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热力学剖析说课讲解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剖析说课讲解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剖析说课讲解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材料腐蚀破坏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腐蚀形式。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时,在界面上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倾向有多大,正是腐蚀热力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1-1 电池过程

一、原电池

考查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阳极反应:Zn为阳极

阴极反应:Cu为阴极

?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有电子的得失,电子由Zn直接转移给溶液中的H+,且电子的流动是无秩序的,不能形成电子的定向流动。

?有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如果能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转变为电子的定向移动,即电子有秩序地由一处流向另一处,那么,通过这种装置,就能使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由阴极和阳极及电解液组成的系统为原电池

?电流产生的原因:阳极与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位不同,而产生的电位差所引起

?原电池的电位差是电池反应的推动力

1、电极系统

能够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根据导体中形成电流的荷电粒子的不同,导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由电子形成电流的导体称为电子导体相,简称为电子导体。

?由离子形成电流的导体称为离子导体相,简称为离子导体。

由相互接触的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构成,且不同的荷电粒子能在两个相界面间自由转移电荷的导电系统,称为电极系统。

2、电极反应

与电子导体间的导电不同,在电极系统中,电荷通过相界面从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之间穿越,必然要依靠两种不同的荷电粒子(电子和离子)之间相互转移电荷来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是物质得到或释放外层电子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而这正是电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电极反应:电极系统中,伴随着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之间的电荷转移,在两相界面上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3、电极反应的类型

1)第一类电极反应:由金属与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或由吸附了某种气体的惰性金属(如Pt)与被吸附元素离子的溶液构成的电极反应。如:

2)第二类电极反应:由一种金属及该金属的难溶盐(或该金属氧化物)与含有该难溶盐的负离子(或含有氧的负离子,如OH-、SO42-等)溶液构成的电极反应。如:

4、原电池的电化学过程

原电池的电化学过程是由阳极的氧化过程、阴极的还原过程以及电子和离子的输运过程组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就构成了电回路。

二、腐蚀原电池

腐蚀原电池实质上是一个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作功的短路原电池。

电子通过锌与铜内部直接传递,没有经过外电路,是一个短路的腐蚀原电池

化学能→电能→热能

三、腐蚀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及理论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腐蚀原电池,它都必须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等四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腐蚀原电池工作的基本过程。

1、阳极和阳极过程

阳极:在腐蚀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阳极过程:腐蚀电池工作时,阳极上金属材料溶解,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并把等量电子留在阳极金属上。

2、电子转移过程

电子通过电路从阴极转移到阴极。

3、阴极和阴极过程

阴极:在腐蚀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阴极过程:溶液中的氧化性物质(氧化剂)接受从阳极转移过来的电子后本身被还原。

腐蚀原电池特征:

?短路的原电池

?材料表面分为阳极和阴极,阴极和阳极具有不同电位,位于不同位置;

?阳极和阴极之间要有两个电性连接:电子导体通道和离子导体通道;

?离子导体为腐蚀环境。

四、宏观电池与微观电池

根据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和阳极尺寸大小,可将腐蚀电池分为两大类:

1、宏观腐蚀电池(宏电池):阳极和阴极电极尺寸相对较大,宏观上单独的电极肉眼可见,可分辩。

2、微观腐蚀电池(微电池):阳极和阴极尺寸微小,宏观上单独的电极不可见,肉眼不可分辩。

(一)典型的宏观电池

1、异金属电池(电偶电池、双金属电池):异种金属在同一腐蚀介质中相接触

形成异金属腐蚀电池(电偶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异类金属的电位差。异类金属的电极电位相差愈大,电偶腐蚀愈严重。

2、盐浓差电池:金属材料的电位与介质中该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关,浓度高处电位高,浓度低处电位低。

金属构件因与该金属离子含量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形成的腐蚀电池称为盐浓差电池。

3、氧浓差电池:金属材料的电位与介质中的氧浓度有关,氧浓度高处电位高,氧浓度低处电位低。

金属构件因与含氧量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而形成的腐蚀电池称为氧浓差电池。

4、温差电池:金属的电位与介质温度有关,温度低处电位高,温度高处电位低。

金属构件因与温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形成的腐蚀电池称为温差腐蚀电池。

例如:碳钢制造的热交换器,因高温部位碳钢电位低,从而比低温部位腐蚀更严重。(二)典型的微观电池

金属表面或内部的电化学不均匀性,将使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存在电位高低不等的微小区域,从而在金属表面或金属内部形成微观腐蚀电池。

1、成分和组织不均匀引起的微电池:碳钢中的渗碳体、工业纯锌中的铁杂质、铸铁中的石墨等第二相组织与基体组织,以及晶粒与晶界之间、合金成份偏析造成的成份不均等,均会导致金属表面或内部在微观上的电位差异。当金属与电解质介质接触时,必然会在金属表面或内部形成由微阴极和微阳极组成的众多微观腐蚀电池。

2、金属表面物理状态的不均匀性构成微观电池:金属构件应力分布不均匀或形变不均匀同样会导致电化学不均匀,从而形成微观腐蚀电池。

3、金属表面膜不完整构成微观电池:金属表面钝化膜或镀覆的涂层存在孔隙或发生破损,裸露出金属基体,金属基体电位较负,钝化膜或涂层的电位正,金属基体与钝化膜或阴极性

涂层构成微观腐蚀电池,孔隙或破损处作为阳极而受到腐蚀。

腐蚀原电池小结

1、金属电化学腐蚀发生的必要条件:

金属表面上两个不同的区域存在电位差;

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电子的通路-电子导体,金属或合金;

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离子的通路-离子导体,电解液。

2、金属电化学腐蚀的过程:阳极和阴极同时存在,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以维持上述电极反应进行。

阳极多余电子通过电子通道传输到缺电子的阴极,同时阳极发生溶解并以金属离子形式进入溶液本体;

溶液本体溶液的氧化剂通过电解质溶液移动到阴极附近,从阴极上得到电子;

