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本色

语文课的本色
语文课的本色

语文课的本色

作者:谢文献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6期

摘要:语文课的本色是“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充满灵性的一剂灵丹妙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语文课堂。“读”让语文教学拥有了灵性。

关键词:读;语文教学;本色;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00-01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方风景,是一种美丽,是一片真情,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而所有这些都是以语言为载体,借助语言展现语文的内涵与神韵。我认为语言的学习就必须依赖于反复的读。可是“读”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已有逐渐淡化的趋势,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机械的识记、繁琐的讲析、零散的问题”代替了学生的读,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与感悟,从而让语文教学也逐渐丧失了原本的灵性。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真正认识到:“读”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通过“读”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大世界,欣赏语文独特的美,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文字,这需要学生去倾心的阅读,这是生命的本色阅读。

一、语文课“ 读”的步骤

1、亲近文字,读出文章“写什么”。在语文课上,每接触到一篇新的作品,我首先让学生去读,一人一段赛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当堂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错误的及时纠正,读后再交流感悟,说一说这篇文章的要义是什么?想像作者要传达什么样的内容,这里主要以读解决文章“写什么”的问题。在学生赛读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同学都当评委,及时有效地评价,以提高学生读的欲望,读的兴趣,激励他们向自己的朗读极限挑战。

2、走进文本,读出“怎么写”。当学生完成了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去自由阅读,读出文章的美,读出文章的特色。品读欣赏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看一看作者如何布局谋篇,如何表达立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感悟、理解、点评,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这里的阅读是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因为阅历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视角的不同,审美能力的差异等,学生的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于有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10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10 做到三个“不唯”方始为“好课”●张伟“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不唯书。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经过激烈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了马谁就获得了生存的希望,反之将面对死亡。‘倔强’反映的只是人的性格特点,是单层面的,小红军表现出的那种固执不上马,却不是性格使然,反映的恰恰是他‘利在他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小红军是上马了,但那正是他牺牲的时刻!‘马背上’给人的是强烈的内心震撼,是‘倔强’不能比拟的。”这样的课是好是坏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了。不唯上。就是不唯专家、领导和权威。这一点对中国的儿童显得尤为重要,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太大,应从娃娃抓起摒除“人治”思想。《黄河象》讲的是一头黄河象历经200万年形成化石的事。一位教师就以“200万年前的事科学家们也没见过,他们说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为题,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专家的结论,并按照教材提供的黄河象“脚踩着一块石头”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逆推学习,不但自主地得出大象陷入河底和化石形成的过程,对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也进行了验证。同是一样的结论,不是“唯”科学家而得,是在批判中建构,所得是多方面的。不唯课堂。好课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课本也“仅是一个例子”。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凭借课文中的一个点加以延伸转换,使之与课堂外、现实中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生成和建构起一些新认知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课文,抓住“信息”这一关注点,以“‘卡通’世界”为线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以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深化了内容,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取得课堂内、书本上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孙立权与一堂语文课

孙立权与一堂语文课

行为背后的思考 孙立权(一)做个明白人“我” 语文教师的最高使命1、我是谁?教师 为天地立人2、我在干什么?教书育人 为民生立道自身的条件(定位) 3、我怎么把书教好? 为往圣继绝学外部的环境(分析) 为来世开太平自身的发展目标 4、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要当教育家学科教学的目标 不做教书匠自身的成长计划 5、我该怎么做? 学生的教育计划

孙立权 (二)做个有思想的实践者 语文观:语言/文化观 1、我的理念是什么? 课程理念 语文的表层是语言,底层是文化 自己的主张 “非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学科理念:语文教育民族化 其系列实验研究: 2、实践与研究 ①读背经典诗词(五年500篇) ②读背文言文《论语》《老子》 ③读整本的书(五年读28本名著) ④批注式阅读 显性: 学生学业成绩 ⑤中学书法教育 教师课题成果、论文、案例 ⑥启迪灵性的作文教学 隐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模式 过程 借鉴 创新 课堂教学 课余延伸 3、成果呈现

感悟: (一)静下心来,有计划地做一点探索教育教学的尝试,少一点浮躁与名利思想,多一点提升自我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心态,在你用心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做个有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难,难在要有思想和底气,这是需要你长期、静心才能积累起来的;另外,温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同时,它也充满着太多的诱惑,使人无法静心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说不难,也是因为温州,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就是温州的特级教师,也很少有自己的学科理念或教学主张;所谓的“名师”也是温州自己评的。温州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师,更多的是某些政策的倾斜成就了名师名校长。 (三)教育是可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但要你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实践。 努力过后,会有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引述 孙立权老师的语文学科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民族化 △它不是旧式语文教育的复辟,而是语文教育传统经过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 △它的目标是现代化,它的过程是民族化。 △语文教育民族化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关。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语文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语文教育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根基。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读背经典诗文》的实验杂感:

最新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汇编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四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从实验区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通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在课程改革中,开始重视校本研究,重视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也重视开掘广阔的母语教育的资源。特别要提出的是,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锻炼了一批特级教师,他们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这是“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要轻视。 第一,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虚晃一枪,虚以应付,因而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这在公开课上更甚。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所以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和有效。 离开课本,远离文本,天马行空,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有些课让学生离开书本去探究从网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深奥的科学知识。 第二,闹。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众声喧哗,异口同声,许多是虚假的反应,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为了应付场面,有时不得不故作姿态,故作矫情。现在课堂上很少看到那种会心的笑,爽朗的笑,发自内心的笑。老师和学生缺少激情,这种情况令人不安。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片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而干净的土地。 第三,杂。由于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语文活动没有很好的开展,因而另一种形式的“架空分析”有所抬头,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导读:本文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明慧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感谢国培提供了“影子教师”培训,二十多天的影子学校生活,老师们一起合作,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听影子学校老师和靶子学员的课,对如何上好一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一、充分备课 余映潮先生在他的讲座中提到“备课永远是广泛积累的绝佳机会”。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备课,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他在讲《祝福》时,查阅200多篇关于《祝福》的文献资料,讲《夸父逐日》查阅十多万字的资料;刘丽丽老师讲《答谢中书书》时查阅资料,并作了抄摘,所用16K白纸达到了15页,抄写教案四遍,重点、难点分别用红色、蓝色的笔作了标注,详细又明确,足见他们对备课的重视,一堂好课与老师充分备课是分不开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总说,会上课的老师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多少种学习方法。听了不少河北师大附中老师的课,深

切地体会到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重视。 1.阅读法 周智华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一每分钟500字;初二每分钟600字;初三每分钟700字。面对刚进校的学生,在《我的老师》这一课中,要求不出声、不跳读、不回读。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周老师鼓励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引用《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2.勾画法 代士莉老师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整体感知文意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快速看课文,并将与三个问题有关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种方法在语文学习上经常用到,却往往被老师忽略,但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从细节着眼。 3.“三步走”法 “三步走”是一读二划三写。在品味语言时,代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读出语言的精美,又让他们勾画句子引起注意,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看似简单的三步,却是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长期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 4.扩展延伸法 董瑞芳老师在《芦花荡》教学中,介绍作者孙犁时,讲“荷花淀派”,延伸到“山药蛋派”。代士莉老师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上,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

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备课讲稿

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

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 在琳琅满目的书目前初次看到韩素静老师这部《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深深地被书名所吸引,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几年前曾写下的一篇《正本清源,回归语文原生态》的文章,相同之处都在于呼吁语文课堂的纯净化与本真化。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河南省影响力教师”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四个方面,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课堂要落在实处。 1、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识字。 识字教学要落在实处,要求学生不但“认读”,而且会“书写”,不但能写“对”,而且要写“美”,这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 没有思维参与的任何活动都不会有生命,记忆也是一样。教学活动中一定调动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一直往纵深发展,这样他们不仅是在听在记,更是在思考,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活动一定有效。 2、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联练习读书。

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读、别人读、听老师读、看老师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反复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要想用声音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需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把握,朗读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沉进了文本、贴近了文字,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流淌着的东西。 3、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写作。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课堂不在于教师给学生讲了多少课文,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是否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是否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欲望。 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法指导,他们更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思想。如果华美的语言是一篇文章的漂亮外衣的话,那么支撑这件外衣的必定是一个有灵魂的骨骼。这样说来,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抵达思维的最深处,激发和思维的关系永远是皮毛与骨骼的关系。 4、语文课堂需要“停顿”,在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中一味强调数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新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

黄厚江-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

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 黄厚江 什么是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 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教语文,我们首?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我们以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 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语言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的母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具有智慧,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种。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都和其他民族的语言全不一样。因此,我们有责任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我们更有责任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语文是一门课程,语文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有着自己的课程价值。它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它有自身的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着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它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评价;我们也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它的习得规律,它的学习规律,它的教学规?。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

