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型钢混凝土倾斜结构模架工程施工技术

法门寺型钢混凝土倾斜结构模架工程施工技术
法门寺型钢混凝土倾斜结构模架工程施工技术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型钢混凝土倾斜结构模架工程施

工技术

时炜周明万磊韩超

陕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倾斜高耸建筑大都造型独特,施工工况复杂,空间转换、交叉、折线节点较多,给脚手架的搭设和模板的安装带来了难度。结合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工程模架工程施工实践,总结和研究型钢混凝土倾斜结构模架工程新技术,解决结构中的安全防护、脚手架施工、模板加固等诸多施工难题。通过应用证明,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工程成本,简化操作,安全可靠,对今后同类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倾斜结构;模架工程;施工技术

Abstract:The shape and construction of mos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very special and complicated. Due to the space conversion and cros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rect the scaffolding and templates than others.

The purpose of our research is utilizing the practice of “Fa Fen Si He Shi She Li Ta” of template and shelf projects, so that we can summarize the new technology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tilted structures of template and shelf projects , tackle the key points on safety protection, scaffolding construction, model building and so on.

Ti is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building efficiency, reduce the financial cost, predigest the operation and conduct safety. It could be useful to other similar circumstance in building area.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tilted structures; Template and shelf projec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时炜,男,1969年12月,高级工程师职称,陕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研究领域为建筑施工技术,电话:138********

周明,男,1973年10月,工程师职称,陕西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领域为建筑施工技术,电话:136********

万磊,男,1981年3月,助理工程师职称,陕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研究领域为建筑施工技术,电话:137******** 韩超,男,1983年1月,助理工程师职称,陕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研究领域为建筑施工技术。电话:135********

1.工程概况

1.1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工程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主塔呈双手合十造型的剪力墙筒体桅杆式建筑(见图一)。塔高147米,属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层高10米。筒内各层5米处设有夹层,49m~54m中央区有大型桁架和穹顶结构,从54m结构分成东西两部分。外墙从44米开始到74米结构由原来的75度向内倾斜变成了与水平成54度夹角向外倾斜,从74m又变为向内侧倾斜54度,直至109m~117m东西四道两部分又重新连结在一起;54m以上手心墙体与外墙平行倾斜。外墙厚度0.7m,内墙厚度0.3~0.5m不等,结构造型复杂,墙体倾斜、空间转换、交叉、折线结点、指缝窗洞、拐角结构较多。

2.模架施工难点

2.1本工程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墙、柱节点连接复杂,各构件沿高度方向平面尺寸变化大、折点多。墙、柱内部含十字形、日字形、L形等多种钢骨柱。给现场模板支设、加固带来极大难度。

2.2结构在24米、54米、74米等标高部位连续转折,特别是手背墙在44~74

米逐渐向外悬挑21米,手心墙在54~109米需随结构倾斜搭设,故给施工用脚手架搭设带来极大难度。

2.3剪力墙中设置较多钢骨构件、钢筋设置密集主筋最小间距10cm,对拉螺杆无法贯穿,给模板加固带来极大难度。

3.模架施工方案设计

结合合十舍利塔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类似工程中模架施工经验,项目部组织成立模架专项技术攻关小组,对比技术比较成熟的爬模及滑模在本项目中应用的可能性。通过对比多个方案都无法满足工期要求。故项目部决定自主研发倾斜结构模架施工体系。

3.1模架搭设方案

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模架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手心墙施工模架体系、手背墙施工模架体系及核心筒内施工模架体系。

3.1.1手心墙施工模架体系设计

54~104米,该部分架体要满足掌心两边内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架体搭设高度约50米,宽度约18米,长度约37.5米。架体的使用功能:满足掌心两边内壁结构的施工,满足结构施工所需要材料的堆放,满足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根据以上的要求和资源状况。方案设计采用安德固公司提供的60承重系列产品。搭设采用中部悬跨两边沿掌心内壁阶梯的方式,在架体的内侧竖向高度方向每10米设置一个上料平台,考虑到架体的均布受力,水平方向设置四个平台,在每个平台通向施工操作面的位置预留一个人行通道。方便人员和材料的通行(如图二所示)。

图二:手心墙施工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3.1.2手背墙施工模架体系设计

手背剪力墙施工采台阶式斜挑架。该脚手架架体既要保证有足够的安全性,又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施工中,架体又要做为临时转料平台使用,故脚手架设计既要考虑安全性、又要兼顾使用方便性(如图三所示)。

图三:44~54米手背施工模架示意图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悬挑槽钢的规格,一般采用16#,长度在1.8~2.2米,其中不得小于0.5米(经过焊缝计算得出)伸入墙体内,悬挑剩余长度。钢梁焊接在钢牛腿上表面,间距通过计算得出不大于 4.5m。悬挑梁外端分别焊接两个ф25的钢筋头,作为立杆生根之用。脚手架选用ф48×3.5钢管搭设;立杆纵向间距为1.5 米,横向呈三角型状,步高1.8 米,第一步用钢管扣件搭设成内外桁架,下弦增设一道大横杆;在钢梁上安装的立杆用钢管扣件搭设成单片桁架式主框架。架体外侧满搭剪刀撑,每步设置钢管扶手。

