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配位聚合物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

姓名:吴娜学号:10207010

摘要: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及其在光电磁等方面优异的性能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并对新型多功能材料在设计、合成与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多功能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化学

引言:

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或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指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联配体通过配位键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维,二维或三维无限网络结构的配位化合物[1]。近年来,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化分子材料以其良好的结构可裁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配合物有无机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因此它兼有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均没有的新性质。配位聚合物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跨越了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晶体工程学和拓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研究对于发展合成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开发新型高性能的功能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7]。并对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位聚合物在新的分子材料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配位化学理论在材料的分子设计中也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按其性能特征和用途大致可划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功能材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其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1) 性能优异;(2)分子化;(3)巨大的应用前景。金属有机光电磁材料综合了这几方面特点,将发展成为新一代材料,其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分别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

1 配位聚合物在光学材料中的应用

配位聚合物的光学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以及非线性光学等方面[8]。

1.1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材料

当外界光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波长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外界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发射光也随之消失,我们称这种发光现象叫光致发光( PL);当

物质在一定的电场下,被相应的电能所激发也能产生发光现象,我们称之为电致发光(EL)。发光的原因是由于分子吸收了某一特定波长的光而达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中间态,当它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时,能量以分子荧光或磷光的形式释放,这时分子就表现出发光的性质。

.发光材料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核心部分,现代合成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染料的发光范围可以通过分子的剪裁精细调节。经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设计合成出系列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发光材料,一些性能优良的材料已经用于制备单色发光器件如八羟基喹啉铝(Alq3)等。某些有机化合物本身就有发光性质,但有些没有,通过与金属离子配位以后,有些原来不发光的有机化合物转变为能发光的配合物;有些原来发光很弱的有机化合物变成了强发光的金属有机配合物。这说明了金属离子通过了某种方式提高了有机配体的发光效率。这类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是芳香族化合物,金属离子多为非过渡金属离子,如8 -羟基喹啉可以与许多二价、三价、四价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羟基蒽酮染料和偶氮染料与Al3+、Be2+、Ga3+、Sc3+、In3+、Th4+、Zr4+和Zn2+等离子都能形成发光配合物。锌的有机配合物是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有机EL)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如Zn-甲亚胺配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因而有助于EL器件的耐热性和提高器件的稳定性[9]。它的其它配合物如Zn(BTZ)2 (图1)显示了很强的荧光,并且可通过真空蒸镀形成非常好的无结晶薄膜,亮度很高,接近为白色发光。这是一种新型的RGB(Red-Green-Blue)发光材料[10]。对于有机EL器件应用于全色显示和背照明是极其有意义的,还有锌的羟基黄酮类配合物,它们也可以用作电致发光材料[11]。

.

图1. Zn(BTZ)2的结构

图2. TTA的结构

红色发光金属配合物中,主要有稀土铕配合物、金属卟啉配合物和金属钌配合物等。最早报道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稀土铕配合物是三价铕离子与三氟乙酰噻吩丙酮(TTA) (结构见图2)的二元配合物Eu(TTA)3。Kido等将Eu配合物作为客体发光材料掺杂到主体材料中,形成主客体结构[12]。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器件的起亮电压为6 V,最大亮度达到460 cd·m-2(16V)。这是目前Eu配合物EL材料中发光亮度最高的器件。

1.2 非线性光学材料

当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吸收、反射、散射和发光等和光的强度发生变化的效应其入射的频率(或能量)则没有变化。而在激光这类高强度的电磁场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非经典光学的频率、相位、偏振和其它传输性质变化的新电磁场。能够起这种作用的物质我们称之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如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是指它能和入射的基频为ω的光波相互作用后产生频率为2ω的倍频光波. 随着科学高速发展而进入信息技术时代,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在现代激光技术、光学通讯、光子计算和动态成像等高新技术中都有广泛应用。第一篇报道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的文章发表于1986年[13],从那以后,金属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逐步展开,不断深入。总的发展过程是:由随机测试发展到有意识地进行分子设计;由测试粉末倍频效应发展到测试(或计算)分子二阶非线性系数β;由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扩展到三阶效应;由借用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理论逐步发展到总结金属有机化合物自身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近年来,Marder等合成了一系列带二茂铁基团的吡啶季铵盐(如图3),其中当X-为碘阴离子时,化合物的粉末倍频效应为尿素的220倍[8],这是迄今为止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粉末倍频效应最强的化合物。

图3. 二茂铁吡啶季铵盐

通过改变过渡金属的氧化状态(d电子数目)、几何构型及它们的顺磁反磁性可以改进这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目前已经对一系列有机金属分子的NLO系数和不同金属离子、配体成键方式和共轭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金属羰基化合物如:Cr (η

6-C

H5X)(CO)3(X = H,OMe,NH2,COOMe),其中芳基作为给体通过d-π*反馈键而作6

为基态受体[14];金属茂烯类:一系列铁和钌的二茂铁作为给体,以共轭键联结不同受体的配合物呈现很高的β值[15];它们在UV和可见光区具有两个强吸收带。由EHMO计算表明能量最低的跃迁是MLCT带。而最高的能量的跃迁是具有一定金属成分的配体的π→π*

跃迁。秦金贵等合成了多种高价钛、锆的多茂金属有机化合物,发现该类配合物具有较浅的颜色,在可见区基本透明,并能较容易结晶为非心空间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他们还合成了一类线型有机汞化合物,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大β值和较宽的透过波段[16]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NLO材料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如Thompson的水杨醛腙类的一维链状配合物、Sakaguchi等的联吡啶钌衍生物以及一些钼和钨的亚硝基配合物等。具有代表性的是平面型金属配合物反式[M(L)2X (σ- C6H5A)][17]其中M = Ni,Pd和Pt作为桥,联结X = I,Br,Cl等电子给体和Ph-A (A = CHO,NO2)等电子受体,L = P (Et)3等。后来也对一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二阶NLO进行过研究[18],特别是对混合价配合物[(NH3)5Ru-N≡C-Ru (CN)5]的研究[19],它具有目前最大的二阶NLO系数。

