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有人问,一篇文章怎样就深刻了?

我一直认为,文章的深刻,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深刻,没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当然也就无法谈到一篇文章的深刻。

同样一件事,你我都能叙述明白,而深刻,就是高出叙述之外的那部分思想。说清楚,说明白,只是作文中的基础等级,要想取得发展等级的分数,必须有超常的思考,超常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了。

昨天读到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陶器与纸屑》。文章的前半部分的叙述,可算是基础等级,叙述了他买陶器带陶器的经过结果,写他为了携带方便,抛弃了那些用来保护陶器的纸箱、碎纸和破报纸,结果,一个踉跄,果然破坏了陶器,他为此后悔不跌。一般文章写到后悔就为止了,可林清玄却从整个过程里展开了对生命历程的思考: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这就是一篇文章得以深刻的部分,也就是一般文章需要再上的一

个台阶,也就是发展等级。而从纸屑破报纸之类联想到我们身边的很多看似没意义,随手可以丢弃的东西,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负面因素,这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且很能启迪读者的思维,且对人世产生思考。至于文章的丰富与文采,通过阅读积累和写作练习,就可以提高的,这里就不必再说了,结尾那三段诗一样的句子,既是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是深刻的拓展和文采的展现。

要想把一篇文章写深刻,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还要有非常人的眼光和思维角度。眼界决定境界,思维角度和品质决定文章的深刻与否。

思维的角度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陶器与纸屑》一文,记叙之后的议论,作者可思考的角度有“陶器”与“纸屑”两个角度,而作者抓住的是最容易被忽略被抛弃的纸屑,通过谈其不能忽略的“价值”,进而联想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负面因素,使文章有了直抵人性的思考价值,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其中的看似无用,其实作用不可忽视,又包含着很深刻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考。结尾三段,花与泥土、彩虹与乌云暴雨、电影与黑暗,则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发散,使文章更有了一层深刻而又广泛的意义。

思维的品质是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经历、阅读经历,和对事情的见解有关。《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的经历和情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有了一定的思维品质,

学生逐渐就具有了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一篇文章得以深刻的基础。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也是这样,有些作文的技巧,其实不在作文本身,而在一定的思维品质和习惯。读此篇小文,顿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如一道稍高的台阶,差距就在那里,由此可以清晰一观。但要真正踏上“深刻”这一新的台阶,还是要在思维的培养上下一番工夫的。

记之,以备为作文等级评说材料之用,并感叹平时为文之浅薄,行文此境界吾不逮也!

附:《陶器与纸屑》:

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

我的石湾陶器本来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用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

后来,我做了决定,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上飞机走没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

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我心里非常非常的后悔,后悔没有信任包装妇人的话,更悔把纸箱丢弃。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个声音说:

“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

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等级和表达等级。内容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较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其中“题意”“中心”和“内容”这三项比较重要,而“题意”是重中之重。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题意”“中心”和“内容”各分为四个梯度:“题意”:①切合题意。所写内容选择角度非常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②符合题意。所写内容选择角度基本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③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行文有所游离;④偏离题意。指仅仅抓住材料中枝节来立意行文。

“中心”:①中心突出。能够紧紧围绕中心主题构思作文;②中心明确。指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③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个别游离中心;④中心不明确。无明确主题,或脱离材料含意作文。“内容”:①内容充实。所写文章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同时论证也很充分;②内容较充实。选事例典型,虽然材料不够丰富,

但论证比较充分,所选材料也基本能够表达主题;③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材料较少,不足以表现主题,或者所选事例只有个别典型,只能勉强表现主题;④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所选事例个个跟主题无关,只是“贴标签”式的拼凑。

简单地说,在基础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入格”,写合格文;发展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出彩”,写个性文,精彩文。

精彩推荐:专题:2013年全国各地语文作文真题

二、发展等级

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足文章。就发展等级而言,必须抓住四个关键词:深刻、丰富、文采与创新,这是高考“衡文”的标准,也是我们“练考”所追求的目标。

(一)深刻。

高考作文是指:(1)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2)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要有启发性。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

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分析,找准切入角度。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四面八方“胡思乱想”,以觅求更多更新的信息。即从某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个现象出发,想到其他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得出某个结论。运用发散思维扫描时,可以通过联想,或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或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分析,找出立意深刻的最佳角度。

