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剑波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

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1959年小麦丰收。但麦收后大旱。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她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

红旗渠精神有其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有其地域性,更具民族性;有其宣传性,更具实践性;有其传承性,更具开拓性。

原省委书记徐光春2008年4月到安阳调研时,把红旗渠精神总结为“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敢攀高峰”4句话、16个字,其中重要的是“放”字,关键是“敢”字。“放”就是放手、放胆、放活;“敢”就是敢想、敢闯、敢干。红旗渠精神作为传家宝,只能牢记,不能忘掉;只能弘扬,不能淡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发展,不能停滞。

邓小平同志曾说,没有一股气、一股劲,是走不出一条好路的,走不出一条新路,是干不出新事业的。气就是精神、境界、激情和魄力。对红旗渠精神内涵的再浓缩、再提炼,也就是一个字:气。

我们经常讲安阳要有气势,安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最重要的是聚人气,提勇气,显大气,展豪气!聚人气就是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在挑战面前保持旺盛的斗志,在困难面前保持进取的精神,这就是勇气。我们还要显出大气来,无论是规划蓝图,制订方案,还是确定目标推进工作,都要彰显这种辉煌的气魄。展豪气就是轰轰烈烈干大事!

当历史的脚步豪迈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铿锵行进时,我们重新思味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扩充,在沉淀,更赋予了新时代的元素和特征,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三、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将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的光辉。人类社会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民族精神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精神长河,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如果停滞了、僵化了,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而且把它们与无产阶级世界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蕴含和包容历史与时代诸多优秀文化基因的红旗渠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而它的形成,又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提升。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一方面,要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内容,善于应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民族,广吸博纳,注重创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财富。唯有实现民族精神传统与现实的统一,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更加迅速、稳健地走向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

1.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来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把发展的目的———为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年红旗渠的修建,正是为了改变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局面,奠定县强民富物质基础。红旗渠精神体现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改变现状、促进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可贵的价值取向不但深深渗入林州人民的实践活动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强化。进入上世纪80年代,林州人靠着修建红旗渠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超人胆略和熟练的建筑技能,走出太行山,奔向全国建筑行业大市场,在各地施展才干。如今,在外地的林州建设大军共计2600多个建筑队,已达20万之众,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通过劳务输出,林州人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了解了国内外市场,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进入上世纪90年代,林州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宏大气魄,开始了向农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的进军。那些昔日在外搞建筑、经过现代城市文明熏陶、具有浓厚市场意识的施工队长和建筑工匠,作为林州人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新的历史舞

台。他们将资金、技术、信息、项目带回家乡,领办乡镇企业,成为林州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促进了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如今,林州人又制定了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力争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红旗渠通水40年,已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而由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则难以计算。林州人民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已从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走向美太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的本质。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新的形势下,林州的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强化宗旨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他们开展了以走千里长渠,访万家农户,办百件实事,正干部作风为主题的红旗渠调查千里行活动。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落实上述要求。还应看到,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的许多干部工作环境好了,文化水平高了,眼界更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别的地方没有做过的事,他们不敢做;别的地方正在做的事,他们不愿做;别的地方干成了事,他们又强调自己的条件差而不能做。至于那些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贪图安逸

享受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只会做表面文章、制造虚假政绩的人,不可能去干像修建红旗渠那样需要进行长期拼搏奋斗,乃至需要个人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的事情。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2.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否还需要完善的道德理性和高尚的道德理想?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无须再提集体主义,没有必要再讲无私奉献精神,不需要再借助道德对人们的活动进行调节。这种认识是不足取的,其理由是:其一,经济活动只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人类还有政治、文化等活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只是经济领域的行为目标,不能泛化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其二,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并不矛盾,因为后者也是一个企业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也要求人们接受一套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如果市场活动失去以道德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支撑,就必然造成严重无序的局面。

其三,我们所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又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讲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共同发展,反对不讲社会责任,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

由此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社会提倡大局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驱动所产生的弊端,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

3.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国情限制,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任何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的思想,任何平庸懒惰、固步自封的表现,都是没有出息和极端有害的。针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不良观念和思想障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姿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进行建设,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只能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

