煤长焰煤弱粘煤 <5 0~25 >5~40

GR.I. >15~90 >90~110 >40~90 >5~60 ≤5 (3)粘结指数测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 1)该法较罗加法更为简易、方便,操作步骤减少。 2)该法较罗加法对各种煤的区分更为灵敏,特别适合于区分中等煤化度煤的粘结性。缺点: 1)对肥煤的区分仍不能满足要求,还要借助 y 值和 b 值。 2)对弱粘结性煤的平行测定,误差较大。 4.烟煤的奥亚膨胀度 (b%) 1926~1929 年奥蒂伯尔(E.Audibert)创立了奥亚膨胀度试验,它是测定烟煤结焦性的方法之一。1933 年由亚努(C.Arnu)作了改进。现在该法为西欧各国所广泛采用。b 值的测定简介如下: (1) 方法概要。将煤样制成一定规格的煤笔,放在一根铁制膨胀管内,其上再放置一根能在管内自由滑动的膨胀钢杆。将上述装置放入电炉内,以 3℃/min 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记录膨胀杆的位移曲线。以位移曲线的最大距离占煤笔原始长度的百分数,表示煤样膨胀度的大小,典型的膨胀曲线如图 1-26 所示。图中DT 为软化温度,膨胀杆下 0.5min 时的温度;ST 为始胀温度,膨胀杆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时的温度;FT 为固化温度,膨胀停止移动时的温度;a 为最大收缩度,膨胀杆下降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b 为最大膨胀度,膨胀杆上升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

图 1-26 体积曲线根据测定时记录的曲线可以算出五个基本参数,即软化温度DT、始胀温度 ST、固化温度 FT;最大收缩度 a、最大膨胀度 b。各种煤的奥亚膨胀度的曲线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如图 1-27 所示。 1)正膨胀,即图 1-27 的 a 图,是标准的膨胀曲线; 2)负膨胀,图 1-27 的 b 图,指收缩后膨胀杆回升的最大高度低于开始下降时位置,b 值以负值表示; 3) 仅收缩,图 1-27 的 c 图,指收缩后膨胀杆没有回升,则 b 值以“仅收缩”表示; 4)倾斜收缩,图 1-27 的 d 图,指最终的收缩曲线不是完全水平的,而是缓慢向下倾斜的,规定以500℃处的收缩值报出。奥亚膨胀度试验结果,均取两次重复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取到小数第一位,报告结果取整数。同一煤样分别在不同炉次进行的两次测定结果之差,按表 1-36 的规定。 b 值测定结果允许误差表 1-36 参数同一实验室不同实验室 15

三个特性温度 T,℃ 7

膨胀度 b

5(1+

) 5(2+

)

注:表中

是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各种煤的 b 值变化范围煤种不同其奥亚膨胀能力不一样,以中等煤化度的肥煤膨胀性能好,有些肥煤呈强膨胀性,b 值可高达 700%以上,一般肥煤的 b 值都在 150%以上,长焰煤和贫煤等变质程度浅的和深的烟煤,则不具有膨胀性。我国各种烟煤膨胀度的变化范围如表 1-37 所示。我国各牌号煤的膨胀度b 值范围表 1-37 煤种长焰煤不粘煤 1~3 弱粘煤号气煤 1~2 号肥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

b,% 仅收缩仅收缩仅收缩仅收缩~5 -20~200 180~680 0~200 仅收缩不软化~185 ~30

图 1-27 典型膨胀曲线 (3) 奥亚膨胀度测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奥亚膨胀度不仅能反映胶质体的数量,还能反映胶质体的质量,所以 b 值能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2)对中、强粘结性的焦煤、肥煤、气肥煤等的区分,灵敏度大,与 y 值成正比直线关系。缺点: 1) b 值测定结果受煤样氧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煤样制成后应立即进行测定,否则应对煤样进行充氮气保护或低温保存。 2)对弱粘结性煤的区分灵敏度差。在我国在 G >85 时,才用 b 值和 y 值并列来区分煤类。 5. 煤的自由膨胀序数 (F.S.I.) 煤的自由膨胀序数也称坩埚膨胀指数。是表征煤的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之一。虽然它的区分灵敏度不高,只有 1~9。但目前西欧和日本等国仍用它来评定煤的粘结性,在国际贸易中也使用该指标来评价炼焦煤的优劣。下面简介一下自由膨胀序数的测定。 (1)方法概要。称取 1± 0.1g 粒度小于 0.2mm 的煤样,放入瓷制的自由膨胀序数坩埚中加盖后,进行快速加热,要求在 1.5min 内升温到 800± 10℃, 2.5min 升温到 820± 5℃。待挥发物全部析出后(不得少于

2.5min),把坩埚从加热炉中取出,冷却后取出焦饼,与一组标准焦块的侧面图(图 1-28)进行比较。如果煤样经加热后不能粘结,焦块成粉状,其膨胀序数为 0;如果焦饼的体积没有膨胀,并放在平板上,很小心地加一块 500g 的砝码,若焦饼粉碎,则膨胀序数为 1/2;若只碎成 2~3 块,则膨胀序数定为 1。如果焦饼膨胀,找出它的最大侧面,然后和图 1-28 所示的标准焦块侧面图进行对照,与标准图相符者,该序数即为煤的自由膨胀序数号。同一煤样要进行 5 次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并修约(以 0.2 舍,入的方法取 0.5 即 1/2) 到 0.3 1/2 后报出结果。 (2) 各种煤的自由膨胀序数变化范围。煤的自由膨胀序数变化的范围较小,最小的为 0,最大的为 9,其间共分 0、1/2、1、11/2、2……

9 共 19 个序数号。年轻烟煤和年老烟煤的膨胀序数数值小,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焦煤膨胀序数数值大。我国各种煤的自由膨胀序数如表 1-38 所示。

图 1-28 标准焦块侧形图及其相应的膨胀序数我国各类煤的 FSI 值表 1-38 煤种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 1~3 号气煤 1~2 肥号肥煤煤焦煤瘦煤贫煤