“多方面分析”,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对不同事物,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分析角度:

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角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世界观角度。、

(二)丰富。

所谓“丰富”一是指“材料丰富”。即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陈旧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而提出的。考生要善于思考,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二是“形象丰满”。指叙事类作文中能够塑造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做到既

能绘形,又能传神,使人物形象有独特的性格、丰富的精神世界,真实自然立体地站立起来。三是“意境深远”。这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要求考生能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有有丰富思想到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这情既是浓烈的,又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材料丰富”,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使记叙性文体材料丰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串珠为链。将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2)化整为零。文章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写人或事,但为了表达得更充实,往往从整体层面上切入进去,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构造内存。如《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的高考作文,就是从“走进历史”、“寻访故园”、“融入自然”、“充实人生”来表现选择文学给“我”带来的收获,充分表达了“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这一主题。(3)点面结合。在重点介绍一两点一两点内容后,再横向展开,既可以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也使得文章详略得当。

在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丰富主要表现为论据的丰富上。

(1)事例充足。有些议论文为了使论据充足,往往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有气势。

(2)引用丰富。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句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所谓恰当,最主要的是引用的名言的基本思想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相

通的,引用之后,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

(3)分析透彻。在说理性的文章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的揭示,它往往使文章显得见地高远,不落俗套。“形象丰满”,主要是对记叙文人物塑造的要求。怎样在考场中作文中迅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

(1)综合描写显丰满。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反映。但要注意,对人物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2)立体展示显丰满。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要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

(3)历史变化显丰满。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地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4)独特个性显丰满。任务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篇幅不长的文章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

(5)细致描写绘丰满。典型细节的真实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迅速丰满起来。这种细节不仅要反映人物做什么,还要反映他怎样做。(6)铺垫渲染衬丰满。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物活动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善于利用环境的渲染能有效地突出人物形象。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

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要做到“意境深远”,有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

(2)追求画面的音乐性。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一种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含蓄地抒发感情。要使自己的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

(4)形象地表达思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诗意美、音乐美,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是酿造文章意境的关键所在,做到这些,就能使文章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形成艺术境界,构成文章的亮点。

(三)文采。

“有文采”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生动。要求文章用词恰当、精炼、形象。

(2)句式灵活。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4)文句有意蕴。指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所谓语言有文采,就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

确连贯、得体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的语言标准。如何让你的语言亮起来?

(1)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两个句子——

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点想家了。

B.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都表达了“女孩想家了”的意思,但A句只是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B句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向,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给人印象深刻。

(2)化静态为动态。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有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了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侵佛头……”

佛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人人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微笑、看、听、跃、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动态化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绘形绘声绘色。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有个小银圆落在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的跳着。”这就绘声绘色了。

(4)善用修辞手法。在行文中巧妙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美和韵律美。

(5)注意句式变化。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美感。

(6)引用化用名言警句。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不仅能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使文章平添文采。

(四)创新。

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是指观点新颖、题材鲜活、表现独特的在同龄人中具有率先意识的作文。“有创新”是对作文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游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1)见解新颖。考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2)材料新鲜。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鲜度。

(3)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4)有个性特征。文章的整体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是对“有创新”的最高要求。

高考作文要做到立意新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中权衡,优胜劣汰,爆发出创新求异的火花。

(2)逆向思考,萌发新意。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经过“反弹琵琶”,探出新意。

(3)力避传统,独辟蹊径。例如,对蒲松龄的《促织》这篇小说描写的“魂化促织”这个情节,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散文《促织,促织》却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着,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化同情为赞美,变低沉为悲壮,谱写了一曲为命运而抗争的赞歌。

“新鲜材料”何处来?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

(1)社会生活中来。考生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是我们成长的需要。可以利用电视,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订阅《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报刊,开阔视野,开拓素材空间,提高思想水平和文章品位。

(2)校园生活中来。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体察,深入开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动人篇章。

(3)家庭生活中来。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

(4)家乡生活中来。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醮情感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记叙文怎样新巧构思?要使记叙文做到构思新巧,我们可采用以下五种主要方法:

(1)横向剪辑法。我们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平淡无趣,很难写出震撼之作来。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式“镜头”,并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2)纵向连缀法。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要有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切忌记“流水账”。如果考生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事件“珍珠”,就能逐层拓展开文章的内涵,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3)巧设悬念法。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4)抑扬相生法。在一篇文章中,褒与贬先后出现在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上,以此强化感情,形成文章起伏,突出人物形象。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欲扬先抑的构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波澜。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荡起读者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另外还有巧设误会、情节陡转、故事巧合、视角转换、细节凸显等方

法。

怎样写好个性特征?我们觉得:

(1)有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考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事物,激起了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等。有一篇题为“鲇鱼跑了”的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人买了三条鲇鱼,怕它们溜掉,于是严加防范,把鱼放入桶中,“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加上一块大砧板”。次日,“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这样,爸妈难免互相埋怨,作者却突发奇论:“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妈那样想,因为我突然感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从生活现象中,独具慧眼,领悟到富有启发意义的的哲理。文章陡然生辉,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有独特创造性的表现。要求考生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形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总之,高考作文要想达到一类卷,必须做到: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 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如《再见了!亲爱的母校》一题中有个感叹号,这就要求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充满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在审题中正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中心、材料范围以及主体要求。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词就限定所写的一件事应是暑假里的事。 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午饭前又要写到午饭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 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又如《难忘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在某一很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一题须写农贸市场中的事;又如:《上学路上》则须写去学校路上的事;如《海边》、《在海滩上》、《海岸一角》三题都是指海边,但是所指的具体空间还是有些大小区别的。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都是写别人的情况,即使文章写到“我”或他人,那也是处在陪衬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三题虽然都可指同学,但三题的写作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对象基本上是唯一的(当然也可以写以前的同桌),而《我的伙伴》则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学,也可指邻校小朋友,还可指邻居小朋友等,范围要大得多。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必须写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只能写亲身经历的,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还不能算亲身经历。《老师二三事》只能写老师的二件或三件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一个的人》。又如《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学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写一件事,而后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题。 其次,应该弄清题目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是关键部分,不少题目都有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叫做“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依次规定了体裁(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数量(一件)、内容(难忘的事),这三点要求中,主要的无疑是“难忘”,这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

如何使议论文写得更深刻

作文指导: 如何使议论文写得深刻 高中语文组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高考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 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例文一)……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谈踏实》) 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不能没有你——分析论证 分析大名又叫论证——论述证明。议论文不论不证,难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存联

如何写好作文(总结)(5篇)

如何写好作文(总结)(5篇) 如何写好作文(总结) 第1篇: 一、把握中心,审清题意对作文来说,第一步就是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题目清楚了,就会写得切题,就能够不走或少走弯路。否则,拿到题目草率动笔,急于写作,还没有搞清楚题意就信马由缰,一发而不可收拾,写跑了题还不明白原因呢。怎样审题呢拿到题目后要仔细阅读,确定题目的重点和中心,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所谓重点和中心,往往要求同学们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个字词,抓住重点词语,也就是“题眼”。申清题意,从而确定作文的资料和重点。审题时,还要搞清文章要写的范围和角度,不按规定的范围写就会跑题。总之,审题的关键是确定重点,把握范围角度,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打开思路,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二、命题作文的定体每一篇作文是由资料和形式的结合,体裁是作文表现形式。 所谓定体,就是拿到试题后,弄清楚试题要求写成什么文体。小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体表现主题的方式不一样,写作的方法就有很大的差异。从题目的文字来定体,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记”字的多为记叙文,如《记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记我的一位朋友》等,还有不太明显的,如“访”“观”等,题目中有“论”“说”“谈”“议”“驳”等字的是议论文,如《谈实事求是》《小议人生价值》等。说明文比较明显,如《水的用途》等,一看就是说明文。从题目的范围来定体。题目中,对要求写某个时间里的人和

