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建筑特点总结归纳

中世纪城市建筑特点总结归纳
中世纪城市建筑特点总结归纳

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特征总结归纳

这学期学的是欧洲中世纪建筑文明,于是想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特点归纳一下。中世纪欧洲城市建筑风格有三种,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

首先是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时代是指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东迁到到君士坦丁堡开始,一直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将拜占庭帝国灭亡为止。而拜占庭的建筑在6世纪以后与拉丁西方的建筑形式拉开了差距。一般来说,从建筑形制来说,拜占庭人更喜爱集中式的建筑布局。这种集中式形制在帝国境内和东欧、西欧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变体,这些教堂规模虽不及巴西利卡那样大,但比例适度,造型完美。从材料与构造技术来看,拜占庭建筑是一种砖砌或砖石混砌的结构,这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所决定的。从建筑装饰来说,由于建筑物的墙体是以砖层与石板层相重叠的方法来砌造,表面较为粗糙,必须加以装饰,这就促使拜占庭的大理石与马赛克贴面技术发达起来。

就比如说在查士丁尼时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325年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受损于520-532年的平民暴动。查士丁尼大帝在平定这次暴动之后重建,于公元537年竣工,成为了基督教的宫廷教堂。前后历时5年多,耗资巨大,它代表着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顶峰。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的重量。教堂前部是一个华丽的庭院,周围有柱廊环绕,中央是水池。经过三联门便到了外前廊,其后就是宏伟的大前廊,分为两层,下层为新教徒与忏悔者使用,上层为教堂游廊的

一部分。

教堂的内部空间相当宏伟,既统一又富于变化,大小半圆顶错综变化。特别是中央大圆顶的支点,加之组成穹顶的40个柱子下部开设了40个窗子,当人们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到大殿中,这一圈窗子使穹顶宛如不借依托,飘浮于空中。

在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是色彩的利用。圆顶用砖砌,外面覆盖着灰色的铅皮。墙身内部各处都贴上彩色的大理石,有白、绿、蓝、黑、红等颜色。柱子大多是绿色的,柱头镶有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界处有包金的铜箍。地面用马赛克铺成各种图案,拱顶与圆顶则为玻璃马赛克装饰,并用金子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整个大厅璀璨夺目,神奇非凡,使人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

所以总的来说,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有四点第一点: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点: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点: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点: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而罗马式建筑可以说是公元4到5世纪早期基督教教堂的直接继承者,被罗马式建筑所汲取的是古罗马的拱券与拱顶构造技术,像筒形拱顶、交叉拱顶、圆顶等结构与构件在罗马式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般罗马式建筑具有巨大的

维度和厚重的体量,给人一种宏伟庄严的印象。他们也具有宏大的室内空间。随着礼拜仪式的日益复杂化和信徒数量的增加,室内空间越造越大,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朝圣教堂,必须满足大量香客来访的需要。像法国的圣塞尔南教堂是法国最大的筒形拱顶式的朝圣教堂,是教徒前往西班牙圣城圣地亚哥的路途中所建造的。完成于1118年,并于12世纪中叶增建了门廊和塔楼。室外,十字交叉处上方建有高塔,是后来哥特式时期所建;室内,有双侧堂,侧堂连续环绕着南北耳堂双臂,东端建有后堂回廊,多个半圆室放射出去。

总体上来说罗马市建筑的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罗马式建筑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西面会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在罗马式艺术发展了两百多年之后,到了十二世纪,在法国又逐渐发展成哥特式艺术,而后扩展至全欧洲,并且一直延续到十五世纪。亚眠大教堂是盛期哥特式风格建筑的范例。这座教堂的墙壁上设计了很多柱子、拱门和花雕,尽管有这些复杂的装饰,教堂仍然保持一种壮观的面貌。亚眠大教堂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有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东端环殿以七个小礼拜堂布置成放射形。柱子是以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肋骨拱顶相连,增强了向上的气势。是哥德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最后哥特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为,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

的彩色大玻璃。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新的框架结构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及演变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及演变 艺术设计07-2班李慧15075759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一﹑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1) 建筑结构:罗马式建筑风格继承了古罗马建筑券拱结构,构成筒形或隧道性的拱顶和肋状拱顶. (2) 外部造型:教堂墙壁厚实坚固,只开很小的窗,而且离地面很高,门与窗采用半圆的券拱结构.高耸的塔楼(塔是罗马式建筑的标志)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两厅交叉处一般还有高大的穹隆顶. (3) 内部装饰:有大量的浮雕(宗教内容)作装饰. 罗马式教堂具有浓厚的宗教肃穆感和压迫感.教堂内部光线幽暗,门廊和柱头装饰雕刻的宗教内容更加强了阴郁和神秘的气氛 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 早出现的一种叫“罗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