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只能是海市蜃楼。

4.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思想文化之魂,必须使全体人民拥有共同的思想、理想和信念、精神与道德规范。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如今,人们在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自己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感受到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赢利的经济目的被推至唯利是图的极端,公平竞争的经济手段被扭曲为钱权交易,经济活动的主体意识被一些人异化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经济活动的某些盲目性使一部分人产生强烈的投机心理,从而导致一系列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诚然,在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交换关系。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容易产生以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为特征的功利意识。但是,这种经济关系只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层面,而不是它的全部。在这个层面之上,社会还有自己的整体利益,还有超越于市场经济规则之上的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的利益关系。我们坚持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其价值指向的重点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关注个人利益,无视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社会秩序必然失范,最终也难以保证个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

献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导向,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繁复杂,人们往往被某些暂时的、无序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从而大大增加了认识客观世界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人们廓清是非界限,明确是非标准,自觉地坚持正确的认识,自觉地抵御错误的认识,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其中一些观念不可避免地同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样的尺度观察社会,用什么样的准则规范行为,对每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一些人长期忽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渊。联系当前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竞争和团体都离不开信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企业行为既需要依法进行,又需要职业道德来维护。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也要求有一定的商业道德。社会主义也讲物质利益,同时反对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反对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既要讲赚钱,又要讲奉献,在以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同时,以自己的奉献造福于社会。这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应有之义。在现阶段的道德建设中,必须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5.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坚持求真务实

胡锦涛同志号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

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能否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思想保证。

红旗渠精神体现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修建红旗渠,是当时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县委一班人在1959年底作出的决定。1958年正在搞大跃进,各地浮夸风甚嚣尘上。那年,林县小麦丰收,亩产114斤。杨贵同志回忆说:我到地区汇报工作,是第一个发言的。个别领导听到我如实报的数字,很不屑地说,你们林县就是躺着不干,麦子产量也不应该这么低。在我后面发言的,就说本县的小麦亩产400斤、500斤,也有谎称亩产1000斤的。可是,后面事情就来了,上级收征购粮,哪个县亩产1000斤,就上交500斤。这些在1958年很风光的地方,在后来的困难时期就惨了。1959年,林县再度遭受严重旱灾,河渠断流,井塘干涸。杨贵和县委一班人大胆作出修建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向山西的漳河借水,劈开太行山,建造人工天河,把水引进林县。当时人们感到疑惑:修红旗渠,林县究竟有多少家底?这是林县的机密。几年后,机密露馅了。原来杨贵和县委一班人趁着1958年丰收,没有因虚报产量而多交征购粮,悄悄攒下4000多万斤储备粮。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求真务实精神,体现了立足本地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求真务实精神,体现了尊重客观实际、不说假

话、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团结实干、敢于负责、无私奉献的求真务实精神。红旗渠不是吹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林州人民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把世世代代的期盼变成了现实。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能够给予人们以巨大的启示,这就是只有脚踏实地地创新和奋斗,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做得是好的。他们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拥护。但是,在坚持求真务实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指出的诸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飘浮、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明哲保身、患得患失,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情况,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这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必然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当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某些不良风气如不坚决刹住,势必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会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进一步坚持求真务实,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稿为讲课稿。原稿约30000字左右)

(作者系安阳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心得 7月1日至7月6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组织和精心安排下,我随学习考察团赴河南省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体验和实践。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亲临红旗渠,感受红旗渠,我不仅被宏伟壮观的红旗渠深深震撼,更被激荡人心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感动,让我真正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真正感悟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的宏伟画卷。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见证红旗渠的工程伟大,实地感悟红旗渠精神的可歌可颂,思想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鼓舞了发展斗志,坚定了发展信心。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践行共产党员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气魄红旗渠的规划设计,不是临时动议,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意气用事,而是林县人民在修建一批灌区工程和三座水库的基础上,在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的前提下,在能够组织动员群众、有一定后勤保障的条件下,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的这项伟大工程。正如作为红旗渠工程的主导者、策划者和参与者,林县的老书记杨贵同志深情地指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是建成红旗渠工