搭设前,加固并利用下部的脚手架,沿纵向在钢梁(立杆底部)上铺设置大

横杆,紧跟着插装立杆,先立内侧,再立外侧立杆,用临时附墙杆支撑,调整好各杆件尺寸后,及时安装上部的大小横杆。搭设顺序由一端逐渐向前延伸。架底排好后,再向上逐步搭设。

同一步里外两根大横杆、大横杆接头应相互错开,且不宜设置在同一跨度内。大横杆搭好后,安装小横杆,其两头应伸出大横杆外边10cm以上。同一步纵向水平高低差不得超过2cm。

3.1.3核心筒内施工模架体系设计

主塔结构核心筒内采用安德固脚手架搭设,斜墙部分搭设悬挑架体(如图四所示)。

图四:54~104米核心筒内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3.2墙模板施工工艺

3.2.1爬模工作原理

在外架上安装爬模滑道,模板上方钢骨梁上安装工具式型钢吊梁,将3t手动葫芦挂在钢梁上,利用丝杠将模板托住,平稳的放在滑道上,使模板钢横肋接触到滑轨面,拉动葫芦,将模板升起。到位后,利用下部砼墙上的穿墙螺栓孔安

装支撑托架,用丝杠将模板支承到墙面上,松动吊装链条,将模板落在托架上(托架部位弹出控制标高线,方木找平),模板校正后,及时与内模穿出的对拉螺栓连接(如图五所示)。

图五:44~54米模板爬升示意图

3.2.2墙模板设计

墙模板采用Φ16对拉螺杆,间距800×800mm,在遇到钢梁或钢柱无法对拉

时,按照800×800mm间距上下100mm调整,尽量错开钢骨,省去焊接在钢骨上焊接螺杆;墙体竖向龙骨为60×100mm方木,间距200mm,;方木后面背两根10号背靠背的槽钢,槽钢用与对拉螺杆连接固定;墙根部向上1/3高度内对拉螺杆采用双螺母,其余2/3高度采用单螺母;对拉螺杆安装PVC管和塑料堵头,以防止模板螺栓孔部位漏浆(如图六所示)。

图六:墙模板加固示意图

4.施工工艺流程

4.1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

4.1.1搭设第一步架时,先插装外侧立杆,及时安装上部的大横杆,调整好各杆件尺寸后,继续搭设第二根立杆,将局部的小横杆搭设到位,再向上逐步搭设。同一步里外两根大横杆、大横杆接头应相互错开,且不宜设置在同一跨度内。其两头应伸出大横杆外边10cm以

上。同一步纵向水平高低差不得超过2cm。每个单元的顶部架需和上一步架的底部架体相连接,使整个架子形成整体;

4.1.2脚手架的立面需用斜杆将悬空部分的横杆倒拉,按照规范及构造要求搭设剪刀撑;

4.1.3脚手架搭好部分后,及时铺设脚手板。脚手板要求每个单元的顶步架满铺稳铺,不得铺成翘头板,弹簧板。其余的步跨按附图要求搭设架板;在靠墙一侧及端部必须与小横杆绑牢,以防滑出。在对头铺时。在每块板端头下应有小横杆。小横杆离脚手架端头应有10-15cm 以内;

4.1.4在每根槽钢之上按照立杆的距离分别焊10~15cm的钢筋头,将钢管倒插在钢筋头上,以增强架体抵抗水平推力的能力,提高架体稳定性;

4.1.5架体安装好三步高后,(特别是在顶部架体的外围)要及时安装扶手杆、挂设安全网、踢脚板,安装要求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的规定。

4.2模板施工工艺(如图七所示)

4.2.1脚手架搭设好后,三角形架体侧面安装滑道,将配置好的模板用塔吊吊装顺滑道入模;

4.2.2入模后及时进行模板临时加固;

4.2.3模板定位筋采用在钢骨柱、梁上焊接φ16T形钢筋控制;

4.2.4提模前,按照控制线预先将定位筋控制到模板支设的位置,焊接定位筋间距1~1.5米左右;

4.2.5模板下口首次支设采用砂浆找平,二次安装掩口(高度为50mm~100mm)贴双面胶带;

4.2.6模板间接缝贴双面胶带,相邻木龙骨用螺栓连接;

4.2.7模板角部采用定型模板,相邻模板做企口镶扣合缝,钢围檩接头处用双钢管加强;

4.2.8穿墙螺栓外套PVC塑料管和防漏塞;

