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标准设计

变电站标准设计
变电站标准设计

2009年版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第三卷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

广东电网公司

2009年6月

批准:

审定:

审核:李粤穗汤寿泉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

校核:杨骏伟张雨罗涛张章亮周健曾深明梁森荣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李广华李峰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朱海华谷新梅胡晋岚董剑敏苏伟杨承矩梁杰霍艳萍崔鸣昆刘忠文蓝翔吕书源陈学辉刘岩杨汝泉张建明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

编写: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朱敏华陈荔李沛准黄成殷雪莉卢毓欣岳云峰郭金川黄阳董仕镇文思卓谷新梅鲁丽娟黎妙容朱海华池代波吴小蕙谭可立张肖锋范绍有吴志伟肖国锋黄淑贞徐中亚何梓欣李海央黄汉昌

广州电力设计院:霍艳萍许鸿雁梁振升陈伟浩陈红许汪梓坤何岗朱耀明何一龙陈伟标陈丽莉陈昌振朱荣彬陈明兰林辉高海静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蓝翔贺艳芝王建张德艺林忠东钟万芳胡滨朱敏周茜吕书源窦守业马妍邹永华王连锋简福安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崇高潘静丽刘岩候光荣董桂云孙淑秀白国卿童能高卢小兰徐迎光邓旭坚李志凌王巧荣张伟强赖洪亮韦辉陈洁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孙志清胡伟涛孙玉彤肖军董晓峰陈宏新杨帆戴明刘平刘立马龙

东莞电力设计院:马长林熊远策梁春明邱瑞敏刘称辉苏柱恒熊外望汪静胡雨姣邱海先

为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科学地建立健全广东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广东电网公司在积极推广应用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标准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根据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工作,落实生产运行的反措、安评等要求,将标准化设计向施工图阶段推进,发挥标准设计的更大作用,进一步挖掘标准设计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上的潜力,提高标准设计的先进性、通用性、统一性、可操作性,建设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电网。

随着电网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变电站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广东电网公司编制的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倡导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政策和理念,规范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电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更进一步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科学合理地为生产服务;更进一步便于集中招标和设备采购,加快工程的建设步伐;更进一步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设计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科学合理,好用实用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讨论、精心组织,特别是110千伏变电站做到施工图细化阶段,设计出一套统一灵活、先进可靠、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望各单位加强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标准设计细化后的作用,为广东电网作优作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前言

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是在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的基础上细化深化,根据广东电网的实际情况及运行特点,选出合适的使用较多的方案进行细化工作。本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分为四卷,共28个方案。第一卷为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包含 6个500kV变电站方案;第二卷为22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包含9个220kV变电站方案;第三卷为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包含13个110kV变电站方案;第四卷为技经部分。各方案的篇号、编号与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一致,详见附表1、表2、表3。

本次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工作由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电力设计院、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电力设计院共6家设计院承担了相应的细化设计任务。

500kV变电站部分,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全部的6个方案。

220kV变电站部分,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2个方案;广州电力设计院负责2个方案;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1个方案;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2个方案;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2个方案。

110kV变电站部分,广州电力设计院负责1个方案;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4个方案;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5个方案;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2个方案;东莞电力设计院负责1个方案。

本细化方案是在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总体框架内,针对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注重统一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为生产服务,注重便于集中招

标和设备采购;注重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在编制过程中充分研究南方电网变电站的标准设计,多次召集省公司本部计划、生产、运行、安监、物资等部门,全省各供电局及相关设计、施工等单位研究讨论,综合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细化方案的成果更具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发

挥标准化设计的更大作用。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是广东电网公司执行南方电网标准设计的重要举措,是公司创先工作的体现。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写完成本细化方案,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实施及改进工作组

二○○九年六月

表2 南方电网22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一览表

表3 南方电网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一览表

急件广东电网公司文件

广电程〔2009〕59号

关于成立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实施及

改进工作组的通知

本部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推进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电网工程标准设计实施及改进工作组。成员名单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于俊岭

副组长:林雄、李粤穗

成员: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汤寿泉、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麦红、李韶涛

二、主网标准设计工作小组

组长:杨骏伟

副组长:张章亮、周健

成员:曾深明、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赵国雄、李峰、詹万强、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游复生、池代波、胡晋岚、董剑敏、梁杰、霍艳萍、蓝翔、吕书源、刘岩、杨汝泉、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

三、配网标准设计工作小组

组长:杨骏伟

副组长:汤寿泉、张雨

成员:梁森荣、吴海泉、戴志伟、赵国雄、李峰、黄海元、吴凯、李宏斌、蒋浩、何舜徽、李成

特此通知。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标准设计机构通知

广东电网公司办公室 2009年2月25日印发

总目录

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第一部分总的部分

方案设计说明CSG-110B-3B33AWD-A01

目录

1总的部分 (1)

1.1 建设规模 (1)

1.2 CSG-110B-3B33AWD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

1.3 本方案与南网标准设计方案的差异 (1)

1.4 本方案使用边界条件 (2)

1.5 本方案主要技术指标 (2)

2电气一次部分 (2)

2.1 电气主接线 (2)

2.2 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 (2)

2.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4)

2.4 配电装置 (5)

2.5 电气总平面布置 (5)

2.6 站用电及照明 (5)

2.7 电缆设施 (5)

2.8 辅助设施及其它 (5)

3电气二次接线 (5)

3.1 直流系统 (5)

3.2 交流不间断电源 (6)

3.3 交流电源供电分配方式 (6)

3.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

3.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9)

3.6 二次设备的布置 (10)

3.7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10)

3.8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11)

3.9 抗干扰措施及二次电缆的选择 (11)

3.10 二次系统防雷 (11)

4土建部分 (12)

4.1 变电站总体布置 (12)

4.2 建筑设计 (12)

4.3 结构设计 (13)

4.4 采暖通风 (14)

4.5 水工消防 (14)

1 总的部分 1.1 建设规模

变电站为110kV 、35kV 和10kV 三个电压等级, 标准设计方案建设规模见表1-1。

无功补偿配置根据无功管理及供用电原则和标准设计所给定的系统条件计算,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系统条件进行核算。

1.2 CSG-110B-3B33AWD 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主要技术特点。CSG-110B-3B33AWD 方案主要技术特点参见表1-2。

(2)适用范围。本类型变电站为终端变电站, 主要适用于农村或城郊的供电。首期工程可根据当地负荷发展情况建设。

1.3 本方案与南网标准设计方案的差异

表1-5 本方案与南网标准设计方案的差异(土建部分)

1.4 本方案使用边界条件

(1)本方案设计范围包括变电站围墙内和0米以上作为完整变电站功能所具备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不列入设计范围,但预算按假定条件计列费用。

(2)本方案站内接地设计了水平均压网和部分垂直接地极,具体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站址情况考虑降阻措施,以使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

(3)本方案户外设备的外绝缘按III级防护等级选取,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4)本方案电气设备的抗震烈度按8度考虑,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5)本方案10kV接地方式为经消弧线圈接地,具体工程中,经核实后也可采用经小电阻接地。

