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七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茅瓒- 罗珵- 袁炜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95名张惟一 - 朱应云- 吴源- 莫如忠 - 陆师道 - 伦以诜- 方国佐- 乔世宁 - 马拯- 吴舂

吴昆- 姚璋- 沈奎- 杨濂- 董子仪- 王健- 丁以忠- 王问- 郭干- 朱用

唐穆- 刘廷臣- 燕楫- 陈宪- 陈昌积 - 谢淮- 侯汝谅- 翁大立- 汪俅- 林懋植

万敏- 杨金- 卢璧- 沈?- 洪世文- 侯一元- 毕竟容- 白若圭- 吴元璧-闻人德行

俞宪- 张镐- 周鲲- 王轮- 黄懋官- 叶选- 张朝聘- 李宪卿- 李廷春 - 严中

孙璧- 陈鎏- 谭维- 王楠- 刘志- 徐纬- 郑廷鹄- 章焕- 蒋怀德- 卿文瑞

俞维屏- 彭希贤- 陈叙- 吕颙- 辛烜然- 徐楚- 蒋坎- 赵同言- 姚汝舟- 盛若林

翁相- 唐臣- 李继先- 陈穆- 王时俭- 陈绍儒 - 张涣- 卢梦阳- 钱芹- 郭纮

李宠- 戴楩- 黄九皋- 孙铨- 张祉- 李棠- 王嘉谟- 沈友儒- 李时春- 周建邦

张濂- ---- ---- ---- ---- ---- ---- ---- ----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222名刘洵- 张元冲- 裴绅- 江鲲- 陈光哲- 齐誉- 张景贤- 李纶- 潘釴- 陈淮

厉汝进 - 刘廷诰- 任良- 张松- 李栋- 冯炫- 朱执中 - 王士翘- 颜嘉会- 施諲

鲍龙- 魏尚纶- 汪伊- 薛尚义- 林万潮- 陈宗夔 - 步允迁- 杨以诚- 敖宗庆- 卜大同

贾大亨- 张汝栋- 周怡- 赵正学- 高节- 黄注- 杨九泽- 刘廷仪- 张煌- 赵汴

李希程- 胡叔廉- 王之臣- 孙宏轼- 谭棨- 林应箕- 臧珊- 韩一右- 刘养直- 冯时雨

李廷松 - 诸葛岘- 马麟- 吴宠- 刘维禴- 喻时- 曹守贞- 喻希学- 顾问- 王春复

王炯- 孙乔- 李孔阳- 刘昭文 - 金城- 冯惟重- 程?- 王国桢 - 李天宠 - 刘三畏

孙文锡- 郑一鸾- 郭进- 赵承谦- 朱尚文- 蒋宗鲁- 李和芳- 朱征- 黄宗概- 齐宗道

张道- 邹守- 程绅- 林冕- 张瑞- 缪文龙- 葛廷章- 李凌云 - 郑光溥- 刘学易

赵恒- 李珊- 朱家相- 黄洪毗- 周宁- 胡经- 林策- 孙孟- 李用和- 戴维师

吴相- 杨梁- 刘起宗- 张思诚- 何御- 孟淮- 张僖- 鲍道明- 叶遇春- 刘大武

程时思- 董子策- 叶照- 叶春泽- 许元祥- 聂栎- 刘洛生- 刘大实- 陈鹄- 张秉壶

张文卿- 胡川楫- 袁凤鸣- 吴兰- 蒿宾- 徐良傅- 欧阳建- 洪庭桂- 胡尧臣- 董懋中

郭惟清- 倪瑗- 袁衮- 庄思宽- 孟颜- 刘干- 赵之屏- 甄成德- 冷珂- 孟廷相

刘选- 王尚学- 王德- 谢体升- 唐时- 魏谦吉- 张情- 刘焘- 查秉彝- 吴世良

张诏- 丘玳- 李实- 许瑄- 张潜- 黄如桂- 萧世延- 罗廷绣- 金志- 余善继

吴道南- 杨载鸣- 沈练- 李一瀚- 洪恩- 符验- 高谦- 汝齐贤- 吴维岳- 万虞恺

茅坤- 汪宗伊- 冯璋- 林绅- 顺境- 李盘- 李嵩- 刘存德- 阮高- 游震得

杜汝桢- 盛唐- 李遇春- 郑直- 坑进良- 冯惟讷- 许东望- 胡宗宪- 萧轼- 诸敬之

谭大初- 徐鹤龄- 万文彩- 邵楩- 李仅可- 罗崇奎- 陈珂- 孟养性- 阮朝策- 周山

张雨- 欧思贤- 杨皆- 荆应春- 李宠- 王尧日- 魏梦贤- 谷峤- 温新- 张玶

朱鹄- 尹纶- 林大有- 王崇义- 汪柏- 王大平- 陈应魁- 杜拯- 王心- 徐文亨

牛沈度- 宋惟元-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赵秉忠- 邵景尧- 顾起元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57名梅守和- 何如宠- 张朴- 祁光宗- 李之藻- 陈敬- 闵梦得- 崔师训- 黄道亨- 顾颐