FSI 0

~ 0 ~ 1 1/2

4~9

6~ 5~ 1 9 9

~ 0~ 1

(3) 自由膨胀序数测定法的优缺点:优点: 1) 该测定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仪器设备容易制作。 2) 测定速度快,能在几分钟内就得出测定结果。缺点: 1) 用肉眼观察焦块来判定序数,主观性强,人为误差大。 2)测定值与其他粘结性指标比较有时会出现倒置现象,这是方法本身的弱点,无法进行补救。 3) 加热用的电炉丝,因受热强度太大,易氧化损坏,使用寿命短。 6. 煤的葛金焦型葛金焦型试验又称葛金干馏试验。是英国人葛莱(T.Gray)和金(J.G.King)两人于1932 年提出的一种既能测定煤的粘结性,又能同时测定煤的低温焦油产率、煤气和氨等产物的一种试验方法,另外还可以表征煤的结焦性。它是英国煤分类的主要粘结性指标,也是国际硬煤分类的结焦性指标之一。煤的葛金焦型试验方法如下。 (1)方法概要。将 20g 粒度小于 0.2mm 的煤样(或配加电极炭的煤样)放入石英或硬质玻璃干馏管中,进行隔绝空气加热,以 5℃/min 的速度升温到 600℃,在此保温 15min。根据收集的焦油、煤气、氨和热解水的重量,以求出这些干馏产物的收率。再根据残留在干馏管中半焦的重量求出半焦收率,观察半焦粘结情况与一套标准焦型对比来区分各种类型,即得葛金焦型。 (2)葛金焦型的确定。膨胀性很强的煤,常须配入不同配比的电极炭,才能达到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标准焦。然后,根据在 20g 煤中配入电极炭的克数 x 来确定焦型 Gx,x 一般为 1~ 12 间的任一数字。葛金焦型的检查与分类

参照焦渣特征或自由膨胀序数可粗略地估计出煤样的葛金焦型范围见表 1-39。如焦渣特征为 1~4 号或自由膨胀序数为 0~1/2 的煤,其葛金焦型多为 A~B 型。焦渣特征为 5~6 号或自由膨胀序数为 1~3 时,葛金焦型多在 C~G 型之间。焦渣特征为 6~8 号时,自由膨胀

序数为

~5 或

~9,葛金焦型为 F~G4 或 G3~G10。

葛金焦型与自由膨胀序数的关系表 1-39 FSI 0~1 G-K A~B C-D D~E D~G

2~ 3 FSI G-K G1~G2 G3~G4 ≥G5 ≥G8

4~

5~ 6~7 8~9 (3)葛金焦型试验测定法的优缺点:优点:葛金焦型试验的优点是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煤的各种热分解产物和炼焦用煤 (含配煤) 的情况。缺点: 1)根据半焦状况来判定焦型只是定性的,缺乏数量的概念,往往带有人为的主观性。 2)对于强膨胀性的煤,需要多次配入不同比例的电极炭,方能达到既不膨胀又不收缩的标准焦,操作繁复。 7. 煤的基氏塑性指数煤的基氏塑性常以最大流动度和最大流动温度表示,它是德国人基塞勒(K.Gieseler) 于1934 年提出来的。该方法系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煤样进行加热,并给装在煤样中的搅拌桨以一定的扭矩,随着煤的受热后软化,搅拌桨可以旋转。根据搅拌桨转速,可以测得最大流动度α(常以 lgα表示) 和最大流动的温度。基氏塑性的测定是将 4.5g 粒度在 0.42mm 以下的煤样与搅拌桨一起压装在煤杯中,搅拌桨轴上施加 100g ·的力矩。在 3℃/min 的升温速度下,煤样逐渐软化、熔融和固化。在整 cm 个过程中搅拌桨的转速从零升到最大后又降为零。这样就测得了煤的基氏塑性指标:最大流动度αmax 和塑性温度值分别为:软化温度(Tp),最大流动度温度(Tmax)、再固化温度 (Tk)。煤的基氏塑性最大流动度αmax 代表了煤的塑性体处于最稀薄状态时的特性,但不能表示整个塑化阶段的特性。如肥煤的曲线较平坦而且较宽,这说明它停留在较大流动性时的时间较长,因此适应性较大,可供配合的煤种比较广泛。有些 1/3 焦煤的最大流动性虽然很大,但曲线陡而尖,说明它处于较大流动性时的时间较短。图 1-29 列出了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等几种炼焦煤的基氏塑性曲线。

图 1-29 几种典型的基氏塑性曲线基氏塑性指数的优点是对中强粘结性煤或中等粘结性煤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同时它不仅能测定单种煤的胶质体的最大流动度,而且也能测定配煤胶质体的最大流动度及最大流动温度,用以指导炼焦配煤。该法的缺点是在测定中受人为的和仪器的影响较大,不同化验室之间的测定误差较大,可比性较差; 对强粘结性煤的区分能力较差,其测定结果误差更大。

基氏流动度是美国、日本等国广泛应用的指标。我国已引进该试验方法,用它来研究加热速度对煤的粘结性的影响是很有成效的。 8. 煤的粘结度我国冶金系统最近提出了一种测定煤粘结性的新指标,称为煤粘结度。其基本原理与粘结指数相似,都是罗加指数测定方法的改进型。测定方法是按照煤的粘结性强弱,分别制取煤样和无烟煤之比为 1g :5g,2.5g:3.5g, 6g: 0g。标准无烟煤样用的汝箕沟矿西沟平硐 101 巷道产的煤,粒度为 0.1~0.2mm。在煤样焦化前,在坩埚内壁四周加入 6g 以上挥发分(Vdaf)大于 37%的,粒度小于 0.5mm 的褐煤或无粘结性的长焰煤粉,目的是防止煤样被氧化。坩埚和试样放入 330℃的炉中缓慢升温,要求在 10min 左右把炉温回升到 330℃。然后以 3℃/min 匀速升温,当炉温达到 600℃时,结束试验。冷却后,取出钢块,把坩埚中的半焦倒在孔径为 1mm 的方孔筛上过筛。将筛上物称重后放入罗加转鼓中转动

5min,计 250r,筛去小于 1mm 的焦末。筛上物再转 250r,再过筛,称重。粘结度 (N) 按下式计算:

