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公众版

2013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

第一章环境状况

2013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保持平稳,酸雨频率略有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符合相应功能区划阶段目标;部分水库呈富营养化状态;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状况正常。

一、大气环境质量

(一)城市空气

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3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0~201,达标天数为266天,同比减少4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2.88%,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

96

174

85

83 97

169

75

22

2

——

2013年,在全国纳入环保部联网监测的74个大中城市中,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在9~40名之间(按月排名),处于中上游水平;在珠三角9市中排名在4~8名之间(按月排名),全年排名第5名,处于中游水平。

二氧化硫(SO 2)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

4.55%,符合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近5年(2009-2013年)监测数据表明,SO 2年平均浓度全部达标,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氧化氮(NO 2)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12.50%,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0微克/立方米)5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5.40%。近5年(2009-2013年)监测数据表明,NO 2年平均浓度基本保持同一水平。 29282822230

2040608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单位:微克/立方米2009-2013年SO 2平均浓度变化趋势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

——

可吸入颗粒物(PM 10)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6.56%,符合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2.25%。近5年(2009-2013年)监测数据表明,PM 10年平均浓度保持稳定,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细颗粒物(PM 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比去年(38微克/立方米)上升26.32%,超出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13微克/立方米。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16.71%,比去年上升12.07个百分点。

一氧化碳(CO )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5-1.7毫克/立方米,超41484440450

2040608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单位:微克/立方米2009-2013年NO 2平均浓度变化趋势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66637161650

20406080100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单位:微克/立方米2009-2013年PM 10平均浓度变化趋势

平均浓度二级标准

标率为0,年平均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0.0%。

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浓度范围为16-269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14.05%,比去年下降3.98个百分点。

2013年,我市SO2和PM10年均浓度值保持达标,CO全年日均浓度值均达标,PM2.5、O3和NO2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虽然逐年下降,但排放基数仍然较大,加上频繁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全省2013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2012年相比普遍有所上升,包括我市在内

的珠三角多个城市均存在超标现象。

(二)降尘

2013年,降尘年均值为6.82吨/平方公里·月,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比去年上升0.32吨/平方公里·月。

——

(三)降水

2013年,全年降水pH范围在3.76~7.41之间,降水pH年均值为5.23,比去年(5.26)下降0.03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为30.8%,比去年(33.7%)减少2.9个百分点。总体上降水质量保持稳定。

二、水环境质量

(一)饮用水源地

全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

(二)主要江河

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符合相应功能区划阶段目标,55.6%的省控断面水质优良,77.8%的省控断面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未达标省控断面主要分布在石马河。

2013年,东江东莞段(石龙南河和石龙北河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运河(樟村、家乐福和石鼓断面)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石马河口水质总体平稳,除总磷略有

——

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2013年阶段整治目标。与去年相比,东江东莞段、运河和石马河口水质类别保持不变。

(三)水乡地区

2013年,水乡地区13条主要河流中,3条为Ⅲ类(占23.1%),3条为Ⅳ类(占23.1%),2条为Ⅴ类(占15.4%),5条为劣Ⅴ类(占38.4%)。

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等2条河流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东江北干流、麻涌水道、东莞水道等3条河流部分时段达标,赤滘口河、道滘水道、厚街水道、倒运海水道、潢涌河、洪屋涡水道、中堂北海仔、中心涌等8条河流达不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超标项目以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为主。

(四)跨市河流

2013年,惠莞跨市河流东江东岸和石龙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深莞跨市河流观澜河、鹅公岭河、水贝河、牛湖水、深莞界河茅洲河,以及惠莞跨市河流沙河、潼湖水等河流水

——

质均劣于Ⅴ类标准,属重度污染。

(五)主要水库

全市14个主要水库中,清泉水库水质为Ⅱ类,黄牛埔、契爷石、簕竹排和官井头水库水质为Ⅲ类,水濂山水库水质为Ⅳ类,同沙、横岗、五点梅、白坑、松山湖和莲花山水库水质为Ⅴ类,芦花坑、马尾水库水质劣于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等。与2012年相比,白坑水库水质由劣Ⅴ类好转至Ⅴ类,横岗水库水质类别有所下降,其它水库水质类别不变。

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水濂山、横岗和莲花山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同沙、五点梅、白坑和松山湖水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马尾和芦花坑水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三、声环境质量

2013年,全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6.0分贝,比去

——

年上升0.1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9.0分贝,区域噪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处于一般水平。影响区域声环境的主要声源构成为生活源和交通源,分别占54.3%和31.4%。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8.3分贝,比去年上升0.4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8.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处于较好的水平。

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各类功能区年均值均达标,夜间四类功能区年均值超标,一、二、三类功能区年均值达标。

四、辐射环境

2013年,全市辐射环境状况正常,没有辐射环境事故发生。

(一)环境电离辐射

开展监测的核技术应用单位工作场所周围的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未见异常,均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

(二)环境电磁辐射

——

开展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均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开展监测的输变电设施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符合《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的评价标准。

五、生态环境

201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143.5 公顷,有林地面积58917.2公顷,森林覆盖率37.3%,活立木蓄积量310.32 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6.64%。全市共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公园10个。完成水源涵养林改造1369.73公顷,抚育中幼龄林4146.67公顷,建成生态景观林带198.05公里,增加绿化面积640.67公顷。新增镇村公园14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24个。完成水乡大道17.3公里和河涌、河岸28.33公里的绿化改造,营建水乡生态林网52.79公里,着力打造中堂湛翠、道滘大罗沙等6个特色村庄。东莞生态园成功创建成为珠三角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六、排污状况

