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六年级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主讲:吴海燕

时间:2009、05

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各位家长:

大家好,今天的家长会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良好教育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之上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失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力所不能及的,我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见为人父母者所肩负的教育重任。

现代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出了新的观点,人的健康不但指躯体在生理活动上的正常,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即正常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体魄健全”一词所表达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也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地说,心理健康是人适应生活的一种良好状态,那么在坐的家长,你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吗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育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小学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困难。智力落后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较严重的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适应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生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家长应当培养孩子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比如家长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活动或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力等行为都会往这方面给孩子带来影响。就是说您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来说具有无穷的力量。

三、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偏离常态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心态,长期的不良情

绪积累的结果,会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时还将导致孩子机体上的某些疾病。那么家长就应该细心观察、判断孩子情绪变化哪些是正常的,有没有不正常的现象,这样才能捕捉那些重要的信息,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免这些问题积累起来,成为心理疾病而影响成年的生活。

四、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举例来说,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态度时,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办事毫无条理,行为经常紊乱,不协调,或者行为与其内心活动相互矛盾,这就属于不健康范围的一种表现。

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观注,迈入21世纪,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国际、国内形式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今天要培养的孩子必须能适应大环境,有竞争力,充满自信,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遇到挫折能勇敢面对的人。这一切需要学校,更需要您的努力,因为,身为家长,你是孩子生命中最强大的支持和力量,所以说学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对您的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心灵上的沟通,是很必要的。

说到这里,作为家长的您是否知道,在心理方面,孩子的基本需要都是什么呢

首先是情感方面。孩子有爱和被人爱的需要,爱的范围很广,大到国家、社会、集体、班级,小到同学、老师、新人,甚至还包括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爱,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它能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不觉得悲苦,在受尽磨难的之后仍能从头再来;在极简陋的环境里能看到最大的希望,可以说爱是一切的源泉,尤其是对孩子的情感需要好好保护,倍加珍惜的,您爱您的孩子吗那么请尽可能地不要把成人的冷漠和麻木带给他们,让他们在家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然后把这份情感扩大到对老师、对朋友、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其中爱国主义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层次。

孩子心理需要的第二方面是成就:被人承认的需要,获取成功的需要。大家不要片面地把成绩误认为是成就,我认为孩子要真正努力过,并且勇敢地参与过,即使成绩不怎么好,那也是他最大的成就,需要您大加赞赏,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尽心就是这样,不要用成败轻易评判孩子的付出。

第三方面是安全感,受保护的需要,依赖关系的需要。

第四是独立性:独自解决问题的需要,创造和发明的需要。把孩子的兴趣

爱好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并且给一个独立的空间,小学生的暑假生活是一个为孩子创造独立空间的好机会。各位家长不妨尝试一下。

第五、自尊感、受公正的、合理的待遇和受评价的需要等。可以说没有自尊就没有健康的人格,而且自尊感绝对区别于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感觉。自尊感是需要在坐的家长为您的孩子树立起来的观念,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做家长的应该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讲道理,谈观念,说民主,有一天您忽然惊觉孩子什么时候随着流年长大了,您才感到时光的流逝是多么匆匆,那时候您再想同孩子成为朋友就不那么简单了。

说到这里,不知道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否已经引起您的重视,多数成人都习惯地认为,我的孩子不会患心理上的重病,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都不关他们的事,殊不知当今的学习和工作节奏要紧张得多,精神负担各种复杂情况要比20年前增加3~4倍,孩子们要碰到许许多多消极的社会现象。有社会方面的、经济方面的、还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而这些现象是身为家长的你们童年时没有想到和碰到的,又由于城市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增多了,而且在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中,连多数成年人都不能一下子适应新的情况,孩子们自然不用说了。有调查表明儿童的神经紧张程度增加了5~10倍,15年前患神经官能症的小学生只有5~7%,如今则有40~70%。其中主要存在心理异常表现的约占30%,患心理疾病的约占15%,其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困难,思维障碍,焦虑,孤独,敌对,抑郁,恐惧等。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孩子,由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具有隐蔽性,有的孩子也不善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有可能长期不被家长或老师发现,如果这种情况延误至成人期,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严重的心理疾病比身体方面的疾病更为可怕,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校中老师所面对的是儿童群体,而您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在发现问题方面,您比老师更为重要。

