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一、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 花卉组培概况

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几年在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运用,对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组培程序

1.2.1材料选择

首先在引种、试种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适栽的优良种品种,并在其中挑选花色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取材母株,然后根据其组培特性取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1.2.2材料消毒

将材料在洗涤剂溶液中清洗干净后,在0.1%-0.2%氯化汞中消毒10-20min,再在0.1%-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要不断的摇动容器器,使其能够均匀全面的消毒。灭军剂种类和浓度是决定进种成功的关键。

1.2.3生长和分化

将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MS培养基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培养基,它适于多数花卉作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因花卉种类和品种以及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经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及丛芽增添制,形成许多芽丛,最后将达到生根

质量标准的小苗进行生根培养,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不少研究者对影响生长与分化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激素方面对不同阶段和种类的激素需求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此外在外植体种类、部位、温度、光强、光质等方面也进行了较详细研究。

1.2.4瓶苗过度

过度是使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它是组培苗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组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要洗净根部培养基后再移栽并进行精细的管理:前期遮阴存湿,之后逐渐控水和加光,成活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并增加光照。对不同类花卉所需过度基质、环境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随着现代化栽培设施的引进和利用,通过温室过渡、蒸汽消毒和自控喷灌,在基质的重复利用和环境的调控上有了极大改进,显著提高了苗的过渡的成苗率。

二、运用

2.1 花卉快繁现状

到20世纪90年代,快繁技术在花卉生产中的运用快速发展,无论杂种类和数量上均达到鼎盛时期,为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广阔前景,在多种花卉上运用取得成功,特别在鲜切花的规模化生产上,每年通过组培生产的种苗达几千万株,主要以满天星、情人草、月季、蝴蝶兰、非洲菊、勿忘我、菊花、洋桔梗、孔雀草等种类为主,观叶植物特别是一些热带雨林类花卉植物如红掌、红宝石、绿巨人、蕨类、龟背竹、花叶芋、朱蕉、绿箩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组培生产,球根花卉的组培研究以唐菖蒲和百合比较深入,从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近年彩色马蹄莲的研究和运用有了很大进展,云南农科院和深圳四季青花卉公司等单位在引种比较基础上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并在种球培养、处理等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已有部分组培种球在生产中运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郁金香的研究工作也比较深入,但以试验研究为主,进行批量生产的报道少见,总的来讲,由于球根类的特殊性,在大规模的生产上运用较少;盆花的运用以名贵品种及播种后代分裂严重不能正常收种的种类为主,肉质多浆类主要是解决生长速度慢、增殖率低的问题,除芦荟等少数作物在生产中工厂化运用外,其他如仙人球类植物的研究和运用都较少;兰花的种苗工厂化生产在台湾、泰国早已成规模,以洋兰生产为主,我国近年新建了一些专业化的兰花种苗公司,利用国内的人力和资源从事兰花的规模化生产;随着野生资源的调查、收集和运用工作的开展,有部分种类已进行了快繁研究和运用;木本花卉方面,在山茶、牡丹上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

2.2 主要鲜切花运用

鲜切花的运用上,以满天星、香石竹、情人草、月季、非洲菊、勿忘我、菊花、洋桔梗等比较成功,作为主要流行切花种类,种苗的90%以上是组培苗或以组培苗为母本的扦插苗,洋桔梗在有制种技术的前提下,也可采用籽播苗,但与组培苗相比,在长势和产量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以云南的种苗市场为例,香石竹的需求量最大,它可用脱毒原种进行扦插,也可直接组培快繁生产种苗,其次是满天星,每年的种苗需求量达近千万株,均为组培苗,再次是月季,最近几年来,非洲菊、情人草、勿忘我的组培苗需求量迅速增加,年需量达到200万株左

右,洋桔梗的种植量也在逐年增加。主要生产企业有云南农科院园艺所、植保所、云南铁路花卉、上海良种场、上海大地园艺种苗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花卉所、通海种子公司等单位,它们多数为依托科研机构的实体,有科研开发创新的技术基础。

2.3 新技术的运用

无糖培养技术是由日本研究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组培快繁技术,它改变了传统培养方式,通过提高培养环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同时增加光照强度,促使培养物进行光合作用,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此技术昆明市环境科研所已进行引进和吸收,并获得了成功,通过鉴定和验收,在非洲菊、满天星、马蹄莲等种类上进行了大量的生产,目前准备进入推广和运用阶段。其优点是小苗健壮、生长周期短、操作简便、污染率低、生产成本低。