(6)本方案10kV并联电容器按框架式选择,具体工程中,经核实后也可采用集合式。

(7)本方案按变低10kV

侧无电源接入考虑,当10kV侧有电厂接入系统时,主变中性点需加装放电间隙保护。

(8)设备选型在本方案设计中的具体参数仅为参考,具体工程根据具体情况核算调整。

(9)本方案还可用于单台主变容量小于50MVA,而其它设备选型和建设规模与本方案相同的方案。

应用于上述其它方案时,原方案的户内外布置尺寸均不需改动。

1.5 本方案主要技术指标

(1)围墙内占地面积: 0.4482 hm2;

(2)配电装置楼建筑面积: 1214.76 m2;

(3)总建筑面积: 1316.05 m2;

2 电气一次部分

2.1 电气主接线

(1)110kV接线。最终3回架空出线,3回主变进线,采用单母线接线。

(2) 35kV接线。最终9回电缆出线,3回主变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10kV接线。每台主变各配置12回出线,最终共36回出线,10kV接线采用单母线三分段四段接线。受短路容量限制, 10kV母线正常方式按分列运行考虑。

(4)中性点的接地方式。110kV系统为有效接地系统,主变压器110kV中性点采用隔离开关接地方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选择不接地或直接接地,可满足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35kV 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需根据实际工程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确定,本方案每台主变35kV中性点分别接至避雷器,再经隔离开关引接至消弧线圈,以限制过电压水平。10kV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需根据实际工程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确定,本方案按设计每台主变10kV母线上各设置1台接地变压器,用于引接消弧线圈,以限制过电压水平,提高运行可靠性。380/220V站用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2.2 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

注:1、10kV 站用变压器和接地变压器。站用变压器与接地变压器分开独立布置,其容量根据接地方式选择,选择干式设备,具体工程应按实际情况校验。

2、对10kV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经电阻接地方式,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校验。

(2) 导体选择。

1)110kV 主母线工作电流按2000A 考虑。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实际的母线穿越功率经计算后合理选择。

2)110kV 、10kV 、35kV 进线工作电流按1.05倍变压器额定容量计算选择,主变110kV 侧宜采用架空软导线LGJ-300型与电气设备相连,35kV 侧采用架空软导线NRLH58GJ-500/35与屋内35kV 设备连接。

10kV 侧采用铜质母线加护套与屋内10kV 设备连接。 具体工程的导线型号应根据实际情况核算选择

2.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1)避雷器的配置。为防止线路侵入的雷电波过电压, 110kV 架空出线、10kV 母线、主变压器110kV 侧中性点均安装氧化锌避雷器。主变压器110kV 中性点装设放电间隙和隔离开关,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选择不接地或直接接地,满足系统不同的运行方式。

(2)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

1)避雷器参数选择。110kV 和10kV 避雷器均选择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避雷器的主要参数参见表2-3。

2)电气设备绝缘配合。

a. 110kV 电气设备绝缘配合。110kV 设备的绝缘水平由雷电冲击耐压确定,以避雷器雷电冲击10kA 残压为基准,配合系数取不小于1.4,110kV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及保护水平配合系数参见表2-4。

*其它电器设备中仅电流互感器承受截波耐压试验。

b. 35kV 电气设备和主变中性点的绝缘配合。35kV 电气设备和主变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按DL/T 620-1997《交流配电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选取。35kV 电气设备和主变中性点的绝缘水平参见表2-5。

c. 10kV 电气设备和主变中性点的绝缘配合。10kV 电气设备和主变中性点的绝缘水平按DL/T 620-1997《交流配电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选取。10kV 电气设备和主变中性点的绝缘水平参见表13-7。

(3)外绝缘和绝缘子片数的选择。设备的外绝缘按III级防护等级选取,按最高运行电压选择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绝缘子的片数,110kV泄漏比距取25mm/kV, 35kV泄漏比距取31mm/kV(户外)、20mm/kV(户内),10kV泄漏比距取31mm/kV(户外)、20mm/kV(户内),单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取450mm。

绝缘子玻璃绝缘子,耐张绝缘子串取2片零值,悬垂绝缘子串取1片零值,110kV耐张绝缘子串宜取9片, 110kV悬垂绝缘子串宜取8片,35kV绝缘子串宜取5片。

(4)直击雷保护。

在配电装置楼两后侧外角装设2根独立避雷针和在110kV配电装置构架设2根避雷针作为本站户外设备的防直击雷保护。

(5)接地本方案变电站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的混合接地网,接地体的截面选择应充分考虑热稳定和腐蚀要求。变电站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满足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要求。设备的接地应满足“反措”要求。站区面积有限,如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采取降阻措施。

变电站四周与人行道相邻处及综合配电楼各层楼板设置与主网相连接的均压带。

变电站内采取防静电接地及保护接地措施。

2.4 配电装置

主变:采用户外布置,各台主变之间满足防火要求;

110kV:户外常规设备布置,架空出线;

35kV:屋内成套开关柜单列布置;

10kV:屋内成套开关柜双列布置;

10kV:电容器组:屋外布置。

2.5 电气总平面布置

本方案变电站除35kV、10kV高压开关柜等布置在室内外, 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和10kV 电容器组均屋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敞开式设备软母线中型单列屋外布置。主变压器布置于10kV配电装置楼和110kV配电装置中间,35kV开关柜单列布置于35kV配电室内,10kV开关柜双列布置于10kV配电室内,警传室、水池、泵房独立布置在站区进站侧。

本方案配电装置楼采用主体为两层的综合楼建筑形式,一层为10kV配电室、接地变室、蓄电池室、绝缘工具间、常用工具间,二层为电气二次设备室、通信室、资料室(备品间),35kV配电室。

2.6 站用电及照明

站用电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设分段断路器,正常分列运行,由5面智能屏组成,采用380V 三相四线制零线接地系统。站用电容量为200kVA, 具体容量根据实际情况核定。为提高站用电可靠性,设两台干式变压器,分别接于10kV的两段母线上,每台站用变各带一段母线,重要负荷分别从两段母线双回供电。380V站用电备自投功能由智能站用电系统本身完成。

变电站照明分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控制室、通信室、配电装置室、蓄电池室、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和建筑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应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负荷等级为三级。

变电站工作照明由站用电交流屏供电,备用照明由站内直流系统供电,由事故处理人员到达现场后人工开启。电源容量满足维持事故照明2h。全站配置一套备用照明切换装置,平时交流电源供电,可兼做正常照明,交流电源断电时自动切换到直流电源,并通过逆变器交流供电。备用照明切换装置与站用电系统结合统一组屏设计。

电气二次设备室、配电室、变压器附近分别安装动力配电箱或电源箱, 供给检修、试验和照明电源。

屋外照明采用防雨型高压钠灯或金属卤化物灯, 屋内工作照明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 事故照明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

2.7 电缆设施

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全部选用铜芯电缆。

户内采用电缆沟、活动地板及穿管等敷设方式, 户外采用电缆沟、穿管等敷设方式。电缆桥架采用铝合金材质,电缆托臂及立柱采用热镀锌型钢。

高压动力电缆、二次电缆应分沟敷设。

二次控制电缆采用阻燃B类铜芯铠装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措施按国标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要求设计。

电缆防火阻燃措施按国标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电缆防火和阻止延燃措施设计。

2.8 辅助设施及其它

有关继电保护、通信调试仪表及SF6气体检测、水份分析等设备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安排。

3 电气二次接线

3.1 直流系统

根据《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及《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本变电站采用110V直流电源系统,用于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事故照明

