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

C. 把.酒临风(举)

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盛大

B.朝晖夕阴晖:日光

C.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

D.波澜不惊惊:惊讶

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1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夫淫雨

..霏霏(连绵的雨)

B.薄暮冥冥

..(昏暗)

C.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景色)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概的景观)

14、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15、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6、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17、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1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

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20、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

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铭》

2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

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4、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

C。“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6、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

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翻译:

3、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翻译: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

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翻译:

8、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

10、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翻译: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

15、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的作者:,(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4、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6、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7、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8、“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10、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

11、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①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

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

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4.我们从邴原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5.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解析】A这;这。B穷尽;到。C动词,看;名词,景象。D有时;或许。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解析】A代词,这件事。B助词,的。C助词,的。D助词,的。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

【解析】例句是因为。A连词,来。B因为。C因为。D因为。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解析】古今异义,古义:荣耀;今义:恩宠。A古今异义,古义:国都。B古今异义,古义:停息。C古今异义,古义:日光。D连词,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解析】A同“缺”,中断;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B都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C连续;同“嘱”,嘱托。D美好;承受。

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

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

C. 把.酒临风(举)

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解析】B离开。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解析】A靠近;到,进入。B傍晚;傍晚。C摆列;旧的。D酒筹;筹划、计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

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解析】A在;如果。B什么;多么。C有时;或许。D样子;然而。

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盛大

B.朝晖夕阴晖:日光

C.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

D.波澜不惊惊:惊讶

【解析】A美好。B日光。C国都。D起,动。

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解析】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B)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解析】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1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解析】例句是助词,的。A助词,的。B定语后置的标志。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若夫淫雨

..霏霏(连绵的雨)

B.薄暮冥冥

..(昏暗)

C.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景色)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概的景观)

【解析】D雄伟景象。

14、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C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解析】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5、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A.或异二者之为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解析】B代指在朝廷做官。C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D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16、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C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解析】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7、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B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解析】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

1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B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

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解析】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20、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

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解析】C正确。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

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铭》

【解析】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2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

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C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解析】C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类的人。

24、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

C。“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

【解析】D是作者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解析】A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解析】此句修辞上是互文,翻译时注意上下句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解析】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相同。《岳阳楼记》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醉翁亭记》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翻译: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3、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翻译: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虽然如此,那么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翻译: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8、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10、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翻译: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15、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课内简答题:

1、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4、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6、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

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11、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①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岳阳楼记 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⑵而或长烟一空: ⑶林木历历可数:⑷泫然不能自已: ⑸左迁此地: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⑵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5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选文,问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 按图, 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 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 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 而岳阳, 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①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 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②。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 事于州者,近且无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侯志大材高,名闻 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注]①冲:交通要道。②虞:忧患。 1.解释下面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占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吾谁与归____________ (3)愿有所记____________ (4)至无所寓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浯说说下面句子 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选文,概括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由此看出他具有怎样 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求:探求。(2)归:归依。(3)愿:希望。(4)至:到了,到
1/5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6南京【古文阅读】 〔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答案:7. (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 8. (2分)B 9.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

10. (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二、2006日照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文】 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 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3分) 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分) 8.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 9.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10.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

九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 一、《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贤人和现在诗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6、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放眼望去)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上下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照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映入水底,像沉下的玉璧。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心情真是快乐啊。 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1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居快乐”吧。 1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节选)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之意不在酒() 7.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云归而岩穴暝潭西南而望 B.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

C.属予作文以记之醒能述以文者 D.日出而林霏开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翻译句子。(5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3分)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9.请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分)与欧 3(阅读答案: 5.(2分,每处1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3分)规模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情趣 7.(3分)D 8.(5分)(1)(3分)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则”、“备”各0.5分) (2)(2分)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阴。(“发”、“秀”各0.5分) 9.(3分)“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1分)而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是与民同乐。(1分)前者立足于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后者则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1分)(意思对即可)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黄龙中学 一.〔甲〕嗟夫!予尝求……,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5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6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6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6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6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三.[甲]嗟夫!予尝……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6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66、[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6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8、《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69、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 四。(甲)喈夫!予尝求……人,吾谁与归?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7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 ③不可具状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 7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②烟云竹树而已 B.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②竹工破之 D ②子声丁丁然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80.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属”同“嘱”,嘱咐。 ②百废具.兴:通假字,“具”同“俱”,全、皆。 ③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今异义,古义:于、到;今:越过。 ④增其旧制.:古今异义,古义:规模。今:制度 ⑤薄.暮冥冥:古今异义,古义:迫近。 ⑥气象 ..万千:古今异义,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 ⑦微.斯人:古今异义,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今异义,古:景象;今:看。 ⑨横.无际涯:古今异义,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⑩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今异义,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前人之述备.矣:古今异义,古:详尽今:准备。 ?嘱予作文 ..以记之:古今异义,古:写文章今:作文。 ?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异义,古:国都;今: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异义,古:离开;今:前往。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今异义,古:曾经;今:品尝。 ?宠.辱偕忘:古今异义,古:荣耀;今:恩宠。 ?沙鸥翔集.:古今异义,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春和景.明:古今异义,古义:日光。