程的关键,”红旗渠那么大的工程,那么长的工期,如果不是无私无畏、敢想敢干,不是实事求是、灵活机动,要建成红旗渠是根本不可能的。”正是基于这种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气魄,林县县委、县政府才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宣言,而后通过近十年不折不挠的连续奋战,使林县河山真正换了新颜,林县人民真正过上了吃饱饭的好日子。林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敢想敢干的精神气魄,时隔多年,在我们林西县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和深刻印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跨越赶超的总体安排和发展方向,确立的工业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化工主导产业、农牧业”5531”发展战略和打造新型服务业发展基地,就是充分考虑了林西县的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前进方向提出的,就是充分考虑了广大林西干部求真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旺盛无畏的热情提出的,实践证明,我们县的做法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并且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走向了成功。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要按照我们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在实事求是中敢想敢干。敢想,就是要解放思想,破旧创新,要破”常规”,反”常态”。解放思想,本质就是一次次自我否定和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敢干,就是要克服畏难情绪,敢干善干。要消除少干活、少犯错,不干活、不犯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主动地置身于各种复杂的

学习思考:新时代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

学习思考:新时代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人们在评价杨贵说:“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杨贵同志创造出来的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更值得我们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幸福。 毋庸置疑,我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我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我党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正因为我

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中,我们的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所以多年来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才能从人民群众中不断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 新时代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根本在人。在红旗渠长达10年的修建过程中,林县县委一班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心为民,无私无畏,凝聚起全县力量,充分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林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勇敢地承担起领导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的重任,展示了党的基层组织强大的感召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大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危险在前、荣誉在后,铁骨铮铮、一心为公,确保了红旗渠的建设队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换句话说,红旗渠之所以能修成,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就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有一支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当前,我们肩负着“四个全面”的历史重任,这更需要通过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89分)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89 分)1. 本讲认为,()实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闻道”。( 3.0 分) A. 理论自信 B. 文化自信 C. 道路自信 D. 制度自信 我的答案: C √答对 2. 本讲提到,()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根本的自信。( 3.0 分)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制度自信 D. 文化自信 3. ()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最根本标志。( 3.0 分) A. 谦虚谨慎精神 B. 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 C. 实事求是精神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4. ()代表延安精神的核心。(3.0 分) A.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B.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 C.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的答案: B √答对 5. 根据本讲,()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延安精神的科学精神、 实效精神。( 3.0 分) A. 谦虚谨慎 B. 联系群众 C. 实事求是 D. 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的答案: C √答对 6. ()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集大成。( A. 长征精神 B. 延安精神 C. 红船精神 D. 井冈山精神理性精神、3.0 分)

7. 根据本讲,()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3.0 分) A. 延安整风精神 B. 抗大精神 C. 南泥湾精神 D. 愚公移山精神 8. 本讲提到,()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最根本的精神。( 3.0 分) A. 为人民服务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艰苦奋斗 我的答案: D √答对 9. 根据本讲,()就是对真理自信,对科学自信。( 3.0 分) A. 文化自信 B. 道路自信 C. 理论自信 D. 制度自信

心得体会: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新)

心得体会: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平凡历程中,形成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些精神资源不仅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而且形成一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具体形态。比如,在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三大战役精神等;在建设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在改革时期有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等。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精神”这个响亮的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打开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我们就可以在“中国精神”的框架内解放思想,开展多方面的研究。比如我们可以提出“中国革命精神”“中国改革精神”等等。这样,我们

