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是指以传统的哀牢山成矿带为中心,包括与其相邻的矿田、矿区在内的多金属矿床分布密集区,地处由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为纽带而发生相互联系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古大地构造单元结合地带。

标签:哀牢山复合造山多金属

1研究的背景

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选区项目工作范围:东起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勐桥乡腊哈迷,西至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底勐坝一带,北以红河(红河断裂)为界,南抵哀牢山断裂,为一近北西走向的狭长地带,长约123米,平均宽约15千米,工作区面积约1931平方千米。横跨红河、元阳、金平三县地界,主体上沿哀牢山山脉呈偏西北方向展布。地理坐标:东经102°19′00″—103°24′00″,北纬22°52′00″—23°25′00″。

工作区内交通较为便利,从省城昆明或红河州所在地通往各县城的道路均有二级公路相连,通往各矿床、矿点的道路有乡村级公路相通,仅少数矿床、点不通公路或雨季时不能通车,总体上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

哀牢山地体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划属持提斯成矿域三江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原特提斯(Pt3—Pz1),古特提斯(D—T3)和中特提斯洋(T3—E1)的3次打开和闭合,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的2次强烈碰撞造山作用及盆山(或洋陆)与壳幔的2种转换的复杂演化过程,造成了区内地球各圈层物质的大循环、大混杂、大汇聚(李兴振,刘文均,1981),为三江地区形成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背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早元古代(2500-1800Ma),扬子板块康滇古陆核西部及其以西的西扬子海槽构造活动强烈,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和陆源沉积,并有超基性、基性和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在该区产出大量的与海相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海相火山气液型铁铜矿床,造就了东川—易门—元江大型—超大型铁铜成矿带,此成矿带习称“昆阳裂谷带”,裂谷作用是广泛的全球事件(龚琳等,1996),可视为特提斯洋早期打开的直接证据,并对哀牢山南段铁、铜矿床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特提斯的分化起始于新元古代(1000-570Ma)形成于早古生代(Pz1)。古特提斯则从晚古生代(D)初期延续至中生代三叠世,形成于三叠世晚期(T3)。中新特提斯从三叠世未期开始下陷,到侏罗纪进一步扩张形成中生代洋盆,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洋壳开始形成,侏罗纪中、晚期至早白垩世,洋区普遍强烈沉降,大洋扩张,洋盆内部构造分异和岩相厚度变化明显,原有的碳酸盐台地崩塌,洋壳继续形成。白垩纪中期,由于大西洋扩张和印度陆块向北漂移,特提斯洋开始萎缩。早第三纪(E1)特提斯洋大部封闭逐渐上升为高峻的山系,局部残留了一些内海(黑海、地中海和里海西部)直至现代。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印度大陆(南

中考化学金属与金属矿物复习

2010中考备考三轮冲刺之考点预测卷系列 专题4 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选择题 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很纯的铁 B.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 C.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D.炼铁的过程是把金属铁变成氧化铁 【解析】:钢和生铁都是含碳量较少的铁合金,被腐蚀的铁制品回收后,可再加工,炼铁是把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夺走的过程。故选B。 【答案】B 2、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锈时主要生成四氧化三铁 B.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C.经常清扫表面的灰尘可以防止生锈 D.表面涂漆以防止生锈 【解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干燥的环境、清扫表面的灰尘、表面涂漆都可以阻碍铁画与氧气和水的接触,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答案】A 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大多数金属的性质是质软,熔点较高,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本题易错选A,把日常生活中部分金属的个别性质及合金的性质理解为金属的共性,误认为金属的硬度很大。 【答案】B 4、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解析】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是金属的导电性。故选B。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2953663.html,/journal/ag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2953663.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360docs.net/doc/2e12953663.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295366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 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中国铁矿石资源的分布: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 (4)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 (5)其他地区铁矿,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南方地区主要有色金属有: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锑矿.