?进.亦忧,退亦忧:古今异义,古义:在朝廷上做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忧谗.畏讥: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而或长烟一空.: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或异二者之为.: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守”,做州郡的太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词类活用,方位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百废.具兴: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废”,荒废了的事业。 2、一词多义: 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或: ①或.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 ②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词,至、到达。 ②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名词,尽头。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 明: ①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 ②至若春和景明:明媚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课文第一、二段 1.请概括第1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滕子京谪守的时间、政绩(重修的背景)和作者作记的缘由。 2.表明滕子京的政绩的文字是:“,。” 答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照应文题;②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2分)答案:壮阔、浩渺 5.“前人之述”指的是“”。作者不详细写岳阳楼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①“前人之述备矣”,不用多写;②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写景,而是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自己的胸襟和伟大抱负。 6.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为了引出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从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2分) (二)课文第三、四段 1.两个画面景物的特点分别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或“给人的感受”或“抒发的情”)。(都用四字回答) 答案: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①;②。 答案: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3.这两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3分) 答案: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 4.作者写不同景色产生不同感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①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的思想感情。② 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抱负)”。 5.《岳阳楼记》虽然表现了登楼者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产生的原因相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登楼者产生悲喜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景物的变化;(2)他们是容易因外物的变化、个人得失而引起心理变化的人。(答成“以物喜,以己悲”或者“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不得分。)6.赏析:(1)“阴风怒.号”,赏析加点字。 答案:“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赏析句子。(3分)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参考答案: 1、(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 2、(2分)B 3、(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 4、(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分) 比较阅读(二)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的阅读及答案

《岳阳楼记》的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20—23 题(11 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 存饷, 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 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自春 www.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 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 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 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 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 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 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 样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则有去国怀乡 ( ) (2)至若春和景明 ( ) (3)而或长烟一空 ( ) (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 的意思。(4 分)
1/5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比较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 ī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参考答案: 24、(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25、(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岳阳楼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 B. 或异二者之为或:有时 C. 余年来观瀑屡矣屡:多次 D.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同“曝”,暴晒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得从容以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游者皆暴日中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公爱之,何不记之 D.增其旧制当时建亭者,其仙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13.【乙】文第2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什么(3分) 14.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二)(15分)

岳阳楼记带点字及重点句子翻译(答案卷)

岳阳楼记(全文带点字及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班级姓名 (一) 解释带点的字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 ..年(下一个(专指日和年)) 政通.人和.(顺利)(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兴办)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增.其旧制.(扩大)(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古代一种文体)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写)(来)(这件事) 重点翻译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荒废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二) 解释带点的字 予观夫 ..(看)(那)(胜景,好景色。) ..巴陵胜状 横无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日光)(阴天) 气象 ..万千(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 ..矣(记述)(详尽)

然则 ..北通.巫峡【(即然)这样,那么……】(通向、通往)南极.潇湘(直通) 迁客 ..骚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多会.于此(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 (不同) 重点翻译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纳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三) 解释带点的字 连月不开.(放晴) 阴.风怒号.(阴冷)(大叫、呼啸) 浊浪排.空(推开) 日星隐曜.(光辉) 山岳潜形.(形迹、踪迹) 薄. 登斯.楼也(这) 则有去.国怀.乡(离开)(怀念) 忧谗畏讥 ....(担心谗言害怕讥讽)

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身处逆境,发奋苦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 母贫无依, 再适 (适,出嫁) 长山朱氏。 既长, 知其世家, 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即临安,今之杭州),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 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沃:浇)面,往往饘粥(饘,稠粥)不充,日昃(昃, 日过中午渐渐向西方落下) 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1、根据前一句和练习中的提示,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 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或夜昏怠( ) ②辄以水沃面(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①之南都 (之:_______) ②或夜昏怠 (或:________)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先:_________) 4、下列句子的译文,只有两句是正确的,请选出来( ) 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范仲淹长大了,知道了自己 的身世,很悲伤,哭泣着辞别了母亲,到临安去。) B、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常常连稠一点的粥都吃不饱,太阳要落了 才吃点饭。) C、 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 (终于精通六经, 在天下慷慨得志。 ) D、常自诵曰:“士当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常常自己高 声说:,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 5、下列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此文赞扬了范仲淹身处逆境、胸怀天下、发奋攻读的精神。 B、此文记述了范仲淹出身寒微、生活贫苦、刻苦攻读的事迹。 C、此文介绍了范仲淹幼年而孤、母亲再适、发奋读书的情形。 D、此文用范仲淹的事迹告诫人们,只有身处逆境,才有所作为。 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教材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 楼记》)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巴陵胜.状/胜.券在握 横无际涯./学海无涯. B.山岳潜形./形.单影只 去国.怀乡/家国. 情怀 C.春和景.明/景.色宜人 宠辱偕.忘/白头偕. 老 D.览物之.情/敬而远之. 长烟一.空/一. 字千金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 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 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 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6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①去国怀乡________

②长烟一空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 6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9.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70.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 有什么不同? 【答案】 67.国都;全;一起;从西边 68.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9.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 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70.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 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二)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语段(一)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游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原文 游岳阳楼记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 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浩森,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 雷,自天上来。竭九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 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亦 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 朝朝暮墓,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炉,排水当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 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 岸,政须君山妖×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 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诗人李白 之“×”、张碧之“碍”,如怜小儿者,呼美为丑,非贬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 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 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 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 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 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 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 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 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 日灰, 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 寒雁一影, 飘零天末, 是则真可哭也, 真可哭也。 《游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袁中道《游岳阳楼记》选段,完成 11-14 题。(12 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