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家长会讲话稿

心理健康家长会讲话稿
心理健康家长会讲话稿

心理健康家长会发言稿

付璇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攀比心理。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

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二,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渔夫问:“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有一个女儿,在她1岁半的时候……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三,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1、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2、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3、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4、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

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1.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3.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4.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心理健康家长会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家长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关注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家长能对孩子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一)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教育学生的方法。 指导家长学习简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家长对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家长会 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教案 年级:主讲人:时间: 一、父母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 家长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稳定和健康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坚强的意志 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完善性格 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二、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星空有你心理健康园网站,关于儿童心理家长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该心理与健康文章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心理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

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内容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十分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啊,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一位家长不望女成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分数上。分数似乎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认识中一种严重的误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 第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 岁之前,即孩子成长的依恋期。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发生在2007 年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 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 岁无故杀人。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所熟悉环境和好朋友的的依恋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否则,父母的一切努

力都徒劳无功的。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所以,孩子要尽可能地由自己来带,不要推脱给其他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家长借口工作忙,对孩子是不管不问。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心理就会产生问题。等家长挣了钱,再想管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想管也无能为力了。可惜时间不能倒流,家长只能是后悔莫及!因此,家长亲自陪伴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小学阶段,如果父母不能同时陪在孩子身边,那做妈妈的一定要陪伴孩子成长。否则光有事业的成功,家庭却冷落了,孩子也疏远淡漠了,那一定是很遗憾的事情。当我们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看到孩子茁壮成长,那样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慰与成功。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都不愿意听?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 无论是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里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许多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建议家长要做到如下: 1、重结果更重过程 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只是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提醒孩子还有不足,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甚至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学习的动力,在面对考试时, 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 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 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 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和亲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 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导 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 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 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 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劳动的 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笔者认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

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 七、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孩子。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讲究文明礼貌,家务劳动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往。其次,建立家庭幼儿园,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教会他与伙伴互帮互助,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宽容等。再次,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会发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极需我们值得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方面的问题谈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二、了解孩子是基础。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信任孩子是关键。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

心理健康家长会发言稿

9.3复课心理健康演讲稿 陈立静 疫情期间,人们为了避免感染风险自觉减少外出,孩子作为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更是如此。很多孩子经过“疫情”这个特殊长假,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越来越上瘾,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现在,全市中小幼儿园学生已经全部返校复课,孩子们重回紧张忙碌的校园节奏,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调整适应呢? 一、别让焦虑影响亲子关系 1.家长要先放下负面情绪 很多家长在疫情早期面对孩子无所事事的状态,还能保持一颗包容和接纳的心。随着开学临近,家长们的焦虑、担心和不安的情绪与日俱增。有些家长因为孩子贪玩不写作业感到愤怒,甚至责骂孩子。家长们如果内心有这样的负面情绪,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也会有所体现,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愤怒、抱怨,如“你怎么总玩手机”“你怎么还没完成作业”等;另一种是要求和期待,如“今天完成三个单元”“每天要学习四个小时”等。而对于孩子来讲,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解决孩子现有的问题,反倒可能成为亲子关系的障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又怎么能够学会并做到呢?焦虑最常见的是预期焦虑,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面对开学后的各种不确定性,家长首先要体察自己的情绪,搞清楚自己担心的到底是什么。是担心孩子调整不好作息时间,

还是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些担心的出现是正常的,但不一定和孩子的想法一致。作为家长,我们的重点是如何与孩子一起厘清问题,建立“亲子联盟”,然后再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先放下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促膝而坐,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再把自己的担心和孩子分享,共同商定解决方案。最终,解决方案应该是孩子确定的,而不是父母确定的,这样孩子才能以一个独立的、被尊重的“主体”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过程短期可以解决当下困境,从长远来讲,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的成长。 2.允许孩子自我调整时“慢半拍” 想解决眼前的问题,就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中小学生的心智水平逐渐成熟,可以感知和判断自己现有的环境和压力,并有一定自我调整的能力了。当面临眼前的困难时,他们也会知晓自己的任务,也会有焦虑的情绪,但他们可能不会像成人一样立即付诸实践,他们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来准备和调整。 面对焦虑,有的孩子会很快转化为行动,主动抓紧复习、看书、写作业;有的孩子暂时无法安置焦虑情绪,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焦虑,如打游戏、吃东西等;有的孩子焦虑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等表现。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焦虑,陪伴他们一起谈论眼前的事情,孩子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看到情绪产生的源头,并逐步处理现实层面的事情。如果家长一味地带着情绪和孩子互动,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小学生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主要侧重两点:什么是有效沟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什么是有效沟通 提问: (1)你了解孩子吗?让家长说出10个孩子的优点. (2)什么是有效沟通? (3)有爱就是沟通吗? 1.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兴趣 *了解孩子充分发挥潜能总结如何沟通的方法:以心引导:做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当倾听者,不要以自己的定义去判断,错误引导孩子,以行动引导孩子以身引导:童心不灭以言引导:重话轻说,空话实说,长话短说.情在先话在后.以笔引导:回味无穷

