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

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3、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须忌用;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4、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影响心率,抗心肌缺血,改善循环,抗休克作用;

2、对消化系统作用

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减轻恶心呕吐、抗溃疡等作用;

3、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改善阳虚证,使阴虚证恶化;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镇静和局麻作用,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影响内分泌功能;

5、抗炎和镇痛作用

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温里祛寒药对于西医诊为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疼痛、肠胀气、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慢性气管炎、慢性

肠炎、痢疾、疝气腹痛、慢性肾炎水肿、性功能障碍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温中散寒药

主要用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脏寒证。

【1、干姜】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辛,温,入心、肺、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1)本品善温脾胃之阳而除里寒,常与党参、白朮、炙甘草等配伍同用。如辅助附子,可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以治阴寒内盛、四肢厥冷等症。

(2)本品温燥辛散,不仅能温肺以散寒,又能燥湿以化痰,故可用于寒咳多痰之症,常与细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 关于姜:

1、姜,原为民间常用药物,亦作为佐餐之品。由于治疗上的需要,通过不同的加工炮制,就分为生姜、煨姜、

干姜、炮姜等数种。

2、生姜性温味辛,长于发散,又能温中而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干姜辛散之性已减,而偏于治里寒之症,故以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为主;炮姜又名黑姜,已无辛散作用,故以温经止血及温中止泻为它的专长。因此,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说法。至于煨姜,是用生姜煨

熟,比生姜则不散,比干姜则不燥,其性与炮姜略同而力较逊,专主温里而治胃腹冷痛。

3、干姜与附子同,功能回阳;但干姜偏脾胃之阳,而附子偏温脾肾之阳。

【2、高良姜】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辛、热,入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主治:本品善散脾胃寒邪,且有温中止痛之功,故适用于脘腹冷痛等病症。如治胃疼痛,常与香附配伍同用;治腹部疼痛,可配肉桂、厚朴等同用。因为它温中散寒作用较好,所以还可用于胃寒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用。

【3、红豆蔻】

辛,温,入脾、胃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1)(寒湿所致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行气止痛:

(2)研末掺牙,治疗风寒牙痛。

【4、花椒】

辛热,有毒,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5、胡椒】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辛、热,入胃、肾,肝,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浮热牙痛,解食物毒

主治:(1)胡椒性热,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泻、腹痛等症,常配合高良姜、荜菝等同用

(2)可单味研粉放膏药中,外贴脐部,治受寒腹痛泄

泻。

【6、丁香】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辛,温,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治:(1)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

(2)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 注:

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7、荜菝】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1)本品辛热,善走肠胃,能温胃腑沉冷,又解大肠寒郁,功能温中散寒,故对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

呕吐、腹泻等症,常与厚朴、广木香、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本品又可用治牙痛,用荜菝为末揩之。

【8、荜澄茄】

本品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成熟果实。

辛、温,入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1)本品功能温暖脾胃、散寒止痛,故适用于胃寒疼痛,以及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脘腹胀闷等症,常与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香附、广木香等药配伍应用。

(3)可用于寒症小便不利,以及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等病症。

【9、山柰】

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

辛,温,无毒,入胃,脾,心,肾,肝经。

功效:温中,消食,止痛。

主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

【【【【二、温肾回阳药】】】】

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

【1、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肥大块根。

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

主治:(1)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2、乌头】

辛、苦,热;有大毒,入心、肝、脾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消肿溃坚、祛腐。

主治:(1)痹痛,头痛,腹痛(乌头汤,活络丹,黑神丸,乌头赤石脂丸,乌头煎)

(2)阴疽(四虎散,草乌揭毒散,外用)。

**** 注:

川乌,草乌的毒性与附子相似而过之,尤以草乌的毒性最强,应慎用。

【3、肉桂】

本品为樟科植物箘桂树的树皮。

辛、甘、大热,入肝、心、肾、脾经。

功: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主治:(1)肉桂,为大热之品,有益火消阴、温补肾阳的作用,故适用于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萎、尿频等症,常与温补肝肾药如熟地、枸杞、山茱萸、等配伍;对脾肾阳虚所致的腹泻,可与山药、白朮、补骨脂、益智仁等同用。

