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张铭乾 2011-1-16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意义;

4. 写出等式中未知的式子:

( )c 2

+7c = 1

c+7

; 5. 约分:10a 2

b

4ab

2 =______________;

6. 分式:1x-1 、1

x-2 的最简公分母为:______;

7. 若方程x x-4 =2 + a

x-4

有增根,则增根为x=______;

8. 当x=______时,分式32x-1的值为1 ;9. 若x=2是方程 x-a x+1 = 1

3 的解,

则a=______;

10. 某种感冒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34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米;

11. 已知公式:1R = 1R 1 + 1

R 2 ,若R 1 =10,R 2=15,则R=___________;

12. 观察下列各式:22-4 + 66-4 =2,55-4 + 33-4 =2,77-4 + 11-4 =2,10

10-4

+

-2

-2-4

=2,依照以上各式形成的规律,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数,使等式2020-4 + ( )

( )-4

=2成立 13. 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3x=12

B. 1x =2

C. x+25 = 3+x

4 D.3x-2y=1

14. 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 y xy

B. m 6

m 2 = m 3

C. a 2

x bx = a 2

b D. a+

1

2a- 12

= a+1a-1

15. 要把分式方程:

32(x-2) = 1

x

化为整数方程,方程两边需同时乘以

( )

A. 2(x-2)

B.x

C. 2x-4

D. 2x (x-2)

16. -(-2)0

的运算结果为( )

A. -1

B. 1

C. 0

D. 2

17. 化简a 2

- b 2

a 2 + ab

的结果为( )

A. a-b a+ab

B. a-b a

C. a+b a

D. a-b a+b 18. 若有m 人a 天可完成某项工程,且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是相同的,则这样的(m+n )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为( )

A. a + m

B. am m+n

C. a m+n

D. m+n

am

19.计算:x+1x 2 -2x+1 ÷x+1x-1 ; 20.计算:x 2

+9x x 2 +3x + x 2

-9x

x 2 +6x+9

21.解方程:80x+3 = 60x -3 ; 22.解方程:7x +2 +2 = 1-3x

x+2

23.先化简,再求值:(x x -2 + x x+2 )÷4x

x -2 ,其中x=2007.

24.已知y = x 2

-2x+1x 2 -1 ÷ x 2

-x x+1 - 1

x +1,试说明在等号右边代数式有意义的

条件下不论x 为何值,y 的值不变。

25.为了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及提倡节约用水,某市自07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25% 。该市林老师家06年12月份的水费是18元,而07年1月份的水费是36元,且已知林老师家07年1月份的用

水量比06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6m 3

。求该市去年..的居民用水价格。 26.已知某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12天可以完成,共需工程费用13800元,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的1.5倍,且甲队每天的工程费比乙队多150元。

⑴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分别需要多少天;

⑵若工程管理部分决定从两个队中选一个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以节约资金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哪个工程队?请说明理由。

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反过来,纵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x 轴上,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0,反过来,横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y 轴上, 若点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等于纵坐标,若点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是互为相反数。 1、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1)如果y=kx+b(k,b 为常数,且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2)当b =0时,一次函数y=kx+b 即为y=kx(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注: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正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过(0,0)(1,k )的一条直线。 (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y=kx 经过一、三象限?从左到右直线上升。

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直线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到右直线下降。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是过(0,b )(-

k

b

,0)的一条直线。 注:(0,b )是直线与y 轴交点坐标,(-k

b

,0)是直线与x 轴交点坐标.

(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y=kx+b(k ≠0)是上升的

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直线y =kx+b(k ≠0)是下降的 4、一次函数y=kx+b(k ≠0, k b 为常数)中k 、b 的符号对图象的影响 (1)k>0, b>0?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 b<0?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 b>0?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 (4)k<0, b<0?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