欧洲中世纪艺术风格

中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特征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艺术的开始首先是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中心,继而传向西班牙、德国、澳洲、法国和英国。巴罗克艺术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巴罗克风格的盛行是在1620年间,由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首先拉开序幕。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罗克家具最负盛名,跃居欧洲各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巴罗克风格的经典范例。其他如英国的雅各宾式、威廉玛丽式及美国早期殖民地式的家具亦较具影响。 巴罗克风格中常见的雕饰图案有不规则的珍珠壳、美人鱼、半人鱼、海神、海马、花环、涡卷纹等/在法国,巴罗克风格的桌类家具还常常运用人体雕像来桌面的支撑腿,或桌面下的横托装饰。巴罗克家具在表面的装饰上,除了精致的雕刻外,金箔贴面、描金添彩涂漆及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 古代埃及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丰富的物产以及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使得古埃及人民早在公元前2650年就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堪称奇迹的“金字塔”。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活”,就象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他们的统治者,威力永无穷的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就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以及装饰华丽的棺匣和墓室--牢固的金字塔。 出于对死后复生的信念,古埃及的王公贵族们把坟墓看作是永久的“住宅”,必须布置得与死者生前情景一样,放上必备的家具、食品、饮料、兵器、首饰及化妆品。不过,家具在这个环境,它是为统治者的等级观念而设计的,尤其是椅子,被看作宫廷权威的象征,这其中较具代表性,是从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361-前1352)陵墓中发掘出的一把御用的金椅。椅背上的贴金浮雕,表现了国王生前的生活情景。王后正在为国王涂圣油。背面的人物服饰用彩色陶片和宝石镶成。其他的家具如现存最早的椅子是从第四王朝赫特菲尔斯陵墓中出土的黄金扶手椅和黄金床等。他们同当时的建筑一样,都具有安定庄重、威严华贵的特征。在形象上,多将家具的腿雕刻成牛蹄、马脚和狮爪状;材料上,用芦苇编织小桌子和装饰台,用皮革、灯芯草和亚麻绳做叠凳、椅和床的蒙面料。装饰手法多为豪华的金银、象牙及宝石镶嵌和丰富的纹样彩绘与雕刻。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家具创作灵感多来源于自然形态的特征。有一块描述森那凯里布(公元前704-681年)大帝进攻敌城堡的浮雕中所表现的椅子,用松塔圆台装饰椅子腿,将征战的俘虏作为支撑椅子的框和横木,还有高高的踏板以及异常高的坐面等。通过椅子中人物的形象描绘,炫耀东方统治者权威的特征。 另一块表现阿瑟巴尼帕尔(公元前668--631)国王和王后进餐的石刻中,真实的描写了古代亚述式家具的式样。国王随心所欲地半卧在床上与一旁端左的王后正在一边进餐一边交谈。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的演变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的演变 摘要: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后,各自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继承古罗马的建筑风以外,两个新帝国的教堂建筑都体现了很好的创新精神,而且都形成了各自成熟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罗马风、拜占庭建筑、哥特式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仍以罗马城为中心,称天主教。从此,东西两边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变化。主要分为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式建筑三种。 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一、发展概史: 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二、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这一特点显然是受到古罗马建筑风格影响的结果。但与古罗马相比,拜占庭建筑在使用“穹窿顶”方面要比古罗马普

遍得多,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成性建筑都用穹窿顶,而古罗马建筑虽也有此类形式,如万神庙,但还不普遍。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用大面积地用马赛克或粉画进行装饰,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在这一方面,拜占庭建筑极丰富了建筑的语言,也极提高了建筑表情达意、构造艺术意境的能力。 谈到拜占庭建筑,就不能不谈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它不仅综合地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包括风格特点),而且也是拜占庭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 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这座建筑也就当然地成为了中世纪,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 二、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中世纪城市建筑特点总结归纳

