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带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带答案)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带答案)

记叙文阅读

长宁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第⑥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父亲的日记本”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B.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的感伤。

C.父亲日记内容由“理想”变为“数字”,表现了父亲的沉沦与堕落。

D.文中多次写到父亲与口琴,表明父亲是一个高雅的人。

24、联系全文,细读第⑦段,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灰烬

21、(1)表现了“我”家生活的拮据(1分)

(2)通过写瘦弱男人讨债时的苦熬状态,来表现父亲在外讨债的艰辛,体现他为这个家庭的付出(3分)

22、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父亲无人理解的寂寞和精神上的孤独。

23、A(B给2分)

24、内容上:本段写了紧锁他的口琴和曰记本秘不示人。表现父亲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表达“我”对父亲艰辛一生的理解与感伤(共3分,一点1分)。结构上:呼应标题和幵头,成为文章的一条线索,使结构严谨。(2分)。表达效果:点明了文章中心,留给读者思考和回味。(1分)

杨浦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麻雀的气性

①校园像个池塘。下课玲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玲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

②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zhà lán,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③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④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相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几个调皮的要去拔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

⑤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猛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彻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

⑥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围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⑦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嘛。

⑧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他瞅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慰麻雀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

⑨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

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

10过了暑假,再回校园。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傅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但老师们一脸茫然。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

11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不来了。”“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

12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

13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

14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19、(1)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zhà lán

(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⑥段。(3分)

20、(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身份对小罗的态度和行为小罗的反映和表现

学校老师差遣

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

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

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跟着老教师叫“小罗”

“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未修这个”

孩子们②青着一张脸

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

“没意思”的含义

是。(3分)

21、对小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

B.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

C.以“池塘”“潮水”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

D.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

22、请说说文章第⑧⑨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

23、本文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

12-○14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9、 (1)栅栏(1 分)

(2) )本段运用对比并法,表明尽管小罗身强力壮,完全有力量制服侮辱他的孩子们,但他克制,隐忍,表现了他的宽容、善良(3分)

20、①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

②因为他的身分而不畏惧他,用言语侮辱他。大叫“小罗,小罗,猪罗,猪猡”(2分)小罗做事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待人真诚宽容,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3分)

21、C(2分)

22、①两段交代了小罗告诉“我”麻雀气性大养不活一事,最终,麻雀的死亡也印证了他的话:②表现了“小罗”对“我”的关爱和教导;

③两段和本文标题形成呼应;

④两段中对麻雀气性的描写对小罗有隐喻作用,为下文小罗生气离校的情节作铺垫,为形象地表明生活中的小人物,普通人同样有尊严的底线的主题作了铺垫。(5 分)

23、结尾回忆了小罗要求“我”喊他罗老师的一段往事,塑造了校工小罗热爱孩子,懂得自尊,并渴望得到尊重的不卑不亢的形象,含蓄地揭示了小罗离校的原因,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罗的理解及对不尊重小罗的后悔也借主人公小罗的心声,呼吁读者要理解、尊重、关爱

身边默付出的普通人,深化文章的主题。

徐汇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

寻找徐立

①三年前路过武汉,正是春天。好客的主人领我们去“老通城”吃豆皮,当然还吃了很多别的——因为在主人看来,豆皮不过是diǎn zhuì席间的小吃吧?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豆皮,以及迎门一块匾额上毛泽东那句随意而又不容置疑的话:“这家的豆皮是最好吃。”

②当年的冬天,武汉话剧院一位阿姨——父亲的大学同学,乘火车去北京探亲时,便特意拍来电报告知我们,她将带来我爱吃的豆皮,车过石家庄时,希望我们进站去取,这阿姨乘坐的火车到达石家庄正是深夜,那夜父亲准时进站迎接了豆皮。阿姨她竟为我们装了满满一锅豆皮,是那种已不时髦的中型钢精锅,锅的四周还残存着烧饭、煮汤久了而形成的焦垢,使这锅沉甸甸的豆皮格外地富有暖洋洋的家庭味儿。我珍惜阿姨这远来的心意,把豆皮们作小包装,储进冰箱的冷冻室,吃了许多天。

③从没有问过这豆皮是否在“老通城”买的,只想把“老通城”匾额上毛泽东的评价稍改动,变成“阿姨家的豆皮是最好吃”。似乎就因为,它被装在一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锅。

④去年十月又来武汉,是来参加“布老虎”丛书的签名售书。原以为在时代的物欲和功利色彩愈来愈强烈的背景之下,买书的人不会很多,意外地发现武汉的读者对阅读抱有那么高的热情。连续两天为读者签名售书,在拥挤的读者和拥挤的书中,忽然有一本陌生封面的书被举到我眼前,这书的主人——一个腼腆的女孩子要我为她在这本书上签名。我仔细看书,知这是刚刚出版的我的一本小说集《甜蜜的拍打》。看到一个陌生人拿着一本自己尚不知道的自己的新书,的确会有几分惊喜之感的。我在这新书上签名之后,问女孩子这书是她在哪里买的,女孩子说就在一楼大厅。我半开玩笑地说一会儿也要下楼买一本我自己的书。女孩子听后挤出人群走了。过了一会儿,我眼前又出现了一本《甜蜜的拍打》,想是又有人从楼下买了上楼来让我签名的,便头也不抬地打开了书。扉页上已经有几个稚气的钢笔字了“赠铁凝……”落款是徐立。

⑤这徐立便是刚才那个女孩子了。她是听了我刚才的玩笑话,特意下楼再买一本我的书,送给尚无书的我。我抬头找徐立,排队的人中已无徐立。即使有,我想我也是认她不出的,这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普通到我根本不记得她的模样,普通到她可以随时淹没在人群。

⑥书市仍然煕熙攘攘,我再也没有见过徐立,我甚至觉得她是有意躲开了这里。她没有夸张自己对小说的热情,也没有刻意寻求与作家交往的机会。在偌大的展览厅里,她只是用心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⑦又在武汉一天,见到了响亮的黄鹤楼址,宏伟的长江大桥,和这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武汉的许多好东西。回到家来,不断记起的却还是那盛在钢精锅里的豆皮,还有那个不知模样的徐立。

⑧她们不是一座城市的骨架,却肯定是这城市的血肉。没有血肉,城市的温暖又从何而来呢?

(选自《铁凝随笔自选》有删改)20、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书写汉字。(2分)

diǎn zhuì()()

21、第③段“它被装在一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锅里”,句中用“活生生”来形容锅的原因是:

(3分)

22、第④段画线句若改为“便打开了书”,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

23、文章第⑧段所说“城市的温暖”,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1)

(2)。句中“暖”指的是 ________ 、等可贵的品质。(8分)

24、以下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中阿姨与徐立的行为同样可贵,但阿姨这则材料与标题关联不大。

B.因在书市错过徐立而心存遗憾,标题表达作者立志寻找徐立的意愿。

C.标题表明作者呼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出现更多的“徐立”们。

D.文章第④、⑥段三次提到武汉读者对阅读的热情,但都与标题无关。

20、点缀(2分)

【解析】考纲要求学生掌握中考3500个汉字的准确书写,尤其是同音异形的形近字或难写

21、这只锅的四周残存着烧饭、煮汤久了而形成的焦垢,使这锅沉甸甸的豆皮格外地富有暖洋洋的家庭味儿。(3分)【解析】本题考查记叙文内容理解,表面上看是考查用词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词语在文章

中的具体体现,由“活生生”可确定是在说这口锅的特点,由主语出发,可在上文中找到对应答题范围为“阿姨她竟为我们装了满满一锅豆皮,是那种已不时髦的中型钢精锅,锅的四周还残存着烧饭、煮汤久了而形成的焦垢,使这锅沉甸甸的豆皮格外地富有暖洋洋的家庭味儿”,可概括出答案。

22、“头也不抬”强调了“我”想当然地认为是又一位读者来要签名,与后文竟然是徐立送书给我形成反差,突出“我”打开扉页后的惊讶之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需关注原句的情感分析。由原句“头也不抬”可确定事件范围,由上下文事件和情感的分析,可进一步找到原句用“头也不抬”的好处。

23、(1)阿姨坐火车深夜途经石家庄,给我们带来满满一锅豆皮(2)徐立特意买来我想要的我的新书并赠言,之后默默离开热情(心)真诚质朴等(写出两点即可)。(8分)

【解析】本题考查记叙文内容理解,考查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和对应事件的情感分析,由“城市的温暖”可确定是在说“我”途中的感受,由此确定事件范围,可概括出答案。

24、(4分)C(4分),B(2分),A(1分)

【解析】本题考查记叙文内容理解,考查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和对应事件的情感分析。A和D项对应原文的内容为插叙,补充交代了“我”对其他读者的感受,为的是衬托着徐立,故排除A和D。B和C项相比较会发现B項为对第六段内容的解读,而C项对应全文。

松江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心头永远拔不出的刺

肖复兴

①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胆子很小,一直到他去世,都活得谨小慎微。长大以后,当我知道父亲的这件事情之后,对父亲的印象才有所改变。