分析:据初步评估,中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 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 3 位,20 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解答: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故答案为:铜;钨;汞;锡;锑. 点评:考查南方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概况.可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来理解记忆.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是指以传统的哀牢山成矿带为中心,包括与其相邻的矿田、矿区在内的多金属矿床分布密集区,地处由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为纽带而发生相互联系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古大地构造单元结合地带。 标签:哀牢山复合造山多金属 1研究的背景 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选区项目工作范围:东起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勐桥乡腊哈迷,西至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底勐坝一带,北以红河(红河断裂)为界,南抵哀牢山断裂,为一近北西走向的狭长地带,长约123米,平均宽约15千米,工作区面积约1931平方千米。横跨红河、元阳、金平三县地界,主体上沿哀牢山山脉呈偏西北方向展布。地理坐标:东经102°19′00″—103°24′00″,北纬22°52′00″—23°25′00″。 工作区内交通较为便利,从省城昆明或红河州所在地通往各县城的道路均有二级公路相连,通往各矿床、矿点的道路有乡村级公路相通,仅少数矿床、点不通公路或雨季时不能通车,总体上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 哀牢山地体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划属持提斯成矿域三江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原特提斯(Pt3—Pz1),古特提斯(D—T3)和中特提斯洋(T3—E1)的3次打开和闭合,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的2次强烈碰撞造山作用及盆山(或洋陆)与壳幔的2种转换的复杂演化过程,造成了区内地球各圈层物质的大循环、大混杂、大汇聚(李兴振,刘文均,1981),为三江地区形成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背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早元古代(2500-1800Ma),扬子板块康滇古陆核西部及其以西的西扬子海槽构造活动强烈,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和陆源沉积,并有超基性、基性和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在该区产出大量的与海相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海相火山气液型铁铜矿床,造就了东川—易门—元江大型—超大型铁铜成矿带,此成矿带习称“昆阳裂谷带”,裂谷作用是广泛的全球事件(龚琳等,1996),可视为特提斯洋早期打开的直接证据,并对哀牢山南段铁、铜矿床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特提斯的分化起始于新元古代(1000-570Ma)形成于早古生代(Pz1)。古特提斯则从晚古生代(D)初期延续至中生代三叠世,形成于三叠世晚期(T3)。中新特提斯从三叠世未期开始下陷,到侏罗纪进一步扩张形成中生代洋盆,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洋壳开始形成,侏罗纪中、晚期至早白垩世,洋区普遍强烈沉降,大洋扩张,洋盆内部构造分异和岩相厚度变化明显,原有的碳酸盐台地崩塌,洋壳继续形成。白垩纪中期,由于大西洋扩张和印度陆块向北漂移,特提斯洋开始萎缩。早第三纪(E1)特提斯洋大部封闭逐渐上升为高峻的山系,局部残留了一些内海(黑海、地中海和里海西部)直至现代。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印度大陆(南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该区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体特征,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接触变质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并总结其找矿标志。 标签:铁多金属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区域地层由老到新有古生界寒武系下统铅山组(∈1q)、中生界上二迭统-下三叠统五道岭组[(P2-T1)w]、中生界三叠系上统风山屯组(T3f)、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光华组(K1gh)、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2)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有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γδ43-2b)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43-2b)岩组;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ηγ51)岩组、正长花岗岩(ξγ51)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51)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51)大面积分布在矿区西侧,是该矿床矿体的底板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脉岩主要为闪长玢岩,其它为花岗斑岩、细晶闪长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等。 区域上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褶皱较发育,表现为复背斜。 2 矿区地质简述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西林群铅山组沉积岩(∈1q)及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下统五道岭组火山岩{P3w},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呈带状零星分布,铅山组被五道岭组不整合覆盖。 根据岩石特征将铅山组划分为三段,即下部粉砂岩夹钙质砂岩、石英砂岩段;中部白云质大理岩夹粉砂岩段;上部粉砂岩夹板岩段。总厚度大于340米。 五道岭组划分为两段,即下部中性火山岩段,上部酸性火山岩段。总厚度大于120米。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分布广泛,深成至浅成岩均较发育。出露侵入岩为印支期斜长花岗岩(γο51)、白岗质花岗岩(χγ51),燕山早期石英正长斑岩(ξοπ52)、正长斑岩(ξπ52)。 控矿构造为早期形成的北东向压扭性构造,与此同时产生了北北西向与东西向两组张扭性断裂,尤其以北北西向断裂为本区主要控矿构造。 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角岩化、硅化、蛇纹石化、碳酸