黄龙光- 程鈜- 丁此召- 王之采- 洪翼圣- 蔡增誉- 李思诚- 靳于中- 吕昌期- 孙好古

陈嗣元- 戴王言- 李炜- 陈允升- 黄国鼎- 闵洪学- 黄克谦- 王一范- 吴文企- 朱一冯

潘阳春- 倪朝宾- 陈以德- 谢廷赞- 金应凤- 阮以鼎- 王舜鼎- 叶其蕃- 周道登- 范凤翼

郑沛- 孟时芳- 温体仁- 杨希圣- 洪世胤- 仇时古- 曹文纬- 沈孝征- 赵会祯- 魏说

何庆元- 杜诗- 胥洪诰- 何如申- 阎鸣泰- 林廷云- 曹志遇- ---- ----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232名吕图南- 汪绍伊- 洪瞻祖- 张云翼- 毕懋康- 尹东白- 吴中伟- 王养俊- 卜履吉- 尹伸

阮自华- 高继元- 汪之彦- 曾舜渔- 吴暐- 孙鼎相- 贾之凤- 孟楠- 金汝砺- 高惟冈

王猷- 孟三迁- 钱允灿- 邵应祯- 官箴- 沈肇元- 邓云霄- 郑继芳- 陈岱- 高出

顾慥- 曹尔祯- 侯执蒲- 薛国用- 曾陈易- 董绍舒- 刘应奇- 陈原道- 刘光复- 陈采

李献明- 沈孚先- 丘应和- 林梦琦- 张维枢- 臧懋中- 王玺- 刘之沂- 张文光- 晏文辉

周如磐- 刘思忠- 袁业泗- 朱一鹗- 王正志- 刘嘉猷- 姚永济- 徐世仕- 金明时- 杨师程

欧学启- 郑三俊- 汪怀德- 陆梦祖- 张履正- 邓渼- 翁汝遇- 李元调- 程希道- 徐大望

胡应台- 陈以圭- 程嘉宾- 王宗贤- 丘云肇- 盛以弘- 武文达- 王之钥- 黄一腾- 翁愈祥

刘兰- 刘育- 梁克从- 章元衡- 程克显- 耿鸣雷- 刘文炳- 方承郁- 游汉龙- 王建中

陈邦瞻- 陈德元- 何士晋- 丘禾实- 张邦教- 吴愈- 王畿- 刘仲斗- 韩浚- 曹如结

胡宾臣- 张光裕- 张文炫- 史记言- 林恭章- 冀守谦- 张邦纪- 郭佳镇- 黄琰- 傅宗皋

沈从本- 黄升- 宋之祯- 王士桢- 熊廷弼- 毛堪- 李春熙- 胡来朝- 王之屏- 余士奇

崔儒秀- 张鹏翼- 张应昌- 王之杰- 王毓宗- 官应震- 魏成忠- 罗文宝- 黄一良-

程再伊

黄芬- 蒯谏- 马孟祯- 王省身- 张邦翼- 王良佐- 张师绎- 周士龙- 项维聪- 陈其猷

苏惟霖- 陈向延- 王致中- 黄起龙- 何栋如- 何太谦- 倪尚忠- 杨应登- 俞献可- 徐良彦

吴玄- 朱懋芳- 杨绍中- 刘时俊- 赵师圣- 车从衡- 袁世振- 徐应元- 许登仕- 黄汝亨

唐世济- 骆骎曾- 王廷谏- 张凤翔- 徐顺明- 洪良范- 王丄家瑞- 吴闻诗- 王柱- 刘济

宋鸿儒- 蔡承向- 张时弼- 王家相- 黄建中- 亓诗教- 胡士标- 全璲- 王洪颢- 董应举

许舜民- 顾士琦- 卢永- 路周道- 金玉节- 王照- 柯文- 陆崇礼- 陈圭- 周佑

刘应干- 李思恭- 万一奇- 喻安性- 王绍徽- 王以宁- 刘蔚- 梅一俞- 曹命新- 邵可立

吴允中- 杨文涜- 胡登明- 马性淳- 杨方隆- 穆天颜- 韩国藩- 常澄- 史东昌- 冀述

顾起元- 张国儒- 张养心- 徐九鸿- 曾曰唯- 李养正- 须之彦- 潘之祥- 钱梦曾- 万士英

任弘道- 黎民范- 韩光祜- 孙焕- 张大咸- 黄琮- 刘承辄- 范济世- 陈应堂- 徐立朝

韦石麟- 刘崇文

明清名词解释

1.台阁体: 台阁主要指明初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以当时馆阁 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题材上“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流行的原因跟作家的生活遭际有关,他们身居要职,处境优裕;还有当时政权稳定,国力逐趋强盛,另外当时全国实行整饬政策。代表作品是杨士奇《东里诗集》,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2.茶陵派弘治年间,在台阁体造成文学萎靡不振的局面情况下,李东明等人发动了对台阁体文学的冲击以此来重振文坛而形成的诗歌流派,茶陵派以李东明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石珤、鲁铎等人;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代表作是李东阳的《茶陵竹枝歌》。 3.前七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其他成员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创作上重视市政题材,民间生活;他们扫除台阁体的无病呻吟,但拟古形式为主,缺乏创造性,他们以复古自命,实质上时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代表作:李梦阳的《禹庙碑》《梅山先生墓志铭》、李攀龙的《太华山记》。 4.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 公安派 晚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作“公安派”,他们文学主张提倡“性灵说”,反对拟古蹈袭,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写作态度信手写成、随意而出。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代表作品袁宏道《叙小修诗》,袁宗道《论文》,袁中道《感怀诗五十八首》。 6. 竟陵派 晚明时期,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两人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重“真诗”,重“性灵”,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代表作品是二人编选的《诗归》。 7.梅村体 清初,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在继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它以任务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代表作《圆圆曲》。 8.神韵派 清代诗歌流派,王士禛创立,其他成员有吴雯、洪昇、宗元鼎,该诗派论诗以“神韵”为宗,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最高境界,要求其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代表作品是王士禛《真州绝句》。 9.格调派 清代中叶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是沈德潜、倡导格调说,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尊唐抑宋,使诗歌“去淫滥抑归雅正”,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 10.