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 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 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 肌肉相关的 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 的体位,固定被 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 前让患者实际 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 级(从主动完成 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 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 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

肌力测定方法

1.手法肌力评定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2.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与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得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得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 检查得就是动作得主动肌与协同肌 熟练得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得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得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得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得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得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得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得收缩Array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得与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得AROM与PROM 确定被检查者得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得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得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得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得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与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得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得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得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得方向要与肌肉用力得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得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细分级标准分级

肌力细分级标准分级 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表 级别名称标准相当正常肌力的% 0 零(Zero,0)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1 微缩(Trace,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 10 2 差(Poor,P)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3 可(Fair,F)能杭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75 5 正常(Norlna1,N)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100 每一级又可用“+”和“-”号进一步细分。如测得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该级的右上角加“+”号,稍差时则在右上角加“-”号,以补充分级的不足。其具体标准见表2-2。 表2-2 肌力细分级标准分级 评价标准 O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 1/2 以下 3-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抗轻度阻力 4-能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能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能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肌力就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就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就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以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她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她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她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她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她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她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 (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与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程序: 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与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与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与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与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也可认为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为绝对肌力。肌力评估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此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一、肌肉的分类 (一)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协同肌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分为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三种类型。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的收缩方式。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三、肌力评定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程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记录内容与方法 依据肌力分级标准记录肌力等级:0~5级,必要时注明“+”,“-”号;若关节活动受限,应记录范围;有痉挛、挛缩、疼痛或未能按规定体位检查时等应注明。 (二)结果分析 根据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判断患者的肌力等级,并分析造成肌力障碍的原因。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测试两大类,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于1916年由Lovett提出,以后有所改进。评定时采用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1)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2),要求受试者在标准测试体位下,即在减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标准动作。检查时主要的依据因素包括:①检查者施加的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比;②肌肉能否抗重力运动;③关节能否做全范围运动;④关节运动主动肌有无收缩。 表5-1 Lovett 分级法评定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实用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细说肌力评定》见面课及答案

《细说肌力评定》见面课及答案 见面课:其他肌力评定方法介绍 1、最常被用来当成徒手肌力评定的替代方式为() A.使用仪器的肌力评定 B.特定化的肌力评定 C.爆发力评定 D.以体重为阻力的评定 E.Cyriax测试收缩性组织损伤的方法 正确答案:使用仪器的肌力评定 2、等速肌力测试的优势不包括() A.速度恒定 B.顺应性阻力 C.肌力最大化 D.精确定量

E.简单方便 正确答案:简单方便 3、等速肌力测试中代表爆发力的指标是() A.峰力矩 B.总功 C.峰力矩体重比 D.力矩加速能 E.交互支配时间 正确答案:力矩加速能 4、等速肌力测试中,左/右同名肌比大于10%易造成弱侧损伤()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Cyriax测试收缩性组织损伤的方法时,若收缩性组织引发疼痛,主动及被动的动作都会产生疼痛()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见面课:肌力评定临床应用 1、肌力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A.阻力原则 B.超常负荷原则 C.适度疲劳原则 D.反复训练原则 E.SAID原则 正确答案:阻力原则; 超常负荷原则; 适度疲劳原则; 反复训练原则; SAID原则 2、施加的阻力的肌力训练方法适用哪级肌力()

A.0级肌力 B.1级肌力 C.2级肌力 D.3级肌力 E.4、5级肌力 正确答案:3级肌力; 4、5级肌力 3、肌力0~1级时训练采用什么方法() A.电刺激运动 B.助力运动 C.主动运动 D.抗阻运动 正确答案:电刺激运动 4、2级肌力可采用主动运动训练,患者自身运动,抗重力,不予以外来助力及阻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徒手抗阻运动训练时需固定关节近端,施加的阻力方向与运动肢体成直角。()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见面课:肌力评定的重点与难点 1、关节绕垂直轴在哪个面内运动() A.矢状面 B.冠状面 C.水平面 D.矢状面和冠状面 E.矢状面和垂直面 正确答案:水平面 2、肩关节关节面的形状是( )