(2)本品能振奋脾阳,又能通利血脉,故常用于久病体弱、气衰血少之症,用少量肉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党参、白朮、当归、熟地等品之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治阴疽自陷,可与炮姜、熟地、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同用。

(3)肉桂能温中散寒而止痛,故遇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单用一味,亦有相当功效;如虚寒甚者,尚可与其它温中散寒药如附子、干姜、丁香、吴茱萸等合用。治寒痹腰痛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续断、狗脊等同用。治妇人冲任虚寒、经行腹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艾叶等配伍。

**** 比较:

1、肉桂与附子都能温补命火,以疗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之症。但两药各有特点,肉桂能温营血、助气化,凡属气血寒滞之症,多于调气理血之中酌加肉桂,如妇科寒郁经闭腹痛等症,每多选用;又在峻补气血之中,用肉桂为辅助药,可以鼓舞气血,促使阳生阴长,如十全大补汤。附子则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如四逆汤、参

附汤中都用附子。

2、肉桂不仅与附、姜等祛寒等药同用能益火消阴,与参、地等补虚药同用能助阳益阴,而且可与寒凉药同用,

如滋肾丸用少量肉桂以助气化,热病伤津及假寒真热等症,不宜应用。

【【【【三、暖肝散寒药】】】】

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

【1、吴茱萸】

本品为云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杀虫。

主治:(1)吴茱萸温散开郁、疏肝暖脾,善解厥阴肝经的郁滞,而有行气止痛的良效。其治胃腹冷痛,可配温中散寒的淡干姜或行气止痛的广木香;治寒疝少腹痛,可配理气止痛的台乌药、小茴香及川楝子;治脚气疼痛,可配舒肝活络的木瓜。由于本品祛寒止痛之功甚佳,故在临床上又常配合桂枝、当归、川芎等品,治妇女少腹冷痛、经行后期。还可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治脾肾虚寒、腹痛泄泻。

(2)本品能疏肝理气,又有降逆止呕之功,故可用治肝胃不和而致呕吐涎沫,可配生姜黄连等同用。

**** 注:

1、吴萸是厥阴肝经的主药,其性虽属大热,但在肝气郁滞的情况下,如有热象,亦可配合寒凉药同用,如左金丸,即以本品辅助黄连,治肝火胁痛、呕吐吞酸;又如戊己丸,用本品配伍黄连、白芍,治下痢腹痛。

2、本品温中散寒的功效,与干姜相似,故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吴萸、干姜,每常同用。但干姜尚能温上焦,可温肺化饮;吴萸还能温下焦,暖厥阴以治寒疝,助肾阳而治寒泻,这是两药功用不同之点。

【2、小茴香】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辛、温,入肝、肾、脾、胃经。

功效:理气、散寒止痛,调中和胃。

主治:(1)本品功能散寒理气止痛,为治疗寒疝腹痛、睪丸偏坠的常用药,可与橘核、荔枝核等配伍应用;又

能温中散寒止痛,对脘腹冷痛,可配合吴茱萸等药同用。

(2)小茴香有调中醒脾之功,能开胃进食,故可用于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之症。

【【【【四、温肺化饮药】】】】

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

【1、干姜】

【2、细辛】

辛,温;小毒,入肺、心、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主治:(1)头痛;痹痛;腹痛;牙痛(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 (2)风寒表证(九味羌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3)痰饮咳喘(小青龙汤)

(4)鼻渊;窍闭神昏

**** 注: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忌用。

中药学---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驱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疝气、休克等。 附子Fuzi 《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 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 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01.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 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 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 细棱。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 种、屏风、风肉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 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 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 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 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 物纲、菊科。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 花期,分批采摘。采回后阴干或用 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 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 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 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 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

103. 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 绕草质藤本?。秋、冬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 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 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属十字花科越年生 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荠属,一种常见杂草、 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 性味:甘,寒,无毒 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 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