随着电流流动,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不断进行,阳极金属不断溶解,造成腐蚀的发生。

3、腐蚀原电池形成的基本原因:

金属表面上各部位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与各部位接触的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不均匀的,导致各部位的电位存在差别,即出现了各部位的电化学性能的不均匀性。

4、微观腐蚀电池中阴极和阳极进行的区域:

在多数情况下,阳极和阴极过程分别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的;

在某些情况下,阴极和阳极过程在同一部位上随时间交替进行。

§1-2 电化学位

一、化学位

化学位(化学势)的定义:多组分均相系统中,在等温等压并保持系统中其他物质的量都不变的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某一组分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

物理意义:恒温恒压条件下,在指定组成的无限大体系中,加入一摩尔物质引起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指定条件下一摩尔物质对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贡献。

化学势在处理相变或化学变化的问题时才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总是从系统化学位较高的状态转移到化学位较低的状态。

当系统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物质总的化学位相等时,则化学反应过程停止,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正反两个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系统各物质的总量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化学反应前后系统物质总的化学位大小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二、化学平衡的条件

对于化学反应:

有: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条件下:

dG:化学反应的推动力

三、电化学位(广义化学位)

对于电极反应:

也是一个化学反应,但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在电极反应中,除了有物质的变化外,还有电荷在两相之间的转移。即除了化学能的变化外,还有电能的变化。

系统内带电粒子电能的变化等于该带电粒子对系统所做的电功(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一摩尔带电粒子对系统所做的功等于该粒子的电量与系统内电位的乘积,即:

因此对上述电极反应有:

四、电极反应平衡的条件

对于上述电极反应: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是:

可推导出电极反应的平衡条件为:

上式中[实际是电极系统中电子导体相与离子导体相间的电位差,亦即是固液两相间的电位差(电极系统的绝对电极电位,记作)。

§1-3 电极电位

一、绝对电极电位

1、绝对电极电位: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极系统中固液两相间所产生的一个稳定不变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系统的绝对电极电位。

2、绝对电极电位的不可测性

仪表测得的数值不是待测电极的绝对电极电位,而是由(M/溶液)和(Cu/溶液)两个电极系统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习惯上被称为待测电极的平衡电极电位)

因此,单个电极系统的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或者说电极电位的绝对值是无法测量的。

3、参比电极与标准氢电极

1)参比电极:为满足测量需要,将平衡状态下绝对电极电位人为规定为零的电极系统。2)标准氢电极:在氢气分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将镀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浓度为一摩尔每升的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系统。

国际标准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绝对电极电位为零。以标准氢电极为参比电极所测得的待测电极的电极电位为氢标电位。

二、标准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在标准状态下,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的活度为一个单位量时所测得的电极电位,用表示。

三、能斯特方程

1、能斯特方程一般表达式

对于电极反应:

若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根据前述讨论,则有:

2、能斯特方程的应用范围

从前述能斯特方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及假设条件,可知能斯特方程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电子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电极反应;

2)电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四、稳态电位(非平衡电位)

1、电极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

对于单电极反应(即电极界面只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阳极反应方向(氧化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与阴极反应方向(还原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必然相等。

此时,电极界面处存在着两个平衡:

?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粒子交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电极界面既无新物质生成,也无旧物质消耗;

?电荷的交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电极界面的电荷密度分布不变。即既无新电荷产生,也无旧电荷消失。

2、电极反应处于稳态的特征

如铁在盐酸溶液中,会在一个电极界面同时进行着两个不同物质的电极反应,即:

阳极过程:

阴极过程: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李泽升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2级环境科学1班 摘要:腐蚀现象都是由于金属与一种电解质(水溶液或熔盐)接触,因此有可能在金属/电解质界面发生阳极溶解过程(氧化)。这时如果界面上有相应的阴极还原过程配合,则电解质起离子导体的作用,金属本身则为电子导体,因此就构成了一种自发电池,使金属的阳极溶解持续进行,产生腐蚀现象。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原理晶间腐蚀均匀腐蚀应力腐蚀防护与应用镀层阳极保护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属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由金属腐蚀所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这样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便显得非常的重要,本论文主要综合讲述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及讨论了有关现实生产生活中具体的防护措施,以更好的指导现实实践。 二、电化学腐蚀原理 金属表面由于外界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的变质及损坏的现象或过程称为腐蚀。介质中被还原物质的粒子在与金属表面碰撞时取得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而被还原,与失去价电子的被氧化的金属“就地”形成腐蚀产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这样一种腐蚀过程称为化学腐蚀。由于金属是电子的良导体,如果介质是离子导体的话,金属被氧化与介质中被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在金属表面的不同部位进行。金属被氧化成为正价离子(包括配合离子)进入介质或成为难溶化合物(一般是金属的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或金属盐)留在金属表面。这个过程是一个电极反应过程,叫做阳极反应过程。被氧化的金属所失去的电子通过作为电子良导体的金属材料本身流向金属表面的另一部位,在那里由介质中被还原的物质所接受,使它的价态降低,这是阴极反应过程。在金属腐蚀学中,习惯地把介质中接受金属材料中的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叫做去极化剂。经

电化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

电化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 摘 要:根据化学反应Ag + +Cl - →AgCl 设计成银—氯化银可逆电池反应,并用电池电动势测定方法测定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电池电动势值,由此计算出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 关键词:电动势;电池;热力学函数变化值 0 前言 电动势要用于热力学计算,必须是可逆原电池的电动势。测量可逆原电池的电动势,要求原电池本身的电池反应可逆和传质可逆,同时要在可逆条件下进行测量,及测量回路中的电流I →0.电化学可很好的满足可逆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要求,同时,他具有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灵敏度高等优点,也是一种经济的测试方法。根据化学反应和可逆热力学体系的要求,设计可逆原电池体系,利用电化学测定可逆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动势值,所得电池电动势值非常精确,计算所得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可靠。 因此我们将化学反应Ag + +Cl - → AgCl 设计成可逆电池: (+)Ag (s ),AgCl ︱KCl (0.1mol/L )︱AgNO 3(0.1mol/L )︱Ag (s )(-) 负极反应: Ag(s) +Cl - → AgCl(s)+ e - 正极反应: Ag + + Cl -→ Ag(s) 电池反应: Ag ++ Cl - → AgCl(s) 电动势: 01 ln ()() -RT E E ZF a Ag a Cl +-= 该可逆电池需加饱和NH 4NO 3盐桥,以消除液体液接电势。在室温附近,该可逆电池电动势于温度近似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即为p T E )(??。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 热力学函数变化值计算公式如下