4.2.9T形墙等拐角特殊部位将穿墙螺栓(三节头型)焊接在钢骨柱上。

图七:模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5 .结语

合十舍利塔的工程实践表明,该爬模技术与倾斜结构模架体系在本工程中切

实可行、使得工程按照进度计划顺利进行。架体安全,稳定,利于工人操作。模板入模迅速,便捷,可操作性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缩短了施工工期,施工全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为我公司在材料和人员方面节约了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型钢混凝土施工工法精编版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施工工法 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管理部 1、前言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又称为劲性混凝土结构或包钢混凝土结构,是在型钢结构外面包裹与曾钢筋混凝土外壳形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可以做成多种构件,更能组成多种结构,他可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用于各类建筑和桥梁中。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外包混凝土可防止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结构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结构的平面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轻度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混凝土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 另外为了满足建筑功能有高大空间的公用建筑向小空间的住宅建筑转换,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转变导致内部空间结构转换的需要,设计上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桁架结构。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型钢,既可以满足高层建筑高压力高延性的前提下,减小截面,又改变其脆性破坏的性质。型钢柱与型钢梁的连接、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型钢梁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型钢梁腹板翼缘开孔补强以及节点箍筋做法上技术要求高,各工种的协作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中需解决的技术要点。 2、工法特点 2.1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型钢柱与型钢梁连接,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型钢柱腹板翼缘开孔补强及节点箍筋做法等工艺的研究,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使型钢梁柱翼缘板开孔补强、型钢梁柱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梁柱节点箍筋做法等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受力的传递 2.2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每一个连接点绘制钢筋穿过型钢翼缘或腹板穿孔及补强 的节点大样,预先计划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纵向钢筋弯折和锚固及穿孔补强情况。型钢柱、梁构件实行工厂化制作,保证构件尺寸、精度及开孔位置的准确,保证了梁柱纵向受力钢筋能准确、顺利的穿过型钢梁、柱。避免了现场纠偏、补开孔的工作量,保证了质量和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尹向东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尹向东 发表时间:2019-04-29T16:10:29.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尹向东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同时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就要求企业自身必须拥有强硬的施工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必须从原有的单一建筑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建筑模式,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更是要将目光投向先进技术,争取满足各类人群对于建筑的需求。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材料由最初的泥土、树木,渐渐转变为砖瓦、水泥,再到现在的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凭借着自身的稳定性、经济性、耐久性以及耐火性,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所以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加强完善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的一大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导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极为迅速,也是人们需求量增大最直接的结果。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规模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必须注重每个细节,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浇灌的过程,都应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去执行,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建筑过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企业为了减少自身的投资成本,造成一些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是降低建筑质量的根本原因。在有一定的监管作用下,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将最基础的结构质量做好,以此来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主体结构及其他施工位置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规划,然后结合混凝土施工设备及工艺的合理配置,促使整体建筑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主要是由水、砂石、水泥及其他建筑施工材料的混合构成,在依照一定的拌和比例拌和均匀之后,需要联合钢筋材料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 温控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地区的环境气候进行科学的观察,进一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可以对混凝土的配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或者对混凝土浇筑季节、时间进行调整控制。例如:控制混凝土结构配比率,适量减少水泥在混凝土中的配比率,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目的;建筑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将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调整在一天最高温,并做好保温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后续模具的拆除时间、拆除顺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温度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3.2 浇筑技术 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历来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睐。首先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在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长时间的静置和晾晒,对于混凝土进行搅拌、振捣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规范化操作,这项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施工最终的效果和质量安全。 3.3 模板拆除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的拆除技术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施工技术,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不可忽略的一道步骤。模板拆除的顺序、时间随着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温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模板拆除工作前要对建筑的承重处进行标记,在拆除过程中遵循“先拆非承,后拆承重”的原则。 3.4 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工温度养护阶段。浇筑工作完成后12h内,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温度通常在5℃以上,部分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温度达不到条件,可以使用添加剂达到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第二阶段,在浇筑工作完成后12h内,养护手段主要为覆盖、浇水;第三阶段为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养护手段主要为喷水、浸水,达到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的目的。 4 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措施 4.1 选择优质原材料,落实原材料检验工作 施工单位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要严格依据建筑施工标准去选择,不可以次充好,特别是水泥这一关键材料。在购买原材料时要考虑生产厂家等因素,检查其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在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同的建筑部位需要的混凝土强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水泥等材料的选取上要进行对应,力保混凝土结构强度是完全符合施工设计方案的,丝毫马虎不得。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检查,避免强度不够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此外仍要对其他材料进行筛选检查,以免过多的杂质混入其中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同时要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使用,不可用污水废水进行搅拌。优质原材料的选取,是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 4.2 优化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试验设计,要充分的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需求,不可过稀或者过浓。在进行实际的配比操作时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不可单纯的凭借经验去配比搅拌,必要的可以列出相应的清单,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清单进行配比,这样就会极大程度上的减少漏配或错配的现象。配比工作完成后,也要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当检测结果达标后,再实施大量混凝土的搅拌,避免性能不符合要求而造成资源浪费。 4.3 做好施工准备,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顺利施工的基础。在混凝土配比搅拌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将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掌握,可以通过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关键点进行着重处理,做好细节处理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天气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做好防范措施。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具备浇筑条件,同