我们学校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学校还组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来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及人际交往,合作能力等。此外,学校还为学生设立了一个知心姐姐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可以通过信箱与心理健康老师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来解除自己内心的苦恼。而且,在学校的校刊中专门设立了“心灵驿站”栏目,向学生介绍心理小知识。并且心理教师在解答学生来信时,会以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与他们交流,从而建立

师生间可贵的信任感,让他们接受你,愿意让您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我相信,感觉都是相互,您若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他们便会象朵朵绽放的小花向您敞开心扉。那是一个纯洁、透明、美丽的小世界,与成年人深沉的城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再次恳请各位家长不要把成人的冷漠和麻木过早地带给我们的孩子们。

我很想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把所有我所了解的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大家分享,这难免有点纸上谈兵的嫌疑,不过多学点理论再来指导实践,这总是好的,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您的孩子,我们老师的学生,您说对吗在我进行心理咨询培训的过程中,我的老师和我们说过这样一位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母亲,令我印象深刻。她的孩子曾以570分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半年之后被派往新加坡留学。让这个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勤奋学习的原因除了对计算机的喜爱之外,还源于他的母亲在他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带他参观了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教室,并且对他说:“孩子,看看吧,这就是你将来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件事,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这也是成功和希望的种子。我想通过这件事使家长们知道,您对孩子的爱不仅在于给他们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更在于对孩子在精神世界中的指引,也许后者更重要。

在这我想对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多说两句,你们的孩子即将告别了童年,他们要进入的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阶段。我们衷心地祝愿这些孩子们能够躲开诱惑,健康快乐地成长。青春前期是孩子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巨大变化的阶段,您的耐心、爱心、尊重、理解是孩子成长快乐的源泉,不要替他们去解决一切,要向他们提供学习、体验和思考的机会,赋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前程,成为自身的创造者。

孩子不但是家庭的希望,更重要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一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快乐而健康,将来能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我相信您对孩子的爱是百分百的,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孩子,他们的付出又岂是数字可以衡量的呢所以我说,您前面的老师所从事的是高尚而平凡的职业,她需要您大力的支持、配合,对于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有待于我们友好地沟通共同解决。

我以这样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之间的探讨吧!纯真透明的孩子会象活蹦乱跳的鱼儿一样,要自己跃入社会的大海、人生的海洋!能修炼成什么样的人格,还

得看孩子的学识、交流、心胸等。您能传给他们的,起码应该是温热的心和挺直的脊梁;至于干出什么样的事业,还得看孩子的天份和机遇,您能传给他们的起码应是勤奋;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受什么样的生活之船的颠簸,还得看孩子选择航向、航道的正确与否,及熟悉水性的程度了。您能传给他们的,起码应是不弃、不惧、不叹、不悔的水手精魂……好的父母应是一所好学校,我们应当以尊重、宽容和理解给孩子一所爱的学校,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人生。

%

|

2009年心理室家长会发言稿

请班主任老师发放孩子们的信件给相对应的家长。请各位家长不要打开它,否则您将失去一次近距离了解孩子的机会。

各位家长们,大家好。我是八一路小学“知心小屋”负责的心理老师。我们心灵屋成立于2008年9月份。可能有些家长还十分疑惑,小学生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呢可是从成立至今,我校心理屋共接待人次60余次,全校同学的来信90余封,来信涉及各个方面,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困难,和与家长沟通有问题占绝大多数部分。“七色光心灵屋”很高兴能成为孩子们信赖的朋友。从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我们发现大多数问题都和家庭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从2009年4月份开始,我们通过家校通手机平台向家长了一些心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有所帮助。

>

每位家长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了解孩子的,孩子喜欢吃什么,衣服穿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别的小动作,甚至,孩子身上的一颗痣长在哪,书包里面的一页陌生的白纸都难不倒各位家长,可是,难道这样就是了解孩子了吗相信现在每位家长都已经看到了电视上面的几道题目,请您先在发给您的白纸上按顺序写下答案。写完了的家长可以吧封好