p m P r m r E r T E T G nFE Hm nFE nFT S nF ??? ???? ??? ???? ?=-?=-+?=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sdc 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恒温槽;银电极、铂电极;自制银-氯化银电极;自制饱和KNO 3盐溶液;AgNO 3(0.1mol/L );KCl(0.1mol/L);自制NH 4NO 3盐桥。 1.2 实验步骤 (1)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为25.0±0.5℃; (2)配制电池,先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0.1mol/L AgNO 3溶液15mL ,插入银电极,在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0.1mol/LNaCl 约15mL ,再滴入2~3滴0.1mol/LAgNO 3溶液,便生成饱和AgCl ,插入银电极。即配成银-氯化银电极,并以饱和NH 4NO 3盐桥联通两烧杯,组成可逆电池; (3)将电池放入已调好的恒温槽内,恒定5min 以上,为使电池溶液与水浴温度尽快一致,可轻轻摇动烧杯2~3次; (4)用电位差计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5)恒温槽温度每升高5℃左右,恒定5min 以上,依以上步骤分别测定在25℃、30℃、35℃、40℃、45℃时的电动势,并作E-T 图,由直线求得斜率,并根据式(1)~(3)求算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将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讨论

电化学腐蚀力学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动力学是研究非平衡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动力学过程的一门科学,它的应用很广,涉及能量转换(从化学能、光能转化为电能)、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解以及电镀等领域,特别在探索具有特殊性能的新能源和新材料时更突出地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其理论研究对腐蚀电化学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电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理论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中的应用就构成了电化学腐蚀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电极行为与机理、金属电化学腐蚀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等。例如,就化学性质而论,铝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的标准电极电位为-1.662V。从热力学上分析,铝和铝合金在潮湿的空气和许多电解质溶液中,本应迅速发生腐蚀,但在实际服役环境中铝合金变得相当的稳定。这不是热力学原理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局限,而是腐蚀过程中反应的阻力显著增大,使得腐蚀速度大幅度下降所致,这些都是腐蚀动力学因素在起作用。除此之外,氢去极化腐蚀、氧去极化腐蚀、金属的钝化及电化学保护等有关内容也都是以电化学腐蚀动力学的理论为基础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在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腐蚀速度与极化作用 电化学腐蚀通常是按原电池作用的历程进行的,腐蚀着的金属作为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溶解)反应,因此电化学腐蚀速度可以用阳极电流密度表示。 例如,将面积各为10m2的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分别浸在盛有3%的氯化钠溶液的同一容器中,外电路用导线连接上电流表和电键,这样就构成一个腐蚀电池,如2-1。 图2-1 腐蚀电池及其电流变化示意图

查表得知铜和锌在该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分别为+0.05伏和-0.83伏,并测得外 电路电阻R 外=110欧姆,内电路电阻R 内=90欧姆。 让我们观察一下该腐蚀电池接通后其放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外电路接通前,外电阻相当于无穷大,电流为零。 在外电路接通的瞬间,观察到一个很大的起始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其数值为 o o 3k a -0.05(0.83)= 4.41011090 I R ??---==?+始安培 式中o k ?-——阴极(铜)的开路电位,伏; o a ?——阳极(锌)的开路电位,伏; R ——电池系统的总电阻,欧姆 在达到最大值I 始 后,电流又很快减小,经过数分钟后减小到一个稳定的电 流值I 稳=1.5×10-4 安培,比I 始 小约30倍 。 为什么腐蚀电池开始作用后,其电流会减少呢?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影响电 流强度的因素是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和电池内外电路的总电阻。因为电池接通后 其内外电路的电阻不会随时间而发生显著变化,所以电流强度的减少只能是由于 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发生变化的结果。实验测量证明确实如此。 图2-2表示电池电路接通后,两极电位变化的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当电 路接通后,阴极(铜)的电位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当电流减小到稳定值I 稳时两 极间的电位差减小到(k ?-a ?),而k ?和a ? 分别是对应于稳定电流时阴极和阳极 的有效电位。由于k a -??()比(o o k a -??)小很多,所以,在R 不变的情况下, I 稳 = k a -R ?? 必然要比I 始小很多。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2.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1)微电池腐蚀 ①差异充气腐蚀 同一种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如果不同部位溶解氧气浓度不同,则氧气浓度较小的部位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失去电子受到腐蚀;而氧气浓度较大的部位作为阴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如果也有K3[Fe(CN)6]和酚酞存在,则阳极金属亚铁离子进一步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的Fe3[Fe(CN)6]2沉淀;在阴极,由于氢氧根离子的不断生成使得酚酞变红(亦属于吸氧腐蚀)。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氧气浓度小的部位)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氧气浓度大的部位)反应式: O2+2H2O +4e-= 4OH- ②析氢腐蚀 金属铁浸在含有K3[Fe(CN)6]2的盐酸溶液中,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腐蚀,杂质作为阴极,在其表面H+得电子被还原析出氢气。两极反应式为: 阳极:Fe = Fe2++2e- 阴极:2H++2e-= H2↑ 在其中加入K3[Fe(CN)6],则阳极附近的Fe2+进一步反应: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2)宏电池腐蚀 ①金属铁和铜直接接触,置于含有NaCl、K3[Fe(CN)6]、酚酞的混合溶液里,由于?O(Fe2+/Fe)< ?O(Cu2+/Cu),两者构成了宏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属于吸氧腐蚀)。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 阳极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铜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在阴极由于有OH-生成,使c(OH-)增大,所以酚酞变红。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剖析说课讲解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材料腐蚀破坏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腐蚀形式。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时,在界面上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倾向有多大,正是腐蚀热力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1-1 电池过程 一、原电池 考查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阳极反应:Zn为阳极 阴极反应:Cu为阴极 ?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有电子的得失,电子由Zn直接转移给溶液中的H+,且电子的流动是无秩序的,不能形成电子的定向流动。 ?有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如果能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转变为电子的定向移动,即电子有秩序地由一处流向另一处,那么,通过这种装置,就能使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由阴极和阳极及电解液组成的系统为原电池 ?电流产生的原因:阳极与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位不同,而产生的电位差所引起 ?原电池的电位差是电池反应的推动力 1、电极系统 能够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根据导体中形成电流的荷电粒子的不同,导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由电子形成电流的导体称为电子导体相,简称为电子导体。

