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米米和厘米教案

数学认识米米和厘米教案
数学认识米米和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案

主备人: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数学书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 四、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问题。米,一共用去多少米?米,第二次用去6、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1 还剩下多少米? 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一枝蜡笔用去22厘米,还剩下 1米高了?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 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下,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6、用一根5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8)50厘米○5米 厘米60米○6)10(米3厘米○33)9(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灯管长24().(6)手掌宽7()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4.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短()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应用题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提高题 1.王红、张森、赵强三人比体重,结果王红比张森重,张森比赵强重,他们三人谁最重,谁最轻? 2.王红、张森、赵强比赛跑步,结果是王红比张森用的时间短,张森比赵强用的时间短,他们比赛的结果是谁跑了第一名?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认识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 教学意图: 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

异? 二、新课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4)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 一样的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问题,可要听仔细咯! 引入“阿轩的新衣” 这衣服怎么做小了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老人的手比较大,小孩的比较小。谁听清楚了,再来说一说。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是师傅的一拃,这是徒弟的一拃,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一拃的长度不同,当然3拃的长度也就不同。所以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聪明的人们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谁呢?让我们响亮的读出它的名字—厘米。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你们想知道吗?瞧!厘米就藏在尺子里,在直尺上,这么长的一段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铅笔从0移到1厘米),现在老师把它从尺子上请下来,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小朋友们的学具盘里也有这样的1厘米小棒,找到它,每人拿1根,轻轻地把它放到你的桌上。呀,可真快!我们一起瞧一瞧,认真的打量打量这1厘米的小棒,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好不好? 2、初步感知1厘米 (1)伸出你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这1厘米小棒,注意轻轻地。下面我们把这1厘米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两个手指保持不动,这时两指之间的这一段长度就大约是多长?1厘米。我们看一看这1厘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这1厘米有多长。记住它的睁开眼。考验你的时候到啦,手指并拢,想想1厘米有多长的?张开手指。你的1厘米准不准呢?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准的小朋友点点头。都准的,真厉害!现在我们已经和1厘米交上了朋友,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个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学具盒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小组研究(一)。提醒:找到后可以用1厘米的小棒去比一比。谈话: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把尺子,也有1厘米,请小朋友们伸出食指看一看,食指宽是不是大约1厘米呢。 根据刚才的寻找,你觉得1厘米长度怎么样,(短)交流后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3、用1厘米测量 黄色纸条的短边量出来是1厘米,那猜一猜纸条长边的长度大约几个1厘米?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用学具盒里的这些1厘米小棒进行测量。4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4厘米。你瞧!我们统一了标准后,测量的结果也就相同了。 敢迎接更大的挑战吗?刚才我们用很多根1厘米小棒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的,现在只给你1根1厘米的小棒,注意哦,只能用1根去测量,你能测量出这张白色纸条长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吗?可以借助你的铅笔,用铅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可以让别人也能一眼看出是几厘米了。你能说说你用铅笔标记的小竖线是什么意思?1厘米画一个竖线。带着学生一起数出来,这个方法真好。现在老师把这纸条加长,瞧,这就像我们身边的什么? 三、观察直尺,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刚才我们小朋友做的标记就是尺子上的刻度线,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尺子,对比一下,老师的尺上少了什么?汇报①数字。尺子上从几开始的?刻度0 表示起点,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一般以0做为起点。②刻度线,有长有短。③cm,厘米。告诉大家,这个cm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数学书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四、画一画。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 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6、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下,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10)6米○60厘米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操场长140().(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5)灯管长24().(6)手掌宽7()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认识厘米和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和身边的物品(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能用尺测量长度。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春天到了,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树叶长出了新芽,花儿开出了笑脸,我 们小朋友们也长高了。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 揭示课题:想知道自己的身高,就需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厘米的认识 1.认识直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尺子的其中一种,它上面的线叫 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从0到1

的长度是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再从0指到2,从0指到3……提问:“那么从0到2是几厘米?从0到3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去县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 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纠正。 ③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二)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 -- 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 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 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 5 拃 生: 3 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 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 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 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 部分。 [ 设计意图 ] 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 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 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 识。 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 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

米和厘米的认识 实践活动(一)

米和厘米的认识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 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 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测量和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 厘米)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 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方法,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胶棒、曲别针、铅笔。请同学们从三件不同的物品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一量课本的长度。 2、教师指导:作为标准物品要一个接一个的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引导学生思考:(1)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使 学生明确:利用不同参照物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标准不统一。) (2)量同一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由于同学们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 5、要想知道物品的长度,我们可以选同一样物品进行测量——尺 子。 引导学生想到: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 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 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二.在○里填上>.<或=。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wbr>教学设计<wbr>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厘米、米的认识”。