2 配位聚合物在导电材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线性碳桥桥联的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又称金属有机“分子导线”)以其在一维分子导体、液晶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一维无限链状多烯的离域体系可用作具有导电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的金属有机低聚物和聚合物的前体,也可用于合成新的多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分子设计与合成将含有机配体的过渡金属LnM引入共轭桥的两端或嵌入到碳链中间。金属有机片断的引入可增加不饱和碳链的稳定性,其可极化、电子受授等性质和MLCT(金属-配体电荷转移)作用或非中心对称性则会增强这类棒状π离域体系分子的液晶性质、非线性光学性质和一维导电性[20]。

用于导电材料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两类:(1)低维配位聚合物,如基于大环平面如酞菁、卟啉等堆砌成柱的导电材料。(2)电荷转移复合盐,其中包括富勒烯(Fullerene)金属盐。酞菁(Pc)是一种18π电子体系的大环共扼平面配体。对于PcCu I、PcNiI、PcH2 I酞菁配合物,其室温电导率可达500~2000 S·cm-1[21]电导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Joyner和Kenny首先报道了以氧为桥联配体的一维酞菁聚合物[PcMO ]∞(M = Si,Ge,Sn)。从[PcGaF ]n 的晶体结构数据可知其面间距为3187 ?,大于分子间π -π相互作用的距离(314 ?)[22]而在这些聚合物中掺杂碘时,其电导率可增加高达109数量级。粉末X射线研究表明,分子链中酞菁环的面间距越近,π轨道的重叠越大,其电导率越高。国内中科院钱人元和王佛松等在聚吡咯、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材料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具有导电性能的分子金属电荷转移盐可分为三大类:即DA、DX和CA型,其中C为阳离子,X为阴离子,导电主要来源于D和A组分。随着第一个有机金属导体TTF-TCNQ的出现,许多导体、超导材料也相继问世,如电化学结晶合成的DA型导体α-( EDT-TTF)[Ni(dmit)2](TTF)[Ni(dmit)2]2,α和α′-(TTF)[Pd(dmit)2]2等甚至显示超导性质,DX型分子导体k-(ET)2Cu[N(CN)2]Br和

k-(ET)2Cu [N(CN)2] Cl等等。

3配位聚合物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由于当代高技术发展的需要,铁磁体作为信息记录、存储材料越来越重要,而金属有机材料质轻、易加工,很多方面迫切需要以有机铁磁材料代替无机铁磁材料。十几年来,科学家们试图设计、合成出稳定性好、磁含量高、铁磁转变温度高和具有较高矫顽力的金属有机铁磁体,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意大利化学家Gatteschi首先把具有成桥能力的有机自由基NITR(2- R-4,4,5,5-四甲基-3-氧化-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R 为脂肪基团或芳香取代基团)作为自旋载体引入分子铁磁体的合成,制备了许多一维链金属-自由基化合物M(hfac)2-NITR(hfac为六氟乙酰丙酮),极大地丰富了低维磁体系的研究内容。作为合成分子铁磁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十多年来氮氧自由基-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已经合成了许多一维链配合物及具有一定Tc温度的一维链分子铁磁体[17],如TcNi(hfac)2 NIT(Me)的Tc为513 K,Mn(hfac)2 NIT(i-Pr)的Tc为716 K,Mn (hfac)2 NIT(i-Pr)的Tc为816 K。除此之外,还合成了一些二维桥联磁性配合物。

磁性材料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之一,它也是固体功能材料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材料之一。根据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和应用特点可分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磁信息材料和特种磁性材料等。而分子基磁性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采用全新的化学合成途径得到的磁性材料,它的出现使以往仅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得到的功能性物质可能通过溶液化学得到。这种研究方式的改变以及分子合成的无限性和选择的多样性可能使生物工程、元件材料的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有机-无机分子配合物型分子基磁性材料有如下三个优点:(1)顺磁金属离子本身是一个天然的自旋载体;(2)以金属离子作为联结点易构筑成一维、二维和三维的宏观结构(即维数易控);(3)变化金属离子本身及其配位环境易控制它们之间的磁相互作用。其自旋载体为自由基和顺磁金属离子,如给体-受体层状化合物[Fe(C5Me5)] [TCNE](C5Me5为五甲基环戊二烯,TCNE为四氰基乙烯自由基),Tc = 418 K[23];Mn(II)-三氮氧自由基三维化合物的Tc已达46K[24]。因为过渡金属品种众多、性能各异,尤其是其丰富的d、f轨道,使其与多种有机功能团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为光电磁材料的分子设计展现出比纯碳有机体系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过渡金属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对共扼体系性能的复杂影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

4 光电磁性复合材料

金属有机功能材料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利用金属有机骨架良好的结构可裁剪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通过有机-无机的复合增加和丰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设计合成的配位

多聚物能够将多孔特征和光、电、磁等多种性能结合,形成新型多功能材料[25]。关于此类多功能材料目前已有许多报道[26]。

2004年Wang等[27]报道了一种新的3D孔磁体[Mn (HCOO)6]。该材料是具有孔管道的金刚石骨架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又不缺乏柔性,可包含许多种客体分子,可通过客体分子来调节磁体的临界温度。作者指出可将一些功能性客体分子(自由基、光活性或导电性小分子等)包进孔磁性材料中,可期望形成磁-磁,光-磁或磁-导体的材料。2005年Xiang等[28]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在磁性多孔固体的制备中,运用有机金属-多金属簇作为桥联单元连接金属离子,其在组装过程中的行为类似于聚金属氧酸盐,这样既可以得到多孔固体,又可以通过金属簇和有机金属的耦合作用而表现出良好的磁学性质。他们选择可以形成多核磁性簇的柔性配体柠檬酸作为起始原料,构筑得到了一个新奇的三维反铁磁性的多孔MOFs ,{[KCo3(C6H4O7)(C6H5O7)(H2O)2]·8H2O}n ,该配合物在2 K时可观察到磁滞回线。2006年Qiu研究组[29]成功地合成了新的3D非穿插配位多聚物[Zn7O2 (bda)5 (H2O)2]·5 DMF·4EtOH·6H2O (H2 bda = 1 ,4-对苯二甲酸),其孔内径接近17.3?,有极好的吸附、氢气储存和光电性能。该研究组[30]又合成得到了[CdⅡ(μ4-HCOO-) 6(bpdc)9]·9DMF·6H2O (H2 bpdc = 4 ,4'-联苯双甲酸),同样也表现出了好的吸附和光电性质。2004年You研究组[31]利用外消旋体3-吡啶-3-氨基丙酸( rac-HPAPA)与Eu-(ClO