等的供电,蓄电池容量的选择按事故放电2小时计算,本站选用二组300Ah,共104(或108)只阀控式铅酸密封蓄电池,构成无端电池直流系统。蓄电池组架安装布置在主楼通信楼专用直流蓄电池室内。全站设置两个专用蓄电池室。

直流系统采用两段母线接线,两段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每段母线各带一套充电装置和一组蓄电池。充电装置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每个模块20A,按3+1配置。直流屏采用柜式结构:直流馈电屏2面和高频开关充电屏2面,布置在主楼通信楼继保控制室。直流母线采用阻燃绝缘铜母线,馈电屏的各馈线开关均选用小型自动空气断路器,短路跳闸发报警信号。直流馈电屏上装设微机绝缘在线监测及接地故障定位装置,自动监测各电缆直流绝缘情况,发出接地信号,指出接地电缆编号。直流系统还配有电池监测装置、系统监控单元,并能通过以太网口与站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达到远方监控的目的。

若需设置降压硅链,降压硅链额定电流应满足所在回路最大持续负荷电流的要求,并应有承受冲击电流的短时过载和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硅元件的额定电流宜为全站最大持续负荷电流1.2~1.5倍及以上,硅元件的额定反向电压应为直流电源系统的标称电压2倍及以上,以保证硅元件有足够的裕度。

直流系统采用混合型供电方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控层及网络设备采用辐射型供电方式,间隔层测控装置宜采用环形供电方式;110kV及主变部分保护所需直流电源采用辐射型供电,每一安装单位均直接从直流馈电屏获取电源;10kV部分采用保护、测控合二为一的装置,按每台变压器对应的低压侧母线,分别采用环形供电方式,且控制操作电源与保护电源必须分开。

3.2 交流不间断电源

由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的设备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及交换机设备,远动设备,火灾报警系统,调度数据网交换机及二次安全防护设备、五防工作站、门禁系统等不能中断供电电源的重要生产设备。变电站遥视系统主机可接入UPS 电源系统,遥视系统其它设备不宜接入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本方案根据《广东电网公司调度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技术规范》,交流不间断电源选用两套3kVA逆变电源,采用双机双母线带母联运行接线方式,也可采用双机主从串联互为备用运行接线方式。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不配单独的蓄电池,直流电源采用站内的直流系统。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组屏一面,集中布置于配电装置楼继保控制室。

3.3 交流电源供电分配方式

在继保控制室设一面继电保护试验电源屏。二次交流电源与站用电系统结合统一考虑,不设独立的交流配电屏。

二次屏柜所需交流电源不考虑双回路供电,一路交流电源可以分区供几面屏。

3.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4.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按最终无人值班有人值守设计,采用全分布式网络结构,以间隔为单位,按对象进行设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和技术要求应满足《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

(1)系统结构

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按双网考虑,网络结构配置详见图纸“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站控层采用双以太网,连接主机/操作员站、远动工作站、保信子站、五防工作站和打印机等,置于配电装置楼继保控制室内。间隔层按间隔配置,实现就地监控功能,连接各间隔单元的智能I/O设备等,置于继保控制室。在站控层设置远动工作站,按双通道考虑,并根据需要配置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

针对电气主接线方案,按本期规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共组屏13面,具体配置方案见下表:

表1-X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表

(2)控制、操作及防误闭锁

1)本期监控范围

2主变压器本体2台

2110kV线路2回

2110kV所有断路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刀闸235kV线路6回

235kV分段1回

235kV所有断路器

210kV补偿电容器4组

210kV/380V站用变2台

210kV接地变2台

210kV所有断路器

2380V断路器

2直流系统

2交流不间断电源

2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公用设备(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2)控制方式

断路器控制分成以下四种情况:

2远方(集控站/调度中心)操作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后台操作

2继保控制室(测控屏)操作

2就地(配电装置)操作

电动隔离开关控制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2远方(集控站/调度中心)操作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后台操作

2就地(配电装置)操作

3)操作

为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须具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2设置操作权限:依据操作员权限的大小,规定操作员对系统及各种业务活动的使用范围;

2操作的唯一性:在多种操作方式下,如确定一种操作方式,就必须闭锁其它操作方式;

2对运行人员的任何操作,计算机都将做命令合法性检查和闭锁条件检查;

2操作应按选点、校验、执行的步骤进行。

4)防误闭锁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五防功能按照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配置,并应满足《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变电站五防子系统应由站控层防误和间隔层防误两层构成,站控层防误包括防误闭锁软件系统、电脑钥匙及锁具,间隔层防误是由测控装置的软件逻辑闭锁来完成。

现场布线式电气闭锁也作为整个变电站五防的组成部分,并应满足《广东电网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技术规范》要求,实现本间隔内电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断路器之间的电气闭锁,以及为完成线路倒闸操作所必需的母线接地开关与线路隔离开关之间跨间隔的电气闭锁。

现场布线式单元电气闭锁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五防子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刀闸闭锁,正常操作时,二者之间逻辑为“与”的关系。

(3)同期

同期点为全站110kV断路器,同期功能由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间隔的测控单元完成,站控层能对同期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不同断路器的同期指令间应相互闭锁,以满足一次只允许一个断路器同期合闸,同期功能应能进行状态自检和设定,同期成功与失败均应有信息输出,同期操作过程应有发令、参数计算、显示及确认等交互形式。操作过程及结果应予以记录。

同期还具有远方控制检无压/同期功能。

(4)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采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事故及异常时发出音响报警,同时画面闪烁,并打印存盘。

(5)系统功能

1) 运行监视功能:主要包括变电站正常运行时的各种信息和事故状态下的自动报警,站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对设备异常和事故进行分类,设定等级。当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推出相应画面。事故时,事故设备闪光直至运行人员确认,可方便地设置每个测点的越限值、极限值,越限时发出声光报警并推出相应画面。

2) 具有事故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功能: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继电保护动作发生次序进行排列,产生事故顺序报告。

3) 运行管理功能:可进行自诊断,在线统计和制表打印,按用户要求绘制各种图表,定时记录变电站运行的各种数据,采集电能量,按不同时段进行电能累加和统计,最后将其制表打印。记录设备的各种参数,检修维护情况,运行人员的各种操作记录,继电保护定值的管理,操作票的开列。

4) 无功/电压控制:通过控制主变压器低压侧电容器的自动投切及主变分接头来控制主变压器高、低压侧的电压和无功功率。

5) 远动功能:满足直采直送要求,收集全站测控装置、保护装置等设备的数据,将信息通过双通道(专线或网络通道)上传至调度中心/集控站,并支持接入调度数据网,能将调度中心/集控站下发的遥控、遥调命令向变电站间隔层设备转发。

远动工作站应双机配置,应能根据运行需求设置为双主机或热备用工作方式。双配置的调制解调器的工作电源应取自不同的直流母线段,调制解调器传送各级调度的通讯模块应独立配置,且宜支持热插拔。当远动装置采集不正常时,传送调度端的信息必须保留原数据并在品质标志位打上品质标志。

应提供两路不同路由通道至地调系统。调度数据网投运后提供一路网络通道、一路专线通道。不具备网络条件的,提供两路专线通道。

6) 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可在线编辑各种画面和表格。

7) 具有系统自诊断功能。

8) 具有远方维护和远方诊断功能。

9) 具有非全相监视功能。

11) 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按《广东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规范》和《广东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规范》的要求执行。