世界各国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开发情况

世界各国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开发情况 世界钢铁工业尤其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加。就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铁矿石资源总体储量丰富,能够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铁矿石产能将不断提高,国际铁矿石市场长期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1、世界铁矿资源概况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美国地质调查所2007年公布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900亿吨,储量基础为34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73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见表1。 表1:世界铁矿资源储量现状 国家、地区 xx 俄罗斯56% 310 140 560 250 乌克兰30% 200 90 680 300 中国33% 150 70 400 210 哈萨克斯坦40% 74 33 190 83 xx64% 62 42 98 66 xx60% 50 22 78 35 xx30% 46 21 150 69 xx60% 36 24 60 40 xx65% 25 11 39 17 xx65% 15 6.5 23 10

xx15 10 25 18 xx10 4 15 7 xx9 4 15 7 其他170 62 300 110铁矿品位资源储量(含铁量)铁矿石储量67%基础储量 140储量 89基础储量270160澳大利亚61% 280 100 450 160 全球合计1600 730 3400 1900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荚国、加拿大、南非等国。世界著名的大型铁矿区和相关著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世界铁矿区和相关著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 国家矿区名称储量品位e(%)相关著名铁矿企业 澳大利亚哈默斯利320 57哈默斯利公司、必合必拓公司、罗布洱公司 巴西铁四角300 35~69淡水河谷公司、MBR公司 巴西卡拉加斯180 60~67淡水河谷公司 xx、xx水通(玻) xx库姆(xx)580 50~53 印度比哈尔、奥里萨67>60 MMTC公司 加拿大拉布拉多206 36~38加拿大铁矿公司、魁北克卡蒂尔矿山公司 美国苏必利尔163 31明塔克、帝国铁矿、希宾公司、带尔登公司等 俄罗斯库尔斯克435 46列别金、米哈依塔夫、斯托依连公司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贵州省谭长坤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的特征进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完成了对贵州省清镇市地层、构造及岩浆的研究。并且对区域地层、玄武岩和花岗岩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分析了玄武岩、花岗岩以及矿产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是地球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其特征在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中被很多地质专家勘测出来,这些微量元素是很多地质科学家研究的对象,运用这些岩石的特征来分析贵州省清镇市矿区地质构造的情况和演化情况有着重要帮助,比如成矿时代、矿床地球化的成因、成矿大地构造演化的具体情况,对各个矿体的形态产生原因分析的比较透彻,并给出了矿体产生的具体位置和矿床的特征。指出在贵州省清镇市矿区进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不仅可以取得矿床成因理论上的突破,而且对于指导矿山的矿勘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绪言 1.1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贵州省清镇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南部,从整个中国地形来看,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滇中湖盆高原的南部,贵州“山”字型构造弧顶端的东南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多系喀斯特溶岩地貌,多暗河、溶洞,地面缺水。清镇面积较大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据2014年人口普查清镇市人口达到40万之多,清镇生产锡量较大,是中外闻名的"锡都"。开采锡

矿历史源远流长,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清镇市境内共有276条公路,形成了一张很大的交通网。有高等级公路和窄轨铁路直达贵阳,南至紧邻越南的边境重镇河口。但清镇市的交通总体还不发达,有些地方地势偏僻、公路等级较低、交通条件差。 清镇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在600万吨以上,其中锡储量在90万吨以上,占中国锡储量的33%左右。另外稀贵金属如铍、铋、镓、锗、镉、银、金等,霞石储量在30亿吨以上,为全国霞石储量之冠。清镇不仅锡矿储量丰富,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清镇的已探明资源种类达到28种之多。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清镇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实现了稳中有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城乡消费力增长,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平稳运行;矿产资源为财政收入作了极大贡献。但当前资源情况吃紧,能够满足开采的矿产山不断减少,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出新的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才能不断探明深部矿资源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2区域矿区地质背景 清镇锡矿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已探明的大型锡矿之冠,包括老厂、松树脚、卡房等几大著名的矿田。 2.1大地构造位置 清镇锡矿位于我国华南地槽褶皱区,处于东南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三大板块交接处附近。 根据已有的区域资料,已探明滇东南地区的莫霍面等深线大致呈北东向状平行分布, 其北西以师宗一弥勒深大断裂为界,与扬子克拉通的石屏一曲靖台褶带相接;其南西以红河断