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这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 但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 黄厚江:给语文课做减法 (2012-02-24 15:58:06) 转载▼ 标签: 中语参 中语参初中版 中语参中旬刊 分类:本色语文 师语网 中学语文 教育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摘要:评价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标明确,教法得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差异,促进全员发展;学生积极参与、投入,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关键字:宽松和谐、全员发展、学以致用、五实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目标明确,教法得当。 一堂好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且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8篇_作文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一): 从学前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初中,我上的课不下数万堂,而给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欢的 莫过于那堂精彩的语文课。 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如既往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被同学调侃称呼成的冷 面杀手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走进来。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当他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全班同学皆用 异样的目光望着他,那神情好像看到了外星生物一般。只见老师拿着三个大箱子,高高摞起的 箱子几乎遮住了他的整个身体。他一反常态,笑嘻嘻的从箱后探出头来,露出神秘的笑容。 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的态度有些不对,不会是他中了亿万乐透,要给我们发钞票吧?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只见地中海发型的老三届老师发话了: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分别写三张纸条,第一张写人物,第二张写地点,第三张写做了什么事。然后, 分别放入三个纸箱中。 话音刚落,大家便纷纷动手了。 不一会,一切安排妥当,老师搬起三个纸箱用力晃动。然后他最后开口了,神秘的说道: 同学们,我此刻要选一个同学,让他在三个纸箱中分别选出一张纸条,连起来读一遍,谁愿意来? 看到老师的性格大变,同学们都放松了警惕。教师中立刻沸腾起来都纷纷举起手,目光紧 锁在老师身上,期望能够叫道自己,几个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这时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再看 看小A,他已经离开座位,身体站立着向前倾斜,一脸焦急,生怕这次机会转瞬即逝,他一手 撑着桌子,另一只手向老师的方向倾斜耸立着,似乎想把手举到老师的鼻尖下,姿态还有点飞 天超人的滋味,口中还不断吼着:老师,我!老师,我!看到他那副模样,我心中暗自发笑。 老师的目光在教室中扫来扫去,最后竟然选中了我,我按着老师说的将纸条拿了出来。看 见纸条上的字,我不禁笑出了声,我哈哈大笑,简直说不出话来。看到同学们焦急的目光,我 才一字一顿的边笑边说道:小C同学,在老鼠洞里抓小偷。话音刚落,同学们也都哄然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小A同学笑的简直直不起腰,趴在了桌子上。小B同学捂着肚子,弓着身子,张着嘴巴,眯着小眼,笑的眼泪都流了下来,再看看老师,这时也笑得合不上红嘴,只有被我 念到名字的小C同学满脸通红,连手脚都不知真么放了。 这样的游戏一向玩了半节课,教室里回荡着老师和同学们欢畅爽朗的笑声,整节课都在快 乐中度过。 我应对初中课堂的单调与极大的学习负担,我常常会回忆起那堂精彩的语文课,想起同学 们的欢声笑语,想起在那节课上性格大变的语文老师,想起......屡屡想起那堂课,我总会 在繁忙的学习中看到乐趣,在使人窒息的压力中得到放松.它成为我回忆中永远代表着快乐的 信条. 那堂我最喜欢的课让我毕生难忘,成为我小学生涯的珍贵记忆.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二):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摘要: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几十年下来依旧是“师问课堂”,学生成了课堂上的观众。特别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几乎没有,无视学生自主阅读的个人感悟,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让阅读变得陌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理念;语文课堂 调查数据显示:一至五年级的阅读量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引领我校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媒介”。如何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将课堂学习时间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主题学习给我们开启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理念先行,明确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 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在教师固化的所谓教学模式中输入新的语文教学理念。2011年四月,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到潍坊观摩韩兴娥老师的课堂教学,在韩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听到的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的是韩老师抓住教材的主要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经典语言,对整篇课文主要内容的精准把握,一篇课文仅仅抓住两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疑难语句,把握文章主旨,通篇读书、整体阅读感悟,没有条分缕析,但学生学

习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时间实现了多篇课文的阅读学习,实现了阅读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学习归来,老师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新认识: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行动跟进,探寻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我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语文教学的改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在语文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是单纯地把时间还给学生,重要的是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个人的感悟,增加求知的体验。我们要求教师将课堂时间大致划分三个板块:教师讲解不超过30%,学生自主读书学习不少于50%,检测反馈大约20%。观课议课也以此为标准,强化教师精简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让课堂活起来。(1)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探究习惯。借助导学案指导方法、培养能力。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都能充分认识到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