肌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一、肌力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耐力:肌肉持续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称为耐力。耐力可分为持续耐力和重复耐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到出现疲劳时已完成的收缩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二、回顾与肌肉相关的知识 肌肉依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这里主要讨论骨骼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称为随意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粗肌丝:肌球蛋白 ⑴骨骼肌的生物学特性:骨骼肌→肌束→肌纤维→肌原纤维肌动蛋白 肌浆细肌丝: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⑵骨骼肌的力学作用: 原动肌:产生原动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 拮抗肌: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两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肉,这些在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肉成为拮抗肌。 固定肌:固定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以防产生不必要的动作,协同原动肌发挥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参与这种固定作用的肌群,通常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其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通常称为协同肌。 ⑶肌肉收缩的形式: 等张收缩又称动力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方式称为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的不同改变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等张向心性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肌肉起止点相互接近。如肱二头肌的向心性收缩可使肘关节屈曲。等张离心性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长,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此时肌肉收缩主要在于控制肢体坠落速度。 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肌纤维收缩的做工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等速收缩指肌肉收缩时,产生肌张力变化,而带动的关节运动的速度是由仪器设定不变的。 ⑷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指肌肉内各纤维束的横截面只之和。 肌肉的初长度:即收缩前的长度。因肌肉是弹性物质,故在生理限度内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则收缩时肌力较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肌肉的募集: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越大,肌力也越大,成为肌肉的募集。 此外,肌纤维的走向和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都对肌力的大小产生影响。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程序: 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 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 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 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4.】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甌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摘分卄甜对、开珮敝ffS,检壹各掲夫节肌肉力量。⑵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皓腿及滕关节屈曲,检查伸證及屈滕肌髀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II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 【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 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 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 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禁忌症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仪器设备 临床上肌力评定方法有手法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在器械肌力评定方面,需要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

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操作程序及方法 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2-5、表2-6和表2-7。 表2-5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表2-6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和体会,我们把意识障碍和昏迷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范围的大小,思维内容和脑干反射分成下述几类。一、意识模糊(cloudiness)往往突然发生,意识轻度不清晰,表现为迷罔、茫然,为时短暂。醒后定向力、注意力、思维内容均无变化。但情感反应强烈,如哭泣、躁动等。常见于车祸引起的脑振荡或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二、啫睡状态(somnolent state)意识较不清晰,整天睡,唤醒后定向力仍完整,意识范围不缩小,但注意力不集中,如不继续对答,又重新陷入睡眠状态。思维内容开始减少。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或器质性脑病的早期。三、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意识不清晰,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的缩小。也就是说,患者可以感知较大范围的事物,但对其中的细节感知模糊,好像在黄昏时看物体,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定向力常有障碍,思维内容也有变化,可出现片断的错觉、幻觉。情感变化多,可高亢,可深沉,也可缄默不语。此状态往往突然中止,醒后仅保留部分记忆。常见于癔病发作时。四、混浊状态(confusing state)或称精神错乱状态(psycho-derangement),意识严重不清晰。定向力和自知力均差。思维凌乱,出现幻觉和被害妄想。神情紧张、不安、恐惧,有时尖叫。症状波动较大,时轻时重,持续时间也较长。可恶化成浅昏迷状态,也可减轻成嗜睡状态。常见于中毒性或代谢性脑病。 五、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意识严重不清晰。定向力差,自知力有时相对较好。注意力涣散。思维内容变化多,常有丰富的错幻觉,而以错视为主,常形象逼真,因此恐惧、外逃或伤人。急性谵妄状态多见于高热或中毒,如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慢性谵妄状态多见于酒精中毒。在美国,未达到昏迷的意识障碍常通称为谵妄状态,很少细分为混浊状态、精神错乱状态或谵妄状态等。六、昏睡状态(sopor state)或称浅昏迷状态(slight coma),意识严重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仅在疼痛刺激时才有防御反应。有时会发出含混不清的、无目的的喊叫。无任何思维内容。整天闭目似睡眠状。反射无何变化,咳嗽、吞咽、喷嚏、角膜等脑干反射均存在。七、昏迷状态(coma)意识严重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防御反应。无思维内容。不喊叫。吞咽和咳嗽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往往出现病理反射。八、深昏迷状态(deep coma)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一切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脑干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有时病理反射也消失。个别病人出现去大脑或去皮层发作。九、木僵状态(stupor state)指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患者意识不清楚,但整天整夜睁眼不闭,不食、不饮、不排尿、不解便、不睡眠,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突出,如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心跳不规则、呼吸紊乱、尿便潴留或失禁等。有时称为睁眼昏迷、去大脑状态或植物人。常见于弥散性脑病的后遗症。除了上述几种意识障碍的类型外,还有些特殊的意识障碍,如动作不能性缄默(akinetic mutism)和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等。两者临床表现和木僵状态相似,但均保留部分意识或完全清醒,只是不能表达而已。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1.徒手肌力检查 (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