)3·6H2O配位得到一维链状

4

配合物[Eu (3-PYA)3(H2O)]n(3-PYA = 3-吡啶丙烯酸酯)。该配合物表现出强烈的红色荧光发射性质,并且可以通过调控配合物的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来调控它的光电性质。2004 年他们[32]报道了一种新的一维杂双金属链[(Tp)2FⅢ2(CN)6Cu (CH3OH)·2CH3OH]n (Tp = 三吡唑氢化硼),该配合物表现出了链间的铁磁耦合和超顺磁行为,这是首例表现出这种性质的含铜配合物。2005 年You研究组[33]合成了两种含镧系元素的多聚配合物[Gd2L3(H2O)2]n和{[TbL1.5(H2O)·0.5 H2O}n (L =琥珀酸根),并研究了它们在118- 300 K 时的磁性质。两种配合物均表现出了铁磁作用,尤其是配合物{[TbL1.5(H2O)·0.5 H2O}n 集铁磁性、荧光和孔性质于一体,是一种很好的复合材料。他们[34]还报道了一种新的金属有机手性纳米管结构的材料Zn(L)[L = (2S,2S)-2,2-苯-1 ,4-双酰胺,双丙酸]。该固体材料在室温下用338 nm的光激发,会在439nm处发射出蓝色荧光,因此可将其制成发射蓝色荧光材料,也可用作非线性光学材料。

综上,社会在不断前进,高新技术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材料科学不断进步,尤其是要求新一代的金属有机光电磁功能材料的不断进步,配位聚合物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Moulton B , Zaworotko M J . Chem. Rev. , 2001 , 101 : 1629-1658

[2] Moulton B,.Zaworotko M J,Chem.Rev.2001,101,1629.

[3] Feng S H, X u R R ,Acc.Chem.Res.2001,34,239.

[4] Hosseini M W ,Acc.Chem.Res.2005,38,313.

[5] Erxleben A.,Coord.Chem.Rev.2003,246,203.

[6] Ye B H,.Tong M L, Chen X.M,Coord.Chem.Rev.2005,249,545.

[7] Janiak C,J.Chem.Soc.,Dalton Trans.2003,2781.

[8] Maspoch D , Ruiz Molina D , Veciana J. Chem. Soc. Rev. , 2007 ,36 : 770-818.

[9] 游效曾,孟庆金,韩万书.配位化学进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891.

[10] Hamada Y, Sano T, Fujii H., et al. Organic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polyacene derivatives

as a hole-transporting layer [J] . Jpn. J. Appl.Phys., 1996, 35: 13391.

[11] Hamada Y, Sano T, Fujii H, et https://www.360docs.net/doc/309234663.html,anic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3- or

5-hydroxyflavone-metal complexes [J] .Appl. Phys. Lett., 1997,71: 33381.

[12] Kido J, Hayase H, Hongawa K, et al. Brightred light -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a europium complex as an emitter [J].Appl. Phys. Lett., 1994, 65: 2124. [13] Frazier C C, Harvey M A, Cockerham M P, et al. Second-harmonic generati- on in

transition-metal-organic compound [J]. J. Phys.Chem.,1986, 90: 57031.

[14] Cheng L, Tam T W, Meredith G. R, et al.Mol. Cryst. & Liq. Cryst., 1990, 189: 137.

[15] Calabrese J C, ChengL T, Green J C, etal. Molecular secon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ies of

metallocenes[J]. J. Am. Chem. Soc., 1991, 113:72271.

[16] 秦金贵,杨楚罗,刘道玉.金属有机化学与催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2251.

[17] Cheng L, Tam T W, Meredith G R, et al.Mol. Cryst. & Liq.Cryst., 1990, 189: 137.

[18] Long NJ.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for Nonlinear Optics-The Search for En-light-

enment![J]. Angw.Chem., Int. Ed. Engl., 1995, 34 (1) :21.

[19] LaidlawW M, Denning R G, Verbiest T,et al. Nature, 1993, 363: 581.

[20]BeckW, Niemer B, Wieser M.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μ- Hydrocarbon Transiti on

Metal Complexes without Metal-Metal Bonds [J]. Angew.Chem., Int. Ed. Engl., 1993, 32

(7) : 9231.

[21] Ogawa M Y , Martinsen J, Palmer SM, etal. The (phthalocyaninato) copper iodide complex

Cu(pc) I : a molecular metal with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f local moments embedded in a " Fermi sea" of charge carriers[J].J. Am. Chem.Soc., 1987, 109:1115.

[22] Wynne K J. Two ligand-bridged phthalocyanines: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fluoro(phthalocyaninato) gallium (III), [Ga(Pc)F] n, and(mu-oxo) bis [(phthalocyaninato) aluminum (III)],[Al( Pc)]2O [J]. Inorg. Chem., 1985, 24: 1339.

[23] Caneschi A, Gatteschi D, Renard J P, et al..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s in

manganese(II)pen-tafluorobenzoate adducts with nitronyl nitroxides[J].J. Am.Chem. Soc., 1989, 111: 785.

[24] Chiarellli R, NovakM A, Rassat A, et al.Nature, 1993, 363: 147.

[25] Maspoch D , Domingo N , Ruiz-Molina D, et al . J . Am. Chem.Soc. , 2004 , 126 : 730- 731.

[26] 杜淼,卜显和.向高功能发展的配位聚合物,化学进展[J].化学进展,2009,21

(11):2458-2464.

[27] Wang Z M, Zhang B,Fujiwara H , et al . Chem. Commun.2004 , 416-417.

[28] Xiang S C ,Wu X T, Zhang J J , et al. J. Am. Chem. Soc. ,2005,127 : 16352-16353.

[29] Fang Q R , Zhu GS , Xue M, et al. Chem. Eur. J . , 2006 ,12 :3754-3758.

