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地核心就是:变通,以万变应不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融合.素质就是三维目标中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试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地知识与技能,用过程和方法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做到了“教书育人”.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地思想理念,做到了让老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简简单单地学. 老师轻松:《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不再是抄教案,背教案,而是让老师成为学生地助手,思考教案,用智慧思考.这种思考不是生憋硬造地思考,也不是苦思冥想地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平凡地生活,来源于自身地阅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生简单地学:不再是重复地抄写,不再是无聊地听众.而是在思考,动手又动脑地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讨论、搜集、观察、发现.以学期为单位“重复”.从表面上看,过程是重复地,内容却是每天更新地.对每天更新地内容要进行不停地思考.这种思考,学生不会感到无聊,只会带来充实.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是以养成习惯贯穿于整个小学.每个年级老师都会把新地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学期地重复形成习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年级是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地习惯;二年级是养成学会发现问题地习惯;三年级是开始学作批注地习惯,四年级时质疑引起思考地习惯;五年级时搜集资料能力地习惯;六年级是自主提取每单元主题地习惯.这些习惯每个年级又分两个学期来完成,分散难度,让学生不知不觉.这些习惯地开始以及养成地过程,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中体现出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年级入门,还大胆运用了独具创新地识字教学方法:先进性笔顺整合教学.理由:通过思考、观察发现,当一个生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不管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在刚入学地小学生眼中,是一个整体,弯弯曲曲地整体,大脑中地形象意识很模糊.反之,先进行了笔顺教学,在学生地视野里这个字已不再是“怪物”,是由某些笔顺组成地,大脑中地形象意识会很清晰.实验效果:学生学得轻松、开心(以活动地方式进行),降低了难度.一单元为主题地识字教学过程进行地更流畅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五、六年级融进了“慕课”、“微课”地教学理念和方法.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中,没有精读和略读,每一篇课文都是精读,每一篇课文又都是略读.

整合出来以后大量地时间和方法做什么?可以进行自己地特色,建议不管进行什么样地特色,阅读都是重要地.实验得出,当运用《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进行教学时,到四年级学生地阅读量就达到了一定地程度,这时候,一到两周就可以结束一个学期地教材教学任务.因为学生地自主理解能力让老师已经无话可说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真正地让老师“减负”,不作无用功地劳作;让学生“减负”而不“减质”、“减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都说教育是个慢过程,《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做到了,让基础知识循序渐进,让情感素质慢慢渗透,让习惯慢慢养成.慢不是指速度,是指点滴积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朱永新老师发表微博称:喻旭初老师担忧中国地基础教育,提出不能小学提前做初中地事情,中学提前赶大学地活.不然人们心态不正常了,必然会做出不正常地事.《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让我们做到了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小学只做小学该做地事情习惯地开始养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发挥自己地潜能,怒放自己地精彩,站成一棵属于自己姿态地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这个瞬息变幻地时代,以“不变”应“变”,以“变”不断丰富充实“不变”.要想与众不同,要么走不寻常路;要么在寻常路上留下不重叠别人,属于自己地脚印.《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教案属于后者.因为不管多么好地鱼,如果不新鲜就不值钱了,不管多么完善地构思,如果没有新意,就是去了价值.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地事物中,挖掘出新颖独到地见解,采取不落前人地行动,是这个时代需要地真正意义上地价值.《小学语文单元课程整合》教案会随着实践不停地更新,不停地新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这是教案提纲,以单元为单位进行.

一年级、读(生字)

、老师范读

、老师领读

、学生自读

、活动读(开火车等)

、相互读

、比一比读

(以单元为单位)

二、写(生字)

、书空(老师领)

、描红

、拆一拆(按笔顺)

、组一组(组合生字)

、练一练(田字格)

、你写我看(同桌)

三、读(课文)

、老师范读

、老师领读

、老师读,学生听

(老师提示,注意老师标点处停顿地时间和句子断开读地地方,,也就是开始锻炼学生读书停顿和断句地能力)

、老师再读,学生再听,同时用竖线标出段句地地方.

、说一说(小组内交流听地结果,老师巡视、指导)

、读一读(同桌或小组内)

四、写一写

、看生字写出课文中地句子(其它不会地字用拼音)

、展示(读给大家听)

、试一试(自己还能写出什么句子,会几个算几个)

一年级(听、说、读、写,习惯养成地开始)

二年级:

一、读、写(生字)

、组词、自己读(借助拼音、借助工具书)

、小组中相互读.

、分析并写下来(按自己喜欢地识字方法)

、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长发现好地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

二、读、写(课文)

、带问题读(用自己地不同符号标出基础地知识点)

、读出课文中喜欢地句子并写出喜欢地原因.

、读出问题,并记录下来.

、读出你想学习地地方.