(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 检查方法 1级2级3级4级5级 肩前屈肌群仰卧,试图 屈肩时可 触及三角 肌前部收 缩 向对侧侧卧, 上侧 上肢放在滑 板上,肩可 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可 克服重 力屈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力 加于上臂远端, 能抗中等阻力屈 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 力加于上臂远 端,能抗较大 阻力屈肩 肩外展肌仰卧,试图 肩外展时 同左,上肢放 在滑板上,肩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可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阻力 坐位,屈肘, 肩外展90°,阻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

肌力评定84104

.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1.徒手肌力检查 (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

.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

(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屈髋肌群仰卧,试图 屈髋时于 腹股沟上 缘可触及 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 托住对侧下 肢,可主动屈 髋 仰卧,小腿悬于 床缘外,屈髋,可 充分完成该动 作 仰卧,小腿悬于 床缘外,屈髋,阻 力加于股骨远端 前面,能抗中等 阻力 仰卧,小腿悬于 床缘外,屈髋,阻 力加股骨远端 前面,能抗较 大阻力 伸髋肌群仰卧,试图 伸髋时于 臀部及坐 骨结节可 触及肌活 动 向同侧侧卧, 托住对侧下 肢,可主动伸 髋 俯卧,屈膝(测 臀大肌) 或伸膝(测臀大 肌和股后肌 群),可克服重 力伸髋10°~ 15° 俯卧,屈膝(测臀 大肌)或伸 膝(测臀大肌和 股后肌群),伸髋 10°~15°,阻 力加于 股骨远端后面, 能抗中等 阻力 俯卧,屈膝(测 臀大肌)或伸膝 (测臀大肌和股 后肌群),伸髋 10°~15°,阻 力加于股骨远 端后面,能抗 较大阻力 伸膝肌群仰卧,试图 伸膝时可 触及髌韧 带活动 向同侧侧卧, 托住对侧下 肢,可 主动伸膝 仰卧,小腿在 床缘外下垂, 可克服重力伸 膝 仰卧,小腿在床 缘外下垂,伸 膝,阻力加于小 腿远端前侧,能 抗中等阻力 仰卧,小腿在 床缘外下垂, 伸膝,阻力 加于小腿远端 前侧,能抗较 大阻力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康复评定常用量 目录 一.肌力评定 二.肌张力评定 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四.平衡功能的评定 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 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3.Berg平衡量表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5.MAS平衡功能测试 6.三级平衡评定标准 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1.协调功能分级 2.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3.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4.平衡功能分级 六.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各关节活动度 2.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

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 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 5.异常步态汇总 七.感觉功能评定 八.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九.心功能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十.肺功能评定 十一.肌电图检查 十二.认知功能评定 1.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2.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 3.焦虑自评量表(SAS)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十三.ADL能力评定 1.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 2.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 3.Frenchay活动指数

十四.生活质量评定 1.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影响调查表中风专用量表-30(SA-SIP30) 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十五.脊髓损伤评定 1.感觉损伤的评定 2.运动功能损伤的评定 3.AS2A脊髓功能损伤分级 十六.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评定 2.偏瘫手功能评定 3.Fugle-Meyer评定 十七.神经损伤评定 1.Glasgow昏迷量表 2.韦氏记忆量表 3.Albert线段划消测验 4.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 十八.压疮的评定 1.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 十九.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的阻力与5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4 +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的阻力 4 能对抗阻力,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4-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3 +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一定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充分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中等程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3+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轻度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强力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1 触诊能发现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