就能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全过程中出现的精神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了。 中国革命精神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具有独一无二的丰富内涵和崇高地位,它不仅是历史的起点,更是逻辑的起点。如果不研究“中国革命精神”,就不能真正弄清楚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智慧。何为“中国革命精神”?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中产生的,反映革命的性质、体现革命者品格的精神。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从多方面去研究概括。大体说来,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还应加上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军民一致的鱼水之情等。 那么,进入新时代,中国革命精神是否具有当代价值?如何看待中国革命精神在今天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依据? 首先,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将随着这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只要这个事业在继续发展,这个精神就会继续存在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革命事业的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事业正在大力推进之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向着共产主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组长:邓腾飞201001030026 组员:陈泽众201001030063 李伟成201001030006 楚亚兵201001030027 支攀科201001030042 张国亮201001030039 王红帅201001030043 李朋201001030029 李焕201001030048 指导教师:刘会平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设结束了林县十年久旱,水贵如油的苦 难日子,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虽然孕育于上个世纪,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修建背景、建设历程、青年洞、社会反响、价值导向 一、修建背景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景,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儿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几十里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旦水。而在昨日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看到老公公担着空水桶而回。天黑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脚一滑,一桶水就全洒在地上,那也就意味着这家将会至少一天没水吃。看着满身大汗的老公公,新媳妇羞愧难当,难于面对家人,于是在除夕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天吃人的真实故事。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务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红旗渠。 二、修建历程 据当年红旗渠工程的除险队长任羊城老人回忆,当年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他平时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一次他的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差当逃兵。任羊城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四两套子,王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洲,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都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由于长期睡在石级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的了关节炎,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被逼的脸1960年的大年都没过就进入了太行山。此时,正是年轻的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国家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施工没有任何的大型机械设备,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运输设备,并且此时也正是我们的祖国最饥馑的年代,修渠民工们每天只有6两粮食,唯一可以补充的就是糠麦和几十种野菜。但林县人硬是咬着牙,鼓着劲,凭着自己的一双手,靠着一锤一杆,逢山破山,遇沟架桥。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靠天等雨的生存状况。林县的历史由此重写,林县的地图也由此重绘。 当年修建红旗渠,林县共动员了31万群众参加,投工4126万多个,开挖土石方2225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1.本讲认为,()实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闻道”。(3.0分) A.理论自信 B.文化自信 C.道路自信 D.制度自信 我的答案:C√答对 2.本讲提到,()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根本的自信。( 3.0分)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我的答案:D√答对 3.()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最根本标志。(3.0分) A.谦虚谨慎精神 B.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 C.实事求是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我的答案:C×答错 4.()代表延安精神的核心。(3.0分) A.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 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的答案:B√答对 5.根据本讲,()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延安精神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实效精神。(3.0分) A.谦虚谨慎 B.联系群众 C.实事求是 D.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的答案:C√答对 6.()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集大成。(3.0分) A.长征精神 B.延安精神 C.红船精神 D.井冈山精神 我的答案:B√答对 7.根据本讲,()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3.0分) A.延安整风精神 B.抗大精神

C.南泥湾精神 D.愚公移山精神 我的答案:C√答对 8.本讲提到,()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最根本的精神。(3.0分) A.为人民服务 B.理论联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艰苦奋斗 我的答案:D√答对 9.根据本讲,()就是对真理自信,对科学自信。(3.0分) A.文化自信 B.道路自信 C.理论自信 D.制度自信 我的答案:C√答对 10.()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智慧,既讲科学、讲理性、讲真理,也讲实际、讲实效、讲善行。(3.0分) A.为人民服务精神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 C.实事求是精神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我最佩服杨贵和林县班子的几个特点。 一是他们想为百姓所想。老百姓为啥能凝聚在共产党周围,就是共产党为老百姓着想。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这样,抗日战争打日本鬼子是这样,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八十万民工推着小推车支援__也是这样。王贵书记和班子抓住了群众引水实现祖辈梦想的心愿,所以一呼万众应! 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人必自敬而后人敬之。这样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凭一县之力,硬生生就把这副担子挑起来,这是需要多大的挑战力、意志力和想象力啊。我想,这在当时的旁人看来,实在是太异想天开和不自量力的事了。如果林县把希望放在别人支援、上级帮助上,十有八九是不会成功,反而会得到很多白眼。那时整个国家都处在困难时期,谁能帮得了这样的事。但林县人自己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等到他们真的干起来、有希望干成事的时候,就感动”上帝”了。于是,山西省委、平顺县委无私协作分水, __拨付支援一千多万,河南省派出技术人员等。所以人没点自力更生的骨气是不可能干成事,不可能被人尊重、更不可能得道多助的。

三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是毛泽东时代最倡导的干部作风。那个时代干部队伍文化知识并不高,一直到我做干部工作的八十年代末,国家规定中专以上毕业就算干部编制了,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专业干部队伍了。由此推论五、 __干部队伍文化程度之低。但那时有一点很好,就是学毛泽东选集成风,干部很懂唯物辩证法,办事讲究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工作作风很深入,密切联系群众。这些好习惯实际对做好领导工作实在是至关重要的。前天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介绍焦裕禄总结的十条工作方法也是这些。这样就使他们聪明起来了,做出的决策既快又好、切合实际,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最近,习 __要求全党各级领导要大兴调查研究,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我想这也是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吧。 四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清正廉洁的好作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好,党对好干部标准也好,都要求我们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群众更是讲实际,不仅看干部说,更看干部怎么做。杨书记和林县班子就象一个公司班子,为了红旗渠,和民工大部队一样,日夜奋战在太行山上,“引不来水,我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这样的承诺、这样的做为,谁不心悦诚服? 现在时代变了,中国社会变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的价值取向,日常工作方法更多尊重经济规律、价值交换、通过市场调节资

