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

【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
【精品】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

《16.1二次根式》同步练习

1、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2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3

x≥ B.3

x> C.3

x≤ D.3

x=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带根号的式子是二次根式

B.

C. 不一定是二次根式

D. 0

a>

4a的取值范围是()

A.0

a≥ B.0

a≤ C.0

a= D.a为任意实数

5、下列式子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2

a>的是()

A C

6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为()

A.2

a≤ B.1

a≠ C.2

a< D.2

a≤且1

a≠

1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 _____.

2、一个用电器的电阻为R,消耗的电功率为P,它两端的电压为U,其关系式为

2

U

P

R

=,则U=.

3.x的取值范围是.

1.已知一个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140平方米的矩形菜地,求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5

2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试确定x 的取值范围.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C 2、 A 3、 B 4、 D 5、 B 6、 D 二、填空题 1、 a >5 2、 PR 3、 x >3 三、解答题

1 、解:设长为5k,则宽为4k ,依题意得, 5k ·4k=140 ∴k 2=7 ∵k >0, ∴k=7

∴矩形的长为75m ,宽为74m. 2、 解:依题意得,

??

?≠-≥+0

20

32x x 解得,x ≥2

3

-

且x ≠2.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同步练习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15=2=4=2 ) A. 4 B±4 C. -4 D. ±2 30的结果是( ) A.2 B.3 C.14、下列各数中,与 ) A.2 B.2 C.2-

5、张明做了以下作业:(124a =;(2=;(3)他做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6、已知((m =?-,则有( ) A.56m << B.45m << C.54m -<<- D.65m -<<- 12的结果是 . 3、计算2的结果是 .

1、计算:.

2、已知一个长、宽之比为5:4且面积为140平方米的矩形菜地,求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验证: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任意自然数,且2

n≥)表示的等式,并进行验证.

答案与解析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填空题

1、

2、

3、

三、解答题

1 、解:

2、解:

3、解: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同步练习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82=22

- B.32=1

- C.32=5

+ D.5510

+=

2、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能够进行合并的一组是()

A.3和18

B.3和

1

3

C.2a b和2

ab D.1

x-和1

x+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3=6

+ B.33=0

- C.33=9

g D.2

(3)3

-=-

4、计算

9

872

2

-+的结果是()

A.

5

2

2

- B.

2

C.2

D.

32

5、实数,a 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2

()

a b a b

--+的结果是()A.2b

- B.2a

- C.2()

b a

- D.0

6、若526,265

a b

=+=,则,a b的关系为()

A.互为相反数 B.互为倒数

C.互为负倒数 D.绝对值相等

◆填空题

◆选择题

1、计算:

1 401010

10

-

+=____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

12cm,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

48cm,则三角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____________2

cm.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8,12,32

cm cm 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4、如图在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5和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

1、计算:

218

(410)(80)

355

-.

2、已知32,32

a b=22

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

三、选择题:

1、

2、

3、

◆解答题

A

B C

4、

7、

8、

二、填空题

1、

2、

3、

三、解答题

1 、解:

4、解:

5、解:

《17.1勾股定理》同步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c是△ABC的三边,则a2+b2=c2

B.若a、b、c是Rt△ABC的三边,则a2+b2=c2

C.若a、b、c是Rt△ABC的三边,ο

90

=

∠A,则a2+b2=c2

D.若a、b、c是Rt△ABC的三边,ο

90

=

∠C,则a2+b2=c2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周长为25

C.斜边长为5 D.三角形面积为20

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A. 0 B. 1

C. 2 D. 3

4.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2—10的立方根为()

A2-10 B.2-10 C.2 D.-2

◆选择题

5.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 2倍

B . 4倍

C . 6倍

D . 8倍

6.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 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 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 ) A .8cm B .10cm C .12cm D .14cm

7.△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

8.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16

D. 55

9.如图,三个正方形中的两个的面积S 1=5,S 2=则另一个的面积S 3为________.

10.若正方形的面积为5cm 2

,则正方形对角线长为__________cm .

11.如图,消防云梯的长度是34米,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它只能停在离大楼16米远的地方,则云梯能达到大楼的高度是 米.