?由离子形成电流的导体称为离子导体相,简称为离子导体。 由相互接触的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构成,且不同的荷电粒子能在两个相界面间自由转移电荷的导电系统,称为电极系统。 2、电极反应 与电子导体间的导电不同,在电极系统中,电荷通过相界面从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之间穿越,必然要依靠两种不同的荷电粒子(电子和离子)之间相互转移电荷来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是物质得到或释放外层电子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而这正是电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电极反应:电极系统中,伴随着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体相之间的电荷转移,在两相界面上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3、电极反应的类型 1)第一类电极反应:由金属与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或由吸附了某种气体的惰性金属(如Pt)与被吸附元素离子的溶液构成的电极反应。如: 2)第二类电极反应:由一种金属及该金属的难溶盐(或该金属氧化物)与含有该难溶盐的负离子(或含有氧的负离子,如OH-、SO42-等)溶液构成的电极反应。如: 4、原电池的电化学过程 原电池的电化学过程是由阳极的氧化过程、阴极的还原过程以及电子和离子的输运过程组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就构成了电回路。 二、腐蚀原电池 腐蚀原电池实质上是一个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作功的短路原电池。 电子通过锌与铜内部直接传递,没有经过外电路,是一个短路的腐蚀原电池 化学能→电能→热能 三、腐蚀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及理论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腐蚀原电池,它都必须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等四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腐蚀原电池工作的基本过程。 1、阳极和阳极过程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极化曲线在电化学腐蚀中的应用 娄浩 (班级:材料化学13-1 学号:120133202059)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极化;极化曲线;极化腐蚀图 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l~4%,世界钢铁年产量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因此研究金属腐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论文分析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极化曲线的理论基础。利用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过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1.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金属腐蚀学是研究金属材料在其周围环境作用下发生破坏以及如何减缓或防止这种破坏的一门科学[1]。通常把金属腐蚀定义为: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所以,可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其反应的特点是金属表面的原子与非电解质中的氧化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腐蚀产物[3]。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直接进行的,因而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电子导电的介质(电解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任何以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至少包含有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并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形成回路[4]。阳极反应是氧化过程,即金属离子从金属转移到介质中并放出电子;阴极反应为还原过程,即介质中的氧化剂组分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的过程。例如,碳钢[5]在酸中腐蚀,在阳极区Fe被氧化成Fe2+所放出的电子自阳极Fe流至钢表面的阴极区(如Fe3C)上,与H+作用而还原成氢气,即 阳极反应:Fe - 2e →Fe2+ 阴极反应:2H+ + 2e →H2 总反应:Fe + 2H+ →Fe2+ + H2 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的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可

电化学热力学一电极电势与电化学势

电化学热力学一——电极电势与电化学势 何政达 我们以H 2,Cl 2生成HCl 为例:222H Cl HCl +→。那么当发生1mol 这样的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就是2mol 。经过热力学很容易计算这个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的Gibbs free energy : 222()()()r m f m f m f m G G HCl G H G Cl ΘΘΘΘ?=?-?-? 其中()f m G HCl Θ?为HCl 的生成Gibbs free energy 。在各类化学手册当中都可以查阅得到。根据热力学,体系对外界做的最大功就是Gibbs free energy ,而由于反 应转移2电子,因此根据热力学,有:r m G nFE ΘΘ?=-。而这个E Θ就称为反应的 “标准电极电势”。当反应不是在标准情况下发生时,那么r m G nFE ?=-一样成立。不过这时就称为反应的“电极电势”。 我们都知道电化学反应实际上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实际得失。因此我们可以将任何一个电化学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1)生成电子的(2)消耗电子的。通式为: 11(1):(2):i i j j k k l l m m j j p p n S n S ne n S n S n S n S n S n S ne --+ +++++++++ 因此将各种各样的氧化还原反应拆成这种形式后,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的半反应都是重复的,因此我们希望对这些经常出现的半反应进行总结,这样再出现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原来的结果来预期一些事情了。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物理化学家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化学势。 先说说什么是化学势。有一个非常大的体系,它的total gibbs free energy 为G 。当在其中新添加其中的一个物种时,G 单位变化的量。用数学公式标出来可能更清楚一些: ,,()j i i n p T i G n μ≠?=? 我们都知道偏微分的法则,也就是在p ,T ,以及其他物种量不变时,加单位的i ,则G 会有多大变化,这就称为化学势。那么给化学势一个标准状态,也就是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 1.腐蚀电池(原电池或微电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腐蚀电池分为三(或二)类: 微电池示意图 (1)不同金属与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接触就会形成腐蚀电池。 例如:在铜板上有一铁铆钉,其形成的腐蚀电池如图10—7所示。 铁作阳极(负极)发生金属的氧化反应: Fe → Fe2+ + 2e-;(Fe → Fe2+ + 2e)=-0.447V. 阴极(正极)铜上可能有如下两种还原反应: (a)(a)在空气中氧分压=21 kPa 时:O2+4H++4e- →2H2O; ( O2+4H++4e- →2H2O )=1.229 V , (b) 没有氧气时,发生2H+ + 2e-→ H2;(2H+ + 2e-→ H2)=0V, 有氧气存在的电池电动势E1=1.229-(-0.447)=1.676V; 没有氧气存在时,电池的电动势E2=0-(-0.447)=0.447V。可见吸氧腐蚀更容易发生,当有氧气存在时铁的锈蚀特别严重。铜板与铁钉两种金属(电极)连结一起,相当于电池的外电路短接,于是两极上不断发生上述氧化—还原反应。 Fe氧化成Fe2+进入溶液,多余的电子转向铜极上,在铜极上O2与H+发生还原反应,消耗电子,并且消耗了H+,使溶液的pH值增大。 在水膜中生成的Fe2+离子与其中的OH—离子作用生成Fe(OH)2,接着又被空气中氧继续氧化,即: Fe2+ + 2OH-→ Fe(OH)24Fe(OH)2 + 2H2O + O2→ 4Fe(OH)3