5、对一次函数y=kx+b 的系数k, b 的理解。

(1)k(k ≠0)相同,b 不同时的所有直线平行,即直线l 1:y=k 1x+b 1;直线

l 2:y=k 2x+b 2( k 1,k 2均不为零,k 1,b 1,k 2, b 2为常数)

k 1=k 2 k 1=k 2

l 1∥l 2 l 1与l 2重合 b 1≠b 2 b 1=b 2

(2)k(k ≠0)不同,b 相同时的所有直线恒过y 轴上一定点(0,b ),例如:直线y=2x+3, y=-2x+3, y=

2

1

x+3均交于y 轴一点(0,3) 6、直线的平移:所谓平移,就是将一条直线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平行移动,平移得到的直线k 不变,直线沿y 轴平移多少个单位,可由公式︱b 1-b 2︱得到,其中b 1,b 2是两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直线沿x 轴平移多少个单位,可由公式︱x 1-x 2︱求得,其中x 1,x 2是由两直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7、直线y=kx+b(k ≠0)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

(1)一条直线y=kx+b(k ≠0)就是一个关于y 的二元一次方程 (2)求两直线l 1:y=k 1x+b 1(k 1≠0),l

2

:y=k 2x+b 2(k 2≠0)的交点,就

是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 y=k 1x+b 1 y=k 2x+b 2

(3)若y>0则kx+b>0。若y<0,则kx+b<0

(4)一元一次不等式,y 1≤kx+b ≤y 2( y 1,y 2都是已知数,且y 1

(5)一元一次不等式kx+b ≤y 0(或kx+b ≥y 0)( y 0为已知数)的解集就是直线y=kx+b 上满足y ≤y 0(或y ≥y 0)那条射线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范围。 8、确定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应具备的条件

(1)由于比例函数y=kx(k ≠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故只要一个条件(如一对x,y 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 的值。

(2) 一次函数y=kx+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b ,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两个关于k,b 的方程,求得k,b 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个点,或两对x,y 的值。

9、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0,(≠=

k k x

k

y 是常数,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可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由于比例函数)0,(≠=

k k x

k

y 是常数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

故只要一个条件(如一对x,y 的值或一个点)就可求得k 的值。 1、函数2

24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

2、若函数y= -2x m+2

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 4、已知点A (3,m )与点B (n ,-2)关于y 轴对称,则m= ,n= . 5、点 P (3,-4)关于X 轴对称的点是__________。

6、一次函数y= -2x+4的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是 ,与y 轴交点坐标是 ,

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

7、将直线 y =3x + 4 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__________。 8、点 P (a ,a -2)在第三象限,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 _ . 9、已知y -2与x 成反比例,当x =3时,y =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10、 设有反比例函数y k x

=

+1

,(,)x y 11、(,)x y 22为其图象上的两点,若x x 120<<时,y y 12>,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1、已知点P 在第二、四象限夹角的平分线上,且到y 轴的距离为24,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

12.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x < 1

B . x ≤ 1

C . x > 1

D . x ≥1

13.若点在第二象限,且到轴的距离分别为4,3,则点的坐标为( ) A 、(4,-3) B 、(3,-4)

C 、(-3,4)

D 、(-4,3)

14.点M (1,2)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1,-2)

D 、(2,-1)

15. 一次函数y=-2x+3的图像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6.一天,小军和爸爸去登山,已知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300米.小军先走了一段路程,爸爸才开始出发.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军和爸爸离开山脚登山的路程S(米)与登山所用的时间t (分)的关系(从爸爸开始登山时计时).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爸爸登山时,小军已走了50米

B .爸爸走了5分钟,小军仍在爸爸的前面

C .小军比爸爸晚到山顶

D .爸爸前10分钟登山的速度比小军慢,10分钟后登山的速度比小军快

17、如果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像经过点(-3,-4),那么函数的图像应在(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一、二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18、若反比例函数2

2

)12(--=m x m y 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

A 、-1或1

B 、小于2

1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19、正比例函数kx y =- k 例函数

k

y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为(

20、如右图,A 为反比例函数x

k

y =图象上一点,AB 垂直x 轴于B 点,若S △AOB =3,则k 的值为( ) A 、6

B 、3

C 、2

3

D 、不能确定

21、已知反比例函数x

y 12

=的图象和一次函数

7-=kx y 的图象都经过点()2,m 。 ⑴求这个一次函数

的解析式;⑵如图,梯形ABCD 的顶点B A 、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顶点D C 、在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底BC AD 、与y 轴平行,且点B A 、的横坐标分别为2和4,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2、如图,矩形OABC 的边OC OA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且点A 的坐标为()0,4,点C 的坐标为()2,0,点P 在线段CB 上,距离y 轴3个单位,有一直线()0≠+=k b kx y 经过点P ,且把矩形OABC 分成两部分。 ⑴若直线又经过x 轴上一点D ,且把矩形OABC 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求k 和b 的值;