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及设计方法的比较

87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工 程 技 术 2009 NO.0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 1 前言 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简称SRC)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实腹式SRC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空腹式SRC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简称RC)构件基本相同。因此,目前在抗震结构中多采用实腹式SRC构件。实腹式型钢可由钢板焊接拼制而成或直接采用轧制型钢。 常用的SRC梁、柱构件截面形式见图1。 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与钢结构相比,SRC构件的外包混凝土可以防止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构件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构件出平面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采用SRC结构,一般可比纯钢结构节约钢材达50%以上。此外,外包混凝土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欧美国家最初发展SRC结构就是出于对钢结构防火和耐久性方面的考虑。与RC结构相比,由于配置了型钢,大大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尤其是采用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力有很大提高,并大大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对SRC构件的性能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在计算模型、计算和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75年Virdi和Dowling[1]借助设计曲线与大量SRC理论的分析及100多根柱破坏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纯钢柱欧洲曲线,并引入新长细比定义这一方法来计算SRC柱的轴向破坏荷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精度,而且还证明了SRC柱与钢柱内在的联系。对于偏压柱采用特定系数表示的直线和抛物线逼近柱子M-N相关曲线,根据这些特定系数确定柱子界面强度[2]。该方法一直沿用,并编入了1985年欧洲统一规范EC4《组合结构》。 在1989年的美国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ACI-318[3]中,将型钢视为等值的钢筋,然后再以RC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SRC构件设计,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SRC结构设计时考虑了构件的“变形协调”和“内力平衡”,但没有考虑型钢材料本身的残余应力和初始位移。在1993年的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LRFD[4]中,采用极限强度设计法来设计SRC结构,将RC部分转换为等值型钢,再以纯钢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组合结构设计,并考虑了残余应力和初始位移。此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很容易得到构件的弯矩与轴力,但由于它是以考虑初始位移和残余应力的纯钢结构为设计基础,是否符合组合结构的实际受力行为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英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于1969年将建筑中的SRC柱列入英国钢结构规范BS449的第三部分,随后将桥梁中的SRC柱列入英国标准BS5400的第五部分。对SRC梁,英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按组合截面进行弹性设计,即取0.7倍型钢屈服强度用弹性方法计算型钢,然后按组合截面进行修正,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欧洲四个国 际组织(CEB-ECCS-FIB-IABSE)于1979年联合制定组合结构典型规程草案,并于1981年正式出版了“典型规程”。该规程建议以SRC梁的腹板以及受压翼缘的钢板是否具有足够的刚度划分截面为密实和纤细。对两种截面梁的正负抵抗弯矩分别简化为按塑性理论计算和弹性理论计算。德国于1981年制定DIN18806的第一部分,形成SRC柱草案,并于1984年形成正式版本。1985年由英、德、法及荷兰四国共同制定了欧洲组合结构设计规范Eurocodes(European Codes, Commission of Euro-pean Communities)。此规范假定型钢与混凝土完全交互作用,构件截面仅有一个对称轴,将型钢与混凝土均按矩形应力块理论考虑,采用极限强度设计方法设计。 日本从1951年起开始对SRC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1958年制定了《钢骨钢筋混凝土计算标准及其说明》,此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在承载力计算方面采用了强度叠加理论。从1963年到1987年,该标准先后进行了四次修订,最终成为SRC结构设计规范第三版(AIJ-SRC),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设计理论和方法[5]。该规范在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遵从平截面假定及不考虑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等条件下,以“强度叠加法”作为理论基础。日本持续研究和发展SRC结构,主要是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家。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日本钢骨混凝土设计标准[6],1998年我国冶金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行业标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此规程基本沿用了日本标准的设计方法,包括其名称在内。将型钢作为等效钢筋,参照我国的混凝土规范及国内外有关规范规程,2002年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此规程中的设计方法与我国的混凝土规范相近。 3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比较[7] 综上所述,日本、美国等国的SRC结构 设计各具特色,下面分别阐述其优缺点。3.1 SRC结构设计规范使用范围 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及设计方法的比较 吕会文1 曲延增2 (1. 山东烟台市兴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000;2. 山东烟台百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000)摘 要: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括,及设计方法的比较。关键词:型钢混凝土 发展 设计方法 比较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09)03(c)-0087-02 (a)SRC梁 (b) SRC柱 图1 常用的SRC梁、柱构件截面形式

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doc

迎宾花苑5#、6#住宅楼工程(二标段) 新 工 艺 、 新 技 术 施 工 方 案 阳城县华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2) 三、工程目标 (3) 3.1工程质量目标 (3) 3.2施工工期目标 (3) 3.3现场管理目标 (3) 3.4安全生产目标 (4) 四、新技术的应用 (4) 4.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 4.2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技术 (11) 4.3钢筋连接技术 (11) 4.4地辐热施工技术 (15)