(6)参数采集

间隔层设备交流工频电量测量应采用交流采样方式,精度0.5级及以上。

电气额定值

2额定直流电压:110V DC

2额定交流电压:100V

2额定交流电流:1A

2额定频率:50Hz

2交流电源:220/380VAC

1)模拟量

2主变压器:各侧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变压器线圈温度、变压器油温、有载调压开关档位、中性点电流

2站用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流、低压侧电压

2线路: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2母线:电压、频率

2母联: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2静态补偿装置:电流、无功功率

2直流系统:蓄电池正反向电流、蓄电池电压、充电机电流和电压、直流母线电压、直流系统正对地电压、直流系统负对地电压

2)开关量

2所有高压断路器位置(双位置)

2所有高压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位置(双位置)

2380V断路器位置

2直流主回路开关位置

2主变压器调压开关位置

2保护动作总信号

2重合闸动作信号

2备自投动作信号

2变电站事故总信号

2就地/远方转换开关位置

2断路器操作机构异常信号

2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2保护报警信号

2保护装置故障信号

2本体设备异常信号

2自动装置异常信号

2直流系统异常信号

2火灾报警装置故障信号

2UPS装置故障信号

2GPS装置故障信号

3)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参数应满足《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7)系统接口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通过规约转换器接入直流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能采集系统、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消弧线圈自动调节系统(或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等。

3.4.2 GPS对时系统

本方案共设一套GPS时间同步系统,用于站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各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及站内其它需对时的装置,其配置和技术要求应满足《广东电网变电站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

采用两台标准同步时钟本体。当标准同步钟本体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不足时,时标信号扩展装置提供所需的扩充单元以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时标信号扩展装置的时间信号输入应包括两路IRIG-B(DC)时码(RS-422)输入。时钟本体与时间同步信号扩展装置均在配电装置楼继保控制室集中组屏,10kV配电装置室内配置一面GPS对时扩展柜,用于10kV保护测控装置对时用,该柜内扩展装置与时钟本体采用光纤连接。时钟天线安装在配电装置楼楼顶。

3.4.3保信子站

保信子站采用嵌入式装置,双机配置,采用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双机都能独立执行各项功能。当一台保信子站故障时,系统实现双机无缝自动切换,由另一台保信子站执行全部功能,并保证切换时数据不丢失、不误发、不重复发送,并同时向各级调度和操作员站发送切换报警信息。

保信子站的技术指标、功能及通信规约满足《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2006年修订版)》、《广东电网110~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的各项要求。

3.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3.5.1主变压器保护

(1)主变压器微机保护按主、后分开配置,组屏1面。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宜引自不同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

(2)主保护应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比率差动保护。

(3)变压器应配置独立的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保护应包含重瓦斯保护、轻瓦斯保护、压力释放保护、温度保护、油位异常等。上述保护均应设有切换压板,可根据现场运行需要动作于跳闸或发信号。

非电量保护应有独立的电源回路,电气量保护停用时不应影响非电量保护的运行。

(4)当高压侧为内桥接线时,要求各侧电流互感器分别引入差动保护装置。

(5)高压侧配置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保护动作延时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中性点设置间隙的主变压器,配置中性点间隙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保护动作延时跳开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配置零序电流保护,保护动作第一时限跳高压侧母联(分段)断路器,第二时限跳开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6)中、低压侧配置时限速断、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保护为二段式,第一段第一时限跳本侧分段,第二时限跳开本侧断路器;第二段第一时限跳分段断路器,第二时限跳开本侧断路器,第三时限跳开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7)各侧均配置过负荷保护,保护动作于发信号。

3.5.2 110kV线路保护组一面屏,按保护配置不同列出以下三种组屏方案:

组屏方案一:

配置一套光纤电流差动保护,采用专用光纤通道;保护屏由主后保护、重合闸、三相操作箱、电压切换和打印机组成。

组屏方案二:

配置一套光纤纵联距离保护,采用专用光纤通道;保护屏由主后保护、光纤接口装置、重合闸、三相操作箱、电压切换和打印机组成。

组屏方案三:

配置一套微机距离保护。保护屏由主后保护、重合闸、三相操作箱、电压切换和打印机组成。

3.5.3 35kV线路保护

35kV线路装设时限电流速断、过流及接地保护,并具有按周减载功能,集中组屏安装于主控室。

3.5.4 35kV分段保护

35kV分段装设时限电流速断、过流保护,设自动投入装置,集中组屏安装于主控室。1035kV 分段设置备自投装置,组屏一面置于继保控制室。

3.5.5 10kV补偿电容器保护

补偿电容器装设时限电流速断、过流及接地保护、开口三角电压保护以及过电压、失电压保护。此外电容器还有自身的熔丝保护,下放布置于开关柜内。

3.5.6 10kV线路保护

110kv变电站设计说明

目录 摘要 (3) 概述 (4) 第一章电气主接线 (6) 1.1110kv电气主接线 (7) 1.235kv电气主接线 (8) 1.310kv电气主接线 (10) 1.4站用变接线 (12)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13) 2.1 负荷计算 (13) 2.2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4) 2.3 站用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6) 第三章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电流的计算 (17) 3.1 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17) 3.2 短路电流计算点的确定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8) 第四章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9) 4.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1) 4.2 隔离开关的选择 (22) 4.3 母线的选择 (23) 4.4 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24) 4.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4) 4.6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6)

4.7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一览表 (29) 附录I 设计计算书 (30) 附录II 电气主接线图 (37) 10kv配电装置配电图 (39) 致 (40) 参考文献 (41)

摘要 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35kV,10kV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

标准化变电站设备及安全标识设计规范

公共设备及安全标识 1 总体要求 1.1 公共设备及安全标识应清晰醒目、规范统一、安装可靠、便于维护,适应使用环境要求。 1.2 标志牌标高可视现场情况自行确定,但对于同一变电站/同类设备(设施)的标志牌标高应统一。 1.3 标志牌规格、尺寸、安装位置可视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但对于同一变电站、同类设备(设施)的标志牌规格、尺寸及安装位置应统一。 1.4 标志牌应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安全要求。对于照明条件差的场所,标志牌宜用荧光材料制作。 1.5 低压配电屏( 箱)、二次设备屏等有触电危险或易造成短路的作业场所悬挂的标志牌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 1.6 除特殊要求外,安全标志牌、设备标志牌宜采用工业级反光材料制作。 1.7 涂刷类标志材料应选用耐用、不褪色的涂料或油漆。各类标线应采用道路线漆涂刷。 1.8 所有矩形标志牌应保证边缘光滑,无毛刺,无尖角。 1.9 标志牌应设在与安全有关场所的醒目位置,便于进入变电站的人们看到,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达的内容。环境信息标志宜设在有关场所的入口处和醒目处;局部环境信息应设在所涉及的相应危险地点或设备(部件)的醒目处。 1.10 标志牌不宜设在可移动的物体上,以免标志牌随母体物体相应移动,影响认读。标志牌前不得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 1.11 标志牌的固定方式分附着式、悬挂式和柱式。附着式和悬挂式的固定应稳固不倾斜,柱式的标志牌和支架应联接牢固。临时标志牌应采取防止脱落、移位措施。 1.12 标志牌应定期检查,如发现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整或更换。修整或更换时,应有临时的标志替换,以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安全标识 2.1 一般规定 2.1.1 变电站设置的安全标志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种基本类型。 2.1.2 多个标志在一起设置时,应按照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且应避免出现相互矛盾、重复的现象。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多重标志。 2.1.3 各设备间入口、门上,应根据内部设备、电压等级等具体情况,在醒目位置按配置规范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牌,具体要求参照“附录”。 2.2 禁止标志及设置规范 2.2.1 禁止标志牌的基本型式是一长方形衬底牌,上方是禁止标志(带斜杠的圆边框),下方是文字辅助标志(矩形边框)。图形上、中、下间隙,左、右间隙相等。 2.2.2 禁止标志牌长方形衬底色为白色,带斜杠的圆边框为红色(M100,Y100),标志符号为黑色(K100),辅助标志为红底白字、黑体字,字号根据标志牌尺寸、字数调整。禁止标志牌的制图标准图2.1,参数如表2.1,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甲、乙、丙、丁或戊规格。 图 2.1 禁止标志牌的制图标准