有色金属矿固废利用

有色金属矿固废利用- 噪声固废环评监测 [摘要] 有色金属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有色金属的开采力度的加大,导致矿山固体废物的堆积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回收利用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本文介绍了有色金属矿山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危害,阐述了几种处理废石和尾矿的措施,最后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推广回收利用矿山固体废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关键字] 有色金属固体废物矿山 0 引言 除了铁、铬、锰之外所有金属都统称为有色金属或非铁金属。有色金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大到国防、航天等科技,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的物质都需要有色金属作为原材料。但是在有色金属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固体废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并占据大量的地表面积,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随着有色金属矿山产量的提高,我国有色金属矿山排出的固体废物的数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2004年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共排出1.5亿吨固体废物,而到了2009这一数字涨到了2.6亿吨。采取措施加大有色金属矿山对固废的回收利用的能力可以缓解重大的环保危机、变废为宝,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有色金属矿山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危害 有色金属矿山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和选矿过程中产生尾矿,平均每开采1吨的矿石就伴随产生1.25吨的废石

和0.92吨的尾矿。且我国大多数有色金属矿都是硫化矿,其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堆储存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酸性水,这些酸性水会造成土壤被污染,影响周边农业生产;许多矿产生的固体废物还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固废经过暴晒和雨水的作用会流向地下水,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早期建设的有色金属矿,由于年代久远,矿区建设也不够规范,没有安全的防护装置,堆放的废石会形成泥石流,具有重大的安全隐患;稀土矿的固体废物中还含有放射性元素,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处理,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废石的回收和利用 2.1金属资源的提炼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前不能达到冶炼要求而被丢弃堆放的废石现在可以应用新的工艺技术将里面含有的金属元素提炼出来。例如马鞍坪公司在2009年应用新的工艺和药剂(六偏磷酸钠、DK1钴活化剂、502捕收剂)共历时18个月处理了有色金属矿山废石322万吨,生产出2.7万吨铜精矿、1.55万吨钴精矿、355公斤白银和118.3千克黄金。江西德兴铜矿成功的应用生物技术,使用细菌将铜矿废石中的铜元素浸泡出来。德兴铜矿在西源建立废石处理厂,每年能产出200吨的铜;在祝家的废石处理厂每年则产出2000吨的铜。德兴铜矿已经成为了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废石提炼成功的模范。以此,科技的发展是解决有色金属矿山固体废物最彻底的途径,既避免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最大化的将一切原材料都得到应用,又防止废石中的金属元

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夹持于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断裂、潘河-马超营-拐河-沙河店断裂之间;该区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豫西卢氏和栾川一带,以银家沟、后瑶峪、骆驼山矿床为代表。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处于灵宝县南64km处的朱阳乡,自1958年发现以来,经过几次勘查工作,目前为大型硫铁矿矿床,伴/共生的铁、钼、铜、铅、锌、银、金等有用组分均达到中-小型矿床规模。 标签:硫铁多金属矿床热液交代型矿床花岗斑岩硫铁矿成矿模式 1成矿地质背景 (1)区域地层。豫西地区沉积了中新元古界熊耳群、官道口群、栾川群等地层,以含火山岩、富镁、高硅、多碳沉积为特征。中元古代熊耳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使海水中聚集了大量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在火山期后沉积下来,成为后期成矿的有利矿源层。 (2)区域侵入岩。区域燕山期中酸性斑岩体较为发育,斑岩多为小型岩株,其岩石化学特点为:ω(SiO2)=60%~70%,ω(K2O)=3%~6%,K2O/Na2O=2,ω(Al2O3)>15%,ω(Fe2O3)>1.6%,ω(CaO)>1%,ω(MnO )=0.05%;岩体中富Pb,Ag等成矿元素。这类小岩株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 (3)区域构造。黑沟—栾川大断裂为区域性的主干断裂,并派生出一系列近EW 向次级断裂,同时区域的NE-NNE向断裂也很发育,并与近EW 向断裂构造交汇,在断裂交汇处形成众多中酸性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往往具有等距性,各带间距7~8km,岩体间距5~6km。近EW 向和NE-NNE向断裂构造成为区域的控岩控矿构造。 2矿区地质特征 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杜关向斜南翼近轴部,地层为向N倾的单斜岩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底部的黄绿色页岩,地层产状340°~350°∠18°~20°。矿区断裂可分为近EW 向、NNE向、NWW 向和NNW 向4组。 矿区位于吉家坡—十三亩地和庄科—大村2条EW 向断裂之间和银家沟一夜长坪NNE向断裂带的北段。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破碎带)是硫-铁-锌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岩体内的构造裂隙对钼矿体起控制作用;外接触带白云岩中的断裂构造,特别是产状平缓的层间裂隙,是铅、锌、银多金属矿的重要赋存场所。几种不同类型的控矿构造在空间上连接交错,时间上往往叠加,使矿化富集程度增强,多种成矿元素累积,同时又造成矿体形态、产状的复杂多样。