②偶然一次,父亲对我说,在部队行军的途中,要求轻装,必须丢掉一些东西,他却还带着一些旧书,舍不得扔掉。其实,说这番话的时候,父亲只是为了教育我要珍惜书籍,结果不小心说漏了嘴,无意中透露出了他秘密。当时我在想,部队行军,这么说,他当过军人,什么军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那时候,我也就刚读小学四五年级,

心里一下子警惕起来。如果是共产党的军人,那就是八路军或者解放军了,有这样的经历是那时的骄傲,他应该早就大张旗鼓地告诉我们了,绝对不会拖到现在才说。所以,我猜想,父亲一定曾是国民党的军人。③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没有错。那时我家有一个棕色的小牛皮箱。有一天,我打开这个小牛皮箱,翻到箱子底,发现一本厚厚的相册。当我打开相册,看见里面每一页都夹着一排排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军官的照片。我一下子愣在那里,小小的心被万箭射穿。④读中学之后,我才渐渐弄清楚了。父亲曾经是国民党的少校军官,这对于我简直像一枚炸弹,炸得我胆战心惊。而这样的一个身份,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父亲的档案里和心上。⑤后来我发现,父亲写的那些交代材料一摞一摞的,都不知有多少,父亲对我也不隐瞒,就放在那里,任我随意翻看。那里有他的历史,有他的人生。

⑥那时候,我不懂得上一辈人的历史,也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只知道要坚持阶级立场,要时时刻刻睁大眼睛。我警惕着父亲,随时准备和父亲划清界限。

⑦父亲的léng jiǎo就是这样渐渐被磨平的。

⑧长大以后,我要去北大荒插队,之前没有和他商量,就那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父亲当时什么话也没有说,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眼瞅着我从小牛皮箱里拿走户口本,跑到派出所注销。我离开家到东北的那天,父亲只是走出家门便止住脚步,连大院都没有出。他也没有对我说任何送别和嘱咐的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离开了家。

⑨尽管父亲和我成长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但我们各自的性格以及一生的轨迹,总会有相同的部分,命定一般地重合。就像父子俩的长相,总会有相像的某一点或几点。

⑩后来看北岛的《城门开》,书中最后一篇文章是《父亲》,文前有北岛的题诗:“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文中写道:“直到我成为父亲,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才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这一发现让我震惊。”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眼泪禁不住打湿了眼眶。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léng jiǎo()

20、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8分)

时间“我”的情感或态度

发现父亲是军人时(1)

(2)万箭穿心,胆战心惊

看过父亲的交待材料后(3)

读完北岛的《父亲》后(4)

22、下列对第⑩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写出了“我”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B.文章借北岛的题诗集中体现了父爱的伟大。

C.北岛成为父亲后才真正理解了他的父亲。

D.我”读了北岛的《父亲》后懂得了换位思考。

23、题目“心头水远拔不出的刺”的含义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棱角

20、比喻把父亲曾经是国民党少校军官身份比作沉重的石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一身份给父亲带来的压力之大。

21、(1)心里一下子警惕起来(2)发现父亲是国民党的军人

(3)坚持阶级立场,警惕父亲随时准备划清界限(4)为自己的做法感到自责、愧悔

22、B

23、(1)指文中的“我”对父亲曾经是国民党的军人这一-身份的不理解、不接受、耿耿于怀

(2)人们对自我不能理解接受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无法做到释怀和放下。

24、D

静安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花生失窃记

○1晴朗的午后,正在阳台上看书,如一丝飞絮飘过,儿时的一件往事忽然浮现出来。

②那时,我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幢旧砖楼里,是个二楼朝东只有12平米的小房子,东窗之外,一墙之隔就是个名曰“关虎屯”的村子。顾名思义,该村的民风想必剽悍难训,你想啊,连老虎都敢关的人还怕什么?但好在有墙,我们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

③一个夏日的早上,妈妈在东窗台晒了满满一簸箕花生。下午收,却发现只剩一半了,傍晚,我们正百思不得其解,“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起。

④门打开,只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一手拎着麻袋,一手死死攥着个首如飞蓬的黝黑男孩。那少年低着头,眼睛不停地往四下里搜索,被拽着的手扭来扭去,随时准备挣脱抓着他的铁腕,落荒而逃。进门坐定后,少年偷偷地抬起头,迅速地瞥了一眼我们那狭小简陋的家,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面对一脸诧异的我们,老头申明来意:他是隔壁关虎屯的农民,他的儿子和另一个小子偷了我们的花生,等他发现时,花生已经被他们吃掉了不少,他特意领着不肖子来赔礼道歉,好让他记住: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⑤说实话,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原本我们也猜到花生是被人偷了,而且多半是关虎屯的人,但鉴于他们一向的“恶名”,根本没指望这点花生还能失而复得,只是在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想到竟有人登门谢罪,老头在我们眼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而少年也不过稍稍有点顽劣罢了。后来,两家大人又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一方急着道歉,还要打孩子。另一方则忙着劝: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育教育就行了,千万别打孩子!

⑥而我好奇的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偷走花生的。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之间有高强之隔,站在墙上又够不着我家窗台。偷花生变成了一种挑战:它既考验你的胆量,又衡量你的智慧。在老头唠唠叨叨的叙述中,我试着还原这一过程。

⑦夏日午间,四周一片寂静,人们午睡正酣,枝头的树叶也一动不动地耷拉着脑袋。只有南窗下的泥地里,几只觅食的母鸡在东啄啄西叨叨,时不时的“咕咕咕”地炫耀着她们的发现,偶尔还有几声蝉鸣撕扯着灼热而慵懒的空气。

⑧这时,一只竹竿偷偷伸来,试探性地碰了几下簸箕。见无人察觉,才奋力捅,“啪啦”一声,几乎一半的花生翻出去,一头栽进一只大张着口的袋子里。有几颗花生眼看要掉在地上,随着一个漂亮的滑步和一声快活的口哨,他们平安地和朋友们会合了。袋口有一双兴奋得发亮的眼睛向他们靠近,“好,都装好了!俺马上回来。”竹竿立刻轻轻巧巧地消失在墙的另一侧。

⑨在牙齿的配合下,袋口被干净利落地快速扎好。这时的袋子,像一夜之间身怀六甲的人,大腹便便却还要承载主人想飞的愿望。“接住!”负重的袋子像早期跳高运动员,一个俯卧式贴着墙头飞了过去,姿势虽不雅观,效果倒还不错。

⑩墙那边只听“好咧”,紧接着“扑通”一声!张开怀抱迎接战利品的“海盗”,没料到,这袋劫掠来的花生竞“重如泰山”。一个立足未稳,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墙这边的少年已经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翻过了这座我们心中的“天然屏障”,一把拉起自己的同伴,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

?一阵夹着干草香的热风轻轻吹过,一切又回复到夏日午后的安静和慵懒之中。

?“俺俩本来是打赌嘞,看谁能翻过这道墙。谁知道,看见簸箕里的花生,俺就馋了……后来,俺想着城里人○

有钱,不吃白不吃。再后来……再后来……没想到你们……对不起,俺错了!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我还在发呆,少年已经结结巴巴地向我们道歉了。

?多年后想起此事,少年红着脸道歉的模样,似乎仍在眼前,我忽然明白,当年这件事无论对他,还是对我,○

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

19.下列对第②段传递的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交代了儿时“我”家特殊的居住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

B.写“关虎屯”民风剽悍,与下文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C.两次出现的“墙”既指实际的墙,也指我们之间心灵的墙。

D.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人们在城乡结合部的生活都充满挑战。

20.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似乎能看到他黑黑的脸庞上掠过一片红云”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

是。(4分)

21.第⑤段画线句“眼前这一幕,着实令我们吃惊”中的“这一幕”指的是 _

_______________,而它“着实令我们吃惊”的原因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联系上下文,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1);

(2)。(6分)

23.对“人生重要的一课”所阐释的道理,理解不恰当的两项

......是()(4分)

A.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做人的底线。

B.对待他人不能心存成见、先入为主。

C.发自内心的善意能改变这个世界。

D.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E.勇于承认错误,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19. D(2分)

20. 比喻生动地写出少年因看到“我”家简陋的条件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内疚脸红的样子。(4分)

21. 父亲带着偷了花生的儿子主动登门道歉。(2分)这完全出乎我们对关虎屯人一向剽悍难驯、胆大妄为的固有认知。(2分)

22.(1)通过对少年的语言描写,写出他对我们的歉意,补充交代了他偷花生的缘由(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带着点游戏和恶作剧的性质),表现少年天真顽皮又不失淳朴的性格,与我们先前对关虎屯人的恶劣印象形成鲜明反差,(2)也与上文对少年偷花生的充满童趣的描写形成照应。(6分)

23. C E(4分)

宝山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0分)

爸爸的小画

夏商

(1)标题用“父亲的小画”还是“爸爸的小画”,我踌躇许久。“父亲”这个词威仪,有距离感。“爸爸”这个词亲切,有灶火气。可这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