c03-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第三章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3-1 电化学腐蚀过程——电极过程动力学基础 一. 电极过程的特征[1] 电化学腐蚀本质上是一种电极过程。 电化学反应是在两类导体界面上发生的有电子参加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电极本身既是传递电子的介质,又是电化学反应的反应点。为了使这个反应在一定电位下得以在电极与溶液界面间顺利进行,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某些与之有联系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通常将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界面时所发生的一连串变化的总和,称为电极过程。 在两类导体界面上发生的电极过程是一种有电子参加的异相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相当于异相反应的催化剂。因此,电极过程应当服从异相催化反应的一般规律。首先,反应是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的,反应速度与界面面积的大小和界面的特性有关。其次,反应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电极表面附近微薄液层中反应物和产物的传质过程(溶液中朝着一定方向输送某种物质的过程)的影响。如果没有传质过程,则反应物来源断绝或产物疏散不出去,反应自然不能持续地进行。此外,这类反应还与新相(气体、晶体等)生成过程密切相关。但是,电极过程除了具有一般异相催化反应的共性外,还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界面电场对电极过程速度具有重大作用。界面间电位差只要改变0.1V左右,就足以使反应速度成十倍地增加。 根据对电极反应历程的分析研究得知,它是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单元步骤组成的。除了接续进行的步骤之外,还可能由平行的步骤存在。其中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接续进行的单元步骤。1. 反应物粒子自溶液内部或自液态电极内部向电极表面附近输送的单元步骤,称为液相传质步骤;2. 反应物粒子在电极与溶液界面间得电子或失电子的单元步骤,称为电子转移步骤;3. 产物粒子自电极表面向溶液内部或向液态电极内部疏散的单元步骤,这也是个液相传质步骤;或者是电极反应生成气态或晶态(例如形成金属晶体)的产物,这个步骤称为新相生成步骤。 有时在步骤1与步骤2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反应物粒子得失电子之前,于界面附近液层中或电极上进行的某些变化,称为前置的表面转化步骤。在某些电极过程中,步骤2与步骤3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电子转移步骤产物进一步转化为其它物质的反应,称为后继的表面转化步骤。 电极过程在电极与溶液界面间进行,可以用一般的表示异相反应速度的方法来描述电极过程的速度v r,即以单位表面上所消耗的反应物摩尔数表示,其单位是摩尔/秒·米2。例如反应物O与电子结合形成产物R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O + ne = R,其中n为一个反应物粒子O 在反应中所需要的电子数。在电极反应的前后还有液相传质过程等步骤存在。因为在稳态下进行的各步骤速度应当相等,故可根据单位时间内这个电极反应式所需要的电量来表示这个电极过程的反应速度。 由法拉第定律可知,电极反应所消耗的反应物的克当量数等于电极上通过电量的法拉第数。因此,可将摩尔数表示的反应速度转化为克当量数,然后再将它转换成以库仑表示的电量。 在上述反应式中每个反应物粒子需要消耗n个电子。物质O的摩尔数乘以n则为克当量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编辑 电化学腐蚀就就是金属与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例如铁与氧,因为铁的电极电位总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铁就是阳极,遭到腐蚀。特征就是在发生氧腐蚀的表面会形成许多直径不等的小鼓包,次层就是黑色粉末状溃疡腐蚀坑陷。 1基本介绍 2相关原理 3方程式 4现象危害 5解决办法 6电化学 7除氧方法 ?热力除氧 ?真空除氧 ?铁屑除氧 ?解吸除氧 ?树脂除氧 ?化学药剂除氧 基本介绍编辑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就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 我们知道,钢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腐蚀,但潮湿的空气中却很快就会腐蚀。原来,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还溶解了氧气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

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与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就是负极,碳就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电化学腐蚀就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电化学腐蚀反应就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就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与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 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就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相关原理编辑 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多种,其中电化学腐蚀就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当金属被放置在水溶液中或潮湿的大气 电化学腐蚀 中,金属表面会形成一种微电池,也称腐蚀电池(其电极习惯上称阴、阳极,不叫正、负极)。 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使阳极发生溶解,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腐蚀电池的形成原因主要就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水膜,因而使空气中 , , 等溶解在这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浸泡在这层溶液中的金属又总就是不纯的,如工业用的钢铁,实际上就是合金,即除铁之外,还含有石墨、渗碳体( )以及其它金属与杂质,它们大多数没有铁活泼。这样形成的腐蚀电池的阳极为铁,而阴极为杂质,又由于铁与杂质紧密接触,使得腐蚀不断进行。 方程式编辑