(一)废水

2013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10.29亿吨,比2012年增加了2.18%,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亿吨,比2012年减少了13.01%;生活污水排放量7.95亿吨,比2012年增加了7.72%。

——

废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削减5%、4%。

(二)废气

2013年,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3047.3亿标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4.04%,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5543.07吨,比2012年增加了2.97%。通过减排工程措施,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6%。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1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529.02万吨,处理量109.2万吨,综合利用量417.5万吨,处理率为20.64%,综合利用率为78.92%。与2012年相比,全市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减少了0.99%,处理率降低了2.22个百分点,综合利用率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

第二章措施与行动

2013年,是大力实施《东莞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更是我市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强化环保调控、深化治污减排、严格环境监管、推进生态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一、强化环保调控,服务转型发展

优化环评审批管理,加大“三重”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台账管理、专人跟踪、定期会商、绿色通道等制度,加快环评审批效率,完成120项省市重点项目、20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环评审批;以强化规划环评和园区环评管理为着力点,加强了粤海项目、水乡经济区总体规划、华为终端总部等多个重大平台项目规划环评工作,科学引导发展;强化环保准入把关,制定水源周边区域“三类项目、五个条件”的项目审批原则,加强污染源头防控,全年共完成环保项目审批11950宗,其中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项目989项,充分协调发展与

——

环保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制定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财政补助政策,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重污染企业入园整治扎实推进。持续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完成100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助推产业水平提升。

二、启动生态市创建,推进生态建设

健全创建工作机制。编制了《东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制定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

深入推动创建活动。制定生态镇创建时间表,累计创建国家生态镇10个,183个村(社区)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累计达422个。创建“绿色学校”50家,累计达452家;累计创建“绿色社区”106个;创建省级“环保教育基地”4个,累计达8个。

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世界环境日、“微环保”等环保宣教活动,编发《环境公民手册》,建成50个环境文化宣传橱窗,与行业协会开展共建企业环保自律体系试点,加强新闻媒体及网络宣传,全方位推进环境文化建设。

三、深化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质量

推进减排工程建设。47个年度减排考核项目全部完成,其

——

中沙角电厂群10台机组完成脱硫旁路取消工程、7台机组建成降氮脱硝工程,25家大型锅炉企业建成中控系统(DCS)。推进集中供热改造,全面启动麻涌新沙港、三联热电、中电新能源、通明电力、樟洋电力等5个集中供热项目前期工作。

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实施东莞市清洁空气(第二阶段)、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石马河整治、茅洲河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及水乡经济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黑烟囱和无证照污染企业三项整治、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系列方案,强化统筹协调,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其中:水乡经济区环境整治任务顺利完成,石马河整治通过省政府阶段性考核,茅洲河整治有序推进;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占全市面积约为50%;实施第三阶段环保限行管理,限行区域达142平方公里,建成23套电子抓拍系统,淘汰黄标车22798辆,超额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任务;初步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共清理生猪22.8万头、家禽73.17万羽。同时,编制完成《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并上报省政府审定。

四、严格环境监管,保障环境安全

加强环保执法监管,由市环保局联合市工商等8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联合市监察局对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联合法院

——

开展“蓝天行动”、联合公安等部门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两高”司法解释衔接机制,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5743人次,检查企业29744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43宗、罚款6204万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04%、112%,创历史最高水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087宗,对2宗涉嫌环境犯罪行为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加强企业环保管理。完成576家危废企业规范化建设,对521家企业实行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开展污染源排放全过程监管试点。推动227家电镀企业、69家造纸企业进行提标改造,关闭电镀企业52家、限期治理26家,移交省环保厅限期治理27家。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8099宗,核发危废转移联单27270份、《辐射安全许可证》73份、排污许可证1068份。

加强环境应急及信访工作。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实施《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妥善处置13起突发环境事件,妥善解决医疗废物积压问题,有效维护全市环境安全。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6388宗、办结率94%,受理有奖举报251宗,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五、深化管理改革,提升环保能力

深入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环保局压减行政许可事项

——

57%,下放审批权限比例达90%以上,依法推进优化环保行政管理,提高审批效率。

创新环保责任考核机制,制定实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推进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河长制”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环保工作职责,强化环保合力。

加强环保能力建设。设立塘厦、虎门、洪梅三个环境监测分站,建成麻涌、长安、南城3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形成“10+1”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完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开展辐射环境本底调查,启动PM2.5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等项目研究,2项环境科研成果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

第三章大事记

1月

6日省环保厅李清厅长率调研组一行莅莞督导检查我市环保工作开展情况及落实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情况。

8日举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报告会,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夏光主任作专题报告。

16日正式实施第三阶段在用汽车环保标志限制通行管理,限行区域达142平方公里。

22日市政府印发实施《东莞市黄标车淘汰更新鼓励补贴实施方案》(东府办〔2013〕9号)。

2 月

18日全省地级市中首个路边大气自动监测站——元美东路大气监测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19日东莞冠丽时装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东莞市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21日东莞市环境监测站更名为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并

——

正式挂牌成立。

3 月

3日《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在北京通过环境保护部专家论证。

11日市委徐建华书记率党政代表团一行就东莞创建国家生态市、水乡经济区环境治理问题专程拜访环境保护部。

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徐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2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黄标车淘汰更新工作会议。副市长吴道闻出席会议并讲话。

25日东城八小中草药园、东坑仟贸电机公司、凤岗美驰图公司、东莞生态园湿地等4单位被命名为“2012年第二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4月