一、编制依据 1、编制说明 项目部在领取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和分析,综合分析了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装饰要求、地理环境,结合我公司的施工力量等各项优势,我们将按“精细管理,每建必优”的企业管理方针,投入到本工程的施工中去,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的完成施工任务。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建筑、结构等施工图纸; 2、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住宅建筑规范》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0、《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手册》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5、国家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16、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迎宾花苑5#、6#住宅楼工程(二标段) 2 工程地址阳城县西河乡王曲村东南 3 建设单位阳城县永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太原市大陆建筑设计事务所 5 监理单位晋城市九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 质量监督站阳城县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总承包单位阳城县华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8 合同承包范围施工图设计范围内土建及安装 9 合同工期365天 10 合同质量要求合格 11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12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13 基础类型筏板基础 14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7836.58㎡

钢混(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发展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自古以来,人类习惯用多种材料来构筑能减轻自然界不利因素地结构物,实用项目很难见到完全采用单一材料建造地完整结构物.从广义上来说,用竹索和木板跨越山谷地吊桥也是一种组合结构,在土木结构中最普通地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就是典型地组合结构之一.这种组合构件中钢筋借助于混凝土地扶助,充分发挥其抗拉能力强地特长,帮助混凝土克服抗拉能力弱地缺点,又受到混凝土地保护而免受侵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地组合结构地成功典范. 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房屋建筑、桥梁、地下建筑、海洋项目、特殊容器等领域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新材料还在不断涌现,还会出现新地组合结构.但就目前来说,在土木项目领域内,从经济与实用地角度来看,钢和钢筋混凝土之间地搭配是最合适地. 2组合结构地形式和分类 在土木项目范围内组合结构应该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材料组成,并且材料之间能以某种方式有效传递内力,以整体地形式产生抗力地结构.一般来说,组合结构分为: 1、组合板: (1)以下部压型钢板为配筋地混凝土板,其间用连接件使两者结合成整体. (2)在箱型截面钢板内充填混凝土地组合板. 2、组合柱:将型钢埋人钢筋混凝土共同承受内力地柱构件,又称SRC柱. 3、钢管混凝土柱:将混凝土充填到钢管内部而形成地组合柱 4、组合梁: (1)将钢筋混凝土板锚固在钢梁上形成地组合梁. (2)将型钢或焊接钢骨架埋入钢筋混凝土而形成地梁 5、组合墙:由混凝土和平面钢板结合而成地墙板. 6、组合壳体:就是由混凝土和曲面钢板结合而成地壳体. 各类组合结构中,根据型钢或骨架地类型不同、型钢或骨架与混凝土部件相对位置地差别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 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美感和安全性。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体材料,其综合性能 优于大多数其他建筑材料。在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或多 或少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对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相 应的探讨,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土木工程与混凝土进行概述,并分析土木工 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提升提出几 点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1、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顾名思义,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再辅以其他类型的材料 而制成的结构。 1.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作为一种被大量运用于建筑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的材料,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具有良好的可被运输的能力;第二,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在一般环 境下不易被腐蚀和非人为的破坏;第三,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因为混 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第四,可塑性好,尚未凝结的混凝土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 被模板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第五,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内部钢筋等材料从而 拥有良好的整体性,可用于抗震、抗爆等用途。第六,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大部分 材料都为砂石,产地广泛,便于制作。 2、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2.1.1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该比例通常称为混合比。为了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混合比必须通过试验、改造和其他程序进行测试,不应单纯凭借经验制定混合比。如果有实际含水 量与砂石混合比例之间的差异,应在混凝土搅拌前测量,以达到最佳混合比。 2.1.2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 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 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 应该满足规定。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 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 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2.1.3控制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裂缝问题中,温度应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了有效控制温度应力, 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和内部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加强浇注温度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这要求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 土应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相应的浇筑工作,以避免高温作业。同时,在混凝 土浇筑的情况下,如果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应采用相应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并应及时降低原料的温度。如有必要,可对混凝土进行强制冷却。这需要做

型钢混凝土结构介绍

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 (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般概念 组合结构定义:组合结构的种类繁多,从广义上讲,组合结构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一个结构或构件而共同工作的结构(Composite Structure)。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继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后发展兴起的第五大类结构。从广义概念上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组合结构的一种。 组合结构分类:组合结构通常是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钢又分为钢筋和型钢,混凝土可以是素混凝土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国内外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1)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2)钢—混凝土组合梁;(3)钢骨混凝土结构(也称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或劲性混凝土结构);(4)钢管混凝土结构;(5)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门学科起源于本世纪初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到了五十年代已基本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至今组合结构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许多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1968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6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对于各种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但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而且有利于实现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的接轨。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进与完善的,否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研究;应用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在整体工艺和技术水平上有了稳步的提升,特别是某些工程的单项施工技术已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我国建筑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要逐步转变技术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只有在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并且提高其实际应用效率和质量。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型钢混凝土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