⑵若直线又经过线段AB 上一点Q ,且把矩形OABC 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为

293:,求点Q 坐标。

23、 如图所示,直线PA 是一次函数y=x+n(n>0)的图象,直线PB 是一次函数y=-2x+m(m>n)的图象 (1)用m,n 表示A ,B ,P 的坐标

(2)若点D 是PA 与y 轴的交点,且四边形PDOB 的面积是

6

5

,AB =2,试求P 点坐标并写出直线PA ·PB 的解析式

24、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12,

0)、B (0,9)若点N 在直线AB 上,且S BON ?:S BOA ?=1:3,求直线ON 的解析式。

25.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2x

和一次函数y=2x -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b ),(a+1,b+k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已知点A 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 点的坐标。

(3)利用(2)的结果,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 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如图,直线y =

2

1

x +2分别交x 、y 轴于点A 、C ,P 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 ⊥x 轴,B 为垂足,S △ABP =9.

(1)求点P 的坐标;

(2)设点R 与点P 的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 在直线PB 的右侧,作RT ⊥x 轴,T 为垂足,当△BRT 与△AOC 相似时,求点R 的坐标.

27.已知在坐标平面内原点为O,锐角⊿OAB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在第一象限sin ∠AOB=

5

3

,tg ∠BAO=3,OB=10 (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试判断⊿AOB 的形状

28、某单位为响应政府发出的全民健身的号召,打算在长和宽分别为20米和11米的矩形大厅内修建一个60平方米的矩形健身房ABCD . 该健身房的四面墙壁中有两侧沿用大厅的旧墙壁(如图为平面示意图),已知装修旧墙壁的费用为20元/平方米,新建(含装修)墙壁的费用为80元/平方米. 设健身房的高为3米,一面旧墙壁AB 的长为x 米,修建健身房的总投入为y

元.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为了合理利用大厅,要求自变

量x 必须满足8≤x ≤12. 当投入资

金为4800元时,问利用旧墙壁的总长度为多少米?

三角形相似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三边对应成_________,三个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若DE ∥BC (A 型和X 型)则△ADE ∽△ABC

(2)射影定理 若CD 为Rt △ABC 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

则Rt △ABC ∽Rt △ACD ∽Rt △CBD 且AC 2=__________,CD 2

=___________,BC 2

=______;

(3)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

(4)两边对应成_________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这种图形是常见图形:

满足(1)AC 2

=AD ·AB ,(2)∠ACD=∠B ,(3)∠ACB=∠ADC ,都可判定△ADC ∽△ACB .

AD AE

AC

或AD ·AB=AC ·AE 时,△ADE

∽△ACB .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________,一般用k 表示.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的________线,对应边上的_______?线的比等于_______比,周长之比也等于________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_________的平方.

5.如图1,∠ADC=∠

ACB=90

,

∠1=∠B,AC=5,AB=6,则AD=______. 6.如图2,AD ∥EF ∥BC,则图的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对.

7.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BM ⊥CE,AB=6,CE=3 ,则

BM=______.

8.ΔABC的三边长为,,2,ΔA'B'C'的两边为1和,若ΔABC∽Δ

A'B'C',则ΔA'B'C'的笫三边长为________.

9.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5,小三角形的周长为4,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

10.如图4,RtΔABC中,∠C=900,D为AB的中点,DE⊥AB,AB=20,AC=12,则四边形ADEC的面积为__________.

11.如图5,RtΔABC中,∠ACB=900,CD⊥AB,AC=8,BC=6,则AD=____,-

CD=_______.

12.如图6,矩形ABCD中,AB=8,AD=6,EF垂直平分BD,则EF=_________.

13.如图7,ΔABC中,∠A=∠DBC,BC=,SΔBCD∶SΔABC=2∶3,则CD=______.

14.如图8,梯形ABCD中,AD∥BC,两腰BA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P,PF⊥

BC,AD=3.6,BC=6,EF=3,则PF=_____.