事,那是记叙文,如《我的星期天》《劳动的一天》等。题目中有地域空间范围,要求考生写中国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人物,那也是记叙文,如《我北京的日子》《春到学校》等。从题目要求的对象和资料来定体。《我和我的教师》一看就明白,写作对象是“我”和“教师”,这是要求写人的;《实验成功》这是写事的;《故乡的山》这是写景的。这都是要求写成记叙文。而《树叶的作用》写作资料是事理;《我的钢笔》写作对象是实物,应当写成说明文。文体确定了,思考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了。如果题目是写记叙文,就立即从写人记事两方面思考,把主题表现出来。如果是说明文,就从说明事物特性状态 、功能等方面思考,如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如果是议论文,就从建立论点、寻找论据上下手,思考论证的方法。仅有确定了文体,就能够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同学们必须不可轻视它啊! 三、命题作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主题的约束,围绕着主题,为主题服务。立意过程就是写作时经过审题来确定文章应表达的基本意思。主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每个人头脑中固有的,它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提炼与概括,来自社会实践,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以,确定主题时,必须要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出发,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角度去立意。

怎么样把文章写的美 如何写出优美的作文

怎么样把文章写的美如何写出优美的作文 一、细节描写扣心弦。 如果说文章是一棵大树,那么细节描写就是最突出的枝干和最鲜亮的绿叶。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事物本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晚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一夜的工作》)总理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俭朴啊!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读着这个细节描写,我们的心中怎能不油然而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意! 二、景物描写现意境。 景物包括风云雨雪,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飞瀑名泉,古松奇柏,名花异草等。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写好一处景物,对于表现大自然、渲染气氛、抒发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 《夜莺的歌声》一开始写“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强调了战后被摧毁的村庄的惨状,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再如《雨中》描写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的伞“仿佛是浮在水面上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这一段紧扣“雨”字,连用三个比喻句,勾勒出一幅都市雨景图,为将要出场的人物营造了一种美的氛围。 三、巧用修辞添美感。 文章是一道菜肴,修辞就是盐和味精。修辞的种类很多,我们小学生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运用修辞要准确、新颖、

形象,不要人云亦云。 如:“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三亚落日》)句子中作者把“太阳”比作“快乐的孩童”,“歪着红扑扑的脸蛋”,生动形象,贴切传神。 四、学会联想增异彩。 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作文中适当加进自己的联想内容,文章就显得丰富充实,表达的思想也就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山水》)作者从“漓江的水”联想到别处的水——大海和西湖,由“桂林的山”联想到别处的山——泰山和香山,通过这些联想,突出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 五、语言鲜活造诗意。 文章语言要讲究音韵、节奏,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叠词反复加强语势。 如:“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鼎湖山听泉》)这段话声调铿锵,韵律和美,颇具诗情画意,读来悦耳动听,我们在朗诵时应细心体会,并在作文中认真推敲和着力锤炼自己

如何写好网评文章

如何写好网评文章 推动网宣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的时评文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网上那些好的时评文章作者,都是有较强的写作功底的。我认为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网评文章,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观点要正确。就是说要讲政治。我们都是组工干部,有的还是领导干部。平时,讲话、办事情、写文章都得讲政治。因此,我们写的时评文章也要讲政治,必须与党中央的精神高度保持一致,可以针贬时弊,但绝对不能“反动”。 二是反应要迅速。时评文章也要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唯有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论,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过时的评论很难激发网民的兴趣。撰写时评文章,谁出手快、质量高,谁的采用率就高。《宣扬“换妻”的癫狂“灵修”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三是题目要吸引眼球。题目是时评文章的眼睛。好的时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好题目。各大主流网站的上传文章非常多,网民们很多时候都是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人,才回点击看内容。网站的编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时评稿件,不可能每篇都去细看内容,往往是先看“题目”,题目好了再看内容。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好题目,内容写得很好,也很难引起编辑的关注。《18万