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第三部分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一、解表剂 解表剂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例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 2.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例如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桑菊感冒片、柴胡注射液。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例如玉屏风颗粒(口服液)、参苏丸(胶囊)。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例如三黄片(胶囊、丸)、当归龙荟丸、复方芦荟胶囊。 2.温下剂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甚或厥冷、脉沉紧等。例如苁蓉通便口服液。 3.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实等。例如麻仁润肠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 4.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症见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例如舟车丸。 5.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证。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兼气血阴津不足表现。例如便通胶囊(片)。 注意事项:(1)泻下剂作用峻猛,大都易于耗损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伤,以及亡血家等,应攻补兼施,虚实兼顾。 三、和解剂 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2: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3: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4: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5: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6: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7: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8:温热病用药 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9:主治咽肿痛药 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10:清热痢药 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11: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12:清热凉血药 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13:清退虚热药 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14:泻下药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15:攻下药 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16:润下药 润下火麻郁李仁,杏桃核桃柏子仁;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苏子和桑椹;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 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 1、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所含成分 B、产地 C、采收季节 D、剂量 2、黄连为广谱抗菌药,抗菌的主要成分是() A、棕榈碱 B、苦味质 C、无机盐 D、黄连素 3、板兰根具有的作用是() A、抗恶性肿瘤作用 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 C、利胆作用 D、兴奋子宫平滑肌 4、使实验性高氮质血症动物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明显降低,治疗高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的药物是() A、甘草 B、黄芩 C、黄连 D、大黄 5、秦艽碱甲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表明() A、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B、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C、促进毛细血管的渗透性 D、减少血细胞游走 6、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B、抑制白细胞磷脂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合成

C、兴奋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释放 D、稳定溶酶体膜 7、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 A、厚朴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8、关于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B、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C、抗溃疡 D、抗肿瘤 9 、广藿香促进胃液分泌的成分是() A、挥发油 B、广藿香酮 C、苯甲醛 D、丁香油酚 10、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多与所含的挥发油有关,因此入药需() A、久煎 B、先煎 C、不宜久煎 D、后下 11、茯苓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A、利尿 B、免疫调节抗感染 C、抗肝硬化 D、增强胃肠道蠕动 12 、利水渗湿药不具有下列那些作用() A、利尿 B、保肝 C、利胆 D、升血压 13、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 A、乌头碱 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 碱 D、去甲猪毛菜碱 14、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简表 1.解表剂(表证) 药名 处方 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主要组成 银翘解 毒片 金银花、连翘、 薄荷、荆芥、 淡豆豉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4片,一 日2—3次,温开水送 服。服药期间忌粘腻 及生冷食物。风寒感 冒者忌用。 双黄连 颗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 咳嗽、咽痛。 感冒退 热颗粒 清热解毒。 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 品。用于风热感冒所致 的发热,咽喉肿痛;上 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 者。 鼻窦炎 口服液 辛夷、荆芥、 薄荷、桔梗、 柴胡、苍耳子、 白芷 通利鼻窍。 五官科用药。用于鼻塞 不通,流黄稠涕;急、 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忌烟酒、辛辣、鱼腥 食物。凡属鼻涕清稀 的虚证型患者忌用。 2.泻 下剂麻仁丸 火麻仁、苦杏 仁、大黄、木 香、陈皮 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 满,大便秘结。 孕妇忌服,习惯性流 产、体虚、年老者不 宜常服,血少阴亏的 便秘也应慎用。 3 和解剂逍遥丸 柴胡、当归、 白芍、白术、 茯芩 舒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两胁胀痛,头晕目眩, 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脐腹胀痛。 忌辛辣、生冷食物, 孕妇忌服。 4 祛暑剂十滴水健胃,驱风。 暑湿类非处方药药品。 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 晕,恶心,腹痛等。 六合定 中丸 祛暑化湿, 健脾和中 中暑,霍乱转筋,泄泻, 痢疾,伤饮食,心胃痛。 藿香正 气口服 液 苍术、陈皮、 厚朴、白芷、 茯苓、大腹皮、 生半夏、甘草 浸膏、广藿香 油、紫苏叶油 解表祛暑, 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夏伤暑湿,头痛昏 重,脘腹胀痛,呕吐泄 泻;胃肠型感冒。 阴虚火盛者忌服。忌 食生冷油腻食物。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78. 环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79.炒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 80.冬葵子: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种子。 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葵菜、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 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 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 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 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 鸡屎藤漏芦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草乌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 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 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 八:理气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 九: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