口的白纸展开,您会发现,在另一面,您的孩子也留下了答案。中高年级的同学甚至还留下了对您生动的描述和最想对您说的一句话,不管那些话是善意还是玩笑,我想,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吧。和孩子的答案相同的有几位家长呢我觉得您真棒,孩子一定把您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可能有的家长要泄气,因为自认为了解孩子的您发现还有您的孩子还有许多您不了解的一面。

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幸福迅速的成长,其实我们首先要做的十分简单——倾听,认真倾听。让孩子通过语言吧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或消极的都表达出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作为孩子,总希望父母能与他共享快乐或负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而我们做父母的,却只喜欢听“好消息”不喜欢听“坏消息”,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与孩子的交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望,就会把情绪埋在心底,把父母当成熟悉的陌生人甚至敌人。

跟孩子交流吧,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说什么,只要静静的听孩子把话讲完,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与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谢谢,您的倾听。现在,请班主任,统计我们的调查表,并将他交到知心小屋。

$

;

2009年心理室家长会发言稿

——一二三年级家长会

*

\

发言人:吴海燕

时间:2009、10

!

各位家长:

大家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多,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某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及同学骂为“白痴”而引起精神分裂症;河南南阳市两级法院受理多起因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引起小学生心理障碍诉讼案;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所以作为家长、教育者和每个小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

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

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

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二)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三)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

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

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

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

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

>

"

小学生心理问题大家谈

————六年级家长会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这几年来,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了体现充分,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然而有少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暂时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对学习中的障碍缺少理解;一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课受到考试的干扰,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受到“师道尊严”等不良思想的侵扰,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心理教育被表面形式化;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平时多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力向和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尊重与理解”,是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其次,学生如果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结合班上少部分同学吵嘴闹矛盾的现象,采用谈话,讨论,操作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欢乐,自主,互动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尤其是用"优点自检法"夸夸自己和填写"朋友卡"交朋友的环节,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施展自我,有说,有唱,有跳,有表演,以不同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同学们在这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旋律边唱边舞,体验交

学生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发言稿

学生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发言稿 主讲人:张英彦? 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大家能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学会尊重他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的主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交往的基础。 2、学习怎样在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教学的对象: 三年级学生教学重点: 必须尊重他人及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教学主要形式、基本策略和方法: 故事法、游戏法、讨论法、互动法、情景表演法教学运用的主要手段、技术、材料: 1、以不署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把得不到别人尊重感受最深的的经过写出来。 2、确定扮演角色,并进行排练。 3、黑板上写“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课前选好表演短剧的同学。 二、热身游戏、活跃气氛 1、游戏: “指指点点”学会尊重他人 2、规则:

以人的五官为指点对象,教师报到其中一个器官的名称,学生就快速指向哪里。 3、采访学生游戏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交往中,由于不尊重对方,使交往受到了阻碍。 比如,你跟别人打招呼,叫“老头”或“喂”,别人就不爱听,觉得你没有礼貌可能就会不理你,使你的目的不能达到,你也感到不痛快。 应该如何尊重别人呢?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要尊重他人》。 (二)游戏明理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发生过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没有收到别人尊重的情况? 1、学生举例。 请几位学生举出自己在家里、在学校、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2、小品表演同学们,接下来请欣赏我们的小品表演。 (考试完了,试卷评改好了,科代表发数学试卷,同桌生甲与生乙发生的事情。 )科代表(手拿一叠试卷): 发数学试卷了,同学们!生甲(叹息): 好紧张啊,要发试卷了!生乙(信心十足的): 有什么好紧张的啊!科代表(走到甲跟前): 给你.生甲扫了一眼分数,立刻把分数捂住.生乙(扯甲手中的试卷): 哎,你多少分?让我看一下,看一下!甲乙正在拉扯,科代表走过来递试卷给乙:

