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比较分析

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比较分析
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比较分析

检测3AB 和3ABC 抗体的方法,我国也已建立了该技术方法,并组装成功了诊断试剂盒。

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是防治FMD 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血清学检测能了解畜群的FMD 感染状况,特别是在活畜调运中,可防止感染动物的移动。鉴别自然感染与免疫也是OIE 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无FMD 的依据之一。OIE 规定,申请成为无FMD 的国家必须经过血清学调查证明没有FMD 病毒感染。

由于控制口蹄疫的关键之一在于早期诊断。因此,探索一种高效、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应用于实验室诊断的方面如PCR 法及核酸探针等方法已能够较敏感的诊断出FMDV,但由于要求技术高,操作复杂,没能在临床诊断中较广泛地应用。有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FMD 的研究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灵敏、更准确、操作更简便的FMD 诊断技术不断出现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OIE. List A and B diseases of

Mammals, Birds and Bees manual of standards for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R].1996.

[2] Zhang Z D, Kiching R P. The

localization of persistent F'MD virus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soft palate and pharvnx[J]. J Comp Path, 2001, 124: 89-94.

[3] Rweyemamu M M, Pay T W F,

Parker M J. Serological difference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strains in to selection of suitable vaccine viruses[J]. Development biological standard, 1977, 35:205-213.

[4] Paiba G A,Anderson J,Paton D J,

et al.Validation of afoot-and-mouth disease antibody screening solid-phase competition ELISA(SPCE) [J]. Virol Methods,2004,Feb:115(2):145-58.[5] Meyer R F.Rapid and sensitive

d e t e n t i o n o f f o o t -a n d -m o u t h d i s e a s e v i r u s e s i n t i s s u e s b y

enzymatic RNA amplif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gene [J].J Virol Method,1992,(36):197-208.

[6] Laor O, Torgersen H, Yadin H,

et al. Detection of FMDV RNA a m p l i f i e d b y P C R [J ]. J V i r o l Method, 1992, (36): 197-207.[7] 吴时友,蒋正军 宫云浩.应用RT-PCR 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的研究初报[J].动物检疫,1991,8 (6):1-2.[8] 朱彩珠.RT-PCR 检测口蹄疫病毒[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16-122.

[9] Gajendragad M R. Kamath K N Y,

Anil P Y, et al.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 piezo electric immunobiosensor for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typing. Vet Microbiol 2001, (17): 3039-3049.

[10] 杨永钦.生物素标记口蹄疫cDNA 探针

的研究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1994,(3):3-4.

(收稿日期:2011-10-13)

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比较分析

刘明超,牛绪东,刘建柱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1 主要特征

1.1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

摘 要: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尤其是单纯性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流行情况和症状几乎完全相同,

比较难于区别。两种流行病对畜牧业生产和国际经济贸易构成严重威胁,对其准确的诊断、区分极其重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关键词: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病原;诊断

SVD)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国际兽疫局(OIE)

将其列为A 类动物疾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 类动物疾病和一类动物疫病都称为法定传染病[1]。

以蹄部、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皮肤和黏膜发生水疱为特征。在症状上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

1.2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多发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传染病。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并列入世界范围内重要传染病研究行列[2]。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2 病原学

2.1 理化特性

2.1.1 猪水疱病病毒

猪水疱病病毒(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SVDV) 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22~23 nm,由裸露的20面立体对称的衣壳和单股RNA的核心组成。在细胞质内呈晶格状排列,在发生病变的细胞的胞浆空泡膜内凹陷处形成特异的环形串珠状排列[3]。本病毒沉淀系数为(150±3)S,分子量为 10.4×106。

SVDV 无囊膜,对 pH值为3.0~5.0时表现稳定。病毒对环境和酸性消毒药有较强抵抗力。但该病毒不耐热,60 ℃ 2~10 min即可灭活。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但 3%氢氧化钠溶液33 ℃,24 h能杀死水疱皮中病毒,1%过氧乙酸60 min可杀死病毒。

2.1.2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微 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亦称口疮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动物 RNA 病毒,该病毒结构简单,形态呈六角形或球形,病毒粒子直径23~25 nm,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由中央的核糖核酸核芯和周围的蛋白壳体所组成,完整病毒含有单股正链RNA(可直接作为信使 RNA)及

衣壳蛋白,基因组RNA全长8.5 kb[4]。

口蹄疫病毒的外壳蛋白包括4种结构

多肽(VP1~VP4)。VP1、VP2和VP3

组成衣壳蛋白亚单位,VP4与RNA紧

密结合,是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其余

3种结构蛋白参与组成衣壳表面,其中

5个VP1分子联结在一起形成五邻粒,

VP2和VP3交叉分布形成六邻粒。VP1

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性表位

的主要结构基础。

FMDV同样无囊膜,也不耐热,所

以在夏季高温季节很少暴发,而病猪的

肉只要加热超过100 ℃就可将病毒全部

杀死。然而病毒对酸敏感,过氧乙酸、

乙酸等酸性消毒药效果良好。

2.2 抗原性?

SVDV有型的差异。有的毒株毒性

较差,仅蹄壳脱落不能行动,死亡率低。

有的毒株毒性强,发生流产,死亡率可

高达100%。并且SVDV同口蹄疫病毒

(FMDV)没有交叉免疫反应,4 种病

毒都可使动物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但

抗原性不同。用不同地区的流行毒株进

行猪体交叉试验,结果几个地区的毒株

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互相能够交叉

免疫[5]。

FMDV有7个血清型,即O、A、

C、SAT1、SAT2、SAT3(即南非1,2,

3 型)以及AsiaⅠ(亚洲Ⅰ型)[6]。每个

型又进一步划分亚型,目前已有 80 个

以上的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同

型内各亚型间交叉免疫力不同,不能保

证都有完全的交叉免疫, 这就导致口蹄

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异的特点[7]。

2.3 致病力?