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特征总结归纳 这学期学的是欧洲中世纪建筑文明,于是想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特点归纳一下。中世纪欧洲城市建筑风格有三种,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 首先是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时代是指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东迁到到君士坦丁堡开始,一直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将拜占庭帝国灭亡为止。而拜占庭的建筑在6世纪以后与拉丁西方的建筑形式拉开了差距。一般来说,从建筑形制来说,拜占庭人更喜爱集中式的建筑布局。这种集中式形制在帝国境内和东欧、西欧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变体,这些教堂规模虽不及巴西利卡那样大,但比例适度,造型完美。从材料与构造技术来看,拜占庭建筑是一种砖砌或砖石混砌的结构,这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所决定的。从建筑装饰来说,由于建筑物的墙体是以砖层与石板层相重叠的方法来砌造,表面较为粗糙,必须加以装饰,这就促使拜占庭的大理石与马赛克贴面技术发达起来。 就比如说在查士丁尼时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325年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受损于520-532年的平民暴动。查士丁尼大帝在平定这次暴动之后重建,于公元537年竣工,成为了基督教的宫廷教堂。前后历时5年多,耗资巨大,它代表着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顶峰。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的重量。教堂前部是一个华丽的庭院,周围有柱廊环绕,中央是水池。经过三联门便到了外前廊,其后就是宏伟的大前廊,分为两层,下层为新教徒与忏悔者使用,上层为教堂游廊的

一部分。 教堂的内部空间相当宏伟,既统一又富于变化,大小半圆顶错综变化。特别是中央大圆顶的支点,加之组成穹顶的40个柱子下部开设了40个窗子,当人们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到大殿中,这一圈窗子使穹顶宛如不借依托,飘浮于空中。 在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是色彩的利用。圆顶用砖砌,外面覆盖着灰色的铅皮。墙身内部各处都贴上彩色的大理石,有白、绿、蓝、黑、红等颜色。柱子大多是绿色的,柱头镶有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界处有包金的铜箍。地面用马赛克铺成各种图案,拱顶与圆顶则为玻璃马赛克装饰,并用金子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整个大厅璀璨夺目,神奇非凡,使人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 所以总的来说,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有四点第一点: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点: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点: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点: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而罗马式建筑可以说是公元4到5世纪早期基督教教堂的直接继承者,被罗马式建筑所汲取的是古罗马的拱券与拱顶构造技术,像筒形拱顶、交叉拱顶、圆顶等结构与构件在罗马式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般罗马式建筑具有巨大的

世界中世纪建筑简介word精品

世界中世纪建筑简介 1. 欧洲 (1)城堡 (2)教堂建筑 ①巴雪利卡:长方形平面列柱侧廊,西欧,罗马帝国时代馆所遗下,基督教 贫困…… ②拜占庭式:穹隆,宏伟、豪华、庄严。(罗马帝国迁都) ③罗马式:十字架+拱顶或塔(教士骗钱,1000年,头发、指甲……) ④哥特式:苏哲神甫,神学权威「数 -光 [轻巧骨架,空心扶壁 一彩绘玻璃 珂利亚-鸟卓利載堂(432-440^^ } 圣索非亚大戟堂弘9世纪护斯坦布尔,

2. 伊斯兰 r拜占庭的拱顶 埃及法洛斯灯塔光塔(叙利亚巴别塔) J巴雪利卡柱廊 两河的釉面砖 泰姬陵:沙?杰汗 3. 中国 厂大规模宫殿,长安,汴梁 西1220-1226 ■特式泰姬續163Q-1552印度阿箱拉

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 1. 古典主义:人文,以人为中心,希腊、罗马风格复归。抛 弃教堂神的气氛、凝重压抑,改为欢快。 「佛罗伦萨大教堂 布鲁列涅斯奇育婴院 I透视图 阿尔伯蒂:注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一一柱式和比例 图411佛罗伦萨城及布稈列涅斯奇设计的大教堂。 图411布鲁列涅斯奇设计的望矍院拱形走廊a

朱利亚诺?达?桑加罗:美第奇别墅。 图414美第奇别墅:建于14甌年,达-桑加罗设计.意大利液乔-阿卡亚诺亠 达芬奇 布拉曼底-圣彼得大教堂(尺度感) 米开朗基罗 - 贝尼尼-------- 圣彼得广场,圆形回廊。 图436圣険得大教犠与广场鸟廉「