2.4 规模化生产关键措施

随着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对种苗市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种苗质量、品种、价格、时间和信誉上优于别人内。因此在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要特别抓好以下工作:

2.4.1计划的制定

大规模生产的计划包括品种计划和产量计划,首先要选择有竞争力、市场畅销、或是有特定市场需求的品种,否则会因品种不对路造成种苗的滞销,在进行生产之前,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掌握品种的流行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进行试种和筛选,并将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第三,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要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和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次,要制定各个品种的全年生产计划,并根据各个种类和品种的生产特性,结合组培难易、增殖系数、继代和过渡培养的时间等因素,确定打芽进种的时间及各月繁殖进度,计划要考虑各个种类的种植时间,一般满天星的生产季节为3-6月,情人草为12-3月,非洲菊为3-8月,种植时间分别为6-8月,4-6月和5-10月,在时间的计划上,除要考虑室内的扩繁、增殖和生根时间外,还要将炼苗时间算在内,在实际生产上往往会出现由于计算的误差或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出瓶时间、数量与计划不吻合,结果不是由于苗龄过大影响质量就是错过销售季节。一般将计划的60%以销定产,其余40%作为预计量是比较科学可靠的。

2.4.2快繁技术的研究

研究工作应以提高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从培养基配方、培养室的光、温条件、操作、过渡管理等技术环节上进行,大规模生产中,在技术的运用上要特别注意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差异和特殊性问题。

2.4.3成本核算

在大规模的快繁生产中,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成本包括室内和室外成本两部分日呢,由材料费、水电费、工资、业务费等直接生产成本组成,此外还有设备和资产的折旧费;降低生产成本市工厂化生产的核心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以简化和节约为原则,同时在物资的采买时,要从质量和价格上货比三家。在组培生产中水电费的支出占了大约30%,通过自然光、散射光的利用并根据品种特性进行隔层开灯、向阳面有阳光时关灯,交替开灯,适当减

少开灯时间等措施。可将水电支出降低7%-10%。此外要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挖掘潜力。总之,成本与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管理水平、种类和品种等有很大关系,只有从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此外加强组培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增殖率,减少污染,同样可以间接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当增殖率丛倍提高倒倍,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可下降14.86%,污染每增加5个百分点,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将递增10%以上,而且污染率越高,在此基础上的递增率也越大,当污染率达20%时,成本增加54%,污染达305时,成本将增至106.5%,在生产上只有尽可能减少污染,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2.4.4组织管理

技术和管理是进行企业化生产的关键和核心,快繁技术已经在香蕉和兰花等作物上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花卉快繁生产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密集集约化生产,其管理要从品种和计划入手,重点抓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从制度上制定规范的作业程序,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效率,为了提高操作质量,同时针对组培生产环节、品种差异大、易出错的特点,在采芽进种、前期诱导、培养基配制、过渡移栽等环节由专人负责,接种操作则按种类和品种分配到人,这样才能从效率和质量上提高。总之,花卉种苗大规模的快繁生产需要有严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组织管理,才能在花卉行业中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5 存在问题

2.5.1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现在的生产品种主要以进口为主,这一方面费用昂贵,另外一方面在繁殖权问题上有较多的限制条件,制约了引进品种在国内的迅速推广和利用;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改良,并进一步选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才能保证花卉生产和后续发展。

2.5.2花卉组培中的玻璃化、变异、畸形、增殖率低、季节性的污染重等问题普遍存在,使一些种类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通过培养基、激素和环境的调节,并严格操作标准和加强环境消毒来进行改善。

2.5.3大规模生产中计划与市场的衔接问题,组培生产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而且其中的环节较多,加上受激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种类和种间的差异也大,这样有时就会出现品种不能按时、按量出瓶,或是出瓶苗在过渡的过程中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成苗率低,无论哪一个环节稍有问题,都会造成不能按时供苗,使企业的信誉和花卉生产者的效益受到影响,所以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一定要周密和严谨,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充分考虑在内,但也不能将余地留得太大,否则过量生产又会增加生产成本。

2.5.4球根花卉的市场前景广阔,但能够规模化生产并形成产品的种类少,主要是进行组培快繁的难度大,集中反映在一些较名贵的种类如郁金香,水仙等增殖率低,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此外一些能够产业化组培生产的种类如:百合、马蹄莲等过渡移栽,小球的培养和种球处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甘蔗组培快繁技术实验报告