除对本动物(猪)引起感染外,

SVDV对其他家畜、家禽如奶牛、水牛、

黄牛、绵羊、山羊、马、驴和鸡鸭均不

引起发病。在实验动物中,2~3日龄

的乳鼠和1~2 日龄的乳仓鼠、吮乳大

白鼠可以人工感染发病,而幼龄家兔、

鸡胚则不会感染。发病时乳鼠表现后肢

麻痹,最后发生痉挛致死[8]。

3 流行病学

3.1 易感动物

猪水疱病在自然条件下仅发生于

猪,且猪只不分品种、年龄及性别均可

感染。对牛、羊、马、豚鼠均不感染。

口蹄疫病毒的易感动物主要是偶蹄

动物,包括牛、羊、猪等,以牛最易感,

尤其是黄牛、奶牛,单蹄动物不发病。

两病都可引起人的感染。

3.2 传染源

病猪、带毒猪是两病的最主要的

直接传染源 ,尤以发病初期传染性最

高。 病猪的水疱皮、水疱液、血液、尿、

粪、乳、泪、呼出的气、唾液、污染的

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

舍、饲料、水、饲养用具都可能有病毒

的存在,但猪口蹄疫可以在牛、羊、猪、

驼间互相传染,而猪水疱病无此特征[9]。

3.3 传播途径

猪水疱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

道、皮肤黏膜的创伤感染。病毒可经

损伤的皮肤直接侵入机体到达敏感部

位——蹄、鼻镜和口腔上皮组织,并形

成特征性的水疱,也可经口感染,从消

化道经血液到达敏感部位产生水疱[10]。

猪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

皮肤 (如乳房皮肤 )、黏膜 (眼结膜),

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

传播。鸟类、鼠类可机械传播本病。

3.4 流行特点

猪水疱病呈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无严格季节性,主要发生在

集中饲养的养猪场。

猪口蹄疫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

一季四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

候较寒冷季节多发;若是单纯性猪口蹄

疫仅猪发病而不感染牛、羊,不出现迅

速扩散或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

饲养的养猪场或交通密集的沿线[11]。

3.5 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口蹄疫发病率高,而死亡率

低,成年猪约为3%~5%,仔猪可达

60%~80%,部分可达100%。

猪水疱病发病率较高,当猪只调动频繁、大量集中或气候变冷时发病率高达50%~90%,死亡率一般低于5%。分散饲养的农村和农户,少见发生和流行。

4 临床症状

猪水疱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 d,有的延至7~8 d或更长。临床上可分为典型型、温和型和亚临床型3种。典型水疱病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蹄冠上皮苍白、肿胀。蹄冠、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见有水疱,并充满水疱液,经1~2 d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环绕蹄冠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蹄壳脱落。部分猪因病变部继发感染而形成化脓性溃疡,出现跛行,此时病猪呈犬坐式或躺卧,严重的用膝部爬行。有的病猪鼻吻部、舌、唇和乳头上均见水疱。约有2%的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表现向前冲、转圈运动、用鼻摩擦猪舍用具,眼球转动,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等神经症状。体温升高到40~42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肥猪显著掉膘。初生仔猪可引起死亡。温和型病猪少数出现水疱,传播缓慢,症状轻微,不易被察觉。亚临床型症状不明显,但病猪常带毒、排毒。

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与典型猪水疱病极其相似,不易区分,但患有口蹄疫的哺乳母猪哺乳的小猪多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同时患有口蹄疫的猪一般不会出现强制性痉挛等神经症状及挣扎起立的姿态。

5 发病机理

猪水疱病毒侵入猪体,扁桃体是最易受害的组织。皮肤、淋巴结和侧咽后淋巴可发生早期感染。原发性感染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体内,经2~4 d在入侵部位形成水疱,以后发展为病毒血症。病毒到达口腔黏膜和其他部分皮肤形成次发性水疱。本病毒对舌、鼻盘、唇、蹄的上皮、心肌、扁

桃体的淋巴组织和脑干均有很强的亲和

力。上皮病变的发生可分为2个过程:

一是细胞死亡和由于皮肤棘细胞层松解

丧失了亲和力;二是细胞内水肿导致上

皮细胞的网状变性。

口蹄疫病毒由消化道黏膜、呼吸道

黏膜或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后,首先在

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

浆液渗出而形成原发性水疱(第1期水

疱),通常不易发现。1~3 d后进入血

液形成病毒血症,导致体温升高和全身

临诊症状。病毒随血液分布到所嗜好的

部位(如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

组织)继续繁殖, 局部组织的淋巴管炎,

造成局部淋巴淤滞、淋巴栓,若淋巴液

渗出淋巴管外则形成继发性水疱(第2

期水疱)。水疱不断地发展,融合乃至

破裂,此时患病动物体温恢复正常,血

液中病毒量减少乃至消失,但逐渐从乳、

粪、尿、泪及涎水中排毒。此后患病动

物进入恢复期,多数病例逐渐好转。但

有些吮乳动物常因病毒危害心脏导致急

性心肌炎、心肌变性坏死而死亡[12]。

6 病理变化

猪水疱病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在蹄

部、鼻盘、唇、舌面、乳房出现水疱,

水疱破裂,水疱皮脱落后,暴露出创面

有出血和溃疡。组织学变化为非化脓性

脑膜炎和脑脊髓炎病理变化,大脑中部

病理变化较背部严重。脑内髓质部可见

小血管外形成的淋巴细胞“管套”,脑

膜含有大量淋巴细胞,血管嵌边明显,

多数为网状组织细胞,少数为淋巴细胞

和嗜伊红细胞。脑灰质和白质发现软化

病灶。

猪口蹄疫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心脏,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