(2)年轻时的父亲曾是一名沿海海员,当时来说,海员收入还算比较高,可因为要赡养家人,大部分给了祖母,造房子时东拼西凑借了1700块钱,父母还了整整8年。在当时贫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隐疾。妹妹出生后,父亲的工作调到油轮上,给过往的船只加油。那是父亲最风光的岁月,他有个头衔叫“驾长”,听上去跟舰长差不多。其实算不上官。他是祖先律条遗留下来的那个“父亲”,一个倍要面子的“父亲”,严酷得不近人情。

(3)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后,做两三只小菜来一瓶特加饭是他最愜意的“小落胃辰光”,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是放松的,取下了“父亲”的外壳,成了和蔼的爸爸。就像我小时候,他结束几个月的航行,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祖母家把我接回浦东。我们从南码头过江,上岸不远处有个小饭馆,他永远点老三样:一碟锅贴、一盆炒猪肝、一盆勾了芡的素什锦,叫一瓶啤酒,给我叫一瓶橘子水。面对面坐着,这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父子时光。

(4)这样的时光,直到他晚年才逐渐重温。记忆的闪回就是如此,父亲”的面具下,会不时呈现出一个深藏不露的“爸爸”。

(5)后来他得了一场大病,确诊的时候,我绷不住哭了。所幸手术很成功。为了空气质量好一些,父母把房子从浦东置换到松江。

(6)两年前的一天,爸爸有点( miǎn tiǎn)地拿出一本塑料夹,全是他临摹的画。用钢笔画的,

可以看出铅笔勾的草稿,有些是黑白素描,有些上了色。他说是瞎画的,临的。

(7)他把“临的”两个字说得很轻,好像有点心虚。

(8)我不吭声。拿出手机拍了一些,发到微信朋友圈。他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点赞和留言,笑了。我看着他,

像看一个苍老的男孩。

(9)爸爸似乎完全成了一个健康人,每天在小区里健走,腰杆笔直,步伐轻快。他买了很多中医推拿之类的保健书,比如用指肚梳头500次,用搓热的掌心按摩眼眶500次,还有敲打肚子多少次,摩擦手臂大腿多少次,他练得乐此不疲。看他气色一天天好起来,也为他高兴。

(10)运动之余,他更勤奋地画画,也确实越画越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古稀之年通过自学能画成这样,他是有天分的,如果年轻时就开始画,应该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画家。虽是临摹画册里的作品,线条和用笔却是流畅的,他笔下那些晚清的小商小贩很是传神,他画的小动物,很是惟妙惟肖,他临写的清明上河图,细节也是精准的。

(11)大病初愈后的他越来越和颜悦色,“爸爸”的时间超过了“父亲”。这让我感受到他的乐观。

(12)从开刀到如今,转眼八年过去了,家里早已不再把他当病人看待,他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比大多数老人看起来更健康,无论是体态上,还是精神生活上。可病魔还是来了,病痛再次席卷了他。他却手臂一挥,我不怕,我不管它,我活我的。

(13)我说:“我给你做个小型画展吧,等你以后画了原创,再搞个大型画展。”

(14)他拒绝了,觉得临摹的拿不出手。我拍拍他的肩膀,谁说临的不能开画展?我们就是自娱自乐一下呗!

(15)我当起了策展人,联系场馆,遴选画作,定制画框……看上去有模有样的。

(16)这不是一个画家的画展,这是一个热爱生命的老人的画展,这是爸爸的画展。

---选文有删改

20、根据第(6)段中的拼音,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 。(2分)

21、在不同的阶段,爸爸的表现以及我对他的感受是不同的:(4分)

年轻时的他,其表现是“倍要面子”,让我感受到他的“严酷”;

家里经济好转一些后的他,其表现是“”,让我感受到他的“”;

大病初愈后的他,其表现是“”,让我感受到他的“”。

22、第(2)、(3)段写的内容都与“爸爸的小画”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3分)

A.写出一个具有“威仪”感的父亲形象,表明我“踌躇”不能定下本文题目的原因。

B.写出一个具有“威仪”感的父亲形象,但更表现出作者对有“亲切”感爸爸的渴望。

C.既写出我爸爸的“威仪”又写出其“亲切”,为下文我对爸爸情感的变化做了铺垫。

D.既写出我爸爸的“威仪”又写出其“亲切”,为下文爸爸对我的感情变化做了铺垫。

23、从文末两段内容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5分)

24、第(8)段画线部分中,用“苍老”形容“男孩”是有矛盾的。请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20、(2分)腼腆

21、(4分)放松和蔼(温暖)和颜悦色乐观

22、(3分) C

23、(5分)最末两段,写出了我对爸爸的画展的重视,强调了画展主人的特殊性,(2分)表达了我对爸爸的理解、尊敬,并且为他骄傲。(3分)

24、(6分)(“苍老”的原因2分+“男孩”的原因2分+两者联系2分)爸爸年纪大了,且得过大病,所以是“苍老”的;爸爸“临画”心虚,看到朋友圈里的点赞又开心,表现出既不自信又希望被表扬的“孩子”般的心理。看似矛盾的表达,生动表现出爸爸外表和内心之间的反差。

青浦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考察

①年过花甲的漠州市书画院专职画家须谨,一路车马劳顿,来到湖南的漳州市,为的是考察一个人:朋比。

②一个月前,漠州书画院在网上发布招聘启事,要在省内外招聘一名四十五岁以下的院长,条件是人品佳、行政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各地应聘者的个人资料纷至沓来,经过审核、筛选,入围者五人,朋比位列此中。

③须谨没有和潭州市的有关部门打招呼,一个人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访,没想到朋比口碑还真不错,虽然眼下只是潭州书画院的布衣画家。领导夸朋比做事任劳任怨,听话。同行赞朋比为人低调,善于联络感情:其山水、花鸟画大、重、拙,别有面貌。

④昨夜,须谨给还没碰面的朋比打了个电话,说明自己的身份后,希望明日能到朋家拜访。

⑤第二天上午,朋比把须谨接到家中。他们坐在一楼的客厅里闲聊了会儿,须谨呷了口茶,缓缓地说:“能领我看看各处墙上挂的字画吗?这应该不亚于一个美展,可让我一饱眼福。”“巴不得你法眼一观,我正好乞教哩。”

⑥这一看就看了整整两小时。须谨看字看画,用眼,更用心看完如同摄像一遍,题材、意境、技法、款识全嵌在脑子里了。

⑦他们回到客厅落座后,须谨久久不说话。

⑧朋比笑了:须先生还在回味,一时缓不过神来哩。

⑨窗外,有雨声沙沙。

10须谨是在沉思。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山水画《借山岭馆图》,是荣宝斋出品的水印木刻画,几与真迹无○

异,可见朋比心中的标杆只有这位丹青巨匠。本地老一辈书画家的作品,墙上没有一幅。更奇怪的是,中年书画家和谦、乐仁的作品,也没有一幅悬之于壁。须谨清楚记得走访和谦、乐仁时,两位都说到彼此之间常有馈赠,他俩就把朋比的作品装裱后,挂在醒目的地方,以便时揣mó其妙处。无论从情感上还是艺术追求上,朋比不都应该在墙上悬挂好友的作品吗?属于朋比下一辈的吴由,倒有一幅小写意人物画,画的是朋比一手持酒杯一手持笔挥毫的情状,题款是:为我的恩师朋比造像。其余的作品,大幅小品,或字或画,都出自朋比的笔下。三层楼的房间和走廊,有多少面积的墙面?朋比就含不得腾让几尺挂老师辈、朋友辈的画么?

11须谨点着一支烟,说:“朋比小友,除齐白石和吴由的两幅外,你的作品一共挂了四十八幅。”“对。请须○

先生多多赐教。”“你画上的题款——画青蛙你题‘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蚊虫敢作声;画秋霜红叶你题‘未受春风一点恩;还有那幅名叫《我家屋后山》的山水条幅,你题‘欲唤齐翁扶杖看,自家笔写自家山,……”

12须谨继续说:“大家都说你的好话,是你在人前会忍耐,而我们考察——”,朋比忽然打断说:“须老,我○

明白了,这些题款照见了我藏在内心的“小”,谢谢您的提点!走我请您吃饭,我愿意再听听您的教诲。”“好,但必须是AA制。分手后,彼此再无幸挂。”

(作者聂鑫森选文有改动)

19、根据拼音写权字:揣mó(2分)

20、第②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5分)

21、第○11段画线句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朋比的字画技艺是获得大家认可的。

B.第⑥段中朋比的“笑”是自信的笑。

C.朋比对齐白石的作品是极为推荐的。

D.朋比悬挂吴由的画是赞赏他的画技。

23、文中须谨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6分)

19、摩(2分)

20、交代了须谨去考察的原因和招聘院长所需的条件;为最终的考察结果埋下伏笔。(5分)

21、题款含蓄地表现出朋比的自负,暗示了朋比落选的原因。(4分)

22、 D(3分)

23、须谨公正严明,严格按照招聘条件,对应聘者的为人、专业等进行全面考察;自身专业能力过硬,对字画的观察细致入微,剖析丝丝入扣,让人心服口服。(6分)

普陀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西瓜虫的春天

①春天进入了校园。

②一整个校园里,最先开的是白玉兰。前一天,毛茸茸的顶芽端坐枝头,像警觉的小动物。第二天,皮毛劈开,露出花被片,似白色柞绸。温润香气荡漾下,山茶也跟着开了,硕大花盘红艳艳,衬着油绿叶子,有种中式的喜气。

③山茶开了后,就轮到迎春和结香。前者开成了一片小型的金色瀑布,后者则把串串黄灯笼高挂枝头。学生们跑步,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每次经过那几棵结香,都要捂住鼻子。结香的香气过于汹涌,叫人吃不消。只有学校里的皮大王好似闻不到,一直去花坛偷偷挖着什么。

④老师捉住皮大王问:“为什么逃课去花坛?”皮大王不肯说。但“同犯”不禁恐吓,已经招了:“我们去种花。”

⑤老师问:“种什么呢?”