民丰县库都鲁克北铜多金属矿成因探讨_周显川

民丰县库都鲁克北铜多金属矿成因探讨 周显川*1,陈建军1,谢新斌1,魏 勇2,冯小平1 (1.新疆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新疆和田848000;2.新疆新地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 要:民丰县库都鲁克北铜多金属矿是新疆昆仑山地区上其汗中晚古生代岛弧带内中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 属塔里木地层区-昆仑分区-桑株塔格-柳什塔格小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缝合线北侧, 昆仑陆缘活动带,上其汗中晚古生代岛弧带,上其汗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其汗中晚古生代岛弧带的主体物质为志留-泥盆系的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含炭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它的下伏为元古界,上覆为上古生界。火山岩为多次海相喷发的以酸性为主的细碧角斑岩系列。广泛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剖面结构下部为细碎屑岩,中上部为火山岩,上部为含火山物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岛弧发育的最初时期为志留纪,延续至中泥盆世早期,中泥盆世晚期逐渐收敛闭合。晚泥盆世时有构造变动,使奇自拉夫群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根据矿体产出层位及其产状特征初步判断,库都鲁克北铜矿化为块状硫化物型,与含铜黄铁矿化超基性岩体与后期岩浆热液有关。该岛弧带矿化信息特别丰富,已知金、铜、镍等矿(化)点计10余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除已知的库都鲁克北铜多金属矿外, 还在该带上发现看尔晒锑和钼两种元素异常值较高,预示着这两种元素在该区成矿的可能性较大。对在该区寻找此类中-低温热液有关矿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关键词:库都鲁克北;铜多金属矿;海相火山细碧角斑岩系列;找矿意义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2)12-0162-05 新疆民丰县库都鲁克北铜多金属矿是新疆昆仑山地区上其汗中晚古生代岛弧带内中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是新疆昆仑山一带具有相对规模和前景的以铜为主的有色多金属矿。位于西昆仑东段,民丰县城东南直距约80km,苦牙克-康赛音断裂谷地东西两侧。矿区主峰为柳什塔格山脉,海拔最高6200m,最低4100m,相对高差近2000m,苦牙克-康赛音断裂谷地,宽1~4km,海拔3000~4684m。矿区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叠水众多,通行较为困难。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缝合线北侧,昆仑陆缘活动带,上其汗中晚古生代岛弧带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上。以其曼于特-纳合台结合带为界,北为昆北地层小区, 南为昆南地层小区,其中昆北地层小区南东以苦牙克断裂为界, 北至塔里木地层区南缘(图1)。1.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上其汗岩组(Pz1s)、上古生界奇自拉夫组(D3 q)、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岩群(C2 hl)。(1)下古生界上其汗岩组(Pz1 s):总体为火山岩-碎屑岩建造,构造环境为火山弧。该组系由一套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普遍遭受了低绿片岩相变质。区域上火山岩为多次喷发的细碧角斑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 细碧岩)、安山岩(角斑岩)、英安岩、流纹岩(石英角斑岩)组成的钙碱性系列。 (2)上古生界奇自拉夫组(D3 q):上古生界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夹灰绿色陆相碎屑岩为主的陆相磨拉石建造。该组为一套滨海—陆相正常沉积的碎屑岩,岩性较单一,以紫红色、灰紫红色厚层状岩屑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变质)含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板岩为主,夹灰绿色(变质)含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泥岩,少量灰红色、灰绿色砂砾岩、 绢云阳起片岩、灰蓝色、灰白色、翠绿色条带状大理岩、 蛇纹石片状大理岩。沉积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5°~75°,从地层结构、层面构造及层片关系分析,总体呈单斜产出,局部地层由于紧闭褶皱而出现倒转现象。本组沉积岩石类型较为齐全,有碎屑岩、泥 *收稿日期:2012-04-25 修回日期:2012-05- 01第一作者简介:周显川(1982-) ,男(汉族),四川井研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最新省石屏县分水岭铁多金属矿详查实施方案