肌松软似煮过的肉,心肌切面有灰白色

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似老虎皮上的

斑纹,又叫“虎斑心”。病理组织学检

查可见皮肤的棘细胞肿大呈球形,间桥

明显,棘细胞渗出明显乃至溶解。心肌

细胞变性、坏死、溶解。

7 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

由于猪水疱病和猪口蹄疫的临床诊

断特征极为相似,为此临床症状不能作

为确诊的依据,需要实验室诊断确诊。

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7.1 动物接种试验?

1)将病料用青霉素、链霉素处理

后分别接种成年2日龄和7~9日龄小

鼠,如2日龄和7~9日龄乳鼠都发病

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仅2日龄乳

鼠发病死亡则为猪水疱病。如病料经在

pH值为3.0~5.0 的酸性溶液处理后

接种 1~2 日龄乳小鼠,死亡者为猪水

疱病,不死则为口蹄疫。

2)把病猪的水疱液取出,加5倍

量的生理盐水,给牛肌肉注射和舌面注

射均不发病诊断为猪水疱病,反之为猪

口蹄疫[13]。

7.2 耐酸试验?

在pH值为4.0下作用 30 min,能

够被灭活的为口蹄疫病毒;存活的则为

猪水疱病病毒。

7.3 血清学检验

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

的有免疫荧光技术、补体结合试验、间

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14]。

7.3.1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

fluorescence technique)

该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

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将病猪

的淋巴结制成冰冻切片,以荧光抗体染

色、镜检,就可以很快得出结果。该技

术的优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

快。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

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

序也比较复杂。

7.3.2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yest, CFT)

该方法是利用已知的抗原(或抗

体)、被检的抗体(或抗原),红细胞、

溶血素2个系统竞争补体的原理而建立

的。该方法可用于水疱病与口蹄疫的鉴

别,一般几小时就可得出结果,结果判定直观、可靠。缺点是易受样品质量的影响和样品中亲补体和抗补体物质的干扰,操作程序复杂。

7.3.3 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

该方法主要有2种:正向IHA 检测和反向IHA检测。这里使用反向 IHA 检测,该方法将口蹄疫和水疱病的高免血清抗体球蛋白(IgG)致敏1%醛化的绵羊红细胞与猪水疱皮(或水疱液)发生特异性间接血凝反应,该方法可在2~7 h内快速诊断水疱病和口蹄疫。IHA的优点是试验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结果易判定,缺点是不够稳定。

7.3.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

何永强等通过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 Dot ELISA)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IHA)分别对猪 FMDV 和 SVDV 检测比较[15];当样品中含有足够量的病毒时,可以用夹心 ELISA 检测。与免疫荧光技术、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相比,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便、价廉、可靠性好等特点,且能自动化操作,并能迅速检测大量样品,在猪水疱病的诊断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7.3.5 RT-PCR技术

常规的诊断方法如病毒分离 、血清学试验、动物试验等,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不能满足快速、准确诊断的要求。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RT-PCR 技术,克服了这些缺点,可对样品中的猪水疱病病毒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简单、易操作、结果直观、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病原体检测的重要方法[16-17]。

8 防治

8.1 发病后及时处理

两病发生后必须采取隔离、封锁、检疫、消毒措施及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

处理。

8.2 发生口蹄疫后应采取的措施?

当口蹄疫发生时(或怀疑发生),

必须立即上报有关部门,确定诊断,划

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按“早、快、严、

小”的原则及时进行封锁和监督,防止

疫情蔓延。病猪及其同栏猪群立即捕杀、

烧毁或深埋。疫点周围及疫点内的猪紧

急预防注射疫苗,对剩余饲料、饮水、

病猪走过的道路、畜舍、畜产品与污染

物进行全面消毒,对疫区场地用 2%烧

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每隔 2~3 d 消

毒1 次。疫点内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痊

愈后14 d如再没有发现新病例,经全

面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8.3 猪水疱病的防控

为防止猪水疱病的发生,疫区和受

威胁区要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对发病猪

待水疱破后用 0.1%高锰酸钾或 2%明

矾水洗净,涂布紫药水或碘甘油,数日

可治愈。试验证明,以二氯异氰尿酸钠

为主剂的复方含氯制品“抗毒威”、“强

力消毒灵”等对本病的消毒效果好,有

效浓度为 0.5%~1.0%。用猪水疱病

高免血清和康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有良

好效果,免疫期达1个月以上[18]。

8.4 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寸草三刀、饲喂定时定量、精

心管理、供足清洁饮水。 保持圈舍卫生、

通风、干燥、冬暖夏凉及食物、饮水卫

生。搞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当地疫情

选用适当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粪便、垃

圾堆积发酵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凯年,孟丹,孟昱.猪水疱病的临床

意义、防控进展与趋势[J].猪业科学,

2010(4):26-28.

[2] 林荣泉.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J].肉类研究,2000(1):47-49.

[3]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499-508.

[4] 张显升,刘在新,赵启祖,等.口蹄疫病

毒基因组RNA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2001,17(4):375-380.

[5] 林太明.猪口蹄疫的特点与防治[J].

猪业科学,2009(2):68-69.

[6] 南京农业大学.家畜传染病学[M].2

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149-159.