⑥“同犯”坦白从宽:“我们,把话梅核种下去,秋天,可以结出许多话梅来吃。”

⑦老师问:“怎么个种法?”

⑧“同犯”说:“我们分工了,他早上去翻土,我下午去浇水。我们还从家里带了鸽屎施肥。”

⑨老师道:“好的,那你们答应老师,一,利用课间休息去,不要逃课;二,浇水施肥的同时,要每天写种植日记。”皮大王抬起头,不可置信,自己竟然没有挨训。

⑩惊蛰了,打雷了,下雨了。天气转暖,玉兰凋谢。皮大王趴在窗口,久久凝视。紫荆开了,海棠也开了,蓝色小花繁星般铺满地面,但话梅没有抽芽。

?老师走过来,双手按在皮大王肩膀上。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到花坛。皮大王一铲插下去,新翻出的泥土湿润,褐色土块里露出淡棕色的圆点,是话梅核。它们日日接受孩子的照看,但什么动静也没有。

?煮过的种子,不会发芽,老师说。然后他讲解了种皮、胚和胚乳。埋过话梅核的地面被翻搅,从泥洞深处爬出好几个肥滚滚的西瓜虫来。老师捉了西瓜虫给皮大王,说,试试看养西瓜虫。在鞋盒里搭建一个立体迷宫,用番茄皮为饵,指引它们认识道路,走出迷宫。

?那一个学期,我们班上每个学生都养了西瓜虫。每个人都在课桌里放一只鞋盒。胖乎乎的潮虫像含羞草一样,被轻轻一触,就滚成一个圆球。大家兴高采烈去找老师。但老师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坐着,桌上摊开一本全英文的书。

?1997年的春天,我祖父母工作过的万人大厂,正从市区搬到郊区。国营大厂在砸锭裁员,而外资企业在浦东设市招人。老师和我们说这些话,好像在讲解种皮、胚和胚乳,好像在试图解释,为什么再殷勤地浇灌话梅核,也不会开出花来。“我不想一直在这里,你们能明白?”老师说。

?春天过去,大家各自豢养的西瓜虫都养熟了。天天用饵驯导,它们大多也会绕开预设的歧途走出迷宫。

?后来我们把这件事情说给老师听,在2017年的网络上。皮大王花了二十年,终于在跨国公司高管的页面上看到他的电邮地址。他回了一封全英文的邮件,说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你们的老师,亦感到十分荣幸。非常书面的措辞。

?那时候他真的很年轻,实在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年长些的老师把皮大王捉到他面前,是要他来做规矩。但他却耐心地等待在一边,等待孩子种话梅。话梅没有顶出泥土,但西瓜虫钻出了一个春天。

19、第⑩段写景的语言多用短句,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0、年轻的老师“耐心地等待”孩子们成长,主要表现在:(6分)

(1)

(2)老师陪孩子们等待话梅核的成长

(3)

21、第?段“老师和我们说这些话”的目的是

(3分)

22、对第?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二十年来孩子找寻老师成了他的执念。

C老师为能与多年前的学生重逢很欣喜。

D也许老师忘记了曾为孩子创造的春天。

23、说说你对本文标题“西瓜虫的春天”含义的理解。(4分)

19、表明时季转换之快,突出皮大王等待话梅抽芽的焦急心情。(3分)

20、老师没有训斥因为种话梅核而逃课的孩子(3分)老师让孩子试着养西瓜虫(3分)

21、解释自己要离开的原因,希望得到孩子们的理解。(3分)

22、C(4分)

23、①春天里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试着养西瓜虫,用饵正确驯导,大多会绕开歧途走出迷宫。(2分)

②每一个孩子就像西瓜虫,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正是在年轻老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下自由健康地成长,迎来人生的春天。(2分)

浦东新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

寻找一棵树

①我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着。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跟他们说,我在寻找一棵树!

②我寻找的是一棵老槐树。它足有我的腰一样粗,是我爷爷的爷爷的栽下的,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在这棵树下,埋着我爷、我爹、我哥、我和我儿子的胎衣——这是我们元城的风俗。孩子生下来,就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你说,我对老槐树能没感情?

③今年春天,我对妻子说回老家去看看大哥,其实是为了看看老槐树。大哥今年60多岁,sī()守着我们的老宅,也sī()守着我们的老槐树。

④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房子没变,猪圈没变。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可是老槐树不见了!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一脸沧桑。他拉着不知所措的我向屋里走去,我一把甩开他,劈头就问:“哥,咱家的老槐树呢?”

⑤哥看了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

⑥我听了直跺脚:“哥啊,你真是老糊涂了,怎么能卖掉呢?咱爹死的时没舍得卖啊!”

⑦哥缓缓地抬起头,说:“你在城里,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你大侄子要买房子娶媳妇,都要用钱,而且村长也要我家的老槐树,不卖不行啊!”

⑧我理解哥哥的难处,可是我又不甘心老槐树就这样被卖掉了,就去找村长,想赎回老槐树。

⑨村长看见我,问明来意后,很客气地给我倒了一杯茶,说:“树,你是赎不回来了。

10“我愿意出双倍的钱,哪怕是他们把我的树做成了家具,我也要赎回来。”

11村长摇了摇头,说:“实话告诉你吧,那棵老槐树真是福气,不仅活得好好的,比以前还风光呢,跟你一样进○

城去喽。”

○12我的老槐树进城了?我转身..

就走,把村长的招呼抛在身后,也没顾上吃哥哥为我做好的饭就回城了。 ○

13我的老槐树,你在哪里? ○

14我的脚步踏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裸树。三天后的傍晚,我落魄地走在新建成的元城宾馆门前,望着金碧辉煌的门面,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家的老槐树吗?尽管它被砍掉了半个树头,尽管它身上爬满了霓虹灯,但我还是认出来了,是的,这是我爷爷的老槐树,是我爹的老槐树,是我哥的老槐树,是我的老槐树,也是我儿子的老槐树!那粗大的树身上有我哥用刀刻下的痕迹,有我童年摩挲的手印,还有我儿子骑过的枝干,光光的,滑滑的……

○15抱着老槐树,我哭了,引来了好多人的围观。一个穿着不俗的贵妇用了睥睨的目光扫了我一眼说:“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这是哪来的疯子?”

○16后来,我常常坐在宾馆对面的马路边上,远远地望.

着抽出新芽的老槐树在风中摇晃着枝头,我知道那是老槐树在向我招手。看着老槐树不全的树冠,我总是忍不住泪流流满面,哪怕遭遇路人的冷眼和嘲讽。他们又怎么会知道,这老槐树是我的根啊!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sī( )守着我们的老宅,也sī( )守着我们的老槐树。

20、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人的行为动作往与其情感心理有关,阅读④-○16段,完成下列表格。(8分) 寻

棵 树 “我”的行为动作

“我”的情感心理 我一把甩开..他 气恼 ① 责备 我转身..就走 ② ③

伤感 远远地望.

着抽出新芽…… ④

23、对本文主旨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 )。(4分) A.通过寻找一棵树,表达了“我”对老槐树深沉的爱。

B.通过寻找一棵树,说明“我”的成长离不开老槐树。

C.提醒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D.告诚人们,在社会发展中要注意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19、厮

20、内容上:交代了卖树的原因;结构上:为下文我找村长问树的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共4分)

21、(1)我一听直跺脚;(2)急切、着急(3)抱着老槐树,我哭了;(4)依恋、留恋、怀恋(每空2分,共8分)

22、用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我”发现不见老槐树时的惊讶;三个“没变”写出哥哥家的经济现状,交代了哥哥卖树的原因;为后文我找树的情节作铺垫。(4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的作用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全分)

23、B

闵行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

笑的遗产

韩少功

(1)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总要数到游。游是曾经带养她的保姆。

(2)她就在我们附近,两家相距五六十米,门前的树荫相接,蝉鸣相应。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50岁左右。据她说,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她才设法在工厂提前退休的。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眼睛也不见了。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常可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口,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3)孩子开始惧生,哭着不要她。孩子就平静了,喜欢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她乐呵呵笑得嘴巴更为阔大。把脸避过去,又突然“呷”一声,换一种新的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和有趣。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无数次与孩子笑成一团。

(4)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5)当孩子可以咿呀学语的时候,孩子便不时结结巴巴报道她在游家的业绩。比方屁颠屁颠地跟着游奶奶去买菜,奶奶每次都给她买一个油饼,买鱼时给她买条小活鱼。

(6)游奶奶常对孩子说:“你不姓韩,姓游。”

(7)孩子说:“我姓韩,也姓游。”

(8)游奶奶说:“你长大了赚了钱,给不给我用?”

