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常识试题(40题)

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常识试题(40题)
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常识试题(40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4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

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11.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预期的收入差距主要取决于( )。

A.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迁移成本

B.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C.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城市的就业率

D.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的失业率

12.假如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17%,则实际利率为( )。

A.25%

B.1.36%

C.-9%

D.9%

13.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

A.帕累托标准

B.资源配置

C.市场占有率

D.社会福利水平

14.如果对于甲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Y替代商品X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B.甲用X向乙交换Y

C.甲用Y向乙交换X

D.甲用3单位Y向乙交换2单位X

15.根据产业间产出的关联效应来选择主导产业,由于( )具有较高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常给予优先地位。

A.农林牧渔

B.纺织工业

C.重化工业

D.食品工业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

B.产业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

C.产业包括服务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7.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18.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19.直接指导我国近20年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经济实践的经济思想是()。

A.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

B.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邓小平的产业经济思想

20.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手段的是( )。

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21.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

A.3%

B.6%

C.12%

D.27%

22.以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为特点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上划时代的大事,主要表现在( )。

A.新品质的种植需要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

B.消除了饥饿威胁,提高了粮食供给

C.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有利影响

D.消除了农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23.提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罗森斯坦·罗丹

B.纳克斯

C.斯特里顿

D.赫希曼

24.城市的共同功能是( )。

A.为城市生产、生活和提高人的素质提供服务的功能

B.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

C.为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

D.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

25.在“囚徒困境”博弈中,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 )。

A.坦白,仅在对方保持沉默的情况下

B.坦白,仅在对方也坦白的情况下

C.保持沉默,仅在对方也保持沉默的情况下

D.坦白,不管对方如何选择

26.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

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27.城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而引起的财政收支是( )。

A.公共财政收支

B.经常性财政收支

C.建设性财政收支

D.国有资产所有者财政收支

28.以下哪一种情况不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

A.教育投资

B.用于健康的支出

C.用于劳动力的国内流动和移民入境的支出

D.支付人力资本多的人获得更多的报酬

29.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赖宾斯坦

B.内尔森

C.纳克斯

D.罗森斯坦

30.关于生育的微观经济学表明,发展中国家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 )。

A.发展中国家认为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增加产量,从而鼓励生育

B.发展中国家的孩童存活率低于发达国家

C.养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低

D.发达国家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比较成功

31.联合国于1990年开始定期公布人类发展指数,以衡量各国的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由如下三个指标构成( )。

A.收入分配状况、实际人均收入和成人识字率

B.实际人均收入、成人识字率和出生时预期寿命

C.名义人均收入、成人识字率和出生时预期寿命

D.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32.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其中的一种类型是( ),在这种类型下,各成员国只是相互免征关税,以保证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A.经济联盟

B.共同市场

C.自由贸易区

D.关税同盟

3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是( )。

A.平衡项目

B.资本项目

C.经常项目

D.官方结算项目

34.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属于( )。

A.水平兼并

B.垂直兼并

C.复合兼并

D.纵向兼并

35.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经济指标是( )。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

D.贸易条件

36.在许可贸易中,许可方将技术和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权,转让给被许可方在一定的地域或期限内享用,许可方不能在该地域内将上述权利转让给第三者,同时许可方自己也丧失了上述权利,此种许可被称为()。

A.普通许可

B.排他许可

C.交叉许可

D.独占许可

37.短期成本的“短期”是指( )。

A.3年以内

B.5年以内

C.10年以内

D.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38.政府执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最常使用的手段是( )。

A.调整税率

B.改变转移支付

C.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D.增加农产品补贴

39.“杜能圈”是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 )分布。

A.轴型状

B.放射型状

C.同心圆状

D.散射型状

40.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解释了( )。

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同

B.为什么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穿过短期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为什么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型

D.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程,它更是一个质的发展的过程。

4.【答案】B。

5.【答案】D。解析: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高收入阶层在剔除物价的影响后,对实际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反,使得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得更大。C项说法正确。另外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低收入阶层为了维持既定的福利水平(包括消费水平)从而增加财务支出,压缩储蓄与投资,从而损害了低收入阶层的长期福利。可见A、B项说法正确,D 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