心理健康家长会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家长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关注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家长能对孩子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一)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教育学生的方法。 指导家长学习简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家长对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反思3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反思3篇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高中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 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这 是我每一节课都在思考的问题。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 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 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 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 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 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二、情境剧中见情境。 情境剧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情境剧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生活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使 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在本课中通过情境剧表演,总结出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帮助别人;心胸宽广,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等。使学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上很多的事取决于我 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选择。 三、引导反思改错误。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理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的行为和经历

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 步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四、精心设计净心灵。 精彩的结束不仅仅是全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本课我在结束时设计了《美丽的心愿》这一环节,让 学生许下一个心愿,让孩子们在舒缓的音乐里净化心灵,让他们知 道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来做,相信在课件背景小女孩子的祈祷中,在柔和的乐曲里,孩子们一样许着美丽的心愿,并且愿意与大家一 起来分享。从而达到心理健康课净化心灵目的。 五、课堂结构巧安排 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来说,嫉妒心理可能有些不好理解,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一定可以说得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却有些过急,或 者情绪不够饱满,没有带动课堂气氛,孩子们处于很茫然的状态, 或者是因为这种课堂结构设计对孩子们来说过于复杂,他们所能感 受到的身边的嫉妒太有限,至使学生的发言不够勇跃,这是在以后 的教学中应该努力避免的。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新老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我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在04.9班的教学中,我以前做法是: l、课堂导入最重要。 2、围绕主题搞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 理素质,让他们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 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以下认识: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 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 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 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 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 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 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 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 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

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 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 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 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 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 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性,哪个方面有发展就培养他哪方面的特长,给他们心理支持,帮 助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 的思想观念。 总之,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教育内 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 有很大的差别,应该更着重与学生的体会和实践,而不是他学到了 什么。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 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 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 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正式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

家长会 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教案 年级:主讲人:时间: 一、父母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 家长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稳定和健康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坚强的意志 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完善性格 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二、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星空有你心理健康园网站,关于儿童心理家长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该心理与健康文章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心理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

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内容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十分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啊,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一位家长不望女成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分数上。分数似乎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家庭教育认识中一种严重的误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 第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 岁之前,即孩子成长的依恋期。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长期与父母隔离已造成无数悲剧??这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孩子杀人、自杀的根本原因!相当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人生悲剧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背景??人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影响??发生在2007 年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 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 岁无故杀人。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依赖,对所熟悉环境和好朋友的的依恋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否则,父母的一切努

力都徒劳无功的。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所以,孩子要尽可能地由自己来带,不要推脱给其他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家长借口工作忙,对孩子是不管不问。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心理就会产生问题。等家长挣了钱,再想管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想管也无能为力了。可惜时间不能倒流,家长只能是后悔莫及!因此,家长亲自陪伴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小学阶段,如果父母不能同时陪在孩子身边,那做妈妈的一定要陪伴孩子成长。否则光有事业的成功,家庭却冷落了,孩子也疏远淡漠了,那一定是很遗憾的事情。当我们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看到孩子茁壮成长,那样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慰与成功。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都不愿意听?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 无论是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里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许多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建议家长要做到如下: 1、重结果更重过程 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只是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提醒孩子还有不足,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甚至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学习的动力,在面对考试时, 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1718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天祝县职教中心窦芳 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以下认识: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

心理健康教育反思时间管理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管理》教学反思 2012年11月,青年教师展示课的平台上,七年级的学生与我配合共同完成了《时间管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间管理是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针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他们面对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在这一过度时期,由于课程的增多和科目的繁重,使得有些原本得心应手的功课因为时间管理不足而学习起来很吃力。他们迫切想要改变现状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想要珍惜时间却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规划,时间管理这一课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 这次课程的内容为七年级时间管理,主要包括情景导入、游戏总结、帕累托原理、轻重缓急联系、管理时间的小窍门等环节。下面对此次课程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优点 1、针对七年级学生面临的时间管理无效情况,课题比较符合学生现状。 2、情景导入讨论热烈,学生畅所欲言。 3、故事总结设计部分给自己留出写板书的时间。 4、在集体讨论的环节中同学们学会了舍弃自己不合理的部分,接受其他人优秀的想法。 二、缺点 1、在撕纸条游戏中,上下环节的衔接部分不是很到位。