目录 1 绪言 (1) 1.1 项目概况 (1) 1.2 目的和任务 (3) 1.3 地理位臵、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3) 2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5) 3 地质情况 (6) 3.1 区域地质背景 (6) 3.2 勘查区地质特征 (6) 3.2.1 地层 (6) 3.2.2 构造 (7) 3.2.3 岩浆岩 (8) 3.2.4 矿体特征 (8) 3.2.5 矿区远景预测 (9) 3.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 (10) 3.3.1 水文地质 (10) 3.3.2 工程地质 (12) 3.3.3 环境地质 (13) 3.4 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及评价 (14) 4 勘查工作部署 (14) 4.1 总体工作部署 (14) 4.2 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部署 (16)

4.3 工作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19) 4.3.1 总体工作安排 (19) 4.3.2 年度工作安排 (20) 4.3.3 实物工作量 (21) 5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22) 5.1 地形测量 (22) 5.2 地质测量 (22) 5.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量 (23) 5.4 槽、井探工程 (24) 5.5 坑、钻探工程 (25) 5.6 取样及样品分析测试 (26) 5.7 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27) 5.8 地质编录 (27) 5.9 综合整理 (28) 6 经费预算 (28) 6.1 预算编制说明 (28) 6.2 项目经费预算 (31) 7 预期成果 (31) 7.1 资源量预算 (31) 7.1.1 工业指标 (31) 7.1.2资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公式 (36) 7.1.3资源量估算各参数的确定 (37)

矿产资源分类

我国目前共有172种矿产资源,这么多种矿产资源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本文简要总结一下。 《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共有168种矿产资源。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8号公告,将辉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列为新发现矿种。2011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30号公告,将页岩气列为新发现矿种。至此,我国的矿产资源种数达172个。 《细则》将矿产资源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4大类。 1、能源矿产 《细则》中能源矿产有煤、煤成气、石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油砂、天然沥青、铀、钍、地热11种,加上前些年发现的页岩气,共有12种。铀、钍也叫放射性矿产。由于金属锂常用于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材料来使用,有的矿产资源规划将其视为一种能源矿产。 2、金属矿产 《细则》中金属矿产共有59种,用分号把其分为7类,没有写出小类的名称。按照常例,实际上是6小类,具体如下表: 其中,铂、钯、钌、锇、铱、铑6种金属元素合称“铂族元素”,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合称“三稀”金属。当然,分类标准有多种。广义上的有色金属是指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包括上表中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三稀”金属。有的分类把钒、钛看作有色金属,有的把钪作为稀土金属。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9种金属中,并没有稀土元素钷(Pm,原子序数61)。 3、非金属矿产 《细则》中非金属矿产共有92种,加上2000年新增的辉长岩、辉石岩、正长岩,共有95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用途来分,二是按成分来分。按用途分如下表: 注:这里的矿种有的是亚矿种,就是172个矿种下的再细分 考虑到非金属矿产的用途越来越多,按用途分类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某些白云岩可用于冶金、化肥、建筑等多个领域。有一种按成分分类的方法,如下表: 4、水气矿产 《细则》中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氡气,共6种。“水气矿产”

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东川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本区铜矿化有三种成因类型:㈠与酸性钠质火山岩有关的”海底火山喷气热液型”;㈡与钠质次火山岩有关的铜、钴金矿化;㈢钠长斑岩型铜矿。矿化与钠质火山期后热液有关。各坑道资料显示:矿化向深部特别是钴、金矿化有扩大增强的趋势。铜、金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消长。但是铜、钴不存在共消长关系,二者富集地段趋于分离,铜、钴不是同一次矿化作用的产物。 标签:小溜口地区铜多金属矿体成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1矿区地质 本矿区位于鸡多向斜的东端,落因破碎带(大致呈南北向展布)的中部。 破碎带内出露地层为元古代中昆阳群的青龙山组、黑山组、落雪组、因民组及下亚群的小溜口组(八O年王承尧提出),地层呈近南北向的单斜层状平行落因破碎带展布。本区岩浆岩以喷出岩为主,可分为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侵入岩。 1.1熔岩类 (1)细碧岩:为本区主要的熔岩类型,是组成“小溜口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分布很广。岩石呈灰绿-深灰绿色,微-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气孔及杏仁构造,成分以斜(钠-更)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等。 (2)角斑岩(浅色钠质熔岩):分布很少,仅见于2922-3000坑道公路及2597中段坑口附近。岩石呈肉红-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发育并呈管状分叉,充填物为镜铁矿等。镜下观察,岩石主要由细-中晶条柱状钠长石组成,含少量暗色矿物、磁铁矿和石英。 1.2火山碎屑岩类 主要是富钠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是组成“小溜口组”的主要岩性之一,其中,凝灰岩-沉凝灰岩根据SiO2含量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碧质、角斑质及石英角斑质等亚类,火山角砾岩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简单角砾岩(b1)和复杂角砾岩(b2)。 沉凝灰岩中往往含有部分碳质等,是矿区金铜矿化的主要赋存岩性之一。 1.3次火山侵入岩 1.3.1钠长(斑)岩