17日匈牙利共和国总统环保顾问、AQUAPROFIT集团总裁Tamas Nadasi率匈牙利环保专家团一行来莞考察。

19日市环保局召开水乡地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

21日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土壤处张山岭处长率队来莞调研水

——

乡经济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26日麻涌镇、长安镇大气自动监测站正式投入运行。

5月

9-10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钱冠林莅莞调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17日英国环境产业委员会秘书长Michael Peter Lunn率英国环境与工业协会代表团一行7人来莞与我局开展合作交流。

21日省政府在莞召开淡水河、石马河及茅洲河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30日市政府召开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会议。副市长吴道闻出席会议并讲话。

6月

5日市政府召开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副市长吴道闻参加大会并发表纪念讲话。

17-18日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张化天副处长率队来莞调研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9日副省长许瑞生莅莞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21-22日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张力军莅莞调研环保工作。

25日正式启用23套环保标志限行区域固定式电子抓拍系统。

26日东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

26日经市政府同意,市环保局印发实施《东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东环〔2013〕86号)。

7 月

8日市政府印发实施《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东府〔2013〕88号)。

9日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一分站(正科级)在塘厦镇挂牌成立。

11日市环保局与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同签署《东莞市环境保护局、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工作机制的协议》。

24日经市政府同意,市环保局印发实施《东莞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东环〔2013〕104号)。

29日经市政府同意,市环保局印发实施《东莞市2013年

——

度石马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东环〔2013〕108号)。

31日省环保厅在我市塘厦镇召开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座谈会。省环保厅陈光荣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8月

5日市政府印发实施《东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东府函〔2013〕78号)。

14日东城立新社区等81个村(社区)获“东莞市生态村(社区)”称号。

9月

6日市政府印发实施《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东府办函〔2013〕437号)。

12日经市政府同意,市环保局印发实施《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东环〔2013〕140号)。

17日经市政府同意,市环保局联合市发改局等6部门共同印发实施《东莞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东环〔2013〕141号)。

18日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暨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

——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环境质量报告书简介

刍议《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的修订 《环境质量报告书》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具体形式,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各地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之初,根据自身的监测工作编制当地的单项或水气环境质量报告书。1980 年建立环境质量报告书制度,1991 年原国家环保局总结各地十多年来的编报经验,颁布了《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暂行)》及配套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规范和统一了全国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工作,并于1991年组织了第一次环境质量报告书的评比。之后,每逢5 年一次的大编年,都要进行评比,这已成为环境监测系统科技人员的一大盛事。《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已于1996进行了修订,《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和《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迄今为止尚未修订。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这些文件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特别是成立了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国民经济的大舞台和主战场,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对环境质量报告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为例,对现有编写大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编写大纲修改的建议稿,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新的、合乎新的环境保护形势需要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问世。 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存在的问题 1、报告书名称不恰当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社会条件的综合体。根据现代概念,环境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 狭义地说,环境是指环境中的各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这些要素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按其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广义的环境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宏观环境指宇宙空间、地球表面的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微观环境指特定中心的某一区域,如一座城市、一个村落、一间居室甚至一盆根雕景观都可以称之为环境。 环境与生态两词往往被联用,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环境系指人类或某一特定中心的周围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环境中的主体是人;生态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它的主体是动物或植物等生命体,自然属性的“人”也可以认为是生态的主体之一。 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可以运用人类制订的标准来评判的环境要素的质量,对生态状况的评判,很难用主观标准去评判,只能用变化趋势来评判其在特定时间内的生态平衡情况。 在新的形势和认知情形下,《环境质量报告书》这个名称不很恰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全国各地普遍进行生态区域建设,因此,反映一个地方的生存条件不仅是水、气、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优劣,而且还要有植物、动物等生物圈的变化情况,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程度和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环境质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家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他们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恋。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篇 美好的家乡:我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我的母亲河就是家门前这条可亲可敬的清清流淌着的清江河,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从小我就是喝着清江河的水长大的,从小我就在河里游玩,不知当时是多么的快乐。炎炎的夏日,爸爸就带着我和弟兄们,拿着游泳圈欢欣鼓舞的向清凉的河水扑去。在河里游玩,打闹。头顶是燃烧的骄阳,身下是冰凉的河水。这样的日子,很快乐,真的。可是这样的清清的河水已经逝去,再回来的可能性已经是没有多大的希望了。 1、时间:20xx年1月17-18日 2、活动地点:重庆市开县郭家镇清江河畔 3、活动人员:杨海涛及其伙伴 4、活动情况 我带着伙伴们一早便来到河边看看,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来到这个曾经亲切的河边了。当我看到满目疮痍的河,心里很不是滋味。河面漂着垃圾,河边也是垃圾。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里。

原来清清的河已经不见了,唯独剩下的是一条脏兮兮的小臭水沟。原来修的污水收集站没有使用,而是将它填平,这样生活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里,没有了原有的清澈,只剩下乌漆麻黑的水。随处可见的垃圾,让人心寒。 主要表现 垃圾很多,很多小水沟都遭到严重的污染,水质变的恶劣,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其中白色垃圾占了很发一部分。而且有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河中,河水变的很脏很臭。 主要原因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大家都不是很注意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也不注重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社区没有投入多少心思在处理垃圾上,垃圾处理不到位。 解决方法: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将身边的环境保好,再做宣传,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区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处理垃圾,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再快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而非只注重快速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5、活动体会:通过这次活动,不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使我更加的熟悉了这项活动的过程,而且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明白了现在的严峻行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尽力去保护环境,同时也会做有关保护环境的宣