式中 g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小于 1mm 的半焦重,g; g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小于 1mm 的半焦重,g; g——第一次转鼓试验前小于 1mm 的半焦重,g; B ——与试验煤样、无烟煤的比例有关的常数,当比例为 1:5 时,B 值取 143;比例为 2.5:3.5 时,B 值取 80; 比例为 6:0 时,B 值取 17。当煤样和无烟煤的比例取 1∶5 进行试验时,若 30g1+50g2/g<4,须再按 2.5∶3.5 的比例重做试验。若 30g1+50g2/g 的值仍小于 4,须再按 6:0 的比例再一次重做试验。若这时煤样虽能粘结成半焦块,可进行转鼓试脸,但 30g1+50g2/g 的值还是小于 4,还要按 6∶0 的比例重做试验,但只进行一次转鼓试验,且转鼓只转 25r。粘结度的测定结果要按下式计算:

式中 g1——转鼓试验后,大于 1mm 的半焦重,g; g——转鼓试验前,大于 1mm 的半焦重,g。当 N>20 时,同一化验室的允许误差为 4 个单位;当 N≤20 时,同一化验室的允许误差为 1 个单位。煤的粘结度的优点是粘结性的区分范围比较大,尤其对强粘结性的肥煤类的区分更好,所以对炼焦配煤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足之处是操作比较麻烦、费时,对有些煤样需要进行三次以上的配比试验才能得出结果,因此因效率较低而较难推广。 9. 煤的 200kg 焦炉试验煤的 200kg 焦炉试验是一种半工业性的炼焦试验,该试验焦炉炉体由一个炭化

室和两个燃烧室构成,每个燃烧室有三个立火道,一个水平烟道和一个烟道管。还有推焦机、熄焦车各一台,一个装煤斗以及一台小型洗煤机等主要设备,有的还配有捣固机等。试验焦炉 (炭化室) 的主要尺寸是: 1640mm 有效高 900mm 全长 450mm 有效长 800mm 宽度 1050mm 有效容积 0.32m3 全高试验焦炉的主要操作技术指标是:

结焦时间立火道标准温度装炉煤细度(<3mm) 一次装煤量(干基)

16h(一般焦饼中心温度≥950℃) 1050± 10℃ 85± 3% 230kg

捣固时,装煤量一般为 250kg (干基),结焦时间一般为 18h 左右。炼出的焦炭用经过落下试验后的筛分组成,转鼓试验以检验其强度。筛分级别有> 80mm、80~60mm、 60~40mm、 40~20mm、 20~10mm 及<10mm 六个级别。把>80mm 及80~60mm 的焦炭按比例取出总量为 50kg 进行转鼓试验。转鼓是一个直径 1m、高 1m 的圆柱体,速度为 25r/min,共转 4min。转鼓试验后的焦炭,以 M40 代表抗碎强度,即块度大于 40mm 含量的百分数;以 M10 代表焦炭的耐磨强度,即块度小于 10mm 含量的百分数。一般都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焦炭的机械性能。M40 越大,M10 越小的焦炭,其机械性能越好。 200kg 焦炉炼焦试验方法的优点是:该炼焦试验接近于煤的实际炼焦工艺条件,其试验结果与工业焦炉生产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它可以为炼焦生产选择合理的配煤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可用来鉴定单种煤的结焦性; 可为选择合适的粘结性指标和为不同炼焦煤牌号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200kg 焦炉试验的不足之处是:它不能代替工业性大炉试验和炉组试验,M40 和 M10 与大炉试验数据之间有时还有较大的差别。在试验炉操作时,因受火焰的影响,立火道的测温还不太准确; 膨胀压力的测定也存在重现性不好和误差较大以及煤气放空不能计量,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10.煤的各种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工艺性能的主要指标,尤其是评价炼焦煤质量的主要指标。然而,还没有一个指标能充分反映各种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只是不同的指标反映着不同的侧面。所以,要研究了解各种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间的关系,掌握不同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审核测试结果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自由膨胀序数 (FSI)和罗加指数之间有相当好的对应关系:

FSI 0~1/2 1~2

~4 >4

R.I. 0~5 >5~10 >20~45 >45 (2)自由膨胀序数与葛金指数相关,可以互换,

见表 1-43。而与基氏流动度两者都不相关。 (3)胶质层最大厚度(y 值)与自由膨胀序数(FSI)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总的趋势是烟煤的 FSI 随 y 值的增高而增大。例如:当 y<7mm 时,则 FSI<3;若 y>40mm 时,则 FSI=8~9。需要指出的是,FSI 值不仅随粘结性的增高而加大,而且还随煤的挥发分的升高而降低。例如: y=10mm 左右的气煤和瘦煤,两者的 FSI 值不一样,瘦煤的 FSI=5~ 6,而气煤的 FSI=2~3。相差 3 左右。其原因是煤在加热时,瘦煤因挥发分少,气体析出少而使 FSI 值变高,气煤则不然,由于气体大量析出促使焦块的膨胀高度降低。所以,在使用 FSI 值判断煤的粘结性时,还应考虑挥发分 (Vdaf) 值的大小。 (4)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与奥亚膨胀度(b 值)之间的关系:烟煤的 y 值与 b 值之间具有很明显的正比直线关系,即 b 值随 y 值的增大而增大。两者间的相关系数 r 为 0.92。例如:y 值大于 25mm 的肥煤,b 值在 150%以上;y 值大于 30mm 的肥煤或气肥煤,b 值在 200%以上;y 值大于 40mm 以上的特强粘结煤,b 值可高达 400%以上。从我国的煤质特征看,y 值最大可达

60mm,个别的 b 值可高达 780%。对于弱粘结煤,当 y 值在 4~9mm 时, b 值一般在 -29~1%之间; 对于 y 值小于 15mm 的烟煤,b 值均不超过 80%。