15.如图9,ΔABC中,DE∥BC,AD∶DB=2∶3,则SΔADE∶SΔABE=___________.

16.如图10,正方形ABCD内接于等腰ΔPQR,∠P=900,则PA∶AQ=__________.

17.如图11,ΔABC中,DE∥FG∥BC,AD∶DF∶FB=1∶2∶3,

则S四边形DFGE∶S四边形FBCG=_________.

18.如图12,ΔABC中,中线BD与CE相交于O点,SΔADE=1,则S四边形BCDE=________.

19.已知:如图,ΔABC中,CE⊥AB,BF⊥AC.求证:ΔAEF∽ΔACB.

20.已知:如图,ΔABC中,∠ABC=2∠C,BD平分∠ABC.

求证:AB·BC=AC·CD.

21.已知:Δ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延长BA至E,延长AB至F,∠ECF=1350。求证:ΔEAC∽ΔCBF

22.已知:如图,ΔABC中,AD=DB,∠1=∠2.求证:ΔABC∽ΔEAD.

23.已知:如图,CE是RtΔABC的斜边AB上的高,BG⊥AP.

求证:(1)CE2=AE·EB ; (2) AE·EB=ED·EP

24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 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S△FCD=5,BC=10,求DE的长.

解直角三角形

1.sinα,cosα,tanα,cotα的定义: sinα=b

c

<1,cosα=_______<1

tanα=_______>0,cotα=________>0 (a2+b2=c2常用)2.sinα,cosα,tanα,cotα之间的关系:

(1)sin 2α+cos 2

α=1,tan α·cot α=1 tan α=

sin cos α

α

(角度必须相同) (2)sin (90°-α)=cos α,cos (90°-α)=sin α tan (90°-a α)=cot α,cot (90°-α)=tan α 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些边和角求未知的边和角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1)已知一边,一锐角, (2)已知两边. 3.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

(1)三边关系:a 2+b 2=c 2

, (2)角关系:∠A+∠B=_____,

(3)边角关系:sinA=a c ,sinB=b c ,cosA=b

c

cosB=a c ,tanA=a b ,cosA=b a ,tanB=b a ,cotB=a b

4.仰角、俯角

α角叫仰角,β角叫做俯角. 5.坡度:

AB 的坡度i AB =

AC BC , ∠α叫坡角,tan α=i=AC

BC

. 1.Rt △ABC 中,∠C =Rt ∠,BC =4,AB =5,则tanB =

2、河堤横断面如图,堤高BC=5m ,迎水斜坡AB 的坡比为1:2,那么斜坡AB 的长为 m.

3.Rt ⊿ABC 中,?=∠90C , AB = 6,2

1

sin =A ,则BC = __________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300

,tanB=3

1

,BC=10,则AB 的长为_________。

5.如图,在△ABC 中,∠ACB=900

,BC=4,AC=5,CD ⊥AB ,则sin ∠ACD 的值是________,tan ∠BCD 的值是____________.

6. 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去测量河两岸A 、B 两处之间的距离,

先从A 处出发与AB 方向,向前走了10米到处,在C 处测得∠ACB=600

,(如图所示),那么A ,B 之间的距离约为 米(计算结果到米).

7.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 的海拔高度,选择M 点作为观测点,从M 点测得山顶P 的仰角为30°.在比例尺为1∶50000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cm ,则山顶P 的海拔高度为_______m

(取1.732=)

8 立达中学升国旗时,余露同学站在离旗杆底部12m 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到旗杆顶端时,该同学视线的仰角恰为45°,若他的双眼离地面1.3m ,则旗杆高度为 m.

9、 在Rt △ABC 中,∠C=90°AB=13㎝,BC=5㎝,则sinB 的值是( ) A.