肌理派 清代中叶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是翁方纲,论诗提倡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52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52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7-21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韩应龙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孙升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吴山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95名 李玑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赵贞吉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敖铣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郭朴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任瀛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沈宏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骆文盛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尹台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康大和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李学颜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许谷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名

明嘉靖《陕西通志》(校点本)前言

明嘉靖《陕西通志》(校点本)前言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由朝廷或地方官府出面组织编修地方志。现在校点的这部《陕西通志》,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由时任陕西巡抚赵廷瑞主修、陕西三原籍著名学者马理、高陵籍著名学者吕柟主持编纂的一部省级地方志书,共四十卷。不过,当时的“陕西”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区划概念,其境域涵盖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全部,以及青海和内蒙古的一些区域,并远涉新疆,涵盖了祖国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因此,这部《陕西通志》,实际上是今天的西北几省、区共同的地方志书。本书内容分星野、山川、封建、疆域、建置沿革、古迹、经籍、艺文、户口、田赋、物产、仙释、职官、水利、兵防、马政、风俗、灾祥、鉴戒及各类人物等,洋洋洒洒约一百九十万言。另有天象、地理、山脉、河流、城池、物产等附图二百余幅,号称“上下古今,括囊殆尽”,在古代各种陕西志书中久负盛名。由于这部《陕西通志》存世极少,在陕西省内目前仅发现一部,所以对其进行整理校点和出版,不仅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还具有保存、抢救古籍的作用。 陕西是中国一个非常特别的省份,它的历史悠久,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最鼎盛的历史时期。早在约一百万年前,在今陕西省省会西安附近,就出现了蓝田猿人活动的身影,这不但是中国境内,而且也是整个亚洲早期的猿人,陕西也因此成为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之一。陕西又是中华民族及其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尊为中华民族文明始祖的炎、黄二帝及其领导的部落,都曾长期在陕西活动,由此肇始的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直至今日,世界各地凡是出自这一血统渊源的人,都以“炎黄子孙”、“华夏苗裔”相称。在陕西,自战国时期就开始的纪念炎、黄二帝的活动世代延续,而从明代开始,中央政权派代表到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桥山祭扫黄帝陵,已成为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为的是昭示“正统”和彰显文化传承。近现代以来,祭祀轩辕黄帝更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认同文化、期盼祖国统一强盛的一种特殊方式。这项持续了两千余年的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成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周、秦以来,有十多个王朝曾建都于陕西,历时一千一百多年,其中的周、秦、汉、唐都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代。据学者们考证,英文中“China”(中国)一词,就来自于“秦”。而煌煌汉、唐盛世,则更是当时世界上的一流强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占世界人口总数五分之一的人口属于汉族,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语、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文字,而外国关于中国的专门学科就叫“汉学”;至于亚洲东部曾经有过的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巨大文化圈,则直称“汉文化圈”;海外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他们称祖国为“唐山”,等等。这里的“汉”、“唐”两个概念,从时间上讲是源于历史上的汉、唐盛世,而从空间上讲则都是出自汉、唐的中心陕西。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古都,被列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在世界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很强的感召力,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外