环境监测站站长在2012新年茶话会上致辞

环境监测站站长在2012新年茶话会上致辞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环境监测站站长在2012新年茶话会上致辞;内容简介;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统领,继续高举监测转型发展的大旗,紧紧围绕省厅战略部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群策群力,共克时艰。以全面提升监测质量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精细管理为突破口,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争先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六大意识,实现环境监测的全面发展。环境监测站站长在2012新年茶话会上致辞由九象整理详见正文各位领导,同志们:玉兔踏雪辞旧岁,金龙飞舞闹新春。我们即将送走不平凡的2011年,迎来充满期待和希望的2012年。值此岁序更迭、辞旧迎新之际,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领导班子,向全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表示新年的祝福!向长期以来鼎力支持甘肃省站改革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年的祝福!也借此机会,向全省、全国环境监测战线的亲密战友送上深深的祝福,愿春风一般的笑意,溢漾所有昭示的岁月;愿阳光般的温馨,弥漫所有动人的时刻;更愿鲜花一般的亮丽,璀璨所有期冀的年华过去的一年,是我站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成绩显著的一年。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悉心指导下,在省

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站职工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体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甘肃环境监测精神风貌。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探索环保新道路为统领,统一思想,转变作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创先争优,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一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永远不会冰封的记忆:这一年,好评如潮,接受了环保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检查、全国生态监测质量检查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管理检查,接受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监测的质量抽测、国家噪声监测比对核查。省站的出色工作给领导和专家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年,专项工作有突破,首次完成了十余万字的《甘肃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和《甘肃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图集》;首次建立了甘肃省土壤样品库、基本情况库、数据信息库;首次建立了土壤监测技术方法体系;首次开展了特征污染区域土壤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性区域划分;首次开展了环境质量的监督考核性监测这一年,我们经受了甘南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陇南成县特大暴洪灾害应急监测的洗礼;也不会忘记站在甘肃省第一届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领奖台上的幸福时刻;更不会忘记全国技术大比武失利时流下悲伤的泪水这一年,污染减排技术支持工作有成效,坚持服务环保工作大局,大力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141家国控重点企业的监督监测任务,完成12家300MW以上电厂近70套在线监测设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比对监测,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年,说清全

关于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20)

关于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20) 你局《关于申请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的函》(航道函规基〔2020〕3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所在河段位于重庆市长江干流,处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中下段,起自嘉陵江河口,经重庆市南岸区、江北区、巴南区、渝北区、长寿区和涪陵区,终于乌江河口,全长约123公里,航道等级目标为长江干线Ⅰ级航道。其中,朝天门至寸滩河段长5公里,整治目标为3.5米×150米×10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寸滩至涪陵河段长118公里,整治目标为4.5米×150米×10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部分碍航滩段航宽不低于120米,弯曲半径不低于800米,通航保证率为98%。设计代表船型为5000吨级干散货船、300标准箱集装箱船、600车位滚装船及4艘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项目拟对10段共28.43公里水道按Ⅰ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疏浚、清礁及筑坝。疏浚工程包括疏浚朝天门水道草鞋碛等11处滩险共18处浅区。清礁工程包括清炸长叶碛水道门闩子等4处滩险共计12处礁区。筑坝工程包括新建顺坝1座、潜坝5座及修复丁坝3座。 项目已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水运规划项目库,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9〕1516号文件批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建设。项目建设将对沿线生态、水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缓解或控制。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结论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一)生态影响。项目所在河段分布有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相关文献与近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四大家鱼”主要产卵场已向上游河段移动。项目实施将改变整治河段河床形态、水文条件、底栖生境,造成生物损失,对包括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内的相关区域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项目所在河段分布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取水口,顺坝、潜坝及丁坝等工程实施将可能导致局部河段水动力条件改变、影响局部河段水文情势,疏浚、清礁和抛填作业等将可能导致悬浮物扩散,将对取水口水质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三)环境风险。施工船舶如发生碰撞、搁浅、倾覆等安全事故引发的漏油等,将造成次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四)其他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将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三、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工程优化方案,取消位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整治工程和码头碛潜坝等筑坝工程;调整王家滩整治方案,保留其右汊自然生境;优化疏浚和清礁高程设计,将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的清礁工程由爆破工

重庆水污染调查报告

"梁滩河"水污染考察报告 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一小学校指导教师刘云 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一小学校环保小组 当地球上地人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炎热,水越来越浑浊地时候,人们是否关注到我们赖以生存地地球已经被人类污染折磨得伤痕累累. 我们〖〗一群对未来充满希望地小学生,试图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用真诚爱心去 关注 我们仅有地地球母亲!于是在老师地带领下,我们于月日下午考察了梁滩河流经地第一 个镇——白市驿镇半边街石桥到百卉园石桥米河段地污染情况,并在下游不远处地黄金 桥提取水样(梁滩河发源于巴福镇童家石河,流经白市驿、土主、龙凤桥等乡镇,从北碚毛背沱注入嘉陵江,干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属重庆市辖主要次级河流 之一).只看见散发着鱼腥味地黑灰色河面漂浮着油沫、塑料袋、腐烂地菜叶等.几天前因大雨被冲到河中地尾各重约公斤地鱼,翻着肚子浮在河面上.河底黑色地淤泥上沉积着车胎、皮鞋等垃圾.经过我们观察、分析、化验,形成考察报告如下: 、水质分析 我们在梁滩河此段不远处地黄金桥采集了水质标本,在教师地指导下经过分析化验、查阅资料,发现值为,非离子氨为,符合国家标准,而细菌总数为×个 ,超过国家标准,悬浮物也超标.有机污染较重,总磷含量达,化学耗氧量达 ,均超过国家标准倍以上.另外统计数据表明年梁滩河九龙坡区段排放地达 吨,总磷吨,分别超过最大允许排放量地倍和倍.对上述数据地分析结果表明: 梁滩河水质受污染地直接原因是直接排放地大量未经处理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少量工业废水.需要说明地是,白市驿镇只是梁滩河流经地第一个镇,该河中下游地污染状况更严重