甘蔗组培快繁技术 生物08本尚丽萍 34号组员:陈洁程燕娜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中国蔗糖工业的重要支柱。在甘蔗栽培上,通常是以蔗茎节上的腋芽繁殖,或在每年砍伐后,利用残留在土中的茎基上的腋芽作宿根繁殖。茎段繁殖速度慢,用种量大,而且种茎在远途运输中颇为不便,每年秋植蔗种来源难以解决,这对快速繁殖良种甘蔗以满足甘蔗生产的需要极为不利,因此,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规模化生产遗传性状整齐一致的种苗供生产上应用,现将甘蔗组培快繁技术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甘蔗腋芽及茎尖 1.2方法 1.2.1 材料处理 将所取外植体腋芽(带少量茎节组织)、茎尖(带部分新叶包裹)用洗衣粉水洗净,清水冲洗半小 液处理15分钟,用无菌蒸时,在消过毒的接种间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HgCl 2 馏水冲洗4-5次后待接种。 1.2.2 培养基 诱导外植体培养基:MS+BA 1mg/L+活性炭1g/L+2%蔗糖+琼脂8g/L。 诱导腋芽增殖培养基:MS+BA 5mg/L+活性炭0.5g/L+20g/L蔗糖;MS+BA 10mg/l+活性炭0.5g/L+2%蔗糖。 诱导生根增殖培养基:1/2MS+NAA 2mg/L+IBA0.4mg/L+多效唑2mg/L。 1.2.3培养过程 将处理好的材料接入诱导外植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光照时间10-12小时/天,光照强度(自然散射或荧光灯照明)1500-2000lux,培养温度25-30℃。培养3-5天后,若培养基出现混浊,说明已污染,应立即清除。培养10-15天,芽转绿将边缘褐色部分剥除转入同样培养基中培养,芽长到2-3cm时,转入诱导腋芽增殖培养基中,如此重复进行,直到所需数量后转入诱导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根长至3-5cm后进入炼苗阶段。 将幼苗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2-3d,让幼苗接受强光的照射,然后再开口练苗1-2d。从试管中取出发根的幼苗,用自来水洗掉根部粘着的培养基。但要轻轻除去,应避免造成伤根。栽植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插一小孔,然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防止弄伤,栽后把苗周围基质压实,栽前基质要浇透水。栽后轻浇薄水。再将苗移入高湿度的环境中。保证空气湿度达90%以上。 2关键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3分 计划学时:45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来能从事相关工作,如能够独立设计组培方案、具备培养基制备、进行无菌操作、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工作。该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课程教学朝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理论课时48学时。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在实践教学上,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目的实用性。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能识别常见的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掌握组培培养方案设计程序和器官培养要求,掌握组培各流程环节与技术要求。通过参观组培实验室,掌握组培实验室的场地选择和厂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配制母液、培养基的制作、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培养基母液和激素母液的配制,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作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还要掌握不通植物材料无菌接种技术。通过个体植物组织培养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与农业现化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与农业现化 胡安生1 陈春明2 (1,海峡两岸(漳州)农业科技交流中心2,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经过近40年努力,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近,但是,但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如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工程配套能力较差、效益尚未充分发挥、运行能耗大成本高、病害严重、劳动生产率低等等。总之,距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现代农业,保护地栽培,设施园艺,工厂化农业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factory production of plant tissue culture)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就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厂化农业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态,是保护地栽培(protected cultivation)、设施园艺(facility horticulture)、设施农业(facility agriculture)的最高层次。在概念上,“保护地栽培”主要是指在人工保护条件下进行作物生产的方式,它不仅包括大型设施,也包括风障、阳畦及地膜覆盖等简易设施;“设施园艺”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方式,日本和韩国称为“施设园艺”,欧美国家称“保护栽培”或“覆盖栽培”(mulching cultivation),美国等国家则提出了“温室产业(greenhouse industry)”的概念。我国最初称为“保护地栽培”,80年代中期后称为“设施园艺”,也有称其为“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不仅包括种植业,也包括养殖业。“工厂化农业”则主要是指在相对可控环境下,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创新和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结果。“工厂化农业”需要有标准、生产工艺、生产车间,而且是常年不间断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有品牌、商标、标准、包装,最关键的是工厂化农业必定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是目前距离工厂化生产还相差甚远,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仍然不是工厂化生产,实际上重点是设施园艺朝着工厂化生产方向迈进的过程,不可能组织几次科技攻关就能实现的。因此,“工厂化农业”生产还只是一个目标,需要我们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而“设施园艺”是最接近“工厂化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就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艺作物的生产,所谓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即借助于大型温室并配臵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滴灌系统、气体交换等环境主因素的智能控制(计算机)等,形成一个封闭的可控制系统。