(5)胶质层最大厚度(y 值)与粘结指数(GR.I)之间的关系:粘结指数 G 值是随着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的增大而增大,但两者之间不呈正比直线关系。在 y 值小于 30mm 以前, G 值随 y 值的加大而明显增加,在 y 值大于 30mm 以后,G 值随 y 值的增加就不明显。当 y=15mm 左右时,G=60~90 以上; 当 y=10mm 左右时,G=45~75; 当 G>90 时, y=16~55mm。这就说明,对于中等粘结性的煤,G 值的区分能力比 y 值强。对于弱粘性煤也是如此,当 y=0 时,而 G=0~20 间变化,G 值比 y 值灵敏得多。 11. 我国各种煤的粘结性、结焦性指标的变化范围表 1-40 列出了我国从泥炭到石煤的各种不同牌号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的变化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烟煤各种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关系:lgαmax 和 b 值对 FSI 与 FSI 对 y 值之间相关关系稍差外,其他指标间都有极好的相关性。我国不同牌号煤主要粘结性指标的一般变化范围表 1-40 煤的牌 y,mm 号粘结指 R.I. 数 GR.I. 0 0 0 0~25 0 >10 ~90 9~48 >40 ~ 95 >85 ~ 110 >60 ~ 95 >5~60 0~5 0 0 0 0 0 0 0 0~15 0 15 ~ 85 5~50 60 ~ 89 75 ~ 91 60 ~ 85 5~60 <5 0 0 0 0 奥亚膨胀自由膨 G-K 焦型度b 胀 % 序数仅收缩仅收缩仅收缩仅收缩仅收缩仅收缩~ 185 仅收缩~5 -20~200 180~680 0~200 仅收缩~ 30 不软化不软化不软化不软化不软化 0 0 0 0~2.5 0~0.5 1.5 ~ 7.5 1~4.5 4~9 6~9 5~9 1~7.5 0~1 0 0 0 0 AA A~B A~ CA E~G8 B~D G~ G8 G5~G18 G1~G8 C~G A~ CA AA A lgαmax 基氏焦渣特度征

泥炭年轻褐煤年老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气煤弱粘结煤 1/3 焦煤

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年轻无烟煤典型无烟煤年老无烟煤石煤

0(粉) 0(粉) 0(粉) 0~5 0(粉) >5~25 0(块)~9 >8~25 >25~60 >12~25

0( 块 ) ~ 12 0(粉) 0 0 0 0

不软化不软化不软化 <0.78 不软~稍软 0.85~5.0 0.30~1.6 2~5 4.4~5.8 1.8~4.6 0.3~1.5 不软~稍软不软化不软化不软化不软化

1 1 1~

2 1~4 1~2 4~7 3~6 5~7 6~8 5~8 4~7 1~

3 1~2 1 1 1

注:表中的范围只适用于洗精煤和灰分小于 10%的原煤。 12. 我国煤不同显微组分的粘结性我国煤不同显微组分的粘结性,根据山西煤化所的研究结果,如表 1-41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肥煤镜质组的最大流动度和罗加指数较高,表明其粘结性最好,镜质组的软化温度一般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升高。树脂体的流动性 (αmax) 比肥煤还要高,挥发分竟高达 99.01%,但软化温度低,干馏后残炭产率极低,所以罗加指数很低。基氏塑性流动度以乐

平树皮为最高,奥亚总膨胀(a+b)最高,软化温度也相当高,故其罗加指数也高达 83。煤化度相同而煤岩显微组分不同的,其奥亚膨胀度的变化是:稳定组的b 值最大,镜质组次之,丝质组为仅收缩。所以在镜质组中配入稳定组,可提高 b 值;如在镜质组中配入丝质组,可降低 b 值。不同显微组分或微成分的粘结性表 1-41 矿区 (煤种) 岩相组成,% Cdaf Vdaf 基氏塑性计奥亚膨胀度罗加指 % % 最大流动度数镜质稳定丝质矿物软化温 a+b R.I αmax,° /min 组组组组度 t1,℃ 0.1 0.0 0.3 77.69 35.82 360 0 0.03

抚顺西露天 99.6 镜质组(长焰煤) 96.5 抚顺龙凤镜质组(气煤) 96.7 峰峰三矿镜质组(肥煤) 97.0 峰峰五矿镜质组(焦煤) 97.9 峰峰四矿镜质组(瘦煤)

7.9

0.3

0.3

81.57 40.49 24

371

0.3 61.6

0.3

2.8

0.2

88.04 32.69 390000

335

137 89.5

0.0

3.0

0.0

89.26 21.91 4180 401

40

78.1

0.0

1.8

0.3

90.73 17.88 8 434

4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 一、煤炭的生成 煤炭的生成。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直到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当泥炭层形成后。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 二、煤炭的分类及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1)煤炭按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及无烟煤 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

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称为炼焦煤; 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 我国约1/3的煤用于发电,目前平均消耗为标准煤(7000大卡)370g/kw.h。 (2)煤炭按粒度分类:经简单筛选后剩下的大块有烟煤,筛选常用通过网目大小来规定最小尺寸的块度。 块煤:﹥13mm,最大块不得大于300mm 主要分为三类混煤 末煤(助燃用):粒度﹤13mm (3)煤炭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具体分类如下: 1.褐煤(HM) 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CY) 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

Proximate Analysis/煤的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Moisture :最高内在水分MHC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内在水分可以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内在水分即称为最高内在水分。 挥发分V(Volatile matter )、固定碳FC (fixed carbon ): 煤的挥发分是指煤在900 ℃下隔绝空气热分解后气体产物的量,称作挥发物质产率。 挥发分不是煤的固有物质,而是煤在特定温度下的分解 Mf Ma Ma Minh