*学习的五个层次:学习意愿,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 *对家长的话:不要要求孩子多和你说什么而要问你能和自己孩子沟通些什么不要问孩子将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 同能为自己的幸福做些什么. (美国)学者尼赫茨曾就此调查了十万个孩子,他们对家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十条: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随意发脾气。

东西方国家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对孩子的爱心是一样的。这两项倡议,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教育专家关鸿羽为家长们介绍了通向孩子心灵的三条捷径: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心理;学会“心理换位”;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 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妨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上述要求,有没有达到孩子提出的标准。 下边就是一个女生总结的她认为的好家长的条件,都是孩子的原话。1、家长要有好脾气。比如允许孩子做小的恶作剧而不发火,犯错不大发雷霆,应该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千万不要惩罚淘气的孩子。2、不看重孩子的分数。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应该细心地跟孩子分析卷中的错误。不能一见考得不好就打骂孩子。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3、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比如要求孩子学习自己也要学习,不能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培养孩子身教很重要。4、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不能赌博,因为赌博会给孩子造成嘈杂的学习环境,还危害家庭和睦,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夫妻不能吵架。5、多了解孩子,常主动和孩子谈心。家长应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6、多和孩子玩,要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他的大哥或大姐。7、不溺爱孩子。比如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应该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家庭经济是否

一2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讲话稿

一2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大家能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 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中学生家长会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傲雪发表时间:2010-9-10 6:25:17 许多时候,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缺少的可能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环境,而是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这绝对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走进家庭教育,不是为别的,就是要寻找这一“秘密武器”。 --------------- 顾晓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A、家长:“孩子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而走。这段时间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门插上,不知道弄些什么。星期天不吃早饭就被几个男男女女的同学叫走了,问去干什么了,也不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 B、家长:今天早上战争”终于爆发了,我老公用皮带打了儿子,但儿 子的变化,真的伤透了我们的心。这个学期由于成绩的退步,青春期叛逆期脾气的增大,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真的是软硬不吃。这段时间早上起床要叫好几遍,也没反映,照睡他的觉,今天居然说不去上学了,我听了真是晴空霹雳,心酸呀!养了他14年,今天居然说了这样的话,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作为家长我真的很失败。 C、家长:我女儿最近简直疯了,满屋子都是那个歌星的照片,吃饭、 走路、甚至睡觉嘴里也唱着那个歌星的歌。家长说一句就跟你急,说两句就不再理你了。真没办法,孩子大了,管不了了,随他去吧

D、学生张某,上中学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孩子突然变了,把头发染成了红色,妈妈给卖的衣服也不穿了,自己搞了些新奇怪状的服装。任凭父 母怎么说,都摆出一副洋洋得意,不以为然的神情,把家长气的要死。 E、陈某,男,13岁,初一学生。进校时,学习成绩中上,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爱插嘴,以显示自己的能力,爱钻牛角尖。 再来看看学生的心声(学生作文) 青春,是一个花季,而我们告别了童年的时光,成为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 青春,想象中本应是充满活力充满阳光的,而珊珊来迟的青春期却带来了孤单,独立,我们的活力,阳光中多了叛逆。 青春的叛逆是可怕的。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自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渴望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爸爸妈妈过多的干预和唠叨总会让自己很厌烦,哪怕是爸妈多一句的叮咛,都是一种啰嗦。我们随着年龄长大,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心里积攒了好多秘密,想找一个谁来诉说,这个谁”又会是谁?想告诉父母,却又不愿接近,认为他们思想老套,落 后,不能够理解我们;想找一个朋友,却又不知道朋友 会不会出卖自己,会不会认为自己话多;想写在日记本里,却又担心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中学年家长会讲稿