[7] 宣长和.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

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3-54.

[8] 李烨,吴建云,张家骅.猪水疱病的

病理过程及其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

2009(9):56-60.

[9] 杨春华,王强,王毅,等.猪口蹄疫的

诊断及其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30(7):12-16.

[10] 肖淑敏,张新高,胡思科,等.猪水疱

病及其研究概况[J].广州畜牧兽医科技,

2003,28(3):6-8.

[11] 原公玉,赵志刚,王东玉,等.猪水疱

性疾病的类症鉴别诊断要点[J].畜禽业,

2008(7):64-65.

[12] 陈浦言.兽医传染病学[M].5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3-78.

[13] 宋昌,吕若彬,高军伟,等.浅谈猪口

蹄疫、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的鉴别[J].

养殖技术顾问,2008(3):58-59.

[14] 夏生林,刘岐名,张丹俊.猪水疱病的

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30(7):57-59.

[15] 何永强,杜青云,盛祖恬,等.猪口蹄

疫和水疱病病毒免疫鉴别诊断方法的比

较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

21(3):228-230.

[16] 成连贵,田相军,司有阁.猪水疱病病

毒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

26(8):30-33.

[17] 钟金栋,花群义,夏雪山,等.猪水疱

病病毒 RT-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25-27.

[18] 张桂英.猪口、蹄有水疱的四种疫病的

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4):

90-92.

(收稿日期:2011-09-15)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保护,所以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属于我国重点严格控制的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在夏天高温季节发病少,即使偶有发生也很少出现长距离空气传播;低温季节,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且风速适宜时,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同时,也易发生流动性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猪场工作人员、工具设备和运输车辆发生扩散。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出现症状24小时后即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及骨髓可带毒一个月以上。 口蹄疫病毒特性: 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 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 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控制口蹄疫,应以预防为重: 1. 在防疫期间,猪场实行封场管理,外部工作人员不能进入猪栏,人员进出需进行登记和消毒。 2. 进入生产区一律消毒,洗澡,更换工作服及工作鞋。 3. 场区大门消毒池灌注2%-3%烧碱,及时更换,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场外道路,猪场周围,饲料间,亦须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4. 入场车辆需要进行整车消毒,包括底盘、车轮,使用喷雾消毒比水枪冲洗效果要好。 5. 销售人员及外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销售区和饲养区不得有人员交叉,交易完毕立即冲洗,再进行消毒。交易款应该及时送去银行,避免在场内存放。 6. 禁止在外购买肉制品,自行宰杀解决,生活用品统一采购,消毒后方可进场。生产区人员不能随意外出。 防疫期间,要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参照口蹄疫病毒对酸非常敏感的特性,应该选用酸性消毒剂,配置消毒剂时,要保证最终PH小于3。 但消毒同时会增加湿度,而湿度过高也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为防止口蹄疫病毒形成的气溶胶在潮湿环境下扩散,所以应注意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中午时间进行消毒。消毒之后,撒一些酸化后的饲料在栏舍中,有助于保持栏舍地面干燥。 同时,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使猪对口蹄疫病毒产生免疫力,建议每3个月就对猪群进行一次免疫,种猪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仔猪50日龄首免,80日龄再次免疫,肥育猪在出栏前15日再次进行免疫。 最佳治方案: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

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内部技术资料,仅供参考 猪口蹄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日照市畜牧站地址:云海路43号 日照市兽医药械站(0633)8225551 2216795 口蹄疫在每年不同地区均有发病,现在又到了猪口蹄疫的高发期,由于去年冬季气温较低,南方阴冷潮湿造成猪口蹄疫发病较严重,为此,向广大养殖户在这个病上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供大家使用参考。 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病病毒属,单股RNA,无囊膜。病毒呈球形,直径20~25纳米,有7个血清型,即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以及亚洲l型。我国分布的口蹄疫的病毒型为O、A型和亚洲I型。本病毒在1%火碱溶液中1分钟内,可被杀死,畜舍的消毒常应用2%火碱溶液,30%草本灰水或0.2%~0.5%过氧乙酸等。 二、流行病学 1、主要感染猪等偶蹄动物,带毒和发病的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尤以发病初期的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为尿、粪、被污染的圈舍、饲养设施,成为间接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毒主要以空气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能在一昼夜随风传播到100公里以外,流行特点多发于冬春、秋季,气候比较寒冷时。口蹄疫病毒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都可以是感染门户。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血、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3、易感畜群: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行。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趋向。 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蹄冠、蹄叉、鼻镜、齿龈、舌面、口、乳房的乳头等毛少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发热,吃食减少,2-3天后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