余姚进士榜

余姚进士榜 余姚考中进士的人数,共有六百十二人,其中南宋一百二十五人(含唐代一人)、元代五人、明代三百八十七人、清代九十五人。其中状元5人。另有武进士明代四十四人、清代十九人,共六十三人。 黄人才,字彝伦,唐季中一百第三名进士,余姚内史,会稽郡太守。为余姚之祖。 胡穆,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冯京榜。 虞宾,虞世南十四世孙,元丰八年(1077年)进士甲科。 周寿,字季老,宋元丰五年(1082)进士,累官至司封郎中。 虞宾,字舜臣,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 黄巨川,元丰年间(1078—1085)登进士及第。 周祯,周寿四子,谱名季友,宋元祐九年(1094)进士。 王俣,字硕夫,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叶县主簿,累迁太学博士擢监察御史。 胡尚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沈晦榜。 赵彦悈,字符道,宋宗亲,进士。累官吏部尚书。 赵师龙,宋宗亲,进士。 顾临,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张祖良,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虞昆,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陈毅,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虞大猷,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虞寅,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钱克忠,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叶汝平,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陈槖,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朱伯临,北宋时期(960—1127)余姚的进士。 杜邦彦、陆■〈宀居〉、顾大冶、吕克勤、张彦衡、朱国辅、杜绂、孙彬(绍兴二年前后进士。) 毛度,名诚十、字叔度,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 周广誉,绍兴二年(1132)壬子科进士。 虞仲琳,虞世南十五世孙,绍兴五年(1135)进士。 虞仲瑶,虞世南十五世孙,绍兴五年(1135)进士。 胡沂,字周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乙卯科汪应辰榜。 钱移哲,绍兴十五年(1145)刘章牓进士。 叶汝士,(叶汝平弟)绍兴十五年(1145)刘章牓进士。 高选,宋绍兴十五年戊辰科(1148)进士,武当军节度推官。 虞时中,虞世南十六世孙,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嘉靖:以智治国者,国之贼也《大明王朝1566》

嘉靖:以智治国者,国之贼也——《大明王朝1566 》 嘉靖的政治态度,套用他的一句台词,叫“云在青天水在 瓶”。用嘉靖自己的话来解释,那就是“击鼓买糖,各干各行”。 这些话都是嘉靖说得,一个意思,那就是他的儿子、太监、大臣们应该待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而他们的位置和他们该做的事,则由嘉靖决定。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翻译一下就是:不追求就是追求、不动作就是动作、没有成就就是成就。嘉靖在治国上有追求么?他身为帝王,他有身为帝王要么对内建设、要么对外扩张的意图么?他有追求于国内的经济、文化建设振兴么?有追求于安定倭寇、土蛮、鞑靼么?嘉靖在治国上有动作么?他做的所有国事从来不是他起头的。你仔细想想,嘉靖有什么时候是在朝廷风平浪静的时候自己动作么?没有。甚至有的时候事情来了,他都什么都不做,他在那打坐,他等着。 嘉靖有治国上的成就感么?他的成就感都来源于他又从大臣手里抢了多少钱,来源于他又修了几座宫,吃了几颗药丸子,给自己又加了多少道号以及大臣们献得青词祥瑞之上了,他有什么成就感来源于治国么?统统没有。没有追求、没有作为、没有成就。嘉靖在治国上都不仅仅是“无为”,他连“为” 之前的追求都没有,也就遑论“为”之后的成就了。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这句话面熟吧,嘉靖在剧里就说过。什么意思呢?一个稀里糊涂的统治者,他的百姓民风淳朴;反而一个明察秋毫的统治者,他的百姓人人自危,社会就乱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越精明,底下人为了对付你,就越精明;反过来你傻傻的,他们看见你傻傻的,他们也傻傻的。嘉靖是这么做的么?是。 哪里看出来的?他太善于装糊涂。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因为他不争。怎么不争?不参与。嘉靖在织造局买田一事的末尾,将裕王、严党、清流、司礼监都招来开了个会。在会上既批了严嵩、严世蕃,也批了裕王,还批了吕芳,但嘉靖在那个会上总强调一句话”朕今天不是跟你们议朝局“。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嘉靖的说法,浙江的官员不是严嵩派去的就是裕王派去的,剩下的是司礼监的公公,哪有嘉靖派的人啊,没有嘉靖派的人,嘉靖怎么谈朝局啊,朝局都交给他们了。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他就是在议朝局。他明明不派人,派的所有人却都是他的人;他明明不掌权,所有人的权力却都是他给的;他明明不议朝局,所有朝局大事却都是他说了算;他明明不参与,大明朝所有事情却都得他来拍板。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德经》第章为什么天下不能与他争? 章结合刚才谈到的嘉靖说过得话: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人之迷也,其日固久。是宽亦误、严亦 误。岂百姓迷哉?朕亦迷也。汝等不迷乎?翻译一下嘉靖这段话:都说为君的应该其政闷闷,不应该为政过严,我把权力都给你们了,放宽了君权了,结果为政过宽也不行啊。宽也不对,严也不对,岂止老百姓被你们搞得迷糊了,朕也让你们弄得迷糊了。你们自己不迷糊么?严嵩和吕芳听了这话能不下跪么?严嵩能不说罪都在他身上么?嘉靖名为玄修,暗操独治的根本就在于此。无论底下人做什么,名义上都是他们做的,不是嘉靖做的,所以嘉靖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他们之后,是为后发制人。严党、清流、司礼监都是嘉靖推在前面的挡箭牌,这还罢了,嘉靖还能凭借躲在幕后,反而获得远胜其他人的政治优势。毁堤淹田是嘉靖要干的么?不是。 毁堤淹田嘉靖同意吗?不同意。嘉靖只是不追究,但不是同意。不追究是因为没法追究,如果追究这个已经发生了的事,而不是及时刹车,大明朝立刻就乱了,那就不是一个县两个县的事了。而且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干脆就这么弄吧,把改稻为桑弄成了,也算没白死人。饥寒饿殍是嘉靖造成的么?是。但不是嘉靖一个人的原因,而且,嘉靖也不全知道。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殿试金榜