[30] Fang Q R , Zhu G S , Jin Z, et al . Angew. Chem. Int . Ed. ,2006 , 45 : 6126-6130.

[31] Liu Y J , Xiong R G, You X Z, et al . Anorg. Allg. Chem. ,2004 , 630 : 2761-2764.

[32] Wang S , Zuo J L , Gao S , et al . J . Am. Chem. Soc. , 2004 ,126 : 8900-8901.

[33] Zhang H T, Song Y, Li Y X, et al . Eur. J . Inorg. Chem. ,2005 , 766-772.

[34] Zhang H T, Li Y Z, Wang T W, et al . Eur. J . Inorg. Chem. ,2006 , 3532-3536.

金属有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多孔材料在物质分离、气体储存和异相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无机多孔材料包括硅藻土和沸石等天然多孔材料和名目繁多的(如,活性炭、活性氧化铝、蛭石、微孔玻璃、多孔陶瓷等)人工多孔材料。天然无机多孔材料的结构类型有限,人造无机多孔材料虽然可克服这一缺点(通过改变制备工艺,人们可以制备从微孔、中孔到大孔等各类多孔材料),但是人造多孔材料的缺点是无法获得均匀孔结构。近年来"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将这种配合物定义为金属有机类分子筛"其孔洞处在纳米的数量级" 又称纳米微孔配位聚合物,这类材料的功能可以通过无机物种或有机桥联分子进行调节,过渡金属可以将其还原转化为沸石性主体,从而产生一些有趣的具有磁性和光谱特性的孔洞,而有机物质可以调节孔道尺寸、改变孔的内表面,还具有化学反应性或手性,可以弥补传统分子筛的许多不,在异相催化、手性拆分、气体存储、离子交换、主客体化学、荧光传感器以及光电磁多功能材料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和无机多孔材料相比,这类分子材料具有(1)结构多样性:MOFs是由金属离子(node)和有机配体(linker或spacer)通过配位键形成的配位聚合物,有机配体分子的多样性和金属离子配位几何的多样性导致了它们构成的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多样性(2)分子设计和分子剪裁的可行性:调节有机配体的几何性质和选择不同配位几何的金属离子可调控配位聚合物孔的结构(3)制备条件温和:在常压或几十个大气压,200度左右或更低的温度下反应等优点,因而对MOFs 的研究备受化学和材料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由于配位聚合物的形成可以看作具有各自配位特征的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合理识别与组装,因此,配体的几何构型和配位性能及金属离子的配位趋向和配位能力对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起着决定作用。此外,阴离子、溶剂、反应物配比、溶液的pH、合成方法(水热或溶剂热,溶液法、扩散法、溶胶法)、反应温度等也对配位聚合物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属离子在配位聚合物的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配体的配位信息就是通过金属离子,根据它们配位点化学本性和几何学的规则来识别的。首先,金属离子本身的特性决定

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聚噻吩类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姓名:丁泽 班级:材化12-3 学号:1209020302

摘要 π-共轭聚合物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材料,因为它拥有独特的光电特性,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PSCs),电致变色器件,传感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等各种领域。这些电活性与光活性聚合物通常是基于噻吩,吡咯,苯,芴或咔唑等芳环、芳杂环等单元的聚合物。在大量的电致变色材料中,噻吩类聚合物由于它们的高电子导电性和好的氧化还原特性,以及在可见与红外区域,快的响应时间,显著地稳定性和高的对比率而成为一类重要的电致变色共轭聚合物。更重要的是,通过聚合物链结构改动,噻吩类聚合物拥有容易的禁带可调性,可展示不同的电致变色特性。 关键词:π-共轭聚合物;电化学聚合;共聚;导电聚合物;

一、导电聚合物简介 1.1导电聚合物的分类 导电高分子材料包括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两大类型。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将各种导电性物质以不同的方式和加工工艺(如分散聚合、层积复合、形成表面电膜等)填充到聚合物基体中而构成的。该类材料通常是填充高效导电粒子或导电纤维,较普及的是炭黑填充型和金属填充型。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在技术上比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更加成熟的优势。 结构型(又称作本征型)导电聚合物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导电性或经掺杂处理后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固有”的导电性,由其结构提供载流子,一经掺杂,电导率可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达到金属的导电水平。如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苯硫醚、聚对苯撑等均属于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如图1-1)[1]。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是目前导电聚合物研究领域的重点。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_武文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武 文 (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63) [摘 要]叙述了国际、国内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关键词]金属配合物;聚合物;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7)03-0090-03 1 引言 金属配位聚合物以其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电、磁等物理化学性质、功能及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因此,促进了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外许多著名学得如法国的Lehn ,美国的Yaghi ,Zubieta 、德国的Muller 、意大利的Ciani 、澳洲的Robson 、日本的Fujita 和韩国的K im 等研究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5]。2 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美国的Yaghi 教授报道的以苯环的1, 3和5位作为三角形的第二构筑板块,即以4,4’, 4”2笨21,3,52三2苯三甲酸(B TB )得到一个层状的开 放式结构Cu 3(B TB )2(H 2O )3?(DM F )9(H 2O )2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5]。这个晶体结构是由一对完全一样的骨架构成的,每个B TB 基团连接 Cu (Ⅱ)离子形成“螺旋桨式”簇的图案。每个B TB 基团连接三个这样的簇,而每个簇连接四个B TB 基团(Fig 11A 2C ),这些三角形基团(表现在羧酸的苯环 中心上)在3168!距离(与强的π2 π堆积作用相一致)内取代,在0186!距离内允许交汇成两个亚单元(Fig 11D ) 。 Fig 11 Single 2crystal st ruct ure of Cu 3(B TB )2(H 2O )3(DM F )9(H 2O )2composed of (A )square paddle -wheel and t riangular B TB SBU s ,which assemble into (B and C )a pair of augmented Pt 3O 4net s t hat are held toget her by (D )numerous p -p and C 2Hzzzp interactions to yield (E )a pair of interwoven t hree 2dimension 2al porous f rameworks 1(F )Two MOF 214f rameworks interwoven about a p -minimal surface wit hout inter 2secting t he surface 1 [收稿日期]2007-01-10 [作者简介]武文,理学硕士,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在两个苯环相到占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B TB 基团间有六个C 2H 的π堆积作用(3169!)。在这个化合物中,两个不连续的网络在(1/2,1/2,1/2)替代另一个,也独立于双曲线表面。尽管在双曲线表面上的两个网络是分离的,但一个网络的环由于相到贯穿而有效连接另外一个(Fig.1.E ),交叉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体积庞大的B TB 基团,独立的维持刚性不是很强的开放式骨架结构。该物质的一对骨架的交织贯穿占据含有很大空腔的晶体的可利用空间,球的每个空腔的直径为1614!。又如2003年,Yaghi 等人在Science 杂志上发表的“Hydrogen Storage in 92007年5月第25卷第3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ay.2007 Vol.25No.3