产物。在900 ℃的高温下,不仅煤的有机质会发生分解而且煤中的矿物质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热分解。 作为煤分类指标时是要用干燥无灰基的挥发份产率Vdaf %表示 FCad = 100 –( Mad + Aad + Vad ) FCdaf= 100 –Vdaf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MHC与挥发分Vdaf的关系 煤中固定碳FC:煤在隔绝空气下高温热解后残存在焦渣中的以碳为主的有机部分。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 矿物质:原生矿物质(1% ~ 2%)、次生矿物质和外来矿物质灰Ash :Major:SiO2、Al2O3、CaO、MgO >95 % The rest:K2O、Na2O、SO3、P2O5、铁磁性物质 Is important : 灰熔点,熔渣粘度,流动性 Ultimate Analysis (daf%)/煤的元素分析: C、H(< 7 %)、O (30%~1%)、N (0.5 ~3.0%):2.5以下, Ndaf = 0.3 Hdaf、S(0.1 ~10%):St = So+ Sp+Ss+ Se Sp:团状黄铁矿一般可洗,极细的难除。So:有机硫典型烟煤的热解Pyrolysis process of typical bituminous: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就是烟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的能力。煤的热解结焦性就是在工业焦炉中结成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是评价干馏、炼焦、气化、动力用煤的重要依据。 煤粘结性是在煤的热解,即干馏时考虑的,特指烟煤。从煤的热解过程可知,褐煤、无烟煤无粘结性。 4.1.粘结指数GR.I---GRI 是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代表烟煤粘结性的主要分类指标。测定方法是:将一定质量和专用无烟煤,按规定的条件混合(1:5),快速加热成焦,所得焦块在一定规格的转鼓内进行强度检验,以焦块的耐磨性强度,表示煤样的粘结能力。 4.2.胶质层指数 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以Y表示),焦块最终体积收缩X及收缩曲线三个参数来描述煤样的粘结能力。方法是煤样在杯中逐渐加热,并观察记录过程情况。奥阿膨胀度与此类似。 4.3.葛金低温干馏试验 是用来评价煤的结焦性的的指标。最后以焦型来定粘结性和结焦性。 试验方法如下:将煤样装入干馏管中,置干馏管于葛金低温干馏炉内,以一定升温程序加热到最终温度600℃,保持一定时间,测定所得的焦油、热解水和半焦产率,同时将焦炭与一组标准焦型比较定出型号。从A到G粘结性越来越大。 A:不粘结 B:微粘结 C:粘结 D:粘结微熔融 E:熔融 F:横断面完全熔融 G:完全熔融,开始膨胀 4.4.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 为了评定煤的炼油适合性以及干馏产物,常用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要点是:将煤样装在铝甑中,以一定程序加热到510℃,保持一定时间,测定所得的焦油、热解水和半焦和煤气的产率。评价煤的低温干燥焦油产率时用空气干燥基指标Tarad。Tarad>12%称为高油煤,Tarad=7—12%称为富油煤,Tarad≤7%称为含油煤。

煤的热解与粘结成焦07.8.30

煤的热解与粘结成焦 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粘结和成焦则是煤在一定条件下的热解的结果。由于命名尚未统一,除“热解”(Pyrolysis)这一名称外,还常用“热分解”(thermal decomposition)和“干馏”(carbonization)等术语。 煤的热加工是当前煤炭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大规模的炼焦工业是煤炭热加工的典型例子。研究煤的热解与煤的热加工技术关系极为密切,对煤的热加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炼焦工业可指导正确选择原料煤,探索扩大炼焦用煤基地的途径,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此外,还可以对新的热加工技术的开发,如高温快速热解,加氢热解和等离子热解等起指导作用。 煤的热解与煤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密切,可通过热解研究阐明煤的分子结构。此外,煤的热解是一种人工炭化过程,与天然成煤过程有些相似,故对热解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对煤化过程的研究。 炼焦是将煤放在干馏炉中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最终达到1000℃左右)。煤中有机质逐渐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呈气态或蒸汽状态逸出,成为煤气和煤焦油,残留下的不挥发性产物就是焦炭。焦炭在炼铁炉中起着还原、熔化矿石,提供热能和支撑炉料,保持炉料透气性能良好的作用。因此,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是以能得到机械强度高、块度均匀、灰分和硫分低的优质冶金焦为目的。 1 粘结性烟煤受热时发生的变化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煤的有机质随温度升高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气态(干馏煤气)、液态(焦油)和固态(半焦或焦炭)产物。 煤的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室温到350~400℃ )。从室温到活泼热分解温度(Td,除无烟煤外一般为350~400℃),称为干燥脱气阶段。褐煤在200℃以上发生脱羧基反应,约300℃开始热解反应,烟煤和无烟煤的原始分子结构仅发生有限的热 作用(主要是缩合作用)。120℃前主要脱水,约200℃完成脱气(CH 4、CO 2 和 N 2 )。 (2)第二阶段(Td~550℃)。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活泼分解,以解聚和分解反应为主。生成和排出大量挥发物(煤气和焦油),约450℃排出的焦油量最大,在450~500℃气体析出量最多。烟煤约350℃开始软化,随后是熔融、粘结,到500℃时结成半焦。 烟煤(尤其是中等变质程度烟煤)在这一阶段经历了软化熔融、流动和膨胀直到再固化,出现一系列特殊现象,并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的胶质体。液相中有液晶(中间相)存在。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固体产物半焦与原煤相比,芳香层片的平均尺寸和氦密度等变化不大,这表明半焦生成过程中缩聚反应并不太明显。 (3)第三阶段(550~1000℃ )。又称二次脱气阶段。在这一阶段,半焦变成焦炭,以缩聚反应为主。析出的焦油量极少,挥发分主要是煤气。煤气成分主要 是H 2,少量CH 4 和C的氧化物。焦炭的挥发分小于2%,芳香核增大,排列的有

第九章 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

第九章 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 9.1 什么叫做回归分析?直线回归方程和回归截距、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如何对直线回归进行假设测验和区间估计? 9.2 a s 、b s 、x y s /、y s 、y s ?各具什么意义?如何计算(思考各计算式的异同)? 9.3 什么叫做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各有什么具体意义?如何计算?如何对相关系数作假设测验? 9.4 什么叫做协方差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协方差分析?如何进行协方差分析(分几个步骤)?为什么有时要将i y 矫正到x 相同时的值?如何矫正? 9.5 测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x ,mg /l )在某光电比色计上的消光度(y )如下表,试计算: (1)直线回归方程y ?=a +bx ,并作图;(2)对该回归方程作假设测验;(3)测得某样品的消光度为0.60,试估算该样品的葡萄糖浓度。 x 0 5 10 15 20 25 30 y 0.00 0.11 0.23 0.34 0.46 0.57 0.71 [答案:(1)y ? =-0.005727+0.023429x ,(2)H0被否定,(3)25.85mg/l] 9.6 测得广东阳江≤25oC 的始日(x)与粘虫幼虫暴食高峰期(y)的关系如下表(x 和y 皆以8月31日为0)。试分析:(1)≤25oC 的始日可否用于预测粘虫幼虫的暴食期;(2)回归方程及其估计标准误;(3)若某年9月5日是≤25oC 的始日,则有95%可靠度的粘虫暴食期在何期间? 年份 54 55 56 57 58 59 60 x 13 25 27 23 26 1 15 y 50 55 50 47 51 29 48 [答案:(1)r=0.8424;(2)y ? =33.2960+0.7456x , x y s /=4.96;(3)9月22日~10月23日] 9.7 研究水稻每一单茎蘖的饱粒重(y ,g)和单茎蘖重(包括谷粒)(x ,g)的关系,测定52个早熟桂花黄单茎蘖,得:SSx=234.4183,SSy=65.8386,SP=123.1724,b=0.5254,r=0.99;测定49个金林引单茎蘖,得SSx=65.7950,SSy=18.6334,SP=33.5905,b=0.5105,r=0.96。试对两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差异作假设测验,并解释所得结果的意义。 [答案: 2 1b b s -=0.0229,t <1; 2 1z z s -=0.2053,t=3.413] 9.8 下表为1963、1964、1965三年越冬代棉红铃虫在江苏东台的化蛹进度的部分资料,试作协方差分析。 x 日 期 (以6月10日为0) y 化 蛹 进 度(%)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关联分析