2、学生不对的地方未及时指出。 3、布置作业部分有些仓促,环节跟管理时间的小窍门颠倒。 三、改进措施 1、在设计讲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上下之间用什么衔接语言才显得自然而又能达到与期待的效果和目的。 2、纯理论部分最好有案列或者其他吸引学生的穿插。 3、注重检验环节,重视家庭作业的设置,注意后期效果。 4、学生不对的地方要明确指出,解释要渗透到每一点。 5、启示部分应该让学生自己领悟。 6、往下面走的时候要看学生学习的情况,应该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 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 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 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和亲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 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导 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 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 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 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劳动的 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笔者认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

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 七、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孩子。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讲究文明礼貌,家务劳动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往。其次,建立家庭幼儿园,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教会他与伙伴互帮互助,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宽容等。再次,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他人眼中的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他人眼中的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他人眼中的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他人眼中的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学生用积极、乐观、开放、欣赏的心态看待事物,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减少负面情绪,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它是要学生成为“六种人”的课程,即课程目标是:成为一个自信可爱的人,一个乐于交往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心理健康教育锻造学生“强大的内心”,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减压阀”,是家庭幸福美满和校园和谐安全的“稳定器”。 心理课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并非仅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少数人而开设的心理辅导;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上有很大不同;心理健康课程是活动型课程,是体验式、领悟式的课程,不是侧重知识传授的学科课程。基于以上课程设计理念,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课就要做到以下“六要”、“六不要”: 一、“六要”即心理健康课程的六个必要环节 课前准备要充分

一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主题词和关键词的意思,注重对图片和文字的理解。二是教师要准备好活动要用的物品。三是教师要做好相关知识性的准备。四是要了解所上班级的学生的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当然,心理课也可以超越教材,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实际需求安排临时性专题性内容。 教学目标要明确 对每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是非常具体的,切忌教学目标大而全,目标一定要单一、单纯,可操作性要强。 心理活动要有效 一是心理活动要占整节课时间的一半以上,要能在当堂完成,要全向全体学生。二是活动必须是两人以上的学生来进行,其他学生作为支持性活动和评价性活动主体而存在。一定要给足活动的感悟、分享时间,形式可以简单些,不必过于复杂。三是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关联,要控制活动的节奏与时间。 评价、引导要积极 心理课上的老师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充分发挥激励、关心、支持等评价的导向功能,少批评,提倡无批评式引导,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受学生喜爱,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突出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引导。 课堂氛围要好 心理课堂上的气氛应当是轻松和谐友好支持性的,提倡同学间友

中学生家长会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傲雪发表时间:2010-9-10 6:25:17 许多时候,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缺少的可能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环境,而是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这绝对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走进家庭教育,不是为别的,就是要寻找这一“秘密武器”。 -----------------顾晓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A、家长:“孩子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我,摔门而走。这段时间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门插上,不知道弄些什么。星期天不吃早饭就被几个男男女女的同学叫走了,问去干什么了,也不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还不领情。” B、家长:今天早上“战争”终于爆发了,我老公用皮带打了儿子,但 儿子的变化,真的伤透了我们的心。这个学期由于成绩的退步,青春期叛逆期脾气的增大,你跟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真的是软硬不吃。 这段时间早上起床要叫好几遍,也没反映,照睡他的觉,今天居然说不去上学了,我听了真是晴空霹雳,心酸呀!养了他14年,今天居然说了这样的话,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作为家长我真的很失败。 C、家长:我女儿最近简直疯了,满屋子都是那个歌星的照片,吃饭、 走路、甚至睡觉嘴里也唱着那个歌星的歌。家长说一句就跟你急,说两句就不再理你了。真没办法,孩子大了,管不了了,随他去吧