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带划分

第33卷第10期2014年10月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Vol.33,No.10Oct.,2014 收稿日期:2014-06-20;修订日期:2014-07-15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33902) 作者简介:王全明(1964-),男,博士,研究员,从事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E-mail:wquanming@https://www.360docs.net/doc/2e12953663.html, 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带划分 王全明1,2 WANG Quan-ming 1,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2.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北京1001201.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China; 2.National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Beijing 100120,China 摘要: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圈定的铁、铝、铜、金、铅、锌、钨、锡、锑、银、钼、铬、镍、锰、硬岩锂15个矿种的28079处最小预测区成果的基础上,优选\归并具有大型及以上规模资源潜力的预测区584处。以此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勘查进展,划分全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部署区带。全国共划分Ⅱ级找矿区带13个、重点Ⅲ级找矿区带51个,可作为今后全国主要金属矿产找矿区域。 关键词:主要金属;勘查部署区带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14)10-1523-09 Wang Q M.The division of metallic mineral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belts)in China.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4,33(10):1523-1531 Abstract:Based on the national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results and using the 28079minimum prediction areas delin?eated for 15mineral species,such as iron,aluminum,copper,gold,lead,zinc,tungsten,tin,antimony,silver,molybdenum,chromi?um,nickel,lithium,and manganese,the author conducted optimization and incorporation and,as a result,determined 584prognostic areas which are likely to have large or superlarge resource potential.On such a basis coupled with the exploration progress,the main metallic mineral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belts)in China have been determined.There are 13Ⅱ-grade and 51Ⅲ-grade pros?pecting areas (belts),which can serve as the national mineral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5-2020.Key words:main metal mineral;exploration deployment areas ·矿产资源· 1999年地质大调查专项实施以来,全国矿产勘查规划与部署的重点和区域分别经历了以铜、金、铅锌等为重点的24片、13个重点成矿区带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铁、铝、铜、铅锌、钾盐、铬铁矿等为重点的19个成矿区带的部署变化。这些变化一是直接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二是随着地质工作程度和矿产勘查程度的提高,指出有利于实现找矿发现的成矿区带。因此,在一定发展时期,开展全国矿产勘查部署研究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可作为调整当前矿产勘查部署、制定中长期矿 产勘查、开发布局等的依据。当前中国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时期,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笔者利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对国家重要矿产开展勘查选区研究,为下阶段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矿产勘查布局和找矿方向提供基础和依据。 1区带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2006—2013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 源潜力评价矿情调查,这项工作充分利用中国60多