110kv等电压变电站线路设计方案

110kv等电压变电站线路设计方案 1.1 建设规模和依据 (1)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10/35/10KV,110KV是本变电所的电源电压,由330KV 变出双回110KV线路送到本变电所;35KV和10KV是负荷侧电压。 (2)10KV电压等级:出线12回,本期上10回,备用2回。负荷统计见表1.1。 (3)35KV电压等级:出线8回,本期上6回,备用2回。负荷资料见表1.2。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5500h,同时率取0.9,线路损耗取5%。 (4)系统归算到本变电所110KV母线阻抗值:正序X1=0.06;零序 Xo=0。 (5)气象条件:年最高温度40度,平均温度25度,年平均雷暴日为38日,气象条件一般。 1.2负荷统计 表1.1 10KV用户负荷统计资料 表1.2 35KV用户负荷统计资料 1.3 设计任务 1、熟悉题目要求,查阅相关科技文献 2、主接线方案设计 3、选择主变压器 4、短路电流计算 5、电气设备的选择 6、配电及继电保护设计

2 电气主线路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灵活、稳定、经济运行以及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等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1 电气主线路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一、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主接线方式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模。负荷的重要性分级和出线回数多少对主接线的影响。 (3) 主变压器台数对主接线的影响。 (4) 备用容量的有无和大小对主接线的影响。 二、主接线的设计要求: 1、可靠性: ⑴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 ⑵线路、断路器、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停运线路的回数和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⑶电所全部停电的可能性。 ⑷满足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的要求。 2、灵活性: ⑴调度要求。可以灵活的投入和切除变压器、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能够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下、检修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调度要求。 ⑵检修要求。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且不影响对及户的供电。 ⑶扩建要求。应留有发展余地,便于扩建。 3、经济性: ⑴投资省;⑵占地面积小;⑶电能损失小。 操作应尽可能安全、简单、方便。电气主线路应简单清晰、操作安全方便,便于运行维护人员掌握。 由于我国工农业的高速发展,电力负荷增加很快,因此,在选择主线路时,应考虑到有扩建的可能性。 2.2拟定确认主线路方案 根据以上要求和本设计任务书要求,初步选择主接线如下: 变电所类型:降压变电所电压等级:110/35/10KV 出线情况:110KV进线两回,35KV出线8回,10KV出线12回

变电站设计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发电厂电气设备》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110/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4班 学号: 103736424 学生姓名:王军 指导教师:李春兰、艾海提 时间: 2013年11月

110/10KV变电所设计 王军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10kV的电气主接线,然后又通过发电机的台数和容量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110/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110/10KV 110/10KV Substation design Huafe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n the mission state ment and all load and lineparameters, load analysis of trends.From loa d growth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ion, then a summary ofthe proposed substation and the outlet direction to consider,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load data, security, economic and reliabilit y considerations, to determine the 110/10kV mainwiring, then by the nu mber and capacity of the generator sets of the main transformerstatio n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capacity and model. Finally, based on the maximum continuous current and 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 results, theh

10千伏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标准化设计方案(2020版)

10 千伏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标准 化设计方案(2020 版) MCSG-PD-6016起高频局放及温度在线监测系列产品 ADMU-200数字化单元模块(数字化柱上开关) DAF-830系列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产品 DAF-810系列馈线终端FTU产品 SDAF-8608分布式公共单元,分布式DTU间隔单元产品(小电流,差动,GOOSE,备自投) ISU-208N配电终端加密模块产品 DAM800系列配电低压测控终端产品(南网3.0) LRC-923物联网能效监测管理终端 2020 年9 月

10 千伏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标准化设计方案(2020 版) 目录 前言 (1) 1主要技术参数 (2) 1.1系统情况 (2) 1.2主变压器容量 (2) 1.3进出线规模 (2) 1.4设备短路电流水平 (2) 1.5无功补偿装置 (2) 1.6箱变外壳级别 (2) 1.7噪声 (2) 1.8箱变通风散热方式 (2) 1.9箱变外壳防护等级 (3) 1.10内部电弧级别 (3) 1.11使用条件 (3) 2标准型箱式变电站 (4) 2.1典型结构方案 (4) 2.1.1环网型低计 (4) 2.1.2终端型低计 (7) 2.2布置类型 (9) 2.3高压柜 (9) 2.3.1标准型箱式变电站中环网柜组合方案 (9) 2.3.2定制要求 (9) 2.4变压器 (10) 2.4.1变压器形式 (10) 2.4.2额定容量 (10) 2.5低压部分 (10) 2.5.1自动化终端(如有)类型及安装方式 (10) 2.5.2低压元件安装方式 (10) 2.5.3低压侧电流电压表 (10) 2.5.4低压侧主母线 (10) 2.5.5低压侧主进断路器 (10) 2.5.6计量方式 (10) 2.5.7低压侧CT (10) 2.5.8计量表安装位置 (11) 2.5.9低压出线路数及额定电流 (11) 2.5.10低压侧出线断路器 (11) 2.5.11低压侧中性线和保护线 (11) 2.5.12无功补偿总开关 (11) 2.5.13无功补偿装置及补偿容量 (12) 2.6变压器至高低压柜连接形式 (12) 2.7箱变外形 (12) 2.7.1箱体外形 (12)

变配电室电缆沟现场施工工艺标准

变配电室电缆沟现场施 工工艺标准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变配电室电缆沟施工工艺标准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核对产品安装要求。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2、物资准备 (1)标砖、砂子、水泥、?12钢筋、?6钢筋、?8钢筋、?10钢筋、L50*50角钢、5mm钢板。 (2)方木(60*80)、竹胶板、卡具、铁丝、固钉、焊条。 (3)电焊机、切割机、振捣棒、照明灯具。 (4)手推车、铁锹、筛子、刮杠、木抹子、钢抹子、扫帚、胶条水管。 (5)水准仪、靠尺、塞尺、钢尺等。 3、作业条件准备 (1)施工前在四周墙身弹好基准水平墨线(50线)。 (2)作业区域内的回填土及标高确定无误。 (3)对作业区域内的照明设施要具备条件。 二、施工工艺 1、地沟砼垫层 (1)先对电缆沟进行放线(白灰线)确定位置。 (2)根据标高控制点线量出面层标高,在墙柱上弹出标高线或测设标高控制点。