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一、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粒度小于 0.2mm 的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粘结自身或其他惰性物质成为焦块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指上述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足够强度的优质焦炭的能力。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很难将其严格区分开来。煤的粘结性强是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即是说结焦性好的煤,它的粘结性肯定为好;结焦性差的煤,其粘结性必定不好; 没有粘结性的煤,不存在结焦性。从而看出,煤的粘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的结焦性。有时,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就好,这里面存在着胶质体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气肥煤,粘结性很强,但生成的焦炭裂隙多,机械强度差。所以,其结焦性并不好。表征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指标很多:烟煤粘结指数(GR.I)和罗加指数(R.I)属于粘结性指标,胶质层厚度 y 值既能反映煤的粘结性,又能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他如奥亚膨胀度和葛金干馏等指标,则很难说它们表征是煤的粘结性还是结焦性等。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尼·萨保什尼科夫(L.M.Sapozhnikov)等人在 1932 年提出的一种姆·测定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主要是测定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 y 值、最终体积收缩度 x 值和体积曲线类型等三个参数和描述焦炭的特性等。胶质层指数的测定简介如下: (1)方法概要。称取 100g 粒度小于 1.5mm 的煤样装入一定规格的钢制煤杯中,在煤杯上面加压力盘,在煤杯下面进行单侧加温。当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在杯内形成一系列的等温层面。在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以上时,煤就开始软化并形成粘稠状的流体即胶质体,由胶质体形成的各层称为胶质层。温度继续升高到胶质体开始固化时,煤就固化成半焦。由于煤杯是从底部加热的,煤杯内的煤样通常可分为上部未软化层、中部胶质体层和下部半焦层三部分。在整个测定过程中,煤杯下部开始生成胶质体时,胶质层较薄。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胶质体层不断变厚。温度再继续升高,最下部的胶质层间开始固化,所以胶质层厚度又开始减少。在胶质体层厚薄变化的全过程中,用金属探针测出胶质体层的最大厚度,在温度为 730℃时测定结束。在胶质体层内部,由于煤热分解而产生气体。但因胶质体透气性不好,而使气体积聚在胶质体层内,促使胶质体产生膨胀。由于膨胀产生的内应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3148686.html,/jishuwenzhang/20071027214839.html 煤的工艺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煤的发热量和煤的燃点; (3)煤的反应活性; (4)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和结渣性等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煤的粘结性是煤 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 ;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 焦炭。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当温度等于或 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 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 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 表征煤的结焦性。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

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 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它的测试要点是 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 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Y值是 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 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 记录下来的。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图30-11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 1 2 3 4 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为: Y值≤20mm 误差1mm; Y值〉20mm 误差2mm; X值误差3mm。 胶质层指数报出结果。应选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各结果的平均值。 胶质层指数表征煤的结焦性的最大优点是Y值有可加性。这种可加性可以从单煤Y值

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 (3)煤的反应性;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 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 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其中,Y 值应用的最广。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250 280 310 340 370 400 430 460 490 520 550 580 610 640 670 700 7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图30-11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联系 区别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联系、区别??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是对两个具有线性关系的变量,研究其相关性,配合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自变量的变动来推算和预测因变量平均发展趋势的方法。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通过一个变量或一些变量的变化解释另一变量的变化。 主要内容和步骤:首先依据经济学理论并且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情况下,自变量表示原因,因变量表示结果;其次,设法找出合适的数学方程式(即回归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关系;接着要估计模型的参数,得出样本回归方程;由于涉及到的变量具有不确定性,接着还要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预测检验;当所有检验通过后,就可以应用回归模型了。 回归的种类 回归按照自变量的个数划分为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回归叫一元回归,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叫多元回归。 按照回归曲线的形态划分,有线性(直线)回归和非线性(曲线)回归。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一)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 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回归分析则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需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只有当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时,进行回归分析寻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如果在没有对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方向和程度做出正确判断之前,就进行回归分析,很容易造成“虚假回归”。与此同时,相关分析只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程度,不能推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研究和分析的目的。 (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1.相关分析中涉及的变量不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划分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而在回归分析中,则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分析的目的,对变量进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划分。因此,在回归分析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2.在相关分析中所有的变量都必须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确定的,因变量才是随机的,即将自变量的给定值代入回归方程后,所得到的因变量的估计值不是唯一确定的,而会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波动性。 3.相关分析主要是通过一个指标即相关系数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小,由于变量之间是对等的,因此相关系数是唯一确定的。而在回归分析中,对于互为因果的两个变量(如人的身高与体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则有可能存在多个回归方程。 需要指出的是,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相关”,是由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只是定量分析的手段,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虽然可以从数量上反映变量之间的联系形式及其密切程度,但是无法准确判断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存在与否,也无法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定量分析。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异同

