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疹有妙招

中医治疗湿疹有妙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湿疹有妙招

导语:湿疹实际上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常发生于过敏体质的人。夏季气温高,人体的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容易使此病复发。此外,日照时间长、紫...

湿疹实际上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常发生于过敏体质的人。夏季气温高,人体的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容易使此病复发。此外,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天气闷热、湿度较大,都是湿疹的诱发因素。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体质偏湿热,又加上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以致皮肤出现潮红、红斑、丘疹、水疱、脓疮;病情日久,营血不足,化燥生风,使皮肤脱屑、皲裂、奇痒难忍。其中“湿”是主要病因。由于湿邪黏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通过内调外治的方法,既能疏风清热治本,又能燥湿止痒治标,双管齐下效果更着。

内调

风盛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症状为皮肤泛发潮红、遇风皮肤发痒甚至肿胀,舌质红,脉浮弦。

常用中药有:防风、荆芥、当归、生地黄、苦参、苍术、蝉蜕、胡麻、石膏。

热盛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红肿流水、瘙痒剧烈,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常用中药有:黄芩、黄柏、黄连、苦参、大黄、猪苓、蒲公英。

虚实夹杂型:此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多见于慢性湿疹。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变粗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淡,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脉缓。

常用中药有: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白芍药、生地黄、地肤子、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1)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慢性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4.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1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其预防及护理重点在于: 1、查找病因:湿疹病因复杂,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过敏反应 2、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予母乳喂养,或将牛奶多煮一会儿,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抗原性降低,以减轻过敏反应,也可以用其它代乳品替代,避食奶油、奶酪、冰淇淋等奶制品。对鸡蛋过敏者,鸡蛋也应多煮一会儿,或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因为鸡蛋的抗原性主要来自蛋清,鸡蛋黄极少引起过敏反应。对尘螨过敏者,避免使用地毯,尽量将旧报纸、杂志及其他容易

治湿疹秘方

治湿疹秘方(方4首) 关键词:授权模式:无限制阅读次数:277 上一篇治药物性皮炎秘方(方2首) 下一篇治带状疱疹秘方(方2首) 治湿疹秘方 8.1滋阴除湿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元参12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方解】方中生地、元参滋阴清热;当归、丹参养血和营,四味合用,以补阴血之不足,又可防渗利诸药伤阴之弊;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除湿而不伤阴;白鲜皮、蛇床子祛湿止痒,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滋渗并施,养阴与除湿并行不悖,使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阴复而无助湿之嫌。用以治疗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血,舌淡苔净或光之证,颇为合拍。 【主治】亚急性、慢性、泛发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反复发作者,天疱疮等证。 【加减】若阴血耗损不甚,可减生地、丹参用量。一方无白鲜皮,用地肤子10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2全虫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医疗经验集》 【组成】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灵仙12~30克,苦参6克,白鲜皮、黄柏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方解】本方是以大败毒汤(五虎下西川)为借鉴而化裁的经验方。主要是用于治疗蕴湿日久、风毒凝聚所引起的慢性顽固性以瘙痒为主症的皮肤疾患。方中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肠胃湿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

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药方

番荔枝的种子具有抗着床和致流产作用。【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补脾胃;清热解毒;杀虫。主恶疮肿痛;肠寄生虫病 百合大枣汤: 主料:百合(干)40克,枣(干)100克,桑椹子40克 百合大枣汤的做法: 1. 大枣去核洗净; 2. 百合、桑葚子洗净; 3. 以上三味约同置煲内,加水5碗,煲至出味。 健康提示 1. 凡血虚而风燥者,有慢性皮肤湿疹、干燥脱皮屑、色毒沉着,患部剧烈瘙痒,抓后有黄色液体渗出; 2. 本汤养血祛风,保护皮肤润滑; 3. 桑葚子及桑树所结成的一种聚合果实,多汁叶甜,能补虚益气、明目聪耳、利水消肿、解酒毒。 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