3

220

A

12.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 “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13.如图,小红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点B200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m ,则该河流的宽度为 .

14.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 .

17.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面积.

18.如图,是一块由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广场,一只鸽子落在点A 处,?它想先后吃到小朋友撒在B 、C 处的鸟食,则鸽子至少需要走多远的路程?

A B C

200m

520m

17cm

◆ 解答题

19.如图,小李准备建一个蔬菜大棚,棚宽4m,高3m,长8m,棚的斜面用塑料薄膜遮盖,不计墙的厚度,若塑料薄膜每平方米1.2元,问小李至少要花多少钱?

20.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4m的小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高20m的一棵大树的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4m/s的速度飞向大树树梢,那么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大树和伙伴在一起?

21.如图(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图(2)是以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验证勾股定理的图形。

(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写出它是什么图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六册)

初 中 数 学 知 识 点 大 集 结2017.07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3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5章,约需62课时,供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约14课时) 第17章反比例函数(约8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约8课时) 第19章四边形(约18课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约14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给出了分式的相对应的概念,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即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分析画出的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勾股定理,之后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是本章的重点。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的难点是这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19章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把它们分成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13.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 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Ⅱ.导入新课

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 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 提炼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 边角”或“ASA”). 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 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 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 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 ∠EB′A,使∠D′AB=∠CAB,∠EB′A′=∠CBA. ④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 将△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 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三角形全等”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测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1~10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只有一个,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为“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下列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2019年被称为“5G 元年”.据媒体报道,5G 网络的理论下载速度为1.25GB/s ,这就意味着我们下载一张2.5M 的照片只需要0.002s ,将0.00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210-? B .3210-? C .20.210-? D .30.210-? 3.下列运算结果为6a 的是 A .32a a ? B .93a a - C .()3 2a D .183a a ÷ 4.在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2 2 242x x x ++=+ B .2 4(4)(4)x x x -=+- C .() 2 2 442x x x -+=- D .()2 2 42x x +=+ 5.如图,经过直线AB 外一点C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 (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E .

(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 2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 (4)作直线CF . 则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 A .△CDF B .△CDK C .△CDE D .△DEF 6.有两块总面积相等的场地,左边场地为正方形,由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面积数据如图所示.右边场地为长方形,长为()2 a b +,则宽为 A . 1 2 B .1 C . () 1 2a b + D .a b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D 与B ,C 不重合),△ABD 和△ACD 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 1和S 2,下列条件不能.. 说明AD 是△ABC 角平分线的是 A .BD =CD B .∠ADB =∠AD C C .S 1=S 2 D .AD = 12 BC 8.如图,左边为参加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的武警摩托车礼宾护卫队,如果将每位队员看成一个点,队形可近似看成由右边所示的若干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其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是 A .△AEG B .△ADF C .△DFG D .△CEG D C B A 2(a+b ) ab a 2a b b 2 B C F G D E

(完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资料.doc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数与代数 ⒈数与式 ⑴有理数:有限或不限循环性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⑵数轴:“三要素” ⑶相反数 ⑷绝对值:│ a │= a(a ≥0) │a │=-a(a<0) ⑸倒数 ⑹指数 ① 零指数: a 0 =1( a ≠ 0) ②负整指数: ( a ≠ 0,n 是正整数) ⑺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a 2 2ab b 2 ⑻平方差公式:(a+b )(a-b )= a 2 b 2 ⑼幂的运算性质: ① a m · a n = a m n ② a m ÷ a n = a m n ③ (a m ) n = a mn ④ (ab)n = a n b n ⑤ ( a ) n n a n ⑽科学记数法: a 10 n ( 1≤a <10,n 是整数) b b ⑾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⑿ a c m (b d n 0) 等比性质 : a c m a b d n b d n b ⒉方程与不等式 ⑴一元二次方程 ①定义及一般形式: ax 2 bx c 0(a 0) ②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 2. 配方法 3. 公式法: x 1,2 bb 2 4ac (b 2 4ac 0) 2a 4. 因式分解法 . ③根的判别式: b 2 4a c > 0,有两个解。