6.【答案】C。解析: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了货币,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用以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则可减少货币供应量。

7.【答案】D。解析:自动稳定器就是能在经济出现周期性变化时自动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的机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是反周期,比如税收,拿累进税来讲,假如经济处在繁荣时期,大家收入高了,税收就会加重,从而减少居民和企业收入,反之,经济不景气时,收入降低,税收就减少了,因此可以让企业和居民保留更多的收入,因此税收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

8.【答案】D。解析:信息不对称不仅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

9.【答案】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答案】B。解析: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工业化有多种定义:①工业化是指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产品中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份额上升。②工业化是指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③工业化是指“一系列基

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④工业化是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来衡量。

11.【答案】B。解析: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①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决策,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概率。②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③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就会如此。因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等的必然结果。

12.【答案】C。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13.【答案】A。解析: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14.【答案】D。解析: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或维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5.【答案】C。解析:在实践中,运用产业关联标准选择主导产业主要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产业关联强度。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影响力,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感应度,分别把这两种程度系数化就得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产业关联度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之和。重化工业的高产业关联特征主要表现为内部产品自我循环量较大,不仅是中间产品的最大供给者,也是中间产品的最大需求者,具有较强的前向和后向产业波及效果。

16.【答案】D。解析:“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集合。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部门。

17.【答案】A。解析:中国封建时期是农业社会,所以决定了它最重要的产业政策也只能是农本思想。

18.【答案】B。解析:马克思提出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第一部类是指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部门,其产品用于生产性消费;第二部类是指生产各种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其产品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这种产业分类法是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来源之一,是投入产出表的基础。

19.【答案】D。解析: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重点和方向,指明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产业结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成为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20.【答案】D。解析:税收是产业政策最主要的间接手段。

2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内涵的表示的理解与应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可以表示为G =S/V其中,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产出-资本比。

22.【答案】B。解析: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23.【答案】A。解析:平衡增长理论可以分为“极端的”平衡增长和“温和的”平衡增长两种典型:(1)“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对各个工业部门同时、按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森斯坦—罗丹。他认为,在全面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工业发展过快,产品过剩,必须在投资时做到按同一投资率对各个工业部门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协调、比例均衡,按同一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使产品的生产与需求达到平衡。因而,他提出了通过“大推进”式的投资来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2)“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对经济中的各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基础设施等同时但不一定按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纳克斯。他认为,应当以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人弹性的大小来确定其投资比率。斯特里顿等提出,应当以保证基本需要而不以国民收入最大化为增长和发展的目标,即在增长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卫生、营养和教育等条件,以直接对人力资源产生积极作用;赫希曼根据自己的“联系效应理论”提出了不平衡增长论,他认为各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联系效应是不同,有的后向联系,有的前向联系,有的前后联系都强或都弱。

24.【答案】A。解析: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即普遍功能,是所有城市都具备的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共性,区分的是城市与乡村的界限,为城市生产、生活和提高人的素质提供服务的功能。(2)特殊功能,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功能,是为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个性,区分的是城市之间的界限,决定着某一个或某一类城市的性质和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如:外贸进出功能、交通枢纽功能、旅游中心功能。(3)综合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一种的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如:首都、省会、首府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都具有综合功能。(4)主导功能,指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影响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如:生产功能。

25.【答案】D。

26.【答案】B。解析:罗斯托在学术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他试图用经济理论解释经济历史的进程,他用六个阶段的理论代替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认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部门。

27.【答案】A。解析: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市

场机制而言,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则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亦被称作“公共财政”。

28.【答案】D。解析: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和积累的。它表现为人们所具有和运用的科学文化知识、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专门的职业技能、健康等等。与物质资本相似,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行为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多方面的。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把人力资本投资归纳为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劳动力流动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等形式。

29.【答案】C。

30.【答案】C。解析:发展中国家高生育率的原因:(1)在发展中国家生小孩是一种投资,用来参与劳动和养儿防老。但许多社会由内在心理及文化因素决定小孩的数目,头生的两三个小孩算是消费品,以后的可能是投资品。考虑的机会成本包括母亲的时间及小孩的教育成本。(2)当养育小孩的成本提高后,会减少生小孩的数量。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及为妇女提供较多高收入职业是使出生率下降的方法。