- 练子宁 - 黄子澄 - 李鸿纲 - 蔡福南 - 杨 靖 - 花 纶 - 黄 耕 - 蹇 义 - 邹仲实 - 谭惟善 - 郭 资 - 刘 俊 - 仇 益 - 朱 瞻 - 卓 闰 - 谭 翼 - 林 达 - 柏 龄 - 林 细 - 陈 粹 - 李 渊 - 彭子俊 - 冯原智 - 林 同 - 于子仁 - 孙文义 - 惠 忠 - 曹 文 - 梁德远 - 陈敬宗 - 李 济 - 吴 盛 - 许 恒 - 李文善 - 陈善生 - 孙 仁 - 李 瑛 - 叶 宗 - 方伯礼 - 李 仪 - 袁宗弼 - 卫善初 - 胡彦成 - 丁 坤 - 邓文铿 - 张 观 - 郭 弘 - 吴应隆 - 缪 均 - 黄敬中 - 文 敏 - 崔 敬 - 魏 卓 - 陈顺成 - 董克昌 - 彭 庆 - 应宗义 - 徐 敏 - 潘存性 - 苏文洪 - 暴 昭 - 李行远 - 孙 贯 - 王 彬 - 卓 敬 - 俞 本 - 范 原 - 蔡 英 - 周 丹 - 潘 赐 - 邓志学 - 陈 焕 - 刘 拯 - 宋 辅 - 李 耀 - 林 昶 - 胡 铉 - 阎 盛 - 丁永保 - 余 玱 - 胡 宁 - 李源深 - 齐 德 - 囗囗囗 - 囗囗囗 - 囗囗囗 - 囗囗囗 - 囗囗囗 - 囗囗囗 - 张 寿 - 张 凝 - 刘 麟 - 张 山 - 王惟道 - 叶 规 - 余 钦 - 邓伟奇 - 刘仲廉 - 杨志铭 - 甘友信 - 范 朗 - 金 润 - 林宗浦 - 叶 耀 - 夏 仲 - 方必爵 - 石 岳 - 易大华 - 李德遂 - 陈用行 - 唐 辉 - 黄仁义 - 徐 复 - 杨 言 - 叶文德 - 郭 祥 - 朱革庆 - 阎 察 - 周尚文 - 夏 铭 - 刘 真 - 郑 辅 - 李 熙 - 林 瑜 - 陈 湜 - 陆 载 - 萧 圭 - 方必受 - 刘宗海 - 陈 迪 - 姚观文 - 罗 知 - 郭子和 - 周从善 - 罗 暹 - 水丘曦 - 金敏文 - 徐子权 - 胡 昱 - 刘 让 - 刘 奉 - 翁公质 - 周 成 - 戴 云 - 王良弼 - 张文贞 - 叶 复 - 陈 权 - 刘 荣 - 赵 朗 - 马 魁 - 李 濬 - 吴 懋 - 毕 贵 - 袁 矿 - 邓 祐 - 王 觐 - 高 铎 - 张 著 - 林 逊 - 周宗起 - 刘安生 - 王 暾 - 张安世 - 蒋 奎 - 钱 逊 - 罗 寅 - 汪 凯 - 王 蒙 - 张 瑾 - 潘 侃 - 丁 鳞 - 范 瑾 - 杨友仁 - 徐宗武 - 胡 信 - 莫 兰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殿试金榜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殿试金榜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戴有祺- 吴昺- 黄叔琳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40名 杨中讷- 张昺- 姚弘绪- 陈汝咸- 张瑗- 姜遴- 惠周惕- 王奕清- 狄亿- 潘从律 庄廷伟- 王廷献- 陈鹏年- 陶尔穟- 刘作梅- 任坪- 周近梁- 任奕? - 陈于荆- 陈祺昌 张弘俶- 苏伟- 张孝时- 姚弘仁- 李楚- 高孝本- 张瑀- 钱肇修- 董之燧- 胡润