电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速率的测定 金属的腐蚀速度可用腐蚀失重或腐蚀深度表示,也可用腐蚀电流密度表示。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一般以自腐蚀电流密度i corr的大小来衡量金属的腐蚀速度。测定腐蚀电流密度的方法很多,本实验用塔费尔直线外推法来测定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来衡量金属的腐蚀速度。如图2-1为塔费尔直线。 图2-1极化曲线外延法测得金属腐蚀速度 极化曲线的这一区段称为塔费尔区,也叫强极化区。在极化曲线中,塔费尔直线延长线的交点处,金属阳极溶解的速度和阴极的去极化反应的速度相等。金属的腐蚀达到相对稳定,这时的电位即是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位的高低反应了材料发生腐蚀的难易程度,自腐蚀电位越高,材料越不容易发生腐蚀,自腐蚀电位越低,材料就越容易发生腐蚀;所对应的电流就是金属腐蚀电流,腐蚀电流反应了金属发生腐蚀的快慢程度,腐蚀电流越大,金属发生腐蚀的速度就越大,腐蚀电流越小,金属发生腐蚀的速度就越小。根据这一原理,测定金属的极化曲线。将阳极或者阴极的塔费尔直线外推到与过电位为零的直线相交,交点对应的电流为腐蚀速度。 3)实验设备及条件 ①实验设备 实验采用电化学测量系统对各试样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实验。其装置如图2-2所示:

图2-2 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中三电极体系中以饱和甘汞(SCE)电极作为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Pt 电极作为辅助电极(auxiliary electrode);代测试样为研究电极(research electrode)。参比电极和研究电极间用盐桥连接,鲁金毛细管(capiliary)距研究电极1~2毫米。 电化学工作站部分参数如下: 初始电位(V):-2;终止电位(V):2.2;扫描段数:1;终止电位处保持时间:0;静置时间:2s;电流灵敏度(A/V):1.e-0.04。 ②实验条件 a.腐蚀试样:对1#到12#试样进行蜡封,即:在试样上用油性笔取1cm×1cm 的面积,并在其上放置橡皮,而后将烧化的蜡汁快速滴于试样表面,即蜡封处理。 b.腐蚀溶液:3.5%的NaCl水溶液(与浸泡实验相对应)

电化学腐蚀试验

实验九极化曲线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掌握稳态恒电位法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 掌握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极化现象与极化曲线 为了探索电极过程机理及影响电极过程的各种因素,必须对电极过程进行研究,其中极化曲线的测定是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知道在研究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池反应时,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每个电极反应都是在接近于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因此电极反应是可逆的。但当有电流明显地通过电池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电极反应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加,电极反应的不可逆程度也随之增大。由于电流通过电极而导致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描述电流密度与电极电势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作极化曲线,如图2-19-1所示。 图2-19-1 极化曲线 A-B:活性溶解区;B:临界钝化点B-C:过渡钝化区;C-D:稳定钝化区D-E: 超(过)钝化区 金属的阳极过程是指金属作为阳极时在一定的外电势下发生的阳极溶解过程,如下式所示: M→M n++n e 此过程只有在电极电势正于其热力学电势时才能发生。阳极的溶解速度随电位变正而逐渐增大,这是正常的阳极溶出,但当阳极电势正到某一数值时,其溶解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阳极溶解速度随电势变正反而大幅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现象。图2-19-1中曲线表明,从A点开始,随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电流密度也随之增加,电势超过B点后,电流密度随电势增加迅速减至最小,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产了一层电阻高,耐腐蚀的钝化膜。B点对应的电势称为临界钝化电势,对应的电流称为临界钝化电流。电势到达C点以后,

物理化学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电化学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 高材1205班穆仕敏20120221165 摘要: 1.金属腐蚀:金属和金属制品在一定环境中使用或者放置,会自发的发生氧 化反应,逐渐的变成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各种金属盐,而金属本身则早饭到破坏。例如: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铝锅盛食盐而穿孔等。这类现象称为金属的腐蚀。 2.腐蚀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 关键词:电化学腐蚀,腐蚀电池,金属的保护,电化学腐蚀的应用。 一、电化学腐蚀现象: 1,黄铜制作的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2,.生铁比软铁芯容易生锈 3,锈质铁器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容易生铁锈 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5,铝锅盛食盐而穿孔 二、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当金属被放置在水溶液中或潮湿的大气中,金属表面会形成一种微电池,也称腐蚀电池,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使阳极发生溶解,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也就是说金属腐蚀就是腐蚀电池的形成和发生反应的过程。 三、.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腐蚀电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水膜,因而使空气中,,等溶解在这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浸泡在这层溶液中的金属又总是不纯的,如工业用的钢铁,实际上是合金,即除铁之外,还含有石墨、渗碳体()以及其它金属和杂质,它们大多数没有铁活泼。这样形成的腐蚀电池的阳极为铁,而阴极为杂质,又由于铁与杂质紧密接触,使得腐蚀不断进行。 四、.化学反应方程举例: (1)析氢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 负极(Fe):

电化学热力学)

电化学 一、选择题 1.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①2()2()2()12 g g l H O H O +→ ②2()2()2()22g g l H O H O +→ 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E 1、E 2和K 1、K 2表示,则 ( C) A E 1 = E 2,K 1 = K 2 B E 1 ≠ E 2,K 1 = K 2 C E 1 = E 2,K 1 ≠ K 2 D E 1 ≠ E 2,K 1 ≠ K 2 2 在电池 Pt|H 2(g , P Θ ) | HCl (1mol ·kg -1) || CuSO 4 ( 0.01mol mol ·kg -1)|Cu 的阴极中加入下面四种溶液,使电池电动势增大的是 ( A ) A 0.1mol·kg -1CuSO 4 B 0.1mol·kg -1NaSO 4 C0.1mol·kg -1 Na 2S D0.1mol·kg -1 NH 3·H 2O 3 原电池在定温,定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其在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为( C ) A m r H ? B 零 C m r S T ? D m r G ? 4 298k 时, 电池反应H 2(g )+1/2O 2(g )= H 2O (l )所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θ1,MF E , 反应2 H 2O (l )=2 H 2(g )+ O 2(g )所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θ2,MF E ,则θ2,MF E 和θ1,MF E 的 关系为( C ) A θ2,MF E =-2θ1,MF E B θ2,MF E =2θ1,MF E C θ2,MF E =-θ1,MF E D θ2,MF E =θ1,M F E 5 电池Hg (l )︱Zn (a 1)︱ZnSO 4(a 2)︱Zn (a 3)︱Hg (l )的电动势(A ) A 仅与a 1、a 3有关,与a 2无关 B 仅与a 1、a 2有关,与a 3无关 C 仅与a 2、a 3有关,与a 1无关 D a 1、a 2、a 3 均无关 6. 有一自发原电池,已知其温度系数为负值,则该电池反应的H ? ( A ) A H ? >0 B H ?=0 C H ?<0 D 无法判断 7. 25 ℃时,要使电池Na(Hg) (α1)| Na +(aq) | Na(Hg) (α2)成为自发电池,则必须让两个活度的 关系为 ( A ) A α1 > α2 B α1 = α2 C α1 < α2 D α1 与 α2可任意取值 二、填空题 1 Pt | H 2(g,100Kpa) | H +(α1) || H +(α2) | H 2(g,100Kpa) | Pt 25℃时,若该电池的电动势E>0, 则α 1 <α 2 ,电池反应为 H +(α2)----- H +(α1) 。