元一斤的龙井茶有多少腐败的味道》、《从官场“霸王硬上弓”看“无茅台不成席”》等。 四是语言要网络化。语言反映上要凸现历史典故、成语,特别是坊间喜闻乐见的俗语、歇后语和现代成语等,有个《别让废弃手机沦为“地沟机”》这个标题中的“地沟机”一词是来自“地沟油”的衍生。 五是主题要集中。一篇千字文章,主题不集中不好,集中一点谈出深刻的、别人心中想说的但是还没有说的东西很重要。要对领导讲话、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不为人注意地方,抓住一个方面、一个点集中力量、集中笔墨、写深写透、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出自己的特点特色。一篇短小时评,说清楚一小点道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什么都想包含进来。主题选择的技巧,关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近期聚焦,想想中央关注的东西,自己身边有些什么真实情况,用我们想说的话,身边人想说的话表述出来。 六是要由此及彼。时评文章要抓住一点写,但是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或者一个方面,而是进一步的挖掘提炼,思考其在更大范围上意义,小角度但要大视角,在最后用最精炼语言表述出来。 对于我们从事网评写作的新手来说,第一步:学习精品文章,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有人问,一篇文章怎样就深刻了? 我一直认为,文章的深刻,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深刻,没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当然也就无法谈到一篇文章的深刻。 同样一件事,你我都能叙述明白,而深刻,就是高出叙述之外的那部分思想。说清楚,说明白,只是作文中的基础等级,要想取得发展等级的分数,必须有超常的思考,超常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了。 昨天读到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陶器与纸屑》。文章的前半部分的叙述,可算是基础等级,叙述了他买陶器带陶器的经过结果,写他为了携带方便,抛弃了那些用来保护陶器的纸箱、碎纸和破报纸,结果,一个踉跄,果然破坏了陶器,他为此后悔不跌。一般文章写到后悔就为止了,可林清玄却从整个过程里展开了对生命历程的思考: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这就是一篇文章得以深刻的部分,也就是一般文章需要再上的一

个台阶,也就是发展等级。而从纸屑破报纸之类联想到我们身边的很多看似没意义,随手可以丢弃的东西,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负面因素,这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且很能启迪读者的思维,且对人世产生思考。至于文章的丰富与文采,通过阅读积累和写作练习,就可以提高的,这里就不必再说了,结尾那三段诗一样的句子,既是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是深刻的拓展和文采的展现。 要想把一篇文章写深刻,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还要有非常人的眼光和思维角度。眼界决定境界,思维角度和品质决定文章的深刻与否。 思维的角度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陶器与纸屑》一文,记叙之后的议论,作者可思考的角度有“陶器”与“纸屑”两个角度,而作者抓住的是最容易被忽略被抛弃的纸屑,通过谈其不能忽略的“价值”,进而联想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负面因素,使文章有了直抵人性的思考价值,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其中的看似无用,其实作用不可忽视,又包含着很深刻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考。结尾三段,花与泥土、彩虹与乌云暴雨、电影与黑暗,则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发散,使文章更有了一层深刻而又广泛的意义。 思维的品质是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经历、阅读经历,和对事情的见解有关。《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的经历和情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有了一定的思维品质,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专题训练 训练:汶川发生地震,很多人捐款。不久,易中天质疑余秋雨的捐款动机,称余秋雨“捐泪、捐学校、捐图书馆”是诈捐,有炒作之嫌。同样有人质疑易中天,认为易中天这种说法是为保持自己的“公共热度”。换言之,易中天对余秋雨的质疑本身也近乎炒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种流行态度:动机质疑。质疑是否天经地义?人们对公共事件是否有提出质疑的权利?行使质疑权利的时候,只问动机不问其它是否合适? 请你就“动机质疑”现象写一篇文章。 肯定动机质疑(是什么) 1.动机质疑是正常心理,是天经地义,也是公民的权利。政府和个人要有接受动机质疑的气度,真金不怕火炼。 2.动机质疑是维护、改变社会风气的守护神。它可以去伪存真,净化社会风气,让作假者原形毕露,引领社会走向真善美。 3.动机质疑是一个民族理性、成熟的标志。富有质疑精神的民族,才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民族,才会有一双明辨的慧眼,不再受愚弄、受欺骗。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思考使人类强大。——帕斯卡尔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北岛 否定动机质疑(为什么) 1.动机质疑是揣测,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往往是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测。(标哥) 2.动机质疑会冷了善良的心,伤了温暖的手,危害社会风气。(救人反被诬陷,质疑救人者的动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救?) 3.结果比动机更重要。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做好事的动机都纯洁得像天使。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又怎么了?只要他在做好事,需要帮助的人因他而获益,又何必苛求他的初衷? 辩证看待动机质疑(怎么办) 1.有根据时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公民的责任,不管他是专家还是名人。 2.无根据时要慎重,小心求证,避免不负责任的误伤。 3.能宽容时不妨大度,瑕不掩瑜,要允许玉中有瑕,花上带刺。