戴绂- 俞化鹏- 金潮- 蒋勋- 叶弘绶- 邹汝鲁- 江球- 江雯- 许志进- 陈春明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114名 贾汝楫- 祝翼模- 田轩来- 何居广- 徐树庸- 周正- 杨名时- 程文正- 牟国珑- 王传 王孙延- 瞿孝春- 冉觐祖- 李廷枢- 孙谋- 卫璠- 孙维祺- 曹延懿- 王者臣- 孙道盛 李允秀- 和氏玺- 璩廷祐- 魏郊- 冷宗昱- 温为- 胡一麟- 李燕生- 柯荣庚- 夏纪 赵炯- 阎锡爵- 林洪烈- 杨艮- 邵观- 景日昣- 蔡酬- 张起宗- 阿金- 韩宗纲 张嘉麟- 张寿峒- 姜承?? - 巩皇图- 张愈奇- 蒋兆龙- 顾鸣阳- 邹琯- 王克昌- 张曾庆

毛?? - 李象元- 张联元- 徐元灏- 李良模- 宋征烈- 蒋?? - 萧道弘- 高于嵋- 胡麟征 张为经- 苏成俊- 朱嵩- 惠靇嗣- 张翔凤- 李密- 焦毓鼎- 葛匡世- 王裛- 陈开泰 赵嗣晋- 仇匡国- 张拱极- 张洛- 佘松生- 朱文卿- 喀尔喀- 李其昌- 石曰琮- 刘肇崐 卢大圻- 文志鲸- 潘树柟- 叶元锡- 巴海- 刘琰- 李廷璧- 恽东生- 王克宽- 高玢 赵羽清- 王侃- 赵光绪- 许岳生- 李?? - 袁生桂- 沈弘勋- 王从鲸- 李和吉- 詹琪芬 贾之彦- 李振玑- 樊绍祚- 王赐召- 张步瀛- 严调鼎- 高? - 梁贻焘- 李熙雍- 熊维祝 任伦备- 房于泗- 王介- 何龙文- ---- ---- ---- ---- ---- ---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茅瓒- 罗珵- 袁炜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95名张惟一 - 朱应云- 吴源- 莫如忠 - 陆师道 - 伦以诜- 方国佐- 乔世宁 - 马拯- 吴舂 吴昆- 姚璋- 沈奎- 杨濂- 董子仪- 王健- 丁以忠- 王问- 郭干- 朱用 唐穆- 刘廷臣- 燕楫- 陈宪- 陈昌积 - 谢淮- 侯汝谅- 翁大立- 汪俅- 林懋植 万敏- 杨金- 卢璧- 沈?- 洪世文- 侯一元- 毕竟容- 白若圭- 吴元璧-闻人德行 俞宪- 张镐- 周鲲- 王轮- 黄懋官- 叶选- 张朝聘- 李宪卿- 李廷春 - 严中 孙璧- 陈鎏- 谭维- 王楠- 刘志- 徐纬- 郑廷鹄- 章焕- 蒋怀德- 卿文瑞 俞维屏- 彭希贤- 陈叙- 吕颙- 辛烜然- 徐楚- 蒋坎- 赵同言- 姚汝舟- 盛若林 翁相- 唐臣- 李继先- 陈穆- 王时俭- 陈绍儒 - 张涣- 卢梦阳- 钱芹- 郭纮 李宠- 戴楩- 黄九皋- 孙铨- 张祉- 李棠- 王嘉谟- 沈友儒- 李时春- 周建邦 张濂- ---- ---- ---- ---- ---- ---- ---- ----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222名刘洵- 张元冲- 裴绅- 江鲲- 陈光哲- 齐誉- 张景贤- 李纶- 潘釴- 陈淮 厉汝进 - 刘廷诰- 任良- 张松- 李栋- 冯炫- 朱执中 - 王士翘- 颜嘉会- 施諲 鲍龙- 魏尚纶- 汪伊- 薛尚义- 林万潮- 陈宗夔 - 步允迁- 杨以诚- 敖宗庆- 卜大同 贾大亨- 张汝栋- 周怡- 赵正学- 高节- 黄注- 杨九泽- 刘廷仪- 张煌- 赵汴 李希程- 胡叔廉- 王之臣- 孙宏轼- 谭棨- 林应箕- 臧珊- 韩一右- 刘养直- 冯时雨

古代文学(明代)名词解释

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唐宋派: 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自前七子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倡言复古之后,散文创作以摹拟古人为事,不但缺乏思想,而且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嘉靖初年,王慎中、唐顺之等人力矫前七子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等再次发起复古运动,茅坤、归有光继起与之相抗。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模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公安派: 表人物是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被称为“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 茶陵派: 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 台阁体: 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7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7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9-6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韩敬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马之骐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钱谦益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57名 朱彩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徐尔恒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郑祖法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任国桢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陈伯英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叶官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胡一鸿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梁鼎贤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赵琦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林铭鼎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杨尧华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