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比较分析

检测3AB 和3ABC 抗体的方法,我国也已建立了该技术方法,并组装成功了诊断试剂盒。 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是防治FMD 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血清学检测能了解畜群的FMD 感染状况,特别是在活畜调运中,可防止感染动物的移动。鉴别自然感染与免疫也是OIE 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无FMD 的依据之一。OIE 规定,申请成为无FMD 的国家必须经过血清学调查证明没有FMD 病毒感染。 由于控制口蹄疫的关键之一在于早期诊断。因此,探索一种高效、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应用于实验室诊断的方面如PCR 法及核酸探针等方法已能够较敏感的诊断出FMDV,但由于要求技术高,操作复杂,没能在临床诊断中较广泛地应用。有的方法还在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FMD 的研究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灵敏、更准确、操作更简便的FMD 诊断技术不断出现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OIE. List A and B diseases of Mammals, Birds and Bees manual of standards for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R].1996. [2] Zhang Z D, Kiching R P. The localization of persistent F'MD virus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soft palate and pharvnx[J]. J Comp Path, 2001, 124: 89-94. [3] Rweyemamu M M, Pay T W F, Parker M J. Serological difference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strains in to selection of suitable vaccine viruses[J]. Development biological standard, 1977, 35:205-213. [4] Paiba G A,Anderson J,Paton D J, et al.Validation of afoot-and-mouth disease antibody screening solid-phase competition ELISA(SPCE) [J]. Virol Methods,2004,Feb:115(2):145-58.[5] Meyer R F.Rapid and sensitive d e t e n t i o n o f f o o t -a n d -m o u t h d i s e a s e v i r u s e s i n t i s s u e s b y enzymatic RNA amplif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gene [J].J Virol Method,1992,(36):197-208. [6] Laor O, Torgersen H, Yadin H, et al. Detection of FMDV RNA a m p l i f i e d b y P C R [J ]. J V i r o l Method, 1992, (36): 197-207.[7] 吴时友,蒋正军 宫云浩.应用RT-PCR 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的研究初报[J].动物检疫,1991,8 (6):1-2.[8] 朱彩珠.RT-PCR 检测口蹄疫病毒[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16-122. [9] Gajendragad M R. Kamath K N Y, Anil P Y, et al.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 piezo electric immunobiosensor for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typing. Vet Microbiol 2001, (17): 3039-3049. [10] 杨永钦.生物素标记口蹄疫cDNA 探针 的研究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1994,(3):3-4. (收稿日期:2011-10-13) 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比较分析 刘明超,牛绪东,刘建柱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1 主要特征 1.1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 摘 要:猪水疱病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尤其是单纯性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流行情况和症状几乎完全相同, 比较难于区别。两种流行病对畜牧业生产和国际经济贸易构成严重威胁,对其准确的诊断、区分极其重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关键词: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病原;诊断 SVD)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国际兽疫局(OIE) 将其列为A 类动物疾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 类动物疾病和一类动物疫病都称为法定传染病[1]。

猪病种用药大全

猪病24种常用药 1、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猪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2、卡那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但毒性较大。 用法:5~15毫克/千克体重。 3、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均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4、速尿:对水肿病的治疗配合用药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5、安乃近:起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病,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6、链霉素:抗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常与青霉素配合使用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 7、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8、氯前列腺素:有催情、催产、同期分娩等功效。

用法:20毫克/千克体重 9、大黄:泻药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0、肾上腺素:抗过敏、休克用,对疫苗过敏要立即肌肉注射进行解救,同时对喘气、咳嗽严重的病猪也可肌肉注射进行解救。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11、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2、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的毒性。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3、环丙沙星:第二代喹诺酮类,效果比氟哌酸更好。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4、维生素K3:止血针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 15、孕马血清:母猪的催情和助情作用,使用时往往与氯前列烯醇配合使用,但要注意:肌肉注射1~2小时内易过敏。 用法:30~100毫克/千克体重 16、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的作用,特别是严重腹泻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的效果。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当前猪口蹄疫发病率逐步上升,威胁正在加大,如何正确防范口蹄疫,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养猪户亟待面对的问题。 口蹄疫,过去也叫“五号病”‘口疮’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际社会上需要通报的一类传染病,所有偶蹄动物和人都可感染。 一、病原特点: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亚洲I型,非洲I型、非洲Ⅱ型和非洲Ш型。尤其是A型和O型分布最广。在亚型中有65个亚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也就是在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同时在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强,在饲料

和粪便中,生活时间特别长。口蹄疫病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就是奶、尿、唾液及粪便等传染源。而且该病潜伏期一般是2~4天。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各种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病发症。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口蹄疫病猪发热期,它们的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都带有病毒,后期,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于猪病尸体消毒后深埋,杜绝食用,猪的粪便,垫土必须经过密封发酵后方可施用。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即使是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干燥、寒冷;但是这类病毒的致命点是怕酸、碱、热,在加热85℃以上100min就可以杀灭。寒冷环境易于病毒传播,主要一秋冬季节多发,目前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三、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 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有些病猪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特征表现是蹄冠、蹄踵、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个别猪出现惊厥、相互嘶咬,病初体温升至40.3~42.0 ℃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口腔出现水泡流延,不敢吃食;病猪鼻盘、蹄冠和母猪的乳头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 d后水疱破溃,带透明流出或微黄色液体,破溃处转为烂斑。有些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病死率可达80%以上。剖检表现出典型的“虎斑心”,在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四、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 免疫接种时预防口蹄疫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口蹄疫灭疫苗2周则产生免疫力,一般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接种一次,仔猪40-50日龄首免,100-105日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农医发[2007]12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 知 2007年4月9日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口蹄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口蹄疫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口蹄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 流行病学特点 2.1.1.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1.1.2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1.1.3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1.2 临床症状 2.1.2.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2.1.2.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 2.1.2.3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2.1.2.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2.1.3 病理变化 2.1. 3.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1. 3.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2.1.4 病原学检测 2.1.4.1 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ELISA OIE 标准方法附件一); 2.1.4.2 RT-PCR试验,检测阳性(采用国家确认的方法); 2.1.4.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阳性(附件二); 2.1.4.4 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5 血清学检测 2.1.5.1中和试验,抗体阳性; 2.1.5.2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一、主要症状可能涉及的疾病 ⑴仔猪下痢 红痢、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副伤寒、空肠弯曲菌病、腺病毒感染、鞭虫病、胃肠炎、球虫病 ⑵呼吸困难 气喘病、猪肺疫、流感、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⑶神经症状 猪水肿病、乙型脑炎、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仔猪先天性肌陈痉、神经型猪瘟、链球菌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食物、药物或农药中毒