31.【答案】B。解析: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32.【答案】C。解析: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

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33.【答案】C。解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储备资产、错误和遗漏四大项,其中最基本的项目是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

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这是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会计项目,因此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34.【答案】A。解析:水平兼并,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相似产品的企业间的兼并;纵向兼并,是指兼并企业的产品处在被兼并企业的上游或下游,是前后工序,或生产与销售的关系;复合兼并,是指分属不同的产业领域,既无工艺上的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相同的企业间的兼并。兼并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进行多角化经营,以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美国在线是美国当时最大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时代华纳当时是一家传统的媒体巨擎,横跨出版电影与电视产业,因此,它们的合并属于水平兼并。

35.【答案】C。解析: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又称“对外贸易值”,用以说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总规模,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即为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额。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

36.【答案】D。解析:许可证贸易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指技术出售者将其技术标的物的使用权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的形式销售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贸易方式。它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独占许可。是指在一定期限和一定的区域内,接受方对许可证协议下的技术享有独占使用权,许可方不在该时间、该地区使用此技术,也不向第三方转让。

(2)排他许可。是指在一定期限和一定的区域内,许可方除可以自己继续使用外,也可以将许可证协议下的技术使用权转证给第二方使用,但许可方不得将这项技术转让给第三方。

(3)普通许可。是指在一定期限和一定区域内,许可方除可以自己继续使用外,也可以将许可证协议下的技术转让给第二方使用,还可将这项技术转让给第三方。

(4)交换许可。是指技术交易的双方通过许可证协议相互交换各自的技术使用权,一般不收取费用。

(5)可转让许可。是技术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指技术接受方还可将他被许可使用的技术,再转让给第三者使用。

37.【答案】D。解析: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所谓短期,是指在这期间厂商不能调整

其生产规模,即在厂商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中,只有一部分生产要素是可以变动的,而另一部分则固定不变。

38.【答案】C。解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它主要通过税收和政府购买实现。

39.【答案】C。解析: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后称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40.【答案】C。解析:规模经济,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造成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规模过大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更大,出现规模不经济,所以,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型是由于厂商的规模不经济所致。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练习与解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练习与解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经济政策,国家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山交流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了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滞后性 C.盲目性 D.竞争性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的一项是(>>). A.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特别是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调减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B.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强化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C.拓宽货币市场广度和深度,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 D.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宽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 4.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严重干扰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以下情形不属于垄断的是( ). A.某酒类厂家与某娱乐场所达成协议,此娱乐场所只能销售这个品牌的酒 B.某高档豪华汽车的生产厂商只对指定的4S店单一配送零部件 C.某市十多家火锅店贴出告示,统一收取10元锅底费

D.家具行业两大厂商合作,共同推出新款产品 5.我国为了吸引外国投资,曾对外资企业实行了低于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将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得税统一为25%.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 A.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 B.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表现 C.是市场经济平等性的要求 D.必然导致外资对中国投资减少 1.答案: B 【中政解析】: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C 【中政解析】: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根据价格变化调节生产有一个时间差,他们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给的决定的.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由于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所以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对消费者来说,由于担心市场资源过少而盲目抢购囤积,也属于市场盲目性的表现. 市场调节的竞争性是指市场调节能灵活地反映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促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可以促使企业开展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可以激励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综合基础知识点记忆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记忆大全 1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科学管理”概念。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史坦因,他于1865年撰著了《行政学》一书2 政府职能的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 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3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a.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 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 据 c.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 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的职能 c. 社会职能(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 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5--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7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 政党组织: 3. 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 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 1. 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 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 主要任务:a. 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 机构管理 c. 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导语】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 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 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参考答案 1.【答案】D。中公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中公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中公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

行测 经济常识(全)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 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 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例题2:(2009年)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答案】C。解析: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分析】CPI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此题单纯考查对CPI概念的理解,属于对理论知识较低层次的考查。其实即使非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对这个概念也并不陌生,在物价持续不断上涨的今天,人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并且每天都在盼望着它能低一点再低一点。 2.命题背景多与时事相结合,以时事为切入点 经济学上的新名词,中央的重大经济政策及对经济政策的重新阐述,以及重大经济事件等,都会成为命题的背景。比如:2009年的第3题,背景是中央对“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的阐述,以及“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这一新提法;第14题是以经济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为切入点;2010年的第120题考查的是扩大内需。 例题3:(2010年)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降低税率B.提高利率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专业知识重点