D、学生张某,上中学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孩子突然变了,把头发染成了红色,妈妈给卖的衣服也不穿了,自己搞了些新奇怪状的服装。任凭父母怎么说,都摆出一副洋洋得意,不以为然的神情,把家长气的要死。 E、陈某,男,13岁,初一学生。进校时,学习成绩中上,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爱插嘴,以显示自己的能力,爱钻牛角尖。 再来看看学生的心声(学生作文) 青春,是一个花季,而我们告别了童年的时光,成为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 青春,想象中本应是充满活力充满阳光的,而珊珊来迟的青春期却带来了孤单,独立,我们的活力,阳光中多了叛逆。 青春的叛逆是可怕的。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自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渴望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爸爸妈妈过多的干预和唠叨总会让自己很厌烦,哪怕是爸妈多一句的叮咛,都是一种啰嗦。我们随着年龄长大,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心里积攒了好多秘密,想找一个“谁”来诉说,这个“谁”又会是谁?想告诉父母,却又不愿接近,认为他们思想老套,落后,不能够理解我们;想找一个朋友,却又不知道朋友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明确其中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另一面让学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在接受养成教育和决择自己行为习惯时,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激励学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实。养成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经常激励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最后勉励学生学习榜样,经常进行自律。经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 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 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作为老师不能一味的去强调学生必须这样那样去做,也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我们知道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有个过程。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现在的水平有时真得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分的强压和管束也许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现在的孩子通过家庭环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脑中的事情太多了,想象昨天下午考试我们班的三个同学刘诗奇、朱熹、唐昊就是不答题在后面玩,说了一边又一边,我的手底下也在忙,心里很着急,因为明天要上课,而课件还没有做好,自己心里着急而他们三个似乎故意跟我作对,就是不答卷在那儿捣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愤怒地撕了他们的卷子,让他们站在了教室后边反省。当时就是因为我的师道尊严的面子在作怪,如果当时我冷静点,换个方式跟他们说也许他们会是另一种样子,也许会乖乖的答卷,但是就因为自己心里着急还有我的师道尊严而撕了他们的卷子,杀鸡给猴看,他们倒是镇住了,可是我的尊严也在那一刻垮了,毕竟还是孩子我这样做对吗?想象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粗暴暴躁的老师能给学生起到垂范作用吗?只能带来坏的影响,我们为师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对

小学生家长会心理健康讲座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主要侧重两点:什么是有效沟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什么是有效沟通 提问: (1)你了解孩子吗?让家长说出10个孩子的优点. (2)什么是有效沟通? (3)有爱就是沟通吗? 1.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兴趣 *了解孩子充分发挥潜能总结如何沟通的方法:以心引导:做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当倾听者,不要以自己的定义去判断,错误引导孩子,以行动引导孩子以身引导:童心不灭以言引导:重话轻说,空话实说,长话短说.情在先话在后.以笔引导:回味无穷

*学习的五个层次:学习意愿,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 *对家长的话:不要要求孩子多和你说什么而要问你能和自己孩子沟通些什么不要问孩子将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 同能为自己的幸福做些什么. (美国)学者尼赫茨曾就此调查了十万个孩子,他们对家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十条: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随意发脾气。

东西方国家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对孩子的爱心是一样的。这两项倡议,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教育专家关鸿羽为家长们介绍了通向孩子心灵的三条捷径: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心理;学会“心理换位”;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 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妨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上述要求,有没有达到孩子提出的标准。 下边就是一个女生总结的她认为的好家长的条件,都是孩子的原话。1、家长要有好脾气。比如允许孩子做小的恶作剧而不发火,犯错不大发雷霆,应该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千万不要惩罚淘气的孩子。2、不看重孩子的分数。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应该细心地跟孩子分析卷中的错误。不能一见考得不好就打骂孩子。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3、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比如要求孩子学习自己也要学习,不能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培养孩子身教很重要。4、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不能赌博,因为赌博会给孩子造成嘈杂的学习环境,还危害家庭和睦,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夫妻不能吵架。5、多了解孩子,常主动和孩子谈心。家长应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6、多和孩子玩,要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他的大哥或大姐。7、不溺爱孩子。比如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应该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家庭经济是否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复习进程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学习—————好资料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和亲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导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劳动的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笔者认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 精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