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 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起跑线”,关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认为这些才是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的节点。其实,有一个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被大多数家长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 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方法一: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孩子会出现“烦死了”、“好烦呀”之类的话语,而且这类话语的数量会一直上升。

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的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例如面对儿子并不如意的成绩单,一对明智的父母是这样做的: xxx数学没有考好,他已经做好回家挨“板子”准备。回到家后,他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孩子实在坐不住了,他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客厅,在他的成绩单旁边,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儿子: 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你心里也很难过。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目的。 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因此,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考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点,我们就会很满意。 永远都支持你的爸爸妈妈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这个小男子汉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是轻易不流泪的,但我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动得流泪了。在拿着成绩单进家门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与父母吵架的准备。但现在我知道了,那是没有必要的,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懂儿女的父母!是世上最好的父母! 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也容易感动。与送给他们奥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方法二:允许孩子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六年级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主讲:吴海燕 时间:2009、05

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各位家长: 大家好,今天的家长会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良好教育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之上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失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力所不能及的,我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见为人父母者所肩负的教育重任。 现代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出了新的观点,人的健康不但指躯体在生理活动上的正常,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即正常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体魄健全”一词所表达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也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地说,心理健康是人适应生活的一种良好状态,那么在坐的家长,你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吗?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育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小学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困难。智力落后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较严重的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适应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生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家长应当培养孩子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比如家长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活动或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力等行为都会往这方面给孩子带来影响。就是说您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来说具有无穷的力量。 三、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的情况下,孩子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生活上碰到的困惑,有时无法自行解决,长期如此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此时确实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正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的,为了使心理辅导进一步得到普及并更好地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服务,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承。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辅导的方法、途径:心理咨询室“心灵的港湾”,各班级心理教育课,学校橱窗,各班级黑板报,“开心由此”电话,“悄悄话”信箱,红领巾广播“心灵之声”栏目等。 2、校辅导站地点:浴宇楼四楼东首“心灵的港湾”。(电话:) 3、辅导站定期开放时间:每星期五5:00—6:00(其它时间的咨询辅导由学生另行预约)。

4、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文件,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方法等,使每一个教师首先每天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面对学生。 5、除建立“心灵的港湾”,定时开放外,每位班主任每人一本记载本,随时辅导记载,为一些难为情和不愿进心理咨询室喜欢和班主任老师交谈的同学服务。 6、班主任做好平时日常教学中的学生心理辅导,辅导站老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班可利用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心理健康,从学生身边的事展开。还可与家长联合起来,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习惯等。 7、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安排出两期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8、完善学校心理管理机制,紧密团结在以刘玮校长为中心的心理教育组,明确各项分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讨各类案例。 9、更好的开展家校联系,开展家校联系卡,举办家校学生心理座谈会,共同探讨心理现状及各类应对措施…… 10、对班级咨询员进行选拔、考核、辅导,再各班级由同学推选出两名学生咨询员。要求:心理素质良好,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要求能够保守秘密。在选出后,对咨询员进行教育,严格遵守咨询处的纪律,明确工作目的。然后开展简单的咨询指导辅导。如果,时间场地不允许组织集体学习,咨询处讲准备学习材料分发给个人进行自学。 11、对广大同学进行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以心理测量表的形式对同学进行心理调查。主要对以下四方面作为重点:(1)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2)能

心理健康家长会讲话稿

心理健康家长会发言稿 付璇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 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 长影响很大。 一、攀比心理。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 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 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 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 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 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 地成长。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 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 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 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学生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发言稿

学生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发言稿 主讲人:张英彦 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大家能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 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

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作者: 日期: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年级:主讲人:时间: 一、父母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 家长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稳定和健康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坚强的意志 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完善性格 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二、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星空有你心理健康园网站,关于儿童心理家长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该心理与健康文章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心理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 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 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 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 ,也 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 “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

心理健康家长会发言稿

8.3班复课开学心理健康班会演讲 王卜庄初级中学 一、充分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应该说,我校学生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甚或比较严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独生子女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毋庸置疑地已然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二、基本方略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务必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解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本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自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3、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