三招教你把文章写得深刻

第1页/ 总共14页三招教你把文章写得深刻以小见大法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的文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本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小事,川端康成却由此生发了美学思考,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终将走到尽头,那就“活下去”吧,只为了欣赏更多的美。审美,对于作者来说,早已不是目的或手段,而成为他生命本体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

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第2页/ 总共14页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等等。研究“见大”的走向,大致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的、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如上文所举的《花未眠》的文段,川端康成由花未眠发现的是一条审美理念:“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类似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饱含哲理。这就是走的“向外的路”。二是在对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的、向内的路,重人性开掘。比较典型的如余秋雨的一段话: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世界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 以小见大法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的文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

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作文训练 ——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 议论文要求论点深刻,说理透彻,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深刻”一直是高考评价考生作文的重要标准。怎样才是深刻呢?首先我们了解《考试说明》是如何解读“深刻”这一标准的。 《考试说明》关于“深刻”的要求: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如何才能写出深刻的考场作文呢? 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漫画材料题: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一个吻,第二次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了61分得了一个吻。 作文材料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能否透过现象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实质,就显示出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低,表现在作文中就是立意是否深刻。 这里我们可以层层追问,自问自答的方法去探究深层的原因: (一) 朝深处想,揭示深层原因 就这幅漫画来说,我们首先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成绩下降就受到责罚,成绩提高就得到奖赏?——因为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只以“分数”升降为标准。 下面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 为什么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只以“分数”升降为标准?因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分数高就是好学生。 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吗?分数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分数高能一直高下去吗?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层层追问,可以引导思路不断拓深。有了以上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1、不以分数论英雄,应该有多元化的标准。 2、成绩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不必太在意一时的成绩。 3、进步与退步是生活的常态,正确看待进步与退步的关系。 4、不要苛求完美,在不完美中追求优秀。 …… 当然,写文章时,我们不必对所有问题逐一回答。有的问题,也可能不止一次提问,不止一次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深刻的观点。 请看下面优秀例文,注意思考划线文字部分是如何阐述观点的。 例1: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切勿一“叶”障目》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评点上周作文:如何尺幅兴波 作文与画画有很多相似点,一幅很小的画,却让人看到无限广阔的风景,这就是所谓“尺幅千里”。一篇短小的文章,如果情节、结构处理得当,也会曲折动人,扣人心弦,这就是我们上周讲的《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很多同学都能掌握一两种方法,能够制造一点小小的波澜,只是不知道如何使波澜再曲折一点,把文意开拓得更深刻一点。 比如张阳运用欲扬先抑法,写班上的一名女同学不仅人长得丑,又缺点多多,成绩超差,自然大家都不愿与她为伍,全班把她孤立起来。可有件事,却让同学们改变了看法。原文如下: 那天体育课,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就去捡垃圾。一节课,她把大多数垃圾都捡完了。也正是那天,她捡了十四元钱,交给老师还给了失主,那位同学十分感谢她。 这部分应是全文的重点,但张阳却写得很简略,没有波澜,不能很好地突出她的心灵美。 如何通过增加情节(波澜),突出她的心灵美呢?何老师作了如下的修改: 那天体育课,别的同学玩得可高兴啦。只有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就去操场边捡垃圾,同学们见了都窃窃私语,以为她神经有问题。一节课下来,她把大多数垃圾都捡完了。正巧校长路过她身边,见她埋头捡垃圾,大大地赞赏了她一番,还说这是我们五(一)班的光荣。也正是那天,她捡了十四元钱,交给老师还给了失主,那位同学也十分感激她,还写了表扬稿,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呢。我们五(一)班出了一个拾金不昧的人,我们都为她骄傲。 老师增加了两个情节,一是她捡垃圾受到校长表扬,一是她拾金不昧成为学校新闻人物。两件事都为班级增了光,同学们都很佩服她,自然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达到了欲扬先抑的目的。张阳原文没有细致考虑,叙事没一点波澜。而该文增加了同学的误解,校长的表扬,失主的感激。不单文字增加不多了,情节丰富了曲折了,达到了“尺幅兴波”的功效。 下面这篇短文也有一些波澜,但为什么没写成功呢?我想可能也是不知如何制造波澜有关吧! 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一直想得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电脑,一台真正属于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如果你能自己出一千元,我就帮你把剩下的补足,让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我有压岁钱八百多元,只需攒一百多元就行了。 我决定靠干家务来赚这一百多元钱。妈妈给我列了一个价目表:洗碗3元,拖地3元,扫地3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30元。妈妈还像《梦想的力量》里“瑞恩”的妈妈一样,为我找了一个饼干盒,画了一百二十个格子,每挣一笔钱就涂一个格子。 我开始干活了。平时每天拖地、扫地,周末大扫除。我干了三个多星期,就凑足了两百元。 我和妈妈来到了买电脑的地方,妈妈为我挑了一台五千多元的笔记本电脑。 太好了,我终于有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3篇方法和技巧