问:请详细说明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都是研究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而回归分析则是认识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具体形式。 下面分为三个部分详细描述两种分析方法的异同: 第一部分:相关分析 一、相关的含义与种类 (一)相关的含义 相关是指自然与社会现象等客观现象数量关系的一种表现。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一定的联系,但数量关系表现为不严格相互依存关系。即对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定一定值时,另一变量值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波动,具有非确定性。如:产品销售收入与广告费用之间的关系。 (二)相关的种类 1. 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划分,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 根据相关关系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3. 根据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划分,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4.根据相关关系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不相关、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二、相关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相关分析的意义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并用相关系数或指数来表示。其目的是揭示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确定现象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二)相关分析的内容 1. 明确客观事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 确定相关关系的性质、方向与密切程度 三、直线相关的测定 (一)相关表与相关图 1. 相关表 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把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量的具体数值按照一定顺序平行排列在一张表上,以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表就称为相关表。 2. 相关图

把相关表上一一对应的具体数值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点标出来而形成的散点图则称为相关图。利用相关图和相关表,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相关系数 1. 相关系数的含义与计算 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相关系数的理论公式为: y x xy r δδδ2= (1)xy 2δ 协方差 x δ x 的标准差 y δ y 的标准差 (2)xy 2δ 协方差对相关系数r 的影响,决定:???<>数值的大小正、负)或r r r (00 简化式 ()()2222∑∑∑∑∑∑∑-?--= y y n x x n y x xy n r 变形: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 n 得 r =???????????? ??-???????????? ??-?-∑∑∑∑∑∑∑2222n y n y n x n x n y n x n xy =()[]()[]2222y y x x y x xy -*-?-=y x y x xy δδ-?- n x x x ∑-=2)(δ=()[]n x x x x ∑+?-222=()222x n x x n x +??-∑∑ = () 22x x - 2. 相关系数的性质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SPSS实现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试验目标与要求 本试验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具体包括: (1)皮尔逊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分析 (2)学会在SPSS上实现一元及多元回归模型的计算与检验。 (3)学会回归模型的散点图与样本方程图形。 (4)学会对所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说明。 (5)要求试验前,了解回归分析的如下内容。 参数α、β的估计 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回归系数β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回归 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 二、试验原理 1.相关分析的统计学原理 相关分析使用某个指标来表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用来测度简单线性相关关系的系数是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 2.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原理 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要明确因果关系必须借助于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立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以便从一个已知量推断另一个未知量。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参数,建立回归模型,对参数与模型进行检验与判断,并进行预测等。 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如下: y i 01x i12x i2k x i k i 在模型中,回归系数是未知的,可以在已有样本的基础上,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回归系数进行估计,得到如下的样本回归函数: ???? y i 0 1x i12x i2k x i k e i 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出来之后,还必须对其进行检验。如果通过检验发现模型有缺陷,则必须回到模型的设定阶段或参数估计阶段,重新选择被解释

煤炭常识

针对不同的侧重点,煤的分类方法有: 1.煤的成因分类: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 2.煤的科学分类: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3.煤的实用分类: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 >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65,称强粘结煤。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参见GB5751-1986。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 (1)无烟煤(WY)。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加热时能产生较

第十一章线性相关分析报告与线性回归分析报告

第十一章线性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 11.1 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在分析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最简单的相关分析是线性相关分析,即两个变量之间是一种直线相关的关系。相关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变量的测量层次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相关分析方法。总的来说,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正相关,即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二是负相关,即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三是无相关,即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用相关系数r 来表示。r 的取值范围是:-1≤r≤1。∣r∣越接近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r∣越接近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弱。相关分析可以通过下述过程来实现: 11.1.1 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过程 1.打开双变量相关分析对话框 执行下述操作: Analyze→Correlate(相关)→Bivariate(双变量)打开双变量相关分析对话框,如图11-1 所示。 图11-1 双变量相关分析对话框 2.选择进行相关分析的变量 从左侧的源变量窗口中选择两个要进行相关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 窗口。 3.选择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相关系数的选项栏。栏中提供了三个相关系数的选项:(1)Pearson:皮尔逊相关,即积差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变量都为定距以上变量,且两个

变量都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这是系统默认的选项。 (2)Kendall:肯德尔相关系数。它表示的是等级相关,适用于两个变量都为定序变量的情况。 (3)Spearman: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它表示的也是等级相关,也适用于两个变量都为定序变量的情况。 4.确定显著性检验的类型。 Test of Significance 是显著性检验类型的选项栏,栏中包括两个选项: (1)Two-tailed:双尾检验。这是系统默认的选项。 (2)One-tailed:单尾检验。 5.确定是否输出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 Fla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是标出相关系数的显著性选项。如果选中此项,系统在输出结果时,在相关系数的右上方使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6. 选择输出的统计量 单击Options 打开对话框,如图11-2 所示。 图11-2 相关分析选项对话框 (1)Statistics 是输出统计量的选项栏。 1)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是均值与标准差选项。选择此项,系统将在输出文件中输出均值与标准差。 2)Cross- product deviations and covariances 是叉积离差与协方差选项。选择此项,系统将在输出文件中输出每个变量的离差平方和与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上述两项选择只有在主对话框中选择了Pearson:皮尔逊相关后,计算结果才有价值。 (2)缺失值的处理办法 Missing Valuess 是处理缺失值的选项栏。 1)Exclude cases pairwise 是成对剔除参与相关系数计算的两个变量中有缺失值的个案。2)Exclude cases listwise 是剔除带有缺失值的所有个案。 上述选项做完以后,单击Continue 按钮,返回双变量相关分析对话框。 8.单击OK 按钮,提交运行。系统在输出文件窗口中输出相关分析的结果。 11.1.2 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实例分析