(3)对于土、灰土、砂石类基层,基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将基层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按标高整平。 (4)施工前一天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并晾干,不得有明水。 (5)用方木配竹胶板对四周进行支模,封堵10cm高边模,并调平上标高。 (6)对于面积过大的区域,用砼相同配合比的细石砼抹灰饼,纵横间距 1.5m,灰饼上平标高同面层标高。 (7)砼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刮平拉毛,待表面泛白后洒水养护。 2、砌筑沟壁及砖垛 (1)先对电缆沟壁及砖垛放线(弹墨线)并标出砖垛和留空位置。 (2)在砌筑前一天对粘土砖进行浇水湿润(水进砖1.5cm为宜)。 (3)按要求先将沟壁两侧砌至比设计地面标高低120mm(预留压顶),在按要求砌筑中间砖垛,并砌至比设计地面标高低240mm处(通垛)。 3、砼压顶及通渠 (1)先支设通过梁底模板,验收合格。 (2)按图纸要求绑扎砖垛上通梁钢筋,受力筋4?12,箍筋?6@200。 (3)支设通梁及压顶侧模板,在支设侧模板时,要比设计标高底60mm(预留二次浇筑)。 (4)按图纸要求的砼等级,浇筑压顶砼,在浇筑过程中对属于盖钢盖板的压顶预埋?8钢筋头(上部外露70-100mm,下部要设置弯钩锚在砼中),每隔500mm 预埋一根,预埋钢筋距沟内侧30mm左右为宜。对于通梁的砼也要留60mm,不需要预埋钢筋(通梁上部两根受力钢筋要外露)。将砼振捣密实,表面要收平拉毛。 4、电缆沟抹灰

110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施工组织设计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写:

3.1 工程概况 **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变电站工程是为满足**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用电而建设,该项目位于枢纽** 大桥左侧下游约200m 处。施工变电站的110kv 进线接于** 地区东笋变,施工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枢纽右岸已建成的35kv 临时变电站设备搬迁至施工变电站合并运行,35kv 线路延伸过江进110kv 施工变作为枢纽施工保安电源。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 (1)35kv 施工供电备用线路工程; (2)110kv 施工供电线路工程; (3)110kv 施工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3.2 施工布署 3.2.1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国家或电力施工验收规范,做到:土建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整项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3.2.2 工期目标 按招标范围的施工图纸工程内容及招标文件要求,计划总工期210 日历天。 3.2.3 安全目标 群伤群亡事故为零;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5‰ 以内。 3.2.4 工程主要施工负责人简介 施工主要负责人简介见第二章中“ 2.4 拟投入本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3.2.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施工是在场地平整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队伍进场后,先按施工总平面图 布置临时设施,并按平面布置要求对站内的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及110kv 线路工程进行施工,在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完成后即安排主控楼主体工程、设备基础、电缆沟、构 架基础等施工;最后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站内各附属设施的施工。110kv 施工变电所建成投产后,即进行35kv 临时变电站搬迁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安排电气预埋、接地等交 叉作业。 3.3 施工进度计划 根椐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2001 年5 月25 日开工,2001 年12 月20 日完工,总日历工期210 天,详细的施工进度见《**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220kV变电站设计说明书

220kV变电站设计说明书1.1 220kV变电站在国发展现状与趋势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它是负责把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换为供人们直接使用的电能的产业。它即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提供不可少的动力,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力工业的发展必须优先于其他的工业部门,整个国民经济才能不断前进。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用电的急剧增长,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电的输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确定合理的变压器的容量是变电所安全可靠供电和网络经济运行的保证。在选择主变压器时,要根据原始资料和设计变电所的自身特点,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要考虑到经济来选择主变压器。 1.2 220kV变电站设计规 (1)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110(66)~500kV变电站通用设计修订工作启动会议纪要>的通知》(基建技术〔2010〕188号) (2)《国家电网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2005版) (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09年版)》 (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20kV变电站二次系统部分》(2007年版)(5)Q/GDW166-200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容深度规定》 (6)Q/GDW204-2009 《22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 (7)Q/GDW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8)Q/GDW393-2009 《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 (9)Q/GDW161-2007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 1.3变电站位置的选择 图1为广西大学西校园用电量比较大的建筑物简化地图,对于变电站位置的选取,我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全套标准工艺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标准工艺 编制说明 1、本标准工艺主要用于指导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2、本标准工艺内容包含了几种情况下的施工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及特点参照编写; 3、本标准工艺对施工工器具、人员组织未作强制性规定,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时应根据各工程特点及施工单位情况而定; 4、安全技术措施可在本标的基础上,根据各工程的特点增加相关内容; 5 工程量,设备型号规格、数量,设计特点、施工特点; 6、本标准工艺为试行版,今后将不断根据实施情况及标准的变更进行完善及修订; 7、本标准定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主变压器安装 一、概况 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变压器的安装。 2、引用的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变

压器油《GB2536—90》。 二、施工工序流程图(如下图示) 开箱清点及附件检查 本体就位 排氮 器身检查及附件安装 油处理 抽真空 真空注油 热油循环 整体密封试验及静置 三、安装技术措施 根据安装工序流程,每道工序除严格按规程、规范和厂家技术说明书要求施工外,安装过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几道工序:开箱清点、附件检查、本体就位、变压器油处理、器身检查、真空注油、整体密封试验。 1、开箱清点及附件检查 在清点附件时,主要进行下列外观检查:(1)本体内气体压力应为正压,压力在0.01~0.03MPa之间。(2)根据装箱清单检查所到设备及附件的技术文

件是否齐全,检查变压器外表有无机械损伤、温度计、导油管等预留孔是否齐全各种封盖螺丝是否齐全紧固,对分散包装运输的附件要按清单逐一清点。(3)套管应无损伤、无裂纹、无渗漏油,散热器、油泵、导油管等应密封良好。(4)检查冲击记录仪X、Y、Z三维均小于3g (根据合同要求,需要时才检查此项)。 2、本体就位 变压器就位之前,在基础及变压器上标出纵横中心线,变压器按标识就位,变压器就位时要保证变压器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一致。 3、排氮 一般变压器均采用充氮运输,变压器就位后首先进行排氮。排氮有两种方法:注油排氮及抽真空排氮。 (1)注油排氮 绝缘油从变压器下部阀门注入变压器内,氮气从顶部排出,将油注至油箱顶部,氮气排尽,最终油位高出铁芯100mm以上,然后静置12小时以上。注入变压器内的绝缘油应满足《GB2536-90》要求。 (2)抽真空排氮 将排氮口装设在空气流通处,用真空泵抽真空。 充氮运输的变压器需器身吊罩检查时,先让器身在空气中暴露15分钟以上,待氮气充分扩散以后进行;如从人孔进入器身检查,则需打开变压器两个通气孔,让器身内的氮气与空气对流排出氮气,器身内含氧量达18%后可进入器身内检查,进行器身检查过程中要以0.7~3m3/min的流量向变压器内吹入干燥空气,防止器身受潮。 4、变压器油处理 按照规定用油罐运到现场的油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油样试验,做完试验后,把不符合国标的绝缘油抽到真空油罐中,经高真空滤油机进行过滤,滤油温度控制在60~65摄氏度之间,处理完后的油经复检各项指标要符合下列要求:电气强度:500kV 不应小于60kV 330kV 不应小于50kV 63-220kV 不应小于40kV 含水量: 500kV 不应大于10ppm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水泥厂总降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