综合管理专业知识重点 第一部分管理知识 1.目标应该设定在5个以内。 2.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4-8人合适。 3.管理者首要职能是计划。 4.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目标、部门、关系。 5.组织结构设计的主题阶段: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6.决策的关键是选择。 7.决策的原则是满意。 8.从决策的起点看,决策可以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9.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10.现代决策的特征:目标性、选择性、满意性、动态性、可行性、过程性。 11.追踪决策是一种非零点决策。 12.管理的程序化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对管理对象中的各级人员的基本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最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是管理的人本原理中的行为原则。 14.在决策目标时需要运用差距原则。 15.现代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的基本特点是针对性。

16.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总预算、损益控制、投资回收率、企业自我审核。 17.控制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 18.系统原理的三个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 19.责任原理的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权限委授合理、奖惩要分明。 20.在选择最优化决策是所遵循的“两最”原则是指“获利最大,损失最小”、“可靠性最大,风险性最小” 21.领导情境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包括: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费德勒权变模型、路径-目标理论。 22.领导行为理论包括:温勒的三种极端的领导风格、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23.领导特性理论包括:六类特质论、十三种特性理论、十大条件论。 24.根据管理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25.管理自然属性——生产力、共同劳动、分工协作。 26.预测的主要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实践系列分析方法、后悔值法。 27.韦伯认为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权威等级、行政制。 28.全面质量管理(TQM):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为基础,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改进的管理理念。包含三层含义:全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的管

公务员事业单位经济常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 2、商品经济 目的:直接进行商品交换 产生条件: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及其属性 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三、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有用价值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二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四、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越低 4、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内容:价值量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2、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4、作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按比例分配、自发刺激创新 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者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化生产+普遍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 2、特征: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一切剥削制度的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二、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 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不同 只有V才能生产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剩余价值率 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它表示剥削程度,资本家总是要想办法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四、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 把工作日延长至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时间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3、超额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020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知识选择题 1、我国到了明朝已形成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四级考试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会试——殿试——院试 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答案】A。解析:到明朝,我国科举考试已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故本题答案选A。 2、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 )。 A、不会打滑 B、排除雨水和泥水 C、增加车身的缓冲 D、增加与地面的摩擦 【答案】D。解析:汽车轮胎上的波纹主要是通过增大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可以避免雨天轮胎打滑。故本题答案选D 3、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是因为( )。

A、棉花温度较高 B、瓷砖导热较快 C、身体的错觉 D、瓷砖温度较低 【答案】B。 4、目前,我国省级政府都陆续建立了政务微博,这从一个视角折射出我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B、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C、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D、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答案】B。解析:政府的这一转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表现,是要从单纯的管理型政府行政向以满足公民和社会需求为宗旨的服务型政府行政转变,即要从公民的利益和意愿出发,致力于提供公平公正的、优质高效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其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故本题答案选B。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是( )。 A、政治表达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常识部分·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1、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20年。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现代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第三,资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文字版)修正版