第三节: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汇总

第三节 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标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上一节介绍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所反映的是1个因变量与1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现实中,某一现象的变动常受多种现象变动的影响。例如,消费除了受本期收入水平的影响外,还会受以往消费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一个工业企业利润额的大小除了与总产值多少有关外,还与成本、价格等有关。这就是说,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通常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在许多场合,仅仅考虑单个变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就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联系来进行考察,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这就产生了测定与分析多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问题。 研究在线性相关条件下,两个和两个以上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数量变化关系,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现这一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扩展,其基本原理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类似,只是在计算上比较麻烦一些而已。限于本书的篇幅和程度,本节对于多元回归分析中与一元回归分析相类似的内容,仅给出必要的结论,不作进一步的论证。只对某些多元回归分析所特有的问题作比较详细的说明。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总体回归函数的一般形式如下: t kt k t t u X X Y ++?++=βββ221 (7.51) 上式假定因变量Y 与(k-1)个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近似反映.式中,Y t 是变量Y 的第t个观测值;X jt 是第j 个自变量X j 的第t个观测值(j=1,2,……,k);u t 是随机误差项;β1,β2,… ,βk 是总体回归系数。βj 表示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X j 变动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Y 平均变动的数额,因而又叫做偏回归系数。该式中,总体回归系数是未知的,必须利用有关的样本观测值来进行估计。 假设已给出了n个观测值,同时1?β,2?β…,k β?为总体回归系数的估计,则多元线性回 归模型的样本回归函数如下: t kt k t t e X X Y ++?++=βββ???221 (7.52) (t =1,2,…,n) 式中,e t 是Y t 与其估计t Y ?之间的离差,即残差。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类似,为了进 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需要提出一些必要的假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标准假定除了包括上一节中已经提出的关于随机误差项的假定外,还要追加一条假定。这就是回归模型所包含的自变量之间不能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同时样本容量必须大于所要估计的回归系数的个数即n >k 。我们称这条假定为标准假定6。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一)回归系数的估计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的估计同样采用最小二乘法。设 ∑-=∑=22)?(t t t Y Y e Q 2221)???(kt k t t X X Y βββ-?--∑= (7.53) 根据微积分中求极小值的原理,可知残差平方和Q存在极小值,欲使Q达到最小,Q对1?β、2?β…,k β?的偏导数必须等于零。将Q对1?β、2?β…,k β?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加以整理后可得到以下k个方程式: ∑=∑+?+∑+t kt k t Y X X n βββ???221 ∑=∑+?+∑+∑t t kt t k t t Y X X X X X 2222221???βββ (7.54)

煤的各种粘结性指标间的关系

煤的各种粘结性指标间的关系 1.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与粘结指数G的关系 从图7看出,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随粘结指数GR.I的增高而增高,但GR.I值在10~70之间时,Y值仅在4~15mm之间变化,Y值为零的煤样,GR.I值比Y 值灵敏得多。对GR.I值为95~105的煤,其Y值多在25~50mm之间,从而表明,在区分强粘结性煤时,Y值要比GR.I值灵敏得多。两者之间大致有如下关系:(1)Y值大于30mm的煤,其G R.I值均大于90;y值大于20mm的煤,其G R.I值 一般均大于80;Y值小于15mm的煤,G R.I值一般小于80;Y值小于7mm的煤,G R.I 值一般都在35以下。 (2)G R.I值大于100的煤,其Y值一般都在25mm以上;G R.I值大于65的烟煤,Y值一般在10mm以上。 (3)160多个煤样的计算结果表明,GR.I与Y值间的相关系数R值为0.83,这表明两者呈显著的正比关系。 但如欲推导Y与GR.I之间的回归方程式,则因其误差较大而起不到审核两指 标间测值的准确性好坏的作用。对同一矿井的煤来说,在积累大量实测数据以后,则有可能推导出计算精度相对较高的回归式,既可核对GR.I的测值是否出现了较大的误差,也可用GR.I值来估算Y值。如淮北矿务局的朱庄、岱河和杨庄三矿均 为焦、瘦煤类,因而其煤质颇为接近(即成煤时代和煤系形成条件较一致),故根据GR.I与Y值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变化(见图6-5-1)和它们的实测结果,利用 非线性一元回归分析原理,推导出值与的回归方程如下: 式(6-5-1)的全相关系数R为0.7505,剩余标准差S为1.938,即按该式求算出的Y值,有95% 煤样的误差在3.8mm以内。

煤炭常用术语

煤灰成分分析coal ash analysis 对煤灰中各种无机氧化物及盐类的分析测定。 灰熔融性ash fusibility 曾称“灰熔点”。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锥变形、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的特性。 变形温度deformation temperature, DT 曾记作T1。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尖端(或棱)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 软化温度softening temperature, ST 曾记作T2。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hemispherical temperature, HT 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形变到近似半球形,即灰样高度约等于底长一半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flow temperature, FT 曾记作T。灰熔融性测定中煤灰锥体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1.5mm薄层时的温度。 灰粘度ash viscosity 煤灰在熔融状态下流动阻力的量度。 灰碱度ash basicity 煤灰中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酸性组分(硅、铝、钛的氧化物)之比。 灰酸度ash acidity 煤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 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 灰烧结强度ash sintering strength 煤在规定条件下燃烧的过程中,灰渣的耐磨强度和抗碎强度的总称。 灰处理ash handling 对煤在燃烧或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进行处理的作业。 沾污fouling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粒对炉壁或后系统设备的沾结和污染。 沾污指数fouling index, fouling factor 灰碱度乘灰中Na2O值。沾污指数RF按小于0.2,0.2―0.5(不含),0.5―1.0和大于1.0划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低、中等、高和严重沾污倾向。

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SPSS报告

用下面的数据做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选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做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1.作散点图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性很大。 2.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系数 把要求的两个相关变量移至变量中,因为都是定距数据,选择相关系数中的Pearson,点击确定,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Correlations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篇)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Pearson Correlation 1 .998** Sig. (2-tailed) .000 N 14 14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篇) Pearson Correlation .998** 1 Sig. (2-tailed) .000 N 14 14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level (2-tailed). 两相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小于显着性水平,应拒绝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人数好发表科技论文数之间的相关性显着。 3.求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选择相关系数中的全部,点击确定: Correlations (万人) (篇) Kendall's tau_b (万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Sig. (2-tailed) . . N 14 14 (篇)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Sig. (2-tailed) . . N 14 14 Spearman's rho (万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Sig. (2-tailed) . . N 14 14 (篇)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Sig. (2-tailed) . . N 14 14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level (2-tailed). 注解:两相关变量(毕业生数和发表论文数)的Kendall相关系数=,呈正相关;无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应接受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数与发表论文数之间相关性不显着。 两相关变量(毕业生数和发表论文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呈正相关;无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应接受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数与发表论文数之间相关性不显着。 4.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系数 将所求变量移至变量,将控制变量移至控制中,选中显示实际显着性水平,点击确定: Correlations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篇)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Pearson Correlation 1 .998** Sig. (2-tailed) .000 N 14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