水泥有限公司二期4000t/d熟料水泥 生产线工程 110kV总降压站设计说明 设计:_ 校对:_ 专业负责人:_ 审核: 审定:_ 项目负责人:_

目录 1.概述 (2) 2.电气主接线 (4) 3.负荷计算 (4) 4.无功功率补偿 (5) 5.短路电流计算 (5) 6. 主设备选型 (6) 7. “五防”配置 (10) 8. 电气总平面布置 (11) 9.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12) 10.二次接线及继电保护 (12) 11. 调度与通讯 (17) 12. 采暖通风部分 (17) 13. 火灾报警视频监控部分 (18) 14. 照明部分 (18) 15. 保安电源 (18)

1、概述 1.1建设规模 本项目一期生产线已经建成一座110/10.5kV总降压站,现有一台主变压器容量为40000kVA,并且预留了二期主变压器的位置,高压线杆为一杆双线,预留了二期高压线架设位置。 二期总降从距厂区800m的变电站引一路110kV电源,架空引入,与一期线路同塔架设。二期110kV采用GIS线变单元,110kV侧与一期不联络;10kV侧与一期联络,一期已经设计并已安装了隔离柜。 1.2设计范围 110kV进线终端杆塔之后的110kV变电所(二期)工程设计。 通讯屏一期已经设计,二期与一期共用。 110kV变电所照明及火灾自动报警一期已经设计,二期不用考虑。 110kV变电所防雷接地一期已经设计,二期设备直接连接至一期预留接口处。 1.3设计依据 ?水泥有限公司与设计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GB 50059-2011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 50227-2008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62-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变电站土建施工方案

110Kv XX 2#主变扩建工程 土建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XX有限公司 20XX年1月 目录

一、工程施工内容 二、编写依据 三、施工安健环执行标准 四、施工组织机构 五、施工准备 六、停电时间要求及范围 七、实施步骤及方法 八、施工进度计划 九、质量控制要求及措施 十、安全技术措施 十一、施工现场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工程施工内容: 本期工程在原有站内进行,工程施工内容包括:高压室改造、电容器基础、电缆沟、主变基础、构

支架基础、刀闸设备基础、断路器基础、端子箱基础、砼管基础及操作小道等。 二、编写依据 2.1 《土方开挖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01 2.2 《土方回填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03 2.3 《模板安装与拆除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07 2.4 《钢筋制作与安装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08 2.5 《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09 2.6 《砖砌体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10 2.7 《一般抹灰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15 2.8 《建筑物给水、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22 2.9 《构支架及设备基础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24 2.10 《构支架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25 2.11 《电缆沟及盖板作业指导书》编码:BDTJ-27 2.12 施工图纸 三、施工安健环执行标准 3.1 《供电企业班站“5I”标准化管理体系内务现场管理规范与应用》; 3.2 《电网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手册》。 3.3 《变电站安健环设施标准》Q/CSG10001-2004 四、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一名,下设变电土建施工队、变电电气安装及试验队,以满足工程如期、安全、优质的完成的需要。 4.1 组织机构

变电站标准设计

2009年版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第三卷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 广东电网公司 2009年6月

批准: 审定: 审核:李粤穗汤寿泉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 校核:杨骏伟张雨罗涛张章亮周健曾深明梁森荣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李广华李峰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朱海华谷新梅胡晋岚董剑敏苏伟杨承矩梁杰霍艳萍崔鸣昆刘忠文蓝翔吕书源陈学辉刘岩杨汝泉张建明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

编写: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朱敏华陈荔李沛准黄成殷雪莉卢毓欣岳云峰郭金川黄阳董仕镇文思卓谷新梅鲁丽娟黎妙容朱海华池代波吴小蕙谭可立张肖锋范绍有吴志伟肖国锋黄淑贞徐中亚何梓欣李海央黄汉昌 广州电力设计院:霍艳萍许鸿雁梁振升陈伟浩陈红许汪梓坤何岗朱耀明何一龙陈伟标陈丽莉陈昌振朱荣彬陈明兰林辉高海静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蓝翔贺艳芝王建张德艺林忠东钟万芳胡滨朱敏周茜吕书源窦守业马妍邹永华王连锋简福安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崇高潘静丽刘岩候光荣董桂云孙淑秀白国卿童能高卢小兰徐迎光邓旭坚李志凌王巧荣张伟强赖洪亮韦辉陈洁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孙志清胡伟涛孙玉彤肖军董晓峰陈宏新杨帆戴明刘平刘立马龙 东莞电力设计院:马长林熊远策梁春明邱瑞敏刘称辉苏柱恒熊外望汪静胡雨姣邱海先

序 为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科学地建立健全广东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广东电网公司在积极推广应用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标准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根据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工作,落实生产运行的反措、安评等要求,将标准化设计向施工图阶段推进,发挥标准设计的更大作用,进一步挖掘标准设计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上的潜力,提高标准设计的先进性、通用性、统一性、可操作性,建设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电网。 随着电网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变电站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广东电网公司编制的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倡导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政策和理念,规范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电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更进一步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科学合理地为生产服务;更进一步便于集中招标和设备采购,加快工程的建设步伐;更进一步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设计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科学合理,好用实用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讨论、精心组织,特别是110千伏变电站做到施工图细化阶段,设计出一套统一灵活、先进可靠、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望各单位加强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标准设计细化后的作用,为广东电网作优作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变电站设计说明

变电站设计说明 土建:油浸变压器室、事故油池耐火等级按一级防火设计。其他为二级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发电机出线小室、电缆夹层、电缆竖井等室内疏散门应为乙级外开防火门。上述房间中间隔墙上的门可为不燃烧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 防火:电缆夹层、主控制室、继电器室、电缆沟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延燃措施。内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h的不燃烧体。 重点防火区域内的电缆沟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油浸变压器与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楼、集中控制楼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符合5.3.8的,间距可适当减小。 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35KV及以下5米,66KV 6米,110KV 8米,220KV 及以上10米。当2.5吨及以上屋外油变间防火间距不满足要求时,设置防火墙。高度高于变压器油枕,长度不小于储油池两侧各1米。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应设置单独变压器室。 总事故储油池其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60%确定。储油设施应大于变压器外轮廓每边各1米。储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其厚度不应小于250mm,卵石直径50-80mm。 主控制楼、屋内配电楼及电缆夹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通往室外楼梯,当屋内配电装置长度超过60米时,应加设中间安全出口。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米。 5.3.8 当汽机房侧墙外5米以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外轮廓投影范围外侧各3米内的汽机房外墙上不应设置门、窗和通风孔,当汽机房侧墙外5米-10米范围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上述外墙上可设甲级防火门。变压器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9h。电缆沟进出主厂房、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在建筑物外墙处应设置防火墙。 当柴油发电机布置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采用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并应设置单独出口。 电缆:C类阻燃电缆。 建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楼板的空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电缆沟内每间距100米处,厂区围墙处应设置防火墙。 电缆桥架架空铺设时,在下列部位设置阻火措施: 1、穿越汽机房、锅炉房和集中控制楼之间的隔墙、外墙。每间距100米,2台机组连接处, 电缆桥架分支处。 防火墙上的电缆孔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封堵,耐火极限应为3h。 对直流电源、应急照明、双重保护、水泵房、化学水处理及运煤公用重要回路的双回路电缆,双回路分别布置在独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中,不满足时应对起重一路采取防火措施。 对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火灾影响的电缆,应采取防火措施。 架空铺设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交叉时不小于0.5米。不满足时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电缆夹层、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控制室、电子间、配电室可采用卤代烷灭火器。