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7132337.html, 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作者:孙晓敏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3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的一种特色文化,是在抵抗外来侵略、积极建设家园中,无数革命前辈用实际行动甚至是流血牺牲,凝结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不仅具有育人功能,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当代价值;弘扬路径 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革命理想主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高追求,这种“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也是红色文化得以孕育并不断成长的精神之源。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二)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广大群众更多利益而奋斗,始终坚持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而后者则恰恰相反。革命英雄主义是不掺杂任何私心的,只要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者会毫不犹豫的舍“小我”、成“大我”,舍“小家”、顾“大家”。 (三)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是红色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我们党仍然能够保存实力、不断壮大的精神支柱。回顾革命战争史,可以发展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是革命官兵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在失败后保持信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战斗理想矢志不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种洋溢在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官兵、广大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成为了红色文化的一种特色。 (四)革命集体主义 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从立党之初,就始终遵循着革命集体主体,始终坚持党和人民同进退、共风雨。同甘共苦是革命集体主义的核心内涵,在艰苦的抗战时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剑波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 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林县有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1959年小麦丰收。但麦收后大旱。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出路在哪?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只有一条路: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她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

【心得体会】红旗渠精神与发展大局——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红旗渠精神与发展大局——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X月X日,我有幸参加市委党校第一分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去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其间,我参观了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和青年洞以及相关纪念地。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红旗渠是在特定发展大局下的产物,是建国以后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大局下,红旗渠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旱、涝、荒VS水利——中国发展的大局 X月X日,我们去参观红旗渠的分水闸和青年洞。在青年洞走道的下方有一个小庙宇。经向带班的周老师了解,这是个龙王庙。灾荒频繁,这里几乎村村都建有龙王庙,老百姓祈盼龙王显灵带来风调雨顺,保障农业收成。但是千百年来,林县的遭遇显示龙王并不给力。如建国前十多年,大旱就遇到二十多次,多次发生“人相食”惨剧。反而是建国以后,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为首的十万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穿破旧的衣服,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成为当代“龙王”。通过修建红旗渠,将林县变成了“风调雨顺”的新农村。 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旱、涝交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兴替。而不少兴修水利的“惠民”工程又刺激了王朝“中兴”。古时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隋炀帝修建大运河,都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治水事件,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上千年发展而被载入史册。红旗渠的修建不仅改变了林县“河山”,也体现

了建国后兴修水利的中国发展大局。 小局需要服从大局 在《红旗渠》话剧里,有一个省委调查组调查杨贵的场景。主要核实两个问题,一是中央提出“百日休整”号召,林县并未落实,如青年洞施工并未停止;二是“私自”借用30万斤国库公粮,用于解决修建红旗渠民工的伙食。这是两个公然“违背”中央大局的事件,被认为是“小局”搅了“大局”。因为前者是中央为“纠正水利建设铺设的摊子过大”的大局,后者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局。与这两个大局相比,修建一县发展所需的“红旗渠”,显然是“小局”。小局要为大局让路!但是,在杨贵及县委班子眼里,有两个更大的大局,一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兴修水利,标本兼治”的解决贫困问题的“生产大局”,二是林县55万农民的“生存大局”。在这两个大局下,“百日休整”不休和30万斤国库公粮的借用,显然又是小局。因此,林县县委不是不执行中央的政策,而是执行了更大的大局。 建国之初,随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行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林县的水利修好了,中央发展的大局就增加了完成的可能。千百年来因旱涝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甚至社会动乱,其产生的机制也在最大程度上被消灭了。实际上,红旗渠就是特定时代国家战略的微观体现。因此,红旗渠的修建才会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多次肯定,才会得到河南省委和山西省委的鼎力支持。 发扬红旗渠精神,实现中国梦