管理基础知识练习(第一章至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组织、领导、( C )。 A.沟通 B.协调 C.控制 D.指挥 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可分为公共管理和( A )。 A.企业管理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 D )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 B.目标 C.法律 D.市场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A )。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以和为贵 D.性恶论 5.管理者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 A )。 A.人员状况 B.生产力水平 C.制度 D.法规 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 C )。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 B )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8.较早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的人是( C )。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查尔斯·巴贝奇 D.亨利·普尔 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是( C )。 A.《国富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原理》 D.《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A )。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群体决策 1l.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D )。 A.拟定备选方案 B.分析方案 C.选择方案 D.确定目标 12.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C )。 A.小于总成本 B.大于总成本 C.等于总成本 D.参考成本价 1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 D )。 A.主观概率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折中法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 D )。 A.狂躁阶段 B.抑郁阶段 C.无望阶段 D.力竭阶段 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间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 A )等方面。 A.责任不清 B.方案太多 C.意见太多 D.认知能力差距大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 D )。 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 B.长期与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人事计划 17.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 B )。 A.业务计划 B.指导性计划 C.财务计划 D.程序计划 18.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 D )。 A.例行决策 B.常规决策 C.定型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19.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 A )。 A.不确定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常规决策 20.根据实践结果,对初始决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使决策合理,这是决策( D )。 A.满意原则 B.系统原则 C.比较选优原则 D.反馈原则 21.决策者既希望行动轰轰烈烈,又顾虑成本开支巨额投入,这是一种( D )心理压力。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得失冲突 D.趋避冲突 22.参与决策是削弱和( B )集权式领导的手段。 A.牵制 B.制衡 C.抵制 D.反对 23.择案规则就是( D )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A.主要部门 B.上级领导 C.决策个体 D.决策群体 24.组织是管理的职能,它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 D )。 A.组织机构 B.组织类型 C.组织原则 D.组织文化 25.目标一致性是组织的主要标志,也是组织形成的( B )。

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常识试题(40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4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 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11.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预期的收入差距主要取决于( )。 A.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迁移成本 B.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C.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城市的就业率 D.城市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的失业率 12.假如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8%,通货膨胀率为17%,则实际利率为( )。 A.25% B.1.36% C.-9% D.9% 13.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 A.帕累托标准 B.资源配置 C.市场占有率 D.社会福利水平 14.如果对于甲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代替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Y替代商品X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 B.甲用X向乙交换Y C.甲用Y向乙交换X D.甲用3单位Y向乙交换2单位X 15.根据产业间产出的关联效应来选择主导产业,由于( )具有较高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常给予优先地位。 A.农林牧渔 B.纺织工业 C.重化工业 D.食品工业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 B.产业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 复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洞察命题规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 行强化练习,这样才能将重要考点牢牢掌握,有效提高考试分数。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笔试题目及答案,欢 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1、《行政许可法》第46条规定,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 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会。由此 可见( )。 A、注重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B、我国人民直接管理事务 C、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D、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 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义务的决定。这主要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项要求?( )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诚实守信 3、根据我国的著作权取得制度,下列哪一项的内容符合 我国公民著作权产生的情况?( )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C、在作品上加注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D、在作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固定后产生 4、A的叔叔写信告诉A将送给他一台电脑,A没有作任何表示,A的叔叔随后也没有送电脑给A。A和B结婚后,A的叔叔专门购买了电脑,并托人带过来给A,也未作任何说明。依照法律的规定,这台电脑应当归( )。 A、属于A的婚前个人财产 B、属于婚前取得,但归A、B 共同所有 C、属于A、B的夫妻共同财产 D、由法院判定其归属 5、甲和乙于1998年登记结婚,婚后甲同丙做生意。甲与乙曾就二人之间的财产订立了一个协议,协议约定甲做生意的一切收益归甲个人所有,同样,如果出现亏损也由甲一人承担,但丙对这一协议并不知道。后甲因生意失败欠下丙50万元。则此债务如何处理?( ) A、不清偿 B、用甲和乙的共同财产清偿 C、用甲的财产清偿 D、用乙的财产清偿 6、一个组织是由一个精干的核心组织通过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业务关系网络组建而成,这种组织结构类型属于( )。 A、矩阵型组织结构 B、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C、虚拟网络型组织结构 D、委员会型组织结构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听证的权利并不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故A项表述错误。我国人民不是直接管理事务,而是选举代表管理事务,B项说法错误。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但并不是全民的民主,D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考点直击 1.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内容,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2.与当前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经济理论,例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商品二因素、价值规律等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异同。 经典例题透析 例1.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核心是认为人()。 A.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 没有利他心 D. 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解析】答案为D。 相关链接: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假设:每个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效用通常指个人利益,或者是从个人出发的自我实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活动只表现为个人需要的单回路结构。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也称为X理论,认为被管理对象是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他们在行动和思想上力求符合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收入。行为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他主张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人把马斯洛描写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叫做“成就人”。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理论: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等;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认为人都是勤奋的。人们可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经济人的假设,必然导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而这正是一些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时刻监督,处处防范,惩罚严厉,常常喜欢“杀一儆百”。然而,按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应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的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让职工担负更多的责任,使他们发挥潜力,自我控制,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员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真的变成“经济人”,对工作不满,能少干就少干,并时刻酝酿离开这个“大棒”常现的地方。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2019年事业单位考试管理知识试卷及答案