(9)我女儿韩寒说:“我给游奶奶买油饼。”

(10)便喜得一把搂住她,老幼两张脸紧贴,紧得自己浑身一阵颤抖。“我的孙女,我的好孙女啊!”

(11)游的丈夫也是个退休工人,擅长面食点心,常被这个那个饮食店请去帮忙,一去几个月不回家。两儿子在工厂,一个迷钓鱼,一个好小提琴,工资不高,又都在谈恋爱。缺钱花,便在家里混吃混喝不交钱。有时还要母亲给钱,要是抢白上了,还声粗脸黑的。游奶奶常常红着眼圈来说:“我那两个败家子还不如我韩寒,我哪有多少钱呢?还是我韩寒心痛奶奶,我一哭,她也哭,还给我抹眼泪,要我莫哭了,要我吃油饼。”说着又落下一串泪来(12)游奶奶的身体渐不如从前,医生说她心脏有毛病。孩子也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便把她送到外婆那个单位的幼儿园。那儿很远,孩子今个星期只能在周末回家。

(13)孩子刚去的那几天,游奶奶一副失hún落pò的样子,常来我们家打听孩子离家后的情况。听说她开始有些不习惯,哭着闹着不愿去幼儿园,游便眼泪哗哗流。“造孽,造孽,这么小的人,怎么能离开家呢?我去,我要去把她抱回来。你们不要管我。以后就归我带着她。你们也不要给工钱。我们一家子还少了她的一口饭?”她蛮横不讲理地抹着眼泪鼻涕回去,请邻居帮她看住家,带上雨伞,摇摇摆摆地准备出门远征。

(14)我们劝阻她,也不告诉她那个幼儿园的地址。她后来还是瞒着我们去了,先是找错了地方,周折了大半天,才找到幼儿园。幼儿园的门卫不认识她,不让她接孩子甚至不让她进大门,规矩得有点刻板。她在大门外朝内瞄了几眼,断断续续听见了我女儿熟悉的笑闹声,又哭湿了衣袖。她提去的苹果只得提回来。

(15)1988年我家迁居海南岛。女儿吃到一种新奇的热带水果,她就说,游奶奶来了,也要让她尝尝这个。游泳在一个好玩的海滩,她就说,游奶奶来了,也要引她到这里来玩。我取回一叠彩色照片,她总是挑出她认为最好的几张,说要寄给游奶奶,寄给妹妹—游奶奶近来得的一个孙女。

(16)功课不太忙的时候,她还会滋滋有味地给游奶奶写信,也经常收到游奶奶的回信。每次看信,她都捧着信纸一次次仰天大笑。令我有点吃椋的是,她笑的神情特别像游奶奶。她的脸上半截像我,下半截像她妈,但她的笑毫无疑问来自游家:笑得那样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尽情而忘形。

(17)我记得经常在游周围的那群小孩,一个个都有这种笑,习性相染,笑遗传给他们,完全是相同的规格、相同的品种。

(18)游奶奶不论罹患多少疾病,也不会离开人世的。这不在于她会留下存折上五位或六位的数字,会留下报纸上的官阶或学街,不,她的破旧家具和老式木烘笼也终会被后人们扔掉的。但她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了她的快乐,一朵朵四处开放。

(19)秋雨连绵,又是秋雨连绵,我该给游奶奶写一封信了。而我家的空空信箱,永远等待着她的笑声。

(选文有删改)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失hún落 pò

2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7分)

21、第⑵段画线句描写生动,请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6)一(10)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文章的标题“笑的遗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1分)

19.(2分)魂 魄

20. (2分)(1)游奶奶不顾阻拦去幼儿园找韩寒

(2分)(2)游奶奶与韩寒书信往来

(3分)(3)善良、乐观、坚强(每点1分,表述相近即可)

21. (1分)运用拟人手法(或运用“碎碎地”、“跳”等传神的词语);(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来笑声的轻快、爽朗;(1分)画面富有诗意,表现出游奶奶的笑声给人带来的美好感觉(或表现了游奶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形象)。

22. (1分)语言 (1分)写出游奶奶与女儿俏皮逗乐的场景,(2分) 体现了两人的深厚感情。

23. (3分)内容上:游奶奶的笑影响了我们一家人,是留给我们一家人的宝贵财富;表达了我们对游奶奶的怀念感激之情,(2分)结构上:游奶奶的笑称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金山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永恒的母亲

三毛

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淡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有次放学回家,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⑤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⑥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那时,在场的人全都湿着眼睛,作为女儿的我,在那一刻,更是泪湿满襟。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 游奶奶在生活上贴心地照顾韩寒 (3)

孩子上幼儿园后 (1) 迁居海南岛 (2)

回收。

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围裙,系上又放下的,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⑧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⑨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⑩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9、下列对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说法有误

..的是()(3分)

A.交代了母亲和父亲相识、结婚的年龄。

B.明确了母亲不曾上大学的原因。

C.体现了母亲当初结婚时的无奈。

D.引出下文“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内容。

20、第(3)段画直线句运用了描写,联系该段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3分)

21、概括文中“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母亲的情感态度:(6分)

上了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上文第(3)和第(7)段画浪线句中都有“呆望”一词,其传递的情感是否相同?试

作简要分析。(4分)

23、联系全文,请说说对第(9)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19、C(3分)

20、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平静淡然、关爱孩子、任劳任怨、宽容大度的特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

21、每个阶段关键词:上大学时瞧不起、失望;九年前被感动、开始理解;现在愧疚与真正理解(感激、爱)(6分,每点2分)

22、不相同。第③段中的“呆望”是指“我”上大学时对母亲不知道那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自己却不以为然的讶异与失望;第⑦段中的“呆望”是指现在的“我”每次看到母亲虽操持劳碌了一辈子却毫无怨言的内心的震动。(4分,每点2分)

23、(1)强调母亲一生不求回报、无怨和无悔地爱着自己的家人

(2)强调母亲身上所感受到的处世态度的平静淡然等。(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嘉定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马亚伟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kǔlǚ,忍不住叹了口气:“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②麦畦真的是大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上,对我说:“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那时候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我欢呼起来:“吃饭喽!”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歇了回家,下午凉快了再来割。”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奔着目标一点点前进。父亲不停地对我说:“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遍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到了天部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我毕业以后,分配到一家单位,可是我的专业不对口,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我对自己说: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⑨这样开始此次的征程,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地学完了这些专业,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10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带给自己前行的

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kǔ lǚ( )(2 分)

20、阅读第①-⑥段,根据要求完成下表。(6分)

时间我的行为我的心理

天还没亮忍不住叹气(1)

太阳升起彻底不想干了,赖着不动绝望(丝毫看不到希望)

吃早饭前(2) 充满希望和信心

下午到天擦黑时大片麦子制倒,顺利完成任务(3)

21、请具体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2、下列对第⑧-⑨段内容的理解,最恰当

...的一项是( ) (4 分)

A.“我”毕业后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面心里犯怵。

B.“我”用“插小红旗”的方法,攻克了工作中的难关。

C.“我”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艰难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D.“我”给自己插上希望的旗子,一步步创造了奇迹。

23、请理解标题“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9、苦旅(每个字1分)(2分)

20、(1)担心(或“抱怨”)(2)卖力地割,一会儿就割到小红旗那儿并欢呼起来(3)倍受鼓舞,有成就感(或“觉得有趣并有成就感”)(每空2分)

21、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麦田的广阔无边,暗示割麦任务的繁重(1分);烘托了“我”绝望的心情(1分);为下文“我”不想干,父亲用插红旗的办法鼓励“我”作铺垫。( 1分)

22、D(4分); B(2分)

23、(4分)一方面指小时候割麦时,父亲为鼓励“我”完成割麦任务插的那面小红旗(2分)。用“旗”喻指目标,更指在人生道路上,善于分解困难,用一个个小目标给自己勇气和希望,努力实现并收获成功。(2分)

黄浦区

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

①薛瓦勒是一个乡村的邮差,虽然他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很少,但是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总是把信件及时送到人们的手中。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形状很特别,于是,他便把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

②当他把信送到村子里时,人们发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大家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要带着这么沉的一块石头走,薛瓦勒取出那块石头,向人们炫耀:“你们看啊,这是一块多么美丽的石头啊,它的形状这么特别,你们以前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

③人们听到他这么说,便开始笑他:“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你带着这么沉的石头到处走,负担多重啊,不如把它扔了吧。如果你想要捡这样的石头,山上足够你捡一辈子了。”

④薛瓦勒不理会人们的取笑,不肯扔掉那块美丽的石头。他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脑海里忽然冒出这祥一个念头:要是我能够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个城堡,那该有多美啊!