目前,日本、荷兰、韩国、法国、以色列、美国等是世界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先进国家,最主要的共同点是:规范、标准和量化管理,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是其共同特征。具体表现是:设施日趋大型化、规模化、连片产业化生产,大多数国家以塑料大棚为主,结构为大型连栋温室,荷兰以玻璃温室为主。1座温室覆盖面积最少是1hm2,美国最大的温室1栋达到300hm2,非常壮观,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冬季气候寒冷,温室生产的面积并不很大,但生产水平很高;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开始普及。人工智能系统(专家系统)还和气象站、种苗公司、生产资料、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不仅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培技术研发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培技术研发 模块介绍 本模块针对组培研发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编排了试验方案设计和数据调查与分析二个实训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组培的基本理论、提高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措施、组培试验方案的制订等,重点阐述了组培快繁的程序与类型、组培研究的技术路线与试验设计方法、组培快繁的常见问题、组培数据调查与分析方法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会设计组培试验、撰写试验方案、编制组培试验观察表和技术指标统计分析,具备组培研发工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相应的职业素质。模块结构设计见表1。 表1 模块结构设计 项目1 组培试验方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终极目标 能够根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的科学设计试验方案。 (二)促成目标 1.熟悉信息搜集途径和文献检索方法,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2.清楚组培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试验方案的体例与撰写要求; 3.熟悉组培基本理论,清楚组培快繁程序、类型与试验设计方法; 4.熟悉组培苗遗传稳定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 5.培养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二、学习内容 1.组培基本理论; 2.组培快繁程序; 3.组培快繁类型与再生途径; 4.提高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措施; 5.信息搜集途径与方法; 6.组培研究内容(影响因素); 7.组培研究的技术路线; 8.组培试验设计方法; 9.组培试验方案格式。 三、知识点 1.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根芽激素理论); 2.组培快繁程序(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 3.组培快繁类型(无菌短枝型、丛生芽增殖型、器官发生型、胚状体发生型、原球茎发生型); 4.提高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措施; 5.信息搜集途径与方法; 6.组培研究内容(影响因素); 7.组培研究的技术路线; 8.组培试验设计方法(单因子试验设计、双因子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 9.组培试验方案格式。 四、技能点 1.组培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2.组培试验方案设计能力。 五、教学重点 1.细胞全能性理论; 2.组培快繁程序与快繁类型(植株再生途径); 3.组培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修订稿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 发展前景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1.理论起源 19世纪30年代,德国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等人,用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曾有人提出能否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研究者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取下一块组织,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出了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又得到胚状体,胚状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胡萝卜试管植株。经过栽培,此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种子繁衍出来的后代与正常植株的种子所繁衍出的后代别无二致。根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能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出与母体一样的完整植株。由于植物的每个有核细胞都携带着母体的全部基因,故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均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植物细胞全能性。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一、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 花卉组培概况 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几年在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运用,对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组培程序 1.2.1材料选择 首先在引种、试种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适栽的优良种品种,并在其中挑选花色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取材母株,然后根据其组培特性取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1.2.2材料消毒 将材料在洗涤剂溶液中清洗干净后,在0.1%-0.2%氯化汞中消毒10-20min,再在0.1%-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要不断的摇动容器器,使其能够均匀全面的消毒。灭军剂种类和浓度是决定进种成功的关键。 1.2.3生长和分化 将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MS培养基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培养基,它适于多数花卉作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因花卉种类和品种以及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经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及丛芽增添制,形成许多芽丛,最后将达到生根