⑷流产或死胎 猪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弓形体病、引起妊娠母猪体温升高的疾病及非传染病因素(包括高温、营养、中毒、机械损伤、应激、遗传等) 二、病猪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器官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 眼眼角有泪痕或眼屎流感、猪瘟 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热性传染病、贫血、黄 疸 眼睑水肿猪水肿病 口鼻鼻孔有炎性渗出物流出流感、气喘病、萎缩性

鼻炎 鼻歪斜、颜面部变形萎缩性鼻炎 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泡、糜烂口蹄疫、水泡病 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猪瘟 唇、齿龈、颊部粘膜溃疡猪瘟 齿龈水肿猪水肿病 猪瘟、湿疹 皮肤胸、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 的出血斑点 方形、菱形红色疹块猪丹毒 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沙门氏菌病 下腹和四肢内侧有痘疹猪痘 咽喉部明肿大链球菌病、猪肺疫等

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溃疡口蹄疫、水疱病等 肛门肛门周围和尾部有粪污染腹泻性疾病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性坏死猪炭疽、链球菌病全身淋巴结有大理石样出血变化猪瘟 咽、颈及肠系膜淋巴结黄白色干酪 样坏死灶 猪结核 淋巴结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急性猪肺疫,猪丹毒,链 球菌病 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猪气喘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伤寒 肝坏死小灶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 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

口蹄疫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旅游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可使对外贸易和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口蹄疫的暴发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声誉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病毒还可发生变异,也给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带来困难。进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等对该病的控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1 口蹄疫流行状况口蹄疫俗称口疮、蹄溃、鹅口疮。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其列为18种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以病毒为载体,传播速度快,途径广,易感畜几乎100%发病,死亡率虽然只有2%~3%,但除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患病期间和患病后其肉、奶产量下降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损失。口蹄疫于1514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之后时有暴发流行,且多在冬春季节,夏季很少。最近几年,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甚广,欧、亚、非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口蹄疫的重灾区〔1〕。1999年全世界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口蹄疫。2000年韩、俄、蒙、日、南非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均发生口蹄疫。2001年,口蹄疫在英国卷土重来,并在欧洲广泛蔓延,给英国造成约9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口蹄疫的老疫区,建国前的半个世纪口蹄疫总的流行情况是农区少发,牧区多发,没有停止过,有时是大流行。建国后口蹄疫曾发生4次大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口蹄疫暴发流行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2 病原和传播方式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最早发现的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病毒。分为7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产生相似的症状,仅仅在实验室能够将其区分。型间不能交互免疫,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型内又可分为多个亚型,目前已鉴定的亚型有65个〔2〕。病畜发热期,其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均带有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寒冷;但怕酸、碱、热,加热85?℃以上100?min即可杀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发病。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人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食病畜的奶、肉也可感染,但很少见到典型病例,且目前从人身上分离得到的病毒株多为O型,其次是C型。此外,人可把病毒传染给畜类,而人与人之间极少相互传染。这一点不同于猪水疱病(SVD),猪水疱病对人有较强的传染性〔3〕。[!--empirenews.page--] 3 临床表现3 1 动物猪、牛等感染口蹄疫后,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和在口腔粘膜、乳房以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疱。病程可呈良性、恶性或并发症性经过。新生幼畜则表现为无鹅口疮性的急性和亚急性心肌炎经过,通常以死亡结局〔4〕。口蹄疫的急性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临床期。潜伏期为几天至半个月不等,通常为2~7?d。潜伏期是口蹄疫病毒在侵入部位及体内扩增的阶段。前驱期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和奶产量减少。临床期出现典型的水泡,并逐渐融合破溃,呈鲜红色的糜烂面。此时体温升高,步态紧凑或者跛行,脉搏和呼吸次数剧增,产奶量下降、动物体质变差〔5〕。恶性口蹄疫最重要的是心脏活动遭受破坏,往往最后因心肌衰竭而迅速死亡。口蹄疫的并发症主要是在患部组织上出现细菌性的化脓-坏死过程。病期延长者可出现心脏病、内分泌病(胰腺、肾上腺等疾患)和不育症。3 2 人体临床表现人体感染口蹄疫后,经过2~18?d的潜伏期,表现为突然发病,初期症状类似流感〔6〕。2~3?d后,口、咽及指、趾部可

猪水泡病与口蹄疫区别

猪水泡病与口蹄疫区别 口蹄疫传播迅速、难于防治、补救措施少,一直被众多专家学者称为畜牧业的“头号杀手”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病猪以蹄部的水疱为主要特征。患肢不能站立,常卧地不起,鼻镜、乳房也常见到烂斑,哺乳母猪尤为常见。未断奶子猪的口蹄疫常表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心脏,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条纹,似老虎皮上的斑纹,又叫“虎斑心”。 猪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猪类动物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个别病猪在鼻盘、口腔和母猪乳头部也有同样病变。该病毒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对一般消毒药的抵抗力也很强。 流行特点该病仅猪类动物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它们的粪尿、鼻液、口腔分泌物、水疱皮、水疱液内均含有大量病毒。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或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工具等间接接触均能引起发病。本病常年发生,在高密度饲养区传播较快,发病率高达70%~80%,而死亡率低。