帕拉第奥:圆厅别墅,维琴查。 圆厅别 墅: 帕 拉第奥 设计.建 于维琴 寫7 2. 巴洛克风格:奢侈豪华 曼萨尔:凡尔赛宫,镜厅(17),外装古典,内装巴洛克。 3. 洛可可风格:路易十五(十四晚年,活泼、享乐、莫里哀喜剧)烦琐、空洞、堆砌 玻福朗:巴黎苏比兹府; 诺曼:布留德尔宫。 图437苏比兹府的椭圆形小客厅;菠咼朗设计。图438德国布留德尔宫內的罗可可风格的楼梯:诺曼设计“ 图430

中世纪欧洲城堡建筑

外国建筑艺术史 浅谈中世纪欧洲城堡 学院(部):科技学院艺术教学部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学生姓名:杨鹤刘欣张玄刘岱源 班级:环艺0903 学号: 0912011228 指导老师:范为超职称:讲师 2012年6月

摘要 提到城堡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第一个景象可能不是某栋宏伟建筑、也不是某个景点、更不会是某本史论书,而是一个个的童话故事、电脑游戏、科幻大片和儿时的回忆等。城堡就是这样,它脱离了常规的建筑仿佛产生于虚幻的世界,但它又的确存在。不是梦也不是幻想,它是现实生活与童话世界最为接近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城堡的介绍、发展、结构的演变以及实例的赏析,来分析城堡的艺术特征、建筑结构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相关的建筑装饰和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最后阐述城堡给自己所带来的感受。 关键词:中世纪,城堡,建筑,童话故事

目录 第1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最接近童话的地方 (1) 第2章城堡的发展历程......................................... 2-7 2.1 简介 (2) 2.2 城堡的发展................................................ 2-4 2.3 城堡结构的演变............................................ 5-7第3章经典城堡图文欣赏...................................... 8-15 3.1部分经典城堡简单介绍..................................... 8-10 3.2德国新天鹅堡实例赏析.................................... 10-15 个人感言 (15) 参考文献 (15)

中世纪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中世纪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1.拜占庭风格 特征: (1)以集中式布局,往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 (2)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及?个穹窿顶对称布置,在高度上层层跌落,形成庄重、辉煌的造型效果。 (3)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 此建筑位于君士坦丁 堡(今伊斯坦布尔)建成于 公园537年,为中世纪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建筑东 西长77m,南北宽72m,是 一座以典型的以穹窿顶大 厅为中心的集中布局的建 筑。 俄罗斯华西里教堂 此建筑位于莫斯科的 红场的边上,由俄罗斯历史 上第一位沙皇伊万四世于 1555年到1561年间兴建, 拥有九间独特的礼拜堂,每 间都自己独特的穹顶。由俄 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 万四世于1555年到1561 年间兴建,拥有九间独特的 礼拜堂,每间都自己独特的 穹顶。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 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 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 重建于1043~10711年,它 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 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 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 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 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 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 顶。 2.罗马风格 特征:(1)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罗马式教堂在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这种结构,甚至屋顶也是低矮的圆屋顶。这样,整个建筑让我们感到圆拱形的天空一方面与大地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现出它与现实大地分离 (2)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著的建筑。 (3)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堂是意大利罗 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 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 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 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 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 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 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 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 架结构屋顶。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简介 1、巴洛克风格 这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

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这种风格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 5、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同时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就是成熟的实例 6、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

世界著名建筑物欣赏

世界著名建筑物欣赏 《狮身人面像》 这个巨大的、身子蜷缩着的巨像,是在一个软石灰石小丘的基础上雕刻而成的。它雄踞在巍峨的金字塔旁,更为法老的陵墓增添超人间的威仪和神秘感。狮身长 240英尺,高66英尺,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这种创造起源于图腾崇拜:把某种动物当成祖先或神加以崇拜,再把法老的面容雕在这种动物身上,这就意味着法老是神的化身,借以显示无上权威。这座巨大塑像是伟大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结晶。这座巨像的造型手法极其简练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写实,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雕刻家们的高超技艺。

《埃皮道罗斯剧场》小波里克里托斯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米兰大教堂》伯鲁诺列斯基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1386年,到1485年才完成。 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 135个尖塔,象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 6000多尊,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世界各国著名建筑及简介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 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 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 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 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 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 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 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德国—勃兰登堡门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 最初是柏林城墙的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 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 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普鲁士国 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 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 取得的胜利。自滑铁卢战役以后,勃兰登 堡门逐步成为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国家 的标志。做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柏林城城 门,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 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意大利——比萨斜塔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 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 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 堂、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 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 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 教堂的后面。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 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