,监测断面水质属五类,是市辖条主要次级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地条河流之一,已丧失 水域功能. 、污染源 ()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仅半边街石桥至百卉园石桥米河段就有个公共厕所, 家医院,个居民小区,近家小餐馆,共同有个排污口,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这 就是化学耗氧量超标地主要原因,也是总磷超标地部分原因.周围居民地生活垃圾也堆放在长满杂草地河边,东一堆西一堆.我们用小铁铲在干涸地河床边挖了一个近厘米深地小坑 ,发现下面依旧是一些生活垃圾.看来在河床边堆放垃圾已不是一年二年地事情了.这就造成悬浮物污染严重,增加了净化水地难度和成本. ()农药及化肥污染.附近个村地农民在数千亩农田中大量喷洒农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这 些药剂使用后只有少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顺水流入梁滩河,造成一定地化学药品污染,容易毒死水中生物,引起生态破坏,降低水域自净能力.另外大量施放含氮、磷量高地化肥,也导致流入梁滩河地水中总硝酸盐、总磷超标.磷使水域中细菌繁殖,大量消耗氧气,导致依赖氧气生存地鱼类死亡,随后细菌也因缺氧死亡.最后河流老化,逐渐死亡.特别是大雨前施肥或喷药,造成地污染更严重. ()农贸市场和“三无”人员地污染.做生意地人及居民将河道当成了垃圾场,随意乱抛 乱丢.居住地棚屋多,人们在那里种菜、养鸭、设屠宰场、烧腊作坊、豆腐作坊等.河中随处可见烂菜叶、破旧衣物、饮料瓶等杂物,河面上覆盖着一片片地油污.仅白市驿千余米河段就有个新建农贸市场和个废旧农贸市场. ()工业用水地污染.不足米地河段有家工厂,有化工厂、织布厂、油箱厂、汽修厂 、饲料厂、植物油厂、板鸭厂等.未经处理地污染物渗透到河里,影响到水地质量. 、严重危害 ()河流臭气冲天,沿河居民不敢开窗,臭气随风飘散,影响了人地生活、学习、工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渝建发〔2009〕123号文

此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符合《重庆市行政机关规范 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的规定,决定予以登记。 渝文审[2009]19号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的通知 渝建发…2009?123号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北部新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委制定《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并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同意登记,登记号为“渝文审[2009]19号”。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及其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申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简称质量检测),是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项目实施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实施见证取样检测,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检测鉴定,并出具检测报告的活动。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检测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检测资质证书,开展质量检测,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服务型中介机构。 本规定所称检测人员是指经考核合格,具备相应检测工作能力的检测从业人员。 第五条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和检测行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审批全市检测机构资质,负责监督指导检测人员的培训,并对检测人员进行考核,负责建立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数据库,实施检测资质动态管理。 各区县(自治县)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检测机构和所监管工程的检测行为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测机构资质申请的受理和初审。

重庆环保条例--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1998年5月29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5月18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7年3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管理 第四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五节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 第六节环境监测和现场检查 第三章污染防治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第三节土壤污染防治 第四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第五节辐射安全和辐射污染防治 第四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章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监管人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巡查、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环境污染投诉调查及损害纠纷调解等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五条市、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商务、公安、国土、规划、市政、水利、文化、卫生计生、审计、移民、质监、林业、园林绿化、旅游等有关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监察制度,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等进行监察。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将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督查和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

环境监测站质量手 册

×××环境监测(中心)站 质量手册 ××××/ZS— 编制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发放号: 持有人:×××环保尾气检测站

质量手册 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受控状态: 分发号: 文件编号:××××/ZS—版号:第三版 编写: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发布 -××—××实施 批准

遵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省、××市环保局)对本监测站管理和业务工作的要求,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履行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社会公证数据的职能任务,本站结合几年来组织结构、人员、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重新再版了管理体系文件。再版后的<质量手册(第三版)>及其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经站长办公会议审定批准,现予以颁布,并自×月×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阐明我站质量方针、描述管理体系的内部法规性文件,是指导我站建立、健全并实施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站职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原<质量手册(第二版)>自本手册实施之日起自行废止。 ×××环境监测(中心)站 站长 (签名) ×月×日