壮医治疗湿疹,常采用以下方法: 1.艾灸阿是穴,曲池(肘横纹头处)、大椎(颈后高骨下方)、合谷(手背一、二掌骨之间中点)。 2.渗出液多时可用煅石膏、煅明矾各适量研粉过筛,调茶油外用。 3.选用黄连、苍耳子、苦楝皮煎水外洗。 4.芦荟100克,捣烂涂患处。 1.冰硼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冰硼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3.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4.季德胜蛇药片:将5~10片的季德胜蛇药片研成细末,再用米醋将其调成稀糊状。清洗患处后,将此药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5.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患处皮肤已出现了皲裂、糜烂、渗液等症状,可先将此药与适量的香油调成糊状,再涂抹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7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 缓解痛经 按摩: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 灸法:(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得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得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 但对成人得急性湿疹有丰富得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得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 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就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得作用,同日寸使局 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就是临床比较常见得婴儿皮肤病,好发得部 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得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 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

(中医)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 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杜锡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博士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等,常反复发作,湿疹急性期剧烈瘙痒,尤其在晚上致小儿烦躁哭闹而影响睡眠和进食,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药因能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皮损,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复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古代医藉记载的“奶癣”、“胎敛疮”、“四弯风”等相当于小儿湿疹,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云: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明确指出本病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认为其病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四弯风》又载: “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发病乃“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是心家有风热”。清《外科真诊》记载: “奶癣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而成,有干湿之分。干者形如癣疥,痒起白屑;湿者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

湿疹药方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 主治:宝宝身上的湿疹,尤其是干燥型带硬痂的湿疹。 方子: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苦参6g,浮萍10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蝉蜕6g 使用方法:以上药材从药房抓回后,放在在砂锅里,视砂锅大小,加半锅到一锅水,熬20分钟。篦出药渣,取药汤,宝宝洗澡时加在洗澡水中,泡浴5分钟,之后不必再用清水冲洗,直接擦干穿衣。 我说两句:这个药浴方最早是六院给开的免煎药,类似冲剂,加开水即溶。虽然方便,但价格不菲,在湿疹迟迟不愈的情况下不适合天天使用。后来我按照处方,在中药房抓来自己熬,味道和颜色与免煎药一样,价格却便宜了一半,于是就改成抓药自己熬了。需要注意的就是熬好的药汁一次用不完,一定要放在冰箱里,而且尽量在一周内用完,否则会变质。因为是外用药,熬药时用水量和洗澡时加药汤的量都不必教条。用量的基本原则就是,湿疹严重时多放,以水程较为明显的褐色为准;湿疹轻时少放,以水稍带颜色为准;湿疹刚刚痊愈不要立刻停用,要再持续用上三五天巩固。 朱豆刚来廊坊那阵我们顾不上抓药熬药,有一个多星期没有药浴,朱豆身上的湿疹一度达到顶峰,右侧胳膊肘上侧有一块占全手臂将近1/6的硬痂,看起来十分可怕。后来用药浴,第一次比较浓,硬痂外层直接变软了,连续几次药浴后硬痂面积迅速减小。 川百止痒洗剂 生产厂家: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主治:干燥型湿疹,配合中药药浴使用,尤其适合用在头发里的湿疹。 使用方法:药浴时当作浴液和洗发精使用,用药浴水冲洗干净即可,不必再用清水冲洗。我说两句:外观如上图中间桔红色那只,貌似药房不好买,我的是从石家庄六院开的,小小的一只30ml,要将近40!朱豆头上的湿疹有一段时间面积较大,还干到掉皮屑,但因为都在头发里,很不好上药,我也总是偷懒不涂。用这个洗剂,洗发护理头皮一举两得,第一次洗完我就发现头皮屑没有了,可见是很滋润皮肤的。持续使用下去,头上的湿疹逐渐就下去了。 郁美净 从超市就能买到,粉色纸盒1.5元一袋,五连包是4.9-6.5元不等。 主治: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郁美净在朱豆湿疹初期我也用过,没有起到作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用量没掌握好。后来我曾经把郁美净用在朱豆头发里的湿疹,因为不愿意往朱豆头发里涂药,味道大,还会蹭的到处都是,郁美净味道好闻,也不怕蹭,所以就涂郁美净。想起来就涂,一天也不记得涂了多少次,只一天头皮上的湿疹就变软掉皮,露出好皮肤了。可惜当时我没联想到朱豆脸上的湿疹也可以这样用,导致又走了很多弯路。 主治:严重的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硅霜和郁美净的用法和原理一样,就是保湿,郁美净控制不理想的干燥型湿疹可