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 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阿拉伯—迪拜泊瓷酒店迪拜泊瓷酒店 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当数阿联酋迪 拜的泊瓷(BurjAl-Arab)酒店,翻译成 汉语又称“阿拉伯塔”,它是世界为数不 多的八星级酒店之一。位于中东地区阿拉 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亦译作 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 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 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 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 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 82年间,现仅存遗迹。斗兽场专为野蛮 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印度—泰姬陵泰姬陵,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 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 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 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 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 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

简析欧洲中世纪建筑的特点 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5世纪,大举涌来的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在一片荒芜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此时,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封建制建筑大体上分二个时期: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和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中的典型代表是拜占庭建筑,下面介绍一下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成立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建筑的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顶。并且采用集中式形制----拜占庭建筑的构图中心,往往是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它的结构特征是帆拱,帆拱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帆拱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的个角上的球面呈三角形状。帆拱外形上使穹顶完整、结构上覆盖完整的方形平面、用四个支点支撑穹顶的特点既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是拜占庭结构当中最具有特色的。 以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模样。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教堂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美丽程度比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毫不逊色。它的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圣索菲

中世纪建筑特点

中世纪建筑特点 一般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的4个不同特点。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4、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马式建筑特点: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特征是: 1、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2、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3、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 4、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5、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6、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7、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特征是: 1、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以新的框架结构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3、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4、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5、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6、由于采用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特征: 1、炫耀财富。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中世纪中国建筑的概述

中世纪前中国建筑的概述 早在中国东汉时期,中国建筑就开始收到印度文化,也就是佛教文化的影响,如佛教的寺庙、石窟建筑、塔等等。因此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前,中国的建筑仍一直保持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在宗教方面,中国跟西方对于宗教和思想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方多数建造神庙、殿堂是为了供奉他们的神,给他们的神居住的,而中国的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这也是因不同的地域文化而造成的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分为:宫殿、坛庙、陵墓、佛寺建筑、民居、园林。无论是从建筑的形式还是从布局来看,中国建筑都很讲究礼制,也就是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制作和分区的。而且,在中世纪前,中国建筑大多受印度等东方国家影响较多,因此中世纪前的中国建筑都有很浓郁的东方味道。 从材料结构方面的特点大致归为以下七类: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 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 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除此之外,中国人 并不像西方人那样觉得建筑是一种永恒的东西,而更多地,如果建筑变 得古旧、毁坏了就推倒重来。 2、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见大木作), 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 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 或柱网和屋顶梁架 之间的整体构造层, 这是中国古代木结 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建筑学界常用它作 为判断建筑物年代 的一项标志。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 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 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 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 阶基、屋身、屋顶(屋盖) 三部分组成:阶基;屋 身;屋顶。西方人称誉 中国建筑的屋顶是中国 建筑的冠冕。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局原则是内向含蓄的, 多层次的,力求均衡对称。中国建筑的完整形象必须从组群院落整体去认识。建筑组群的一般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中国建筑的室内间隔可以用各 种隔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使室内空间既能够满足屋主自己的生活习惯,又能够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需举行盛大宴会时)迅速改变空间划分。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北魏使用琉璃瓦,至明清时期琉璃制品的产量、品 种大增,出现了更多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中国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多注重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很讲究所谓的“天人合一”。在具有巫术色彩的风水观念中,也包含着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对于山脉的走向、河流的位置有一种超自然的理解,以便使这种超自然的东西和人的吉凶祸福相联系。 总而言之,中世纪前的中国建筑是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味道的。因为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且较单一,因此当时的建筑也是最具有中国和东方味道的建筑。 祈年殿

浅谈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

浅谈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 ——中外建筑史读后感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会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建筑是一部史诗,它会折射出文化的异同。建筑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各个时代的特征并且同时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欧洲中世纪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是建筑发展迅速的一个代表时期,鲜明的建筑特点折射出了当时那个文艺复兴的那个错综复杂的社会!让我们走进那个时期去观赏当时那些有名的建筑和接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洗礼。 公元4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被分离为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叫拜占庭帝国。此时的它达到它的全盛时期,而由此衍生出了拜占庭这个建筑风格。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它的主要成就就是创造了了把穹顶支承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式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式建筑形式。其中有我们众所周知的希腊十字以及马赛克,这些都是拜占庭时期的典型。