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3篇方法和技巧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个可能是困扰我们学生阶段的永恒的话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 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3篇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等于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 能引人注目 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 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 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提问引人关注、概括揭示、描写环境、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 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 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 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 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 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 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 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 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 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 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 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 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 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 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

怎样把议论文写深刻

议论文写深刻之法 不落俗套,立意才能深远。要想做到立意深刻,笔者结合语文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不落俗套,立意深远,需要一种问题意识。问题,常常是创新的切入点。问题虽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不仅表现了个体思维品质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法国著名作家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的绚丽多彩,需要有心人去发现,去体味。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科学上有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都是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作文有新意,立意要深远,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出美与丑。深刻的哲理,来源于生活的提炼与洞察。只有对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有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肤浅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见解深刻,从而写出的文章也让人耳目一新。 2.作文时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做到深刻,也就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的观点对别人有启发作用,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善于思考,善于朝大处想,朝深处想,朝远处想,朝不同方向去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表及里”就是防止事理分离,情理不合,罗列现象,文章平平。要善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首先要学会把握现象,分析现象,甚至还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搜集相同的现象,帮助你准确定位,抓住本质,深入本质。就某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导致某一事情结果的原因找准了,分析了,无须再用过多的语言旁证,见解往往高人一筹。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个结果往往是由许多原因引发的,一个原因也会产生多方面的结果,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深刻 议论文常常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根源,析意义。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与洞察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你周密地谁人背后无人说,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文章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

三招教你把文章写得深刻

三招教你把文章写得深刻 以小见大法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 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 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 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 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的文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 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本是自然 界客观存在的小事,川端康成却由此生发了美学思考,弓I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终将走到尽头,那就“活下去”吧,只为了欣赏更多的美。审美,对于作者来说,早已不是目的或手段,而成为他生命本体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 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

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等等。 研究“见大”的走向,大致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 力,走 客观的、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如上文所举的《花未眠》的文段,川端康成由花未眠发现的是一条审美理念:“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类似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饱含哲理。这就是走的“向外的路”。二是在对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 主观的、向内的路,重人性幵掘。比较典型的如余秋雨的一段话: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世界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 以小见大法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 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 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 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 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 的文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 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

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专题训练

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专题训练 训练:汶川发生地震,很多人捐款。不久,易中天质疑余秋雨的捐款动机,称余秋雨捐泪、捐学校、捐图书馆是诈捐,有炒作之嫌。同样有人质疑易中天,认为易中天这种说法是为保持自己的公共热度。换言之,易中天对余秋雨的质疑本身也近乎炒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种流行态度:动机质疑。质疑是否天经地义?人们对公共事件是否有提出质疑的权利?行使质疑权利的时候,只问动机不问其它是否合适? 请你就动机质疑现象写一篇文章。 肯定动机质疑(是什么) 1.动机质疑是正常心理,是天经地义,也是公民的权利。政府和个人要有接受动机质疑的气度,真金不怕火炼。 2.动机质疑是维护、改变社会风气的守护神。它可以去伪存真,净化社会风气,让作假者原形毕露,引领社会走向真善美。 3.动机质疑是一个民族理性、成熟的标志。富有质疑精神的民族,才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民族,才会有一双明辨的慧眼,不再受愚弄、受欺骗。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思考使人类强大。——帕斯卡尔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北岛 否定动机质疑(为什么) 1.动机质疑是揣测,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往往是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测。(标哥) 2.动机质疑会冷了善良的心,伤了温暖的手,危害社会风气。(救人反被诬陷,质疑救人者的动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救?) 3.结果比动机更重要。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做好事的动机都纯洁得像天使。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又怎么了?只要他在做好事,需要帮助的人因他而获益,又何必苛求他的初衷? 辩证看待动机质疑(怎么办) 1.有根据时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公民的责任,不管他是专家还是名人。 2.无根据时要慎重,小心求证,避免不负责任的误伤。 3.能宽容时不妨大度,瑕不掩瑜,要允许玉中有瑕,花上带刺。 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一个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能改变的,于是我就想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于是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但是,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去改变我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有了希望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也许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 孙国玉 知道皮鞋是怎么来的吗? 有一位国王到乡村去旅行,因为路面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脚痛。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位聪明的