电化学腐蚀名词解释

1.腐蚀:指材料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破化或变质 2.腐蚀作用:由于地下水中氢离子置换铁,使铁离子溶于水中,从而使钢铁材料受到腐蚀的 作用。氢离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于锅炉中水温增高,弱基性盐类经水解而生成。此外,溶解于水中的O2、C02、H2 s也可以成为腐蚀作用的因素。锰的盐类、硫化铁、有机物及油脂都能作接触剂而加强这一作用。一般氢离子浓度较高(pH<7)的酸性水都有腐蚀性。深部碱性碳酸钠水对钢管有强烈腐蚀作用。 3.腐蚀反应: 4.腐蚀分类: 5.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不纯的金 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6.电极系统: 7.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指在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半反应,因为在原电池 和电解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 8.阴极:阴极(Cathode)是电化学反应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得电子的极,也就是发生还原 反应的极。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在电解池中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阴极总是与阳极(Anode )相对应而存在的。 9.阳极:阳极(Anode )是电化学反应的一个术语,阳极总是与阴极(Cathode)相对应 而存在的。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Anode),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与正极相连,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阴离子。与阴极(cathode )相对应。 阳极是电镀制程中供应镀层金属的来源,并也当成通电用的正极。一般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及不可溶的阳极。 10.孤立电极: 11.均相电极: 12.复相电极: 13.化学位:对于一个多组分的物系,吉氏函数可用温度、压力和组成物系各组分的物质的 量来描述。即:G=f(T,P,n1,n2…nk)当物系发生一个极端小的变经时,吉氏函数的变化为: dG=( )P,n j dT( )T,n jdP+( )T,p,n j≠1·dn1+( )T,p,n j≠2 dn2+…+( ) T,p,n j≠k dnk 定义μi=( ) T,p,n j≠i μi就是物系中组分i的化学位。它的物理意义是:在恒温恒压下当1mol 组分i加到一个无限大量的物系中,对该物系总吉氏函数的贡献。

金属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金属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王超学号:20114160201 (河北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摘要:通过热力学条件、电位—PH图、合金元素及组织,对电化学腐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热力学条件和电位—PH图,可以定性判断电化学腐蚀反应趋势和腐蚀产物;提高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降低金属中的第二相含量、控制溶液PH等均有利于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 关键词:金属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金属材料以及由它们制成的结构物,在自然环境中或者在工况条件下,由于与其所处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腐蚀,其中也包括上述因素与力学因素或者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腐蚀科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古希腊Herodias和古罗马Pinions在2000年前已提出用锡防止铁生锈;我国商代(3000年前)发明锡青铜;出土铁器可见古人防蚀成就。18世纪工业发展—腐蚀与防护学科形成、发展。如今,腐蚀科学以及防腐技术应用在了化工、农业、机械制造业、国防等各个方面。 生产生活中,腐蚀无处不在。腐蚀可以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的的浪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腐蚀还会给生产过程埋下不易察觉的安全隐患,造成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腐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腐蚀疲劳、应力腐蚀断裂、氢蚀、点蚀、晶间腐蚀、高温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但其中所占比例最大,危害最严重的还是电化学腐蚀。通过对电化学腐蚀热力学的研究,可以判断电化学腐蚀趋势及腐蚀产物,了解腐蚀机理,从根本上预防腐蚀的发生。 一、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位作判据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形成了腐蚀原电池,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示是把大小相等的Zn片和Cu片 同时置于盛有稀硫酸的同一烧杯中,并用导线通过毫安表 连接起来,以锌为阳极、铜为阴极的原电池装置。当合上 开关,毫安表指针立即偏转,表明有电流通过。阳极锌失 去的电子流向与锌接触的阴极铜,并与阴极铜表面上溶液 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氢离子并聚合成氢气逸出。腐蚀介 质中氢离子不断消耗,是借助于阳极锌离子提供的电子。通常规定电位较低的电极(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为阳极,电位较高的电极(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为阴极。因此,原电池将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 金属腐蚀的现象十分复杂,根据金属腐蚀的机理不同,通常可分为化学腐蚀和 电化学腐蚀两大类. 1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称化学腐蚀.钢铁材料在高温气体环境中发生的腐蚀,通常属化学腐蚀,在生产实际中常遇到以下类型的化学腐蚀. a.钢铁的高温氧化 钢铁材料在空气中加热时,铁与空气中的02发生化学反应,在570℃以下反应如下: 3Fe+202Fe304 生成的Fe304是一层蓝黑色或棕褐色的致密薄膜,阻止了O2与Fe的继续 反应,起了保护膜的作用.在570℃t22_k生成以FeO为主要成分的氧化皮渣,反应如下:2Fe+O22FeO 生成的FeO是一种既疏松又极易龟裂的物质,在高温下O2可以继续与Fe反应,而使腐蚀向深层发展. 不仅空气中的氧气会造成钢铁的高温氧化,高温环境中的CO2,水蒸气也会造成钢铁的高温氧化,反应如下: Fe+CO2FeO+CO;Fe+H2OFeO+H2