园林植物快繁技术试卷

园林植物快繁技术(200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1分,共17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培养体转移到新的培养基的过程,称为 A. 初代培养 B.继代培养 C.固体培养 D.平板培养 2、固体培养基中,常加入的凝固剂是 A.琼脂 B.活性炭 C.蔗糖 D.抗生素 3、花药和花粉培养时,对多数植物而言,花粉最容易诱导成功时期为 A.单核中期至单核晚期 B.双核期至三核期 C.三核期 D.减数分裂前期至中期 4、1960年,在快速繁殖和脱病毒上有重要贡献的法国人是 A. Murashige B. Cocking C. Morel D. Haberlandt 5、对外植表面灭菌时,较难从外植体上去除的消毒剂是 A.次氯酸钾 B.升汞 C.乙醇 D.过氧化氢 6、花药培养中,染色体加倍常用的诱变剂是 A. KT B. 蔗糖 C.聚乙二醇 D.秋水仙素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A.植物细胞全能性 B.植物细胞学 C.细胞学说 D.植物生理学 8、利用母液配制MS培养基1升时,需吸取100X微量元素母液、称取0.7%琼脂的量 分别为 A.5ml;7.0g B.10ml;7.0g C10ml;0.7g D.5ml;0.7g 9、对于热不稳定物质,如IAA,常采用灭菌方式为 A.表面消毒 B.高压蒸汽灭菌 C.干热灭菌 D.过滤灭菌 10、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B.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C.促进脱落和衰老 D.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 11、花粉培养时,小孢子的第一次分裂从不均等分裂变为均等分裂,分裂后形成两个大 小、形态和染色深浅相同的细胞,而后再继续分裂发育为花粉胚,该雄核发育途 径是 A.营养细胞发育途径 B.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同时发育类型 C.生殖细胞发育类型 D.花粉均等分裂途径 12、植物无糖组织培养中,植物体的碳源是 A.蔗糖 B.氨基酸 C.CO2 D.活性炭 13、悬浮培养时,细胞数目扩增生长曲线呈 A.Z形 B.S形 C.L形 D.W形 14、配制NAA母液时,需先用下列哪种溶液溶解,再进行定容? A.蒸馏水 B.乙醇 C.盐酸 D.丙酮 15、培养基的湿热灭菌时,一般灭菌的温度是 A.75摄氏度 B.100摄氏度 C.121摄氏度 D.160摄氏度 16、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中,接种室最常用的装置是 A.摇床 B.电子平台 C.高压蒸汽灭菌锅 D.超净工作台

花卉产业化经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第三章产品市场需要预测与销售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容与实施进度第五章劳动组合、管理与运行管护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七章效益分析 第八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1、产品成品核算表 2、项目损益表 3、项目工程布置图

一、项目单位: 某市水稻良种场 二、项目单位简介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单位简介 某市水稻良种场属某市直属(县级)农业事业单位。场址位于某市南郊,交通通讯方便快捷,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拥有耕地700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拥有高、中、初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8人,农业种植职工136人;在良种引进、试验、示、推广及产业化生产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社会上、群众中有良好的信誉。 (二)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及原材料条件充裕 某市地处赣东北,属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6.7-18.3℃,年日照数251-274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有利于花卉作物的生长。 我市东接,南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武夷山脉、怀玉山脉绵延我市,可供挖掘、利用的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 劳动力、能源资源充裕,价格低廉。技工月薪800元,劳力月薪600元,水价0.5元/T,电价0.5元/度。 2、交通运输方便 某市地处交通要冲,浙赣铁路,320国道、311高速公路贯穿全市,项目单位距某市中心仅为5公里,为4车道的硬化路面,

交通运输方便,通讯快捷。 3、拥有技术优势 某市水稻良种场建场历史有50多年,拥有高、中、初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8人,农业职工136人。在良种引进、试验、示、推广及产业化生产经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我场与全国各大学、科研院所有着长期的业务往来。在花卉种植、繁育技术上的难关可向其咨询并获得解决。 三、主要产品、产量及质量 年生产鲜切花1000万支,以中、高档次为主投放市场。 年生产各档次盆花10万盆,绿化苗木20万株。 四、项目建设容及生产规模 (一)目标 1、切花基地:年产低、中、高档鲜切花共1000万支,平均每支成本价为0.5元。 2、盆花、绿化苗木基地: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年培育绿化苗木20万株、盆花10万盆。 3、按300亩花卉基地计算,年实现产值700万元,财税50万元,税后净收益300万元。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指标 1、工艺流程: 野生花卉 组织培养→扩繁→温室→大田→销售外购名优花卉 全程以组织培养进行花卉的繁殖,即可以大大提高花卉的繁殖速度,又可以去除病毒、真菌和细菌等病害,而且是培育新品