配位聚合物材料

配位聚合物材料 配位聚合物是指通过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间的配位键形成的,并且具有高度规整的无限网络结构的配合物。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配位聚合物研究需要把有机配体的结构和不同配位能力的给体原子与具有不同配位倾向性的金属离子综合考虑,是无机、有机、固态、材料化学的交叉科学。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形成任何复合物物种原则上都是一个自组装过程,配体聚合物的设计重点在于配体的设计和金属离子的选择,二者相互作用产生重复单元,按被控方式形成确定的结构。在自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两类组分的结构和配位性质:金属离子一方面像结合剂一样把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配体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作为中心把配体定位在特定的方位上。虽然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也有可能展现出不同于组成成分的性质,但是设计最终目的仍是通过预先设计结构单元来控制最终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及催化等多方面都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配位聚合物在多孔材料、催化、发光、磁学、药物存储和运输等方面具有潜在白勺应用价值,是当今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分析领域白勺热点课题之一。羧酸类配体配位才能强、配位方式灵敏,还可以将金属离子连接成刚性次级构造单元(SBU),和金属离子配位组装可以生成许多构造新颖、性质共同白勺配位聚合物材料。本论文在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白勺指导下,分别以1,5-二硝基萘-3,7-二甲酸(H2NNDC)和2,2',4,4'-联苯四甲酸(2,2’,4,4’-H4bptc)为桥联配体,同过渡金属离子或者镧系金属离子配位组装,或引入联吡啶类中性桥联配体或螯合配体辅助配位,构筑了32个新颖白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构造白勺化合物,在晶体构造分析白勺基础上分析了部分配位聚合物白勺磁性、稳定性和发光性质。分析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1,5-二硝基萘-3,7-二甲酸配合物:以H2NNDC为桥联配体,或者辅以不同长度白勺联吡啶类桥联共配体(4,4'-联吡啶(4,4’-bipy)、1,2-二吡啶基乙烯(bpe)、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和螯合端基共配体(1,10-邻菲啰啉),通过水热、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25个零维、维、二维和三维构造白勺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白勺晶体构造,从晶体工程角度讨论了合成方法、反响条件和共配体对配合物构造白勺影响,并分析了其中多孔材料白勺热稳定性、客体分子交换性质以及部分配合物白勺磁学性质。(1)以H2NNDC为桥联配体,分别同Co(Ⅱ)、Ni(Ⅱ)、Cu(Ⅱ)和Mn(Ⅱ)合成了一系列构造各异白勺配合物。配合物1中白勺NNDC配体白勺羧基氧和Co(Ⅱ)双齿配位,在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下形成共同白勺三维超分子构造,磁性测试表示配合物1具有铁磁性。配合物2和3是一维链构造,配合物2依靠氢键形成简单立方白勺三维超分子拓扑网络,配合物3则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共同白勺三维超分子梯子构造。配合物4是具有线性白勺三核锰单元([Mn3(COO)6])白勺简单立方拓扑网络,羧基采用syn-syn方式桥联Mn(Ⅱ),配合物4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2)在以H2NNDC为

有机导电聚合物研究进展a

有机导电聚合物研究进展 1 导电聚合物 各种人造聚合物俗称为塑料或化纤,天然聚合物主要有蛋白质和树脂等。上述有机固体通常是绝缘体,而增强它们的电导率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研究领域。因为这类材料成本低廉、重量轻,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聚合物的可塑以及柔韧等优良机械特性与通常只有金属才具备的高电导特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将应用范围大大拓宽。 1977年,白川英树在一次聚乙炔合成的实验中,意外地加入了过多的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以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Ziegler 和Natta命名,其作用是定向催化——用于严格控制聚合物的空间结构)。不料,在反应器中生成了一种光亮的反式聚乙炔薄膜。如果将薄膜暴露于卤族Br2或I2蒸汽,生成物的电导率可以提高1012倍[1],从此有机物不能导电的观念被打破。 2000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致力于导电聚合物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物理学家艾伦·黑格(Alan Heeger)、化学家艾伦·麦克迪尔米德(Alan MacDiarmid )和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 )。这是对导电聚合物研究的充分肯定。 导电聚合物根据材料的组成可以分成复合型导电聚合物材料和本征型导电聚合物材料两大类[2-4]。复合型导电聚合物材料是由普通高分子结构材料与金属或碳等导电材料,通过分散、层合、梯度复合、表面镀层等复合方式构成。其导电作用主要通过其中的导电材料来完成。本征型导电聚合物材料也被称为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材料,其高分子本身具备一定的导电能力,这种导电聚合物如果按其结构特征和导电机理还可以进一步分成:载流子为自由电子的电子导电型聚合物和载流子为能在聚合物分子间迁移的正负离子的离子导电型聚合物。 在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导电过程中,载流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在聚合物内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分子内有大的线性共轭π电子体系,给自由电子提供了离域迁移条件,故又称为共轭聚合物。作为有机材料,聚合物是以分子形态存在的,其电子多为定域电子或具有有限离域能力的电子。π电子虽然具有离域能力,但它并不是自由电子。当有机化合物具有共轭结