KV变电站工程标准化工艺施工实施细则

中旗重化工220千伏变电站工程标准新工艺施工实施细则内蒙古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03月

中旗重化工220千伏变电站工程标准新工艺施工实施细则 签字表 批准: 审核: 编制:

目录 1.概述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站址情况 (1) 2.2建设规模 (1) 2.3工程建设参建单位 (2) 3.工程管理目标 (2) 3.1施工质量目标 (2) 3.2施工安全目标 (3) 3.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3) 3.4环境保护目标 (3) 3.5工期进度目标 (4) 3.6工程档案管理目标 (4) 3.7信息管理目标 (4) 3.8物资管理目标 (4) 4.标准化施工创优管理措施 (4) 4.1标准化施工实施措施 (4) 4.2组织保证措施 (7) 4.3档案、信息管理 (7) 5.标准化工艺的应用 (11) 5.1标准化工艺的应用目标 (11) 5.2工艺标准及施工要点 (14) (14) 工艺标准及施工要点 (22) 工艺标准及施工要点 (22)

1.概述 1.1编制目的 为积极贯彻内蒙古电力公司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的精神,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部按照电力公司的总体部署,并结合乌兰察布电业局的要求,对中旗重化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推广应用”进行了策划,明确管理目标,编制了标准工艺应用实施细则。从而达到工程管理目标,消除质量通病,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标准工艺应用和质量创 优意识,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争创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示范工程。1.2 编制依据 1、《内蒙古电力公司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实施方案》;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11版); 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3版); 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光盘》(2011版); 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设计图集》(2013版); 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基建质量〔2010〕19号); 7.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等。 2.工程概况: 2.1、站址:中旗重化工220kV变电站站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 旗重化工工业园区内西北角。站址距西南侧科布尔镇约7.15km。 2.2.建设规模 远景规划: 中旗重化工 220kV变电站规划远景装设2台容量为240MVA的有载调压变压器。1、2号主变为三绕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带平衡线圈),电压比为220±8×1.25%/121/38.5/10.5kV;3号主变为双绕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带平衡线圈),电压比为220±8×1.25%/121/10.5kV。全站电压等级按220kV、110kv、35kV三级电压设置。远景规划220kV出线6回,110kV出线10回,35kV出线8回。220kV、

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1 工程概况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变电站工程是为满足**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用电而建设,该项目位于枢纽**大桥左侧下游约200m处。施工变电站的110kv进线接于**地区东笋变,施工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枢纽右岸已建成的35kv临时变电站设备搬迁至施工变电站合并运行,35kv线路延伸过江进110kv施工变作为枢纽施工保安电源。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 (1)35kv施工供电备用线路工程; (2)110kv施工供电线路工程; (3)110kv施工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3.2 施工布署 3.2.1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国家或电力施工验收规范,做到:土建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整项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3.2.2 工期目标 按招标范围的施工图纸工程内容及招标文件要求,计划总工期210日历天。 3.2.3 安全目标 群伤群亡事故为零;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5‰以内。

3.2.4 工程主要施工负责人简介 施工主要负责人简介见第二章中“2.4拟投入本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3.2.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施工是在场地平整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队伍进场后,先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临时设施,并按平面布置要求对站内的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及110kv线路工程进行施工,在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完成后即安排主控楼主体工程、设备基础、电缆沟、构架基础等施工;最后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站内各附属设施的施工。110kv施工变电所建成投产后,即进行35kv临时变电站搬迁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安排电气预埋、接地等交叉作业。 3.3 施工进度计划 根椐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2010年5月25日开工,2010年12月20日完工,总日历工期210天,详细的施工进度见《**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说明要点

总说明 一、主要内容简介及适用范围 (1) 35kV~110kV变电所只考虑单回进线。 (2)变压器选用新型节能型有载调压变压器。 (3)各种方案均适用于无人值班变电所。 (4)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设计程序、内容及要求 第二章110kV户外无人值班变电所 适用于户外小型化变电所,单台主变容量5000kV A及以下,馈出回路6回及以下。 第三章66kV变电所 第一节户外式带旁路母线的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上,馈出回路8回及以上的变电所) 第二节单台主变户外式小型化变电所(适用于单台主变,容量5000kV A及以下,馈出回路4回及以下变电所) 第三节户外式10kV侧箱式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下,馈出回路8回及以下变电所) 第四节常规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上,馈出回路8回及以上变电所( 第五节全户内式变电所(适用于两台及以上主变,总容量20000KV A及以上馈出回路8回以上,环境条件差或负荷密度大的城镇变电所) 第四章35kV变电所 第一节户外小型化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上,馈出回路6回及以上的变电所) 第二节半高层布置的户外小型化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上,馈出回路6回及以上的变电所)

第三节高层布置的户外小型化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上,馈出回路6回及以上,占地面积小的城镇变电所) 第四节负荷隔离开关控制的户外小型化变电所(适用于两台主变,总容量10000KV A及以下馈出回路6回及以下的变电所)第五章变电所二次回路 第一节常规变电所二次回路直流系统改造方案(适用于直流操作、控制、保护等二次回路为无人值班改造方案) 第二节常规变电所二次回路交流系统改造方案(适用于交流操作、控制、保护等二次回路为无人值班改造方案) 第三节WKT—F2综合自动化系统二次回路方案(适用于无人值班集中组屏方案) 第四节无人值班变电所全户外布置型二次回路方案(适用于无人值班全户外单元化设置方案) 第五节CR—21B综合自动化系统二次回路方案(适用于无人值班分布式组屏控制方案) 第六章电气设备结构及安装尺寸图 第一节开关电器(适用于35kV~110kV开关设备的安装与施工) 第二节互感器(适用于35kV~110kV互感器的安装与施工) 二、设计要点说明 1.电气主接线 i.11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只列出了单台主变单母线接线方案。主变采用熔丝保护,10kV侧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其特点是110kV直接改为10kV配电,省略了35kV中间环节,占地面积少,节省投资。 ii.66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列出了五种方案。其一为两台主变10kV侧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的主接线方案,并考虑未来的发展在66kV侧预留了旁路加桥型接线的进线方式。其特点是供电可靠性高。其二为单台主变10kV侧单母线的主接线方案,主变采用熔断器保护方式,10kV进出线采用六氟化硫断路器。此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其三为两台主变,10kV 侧单母线主接线方案,主变采用六氟化硫断路器保护方式,10kV侧进出线采用真空断路器安装在高压箱式柜内。其特点是施工周期短,10kV设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四为两台主变10kV侧采用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的主接线方案,主变采用六氟化硫断路器保护方式,10kV侧采用成套高压开关柜安装在室内。其特点是供电可靠性高,10kV设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五为两台主变10kV侧为单母分段的主接线方案,主变采用六氟化硫断路器保护方式,10kV侧采用成套式高压开关柜。其特点是主变容量大,占地面积小,建筑费用高,适用于负荷密度高,地皮费用大的城镇变电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