第九章温里药 【目的要求】 1、熟悉温里药的概念,掌握其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了解附子毒性; 了解肉桂、干姜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1.5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二、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 1.寒邪侵犯脾胃—水谷不消,胸腹胀满、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治则:温中散寒 通过健胃、驱风等作用 代表药: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2.寒入内生(因心肾阳气虚弱)—腰滕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甚则心 肾阳衰,致“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不 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中医治则:温肾回阳、回阳救逆 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代表药:附子、干姜 三、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温里药有“四阳救逆”和“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相似 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 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 1)强心、抗心律失常 使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能对抗由异搏定、烟碱引起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2)抗休克 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从祖国医学观点看:休克属“厥证”和“脱证”范畴,皆由于温病正不胜邪,吐泻重伤阳气或大量失血等,引起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失调所致。 休克与“晕厥”有区别:晕厥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如悲伤、恐怖)引起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脑贫血,一般经过平卧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而微循环无明显障碍。 休克发生机理: 血容量的减少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 心输出量的减少改善血管张力(扩血管、解除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及强心。 温里药抗体休克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环节): i)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器官的血流量; 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此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 ii)显著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血液的一个重要功能,将O2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血液灌流量不足→O2↓→细胞受损) 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失血性低血量休克、纯缺氧性休克等。 iii)强心作用改善心肌功能(由于心肌血量不足→心肌细胞受损),如“四逆汤”临床用于各型休克(与强心苷有异:后者强心但无抗休克作用)。 iv)升压作用血压下降是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如“四逆汤”对急性失血性引起的低血压可使血压回升。 v)抗血小板聚集使机体血管内血流通畅,增加脏器血流量,如肉桂具“通血脉”功效(休克后期病理变化为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附子等温里药能“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与以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健胃、驱风作用 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具有健胃、驱风、镇吐作用。如干姜、胡椒、吴茱萸等其中味均甚辛辣,属辛辣性健胃药。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胃蛋白酶活性↑→提高 食欲→健胃;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驱风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中药药理学》(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作业1-6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 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 D 4. 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D 5. 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E 6.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C

常用中药分类精编版

常用中药分类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药分类查询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蝉蜕、浮萍、西河柳、淡豆豉、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泻下药 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 祛风湿药 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芳香化湿药

温里药

中药分类——温里药 【【【【温里药综述】】】】 一、概念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此类药物多为辛温大热之品,辛散温通、大热除寒,故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部分温里药还有和中止呕、开胃进食等作用。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二、温里药配伍 使用温里药时应根据证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药。 里寒兼有表证者,当配辛温解表药; 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行气活血药; 亡阳厥脱冷汗不止者,当配固表收涩止汗药; 亡阳气脱者,当配大补元气固脱药; 寒痰咳喘者,当配温化寒痰药;寒湿内蕴者,当配苦温燥湿药。 三、温里药应用注意事项 1、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3、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须忌用;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4、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影响心率,抗心肌缺血,改善循环,抗休克作用; 2、对消化系统作用 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减轻恶心呕吐、抗溃疡等作用;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常用中成药功效

一、解表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败毒散用于风寒感 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 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 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二、清热中成药 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 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 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 吐衄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 各种炎症 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六神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 背、无名肿毒 西瓜霜咽喉含片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 口腔炎、牙龈肿痛等 清热消炎宁胶囊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 十滴水主治中暑证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六一散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仁丹用于中暑呕吐、烦 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三、 三.温里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 发热、心悸不宁等 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四逆汤口服液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 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 艾附暖宫丸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 四、理气中成药 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越鞠丸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行气和胃制酸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疼痛 五、理血中成药 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