---------------------------------------------------------------范文最新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探究厘米与米长度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与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纸张,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把米尺和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我会数: 1 / 8

1、数出1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1厘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厘米有多长? 教师指名两个同学回答,注意引导大家发现两位同学叙述与演示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尺上两个相邻刻度线(数字线)之间的长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1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1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9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1厘米......从1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1厘米。 2、数出2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2厘米有多长? (2)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

---------------------------------------------------------------范文最新推荐------------------------------------------------------ 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4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厘米。 (3)下面呢我们倒着数出2厘米。用笔尖指到20刻度线,从20刻度线划到18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8刻度线划到16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2刻度线划到0刻度线长是2厘米。 (4)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数出2厘米?引导学生发现:从1刻度线划到3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9刻度线长是2厘米。或倒着数:从19刻度线划到17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17刻度线划到15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3刻度线划到1刻度线长是2厘米。 3、数出5厘米: (1)哪个同学能说一说5厘米有多长? (2)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数出直尺上的5厘米: A:从0刻度线划到5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5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5厘米......从15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5厘米。 3 / 8

米和厘米的认识练习题

厘米和米 一、填空题 1. 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40厘米、3米、28米、1米20厘米 () 2. 在○里填上>、<或=. 1米○100厘米84厘米○48厘米5米○50厘米 95厘米○1米2米○20厘米35厘米○3米 3. 50米-41米=()米53米-9米=()米 1米=()厘米30厘米+42厘米=() 25厘米+8厘米=()厘米 4. 在()里填上长度单位. 1支粉笔长8 () 大拇指大约宽2() 课桌长30() 大生身高是140() 小明身高是1( ) 语文书厚1() 5. 它们的高度分别是3厘米,1厘米,2厘米和3厘米。 这个图形的高度是() 6.有一把尺子,只有0、4、6这几个刻度(单位:厘米)。请你用这把尺子一次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你最多能画几条? 7. 小红身高95厘米 小明比小红高5厘米,明明身高是()米 小红比亮亮高8厘米,亮亮身高是()厘米

8(1)一根绳对折后长度是4米,这根绳原来长() (2)一根绳对折再对折后是长度是4米,这根绳原来长() (3)一根绳对折3次后长度是4米,这根绳原来长() 9.一根绳长24厘米,对折后,每段长() 10.单位是米 (1)1号树的高度是(),2号树的高度是(),3号树的高度是()。(2)1号树比3号树矮() (3)3棵树高度一共()米 11.看图填空 (1)小熊经过萝卜地去小兔家做客,要走()米; (2)从草地到小熊家比到小兔家近()米; (3)小熊去小兔家有()条路,经过()去小兔家最近。 12 第1条比()长一些,第2条比()短一些,它们都是大约()

这条线段长度大约() 13.找规律 (1)2米,4米,6米,(),(); (2)1厘米,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3)3,4,7,12,(),() 14.数出下面图形中的线段个数 ()条 )条 二、应用题 1. 大生和小明从一条路的两头面对面走来,两人相遇时,大生走了45米,小明走了42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 两条绳子一共长38米,其中一条长18米,另一条长多少米? 3. 工人叔叔修一条长60米的路,已经修了40米,还差多少米没修? 4. 小立买来一根跳绳长2米,大生买来一根跳绳长3米,两根跳绳共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 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统计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每人一把直尺,一个学具盒(橡皮、图钉、小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呢?(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 教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请你到前面来,我们演示一下。 师: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好吗? (比手,比拃)教师: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吗?(开始,并交流结果) 师:我明白了,一样的桌子,老师的手大,你的手小,所以结果不一样。徒弟再给阿福做衣服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对吗?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国到了战国时候,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交流的方便,便统一了当时不同诸侯国的长度单位,规定使用统一刻度的尺子。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和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都会给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而很少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表象,如果教师能够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够功夫,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10厘米,为米做铺垫: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长度单位,并且只认识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学中,教师们都很注意对1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学生对1厘米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到位。认识了厘米,紧接着就认识米,众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知识直接灌输,不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个明确的表象,学生在头脑中有个10厘米的大概长度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用10个10厘米长的纸条在黑板上贴成

一个长纸条,学生有了10个10是100的认识,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个长纸条是100厘米,这是教师再揭示100厘米的长度又有个新的名称,叫做1米,学生就能够清晰的认识到100厘米构成了1米,1米就等于100厘米。这样一来,学生既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有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获取了米这个单位的形成过程。 二、用好10厘米,渗透1分米: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10厘米的长度、闭上眼想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活动后,教师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了10厘米的大概长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义,即10个1厘米,这些活动都为了三年级时学习1分米做好了渗透,只不过此时没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罢了,其实1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学生都已经理解了。虽然分米的认识不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系统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