13

5 B.

13

12 C.

12

5 D.

5

12 10、如果∠α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 α的值等于 ( ) A 、

2

1

B 、22

C 、23

D 、1

11. 在△ABC 中,∠C =90O

,如果cosA =

5

4

,那么sinB 的值是 A. 54 B. 53 C. 43 D. 3

4

12. 已知α为锐角,且1

(90)2

cos α-=

,则α的度数是

D

A C

A .30°

B .45°

C .60°

D .90°

13.如图,?ABC 中,∠=?C 90,BC AB ==2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sin A =

53 B . cos A =23 C. sin A =23D. tanA=2

14.在Rt △ABC 中,∠C 是直角,各边的长度都分别扩大2倍,那么∠A 的三角函数值( )

A 没有变化

B 分别扩大2倍

C 倍

D 不能确定

15.已知, AB 为一建筑物,从地面C 点用测角仪测得A 的仰角为α,仪器高DC =b ,若BC =a ,则建筑物AB 的高度可表示为( )

A.AB=b+sin α

B.AB=b+αcos a

C.AB=b+a ﹒tan α

D.AB=b+tan a

α

16. 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BC=3,AC=4,设∠BCD=α,则tan α的值为( ) (A )

43 (B )34 (C )53 (D )5

4 17、 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tanB=3,上底AD=10,梯形的高是6,

求(1)∠B 的度数;(2)下底BC 的值。(结果保留根号)

18.如图,已知测速站P 到公路L 的距离PO 为40米,一辆汽车在公路L 上行驶,测得此车从点A 行驶到点B 所用的时间为2秒,并测得∠APO=600

,∠BPO=300

,计算此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为每秒多少米(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并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每秒22米的限制速度。

A L

O

B

19.如图所示,某风景区内有一古塔AB,在塔的北面有一建筑物,冬至日的正午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0°,?此时塔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了高3?米的影子CD;而在春分日正午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45°,此时塔尖A在地面上的影子E?与墙角C有15米的距离(B、E、C在一条直线上),求塔AB 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20、如图,某船向正东航行,在A处望见某岛C在北偏东60°,前进6海里到点B,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已知在该岛周围6海里有暗礁,问若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

21、如图,在直角△OAB中,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

C的坐标分别是A(8,0)、B(0,6)、C(3,0),动点P从点O出发,沿

O→B→A的路线移动,到A点停止,从点O移动到点B的速度是每秒1

个单位,从点B移动到点A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移动时间记为t秒。

(1)动点P在从O到B的移动过程中,设△ABC的面积为S1,试写出S1

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动点P在从B到A的移动

过程中,设△APC的面积为S2,试写出S2与t的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

t的取值范围;

(2)动点P在从点O到点B的移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APC为等腰

三角形?

(3)动点P从O点出发后,在从点B到点A的移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

以点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x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 2p 2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分式整式 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就是自变量,y就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与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k,b就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就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原点 (0,0)的直线。(如下图)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和分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 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 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二章勾股定理、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ka ,kb ,kc 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和 平方根 勾股定理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近似数、 有效数字 判定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验证 定义、性质 开平方运算 开立方运算 定义、性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初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数学期末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意义;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应知应会知识点第一章一次函 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超经典!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

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b是常数,k≠0),那么 kx y+ 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 y+ kx 中的b为0时,kx y=(k为常数,k≠0)这时,y 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b =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kx y+ 正比例函数kx y=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如下图) 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有下列性质: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及其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形如y=kx+b(k,b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称之为直线y= kx 。 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平移与旋转 旋转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2.旋转的性质: 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角相等。 中心对称 1.中心对称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 2.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3.中心对称的性质: 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轴对称 1.轴对称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的定义: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统称为图形变换。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超全、超好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X 1+X 2+…+X N )/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 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张铭乾 2011-1-16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 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 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 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 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 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 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 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 叫完全平方式。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 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 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 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a(m+n)+b(m+n),做到这一步不 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 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 =(am+an)+(bm+bn)=a(m+n)+b(m+n)=(m+n)?(a+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 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 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 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 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 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运用公式x2+(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三角形》知识归纳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①边③角:(2) ①??????等边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边)(②??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角角平分线的 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4)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a c a c b c b a >+>+>+,,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b c b a b a c <-<-<-,, (5)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了,这个性质叫 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2)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 ①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 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 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 )3(-n n 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 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0≠C )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0(10≠=a a ;当n 为正整数时,n n a a 1=- ()0≠a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 (3)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 (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b ≠0) 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 顺水=v 静水+v 水. v 逆水=v 静水-v 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 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1-n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 =x k (k 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 y x k y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 n b a b a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 2 a2-2ab+b2=(a-b) 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 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 2 a2-2ab+b2 =(a-b) 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