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摘要:导电高分子的出现打破了聚合物仅为绝缘体的传统观念。在众多的导电高分子中,聚苯胺是目前研究进展最快的导电高分子之一。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性质,合成和掺杂,改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聚苯胺;改性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美国Alan MacDiamid和Alan Heeger 教授及日本Hideki Shirakawa 教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导电高聚物。导电高聚物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聚合物仅为绝缘体的传统观念,而且对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也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为功能材料开辟了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崭新领域。最早发现的本征导电高聚物是掺杂聚乙炔(PA),在随后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又相继开发了聚吡咯(PPy)、聚对苯(PPP)、聚噻吩(PTh)、聚对苯撑乙烯(PPv)、聚苯胺(PAn)等导电高分子。人们对聚乙炔的研究较早,也最为深入,但由于它的制备条件比较苛刻,且它的抗氧化能力和环境稳定性差,给它的实用化带来了极大困难。在众多导电高分子中,聚苯胺以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优良的电磁微波吸收性能,潜在的溶液和熔融加工性能,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便,还有独特的掺杂现象等特性,成为现在研究进展最快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 1 聚苯胺的结构 聚苯胺是典型的导电聚合物,常温下一般呈不规则的粉末状态,具有较低的结晶度和分子取向度。与其它导电高聚物一样,它也是共轭高分子,在高分子主链上形成一个电子离域很大的p-π共轭。1987 年,MacDiarmid[1]提出了后来被广泛接受的苯式-醌式结构单元共存的模型,两种结构单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化。即本征态聚苯胺由还原单元: 和氧化单元: 构成,其结构为: 其中y值用于表征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程度,不同的y 值对应于不同的结构、组分和颜色及电导率,完全还原型( y = 1) 和完全氧化型( y = 0) 都为绝缘体。在0 < y < 1 的任一状态都能通过质子酸掺杂,从绝缘体变为导体,仅当y = 0.5 时,其电导率为最大。y值大小受聚合时氧化剂种类、浓度等条件影响,与其它导电高聚物相比,聚苯胺的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因其结构上的多样性以及在离子交换、嵌入材料、吸附材料、质子导电材料和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低温水热合成技术,以具有手性结构特征的功能性有机膦酸RP03H2为构筑单元(R为手性或非手性功能性有机基团,结构中含有一oH,一NH2或一cOOH等功能性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直接反应法或引入模板剂法成功地合成的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晶体材料,并利用x一射线单晶衍射、IR光谱和TG、DTA 分析对所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及骨架热稳定性进行的研究。 关键饲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水热合成,杂化材料,晶体结构 前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创新对经济、科技、国防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利用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要求。能够在设计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合成指定性能的材料一直是材料科学家们的不懈追求。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由于其在结构上与相应的无机磷酸盐相似,具有孔道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它们可以作为分子吸附剂,从而可以对进入孔道的客体分子进行识别或者为客体分子提供反应环境,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简介 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结构上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离子交换材料、嵌入材料、吸附材料、质子导电材料和催化材料等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由于其在结构上与相应的无机磷酸盐相似,具有规则孔道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它们可以作为分子吸附剂,从而可以对进入孔道的客体分子进行识别或者为客体分子提供反应环境。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在合成和结构方面的研究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晶体结构也己扶一维链状拓展到二维层状和三维空旷骨架结构。最近。具有沸石型结构和手性结构特征的化合物也披合成出来,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在多相不对称催化合成反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在该领域的研究热情。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如能将功能性有机活性基团引入到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骨架结构中,将会使所合成的材料能够表现出某种选择性吸附功能、催化功能或手性识别功能。这些新型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材料的成功合成,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同时这些材料将可能表现出某种功能,从而为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实验总述 2.1化合物合成方法 本论文中所述金属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均采用水热合成方法。首先制各初始凝胶,将初始凝胶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后放入恒温干燥箱中,在一定晶化温度和自生压力下晶化一定时间,得到的产物冷却后经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后即得金属有机麟酸配位聚台物的单晶。 2.2制备原理 水热合成是一类处于常规溶液合成技术和固相合成技术之间的温度区域的反应,它是目前多数无机功能材料、特种组成与结构的无机化合物以及特种凝聚态材料的重要合成途径。近来被用于合成各种各样的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 水热合成化学侧重于研究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物质的反应性能、生成规律以及合成产物的结构与性质。通常在120一260℃的自生压力下。在高压釜内由于温差的存在、产生强烈对流;使底部饱和溶液在上部生长,形成过饱和溶液,在釜壁四周上形成晶体。釜内过饱和溶液分布取决于釜内对流强烈程度,不断循环,晶体就在釜内不断生长。当反应结束后,缓慢将温度降至室温,就得到晶体。 3.层状膦酸铅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及结构研究 3.1综述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配位聚合物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 姓名:吴娜学号:10207010 摘要: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及其在光电磁等方面优异的性能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并对新型多功能材料在设计、合成与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多功能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化学 引言: 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或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指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联配体通过配位键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维,二维或三维无限网络结构的配位化合物[1]。近年来,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化分子材料以其良好的结构可裁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配合物有无机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因此它兼有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均没有的新性质。配位聚合物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跨越了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晶体工程学和拓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研究对于发展合成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开发新型高性能的功能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7]。并对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位聚合物在新的分子材料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配位化学理论在材料的分子设计中也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按其性能特征和用途大致可划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功能材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其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1) 性能优异;(2)分子化;(3)巨大的应用前景。金属有机光电磁材料综合了这几方面特点,将发展成为新一代材料,其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分别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 1 配位聚合物在光学材料中的应用 配位聚合物的光学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以及非线性光学等方面[8]。 1.1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材料 当外界光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波长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外界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发射光也随之消失,我们称这种发光现象叫光致发光( PL);当

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

第一章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及 Werner配位理论 第一节早期研究及链式理论 一、早期研究 1、配合物的发现 最早有记录的配合物:1704年,德国Diesbach得到的普鲁士蓝KCN.Fe(CN)2.Fe(CN)3。 真正标志研究开始:1793年Tassaert 发现CoCl3.6NH3

无法解释CoCl3和NH3为何要结合成新化合物。 2、配合物性质研究 Cl-沉淀实验(用AgNO3) Ag+ + Cl?= AgCl↓ 配合物 CoCl3.6NH3 +AgNO3 3AgCl ↓ CoCl3.5NH3 +AgNO3 2AgCl ↓