蓝莓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附配方

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本试验以蓝莓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并通过瓶外生根技术,建立起植株再生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材料及培养条件 1.1.1 外植体选择 高灌蓝莓半木质化茎段。 1.1.2 外植体预处理及灭菌 剪取蓝莓半木质化枝条,立即去掉上部叶片带回室内,剪成带有一个叶芽2-3厘米长茎段,在流动自来水中冲洗20-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2-3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后在0.1%升汞中消毒5-8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吸干水分,剪去茎段两端约 0.5-1厘米,立即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 1.1.3 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改良WPM + ZT 1.0mg/L 增殖培养基:改良WPM + IAA 0.1mg/L + ZT 2.0mg/L 复壮培养基:改良WPM + IBA 0.1mg/L WPM具体改良为:以硝酸钙 684mg/L、硝酸钾 190mg/L、EDTA铁钠 73.4mg/L和盐酸硫胺素0.1mg/L代替原WPM培养基中的硫酸钾、氯化钙、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乙酸钠。 以上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值5.2。 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长为12-16时/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诱导培养 将处理好的外植体立即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5-6天叶芽开始萌动,10天开始展叶,20天腋芽长到1厘米长,30天腋芽长到1.5-2.5厘米长。 2.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初代培养长出的茎剪成1.5-2厘米长茎段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30-35天增殖5-7倍,增殖苗生长健壮。 2.3 复壮培养 将继代苗剪成1-1.5厘米茎段,转接到壮苗培养基,复壮培养30-40天,复壮苗高5-6厘米且粗壮。 2.4 瓶外生根培养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概述 一、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区别 1979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专业术语委员会建议将细胞培养的概念与组织培养的概念加以区分。 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中取出组织、器官,然后模拟机体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形成组织或长成植株的技术过程。 细胞培养:是指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细胞,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以获得所需的细胞或各种产物的技术过程。 常用的组织培养有茎尖培养、芽尖培养、花器培养、发状根培养等。其中:(1)茎尖培养、芽尖培养: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2)花器培养和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重要途径; (3)发状根培养:主要目的为获得某些次级代谢产物。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我们常见的用于植物快速繁殖的组培技术,在名贵花、木、果种苗的产业化生产、种苗的脱毒、植物的大规模快速繁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细胞培养主要有以次生代谢产物为目的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 二、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应用 (一)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物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作用,易于选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另外还有胚培养;体细胞杂交(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其有益基因的交流,改良植物品种,以致创造植物新类型);细胞突变体筛选、遗传转化等。 (二)在植物脱毒和离体快繁上的应用 应用最多、最有效。许多植物,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均受到多种病毒的侵染,造成严重的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早在1943年White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利用茎间分生组织培养可脱去病毒,获得脱毒植株。 植物离体快繁的突出优点就是快速,而且材料来源单一,遗传背景均一,不受季节和地区等的限制,重复性好。离体快繁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至百万倍。 (三)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上的应用 利用植物细胞组织的大规模培养,可以高效生产各种天然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天然色素以及其它活性物质。

苹果树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含配方

苹果的组织培养是采用无菌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物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块根和球茎等器官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由于离体技术处理严格,所以很容易脱除一些细菌病原及病毒,是复壮品种的有效措施。已成功脱除的病毒和病害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花叶病病毒、轮纹病等。苹果矮化砧、抗寒砧的组织培养也已成功。苹果脱毒组培技术流程具体如下。

一 外植体材料选择与处理 早春,将上年芽接或切接的盆栽长富2号苹果苗移人温室,待新梢长出3~5片新叶时,放入热处理箱中,37℃恒温热处理30d或32℃与37℃每8h变换一次,变温热处理60d。脱毒率可达80%以上。热处理结束后,从盆栽苗嫩梢上采集生长旺盛、长约2~3cm顶梢,流水冲洗10min,去掉小叶。70%乙醇浸泡30s,蒸馏水冲洗后放入0.1%HgCI。中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3~5次,解剖镜下迅速剥取1.0mm的茎尖进行分离培养,接种于起始培养基上。