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2天~4天,体温变化、蹄部和口腔病变等与口蹄疫病表现相似,另外有少数病猪出现中枢神经紊乱症状。 剖检病变除没有虎斑心病变外,其余基本与口蹄疫病相同。 治疗 可以注射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微信提示:我们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猪,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管理,无关人员不准随便进入生产区。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猪场消毒最常用和有效的消毒剂是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它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16%至20%是过氧乙酸的合格浓度,浓度为15%的过氧乙酸也可以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氧乙酸原液就是指浓度为15%-20%的原液。过氧乙酸浓度在12%以下就不能继续使用,浓度过低将影响消毒效果。 正确使用方法: 稀释:将浓度为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稀释到0.3%-0.5%才可以消毒使用。例如,15%的过氧乙酸加50倍的水,稀释到0.3%才能用于消毒。稀释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浓度为15%-20%的原液当成100%的原液进行稀释。 消毒:将稀释到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计算,在消毒场所无人的情况下,用气溶胶喷雾器对消毒空间进行喷雾,喷雾器可产生气溶胶——小于20微米的雾滴,这些雾滴能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与空气中病毒的接触频率,从而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作用1小时后通风。 如果没有气溶胶喷雾器,可以用15%-20%的过氧乙酸兑水进行加热蒸发。按照每立方米空间7毫升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加7毫升水进行配比,放置在容器中用电热板加热蒸发,但注意不要蒸干,作用1小时后通风。这种作法,将过氧乙酸原液加水是为了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杀灭病毒效果较好。 携带:过氧乙酸不稳定,浓度大于20%容易爆炸。运输中更不能过浓,浓度大于16%就比较危险,要防止摇摆、震荡和高温。 注意事项: 1、放置在阴凉避光处。 2、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配制好后,应在一星期内使用,否则浓度会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点评 有资料介绍0.2%-0.3%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带猪消毒,使用过的朋友可以发表一下使用效果。这种浓度的溶液刺激气味大吗?会不会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处理

猪口蹄疫的预防和处理 一、口蹄疫有哪些临床症状 1、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少吃或者不吃。 2、新生仔猪突然尖叫,鼻镜、唇、舌蹄冠部位发生水泡,跛行,不吃奶。 3、育肥猪口腔黏膜和蹄冠、蹄叉、蹄踵处先发红、热痛,后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逐渐增大互相融合至蚕豆大,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面,无感染,7天左右可结痂而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化脓至蹄壳脱落。 4、哺乳母猪的乳房表面也可发生水袍和糜烂、结痂。 特别注意:患本病的猪大多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但也有呈恶性经过的,尤其乳猪多见,极少数育肥猪和肥猪也可呈恶性经过而死亡。死亡原因是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故死后剖检,心脏表面出现灰棕色斑纹,外形似虎皮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二、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 明确总目标: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毒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毒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做好猪场保健。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特别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特别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给口蹄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病口蹄疫

猪病口蹄疫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 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三)存在政策、技术盲区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可以准许使用于猪的A型口蹄疫的疫苗,以及还没有正式许可猪可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第二,关于猪使用A型疫苗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国外对猪口蹄疫的研究明显少于国内,而国内对猪A 型的研究也很有限。第三,免疫效果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疫苗有没有效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被免疫动物说了算,不能仅仅依据抗体高低和PD50高低来评判。疫苗的成品检验所用毒株能否适应疫病的变化,缺乏有效凭证,有些疫苗在免疫以后有发病的情况出现。第四,疫苗采购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现在疫情流行强度下,畜群一年免疫两次明显不够。第五,对疫苗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投入不足。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设备器械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第六,孤军奋战。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检疫检验环节把关不严,环境污染严重。第七,疫苗生产厂家负担加重,疫苗标准提高了,价格没有提高;疫苗生产厂家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借机找茬。突出的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如何预防做好? [2008年03月01日]来源: 互联网作者:佚名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 今天是: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 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交互免疫力,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 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 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 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不肿或气肿现象。 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皮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 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防治: 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从员和外来车辆入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加强场内环境的 消毒净化工作,防止外源病原侵入本场。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血清免疫学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的效果。 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安全性可靠,但抗病力不强,常规苗只不过能耐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据有关资料介 绍,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苗经过多次加强免疫,免疫效果较好。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对抗性水平低的猪群应加强免疫。 加强对猪群健康状况的观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全场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加强猪群消毒工作,猪群、猪体可用过氧乙酸、氯制剂如消特灵等消毒药物消毒,场地、环境选用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彻底消毒。常规消毒防疫纳入生产 的日常管理。 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扑杀病猪,严格控制病原外传,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贵重的种用猪加强护理和进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 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疫情停止后,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对猪舍及周围环境及所有工具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恢复生产。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SVD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在蹄部、口腔、鼻部、母猪的乳头周围产生水疱。此病在临床上很难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水疱疹相区别,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生本病。本病于1966年首先发现于意大利,随后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也相继报道了此病,日本、台湾、香港也有本病发生的报道。 一、病原 猪水疱病病毒(SCDV)属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类脂囊膜,病毒粒子在细胞质内呈晶格排列,在病变细胞质的空泡内凹陷处呈环形串珠状排列,衣壳二十面体对称,核心为单股RNA。 二、流行病学 1、易感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而其它动物不发病,人类有一定的感受性。 2、传染源:发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与健猪同居24-45小时,即可在鼻粘膜、烟、直肠检出病毒,经3天可在血液中出现病毒。在病毒血症阶段,各脏器均含有病毒,带毒的时间,鼻7-10天,口腔7-8天,烟8-12天,淋巴结和脊髓15天以上。 3、传播途径: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侵入猪体,感染主要是通过接触,饲喂含病毒而未经消毒的泔水和屠宰下脚料、牲畜交易、运输工具(被污染的车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草、运动场、用具及饲养员等往往造成本病的传播,据报道本病可通过深部呼吸道传播,气管注射发病率高,经鼻需大量才能感染。所以认为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4、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猪群高度密集调运频繁的猪场,传播较快,发病率亦高,可达70%-80%,但死亡率很低,在密度小、地面干燥、阳光充足、分散饲养的情况下很少引起流行。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自然感染一般为2-5天,有的延至7-8天或更长,人工感染最早为36小时。 典型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图10-1)。有一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42℃,上皮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在36-48小时,水疱明显凸出,大小和黄豆至蚕豆大不等,里面充满水疱液,继而水疱融合,很快发生破裂,形成溃疡(图10-2),真皮年暴露形成鲜红颜色,病变常环绕蹄冠皮肤的蹄壳,导致蹄壳裂开,严重时蹄壳可脱落。病猪疼痛剧烈,跛行明显,严重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化脓,导致病猪卧地不起或呈