型钢混凝土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型钢混凝土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对型钢混凝土构件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进行比较,并对梁柱节点构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挠度节点构造 型钢混凝土(SRC)结构简介 1.1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SRC结构承载能力高、刚度大。SRC构件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且克服钢结构耐火性、耐久性差及易屈曲失稳等缺点,使型钢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并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钢材的抗拉压性能。 (2)SRC结构抗震性能好。外包混凝土对型钢形成较强的约束作用,可防止型钢的局部屈曲,提高型钢骨架的整体刚度和抗扭能力。由于配置了型钢,大大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尤其是采用实腹型钢的SRC构件,其抗剪承载力有很大提高,并大大改善了受剪破坏时的脆性性质,使之具有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更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体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3)SRC结构综合经济效益好。由于SRC结构能充分利用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可节省约1/3的钢材,同时没有钢结构防锈、防腐蚀、防火性能差,需要经常维护的缺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相同的承载能力情况下,截面更小,自重更轻,布置更灵活。 1.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施工难度较大。SRC结构为型钢周围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结构,需要在有限的构件截面内按照图纸的要求准确放置型钢、纵筋、箍筋,尤其是梁柱节点部位,梁主筋需要解决与柱内型钢相交的问题,而柱主筋也需要解决与梁内型钢相交的问题,此外还有柱箍筋的套箍问题,箍筋在节点区内与型钢的相交问题。各种钢筋交叉、穿孔,对精度要求很高,对设计、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 (2)施工组织要求高。SRC构件多见于结构的重要部位,如转换结构或大跨结构、超高结构,本身施工难度就已较大,而SRC构件又要求以先型钢安装-后绑扎钢筋-再浇捣的顺序的施工,工序多,专业多,要求高。对各工种协调、进场顺序,吊装设备,人员施工空间等等在时间上、空间上、人员进退场安排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它刚度大,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强,可以增大跨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结构体系,有着其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湛江金海湾住宅工程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标签型钢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加,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层出不穷。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由于受轴压比的限制,导致柱截面尺寸非常大,不仅影响使用功能,而且不利于结构抗震。因此,出现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结构减少了构件的截面尺寸,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增加了建筑使用面积和净高,同时也减轻了建筑物自重。截面中的型钢和混凝土协同工作,共同承担荷载,使得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高于同样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因此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优良。 1 工程概况 金海湾住宅小区二期A2~A6工程位于广东湛江, 该工程框剪结构,地上35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198731.36㎡,工程造价35632万元。整栋楼在二层各有一道型钢梁,尺寸为600mm×3570mm,型钢梁内型钢尺寸为3210mm×360mm×30mm×30mm,型钢侧边设置20mm厚横向及纵向支撑肋。型钢梁长度分别为6800mm和980mm,将两段型钢梁内型钢分别与3根型钢柱焊接,并按图纸要求留孔绑扎钢筋,组成一个梁柱整体,以达到施工主体承重要求。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准备 型钢:采用Q345-B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板:采用Q345-B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管: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长度1m或3m。焊条:采用E50系列木方、U托等。 2.2 机械准备 大型吊车一台(300t)、电焊机4台。 2.3 人员准备 焊工8人、小工4人以及其他工种随时配合。 3 施工流程 3.1 第一阶段—型钢支撑体系 因大型钢(6800mm)荷载约8.2t,在进行梁柱焊接之前,搭设加强支撑体系,具体要求如下:型钢支撑采用7排立杆,3排位于型钢底部作为支撑,型钢底部横杆以300mm×400mm的步距进行布置。型钢两侧增加两排立杆,以提升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另扫地杆满加的同时,在型钢下的钢管底部增加一层30mm厚的钢板。 3.2 第二阶段—梁柱焊接 (1)支撑体系完成以后,即开始进行梁柱焊接。焊接时均采用一级焊缝进行焊接。 (2)小型钢梁(b)因荷载不大,可直接用塔吊吊起,定位以后进行焊接。大型钢梁(a)因荷载过大,将其分为3段,分别是1400mm、4000mm、1400mm。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亦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包钢混凝土结构,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包裹一层混凝土外壳形成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型钢混凝土构件比同样外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高出一倍以上,因而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加使用面积和降低层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经济效益显着。 2)型钢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已形成钢结构,且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能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因而无需设置支撑,可将模板直接悬挂在型钢上,这样可以降低模板费用,加快施工速度。由于无需临时立柱,也为进行设备安装提供了可能。同时,浇筑的型钢混凝土不必等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就可继续进行上层施工,可以缩短工期。 3)型钢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耐火性能和耐久性能优异,同时由于外包混凝土参与工作,和型钢结构共同受力,因此还可节省钢材50%以上。 4)型钢混凝土尤其是实腹式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延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显提高,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一、型钢混凝土结构构造 1、型钢混凝土构件 型钢混凝土构件是采用型钢配以纵向钢筋和箍筋浇筑混凝土而成,其基本构件有型钢混凝土梁和柱。型钢混凝土构件中的型钢分为实腹式和空腹式两类,实腹式型钢由轧制的型钢或钢板焊成,空腹式型钢由缀板或缀条连接角钢或槽钢组成。实腹式型钢制作简便,承载能力大,空腹式型钢节省材料,但制作费用高。 2、梁柱节点构造 梁柱节点的基本要求是:内力传递明确,不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主筋布置不妨碍浇筑混凝土,型钢焊接方便。 在梁柱节点处柱的主筋一般在柱角上,这样可以避免穿过型钢梁的翼缘。但柱的箍筋要穿过型钢梁的腹板,也可将柱的箍筋焊在型钢梁上。 梁的主筋一般要穿过型钢柱的腹板,如果穿孔削弱了型钢柱的强度,应采取补强措施。图5-44为十字形实腹式型钢柱与H形型钢梁的节点透视图。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代建筑对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在目前我国很多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发展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更是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定义、优点、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建 近几年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这就要求建筑行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施工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满足人民和社会对建筑行业的高需求。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一员。而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建、工程的后期处理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施工环节来说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施工关节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改善,并且合理的运用到建筑施工的实践中,才能使混凝土技术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特性 1.1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概述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使用次数最多的技术种类之一,它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将砂石、水泥、土以及其他原料作为建筑材料,将这种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有纯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各种钢筋建筑结构等。但是这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之中还必须注意到很多细节,才能最高效的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 1.2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建筑特性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比其他类型的施工技术更加实用,因為混凝土结构的塑形力更强,而且结构塑成以后非常的稳定,如果具体的建筑工程需要有不同形状、规格的结构分类,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可以优秀的完成,可塑性强是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最主要特性。 (2)建筑工程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坚固耐用,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特性与此特质完全相符,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由于其所用材料的原因,使得这种施工技术可以非常强力地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抗潮性能,而且这种结构施工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会经过很多次的压实与强化工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较为稳定。