论红色经典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论"红色经典"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研究生:于海娟指导教师:王卫平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内容摘要: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红色经典"在中国革命文化领导权的建构中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得到了最为广泛而有力的传播。它对整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是其它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体系重建的艰辛与情感结构中怀旧色彩的彰显, 以及商业意识、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一浪接一浪的冲击,"红色经典"开始被加以改编,也因此得以逐渐重返文化舞台。尽管"红色经典"存在着难以弥补的局限,但在当下,它仍然成为多元文化构建中备受青睐的亮点, 再度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尊崇。针对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从"红色经典" 的历史价值、关于"红色经典"的?1?7?1?7编、"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与局限这样三个方面来进行探折,力图进一步推进对于"红色经典"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红色经典"在五六十年代的影响力和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概括,并分析它产生强烈社会影响的原因。第二部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其得失。第三部分探讨"红色经典" 在当下还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并清晰地指出其存在的局限。关键词: "红色经典" 历史价值改编当代意义引言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红太阳"歌曲专辑在音乐市场上的出现和流行,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史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为题材,高举革命理想主义旗帜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突然又从沉睡中焕发了活力,占领了一片广阔的出版和阅读市场,这些重新热起来的作品被称为"红色?1?7?1?7典",随着这些作品不断地被改编、搬上荧屏,文艺评论界相关的文艺争论也逐渐升温。尽管有的学者如陈思和等并不赞成"红色经典"的提法,但这并不能阻挡理论界对这一至今还没有固定的范围的词语所涵盖的作品的研究,关于"红色经典"这一概念的争论,这里不想再作叙述,综合各家言论,笔者比较赞同认为"红色经典" 主要是指解放后(主要是十七年期间)创作出版的描写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小说这一提法。包括《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苦菜花》等等,其中。三红--ti'J,青山保林"被有的学者称为经典中的经典。要说经典,这些作品还有待在历史的长河?1?7?1?7经历更长时间的考验,但若是在红色文学的框架中来看,这些作品是完全可以被称为经典的。这几年理论界掀起了关于"红色经典"作品再解读的热潮,使许多作品重放异彩,出版界又掀起了"红色经典"的重版热,影视界也掀起了"红色经典"的重新改编热。由此引发的讨论和争议,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多种社会力量、历史观念、审美趣味乃至个人记忆、生活偏好的冲突。"红色经典"由于特定的制度因素面担当的角色,及其体现和塑造时代精神的能力,是一般意义的文学经典所难以比拟的。作为一种革命话语,它承载着历史叙述的重任,即以进步的历史观念理解过去、确证今天和明天。同时,作为一种文 学话语,它又容纳并造就了几代人的生活想象、青春熟情和成长希望。因此,"红色经典"有着其它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从某种意义?1?7?1?7 讲,"红色经典"的改编所引起的复杂反应,与它的这种历史价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当下社会生活中人们多元复杂的文化心理。对"红色经典"的历史价值的分析、改编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它在当代的意义与局限的思考,都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红色经典"。一、"红色经典"的历史价值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最真实的记录。自建国至上世纪70年代末,可以说是一个道德理想的追求与盲目的崇拜交织、浪漫的激情与残酷的斗争纠结、真诚与虚伪同在、主人翁意识的高扬与人性泯灭的现实共存的年代。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红色经典",在现代性不断激进化的历史进程中,"既是一面镜子,更是历史最内在的躁动不安的那种精神和情绪。"在那个剧烈的变革时期,在那个猛然发生的历史断裂过程中,它始终扮演了"一种推波助澜的角色。"①正确 理解"红色经典"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客观的评价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需要强调的是。"红色经典"并不是硬把一个政治概念嫁接到一个艺术概念上去。就其称谓而言,"红色经典"具有"红色"和"经典"的二重性,既表达了对这类作品艺术价值的评判--经典,也说明了这类作品题材的共通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红色,从而以示一般运用"经典"二字概括作品 2 高度的区别:或者说它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经典"中的特殊个性--"红色"。事实上,"红色经典"的"另类"个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它不太强调某一部作 品的个体性"经典"资格,更看重的是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现象,以及这种独特现象中所有作品的群体性"红色"特征和所流露出来的包含着理想, 崇高、集体主义等?1?7?1?7蕴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一)精神遗传和文化记忆随着"红色经典"这一概念的出现,一些人对此提出质疑。但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红色经典"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国人所起到的精神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红色经典"之所