二 培养基制备 1.1 芽诱导 适宜苹果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诱导的芽生长正常可发育成新梢。 1.2 继代培养 选择诱导的芽丛切割成单芽茎段,转接于设计的继代培养基上。适宜的苹果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5mg/L+蔗糖4%+琼脂0.36mg/L。培养条件:光照强度2000~ 2500lx,光照时间14~16h/d,适宜温度为25℃±2.0℃。40d后增殖6.1倍。 1.3 生根培养 选择生长正常的继代培养苗,剪成单芽茎段,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苹果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1.5mg/L+蔗糖25%+琼脂0.36%。培养30d后,平均4~6条根/苗,长达0.5~1.0cm。根白且粗,多直接生于茎基部。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商业化组培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商业化组培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姓名: 学号: 2015.05.2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提要 (1) 二、编制依据 (4) 第二章项目背景 (4) 一、社会需求 (2)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 (3) 第三章建设方案 (4)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内容 (4) 三、设计依据 (5) 四、组培室的装修 (6) 五、净化工程的配置 (6) 六、组培中心设计图例 (7) 第四章市场分析 (8)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预期效益分析 (9)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组培中心建设项目 2、申报单位:石河子组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人:XXX 3、建设单位:石河子组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人:XXX 4、建设地点:石河子xxxx工业园 5、建设内容: ●组培室彩钢板房(包括组织培养设施设备和实验仪器) ●净化室及净化系统 ●控温控湿系统 ●给排水系统和供电系统 6、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优质花卉、中药材、水果、蔬菜品种优势潜力实现最大发挥,大大推进种苗质量升级,尤其是在几大产业热点,如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兰莓、樱桃和苹果矮化砧木等果树组培苗,铁皮石槲和金线莲等中草药组培苗,非洲菊、百合、红掌等花卉组培苗方面,培养及带动一批周边种植大户进行配套跟进种植,实现组培工厂可持续化发展,达到改善周边农户经济水平的目标。

二、编制依据 组培与工厂化育苗技术近年来在农、林、园林和花卉产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已形成了一大趋势,除传统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如桉树、香蕉、甘蔗,大花惠兰、蝴蝶兰,文心兰外,近年来在其它品种组培苗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 组培脱毒苗具有出生长快,长势旺,茎叶粗壮,繁殖系数高的优良特征,同时具有外观好,均匀整齐,性状优良,增产效益高和植株抗病能力强等许多优点。组培脱毒苗在生产上极明显的增产效益可连续保持三年以上,是目前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业、种植业的理想经济作物,故新疆各地对组培脱毒的需求巨大。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少雨且地广人稀,这些条件使得新疆得以大规模推广农业机械化与滴灌农业,使得新疆的农业走在了全国的前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一、无糖组培技术原理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是由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明。它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环境控制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有机结合。它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调节组培微环境的空气、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组培植物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目前,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种苗工业化生产中。该技术于199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委托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二、无糖组培技术优势 由于植物无糖组培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对植物无糖组培微繁殖中的容器换气次数、光照强度、CO2浓度、培养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并通过监测反馈结合植株生长特性建立符合植株生长要求的稳定供气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从而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污染率高、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生理功能紊乱、玻璃苗、畸形苗多等问题。据相关资料报道,无糖组培快繁技术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苗的质量和产苗率,可缩短培养周期,种苗生产综合成本降低。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

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无糖组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三、无糖组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无糖培养微繁殖生产的配套设施,获得三项专利。 目前,该项技术已初步应用于非洲菊、彩色马蹄莲、灯盏花、甘薯、葡萄、满天星等植物并获得成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无糖组培技术培育出的苗具有抽叶多、植株健壮、节间距短、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光合自养能力强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美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可解决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种苗质量,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产苗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该项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研究,除云南农大王荔课题组报道外尚未见其它报道。