建筑工程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 我局将在本工程施工准备时,本着合理、实际、科学、系统的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细化施工方案及各种技术措施,强调保证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施工措施,并极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科技成果。根据本工程特点,我局拟采用以下建设部推广使用的新技术,在单项新技术实施前将报业主、监理审批认可后实施。 1平面施工放线技术 本工程平面形态为圆弧与矩形相对叠合,施工放线较为困难,我局将使用先进的全站仪,该仪器具有精度高、反映快等特点,可距离放样、抄平测量、间接测量、坐标测量、偏镜测量、等分距放样、断面测量、水平角复测等,解决施工放线的难题。 2清水砼模板体系支设技术 我局在本结构施工中将采用新型竹胶大模板,此模板浇筑砼具有外观效果良好、劳动强度低、施工程度快等优点,我局在武汉体育中心用此模板施工的砼达到清水砼的效果。 3粗钢筋连接技术 本工程结构较复杂,钢筋接头较多,为了保证质量、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我局将采用粗钢筋直螺纹、电渣压力焊、熔槽帮条焊连接技术,此连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工效快,质量可靠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建设部推广应用的重点项目。 4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本工程师的二层结构和看台等部分均属超长结构,为了避免砼产生收缩裂缝,在砼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同时设置砼膨胀加强带,使其既能保证砼强度又能使其产生的预压应力抵消砼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保证质量,缩短工期。 5砼无水养生技术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养护质量,避免出现裂缝,我局拟采用先进的无水养生技术;在楼板砼浇捣完毕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进行养护,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梁柱涂模养护14d以上。 6建筑节能技术 本工程为体育综合训练馆,对隔音、保温要求较高,隔墙采用加气砼砌块,该材料具有隔音效果好,保温性能强等特点,同时节约大量耕地,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减少了城市污染。 7新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 该工程层面防水采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SBC120系列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确保屋面的防水效果。 8预拌砼泵送技术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砼,用砼输送泵输送,能够确保砼的质量,提高工程工期。9钢结构网架及彩色复合压型钢板应用技术 体育馆屋盖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钢结构网架及彩色复合压型钢板,能够满足体育馆大跨度的需要,同时美观轻盈,效果显著。 10微机管理技术

型钢混凝土施工方案7.15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一、工程简介 (1) 二、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1) 第三章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 (2) 第四章型钢柱制作与验收 (2) 第五章型钢柱安装 (2) 一、构件安装方案 (2) 二、型钢柱的安装及节点做法 (5) 第六章型钢梁安装方法 (9) 一、型钢砼梁施工顺序 (9) 二、型钢梁的安装与连接节点做法 (9) 第七章混凝土梁与型钢柱的连接 (12) 第八章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 (13) 一、框架柱及暗柱主筋安装 (13) 二、框架柱及暗柱箍筋绑扎 (13) 三、型钢梁钢筋绑扎 (14) 第九章型钢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 (16) 第十章型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 (17) 第十一章质量保证措施 (17) 一、各种原材质量控制要点 (17) 二、钢骨加工控制要点 (18) 三、钢骨现场安装控制要点 (18) 四、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工程控制要点 (18) 五、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9) 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9) 一、钢柱吊装过程中的防风安全措施 (19) 二、临时用电和施工机具 (19) 三、悬空作业 (20)