⑤从那以后,薛瓦勒每天除了送信之外,都会带回一块石头。过了不久,他收集了一大堆千姿百态的石头。可要建造一座城堡,这些石头还远远不够。

⑥薛瓦勒意识到,每天收集一块石头的速度太慢了。于是,他开始用独轮车送信,这祥每天送信的同时,他可以推回一车子石头。

⑦薛瓦勒的行为在人们看来简直是疯了。无论是他的石头还是他的城堡,都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可他丝毫没有理会人们诧异的目光。

⑧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薛瓦勒每一天都找石头,送石头,搭建城堡,在他的住处周围,渐渐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堡,错落有致,风格各异。有清真式的,有印度神庙式的,有基督教堂式的……

⑨1905年,薛瓦勒的城堡被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发现并撰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一时间,薛瓦勒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观赏薛瓦勒的城堡,甚至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大师都专程赶来参观。如今,薛瓦勒的城堡已经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被命为“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据说,城堡入口处就是当年绊倒薛瓦勒的那块石头,石头上还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够走多远。

⑩你的心能够走多远,你的脚就能够走多远。如果你把自己的心灵禁锢起来,那你的脚步就会停滞不前。很多时候,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敢去设想所以不能实现的愿望。

19、本文按顺序写了薛瓦勒造理想之宫的全过程,请概括(6分)

(1)忽然冒出念头之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了念头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第③段人们话语中透露的信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本文给我们多方面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平凡的石头可以造出不平凡城堡。

B.勤勤恳恳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C.别人看法都不重要,重在自己选。

D.禁锢自己的心灵,自己就会停滞。

19、(6分)(1)偶遇山上的石头,带着他,却不被人理解。

(2)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执着地捡石头,造理想之宫。

20、(4分)介绍薛瓦勒的社会身份(邮差),性格特征(勤勤恳恳)和收入状况(工资很少),为下文写薛瓦勒执着地追求做铺垫。

21、(4分)关心爱护,劝说他丢弃石头。

22、(3分)排比1分,具体描绘了城堡风格各异的形象,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2分)

23、(3分)C

虹口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一代宗师陆谷孙

黄显宁

①我记得,念小学五、六年级那会儿,当科技翻译的母亲送给我一本《新英汉词典》母亲说:“中学毕业前用这本就够了,读大学得换《英汉大词典》。”我看到,两部词典的主编是同一个人:陆谷孙。

②显然,这个人是母亲的骄傲。作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六四级本科生,母亲大二那年正好赶上毕业留校任教的陆先生开启他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

③谁不愿意当陆谷孙的学生呢?母亲说起陆老师当年英语如何零基础开始,一年之后成绩就甩同学一大截,任教讲后课如何生动精彩。母亲似乎在讲传奇故事,我也像听评书那样默默地替这些故事添油加醋。以至于多年后,每每遥想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陆先生,儿时撞自叠加的岳飞、秦琼、杨六郎的形影,依然隐约可见。

④记得2000年前后,在别人攒的饭局里叨陪末座,席上有陆先生。我语无伦次地告诉他,家母是他的学生。他问了母亲的名字和年纪,想了没多久就反应过来:“你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陆先生果然记忆力过人,但我一想到自己身无长项,一时尴尬得接不上话。陆先生当然也看出来了,于是把话题岔开“虽然我比你父母年长不了几岁,不过,按师门guī jǔ,你得排到徒孙辈啦。”说完朗声大笑,那股子胸襟坦荡的侠气完美地契合了我儿时想象中的一代宗师。

⑤从此,“徒孙”和“师祖”成了我和陆先生闲聊时最常提的“典故”。我曾张罗请陆先生到我任职的出版社给青年编辑做业务培训,虽随口一提,没想到曾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的陆先生爽快应允,还手书三页纸的提纲,嘱咐我打印好事先发给来听讲座的同仁。讲座名为“向外文编辑们进数言”,勉励我们务必以“知书习业、查己识人、深谙语言、比较文化”为己任,穿插其间的是十几个双语案例。昨天找出来,提纲上的水笔字迹清晰如昨。再细看,有些短语旁边还有淡淡的铅笔字:“请打作斜体。”

⑥陆先生就是这样。前几年请陆先生出山翻译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传记《生活曾经这样》,不到两个月已经完成大半,我说“您悠着点啊,不是说过一年后交稿吗?”他摆摆手,说:“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不如早点了却心事。”

⑦问题是,陆先生的心事不断,教书之余要翻译,译文之外有辞书,英汉完了有汉英,勤勉不辍,无穷也。心无旁鹭,一息尚存就要“榨取时间的剩余价值”,以求留下实实在在、泽被后世的成就,这大约是陆先生毕生的态度。于健康而言,这无异老虎口里夺食,但从陆先生的角度想,或许是征服时间这头猛兽的唯一办法。

⑧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站在陆先生的灵堂,想到半年前,我的翻译遇到难题,没敢惊动“师祖”,只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两分钟,小窗就亮起来,陆先生照例主动提出他的解决方案,照例加上一句“斗胆建议,不怕犯错,真是仅供参考的。”…

⑨《中华汉英大词典》下卷还未出版,先生已离我们而去,我多么希望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啊。

(摘自《读者》有删改)

19、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guī jǔ()

20、概括陆先生的具体事件。(6分)

(1)

(2)

(3)

(4)陆先生主动帮我解决翻译难题。

21、联系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5分)

22、下列材料能否替换第⑧段?请陈述理由。(4分)

想到半年前,陆先生听说我在学着写小说,嘱我务必将发表的文章寄过去给他看,我想他不过是鼓励“徒孙”的客套。没想到他不仅认真读了,还强烈建议我扩展小说里的一条人物线索:“希望看到你下一篇写一个出生在二线城市里的人物,我想看。”

23、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母亲讲述陆先生,我想到了岳飞、秦琼和杨六郎。

B.为了吸引读者,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倒叙。

C.第③段“添油加醋”是褒词贬用,表现语言的幽默。

D.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陆先生的怀念与惋惜之情。

19、规矩(2分)

20、⑴陆先生贴心的在席间为我化解尴尬(解围)。(2分)

⑵陆先生认真帮我给青年编辑作讲座。(2分)

⑶陆先生快速翻译格林传记。(2分)

21、揭示(总结)出陆谷孙的敬业(专心致志、不求名利)、勤勉(勤奋刻苦)的品德,又写出他高远的追求,同时表达了我对陆先生的敬佩之情。(5分)

22、不能替换,这一段写了陆先生鼓励我写小说,并提供建议。表现了陆先生对我的关爱。从选材角度看,与文章第⑤段关爱后辈的材料重复。(4分)

能替换,这一段写了陆先生鼓励我写小说,并提供建议。从选材角度看,侧重表现了陆先生对我个人成长的关爱。丰富了陆先生一代宗师的形象。(4分)

23、D(3分)

奉贤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歪儿

(word完整版)三篇记叙文阅读原因题型汇编及答案,推荐文档

一、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长宁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较量》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较量》 上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一直是我们母子之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买给了我。但母亲不准我打棒球,甚至连拥有手套也会生气。 我家院子,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树下。有一天,当我挖开泥土时,手套不见了,塑料袋里竟装着一堆参考书……为了阻止我打棒球,母亲又安排我去英语和书法补习班,结果都无功而返。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对母亲来说,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最终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果,结束了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本想趁着母亲外出时搬家,不料却被她迎面撞见。 “小武,你干什么?”“我要搬出去。”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走了就别回来,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坚信,不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快地,我就陷入自甘堕落的日子。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只好偷偷摸摸爬窗出入。一个寒风呼啸的中午,我照例还躺在被窝里。房东来敲门:“哪里有你这样的蠢蛋?欠了这么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 “不,我想你肯定会叫我滚。”我低头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因为房东很仁慈。”“你真是幼稚又愚蠢。”房东叹了口气,“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坐出租车紧跟着过来了。”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交,您就来找我拿。’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没有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 房东走后,我瘫坐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处在这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感到有些不满。 终于有一天,当我上电视演出,酬劳过百万时,不知怎么,我又想回那个久别的家了。打电话时,心脏猛跳。母亲问:“最近上电视,赚到钱啦?”语气非常温柔。不料,我才说“还可以啦”,她立刻缠着我说:“那要给我零用钱!”这当妈的怎么回事,真扫兴。既然如此,就让她见识一下。我准备了三十万现金,请她到寿司店。 “妈,这是给你的零用钱。”我想让她惊喜。得意地说,“三十万。” “就这么一点?”不变的刻薄语气,“不过才三十万,就一副了不起的样子!” 我能怎么办?当然是不欢而散,发誓再也不回家了。从那以来,过两三个月,母亲必定打电话要钱。这样一直不停,直到她生命快结束的时候。 “我要走了。小武!”母亲突然握住我的首,眼眶湿润。我安慰她说我还会再来。 她突然回我:“不来也行,只要最后再来一次。”语气变得强硬。“葬礼在长野举行,你只要来烧香就好。”她又恢复成彻底好强的母亲。 葬礼之后,姐姐交给我一个有点脏的小袋子和一封信。打开袋子,竟然是用我的名字开的储蓄存折!翻开来看,排列着遥远记忆中的数字:×年×月×日 300,000;×年×月×日200,000…… 我给她的钱,一毛也没花,全都存着。最新的日期是一个月前,总共将近一千万日元。 母亲写道:“武儿,在几个儿女当中,我最担心你,你从小就不喜欢念书,又乱花钱,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总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从不间断地要你寄钱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给我的钱,一毛都没有花,你的钱还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丨” 这场最后的较量,小武自以为明明该有九分九的胜算 ..。 ..,却在最终回合翻盘