治疗湿疹的民间偏方大全

治疗湿疹的民间偏方大全 湿疹有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之分,患者常不知该怎么治疗才好。名老中医强调:湿疹的治疗要根据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验方如下: 1.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2.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3.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4.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5.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6.蒲黄研末,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外用纱布包扎,1日1次。 7.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8.滑石、炉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叶15克。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9.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10.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11.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t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12.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13.蛇床子、大黄、苦参30克,枫球15克,黄柏12克,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钟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湿疹即消。 14.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15.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中医治疗湿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医治疗湿疹一、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 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 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二、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 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另一治法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为主,参考药方如下: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藓皮15克,丹参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8克,薏苡仁24克,白芷9克,鸡血藤20克,赤芍10克,白术15克,党参18克,淮山18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 湿疹外用药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 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湿疹的中医论治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摘要]湿疹是第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对此病也早有描述,并具有一定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人数的10%左右。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多形,剧烈瘙痒。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论述甚多,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各有其名。发于小腿部的称“下注疮”、“湿毒疮”、“湿濂疮”,如明代《外科准绳 ・下注疮》[1]记载: “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 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发于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掌心风”,如清代《外科真诠・掌心风》[2]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都记载: “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全身泛发的急性湿疹名“浸淫疮”,如隋代《诸病源侯论・浸淫疮侯》[4]记载: “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秀球风”。此外婴幼儿湿疹科“胎濂疮”等等不一而论。 1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但有内、外之分。外风、湿、热属于六淫邪气。内风、湿、热系脏腑功能失调所生,前者属外因为致病的条件,为标;后者属内因,为发病的基础,为本。外因通过内因起,本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关于外因方面,虽亦包括六淫,例如气候变化,季节因素与日光、风沙、水土都有关系但其中以外湿为主,如坐卧湿地、居住卑湿、雨淋水渍等。关于内因方面,以脾、心肝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湿、内热、内风为主。清朝《杂病源流犀烛・湿病源流》曰: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 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 10 克,白茅根 20 克,生地 15 克,银花 10 克,车前草 20 克,生石膏 30 克,六—散 30 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 0.2 ~0.3 克(或用生玳瑁 3 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 10 克 ;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 6~ 10 克。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 12 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 10 克,灯心 3 克,六一散 15 克,车前

草 20 克。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 30 克,祛湿散(川连 24 克,黄柏 240 克,黄芩 120 克,槟榔 90 克,共研细末)15 克,化毒散(市售)10 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 60 克,煎水 1000 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 60 毫升,祛湿散 15 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 6 克,灯心 2 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 6 克,炒谷稻芽各 10 克,六一散 10 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

治疗湿疹的特效药和秘方

治疗湿疹的特效药和秘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当进食异性蛋白食物,例如鸡蛋、牛奶、鱼虾等,便可引起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部、头部、耳周、小腿、腋窝,肘窝、阴囊、外阴及肛门周围等部位,发病原因未明了,过敏体质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主症为: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疮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色或黄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的潮湿表面,剧烈刺痒,搔后易发生感染。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般治疗: 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苦参皮爽康,同时配合维生素B6或者B2。 验方秘方: 1.取陈醋(最好用镇江陈醋)250毫升,樟脑丸1个。于陈醋(最好用镇江陈醋)内浸泡3天后,用醋搽患处,每日3次,至治愈。 2.用墨鱼骨适量。将墨鱼骨粉用火煅烧,呈棕红色时乘热研成细末,即成墨鱼骨粉,可装瓶待用。将患处用淡盐水洗净、擦干,然后将墨鱼骨粉直接撒在患处,使之形成一厚膜,最后盖上一层油纸,外用纱布包扎,2天换1次,数次便可治愈湿疹。 3.取玉米须适量。将玉米须烧灰存性,研为末,以香油调拌,外敷患处。 4.用绿豆粉30克,醋30毫升,蜂蜜9克,冰片3克。绿豆粉炒成灰黑色,加入醋、蜂蜜、冰片,共调和为胶状,摊油纸上,当中留孔,敷于患处。 发生湿疹后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 ②注意皮肤卫生,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③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鱼虾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④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湿疹患者共同的特点是身体的敏感性高,不能耐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刺激。比如,辛辣食物、鱼虾、羊肉,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化学物质的气味,日常皮