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各小组经调查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思想: 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 专家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觉得“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各位同学在各校工作的过程中,从中悟出,一堂好课必备“六个好”,才算成功的一节课。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热情激岩。心弛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所以,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孩子们的是欢乐吗? 二、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去创造。有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经常好问:教师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无论创设的是故事情景,活动情景,还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它都破开学生心灵的层层坚冰,泛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使学生凝神静思,小手高举,口若悬河;使课堂高潮岩起,笑声朗朗,掌声阵阵。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 主体,并不排斥“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宜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一张图片的展示,都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困惑中得到解脱,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1000字完美版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1000字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李老师跟往常一样夹着备课本走进教室,只见他露出神秘地表情:“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这节语文课要干嘛吗?” 大家都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好奇地问:“不知道,是什么呀?”“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特别的观察活动。”李老师话还没说完,大家就开始在下面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我以为老师会一巴掌拍在讲台上,让杯子从讲台上蹦起来,可是我明显想错了,老师继续温和地说:“这个活动呢,我先不告诉你们,你们先观察一下PPT上的图片,看看自己能看出什么,然后我再告诉你们活动的具体内容。”话音刚落,我便看见眼前大屏幕上呈现一幅图。 这是什么图啊?上面有座山,山上的纹理好奇怪哦,还有一条小溪流淌在山的前面,后面隐约还有一座什么山……就在我出神地时候,老师的问话把我从云游中拽了回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回答?”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有人说这幅图上有座山,山的前面有一条河,有人说山上的纹理像龙,有人说像鸡,还有人说像各种姿态的马……五花八门的答案都蹦了出来。李老师说:“好了,可以了,你们其中有一人说对了,接下来跟我一起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吧。”我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原来这处风景是桂林漓江的某个地方,漓江旁边的石壁五颜六色,石壁上的纹理非常像马。 老师又点了一下屏幕,一个传说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孙悟空当弼马温的时候,由于不会管马,一些天宫神马就流窜到人间,在它们饮水的时候,一位画家看到了,就打算把它们画下来,由于马群受惊,一下子蹿到了石壁上,再也回不了仙界,于是化作马的形状。李老师接着又说,要是有人能看到石壁上有很多马,就说明这个人观察力非常好。 “同学们,请你们把看到的马用水彩笔勾出来。” 大家纷纷开始动笔,我圈了老半天,也只圈出三匹马。 这时老师又说:“看马是有方法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能看到多少匹呢?其实很多形状都可以想象成马,这就要考察你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了,当年周恩来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到了九匹马呢!他身边的元帅也看到了八匹。” 啊?原来伟人看到的马这么多?不行,我得加油啊,我使劲揉了揉双眼,又盯着大屏幕看了一会儿,1、2、3……哇,我居然看到了十匹马、十匹也! 这时老^带我们念起了桂林儿歌:看到七匹中榜眼,看到九匹状元郎。榜眼就是第二名,状元则是第一名。哎呀呀,那我刚才看到十匹算什么呢?我又开始想入非非啦…… 下课铃很不礼貌地响了起来,伴随着大家的嬉笑声结束了这堂有趣的语文课,意犹未尽的我

名师眼里的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名师眼里的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支玉恒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二)靳家彦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由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由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01-14T09:06:34.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1期供稿作者:于莹 [导读]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公开课,我上了《唐雎不辱使命》一课。 于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255400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公开课,我上了《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在疏通文义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安排是基于文章短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易于疏通。而出人意料的是效果很差。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不仅有了这样的疑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适合语文教学?到底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美的课堂、有效的课堂?这是否与本色语文背道而驰?等等问题开始困扰我。自从04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经历了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还有现在学校正在进行的三四八教学模式,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针对的总是教学方法。我不禁要问: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方式、方法?譬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作为一篇文言文,小组一合作,原本的经典古文味是否就消失了呢?试想,几千年前的孔老先生在讲课时,突然对他的弟子说:现在请弟子们分小组理解下“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是不是变得很滑稽了呢?所以,我想,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回到原始状态呢?这首先涉及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 一、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位 《新课标》是这样给语文课程定义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这样概括:语文课程是一门不仅自身是文化而且负载文化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通常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语文修养与语文水平,主要是就他的书面语修养和水平而言的。因此,整个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以培养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语文课程的显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的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无论听或者读,能一下子抓住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具有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再具体地讲,首先能听懂、看懂;然后能抓住讲话者或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继而能品鉴一席话或一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第二,无论说或者写,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得体、到位、文从字顺、条理清楚。 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明确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有了,是不是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呢?就一篇课文来讲,怎么讲和讲什么,仍然是问题。讲什么比怎么讲更重要,那么语文课讲什么呢? 二、语文课讲什么 语文课讲什么?讲教材呀。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通常是以语文教材为主的。那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又应该讲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教材的使用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语文界甚至教育界的专家具体讲到某篇课文应该讲什么。所以,讲什么由每个一线教师自己定。这就涉及到教师的素养问题。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课文要上出特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阅读感悟,继而让这感悟移嫁给学生,抛砖引玉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在很多名师的课堂,有时还会离开课本,自行安排教学内容。如此分析,语文课讲什么,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首先,关于教材。教材的编订这是教育家的事,作为一线教师无权也无能力改变什么。其次,关于教师的素养问题。这涉及整个教育机构、方针、政策以及教师个人的努力。这与自然界的食物链极为相似。教师能做的也只有自身不断的学习与反思。 三、语文课怎么讲 前面我们讲,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想,读就可以囊括所有。这里的读主要指朗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当你饱含深情朗读的时候,所有的情感会在你的五脏六腑穿梭,所有的养料自然在你的血液里流淌。这胜过所有的讲解!读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说了,写就更加没有问题了。例如,《傅雷家书两则》一文,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读中自然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舐犊之情,如何面对人生的高潮期与低潮期,自然流入到心田里。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傅聪的身份给父亲写回信。这样既加深了读后的感受,又学会与亲人交流的方式。既训练了读又训练了写,且完善了性格,健全了人格。然而,现实是学生懒得读,不想读。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来引导学生朗读?事实是朗读现实是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因此,朗读必须与理解相结合。 所以,语文教学难!难在无目标,无内容,无标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得改,怎么改?以下是我本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首先,关于教材。是不是可以把我们的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四书》《五经》搬上课堂。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读。其次,关于考试。语文学科是不是可以回归到汉语语×言去考察。例如说一段话,写一篇文章。最后,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工资待遇的标准,特别是教师职称的评定,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教师队伍的安定是一切教学的前提。