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国及有色金属资源

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国及有色金属资源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xubiao发表于 06-08-16 08:23 阅读(271) 评论(1)分类: 铝:澳大利亚、几内亚、巴西、牙买加、印度 铜:智利、美国、俄罗斯、波兰、哈萨克斯坦。 铅: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国、秘鲁。 锌: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秘鲁、中国。 镍:古巴、俄罗斯、加拿大、新喀里多尼亚。 钛:巴西、南非、印度、挪威、中国(含金红石和钛铁矿两种资源计)。 镁:中国、俄罗斯、朝鲜、土耳其、巴西。 锡:中国、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 锑:中国、玻利维亚、俄罗斯、南非、墨西哥。 汞:西班牙、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 钨: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韩国。 铼:智利、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 硒:智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斯拉夫。 铋:中国、澳大利亚、秘鲁、墨西哥、日本。 金:南非、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银:前苏联、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秘鲁。 铂族:南非、俄罗斯、加拿大、美国。 钴:扎伊尔、古巴、赞比亚、新喀里多尼亚等。 锆:南非、澳大利亚、前苏联、印度、美国。 铌:巴西、加拿大、尼日利亚、扎伊尔。 钽:中国、泰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加拿大。 铟:加拿大、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钼:美国、智利、中国、加拿大、俄罗斯。 稀土:中国、前苏联、美国、澳大利亚、印度。 钒:俄罗斯、南非、中国、美国、澳大利亚。 硼:美国、土耳其、前苏联、中国、智利。 锂:中国、智利、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 铯:加拿大、津巴布韦、纳米比亚。 世界上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美国矿务局发表的1993年已探明的部分金属可开采储量有: 铝 230亿吨(可彩209年,以1994年产量计) 铜 3.1亿吨(可采33年) 铅 0.63亿吨(可采21年) 镍 0.47亿吨(可采55年) 锌 1.4亿吨(可采20年)

青海省都兰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第47卷 第6期2011年1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 Vol.47 No.6 November ,2011 [收稿日期]2011-04-15;[修订日期]2011-07-06;[责任编辑]郝情情三[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881636)资助三 [第一作者]张占玉(1969年-),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三E-mail:qh? szhzy@https://www.360docs.net/doc/2e12953663.html,三 青海省都兰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张占玉1,2, 张永胜2, 李 华2, 钟良燕2, 于德利3, 刘光莲2, 石天成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8 3.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 810008) [摘 要]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二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发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三本文基于详细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描述,总结了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二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提出主要找矿标志三认为该类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与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和石炭系地层接触带及外接触带部位,中-晚三叠世是主要成矿期,滩间山群或石炭 系碳酸盐岩或含钙二镁质成分较高的泥砂质沉积建造二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二磁异常二NW 或NE 向断裂构造是区域上最佳的矿产预测要素组合,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三 [关键词]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 矿床地质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青海都兰地区[中图分类号]P6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11)06-994-8 Zhang Zhan-yu ,Zhang Yong-sheng ,Li Hua ,Zhong Liang-yan ,Yu De-li ,Liu Guang-lian ,Shi Tian-cheng.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of the skarn iron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Dulan area ,Qinghai Province [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11,47(6):994-1001.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二NWW 向布尔汉布达山和NNW 向鄂拉山之间三近年来, 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区陆续发现并勘查出多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铁铜多金属矿二造山型金矿和VMS 型铜钴 矿,如五龙沟金矿(张德全等,2001;李厚民等,2001;丰成友等,2003,2004a二b;张廷斌等,2009)二果洛陇洼金矿(杨小斌等,2006;杨宝荣等,2007)二托克妥铜金矿(李东生,2001)二督冷沟铜钴矿(潘彤等,2004)二赛钦铜钴矿等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二矿点更是密集分布,总体上,目前对这些矿床勘查和研究程度还比较低,区域上,丰成友等(2010,2011)二吴健辉等(2010)在对柴达木盆地南缘祁漫塔格-鄂拉山地区成矿规律和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地质研究时有所涉及三本文借助于在该区开展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对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指导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青海省都兰地区位于青海省的西部,是中央造 山带的西部成员-秦祁昆造山系的一部分,经历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复合造山作用,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潘裕生等, 1996;殷鸿福等,1997;姜春发等,2000;张德全等,2001;张雪亭等,2007)三区域上自北向南可划分出6个次级构造岩浆带,即Ⅰ-柴北缘(3 -S)二Ⅱ-柴 达木地块(Pt 1)/盆地(J -N)二Ⅲ-祁漫塔格-都兰 ( 3 -T)二Ⅳ-东昆仑北坡(O -T)二Ⅴ-东昆仑南坡 (O-T)二Ⅵ-宗务隆山-鄂拉山(C-T 3)(图1),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位于祁漫塔格-都兰构造岩浆带中, 隶属于东昆仑弧盆系(也称东昆仑造山带)(潘桂棠等,2009),其在前寒武纪基底上,经历了早古生代洋盆开合和加里东期褶皱造山,以及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特提斯洋盆开合和晚华力西期-印支期的褶皱造山作用三 4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