CoCl3.4NH3 +AgNO3 AgCl ↓ IrCl3.3NH3 +AgNO3╳ 二.链式理论(Chain theory) 1869年瑞典Lund大学Blomstrand及Jorgensen提出链式理论。

当时认为元素只有一种类型的价——氧化态,N为5价,Co为3价,Cl为1价。 前提:(1) 与Co相连的Cl不易解离 (2) 与NH3相连的Cl可解离

Co NH3 NH3 NH3 NH3 NH3 NH3 Cl Cl Cl CoCl36NH3 CoCl35NH3 CoCl34NH3 IrCl33NH3Co Cl NH3 NH3 NH3 NH3 NH3 Cl Cl Co Cl NH3 NH3 NH3 NH3Cl Cl Ir Cl NH3 NH3 NH3Cl Cl

Co NH 3NH 3 NH 3NH 3NH 3 NH 3 Cl Cl Cl 更合理的结构? . Co NH 3NH 3 NH 3NH 3 NH 3 Cl Cl Cl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简介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代表了一类杂合的有机—无机超分子材料,是通过 有机桥联配体和无机的金属离子的结合构成的有序网络结构。MOFs 呈现出目前最高的 比表面积,最低的晶体密度以及可调节的孔尺寸和功能结构,使 MOFs 可以实现一些特 殊的应用,包括气体的存储和分离,催化以及药物缓释等。通过在有机配体中引入功能 基团或者利用 MOFs 作为主体环境引入活性组分,合成功能化的 MOFs 材料,可以大大 拓宽其应用范围。-华南理工-袁碧贞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是利用含氧、氮等多齿有机 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一种类沸石材料 [1]。—华南理工-袁碧贞 MoF材料是由含氧!氮等的多齿有机配体(大多是芳香多酸和多碱)与过渡金 属离子自组装而成的配位聚合物,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热稳定性好! 构型多样化的类沸石材料[22一],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代12.]"如图1一1所示" 最早的MoF材料是由Kattagawa/J!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合成的,但其合成的材 料在客体分子去除后,骨架坍塌,晶体结构遭到破坏,未形成永久性的孔隙率" 这也是第一代MOF材料"随后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新型的阳离子!阴离子以及中 性的有机配体链接形成的配位聚合物"第二代材料在客体分子移走后能够留下空 位形成永久性的孔隙率"MOF材料在受到压力!光!化学刺激或者除去溶剂分 子时,材料骨架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第三代MOF材料"含有梭基的阴离 子配体和金属离子链接构成的MOF材料属于我们所说的第二代MOF材料,然而 含有氮杂环的有机中性配体构建的MOF材料属于我们所说的第三代MOF。——北化-安晓辉金属-有机骨架 (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材料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 程杂化生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多维网状结构的多孔 晶体材料,具有纳米级的骨架型规整的孔道结构,大 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以及小的固体密度,在吸附、分 离、催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已成为新材 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MOFs 材料的出现可以 追溯到 1989 年以 Robson 和 Hoskins 为主要代表的 工作,他们通过 4,4',4″,4-四氰基苯基甲烷和正 一价铜盐[Cu( CH 3 CN) 4 ]·BF 4 在硝基甲烷中反应, 制备出了具有类似金刚石结构的三维网状配位聚合 物 [1] ,同时预测了该材料可能产生出比沸石分子筛 更大的孔道和空穴,从此开始了 MOFs 材料的研究 热潮。但早期合成的 MOFs 材料的骨架和孔结构不 够稳定,容易变形。直到 1995 年 Yaghi 等合成出了 具有稳定孔结构的 MOFs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周媛媛,余旻 ,李松,李蕾 (郑州大学化学系, 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聚苯胺(PAn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 综述了PAn的结构、导电和掺杂机理及常见的合成方法, 重点介绍了几种制备微米或纳米级PAn的方法, 并对其在各领域应用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 聚苯胺; 合成; 掺杂 中图分类号: TQ24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2191(200706-0014-06 收稿日期:2007-06-23 作者简介:周媛媛(1983- , 女, 河南开封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导电高分子材料。电子信箱:zhouyuanzy2004@https://www.360docs.net/doc/309234663.html, 1975年L. F.Ni 等人在实验室合成了低温下具有超导性,其导电能力可与Ag 相媲美的聚硫化氮 (SN x ,实现了高分子由绝缘体向半导体或导体的成功转变。1977年日本筑波大学 Shirakawa教授发现掺杂聚乙炔(P A 呈现金属特性,新兴交叉学科——导电高分子科学诞生了。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研究,相继发现了聚吡咯、聚对亚甲基苯、聚苯硫醚、聚噻吩、聚苯胺(PAn等导电高分子。由于导电高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化性能,使其自发现之日起就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导电聚合物包括 P A、聚吡咯、聚噻吩和 P A n,PA 是人们发现最早的一个有机共轭导电聚合物,也是研究较多的导电聚合物,但由于其合成工艺、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其研究兴趣逐渐减少,而后 3种尤其是 P A n 由于原料易得、合成工艺简便、导电性和稳定性优良,倍受人们青睐,在应用研究方面已走到了前面,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深入研究导电 P A n 的物化性质,人们发现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光、电、磁性能,于是便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应用领域,以导电 P A n 作为基础材料,目前正在开发许多高新技术如抗静电技术、太阳能电池、全塑金属防腐技术、船舶防污技术、传感器器件、电化学和催化材料、隐身技术、电致变色等,并且在这些技术上的应用探索都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逐步向实用化迈进,显示了 PAn 极其广阔且诱人的发展前景。 1 PAn 的结构及导电机理 1.1 PAn 的结构 [1] PAn 的分子是由氧化单元 和 还原单元 组成, Mac Diarmid 等最早给出 P A n 本征态的结构: 其中:y (y =1 ̄0代表 PAn 的还原程度,根据 y 的大小,P A n 主要分为以下状态:全还原态(y =1, 简称 LB 态、中间氧化态(y =0.5,简称 EB 态和全氧化态(y =0,简称PNB 态。LB 态和 PNB 态都是绝缘态,只有氧化单元数和还原单元数相等的中间氧化态通过质子酸掺杂后才可变成导体。掺杂态的 P A n 的普通分子结构为: 其中:A - 是对阴离子; x 是质子化程度的因子,代