中医辨证湿疹

湿疹重在辨别湿热浸淫、脾胃湿蕴与血虚风燥。以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比,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为湿热浸淫证;以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多为脾虚湿蕴证;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者,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多为血虚风燥证。湿疹治疗应根据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湿疹患者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痒,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的加用止痒的药物。 1.湿热浸淫证湿疹 湿疹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湿疹治法: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汤组成与用法】 龙胆草(酒炒)6g,黄芩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疹、带状疱疹、足癣等属湿热浸淫者。 【龙胆泻肝汤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蝉蜕;湿疹发生于中部者,加重龙胆草、黄芩用量;发于下部者,加萆薢、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着,加泽兰、牛膝。 中医治疗湿疹之穴位注射 (一)中医治疗湿疹之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中医治疗湿疹之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非那根毫克)加维生素B1(50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毫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中医治疗湿疹之疗效评价

中医针灸治疗湿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疹,成片状或弥漫状,倾向于湿润部位,对称性分布,易于复发与慢性化,自觉剧烈搔痒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其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与慢性湿疹三类。 中医学按发病部位及其特点而有不同名称,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发于婴儿面部的称“奶癣”,发于耳部称“旋耳疮”,发于手部的称“瘸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其发病原因多为湿热侵袭肌肤或血虚有热,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所致。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多兼血虚。 由于本病发于肌表,部位多较局限,早在六十年代中,就已试用皮肤针治疗,疗效颇令人满意。 近十余年来,应用穴位注射、针刺、电针等,不仅能治疗各类急慢性湿疹,对一些顽固性的阴囊湿疹也有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还证实,针刺或穴位注射可以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这可能就是针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之一。 【辨证】 湿疹急性者可见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并存。初起为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与丘疱疹,很快变成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面。瘙痒不能忍受,影响睡眠。亚急性湿疹为急性湿疹迁延而来。见有小丘疹兼少数疱疹与水疱,轻度糜烂,痒感较剧烈。病程可经数周而愈或转为慢性。慢性湿疹由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可一发病即为慢性者。患部皮肤粗糙、增厚、触之较硬、苔藓化,常有色素沉着,抓痕,间有糜烂,渗出,血痂及鳞屑,病程较长,可延至数月或数年之久。 1、湿热证 急性者湿疹多见。丘疹红肿、糜烂、浸淫成片,瘙痒不堪,或伴有身热,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苔黄腻,脉弦数。 2、血虚证 慢性者湿疹多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皮疹色淡,增厚,脱屑,呈苔藓样变,间见搔痕色素沉着、血痂,伴有头昏唇淡,肢软乏力,舌淡,脉弦数。 【治则】 湿热证以清泄湿热为主,对湿重者,佐以健脾化湿。取手阳明、足太阴、督脉经穴为主。针用泻法。血虚证宜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 【治疗】 穴位注射(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0、1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非那根(12、5毫克)加维生素B1(50 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毫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述第一组穴治疗50例顽固性湿疹,结果显效以上占84%,总有效率达96%;第二组穴治疗顽固性阴囊湿疹35例,结果治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一般而言,以病程短者效果佳。

中医辨证湿疹(转载)

中医辨证湿疹(转载) 湿疹重在辨别湿热浸淫、脾胃湿蕴与血虚风燥。以发病 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比,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为湿热浸淫证;以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多为脾虚湿蕴证;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者,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多为血虚风燥证。湿疹治疗应根据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湿疹患者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痒,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的加用止痒的药物。 1.湿热浸淫证湿疹 湿疹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湿疹治法: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汤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黄苓9g,梔子(酒炒)9g,泽泻9g , 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 , 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 疹、带状疱疹、足癣等属湿热浸淫者。 龙胆泻肝汤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 蝉蜕;湿疹发生于中部者,加重龙胆草、黄苓用量;发于下 部者,加萆薢、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着,加泽兰、牛膝。 中医治疗湿疹之穴位注射 (一)中医治疗湿疹之取穴 主穴:分2 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中医治疗湿疹之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0.1 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 非那根(12.5 毫克)加维生素B1(50 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 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 毫针,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中医治疗湿疹之疗效评价