温度对钢铁高温氧化影响极大,温度升高,腐蚀速率显著增加,因此,钢铁材料在高温氧化性介质(O2,C02,H20等)中加热时,会造成严重的氧化腐蚀. b.钢的脱碳 钢中含碳量的多少与钢的性能密切相关.钢在高温氧化性介质中加热时,表面的C或Fe3C极易与介质中O2,C02,水蒸气,H2等发生反应: Fe3C(C)+1/2O23Fe+CO;Fe3C(C)+C023Fe+2CO; Fe3C(C)+H203Fe+CO+H2;Fe3C(C)+2H23Fe+CH4 上述反应使钢铁工件表面含碳量降底,这种现象称为"钢的脱碳".钢铁工件表面脱碳后硬度和强度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情况严重时,零件报废,给生 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c.氢脆 含氢化合物在钢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例如: 酸洗反应:FeO+2HCl=FeCl2+H20 Fe+2HCl=FeCl2+2H 硫化氢反应:Fe+H2S=FeS+2H 高温水蒸气氧化:Fe+H20=FeO+2H 这些反应中产生的氢,初期以原子态存在,原子氢体积小,极易沿晶界向钢材的内部扩散,使钢的晶格变形,产生强大的应力,降低了韧性,引起钢材的脆性.这种破坏过程称为"氢脆".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加氢等含氢化合物参与的工艺中,钢铁设备都存在着氢脆的危害, 特别对高强度钢铁构件的危害更应引起注意.d.高温硫化 钢铁材料在高温下与含硫介质(硫,硫化氢等)作用,生成硫化物而损坏的过程称"高温硫化",反应如下:

电化学腐蚀

第二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电池的腐蚀过程 阳极过程:以离子形式迁移到溶液中,同时把当量电子留在金属上。 电流通路:电子从阳极到阴极,阳离子从阳极区到阴极区,阴离子从阴极区到阳极区。 阴极过程:从阳极迁移过来的电子被电解质溶液中能吸收电子的物质接受。 *次生反应:从阳极区扩散来的金属离子和从阴极区迁移过来的氢氧根离子相遇形成氢氧沉淀产物;次生产物主要沉积在槽底,由于对流仍有少量被带到电极上沉积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膜,但其保护性比初生膜差得多。 2、宏观电池和微观电池 宏观电池 不同金属浸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不同金属浸在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同一种金属浸在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 微观电池 金属化学成分不均匀 金属组织不均匀 金属表面的物理状态不均匀 3、电极与电极电位 电极:金属导体与离子导体构成的体系,分为单电极、多重电极。 电极反应:金属和溶液在界面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 双电层:电极反应导致在金属和溶液界面上形成双电层 电极电位: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为电极电位 能斯特方程:E=E0+RT ln a 氧 还 开路电位、稳态电极电位、自腐蚀电位:外电流为零时的电极电位。 常用的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4、极化 极化: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显著地偏离了未通净电流时的初始电位的现象。过电位:由于有电流通过而发生的电极电位偏离于原电极电位的变化值。 极化原因阳极极化 活化极化: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的速度小于电子从阳极迁移到阴极的 速度,使阳极有正电荷积累,阳极电位正移。 浓差极化:金属离子扩散慢,阳极附近金属离子增多,阳极电位正移 电阻极化:金属表层形成钝化膜,阳极过程受阻,金属溶解速度下降 导致阳极电位正移 阴极极化 活化极化:阴极接受电子慢,阴极积累了剩余电子,电子密度增加, 导致阴极电位负移 浓差极化:参与阴极反应的物质或产物扩散较慢引起阴极过程受阻, 阴极电子堆积,阴极电位负移

腐蚀电化学原理

腐蚀电化学原理 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 电极系统和电极反应 电极系统 电子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向一定方向移动的荷电粒子是电子或带正电的电子空穴 离子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向一定方向移动的荷电粒子是带正电的或带负电的离子 物理化学性质一致的物质所组成而与系统中其他部分之间有界面隔开的集合体,叫做相 电荷从一个相通过两个相的界面转移到另一个相,这个系统叫做电极系统 伴随电荷在两相之间转移,不可避免地同时会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发生物质的变化——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即化学变化。 电极反应 在电极系统中伴随着两个非同类导体之间的电荷转移而在两相界面上发生的化学,称为电极反应 电极 三种表述:组成电极系统的电子导体相(如工作电极);电子导体材料(如铂电极);电极反应或整个电极系统(如氢电极) 电极反应的主要特点 既然所有的电极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因此所有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定律如当量定律、质量作用定律等也都适用于电极反应,但电极反应又有不同于一般化学反应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是,电极反应是伴随着两类不同的导体相之间的电荷迁移过程发生的,因此在它的反应式中就包含有eM作为反应物或生产物。电极反应受到电极系统的两个导体相之间的界面层的电学状态的影响,所以比一般的化学反应,电极反应多了一个状态变量。由于电极材料中的电子参与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就必须发生在电极材料的表面上。因此电极反应具有表面反应的特点。 一个电极反应过程则只有整个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一半。 电极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电极材料本身并不参加电极反应,电极材料起到两种作用,一是提供电子给氧化体或是接受来自还原体的电子,二是它表面乃是进行电极反应的场所。(电极材料对有关物质的吸附作用、在电极表面上形成的中间产物的情况等,会影响电极反应的进行)。有气体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电极反应两种。第二类,电极材料本身参加电极反应。还原体是电极材料本身,氧化体是它的离子或化合物,这种被称为金属电极反应。第一类金属电极和第二类金属电极(有固相产生)。 电化学位 驱使一个体系进行变化过程需要能量条件,这个能量就是:这个体系在自发地进行变化过程以后,体系的能量就随之降低。如果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即能向前也能向后,那么这个变化过程会在变化前后的能量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 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如果一个体系可以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则当体系在前一状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比后一状态的吉布斯自由能高时,这个体系就可以自发地从前一状态向后一状态转变,直至两种状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相等,这种状态间的转变才达到平衡。 电化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