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

猪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 给生猪注射口蹄疫疫苗,一般来说对猪体是无害的;但也有个别生猪特别是一些架子猪会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症状有两种,即局部性反应和全身性反应。 局部性反应,生猪贪睡、高热、不食,同时注射部往往出现肿胀、热痛,以上症状一般情况下可自愈。全身性过敏反应多在注射疫苗后5分钟内出现。主要表现全身出汗、肌肉震颤、体温升高,白毛猪可看出皮肤明显充血发红,呼吸急促,口中流涎,结膜潮红,呆立不动,运动时步态不稳,视力障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肌注0.1%肾上腺素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剂量应视生猪体重而定。一般经过10-20分钟可缓解症状,1-2天连续用药,即可康复。 表现型 速发型临床常见的速发型是指反应的速度在十几分钟到2小时之内的表现,不分猪的大小、年龄,最快的有十几分钟就反应发作,可见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眼结膜充血,叫声嘶哑,四肢腋下皮肤发紫,腹部有荨麻疹样疙瘩出现,四肢抽搐,经过1个小时左右而死亡。 迟发型一般在注射后4小时~6小时不爱吃食,不爱活动,身上有疙瘩,见墙就擦,有的持续一两天会自然好转,严重的吃食减少,精神差,可持续4天~7天才能恢复,个别的死亡。 处理措施 (仅供参考) 1、注射疫苗时要用科学方法保定,引导猪的注意力,如喂料,饮水,挠痒等。 2、注射后要观察1小时,至少30分钟后没有反应时再离开。 3、发现反应初期要及时注射地塞米松,按10公斤体重注射1毫克的剂量计算,根据猪的体重大小而定注射量,每日一次,连续注射2次。 4、可选用0.1%盐酸肾上腺素、付肾上腺素,大猪每头注射5毫克~10毫克,小猪注射1毫克~2毫克。 5、在注射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速补20、电解多维饮水,促进解毒和排泄。 6、饲料中添加5%的维生素C粉,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 口蹄疫是危害食品卫生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做好防疫注射前,要搞好卫生消毒的防护,保持清净而洁的环境,免除意外生物的刺激,防止外人外来生物的干扰,并做好疫苗的

成功治疗猪口蹄疫的方法

猪口蹄疫成功治疗方法 一、治疗措施 1、云南白药,每日喷2次,连用2天;2天后继续喷3天,每日喷1次;方法:主要喷至鼻腔、口腔、脊背、口蹄糜烂处、皮肤出血点或者溃疡处,如果较为严重的猪可以全身喷雾。(注意有一些猪会出现过敏,开始用发现出现红点等过敏症状要停用) 2、每吨全价料添加以下成分:复方花青素(中冠健业)1000克、70%黄芪多糖1000克(或者黄芪药材5公斤)、阿莫西林500克(可按产品说明使用)、丹参(用药材较好)2000克、冰片150克,连用7天。此方法对防治继发心肌炎有较好效果(宁波某猪场临床)。 3、对于不采食的猪,按每50KG体重灌服丹参提取物(可溶水服用)、复方花青素4克、阿莫西林(按产品说明中的治疗量使用)、黄芪多糖5克、冰片0.25克。按以上比例调配用量,每日2次,连用3天。 二、药物分析 (1)、云南白药: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疮疡肿毒及溃疡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药理作用: 1、活血化瘀:抑制动物静脉血栓形成,缓解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动物微循环障碍,降低动物血液粘度,改善血液的血流状态。2、抗炎:对佐剂,角叉菜胶,异

性蛋白,化学致炎剂及棉球肉芽肿等致炎因子造成的动物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2、抗炎:对佐剂,角叉菜胶,异性蛋白,化学致炎剂及棉球肉芽肿等致炎因子造成的动物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 抗作用。3、愈伤:可明显促进动物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成,以及可显著促进动物溃疡区bF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增生。bFGF与VEGF可促进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此可以加速血管的生长及结缔组织的增生,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2)复方花青素:中冠健业独家研发生产,病毒净化专用。功能主治:预防治疗蓝耳、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流感、伪狂犬等病毒性疾病;调理猪群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协助猪群机体修复亚健康和受损免疫细胞;药理作用:通过促进机体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与NK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抗病毒功能。临床试验观察:有明显的调理猪群机体健康的功效,并且有抗病毒、抗炎、抗菌等作用。 (3)丹参与黄芪等配伍:丹参具有:活血祛淤,通经止痛,凉血止血,镇静,镇痛,安神之功能。现代医学认为:①本品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循环和微循环;抗凝血作用改善血液粘度,保护心肌膜; ②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茵,抗炎;③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应激等功能;④延长耐缺氧时间(用于各种中毒症如可视黏膜发绀)。丹参是人医治疗心肌炎等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