0.1 批准页

0.2 修订页 0.3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简介 1.2 公正性声明 第二章质量方针与目标 2.1 质量方针 2.2 质量目标 第三章术语(定义)、<质量手册>的管理 3.1 术语(定义) 3.2 缩略语 3.3 <质量手册>的管理 第四章管理要求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监测的分包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6 合同的评审 4.7 申诉和投诉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家乡的环境调查报告 眼力是缕阳光,冷寂时能够找得温暖;视力故乡是个港湾,孤单时能够停泊靠岸。他们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眼力的思恋。如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希翼对大伙儿有所作用。 视力故乡的环境调查报告篇【一】 美好的眼力(留在了经历中):我是一具大山里的孩子,我的母亲河算是家门前这条可亲可敬的清清流动着的清江河, 眼力的环境调查报告。从小我算是喝着清江河的水长大的,从小我就在河里游玩,别知当时是多么的欢乐。炎炎的夏日,爸爸就带着我和弟兄们,拿着游泳圈欢欣鼓励的向清凉的河水扑去。在河里游玩,打闹。额头是燃烧的骄阳,身下是冰凉的河水。如此的生活,很欢乐,确实!可是如此的清清的河水差不多逝去,再回来的可能性差不多是没有多大的希翼了。 1、时刻:20xx年1月17-18日 2、活动地方:重庆市开县郭家镇清江河畔 3、活动人员:杨海涛及其伙伴 4、活动事情 我带着伙伴们一早便来到河边看看,说实话我差不多很久没来到那个曾经亲切的河边了。当我看到满目疮痍的河,内心很别是味道。河面漂着垃圾,河边也是垃圾。还有各种各样的日子垃圾直接排入河里。原来清清的河差不多别见了,唯独剩下的是一条脏兮兮的小臭水沟。原来修的污水收集站没有使用,而是将它填平,如此日子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里,没有了原有的清亮,只剩下乌漆麻黑的水。随处可见的垃圾,让人心寒。 (1)要紧表现 垃圾不少,不少小水沟都遭到严峻的污染,水质变的恶劣,垃圾要紧为日子垃圾,其中白色垃圾占了很发一部分。而且有日子污水大量排放入河中,河水变的很脏很臭。 (2)要紧原因 人们的环境爱护意识十分薄弱,大伙儿都别是很注意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也别注重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社区没有投入多少心思在处理垃圾上,垃圾处理别到位。 (3)解决办法: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环境爱护的意识,每个人都从周围做起,将周围的环境保好,再做宣传,宣传环境爱护的重要性。社区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处理垃圾,没有良好的日子环境,再快的经济进展又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又好又快的进展,而非只注重快速进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5、活动体味:经过这次活动,别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使我更加的熟悉了这项活动的过程,而且经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爱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周围存在的一些环境咨询题,知道了如今的严重行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未来的日子中我会竭力去爱护环境,并且也会做有关爱护环境的宣传。 眼力的环境调查报告篇【二】 对于眼力环境的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人:邓xx(大xx0804班) 所在单位: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调查时刻:2012年7月20日7月27日 调查对象:武冈市的护城河南门河;主街道三牌路 前言:今年暑假,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和邻里几个玩伴组建了一具环保实践队,现将活动过程做如下说明。 因为今年来视力故乡的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环境日趋严峻,这些都给眼力的群众的日子带来了严峻的妨碍,我们几个提议创建一支环保队。 要紧目的:

重庆市生活垃圾成分及污染特性调查研究报告

重庆市生活垃圾成分及污染特性调查研 究报告 篇一:化学_-水污染调查报告 题目:水资源污染调查报告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1101 姓名:杨文韬 学号:1110XX6 时间:XX年1月 调查目标:扶风县城关镇水资源质量及其存在的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宝鸡市渭河流域(宝鸡峡渠道)、七星河、白家窖水库、信邑水库水质及其污染情况以及法门寺造纸厂对水资源的污染。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查外,抽取水体成分,采集自来水与之对比外加网上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正文: 水污染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本地污染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

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 扶风县城关镇主要的水资源有宝鸡峡渠道,信邑、白家窑水库。主要工厂有中小型砖厂、水泥厂,法门寺造纸厂。宝鸡峡渠道前期由于上游的树木的砍伐现象严重,造成水流内混有大量泥沙,在进行农业灌溉时,由于河床底部泥沙淤积严重,导致田地土壤结层,草本植物不能有效固定往地表土壤,使当地风沙较大。近年虽有所控制,但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工业污染结构性特点突出。我市造纸、化工等涉水重污染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渭河流域,尽管“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淘汰了部分产能,但这些行业仍然是渭河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渭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国控、省控污染源共38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7580吨和603吨,分别占我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93%和95%以上。这些高污染行业排污强度大、治理难,也是规避监管、违法排污的重点对象。 二是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低。虽然我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但一些城镇的配套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沿渭重点镇大多数未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河流。部分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能力差、氨氮排放达标率低、污水收集率低、运营经费短缺以及处理工艺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环评报告模板.doc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注: 黄色部分不需填写) 项目名称一般同建设单位名称,或简短表现本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单位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核准(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以名称核准为根据填写此项) 法人代表(建设方提供)联系人(建设方提供)通讯地址向建设方了解,如无特殊说明,应在租赁合同上和产权证明上找到。 联系电话(建设方提供)(建设方提供)可查询 传真邮政编码 必须以产权证明上的地址为准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新建□改扩建□技改□批准文号 国发经济行业代码表(新) 行业类别 根据项目本身经营范围、生产内容 建设性质 根据项目情况判断 注:迁址、补做环评=新建及代码(制造服务房产建筑娱乐等) 格式:大类的类别名称 门类代码字母+小类代码 占地面积以租赁协议和土地使用相关文件 为准。另外也可向建设方了解上,(平方米 ) 可作参考 总投资向建设方 其中:环保投了解或根 (万元 ) 据注册资 资(万元 ) 金 以合同为 评价经费准,需向下 预期投产日期 达任务人 (万元 ) 确认。注意(向建设方了解) 单位。绿化面积可直接向建设方了解 可根据建设方已经做或要做绿化(平方米 ) 措施进行估计(花坛绿地隔离带 等) 可直接向建设 环保投资占按环保投资及方了解,也可根总投资计算。据建设方已经 总投资比例 安装或准备安 装的环保相关 设施种类及数 量进行估计。 (例:水处理设 备,油烟净化设 施,烟气除尘设 施等等) 年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由来 介绍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单位的背景,产品,等等; 建设方做本次环评的前因,(是否新建,是否改扩建,在何种情况下做本次环评)。 {向建设单位了解, } 2、地理位置 建设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与建设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上的地址必须相符)(项目地理位置图),简短介绍项目附近典型公路、建筑、河流及公交,建议以具体距离说明; 详细准确介绍项目的周边关系,厂界四周情况(按东南西北),都是哪些企业,单位,住宅,公路,水体(名称、距离等相关资料),附近是否有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与项目区距离。(项目周边关系示意图)。{实地考察记录,了解不全的资料再查阅相关资料} 二、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规模 项目投资,总投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主体施工工程,项目内部功能区划(项目其有几个部分,几个车间区域等),主要经营范围(详细了解已有及拟申请营业范围),主要产品, 原材料种类,使用量,