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 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教语文,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我们以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 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语言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的母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具有智慧,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种。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都和其他民族的语言全不一样。因此,我们有责任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我们更有责任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语文是一门课程,语文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有着自己的课程价值。它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它有自身的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着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它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评价;我们也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它的习得规律,它的学习规律,它的教学规?。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这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 但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我对语文课的表述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 本色语文的内涵,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概括: 把语文当语文教学,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四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从实验区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

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通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在课程改革中,开始重视校本研究,重视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也重视开掘广阔的母语教育的资源。特别要提出的是,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锻炼了一批特级教师,他们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这是“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要轻视。 第一,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虚晃一枪,虚以应付,因而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这在公开课上更甚。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作者: 加入日期:10-06-30 (壹)支玉恒: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贰)靳家彦: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浅谈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标准

浅谈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标准 发表时间:2013-12-25T11:02:17.9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4期供稿作者:梁晓芳[导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兴致意境,寓知识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梁晓芳山东省平度市西关小学266700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兴致意境,寓知识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矛盾体。欲授好一堂质量较高、形式完美的课,除了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和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法。因此,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成为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目标明确化 目标是方向,具体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依据大纲要符合本学科总的目标任务和特点。2.要弄清所教内容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3.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确定教给学生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培养哪些智能,进行什么思想教育等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严防笼统空洞,过高过低。否则对教学起不到积极指导作用,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一体化 1.一堂好课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结合,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结果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而是教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引导的路子走,即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学生,从而驾驭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课有活跃、舒缓气氛之分,而课堂气氛是制约和影响教学中诸因素的主要条件之一,它是由教师的教学风格决定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与教师教学风格及其感染力,是潜移默化、息息相关的,并形成了不同的课堂气氛。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激昂演讲型的、有温文讲授型的、有幽默型的、有逻辑型的等。不管何种风格、何种类型,能使师生一体化才是成功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的最佳途径,各种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之不同,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方法,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处理课题的重点、难点方面,更值得探讨和重视。同时,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引入课题 每节课的引言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特别是语文课,是一个值得精心设计的部分,引言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因此,引言的设计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尽量避免节节课一个格式导入。 2.处理课题 课题的处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两方面:一是课前备课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各部分难易特点和对学生估计的情况,精心设计确定的主要方法;二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方法,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学中贯彻“少”、“精”、“活”、“实”的原则。 3.创设问题 对知识点的启发、引导、点拨不能离开提问,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同样一个问题,问法不同,学生理解程度可能就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要准备多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提问,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像机等教具,能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有效地激发学生情趣,发展学生思维。 四、内容正确化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正确无误,达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师必须准确使用普通话,特别是小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准确的语言,要书写规范,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思路清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板书条理化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经验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板书,使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得以突出,并反映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板书边讲边点,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六、效果良好化 实现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后,学生达标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达到了要求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上这六条标准,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兴趣盎然、增强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并树立起学好语文课的信心,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会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觉悟也会不断提高。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要求教师在理解大纲要求,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表现力,较高的组织能力等自身的高素质,并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敬业精神和渊博知识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