第一节 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第一节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第一节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一、组培苗生产规模的确定 生产规模的确定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生长的植物种类和经济实力来确定,例如,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培养周期长,设计时必须比草本植物多增30%的空间、设备。植物种苗无糖微繁殖工厂化生产程序包括①入选品种外植体的筛选及获取; ②外植体灭菌诱导培养; ③快速 繁殖; ④生根培养; ⑤出瓶过渡炼苗; ⑥包装进入市场等工艺。一般一个熟练的接种工人根据繁殖品种的不同,年生产量可达15―20万苗。即规划一个年生产量达500万株的组培室,需设25―30个无菌操作位置。当无菌操作位置数量确定后,即可计算出接种室的需求面积。按日生产组培苗的数量及培养周期计算需要的培养架数量,以此为基础很容易就可计算出培养室的需求面积,一般为1台无菌工作台或者说一个无菌操作位置,需配备净培养面积(放置培养物的面积)7-10平方米,无菌操作室与培养室的面积比例为1:2,围绕组培工厂建设,其它必备的配套设施设备及操作用具购置的数量,应以每个无菌工作台的需求量计算,解剖刀、镊子、刀片等常用工具还要有充足的备用量。室外应有相应的温室配套,生产品种栽培展示区等,其面积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因此组培工厂的建设,需要认真规划、仔细计算、合理投资,使之既有系统性又适用,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在市场竞争中,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品种的可靠性。 二、组培种苗工厂的设计 植物组培育苗工厂应选址在安静、清洁、可避开各种环境污染源的地方,以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已确定的生产规模,设计组培生产车间时,要全面了解组培工作中所需的最基本的条件,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改建或新建组培工厂,尽量做到合理布局。通常按工作程序先后,安排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避免环节错位,增加日后工作的负担或引起混乱。组织培养的生产线主要包括培养器皿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试管苗出瓶、移栽等。各个房间的面积要合理安排,做到大小适中,工作方便,减少污染,节省能源,使用安全。图5.1所示的是一种组培生产车间设计的平面布置图: 图5.1组培生产车间的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1106014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总学时:36+27 总学分:3 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课程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在介绍了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特点;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培实验室、家庭组培室、组培育苗工厂的组成、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特点与应用;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理解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应用。 教材建议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李胜、李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7-81066-529-4。 《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潘瑞炽编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7-5361-2501-1。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标准书号:7-81066-466-2。

组培工厂可行性设计

可行性设计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题目:“年产100万株苗”组培工厂设计报告 姓名: 2015.1.11

1.组培工厂的背景、意义以及市场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的商业性应用始于70年代美国的兰花工业。80年代植物组培快繁工业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利益的产业。全球年产量从1985年的1.3亿株猛增到1991年的5.13亿株。1996年,仅印度全国年产组培苗达1.9亿株。2000年预计全球生产植物组培苗超过15亿株。因此可以说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 自六十年代后期起,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2)植物种质资源的创新(3)植物优良品种的快繁(4)应用植物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 3.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植物组织培养的商业化应用始于70年代,1985年全球年产组培苗量约1.3亿株,到1991年已达5.13亿株。在1996年,仅印度全国年产组培苗已超过1.9亿株。组培苗的世界年生产量每年以10—15%的速率递增。即便组培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需求仍超过生产,这为该产业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2000年预计全球年产组培苗已达15亿株。在早期,组培苗产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象美国、荷兰、英国等,但组培产业化生产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力,所以在发达国家,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已成为组培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以致该产业的发展近期似乎表现出停滞现象。如美国只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利用起来。相反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工资能生产出低成本的试管植物。如印度的微繁工业,起步虽比西方晚了近10年,而产量却从1988年的500万株跃升到1996年1.9亿株,企业数量相应地从4家发展到75家。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组培产业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东移(主要是东南亚)和南移(拉美)。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拥有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廉,特别是操作工人一般是年轻的女工,在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昂,而在不发达国家,年轻的妇女大都没有文化,很难适应这一技术比较高的工作,因此我国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我国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积累,例如北方的脱毒马铃薯,中原地区的脱毒大蒜,华南的脱毒香蕉组培苗以及一些花卉组培苗生产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今后世界上组培苗的主要生产国和外资在这方面投入的一个主要国家。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全国建立了不少农业现代化园区,与此同时不少具有实力的企业也投资效益农业,故近一、二年组培企业如雨后春笋,估计我国的组培苗生产企业负荷运转的话,生产量可超过3亿株。目前,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部分或大部分都用离体快繁提供苗木,试管苗已出现在国内外市场上并形成产业化。植物组培快繁是“种子种苗创新工程”的主体内容,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作物新品种,加快新品种的推广速度;由植物组织培养培育的组培苗,遗传基因高度一致,生产性能好;营养体繁殖的植物经脱病毒组培,农户引种栽植后可增加产量10%以上,品质提高一个档次。因此,发展植物组培快繁产业能为农业提高效益,为农民增加收入,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依据我国国情如能源耗费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特点,在经多个项目的试验研究及其生产应用结果的基拙上,提出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的设计要求,建立较符合我国国情的组培苗商品化生产的一整套技术,对我国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建设和完善可起到参考作用,促进我国的植物组培苗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2.工厂投资费用 2.1设备造价 大型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