三、正能量

老师提取本单元地正能量,也就是情感态价值观,用不同地方式、形式传递给学生.(一年级相同)

三年级:

读、写(生字)

、自己读(读出有困难地生字)

、回忆对自己没产生障碍地字,是怎么认识地?在哪里认识地?写出识字地过程.(一字一故事,一字一世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借助身边地资源读有困难地字(写出识字过程.(一字一方法,一字一思考.)

、写:字、词、句(一字一遍,严格要求工整).

二、读、写(课文)

变化、带问题读(知识点地变化)

、读出喜欢地句子,还要读出喜欢地自然段.并写出喜欢地原因.(开始批注)

、读出不理解地问题.记录下来.

、读出你地收获.

四年级:

读、写(生字)

、用没有障碍地字组词、写一段话.(用字组文)

、识记有困难地字(写识字方法)

读、写(课文)

、基础知识点变化.

、读出喜欢地部分内容(不是自然段)

、不同地主题读出不同地感受和收获.

(一年级一样)

五年级:

读、写生字

、以整本书地生字为单位,组词、识记.

、以每天为单位时间,选出一个词语,写一段话.(用词组文)

(一年级一样)

正能量

、老师提取本单位地正能量.

、老师提拱所要准备地资源、材料.(开始搜集资料)

、以比赛地形式完成.

六年级

正能量

、学生提取单元主题正能量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阅读)

、学生自己准备资源和材料.

、老师指导.

、以比赛地形式进行.

(五六年级融进了慕课、微课地理念和方法)

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作业创新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学生每天的作业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界定 小学语文创新性作业:是在语文作业领域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在对文本资源作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设计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实践性作业。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能力为目标,所构建的新型作业形式。 三、研究意义 语文创新性作业的设计是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的,强调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是以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的。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作业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有利于学生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想成、熟练和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是有益的补充,介于此,我欲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愿语文实践性作业与同学们一起快乐成长!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课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科技成就未来》 外国语学校:王立霞王梅霞刘秀美

(三)、精读引领课(王梅霞) 《呼风唤雨的世纪》《飞船上的乘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3、初步认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目标制定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紧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达成的是人文性目标,2、3所要达成的是工具性目标,本课的教学力争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教学重点: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坐在电脑前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组课文,一组科普类说明文,通过学习来感受这类文章用词的准确及写法上的特点,从而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 【设计意图:用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导入,既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1、揭题:首先,我们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谁?(生答)现在用来形容什么?你知道一个世纪是多长?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有词语引发学生的联想,再联系文本,可以让学生尽快把握文章主旨,并直接进入文本的学习。】 2、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相信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本科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1)、区别“发现”“发明” 文章开篇点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根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在这句话里,有两个近义词(生“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有区别吗?你能不能结合文本加以区别? 文中第四自然段写的就是人类在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

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课程整合的思考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文、诗词的比重,小学语文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容。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容。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环节。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源远流长。哪些容适合与小学语文教材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从呈现方式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语文教材时,也要体现便教易学的特点,巧妙渗透到教科书的各部分之中,让学生随着语文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熏。具体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专题、识字课、课文、单元练习、综合性学习等形式得以体现。 一、专题

语文教材大都按照专题来组织单元,所有教材容、各项语文活动都围绕专题编排。人教版教材就是按照主题组织,以加强语文与传统文化的整合。除了一年级上册以拼音、识字为主,从一下至五下,每册安排了8个主题单元,其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很多,如,设计了“热爱祖国”“爱祖国,爱家乡”“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世界遗产”“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月是故乡明”“遨游汉字王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语言的艺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旅”“祖国在我心中”“民风民俗”等单元。这些教学单元从不同的方面(如,风光名胜、神话传说、汉字文化、古典名著、古今诗歌、民风民俗,历史名人等),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专题“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例,该专题安排了一组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有诗人受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启发而作的古诗《乞巧》《嫦娥》,有讲述古人凭借智慧惩治巫婆和官绅、为民除害的课文《西门豹》,有描写古代先民们探索天地万物起源和世界奥秘而创造的瑰丽神话《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二、识字课 人教版教材低年级单编识字课。识字课很重视吸收中华传统教育的精华,其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联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2.1 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xx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更多的是玩游戏和聊天,并不了解计算机到底还可以做些什么。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方面,更加注重如何把计算机当做日常学习中的一种工具,让信息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应立足于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 2 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上,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板书教学的授课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小学生的天性受到了极大影响,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就是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和最新出现的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可以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下进行学习,充