四、攀登作业 (20) 五、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落伤人 (20) 六、防火保证措施 (21) 七、钢结构施工安全其它注意事项 (22)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总设计; 2、钢结构深化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6、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 14958-1994); 7、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2013); 8、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 10433-2002); 9、栓钉焊接技术规程(CECS 226:2007); 10、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11、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01SG519); 1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04SG523); 13、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CECS 230-2008);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商业、住宅楼工程1幢是广州市尚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洲中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65600㎡,地下4层,地上裙房5层,塔楼51层,建筑总高度158.3m。ZZ-1栋地下一层23根钢柱,首层22根钢柱,二层21根钢柱,三层~七层24根钢柱(含暗柱),八层27根钢柱(含暗柱),九层42根钢柱(含暗柱),十层59根钢柱(含暗柱),另外,核心筒位置三层4根钢梁,四层~九层6根钢梁,十层65根钢梁,十一层~三十六层8根钢梁。所有钢柱焊接栓钉,钢板材质为Q345B。钢柱截面形状见下图。 二、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1、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柱与钢筋的相交点多,钢柱与柱周主筋、箍筋的

四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新”技术和建筑节能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 1、混凝土技术 1.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C40、C35、C30,混凝土数量约36600m3。 本工程病房楼筏板混凝土厚度1.2m,康复楼Ⅰ、Ⅱ筏板均为1.1m,为大体积混凝土,筏板砼总量约7200m3。为了控制砼内外温差以及校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随时掌握砼温差动态,施工时提前预埋电子测温线,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测温,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温度进行测试和监控,根据温差值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从而预防防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 通过掺加细矿物掺和料--Ⅰ级粉煤灰和各种外加剂配置出符合工程要求的各性能混凝土。其中基础筏板及地下一层混凝土拟掺加多功能防水剂,满足结构自防水设计需要,该部分混凝土数量约7200m3;其余部位掺加缓凝高效减水剂以增加其可泵性,混凝土数量约36600m3。 2.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2.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本工程主体结构中的钢筋,设计全部采用HRB400级普通热扎钢筋.高强碳含量降低,能有效改善钢筋的延性、能提高钢筋的屈服强度。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等优点。本工程高强钢筋用量约5400t。 2.2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工程中钢筋直径≥22的连接接头均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接头等级为Ⅱ接头,其特点是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在施工作业面施工方便、快捷,能有效的缩短工期。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进行钢筋连接,大大减少了钢材的损耗和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大直径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共计约40000个。 3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3.1清水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的剪力墙、框架梁板柱的模板支设全部采用新型木胶合板

施工及注意事项,打造优质型钢组合结构

施工及注意事项,打造优质型钢组合结构 目前国内的型钢结构大多运用于建筑物核心筒等主要受力区域,作用相对较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设计到施工的经验不足,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许多结构设计时仅仅考虑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上,很少全面考虑在施工时的可行性。 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包裹有一层钢筋混凝土的外壳,这种结构现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工程转换层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将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相对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由于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了型钢骨架,使得这种结构具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 (1)型钢混凝土设计上不受含钢率限制,刚度,承载力高。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倍以上,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即可以增加使用面积和层高,其经济效益显著。 (2)型钢构件截面积小,对于建筑物而言,可以增大跨度,增加使用面积和层高,其经济效益可观。 (3)型钢混凝土梁结构的延展性远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刚度加强,抗屈服能力增强。 (4)型钢混凝土梁柱高层建筑不必等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就可继

续施工上层,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程的工期,即节约了施工成本。 三、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相对钢结构的优势 (1)与钢结构比较,型钢外包混凝土参与承受荷载,同型钢结构共同受力;同时由于型钢包裹混凝土后,能够抵抗有害物质,从而防治钢材锈蚀。 (2)受力性能好,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的型钢由于受到外部钢筋混凝土的约束,克服了普通的钢结构构件的受压失稳的弱点,同时也克服了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差的弱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耐火性和耐久性优良。 (3)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型钢共同受荷载,使型钢混凝土成为节约钢材的一种有效手段。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较钢结构可节省钢材50%以上。 四、适用范围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适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目前广泛应用于多层、高层建筑、桥梁等构筑物中。 五、工艺原理 由钢筋混凝土包裹型钢所形成的结构被称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它的核心部分为型钢构件,即在型钢外侧配置适当的纵向受力筋并配以合适的箍筋加以约束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宜先在专业的钢结构加工厂根据设计要求事先将型钢加工好,并专业的钢结构吊装队伍进行吊装,完成后再交由专业的土建施工队伍进行外包的钢筋混凝土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