四篇记叙文阅读表格题填词汇编及答案

一、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 (1)他是个抢劫犯,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他眼馋,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也不为好吃的,就是想他们。 (2)在无数封信石沉大海后,他明白了,父母抛弃了他。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如果父母如果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这不是说气话,几个重刑犯拉他一起越狱不是一两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现在反正是爹不亲娘不爱、赤条条无牵挂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3)这天天刚下过雪,天气特别冷。他正和几个"秃瓢"密谋越狱,忽然,有人喊倒:"有人来看你!"会是谁呢?进探监室一看,他呆了,是妈妈!一年不见,妈妈变得都认不出来了。才五十开外的人。头发全白了,腰弯得像虾米,人瘦得不成形,衣裳破破烂烂,一双脚竟然光着,满是污垢和血迹,身旁还放着两只破麻布口袋。 (4)娘儿两对视着,没等他开口,妈妈浑浊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妈妈边抹眼泪,边说:"娃儿,信我收到了,别怪爸妈狠心,实在是抽不开身啊,你爸……又病了,我要服侍他,再说路又远……"这时,指导员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进来了,热情的说:"大娘,吃口面再谈。"刘妈妈忙站起身,手在身上使劲的擦着:"使不得、使不得。"指导员把碗塞到老人的手中,笑着说:"我娘也就您这个岁数了,娘吃儿子一碗面不应该吗?"刘妈妈不再说话,低下头"呼啦呼啦"吃起来,吃得是那个快那个香啊,好象多少天没吃饭了。(5)等妈妈吃完了,他看着她那双又红又肿、裂了许多血口的脚,忍不住问:"妈,你的脚怎么了?鞋呢?"还没等妈妈回答,指导员冷冷地接过话:"是步行来的,鞋早磨破了。"步行?从家到这儿有三四百里路,而且很长一段是山路!他慢慢蹲下身,轻轻抚着那双不成形的脚:"妈,你怎么不坐车啊?怎么不买双鞋啊?(6)妈妈缩起脚,装着不在意的说:"坐什么车啊,走路挺好的,唉,今年闹猪瘟,家里的几头猪全死了,天有干,庄稼收成不好,还有你爸……看病……花了好多钱……你爸身子好的话,我们早来看你了,你别怪爸妈。" (7)指导员擦了擦眼泪,悄悄退了出去。他低着头问:"爸的身子好些了吗?" (8)他等了半天不见回答,头一抬,妈妈正在擦眼泪,嘴里却说:"沙子迷眼了,你问你爸?噢,他快好了……他让我告诉你,别牵挂他,好好改造。" (9)探监时间结束了。指导员进来,手里抓着一大把票子,说:"大娘,这是我们几个管教人员的一点心意,您可不能光着脚走回去了,不然,您儿子还不心疼死啊!" (10)他妈妈双手直摇说:"这哪成啊,娃儿在你这里,已够你操心的了,我再要你钱,不是折我的寿吗?(11)指导员声音颤抖着说:"做儿子的,不能让你享福,反而让老人担惊受怕,让您光脚走几百里路来这儿,如果再光脚走回去,这个儿子还算个人吗?" (12)他撑不住了,声音嘶哑地喊道:"妈!"就再也发不出声了,此时窗外也是泣声一片,那是指导员喊来旁观的劳改犯们发出的。 (13)这时,有个狱警进了屋,故做轻松地说:"别哭了,妈妈来看儿子是喜事啊,应该笑才对,让我看看大娘带了什么好吃的。"他边说边拎起麻袋就倒,他妈妈来不及阻挡,口袋里的东西全倒了出来。顿时,所有的人都愣了。第一只口袋倒出的,全是馒头、面饼什么的,四分五裂,硬如石头,而且个个不同。不用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记叙文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及答案汇编 分)题。(共167—10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 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 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 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 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分)4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分)4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全国版)2019中考语文考前增分练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20篇 人物风采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和青年在一起 林贤治 ①鲁迅变得越来越孤独。他简直不愿意接触任何陌生的客人,尤其是青年。他存在戒心。几年来,与他缠斗不已的,不是全是青年么?然而,就在他深居简出的时候,又有两个年轻人前来缠斗他了。他命中注定要同青年厮混在一起,无论是好是坏。因为对于一个死气沉沉的世界,青年是唯一的生机。 ②这是一对青年男女:一个叫萧军,一个叫萧红。1933年10月,他们合印了第一个小说散文集《跋涉》,署名悄吟。然而集子问世之初,却立即遭到了禁止的厄运。接着两人不得不像众多的东北流亡青年一样,漂流到关内来。青岛是第一个停泊点。 ③他们具备了作为作家的最可贵的素质,对于命运的痛苦的皈依。但对于创作的前途,却缺乏足够的自信:《八月的乡村》《生死场》这样的题材是合适的么?所表现的主题是否有积极的意义?……恰好萧军从书店得到了鲁迅的通讯地址,便鼓足勇气,以个人名义给倾慕已久的导师发出第一封信。 ④鲁迅在收信的当天作了回复,针对信中提及的两个问题给予了简要的回答。恍如一只孤舟,在茫茫夜海上寻见了灯塔的光芒!两个青年贪婪地读着来信,一遍又一遍,显得那么兴奋。萧军写了信,并把《生死场》文稿和《跋涉》一起给鲁迅寄出。这时,萧军所在报社所有的工作即将结束。萧军闻讯,马上给鲁迅发了一封信,然后同萧红一起来到上海。 ⑤刚刚安顿下来,他们就迫切地想见到鲁迅。这里固然有着一种感情的牵系,也有着文稿的悬挂,但同严峻的生活本身是不无关系的。茫然之际,唯觉鲁迅是唯一的依靠。萧军直接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⑥但是,收到的复信却使他们陷于深深的困惑。“见面的事,我以为可以从缓,因为布置约会的种种事,颇为麻烦,待到有必要时再说罢。”这种拖延,会不会是委婉的拒绝? ⑦又过了两天,来信重提了见面的事,说:“你们如在上海日子多,就想我们是有看见的机会的。”在这举目无亲的冰原般的世界,现在,可以取暖了。信里还提醒说:“上海有一批‘文学家’,阴险得很,非小心不可。”只是这种用心,他们暂时还不可能理解。青年毕竟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2019·成都卷】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妤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附答案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汇编—记叙文 2018年初三二模宝山-嘉定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1)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2)听上去平淡无奇—一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3)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 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 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4)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署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5)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6)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良心》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良心》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⑾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⑿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⒀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⒁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一(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2019·咸宁卷】 插在锁孔里的钥匙 ①吃完早,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接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導在201门ロ,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拥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 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接,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找钥匙。可又ー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了门,星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 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援出来也不是。他怕耽误时同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仲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幣一哏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是,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 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笑可可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坤子,您总算回来了!”老太太迅速抽回路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婶子,我是住接上的。”“关我事!”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仲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

了的…”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 ⑥“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没我的事了。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你说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我千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要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地上,两手死死地拖住老张的腿。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 ⑦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控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オ回来看见你在门ロ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后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 ⑧警察过来看看棚顶… ⑨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⑩所有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 ?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オ放心地离开。 ?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是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他又憨憨地笑了…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素材20篇1

2019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素材20篇 挚爱亲情(7) 一、记叙文阅读(共12分) 苦瓜蜂蜜和外婆 袁贻辰 ①记忆里,我的初三透着一股涩涩的蜂蜜味道。 ②那是独属于外婆的特色菜——冰镇苦瓜散发出的诱人香气。苦瓜洗净了,切片,裹上厚厚的蜂蜜,再塞进冰箱。等到中午放学的我跨进家门,这道冰冰脆脆又甜甜苦苦的菜就上桌了。 ③在那张散发着多重味道的餐桌前,我和外婆的话题总是天马行空不着边界。我和她聊我的作家计划,聊成绩聊同学的八卦,她总是嫌弃地摆摆手,让我“赶紧吃了饭去睡午觉”,偶尔她会抽出新到的《文摘周报》,跟我推荐一番其中的文章,想了想又叮嘱,“作业写完了再看”。 ④算上那年,我和外婆已经整整相伴17年了。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把还是婴儿的我扔给了外婆和外公。那是1992年,身为高中教师的外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了。我成了她最后一个学生。 ⑤笔都拿不稳的年纪,我活动的空间被外婆束缚在了一张书桌上,我要练字,还要写日记。我不懂日记是什么,桌子那头的外婆就问我,想不想妈妈。 ⑥七八岁的孩子一下子被戳中了伤心事,我哇哇大哭。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去了北京,一年到头见不到人。外婆摸摸我的头说,给你妈妈写点东西吧。好像在七八