关于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20)

关于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20) 你公司《关于报送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铁发改函〔2019〕364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境内,包括正线和枢纽配套工程。正线起自重庆西站,经重庆市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区和永川区,四川省泸州市和宜宾市,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和昆明市,止于昆明南站,全长699.3公里。其中,重庆市境内84.4公里,四川省境内204.2公里(其中,临港至宜宾段利用在建川南城际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19公里,2016年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批复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贵州省境内22.1公里,云南省境内388.6公里。枢纽及其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联络线工程、改建重庆西动车所、昆明西客站及相关工程。全线新建桥梁391座、隧道85座,正线桥隧比约80%。全线设车站20座,新建牵引变电所13座,改建2座。正线按高速铁路标准建设,为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 公里/小时。 该项目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京昆通道的组成部分和《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高速铁路重点项目,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可以得到一定减缓和控制。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结论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一)生态影响。项目经过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区、云贵高原斜坡地带低中山峡谷区和中山区,以隧道方式穿越重庆市的大渡口及白市驿城市花卉森林公园、云南省的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省的筠连岩溶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斜拉桥无害化方式跨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省的龙溪河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上述保护区域内无地面工程和临时工程,对相关区域生态系统影响较小。以隧道、桥梁、路基方式穿越云南省的会泽待补鸡鸣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及乌蒙峡谷省级地质公园三级保护区,并在地质公园内设车站1座。部分路段还涉及重庆市、贵州省和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实施将占用和破坏部分植被,对相关区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造成不利影响,涉水施工还将对水生生态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项目以隧道方式穿越重庆市璧山区七零水库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桥梁跨越(不设水中墩)四川省宜宾市黄沙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上述保护区影响相对较小。以隧道、桥梁、路基等方式穿越四川省泸州市杨叉沟、重庆市璧山区杨家桥水库、重庆市永川区上游水库三水厂及五间圣水水厂、云南省曲靖市毛家村水库、四川省宜宾市宋家咀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云南省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水源保护核心区。项目实施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隧道涌水等,若直接排放,将可能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隧道施工可能对隧道周边分散式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产生一定影响。 (三)噪声及振动影响。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目标252处、环境振动敏感目标204处。其中,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米内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目标167处,受既有铁路和公路交通噪声等影响,27处敏感目标现状超标;环境振动敏感目标现状均满足标准要求。项目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170 更新时间:2005/1/10 一、生态环境现状 (一)土地 全市幅员总面积822.69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7.01%,水域面积2.99%。土地构成为:农用地292.94万公顷,林地297.39万公顷,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55.0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50.6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林地所占比例较大,未利用土地不足20%。根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动态数据显示,与1997年比较,2000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而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1、耕地截止2000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为252.29万公顷,人均耕地仅0.082 公顷,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106 公顷)。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占48.2%,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16.1%。全市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0%-80%不等,其中中部、东部、东南部的区县大多占80%左右。全市耕地垦殖指数为30.74%,大足等5个县(市)的垦殖指数大于50%,渝西地区的垦殖强度大于渝东地区,西部地区的土地后备资源更为贫乏。和1997年相比,减少耕地1.84万公顷,每年减少耕地面积0.61万公顷。在减少的耕地中,城镇建成区向外围拓展和交通建设占用良田沃土的情况比较突出。 2、牧草地 2000年全市有牧草地23.86万公顷,在未利用地中拥有荒草地34.27万公顷。和1997年相比,全市草地面积增加了0.04万公

顷。退耕还林还草及林地退化可能是草地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全市牧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670万羊单位,而1999年草场实际载畜量为250万羊单位,表明我市的畜牧业整体上还有发展潜力。但是,草地的生态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受鼠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退化面积接近草地总面积的19%。 3、林地 2000年,全市林地面积为297.3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6.53%。其中有林地面积177.92万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59.83%,森林覆盖率为23.1%。林地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中、低山区,中部平行岭谷区。和1997年相比,林地面积减少0.02万公顷。村镇和交通建设占用林地、毁林开荒、林地衰退等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4、水土流失 1999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52130.27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63.26%。其中,轻度侵蚀25.11%,中度侵蚀48.42%,强度侵蚀19.41%,极强度侵蚀5.80%,剧烈侵蚀0.2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4261吨,全市土壤侵蚀总量为每年2.22亿吨,年侵蚀耕地厚度约7.5毫米,相当于全重庆市2.3毫米的表层被侵蚀殆尽。与1987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226.73 平方公里,侵蚀面积上升3.78个百分点,年扩展速率为0.42%。因重点流域进行治理,强度侵蚀面积下降12.15个百分点,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度侵蚀面积增加幅度大,净增11.62个百分点。 5、矿产资源开发据初步调查,全市拥有各类矿山企业6474个,矿产开发历年破坏土地总面积320012公顷,其中林地102246 公顷、耕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江工业园区生产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1总论 (2) 1.1编制目的 (2) 1.2评价依据 (2) 1.3评价总体构思 (4) 1.4环境质量标准 (4) 1.5污染物排放标准 (6) 1.6评价工作等级 (8) 1.7评价时段、范围和评价控制目标 (8) 1.8 评价工作的重点 (9) 1.9 评价因子 (9) 1.10重点保护对象和敏感点 (10) 2力宏公司现状 (11) 2.1公司概况 (11) 2.2生产规模及主要设备 (11) 2.3主要原料、燃料消耗及工作制度 (12) 2.4生产工艺 (13) 2.5物料平衡计算 (15) 2.5污染物治理措施及排放现状 (19) 2.6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22) 2.7企业搬迁时的环保要求 (22) 3拟建项目概况 (23) 3.1基本情况 (23) 3.2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3) 3.3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24) 3.4项目建设内容 (24) 3.5总平面布置 (26) 3.6公用工程 (27) 3.7主要原辅材料 (30) 3.8主要设备 (32) 3.9搬迁前后生产工艺和主要原辅材料变化情况 (36) 3.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8) 4工程分析 (39) 4.1工程分析 (39) 4.2 排污分析 (42) 4.3 “三废”排放分析 (49) 4.4 搬迁前后污染物排放“三本帐”情况 (49)