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一: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历史似乎已经逝去,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正在无孔不入地向各个角落和人们的骨髓里渗透的社会氛围里,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第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祈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红旗渠精神中的自信精神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图片,还是参观红旗渠的现场,我们都可以深深地体验到:红旗渠的决策者和修建者都有着基本上一致的信仰。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的建

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 创新精神是干成事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停步不前,就会企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再有的,人民的人生价值观也变得务实起来,所以要我们这一代勒紧裤头苦干是不会再有的了。但是正如马克斯提到,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虽然没有让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坚持这16字精神,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曾经是中国人的血管流淌着汗水与热血;红旗渠精神是人的第二生命;没有自信的人会恐而死,没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红旗渠精神不正是一套中国人能找到的最合适不过的生存法则吗红旗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最核心、

2020年求一篇红旗渠精神的演讲稿

求一篇红旗渠精神的演讲稿 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 ___,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 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

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 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 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 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

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 当代价值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 延安精神的形成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关。当时,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难当头时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得不屈服于国内外的压力,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于是,相对放松了对延安地区的围剿,以至形成了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国统区经济凋敝,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四大家族控制经济命脉,大发国难财,加之,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陷入的财政经济困难境地。抗战时期,在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重庆等地出现无政府状态,国民党压制民主,打击进步力量,相比之下,唯独延安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形成来源于原生形态,在此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1935年10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我们党在这一阶段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和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主要内容的白求恩精神。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纠正了王明

的右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进一步确认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袖地位。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用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2、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精神。同时,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而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当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1一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日寇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而且华北各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严酷斗争形势和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坐以待毙的死亡威胁向延安军民提出了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了克服各种严重困难,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着名的“十大政策”,其中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这个链条中的两个关键环子,如果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环子,其他问题都就好解决了,就抓住了中心。对此,毛泽东曾指出: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使我们党在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方面,立于不败之

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三种精神”心得体会 三月三日我公司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活动。 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为了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带领全县人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同自然灾害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红旗渠精神是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集中反映,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勇往直前、锲而不舍、敢于胜利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综上所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都是真、实、干。这三种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结合我们司机的具体工作,我们必须也要做到求真、务实、苦干这几点: 一:求真 求真,也就是寻求真理。作为司机我们首先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有关车辆的知识,机械原理,甚至还有车辆维修的知识。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学会了它们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为此每个月集体培训一次,和举行一次技术大比拼以求让大家更加熟练的掌握驾驶技术。要学习愚公移山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坚信自己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二:务实 我们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多看别人的优点,少计别人的缺点。每天保持车辆的干净舒适。出车前必须保证车辆的各种性能良好,防患于未然。平时定期的保养一定要做到,配合好各个部门做好工作。要像修建红旗渠的全林县人民那样齐心协力,只有班组团结一致才能相互进步。 三:苦干 我们要转变工作作风,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能有利就上,有难就让,有任务就推。号召曹经理的无功就是过的精神。我们要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

弘扬红色精神

弘扬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超越。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等民族优良传统;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月,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共同构筑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具体体现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传统之中,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孕育的结果,又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代精神的文化之基。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时代精神无不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红色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战争年代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壮丽篇章,它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诠释着共产党人和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以及在艰难的革命斗争环境下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英雄气节,代表着党和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铸就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与灵魂。 2.文化内涵。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热情、希望和忠诚的象征,它同时还具有驱邪避灾的含义,代表着光明、希望和胜利。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颜色,也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的代名词(国旗、国徽、党旗等都运用了红色的象征意义,“红军”、“红嫂”、“红色政权”都具有明确指代和褒扬的含义)。红色文化代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它既包含着革命旧址、烈士遗物等物质文化,又包含着红色思想、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价值内涵。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到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料与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宝贵财富,对后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开发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与价值观教育,不仅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4.时代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对物质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带给人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催生了精神世界的荒芜。目标缺失、信仰危机成为困扰当代青年的普遍问题。人们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和找回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精神和信仰回归,成了当代人发自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而“红色文化”体现出的坚定的人生信仰,崇高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天被赋予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新的时代意义,它契合了时代的精神,填补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需求,代表了社会前进主流价值的取向。 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来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荣、辱的看法是不同的,美国信奉“观念比枪更致命”的理念,主张向全世界开展一场“观念战争”,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通过跨国投资、文化产品出口和强大的传播媒介等经济和科技实力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试图把自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