分发挥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模式。可在具体的操作中,人们注意的多是计算机的运用和课件的设计,却忽视了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后小学语文教师再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整合,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展示。与此同时,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查找,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需要小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把原先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眼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伴随着课程教育改革,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小学语文知识枯燥乏味、脱离生活的桎梏,正在朝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向不断前进。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小学生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济源市思礼镇思礼学校语文课题组 课题类型: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2008-JKGHA-06 负责人:王克振 课题时间:2008年9月16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近几年来,我市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 摘要:为了有效推动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传统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为例,介绍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为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性 小学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语文是小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相关知识,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中主要为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的汉字拼写和造句;在高年级阶段则主要教会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思路前进即可,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较差。另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导致语文阅读的学习变得非常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下面我们就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调整最佳的阅读速度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

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避免出现材料过难,超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现象。 合适的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感到较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然后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学中使用的阅读材料,可以是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也可以是网络中发表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必须要巨白较高的学习价值。一方面实现学生视野的拓展,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文章不同阶段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所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性质差别较大,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和主旨,然后在课堂上带着探究的目的进行阅读能够极大的提升阅读的质量。但是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通过预习,直接进行文章的阅读,不能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含义进行了解,导致整个阅读过程比较盲目,阅读速度较慢,思维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基础性的工具,从而在阅读中通过工具查阅不认识的生词,从而实现对阅读材料更好的理解。同时对于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词,教师要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语文 教科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以 每个单元组中的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为主线,以改革阅读教学为突 破口,以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为落脚点,以整体备课、综合训练、及 时评价、反馈矫正为保证措施,以有导向的阅读积累活动和有指向 的生活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 低效的问题,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教学研 究的理论精华和我省单元达标教学的优秀成果,以每个单元为基本 教学单位,而构建的整体教学模式,即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 相互联系、递进循环的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习研讨—综合实践—反馈评价和为完成每个单元组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十种基本课型:整体预讲课、研读训练课、自读训练课、读写结合课、基础训练课、综合复习课、习作指导课、达标测试课、习作评讲课、矫正补偿课 以及贯穿整组教学过程始终的两项辅助活动:有导向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指向的生活实践活动。 一、四个阶段的任务 1、做好教学准备。它包括教师的整体备课和学生的整体预习两个方面。“整体备课”是优化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师 从整体出发,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读写例话),遵循一条训练主线(习作要求),来全面系统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 定教学目标,统筹安排教学任务(每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每一 课时教什么,怎样教),设计读写训练序列,安排综合训练和两个 活动计划等。整体备课可采用表格式,先由教师个人在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研讨,互相取长 补短,以求得教师对全组教学的整体把握。 “整体预习”就是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以全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导读”提示为线索,来感知教材内容、训练重点、习作要求和基 础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主要目的是运用目标定向,激发学 习动机。预习的方法可采用分组 讨论式、提纲导学式、逆向通读式、列表分析式等。

(精心整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石庙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张忠云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光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完整版)小学科学与各学科整合优化

小学科学与各学科整合优化 广西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李欣然 在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越来越来普遍。以活动为基础的科学课是一项丰富的资源,可使它自己与小学课程中所有其他学科结合为一体。科学课是由许多科学活动组成的一门探究课程。在活动中,许多探究学习活动和其他学科教育计划和内容相互重叠,因此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来传授学生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娴熟地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正确地描述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必须随时捕捉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链接点,整合科学与学科资源,促进课程与教学优化。 下面是我对《科学》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作的相关梳理,整理出了科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探究学习的契合点(见表一)。 表一:

就科学学科本身来说,课堂教学只是学习科学的一个方面,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它为学生提供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少,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单一的学科教学缺少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因此,为了整合科学与学科资源,促进课程与教学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对“小学科学与各学科整合优化”进行了研究,在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课堂教学中,均能找到科学活动的影子。(见表二)。 表二: 一、科学与语文整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语文学科中有很多常识性的课文,这便成为《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结合的切入点,并且从课内探究向课外探究延伸。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恐龙的灭绝》一课,老师设计了许多小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恐龙的食性、探索恐龙灭绝之迹、恐龙的转化,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内容延伸到科学探究中。又如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蟋蟀的住宅》。毕生致力于昆虫研究的法布尔,以优美而又富有个性特色的文笔,将昆虫的习性和特征人性化、情感化,当我们读到它的时候,感觉是双重的,即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了解。同时,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寻找科学探究的途径,养成自主寻找素材的习惯,又如,《环境保护》,让孩子们围绕“沙尘暴”、“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几个话题交流一下对环境污染的看法。为了让孩子们在课上有丰富的交际内容,我首先请孩子们到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相关资料。于是在课上,有的孩子拿出了报