b2 4ac <0,无解。 b2 4ac =0,有1个解。 ④维达定理: x 1 x2 b , x1 x2 c a a ⑤常用等式: x12 x22 (x1 x2 ) 2 2x1 x2( x1 x2 ) 2 (x1 x2 ) 2 4 x1 x2 ⑥应用题 1.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水中航行:v顺船速水速;v逆船速水速 2.增长率问题:起始数 (1+X)= 终止数 3.工程问题:工作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 1”)。 4.几何问题 ⑵分式方程(注意检验) 由增根求参数的值: ①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②将增根带入化间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的值。 ⑶不等式的性质 ①a>b → a+c>b+c ② a>b → ac>bc(c>0) ③a>b → acb,b>c → a>c ⑤ a>b,c>d → a+c>b+d. ⒊函数 ⑴一次函数 ①定义: y=kx+b(k ≠0) ②图象:直线过点( 0,b )—与 y 轴的交点和( -b/k,0 )—与 x 轴的交点。 ③性质: k>0,直线经过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k<0,直线经过二、四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b>0 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 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 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④图象的四种情况: y y y y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新)(全)

初中数学公式及定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符号分类: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按定义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 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3)a+b=0 ? a 与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 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代数意义:??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 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

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负数<0<正数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1)0没有倒数; 1; (2)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 a (3)若ab=1? a、b互为倒数; (4)若ab=-1? a、b互为负倒数.(补充)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八年级下全集

1.1二次根式 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含义,掌握二次根式中根号内字母取值氛围的求法。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解决有关问题。3.体会数学知识的不断拓广是为了工作、生活的需要,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1)4的平方根是 ; (2)0的平方根是 ; (3)-16的平方根是 ;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 答案:(1)2±;(2)0;(3)没有;(4)3; (5)5. 师:(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1:2.5。 生2:2.5的平方等于6.25,生1把2 5.2算成5.25.2?了。 师:生2分析得非常不错,那么哪个正数的平方等于5呢? 生(部分):找不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1二次根式,象“5”一样找不到一个数的平方为5时,我们就用符号“”来表示。“5”的算术平方根用“5”表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填空,回忆起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5)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为符号“ ”的引入埋下伏笔(当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无法用学过的数表示时,必须引 进新的知识)。 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根。用)0(≥a a 表示。 合作学习: 根据下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是: ; 正方形的边长是: ; 即课本P 4 的填空:s 2。 师: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 (b – 3)cm2 ) (2cm s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第13章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3. 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在条对称轴的是() 4.已知点P(2,1),那么点P关于x轴对称的P'的坐标是() A. P'(-2,-1) B . P'(-2,-1) C. P'(-,2) D. P'(2,1) 5.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是全等的是() A.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6.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 A. .20 B. 12 C. 14 D. 13 A B C D A B C D E C B D A

7. 如图△ABC中,AB=AC,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E和△ACD,且∠EDC=40°,则∠ABC的度数为() A. 75° B. 80° C. 70° D. 85° 8.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定P,使△AOP为等边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5个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 B. 40° C. 25°或40° D.不能确定 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中线AD、BE交于F,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共有()xK b1.C om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1.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 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 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 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 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 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 5 ×35 212 B. 36 5×212 C. 5 ×36 214 D. 37 5×211 12.如图,等边△ABC中,AB=2,D为△ABC内一点,且DA=DB, E为△ABC外一点,且∠EBD=∠CBD,连接DE、CE则下列结论: ①∠DAC=∠DBC;②BE⊥AC;③∠DEB=30°;④若EC∥AD,则 S△EBC=1,其中正确的有()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若△ACD的周长为7cm,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则AC +BC=. 1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的底角 是°. 15. 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 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 A B D C E A B E C D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完整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 、数与式: 1 、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 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 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 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 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 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 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 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 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对值。③一个数与0 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 0 相乘得0。 ③乘积为 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 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 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A 叫底数,N叫次

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 个平方根方,其中/0 的平方根为0/ 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A 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 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 A 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 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 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 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 M+N) (AM)N=A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