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计为0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的四种职能一般是按顺序履行的,即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2.管理的本质是领导。() 3.直线职能制最直接体现了管理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思想。() 4.目标设置是目标管理的核心。() 5.一般说来,目标制定要略低于执行者能力水平。() 6.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7.泰勒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8.员工保险属于奖酬激励。() 9.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人类有集体劳动到18,世纪。() 10.经济学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 11.在分工明确的企业中,任何对组织关系的调整都只能发生在企业的某个局部部分。() 12.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 13.员工招聘是指企业到外部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单位任职的人,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逐渐上升的,但可能会产生跳跃。() 15.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应着重在使用。() 16.控制的过程一般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一是确定标准;二是衡量绩效,三是考核奖惩。() 1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18.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2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2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就是管理的特殊性。() 22.管理具有目标性,成为现代管理中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23.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对其起制约作用。() 24.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2020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20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与梳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给大家作为参考。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 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 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 事业单位需要接受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设置党组或者党委会,而招考内容是综合知识,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一) 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中药 D、印刷 2、我国首艘航母命名为( )。 A、大连号 B、辽宁号 C、青岛号 D、福建号 3、《论语》记录的是( )言行。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4、我国以画马著称的国画家是( )。 A、徐悲鸿 B、齐白石 C、李可染 D、黄胄 5、所谓彩色木刻画就是用木刻套印的方法印成画幅,人物、花鸟、山水差不多跟中国画画家笔下的真迹一模一样。我家里挂着一幅新罗山人的花鸟画,一块石头前伸出一枝海棠,三个红胸鸟停在枝上,上下照应,瞧那神色,像是正在那里使劲地叫呢! 文中加粗字,运用不恰当的是( )。 A、所谓 B、差不多 C、照应 D、神色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量体栽衣甚嚣尘上 B、提纲挈领落华流水 C、恼羞成怒腹背受敌 D、礼仪廉耻里应外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故本题答案选C。 2、【答案】B。 3、【答案】A。解析:《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A。 5、【答案】D。解析:神色指神情、脸色,通常和喜、怒、哀、乐等抽象名词搭配,不和喊、叫搭配,使劲地叫呢是一种姿态,所以此处应用神态。 6、【答案】C。解析:A项中的量体栽衣应改为量体裁衣B 项中的落华流水应改为落花流水D项中的礼仪廉耻应改为礼义廉耻。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二) 1、下列不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张某和王某登记结婚 B、李某立下遗嘱 C、原本拟参加竞买的周某在拍卖即将开始时突然放弃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背诵版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背诵版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管理概念:管理就就是管理者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 的目标,动员与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1、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者。 2、管理主体的形式:个人形式、集体形式。 3、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的环境: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政策)、内部环境(组织性质、人员状况)。 5、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管理的特点 (一)两重性 1、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一般性(自然属性):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关联。 特殊性(社会属性):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关联。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创造性活动。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 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 3、具有时间跨度; 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组织在管理中起关键枢纽的作用,组织就是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创新性 创新性的来源:条件与环境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 (一)三种学说 【法】法约尔: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美】孔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美】古利克:计划、组织、人事、沟通、协调、指挥、控制【七种,古七—鼓气】 (二)四个基本职能 1、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2、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3、领导(靠什么做):激励下属、指导活动、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4、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衡量工作业绩、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 二、管理职能发展:决策、创新、协调。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与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 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管理公共性事务、供给公共产品(有形:国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济常识知识全套复 习提纲(精华版) 第一章:经济学常识 第一节导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一、商品 (一)商品的科学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的意义: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下列条件下的物没有价值 不耗费劳动而得到的东西; 虽耗费劳动,但没有凝结在商品中; 耗费在无用物上,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

A.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使 用价值和价值 A.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都是一定量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 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 (3)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 (4)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价廉物美”。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地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5)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凝结为商品价值,如同水是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