岁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用文字去面对离别和失去。 ⑦过早伤春悲秋的年纪里,我一撇一捺地写着自己心里的难受。外婆在一边看着我,从来都是笑,眼睛眯着,勾勒出一个弯弯的弧度,嘴角露出我们家族遗传的酒窝。 ⑧后来我才知道,外婆的人生里,苦难才是最浓重也最熟悉的底色。“文革”时地主出身的外公遭到批斗。外公和她躲进了深山密林。每天喝泉水度日,偷偷摸摸地趁着黑夜跑去亲人那儿拿粮食。这个农民的女儿似乎很能从苦哈哈的日子里找到那么一丝甜意。就像在每一个缺失母爱的日子里,她给我的生活裹上的那层厚厚的蜜。 ⑨小时候,她和外公轮流替我背书包送我上学。为了把我的书桌塞满各式各样的童话书,她几乎快把学校图书馆的童话故事给搬空了。时至今日,我都快忘记那些故事的内容了,只记得无数个夜里,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我和外婆在灯泡投射的暖黄色灯光下,抱在一起,她给我讲那些故事,讲那些茄子番茄土豆,讲那些大海大湖大江。 ⑩印象里,她似乎从不帮我回避那些苦,但却会挖一勺浓浓的蜂蜜给我,教我学会自己和生活和解。毕业那年,父母希望我留在成都本地的媒体,只有外婆一个人最先站出来,让我去北京实习。外婆跟我说,人活一辈子,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后来北漂的日子,我在冬天睡过没有暖气的屋子,裹着三层衣服冻得直哆嗦;也吃过浑水煮的面,坐在垃圾堆里完成三天两夜的采访;还踏过深一脚浅一脚的淤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乡宴(2017·宁夏区中考) 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

2018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记叙文阅读汇编

2018年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 记叙文阅读汇编 (一)闵行区 人生中那一缕光 ①关于我“隔窗偷光”的故事,在母校流传了很多年。 ②我们那一年先预选10%的人参加高考,意味着90%的同学连高考的门票都拿不到。预选考后,我心里很忐忑,心想这下又输了,彻底输了,前面已经输过两回。我在校园的路上遇到王老师,说:“作文的题目忘记写了。”王老师说:“不要紧。”我这才知道,试卷不是拿到外面批的,命运掌握在自己老师手里。 ③预选名单公布,我赫然在榜,我的大部分同学则被迫提前毕业了。 ④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我自然非常珍惜这段时间。我是理改文,对于文科的地理、历史,我除了来自初中的那点知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把几乎所有学习时间都用在了史地上。同学李本红把他白皮的一本地理复习资料送给了我,结果高考有两道大题目出自该书,在全国大多数考生地理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下,我却考了70分。沈为宏把他房间的钥匙交给了我,因为他的姑妈在学校做老师,所以使用这间房是他能享受到的特别待遇。他俩预选落选,这样做,等于是合力助推我走向成功。 ⑤拥有可以单独使用的房间,有了安心复习的环境,可学校却很快把这房间的电给停了,因为知道我不是沈为宏。教室9点钟熄灯,我回到黑灯瞎火的房间无法复习。这一个多月里我必须把6册历史书课后的练习都重做一遍,没了晚上的时间,显然是来不及的。我灵机一动,把桌子移到邻近沈为宏房间的魏老师家厨房的窗户前,就着15瓦的灯光看书、做习题。一开始,魏老师没有发现他窗户外面有个贫寒学子在用功,10点钟一到,“啪”地把灯关了。我只好悻悻地回到自己黑咕隆咚的房间里,像阿Q回到土谷祠,眼巴巴望着空虚的黑暗到天明。后来,魏老师发现了我。老师把灯系在离我书桌较近的窗栏上,等到了晚上11点钟的时候,过来问:“李新,可以了吗?天不早了,早点休息吧。”我这才谢过老师,缩回自己的小屋休息。 ⑥我房间的门外有一口井,井边草特别茂盛,齐腰深,蚊子异常兴奋,逮到一个大活人便爱不释口,坐在附近复习,我的双腿常常被咬得麻木,直到像假腿一样失去感觉。老师们都到这里挑水吃,顺便关心我一下,说:“李新,加油,争取今年一定走掉!”中学在乡下,能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都相当不易。 ⑦我感激老师们投给我的微弱的那缕光。 ⑧这一年,我以超重点大学分数线一个分数段(12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忘不了之前的第二次高考失败后,我自认没有上大学的命,家里祖坟没冒烟,便放弃了。一天,我和母亲在河堤种蒜,当我去河边挑水时,看见有人戴草帽钓鱼,那是王老师。我和母亲央王老师喝水。喝过一碗水后,王老师对母亲说:“这孩子还是让他再复习一年吧,今年只差1分,不复习可惜了!不过——”王老师转向我,“马老师说过李新适合学文科,不适合学理科。你语文好,可以把历史、地理、政治带动起来。”我还是心里没底,但听老师的话,第二天我又去报到,插在了王老师的班级里。 ⑨事实证明,马老师的判断、王老师的提醒都不错。后来我做老师,在指导每一届学生选科的时候,都告诉他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不能跟着潮流走。 ⑩没有我人生中的光的指引,我是无法走到今天的。 ?以后我又遇到了很多光,在人生中每一个坎到来时都遇到过,他们给我以温暖和热量,让我充分相信这个世界,也让我始终觉得自己从别人身上获取的多,而给予人的太少。王老

各省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

各省区中考语文记叙文 阅读汇编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5年各省区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 2015北京卷 (二)阅读《超级智能住宅》,完成18—20题。(共11分) 超级智能住宅 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 住宅终于建成了。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有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好了,现在总算结束了,住宅竣工了,大功告成了。 住宅是丈夫为讨妻子欢心而建成的,因为妻子不爱收拾房间,而且觉得烹饪、洗涤特别麻烦,对于读服装设计的妻子来说,财务收支就更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任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

妙。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动开放,芬芳弥漫。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想。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你听见了吗”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发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真正的变形金刚 路明 ①星野很小的时候,爷爷天天抱他出门,让他东看看,西看看。很快,星野对车着了迷,每看见一辆,他都举起胖嘟嘟的小手,发出惊喜的声音———“喏!喏!” ②家里买了好多玩具小汽车。星野最喜欢的事,就是把所有的汽车摊在地板上。他坐在中间,一脸满足,睡觉时,也要放一辆汽车在枕头边,陪他一起睡。 ③一天,星野惊喜地发现,有一辆小汽车的车门可以拉下来,变成一只机械手。 ④那是一个变形金刚。 ⑤给星野买变形金刚,多少有点假公济私 ....的意思。 ⑥我读小学时,小镇的百货商店里曾经摆着一个巨大的擎天柱,要三百多块。我没有缠着爸妈要买,因为我知道,这差不多是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我只是每天放学后跑去店里,看 一眼擎天柱再回家。有一天,擎天柱不见了。我难过极了,一路拖着脚步走回家。打开门, 擎天柱正坐在柜子上等我。至今记得那份雀跃的心情。擎天柱陪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⑦我给星野看变形金刚的漫画和电影片段,在我的“循循善诱”下,星野很快入了迷, 嘴巴里成天念叨什么汽车人、霸天虎。我心中窃喜,只要星野喜欢,我就有足够的理由买更多的变形金刚了。 ⑧每天临睡前,星野会缠着我讲变形金刚的故事。我就讲,从前有一个机器人叫擎天柱,会变成一辆大卡车,契卡库库卡。还有一个机器人叫大黄蜂,会变成一辆跑车,契卡库库 卡…… ⑨星野睡着了。 ⑩我们都有过那样的岁月,爱的时候不顾一切,被爱的时候浑然不觉。 ?有一天在公园,星野发现,路边停着一辆雪佛兰科迈罗,黄黑涂色,和电影里的大 黄蜂一模一样。更要命的是,车上还贴着代表汽车人的徽章。 ?星野绕着车团团转,兴奋地大喊大叫,大黄蜂,大黄蜂! ?然后他坐在一边,要看大黄蜂变形。我告诉他,大黄蜂不会变了。可是怎么劝都没 有用,小孩子认死理。我把他抱起来往家走,他踢蹬着小腿,哭得声嘶力竭。 ?好吧,那就陪你等。等灶王爷上天,等牛郎织女相会,等南瓜变成马车,等圣诞老 人从烟囱里爬下来。 ?天黑了。大黄蜂静静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星野是哭着回家的。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复习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能够运用解题方法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 一、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类问题。 二、明确复习依据 (一)中考回放 1、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2014《五猖会》第21题 2、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3分)——2015《寒冷的冬夜》第20题 3、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016《骆驼祥子节选》第20题 4、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2017《至深至纯师生情》第19题 5、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18《回忆齐白石先生》第18题从这五年的中考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人物形象分析类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分值相当大。 (二)《语文课程标准》、河北省初中语文考试说明: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明确复习目标 四、方法探究:首先我们结合学过的课文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选段说出选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判断依据。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母亲:勤劳能干 依据: 母亲每天早晨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具体事件。 ⑵(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深沉的爱 依据:动作描写 ⑶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