治疗湿疹的小偏方

治疗湿疹的小偏方 生活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的逐渐下降,往往都会导致我们患上一些皮肤疾病,皮肤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我们心理障碍。那么究竟有哪些民间治疗湿疹的偏方呢?那么接下来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民间治疗湿疹偏方 1、绿豆对治疗湿疹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 2、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本方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3、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4、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5、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6、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 7、黑豆馏油软膏,将土霉素擀成面加适量香油涂于患处。 8、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9、鲜地丁适量:捣成膏状,外敷患处。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黄,研细面撒患处。3天换药1次。 10、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制用法: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11、鱼腥草治阴囊湿疹:先将水一斤烧开,再放入鲜鱼腥草100克(干草减半),煎3一5分钟。 冷却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1一2次,可根据病症连续洗7一10天。一般经治疗后,可见局部干燥,渗出液停止或减轻,瘙痒日渐消失。

湿疹偏方大全(网络收集)汇总

皲裂性湿疹的偏方: 你说湿疹偏方这类的东西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你想要的偏方,我是用德国进口的雷托皮康治好了我多年的湿疹,湿疹曾让我大为头痛,感觉反反复复,而且忌口之类的事情还比较多,因此正打算放弃治疗,偶然同事跟我说起了雷托皮康治疗湿疹很有效果,我就试着用了,效果真的很不错。生活预防、食物疗法配合德国的雷托皮康产品就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湿疹的食疗和生活注意事项。湿疹的食疗: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将海带、鱼腥草洗净,同绿豆煮熟,喝汤,吃海带与绿豆。每天一剂,连服6~7剂。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玉米须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汤,食薏米、红小豆。每天一剂,连服7~8剂(湿热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车前草15克,三味同煎后,喝汤,吃薏米。每天一剂,连服7~10剂(脾虚湿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剂,连服10~15剂(血虚风燥型)。 生活注意事项: 在生活上应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