明朝、清朝各科举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12

明朝、清朝各科举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12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明初,在国都南京行会试,自本科起改在北京举行。 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陈循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赐进士及第 李贞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赐进士及第 陈景著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95名

赐进士出身 林文秸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赐进士出身 宋魁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赐进士出身 卓有谦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赐进士出身 程鉴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赐进士出身 陈镛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赐进士出身 王懋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赐进士出身 桂芝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赐进士出身 段礼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赐进士出身 倪益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赐进士出身 洪英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名赐进士出身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65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65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8-17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万历年间共举办科考16次,共取一甲48名、二甲985名、三甲4050名,合5083名,平均每科取士317.688人。 以下是: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孙继皋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余孟麟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王应选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70名 支可大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周希贤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王泮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孙矿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沈璟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马慥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陆檄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林缵振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萧景训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萧应宫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

嘉靖时代的祭礼大变革_赵克生

有被赐印的在上密疏时态度马虎,还遭到世宗皇帝的严厉斥责,如夏言。某些大臣甚至将密疏作为与世宗皇帝论政的最常用方式,如嘉靖初年的杨一清和后期的徐阶。此二人的代表意义较为突出。杨一清是被赐印者,他和世宗皇帝通过密疏和密谕的往来进行论政、论学、议礼,成为世宗决策的重要依据。徐阶没有被赐印,却是可以入值西苑的少数大臣之一,自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始,直到嘉靖朝终了,徐阶和世宗间的密疏与密谕往来,可以说是无日不有。此二人,一在嘉靖初年,一在末年,一个是被赐印的,一个不是,在他们的日常政治活动中,密疏成为他们与世宗皇帝议政言事的最主要方式。而在世宗长期留居西苑的日子里,其他不可以入值的朝臣,也只有用密疏向世宗奏报政务,才能引起世宗的特别关注。其三,世宗对密疏的批答更加重视。嘉靖一朝,无论是议政、论学,还是议礼、赞玄,世宗都经常地通过密谕和大臣们商议,而大臣们为了保密和效忠,也用密疏向世宗积极表达自己的态度。因而,密疏与密谕是大臣与世宗讨论国事的最主要方式,这在明代的其他时期是不多见的。世宗对密疏的批答也特别及时,有当日批出者,多为第二日批出,很少有第三天或更长时日才批复的,即便在世宗晚年身体多病的情况下亦如此。相比正常的题奏本,迁转时日多,程序繁琐,且皇帝多假内阁和司礼监之手而不是亲批,密疏在 皇帝日常处理政务中的突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时间上,世宗重视密疏的理政方式与他前两个理政方式的转变,并不是相接的。也就是说,在嘉靖初年,世宗勤于上朝时,就很重视密疏政治的独特作用,嘉靖二十一年宫婢之变后,他虽疏于上朝,但却通过勤于批答朝臣章奏的方式牢牢地掌控着朝政,与此同时,他更加重视密疏,使之成为了解下情和避免被几个可以入值西苑的大臣所蒙蔽而独掌乾坤的有效渠道。因此,嘉靖一朝,世宗皇帝的理政方式与明中叶诸帝是迥然有别的,它经历了三个变化,即由勤于早朝到临御日浅,由上朝理政向重视章奏批答的转变,以及自始至终一直重视密疏的转变。 那么,何以后世史家多认为世宗和其他明代中叶的诸帝一样,也是怠政君主的典型呢?这主要是因为世宗理政方式的转变长期被忽视的缘故。即,世宗皇帝理政方式的转变,在形式和表面上,是一个比一个隐蔽,一个比一个看起来好像是疏于理政,事实上,恰恰相反,世宗就是在越来越“怠政”的表象下,通过密疏政治越来越严密地实现了对朝政的控制。在嘉靖朝前期,世宗就是通过勤于上朝和重视密疏相结合的方式,和朝臣们一起完成了嘉靖革新,而在后期,他则是通过勤于批答朝臣的章奏,特别是密疏的方式,达到了“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 [收稿日期]2007212227 [作者简介]赵克生(1967— ),男,安徽舒城人,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明代政治文化史研究 嘉靖时代的祭礼大变革 赵克生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病逝。武宗既无皇子又无同父兄弟,皇位继承者只得从皇族旁支中选择。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以武宗“遗诏”与《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依据,迎立兴献王(宪宗之子、孝宗之弟、武宗之叔,正德十四年薨)之子朱厚熜入继帝位,他就是嘉靖皇帝。年仅十五岁的文弱少年,使登基的龙袍显得有些肥大,来庆贺的朝鲜使节也感到新皇帝清瘦若病, “殊少风采”。然而,就是他,主宰大明王朝四十六年,他的统治可以称之为明朝历史上的嘉靖时代———明朝历史变局开始显现的时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也许就是国家祭祀礼仪的大变革。几百年后,我们流连凭吊于天坛、帝王庙等名胜处,常常轻拍栏杆、追思遥想一个问题:嘉靖皇帝为什么要 6 2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56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56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7-29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李春芳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 名进士及第 张春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 名进士及第 胡正蒙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 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90名 亢思谦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汪镗孙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恽绍芳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史朝宾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曹金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张正和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黎澄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黄铸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张居正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胡杰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杨继盛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