4.5非正常工况的处置及排污分析 (50) 5区域环境概况 (55) 5.1自然环境概况 (55) 5.2社会环境简况 (56) 5.3生态环境 (57) 5.4长生组团规划及长江工业园区规划简介 (57) 5.5长江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简介 (58) 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9) 6.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9) 6.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1) 6.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62)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64) 7.1 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因素 (64) 7.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5) 7.3 环境影响识别 (65) 7.4评价因子筛选 (66) 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7) 8.1环境空气 (67) 8.2地表水 (67) 8.3声环境 (68) 8.4固体废弃物 (68) 9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69) 9.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69) 9.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2) 9.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4) 9.4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4) 9.5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分析 (76) 10环境风险评价 (77) 10.1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77) 10.2 潜在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81) 10.3 事故概率分析 (82) 10.4 事故后果分析 (84) 10.5 风险防范措施 (92) 10.6 应急处理措施 (96) 10.7 风险防范措施投资 (101) 11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02) 11.1 环境保护措施 (102)

热环境报告

重庆地区大学校园建筑热环境调查报告 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二班 小组成员: 李醒、李孟可、尹智

目录前言 一、调查方案设计 1、调查背景 2、调查目的及意义 3、调查对象及范围 4、调查方式 5、调查内容 6、调查时间及地点 7、调查人员 二、调查内容分析 1、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规划关系 1)建筑与区位 2)建筑与绿化 3)建筑与朝向 4)建筑与周边设施 2、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自身技术条件关系 1)冷热感受、空气质量感受分析 2)建筑遮阳 3)建筑维护结构与建筑热环境 三、对于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四、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的合理建议

前言 本学期通过学习《建筑环境控制》这门学科,了解到建筑环境学是一门以研究建筑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技术平台与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如何将声、光、热学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使得住房的使用者能有最佳的居住感受与体验。 关键词:建筑环境控制热环境 一、调查方案设计 1、调查背景 重庆市区域气候概况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尤以夜雨为多,别有一番情趣,历代诗人常以“巴山夜雨”为题吟诗填词。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每逢雾日,满城云缠雾绕,大街小巷缥缈迷离,恍若仙境。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259.5小时。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0—27米。 重庆位于长江流域上游,属“夏热冬冷”地区。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两江交汇之处,气候与其他城市明显不同。冬季日照严重不足,属国内日照最少的地区(在世界上也属于日照最少的地区)。并且日照时间都集中在夏季里,冬季几乎无日照。夏季酷暑,冬季湿寒。重庆的住宅也没有保温、节能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已成为我们的最大需求。我们已不再能忍受“酷暑”和“湿寒”,希望通过相应的设备来改善解决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问题。近年来,空调的普及率已非常高,人们普遍认为冷暖空调可同时解决制冷和制热的问题。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空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用空调制冷是非常适合的,但空调制热时热效率低、能耗高,并且使用起来也很不舒适。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国内、国外,无论空调的普及率多高,空调始终不能取代“暖气”,成为一种采暖设备。在北方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空调和“暖气”是作为不同季节使用的家居设备来应用的。 调查实测表明,长江流域住宅冬季热环境差。室内气温低于10℃的频率为78%。平均温度只有8.5℃。当室内气温低于10℃时,久坐的人员有95%以上感到冷,而且有25%以上感到难受,手足冻僵,麻木,受寒生病等。不久坐的人也有47%以上感到冷。而当室内气温为8.5℃时,所有久坐人员都感到冷。不久座者也有65%感到冷。若要使感到冷得人次降到5%一下,对于久座人员,室内温度需要达到18℃以上。 分析表明:长江流域住宅冬季若不取暖,不能久座。否则会感到寒冷,甚至会因室内温度低而生病。居民普遍反映室内太冷,影响正常的生活,有损老弱和婴幼儿健康,甚至威胁老弱病人生命。不少体弱的老人一到冬季,就不敢下床,窝在床上熬过这寒冷的季节。学生则因室内气温太低,在家写作业温习功课时受寒生病。某校临近期末,学生因晚上在家座着学习时间增多,有62.5%的学生因室内气温低而感冒。 由于室内太冷,居民室内衣着与室外相同。通常是厚毛衣外穿呢大衣或棉衣,羽绒服或防寒服等。甚至在毛衣外穿棉衣、再穿棉或呢大衣。在室内穿上述服装的老人占96.3%,儿童占89.5%。这样臃肿、笨重的防寒保温服装在室内生活很不方便(尤其是北方人会觉得很不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