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熏洗法: 1.用生山香750克、银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克、黄柏20克、五倍子6克、白巩3克、蛇床子20克、苍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儿茶15克、荆芥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洗2-3次,连续熏洗至病愈。 2.用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12克、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6克、甘草10克,纱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钟,将药汤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处,每天2次。每天1剂,3剂为1疗程。 若局部红肿,选加板蓝根、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渗水成疮,选加黄芩、黄柏、栀子;结痂干燥并奇痒,选加地龙、乌蛇、白花蛇;慢性经久不愈,加大黄;病变在上半身,加野菊花、夏枯草;病变在下半身,加黄柏、白花蛇舌草。3.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鲜皮20克、石榴皮15克、生黄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参30克,装于纱布袋中,水煎汤,先熏后洗肛门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 外敷法: 用雷托皮康均匀涂于患处,每日2-3次。涂后轻轻搓揉数分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付玉民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付玉民 发表时间:2016-09-09T16:12:32.9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作者:付玉民[导读] 研究分析慢性肛周湿疹病症的中医疗法与疗效。 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肛周湿疹病症的中医疗法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3例慢性肛周湿疹病患,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为其进行辨证诊断,并且开具临证处方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本组53例患者22例为血虚风燥证型,31例为脾虚湿蕴证型,经过辨证治疗之后,22例血虚组病患与31例脾虚组病患各自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45%、96.77%,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之后,皆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慢性肛周湿疹疾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诊断与治疗,可收获极为显著的疗效,且治疗中不易发任何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慢性肛周湿疹;中医治疗;方法;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CM therapy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anal eczema.Method the study object is to choose a 53 cases of chronic perianal eczema patients,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its diagnosis and issue temporary card prescription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Results 53 patients in this group 22 cases for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syndrome type,31 cases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 syndrome,afte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22 cases of blood deficiency patients and 31 cases of spleen deficiency group disease suffering from each of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95.45% and 96.77%,patients after a course of medication and medication,not to present any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eczema disease 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an be very significant effect,and the treatment is not easy to send any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 chronic anal eczem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method;curative effect 作为临床常见皮肤疾病,慢性肛周湿疹病因复杂、病情延展、病程较长、易反复、治愈难度高,可出现顽固性的瘙痒、皮肤干燥、灼痛、皲裂等现象,对于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危害甚高,甚至可能诱发患者的严重心理障碍[1]。目前,临床医师对此病症的治疗整合出了局部封闭疗法、激光疗法、外敷软膏疗法以及内服汤剂疗法等多套方案,各套方案均有自身独特的疗效,而且临床评价不一[2]。本院以总结中医疗法在慢性肛周湿疹疾病中的疗效作为切入点,选择53例病患进行了临床辨证以及对症治疗,下文为此次治疗的内容与研究结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肛周湿疹53例患者全部为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收治,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处于25岁-63岁之间,平均为4 2.6±2.4岁,病程处于5个月-4.5年之间,平均为2.5±0.5年,53例患者均经过慢性肛周湿疹诊断标准确诊,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缺失、糖皮质素类药物使用期、高血压、糖尿病或恶性肿瘤问题。 1.2 方法 1.2.1 证型诊断中医临床医师为53例患者进行辨证,22例患者发病日久、病情缠绵反复不愈,肛周的皮肤呈苔藓样改变、粗糙肥厚,瘙痒部位在抓挠时有皮屑脱落,剧烈痒感阵发,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薄,口干不思饮水,确诊为血虚风燥证型。31例患者发病缓慢,肛周的皮疹多为丘疹、丘疱疹,颜色暗淡,渗出液体少且稀薄,部分伴有鳞屑,因瘙痒而将皮疹抓破后外溢出少许浸水,舌质淡、舌苔白薄腻、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诊断为脾虚湿蕴证型。 1.2.2 治疗方案①血虚组:采用当归饮加减方进行治疗,致力于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药包括:黄芪、白芍、生地黄、地肤子、蒺藜各15g,当归、何首乌、川芎、防风各10g,甘草、蝉蜕各5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若患者口渴咽干加入麦冬、玄参,若剧痒难忍,无法入眠,则加入酸枣仁与珍珠母,若患者肛周边缘皲裂、粗糙肥厚,则加入鸡血藤与丹参。②脾虚组: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方,治以健脾、益气、利湿,方药包括: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白芍15g、苍白术15g、柴胡10g、陈皮10g、防风10g、黄柏10g、升麻5g,1剂/日,水煎,早晚两次服用。若患者隐血不足加入烊化阿胶6g,若局部潮湿较重则加入蒲公英15g、虎杖20g,若瘙痒严重加入苦参与白蒺藜各15g。此外,给予两组患者除湿止痒软膏外敷治疗,将软膏涂在肛周病变部位,每日3次,3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治愈:肛周皮疹彻底消退,患者不再有瘙痒症状;显效:肛周皮疹消失在总量2/3以上,瘙痒症状改善明显;好转:肛周皮疹消失的量为总量的1/2,瘙痒的症状部分减轻;无效:皮疹与瘙痒均为改变或加剧。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1 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中医医师为患者进行临床辨证,最终将患者分为血虚风燥证型(22例)及脾虚湿蕴证型(31例)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对症汤剂治疗之后,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45%(血虚组病患)、96.77%(脾虚组病患),各组均有1例无效,见表1。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之后,均未发生任何显著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医师研究证明,常见的慢性肛周湿疹皮肤疾病,多是由急性的湿疹病症治疗延误问题而导致,为提高这一病症的痊愈率,研究人员立足于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整合出诸多治疗方案[3]。这些治疗方案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分型不够精细,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在治疗后常易反复发作,使患者痛苦不堪。 我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慢性肛周皮疹病症的临床治疗,对53例患者实施了中医理论辨证,并为其进行了分型治疗,将53例患者确诊为血虚风燥及脾虚湿蕴两种证型,并针对各自病症状况,采用了中药汤剂及外敷软膏的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得到了95.45%(血虚组病患)、96.77%(脾虚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证明了中医辨证方法在治疗该病症中具有的优势。 但是,从细节来看,本院对53例患者治疗的痊愈率分别为45.45%(血虚组病患)、70.97%(脾虚组病患),患者痊愈状况较差,且各存在1例无效的患者。总之,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肛周是真具有良好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对临床症状分型及治疗方案进行完善。参考文献: [1] 陆明山.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J].山西中医,2012,28(1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