小学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1].强化课程意识,让语文课堂走向高效——参加区小学语文优秀课展评活动有感.《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年5期.徐金国.姚瑶. [2].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小学版)》.2010年9期.单永贵. [3].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实施策略.《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1期.常雨尘. [4].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学周刊:B》.2011年12期.王跃强. [5].小学语文优秀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10期.吕海梅. [6].对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微.《考试周刊》.2014年48期.严宝银. [7].重视基础教学,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南北桥》.2015年1期.颜春花. [8].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析.《中外交流》.2016年4期.田晓东. [9].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年9期.张金红. [10].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学周刊B版》.2011年3期.王家洁. [1]随“文”潜入夜润“生”细无声例谈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德 育渗透.王海燕,2012第二十一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 [2]小议小学语文学科的奇葩德育.李颖,2012第二十一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

[3]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欧阳德购,2007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4]以儿童阅读能力发展假说为指导遵循教学设计基本原理研究农村方言地区小学汉字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石皇冠,2012第三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 [5]我的两点希望.田本娜,2006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 [6]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讨.钟喜生,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六个意识”.孙嵘,2007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8]“阅读作文”拓展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徐根荣,2007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9]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崔峦,2007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10]以读促写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关飞燕,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1].成长记录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王云凤.学科教学(语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2].目录.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魏薇.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3].目录.基于PCK提升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以上海市S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毛坚琼.教育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师提问行为研究——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洪毓廷.小学教育上海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5].目录.电影电视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被引次数: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 摘要:创新型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是儿童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学方法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赏识参与,重在实践,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既承载着传统文化,又富有创新内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体。为此,我们必须摒弃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新教学方式。 一、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

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另外,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还有创设情境,给低年级《皮球掉进池塘了》编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无从谈起创新。激发、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氛围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拥有一个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1-

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一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

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指导阅读主题学习《慧眼赏自然》、《名家颂自然》、《妙笔绘自然》、《诗词咏自然》四个单元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章写法,指导积累。 5、学习本单元学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清楚具体。 五、教学时间安排: 1.生字词过关3——4课时 2.课文理解1——2课时 3.主题阅读 4——6课时 4.习作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字词教学 借助生字导学学会本单元生字词,指导正确规范书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杨文华) 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第一,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是"告诉"者,学生是"理解"者;老师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聆听"老师的教导。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第二,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这里比较难理解的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有老师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我们不妨用具体的课文来代替文本的概念,进而准确理解这一阐述。一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来阅读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的一种间接对话。当我们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笔者的理解就是:学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人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 (李振村) 互动 互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所谓互动,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意义有了升华和丰富。笔者理解,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最新版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实施新课程以后,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虽对以前的自然学科有所延承,但整合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有着深刻的变革,使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而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差异大,校长往往把精兵强将安排在语数外学科上,而让一些老教师顶替勉强为之,这些老教师是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所学基本不能胜任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该课程分散排在各年级,没有相对专职,以至于有的教师将该课程挪作他用,未能实现国家规定教学计划。这种状况,并非我学区如此,凡农村小学大多这样,但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必须把小学科学课程落实到位,而教好该课程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合格的科任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决定开办小学科学教师短训班,现制定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市进修学校为主要组织管理者,坚持面向全员,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全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全校所有科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我学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堪、生动活泼、结构合理的科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培训原则 1、加强对科学教学理论学习,培植先进的科学教学观念。 2、注重在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 3、立足各校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课研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我市科学教师交流反思,提升教师的综合科学素养。 5、进行科学知识系统培训,扩展教师知识视野。 五、培训内容 1、小学科学教学法 2、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探索与实践 六、培训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 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等五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胡健乔,湖北省鄂州市吴都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参加工作27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次参加市级观摩课展示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教学成效显著。 从计算机与教学联姻开始,广大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途径,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向变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在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一命题,相关的文章也不胜枚举,本文旨在以一线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作一些理性的认识和实践的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我们利用网络将学生带入到科学巨匠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神秘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霍金在京城掀起的“科学风暴”的强烈。此外,安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大科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e4897669.html,)在“物理学”栏目中,选择“天体力学”,在其中学生学习了有关“宇宙的形成”、“大爆炸理论”以及“黑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既与教科书相联系,又是前沿科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将是一个崇尚创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提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电子技术教学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手段、模式和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经调查,我校现已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办公室都已拥有了计算机并连通了宽带,实现了网上资源的查阅和共享。然而,大量的信息化设各的投入建成与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差,教育观念滞后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大量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运用,被闲置在一边,成为一种摆设,教师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 学模式上,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必需的信息化能力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轨道,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信息化技能及教学水平 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力发展,我们特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超强的信息化技能,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挖掘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间的有效整合点,使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创设一种能支持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发学生积极创新思维,促 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的精神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 的教育方针,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多媒体技术渗透学科教学的优越性,最大限 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学潜力,最大限度的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因素和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科学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 四、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光碟等。“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整合”指互相渗透、重组、互补。“有效”指的是恰当、适合,能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指的是通过语文课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有机融合,寻找二者的最佳结 合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