明嘉靖年间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翁万达《明史

明嘉靖年间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翁万达《明史明嘉靖年间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翁万达 《明史 明嘉靖年间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翁万达《明史?翁万达传》 2011年01月24日 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两广,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杖之。阅四年,声绩大著。会朝议将讨安南,擢万达广西副使,专办安南事。万达请于总督张经曰:“莫登庸大言‘中国不能正土官弑逆罪,安能问我’。今凭祥州土舍李寰弑其土官珍,思恩府土目卢回煽九司乱,龙州土舍赵楷杀从子燧、爰,又结田州人韦应杀燧弟

宝,断藤峡瑶侯公丁负固。此曹同恶共济,一旦约为内应,我且不自保。先擒此数人问罪,安南易下耳。”经曰:“然,惟君之所为。”于是诛寰、应,擒回,招还九司,诱杀楷,佯系讼公丁者绐公丁,执诸坐。以两军破平其巢。又议割四峒属南宁,降峒豪黄贤相。登庸始惧。迁浙江右参政。经以征安南非万达不可,奏留之,乃命以参政莅广西。已而毛伯温集兵进剿,万达上书伯温,言:“揖让而告成功,上策也。慑之以不敢不从,中策也。芟夷绝灭,终为下策。”伯温然之。会获安南谍者丁南杰,万达解其缚,厚遇,遣之去,怵以天朝兵威。登庸大惧,乃诣伯温乞降。是役也,万达功最,赏不逾常格。然帝知其能,迁四川按察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知 二十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寻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劾罢宣府总兵官郤永、副总兵姜奭,荐何卿、赵卿、沈希仪。赵卿遂代永。万达谨侦候,明赏罚。每当防秋,发卒乘障,阴遣卒倾硃于油,察离次者硃其处。卒归辄缚,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违辄抵死。得降人,抚之如所亲,以是益知敌情。寇数万骑犯大同中路,入铁裹门,故总兵官张达力战却之。又犯鹁鸽谷,参将张凤、诸生王邦直等战死。万达与总兵官周尚文备阳和,而遣骑四出邀击,颇有斩获。寇登山,见官兵大集,乃引去。事闻,赐敕奖赉。屡疏请修筑边墙,议自大同东路阳和口至宣府西阳河,须帑银二十九万。帝已许之,兵部挠其议,以大同旧有二边,不当复于边内筑墙。帝不听。乃自大同东路天城、阳和、开山口诸处为墙百二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诸处为墙六十四里,敌台十。斩崖削坡五十里。工五十余日成。进右都御史。发代府宗室充灼等叛谋,进左都御史。知 已,已,会宣、大、山西镇巡官议上边防修守事宜,其略曰:古 山西山西起保德州黄河岸,历偏头,抵老营二百五十四里。大同西路起丫角山,历中北二路,东抵东阳河镇口台六百四十七里。宣府起西阳河,历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59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59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8-05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名录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诸大绶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陶大临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金达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90名 陈锡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孙鑨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戴科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张凤来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崔吉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伍典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曹子朝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张大猷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陆梦韩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田稔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冯谦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

明清两朝皇帝列表

明清两朝皇帝列表 大明王朝1368—1644年首都北京 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 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4年 第3任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 第4任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1年 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 第6任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14年 第7任代宗朱祁钰1449—1456年在位7年 第8任英宗朱祁镇1457—1464年在位8年 第9任宪宗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23年 第10任孝宗朱佑樘1487—1505年在位18年 第11任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16年 第12任世宗朱厚充1521—1566年在位45年 第13任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6年 第14任神宗朱翊钧1572—1619年在位48年 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 大明王朝共16帝17传立国277年END 大清王朝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 第1任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7年在位11年 第2任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年在位17年 第3任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3—1661年在位18年 第4任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年在位61年 第5任世宗爱新觉罗胤(衤真)1722—1735年在位13年 第6任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1795年在位60年 第7任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1820年在位25年 第8任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0—1850年在位30年 第9任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0—1861年在位11年 第10任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1—1874年在位13年 第11任德宗爱新觉罗载(氵恬)1874—1908年在位34年 第12任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1912年2月11日在位3年 满清帝国共12帝立国296年大清王朝立国268年END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4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4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9-03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名录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张以诚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 名进士及第 王衡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 名进士及第 曾可前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 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57名 许獬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龙三益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王三才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张问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张所望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曾应棨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徐大用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余玉节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吴澄时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袁懋谦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李胤昌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