拜占庭的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就是位于君斯坦丁堡的圣索亚菲大教堂,是集中式的,内殿东西跨77.0m,南北宽71.7m,前面有两跨 进深的廊子,供望道者。 连廊子一起总长100m。廊子前面原来有一个院子,周围环着柱廊,中央是施洗的水池。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产,又汲取了亚美尼亚、 波斯、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等等国家和民族的经验,在短时 间内,创造了卓越的建筑体系。 在拜占庭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化之后,哥特式建筑有逐渐 兴起,进而开始了在人群中的传播,拉丁十字开始逐步形成。由于 封建分裂状态和教会内部教派林立,中世纪早期,西欧各地教堂德 的形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了古罗马末年基督教教堂的形制,即罗马的巴西利卡形制。 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较宽,是中厅,两侧窄一点的,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好多,可以利用高差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结构简单,用木屋架,屋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这种建筑物内部

综述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综述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艺术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主要包括两大类:罗马是建筑和艺术与哥特式建筑和艺术。 罗马式即英语中的额“Romanesque”,他现在为我们所使用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而存在,主要指欧洲10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兴盛于11世纪中后期,结束于哥特式的普遍出现的艺术。因为主要是表现基督教的题材,所以罗马式艺术也主要指代这时期的西欧宗教艺术。罗马式的建筑厚重,庄严,罗马式的雕塑变形、夸张、极赋表现力。罗马式艺术出现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几百年,与欧洲传统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第一次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本土的历史上,并于哥特式共同构造了西欧本土文明。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这种印象的形成,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而天空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世界观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罗马式建筑:9—12世纪罗马式建筑的主流的基本特点是:半圆形拱门,拱窗,穹顶,厚壁,窄窗,圆柱。罗马式

教堂大量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其题材也更加广泛,如常常出现民间寓言和具有讽刺性的题材库,且多采用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非真实性手法。 细密画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主要作书籍和插图和封面、扉页、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体上的宝石,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案,尺幅较小,刻画精细入微。比如《圣约翰》插图 哥特式建筑艺术:在欧洲大地上,12——13世纪开出了一朵一朵的哥特式之花,这种艺术形式的教堂从法国开始蔓延,最终覆盖了整个欧洲大地。哥特式建筑无论在整体视觉造型上还是建筑背后承载的精神层面上,都凸显出强烈的独特气质。哥特式主要以建筑为基准,但在哥特式盛行的中世纪,这种艺术形式以各种艺术手段呈现出来,包括绘画、雕刻、音乐等等,但是众多的表现形式都屈服于一个原则,那就是都共同的追求一种最高的神性,他们都要彰显出上帝的“至美”,并且要让这样的“至美”成为引领世俗之人感受到上帝,最终的目的在于要让世俗之人放弃对于尘埃之美的追求转而去追求上帝的美,而后能够摆脱人的“原罪”,达到无限永恒的世界。在当代欧洲能够看到大量遗留下来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这种艺术形态是中世纪这1000年在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艺创作、经济发展、政治面貌各方面在沉积到一定的程度的集中的爆发。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哥特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简析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简析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艺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继承,对欧洲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堂的结构技术,室内空间,独特的外形,精美的装饰工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巴西里卡式;二、拜占庭式;三、罗马式;四、哥特式。[1] 一、巴西里卡式: 所谓巴西里卡,即是中央为一长方形中堂,两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拱券结构是古罗马时的建筑创造),那里设置一个高出于前面的台座,作为祭坛。后来,在台座前又添设了唱诗班座席;两侧则设读经坛。室内的光线来自侧间上方的窗子,屋顶作平直的斜坡形。从平面图上看如字母“ T ”形。[2] 二、拜占庭式: 拜占廷教堂建筑是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巴西里卡式相比,更广阔更通透。其特点有: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1.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2.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穹顶: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2)帆拱: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3)巴西利卡: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4)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

欧洲建筑发展简史及特点简介

欧洲建筑发展简史及特点简介 欧洲建筑,历史悠久,它主要经历了这样一些发展阶段: 古希腊建筑:(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世纪)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起了欧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古希腊建筑,主要是柱式建筑,属于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材料是石料。虽然建筑样式比较单一,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却给予了后世许多艺术以启发。 古罗马建筑:(公元1~3世纪)(极盛时期)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 拜占庭式建筑: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于是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就产生了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也叫罗马式建筑)是6~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是一种仿古罗马风格的建筑。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6世纪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哥特式建筑:也译作哥德式建筑。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文艺复兴建筑: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