如何把时评类作文写深刻(思想深刻)

2016届高三语文时评类作文评议方法指导 向思想更深处漫溯 -----将时评类材料作文的议论引向深刻一、何为“思想深刻” 对社会现状深入透彻的洞察,对人生百态细致入微的体悟,使读者朋友受益匪浅的启发。 -----作家的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考试大纲》二、时评的结构模式:引----议----联----结 (一)引用材料(开篇引用材料的新闻报道内容,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自然段,约100字) (二)分析材料(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约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约200字) (四)结论(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约100字) “时评”也属于议论文,那么时评写作的基本思路就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它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时评写作的构思角度 1、探究对错法:先判断事件的对错,如果事件是对的,重点写意义、影响等;如果事件是错的,重点写错因、后果等。 2、探究实质法——主要从“是什么”角度构思,一般是先概括新闻的主体事件,探究其实质,然后分析说理,阐明其影响、意义或危害、教训,发表自己的看法。 3、探究原因法——主要从“为什么”角度构思,从新闻事件的行为或结果本身出发,探究事件发生的主、客观的原因,溯本追源,发表自己看法。 4、解决问题法——主要从“怎么办”角度构思,在探究事件的实质和探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等。 四、思想深刻的分析方法 时评类文章能不能做到思想深刻,关键在于议、联两部分的分析评论是否深刻,怎样才能做到思想的深入和深刻,下面我们学习以下分析方法。 方法一:追根溯源,探究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挖掘其深层原因)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篇一: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 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 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何为好文章?这个定义没有固定的,我觉得别人喜欢看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别人能够在网站上停下来很久看你的文字,就说明你的文章好了。写好文章需要什么条件呢?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都需要具备的:第一:时间 就是写一篇好文章,你需要多久的时间,你想用十分钟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你觉得写出来质量会好吗?非常明显是不会的。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适合的情况下是3000字左右,这样给读者是最适合的,这个有人做过数据统计出来的,不是我乱说的,当代人这个快速浏览的模式时代,三千字左右一篇文章,最为适合! 那么三千字要写多久呢?其他人我不知道,就拿我现在这样的状态,刚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来说,三千字应该要写两个小时,平均两秒钟写一个字,当然包括了所有审核检查的时间,两个小时是能发布出去的。 第二:态度 其实写文章跟做人做事一样的,看一种态度,你的态度好了,写出的文章就会好了,态度不端正,写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不会被人喜欢的,怎么说呢?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你想写这篇文章,要达到什么效果,就是说要被多少人看到?要吸引多少人关注你?要给自己顶下目标,不然的话,你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写完了就发布,写完就发布,没有统计,没有计划,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进步,也不利于统计。 写作态度的意思就是你在写文章之前,就要好好的计划好写后发布后,得到什么效果,这一系列都要考虑清楚,计划清楚,才不会手忙脚乱,有的放矢总是好的。 第三:干货 其实写任何东西,想要别人喜欢看,最主要是给人提供价值,就是别人看完你这篇文章和不看是不同的,看完之后能够获得一些新的想法货看法,最好是能够让人有一股醍醐灌顶的效果,那就是真正成功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觉得你自己有干活分享给大家呢?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习,你要写文章,首先你自己就要好好的学习,你自己不进步,怎么能写得出好得东西呢?自己怎么学习? 我个人觉得学习分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结合一起用那是最好,多出去外面见识,多出去外面看看,多出接触些人,多出看些事物,你心里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感悟,有些心得,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只有经历,才有素材,有素材才有干活! 第四:初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