关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新材料导论》 论文题目关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关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与传统导电材料相比较,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导电高聚物可用作雷达吸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抗静电材料等。介绍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分类、导电机理及其应用领域,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导电高聚物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功能材料;导电机理;应用;述评。 自从197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化学家MacDiarmid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Polyacetylene,简称PA)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以后,人们对共轭聚合物的结构和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新型交叉学科)))导电高分子领域诞生了。在随后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又逐步发现了聚吡咯、聚对苯撑、聚苯硫醚、聚噻吩、聚对苯撑乙烯撑、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导电高分子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它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作为不可替代的新兴基础有机功能材料之一,导电高分子材料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信息、传感器、分子导线和分子器件,以及电磁屏蔽、金属防腐和隐身技术上有着广泛、诱人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导电高分子在分子设计和材料合成、掺杂方法和掺杂机理、可溶性和加工性、导电机理、光、电、磁等物理性能及相关机理以及技术上的应用探索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的结构特征、导电机理及其应用领域,综述了近些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进展状况。 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高分子导电材料通常分为复合型和结构型两大类: ①复合型高分子导电材料。 由通用的高分子材料与各种导电性物质通过填充复合、表面复合或层积复合等方式而制得。主要品种有导电塑料、导电橡胶、导电纤维织物、导电涂料、导电胶粘剂以及透明导电薄膜等。其性能与导电填料的种类、用量、粒度和状态以及它们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常用的导电填料有炭黑、金属粉、金属箔片、金属纤维、碳纤维等。 ②结构型高分子导电材料。 是指高分子结构本身或经过掺杂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高分子材料。根据电导率的大小又可分为高分子半导体、高分子金属和高分子超导体。按照导电机理可分为电子导电高分子材料和离子导电高分子材料。电子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线型或面型大共轭体系,在热或光的作用下通过共轭π电子的活化而进行导电,电导率一般在半导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研究

Seminer ?摘要专业年级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研究 研究组姓名 选题意义 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是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体材料。它结合了复合高分子和配位化合物两者的特点,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杂化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性分子材料,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科学家的重视,形成了跨越多个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 报告内容 具有三维空旷网络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s)是一种稳定的配位聚合物材料。MOFs材料在溶剂分子脱除后能保持骨架结构稳定,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稳定性的提高大大拓展了MOFs 材料的应用领域,成为MOFs材料发挥其特殊性质的基础。MOFs材料可以用于类分子筛载体、气体存储和分离、非线性光学、分子磁体、手性拆分、发光材料、光电转化、催化等众多领域。其中MOFs在多相不对称催化和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由于其重要性逐渐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使用具有手性催化活性的有机分子作为配体,可以得到具有手性催化活性的MOFs材料。这是一种特殊的多相化方式,催化剂负载量大,活性中心均匀分布,开放的孔道有利于底物与活性中心接近。在手性催化中具有重要应用的卟啉、席夫碱、联萘配体都已成功合成了MOFs材料,而且材料具有较好的手性选择性。以光学纯的手性酒石酸衍生物为配体,合成具有手性孔道的MOFs材料,不仅可以成功地拆分外消旋的配位化合物,而且还成功实现了对酯交换反应的不对称催化作用。 理论计算表明,MOFs材料也是一种合适的半导体材料,能带带隙在1.0到5.5eV之间。有机部分吸收光子的能量,能够发生从有机到无机部分的电荷转移。从而像半导体一样,能作为电子给体和受体。光激发后,MOFs材料能发生光致变色、光催化产氢、光催化氧化有机物等反应。 前景展望 由于作为配位聚合物组成部分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高度可调性和配位方式的多样性,配位聚合物具有无限的组成和结构可裁性,这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分子材料,易功能化的特性使配位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具有特定结构和特殊性质的材料被不断的开发出来,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合理设计,定向合成具有特定拓扑结构或预期功能特性的配位聚合物材料,将是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导电聚苯胺的特性及进展

导电聚苯胺的特性及 进展 院(部、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进展

导电聚苯胺的特性及进展 摘要:导电聚苯胺是极有前途的导电聚合物,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二次电池、金属的防腐、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修饰等方面。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参考从其结构特性、在可溶性、复合材料及纳米粒子上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做整理描述。关键词:导电高分子,聚苯胺,掺杂,纳米粒子 引言: 在20世纪中发展起来的功能高分子中,导电高分子是最突出的代表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将高分子材料作为绝缘材料来使用,从来没有导电高分子的概念美国的MacDiarmid在参观日本东京大学时,看到白川英澍试验室所合成的聚乙炔薄膜具有奇特的金属光泽,惊叹这可能就是他和Heeger等多年寻求的有机导电高分子,于是邀请白川到他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他们根据研究硫氮聚合物(SN)n的经验,用I2和ASF5掺杂聚乙炔,发现经过掺杂的聚乙炔,导电率增加了10~12个数量级,达到103Scm的水平,接近于金属导体,并于1977年报道了这一结果。这一发现,突破了高分子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立即在科学界和技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理论物理学家从Pierls相变的理论出发,进行量子力学计算,计算出反式聚乙炔中长短键长的差约002nm,由此长短键交替所形成的导带和价带之间的间隙宽度是14eV,与试验观测值一致。进而提出了包括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内容的聚乙炔导电的SSH理论。实验物理学家进行了聚乙炔的一系列光谱、结构和光、电、磁学测量,验证了理论物理学家的理论结果,同时发现了当时的理论和模型尚不能解释的新现象。高分子化学家和材料学家则不断改进合成技术,提高聚合物的性能,使聚乙炔的导电率达到105Scm量级,可以和金属铜相媲美。在短短的20多年中,相继合成出了数十种导电高分子,并对它们的光、电、磁性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许多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被揭示出来,导电高分子在若干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已经实现,或正在蕴育之中。正是由于Heeger、MacDiarmid和白川英澍对导电高分子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他们被授予2000年的Nobel化学奖。后来人们陆续开发了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在众多的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有原料易得、合成简单、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良好等优点,很快成为导电高分子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苯胺除了具有其他导电高聚物共有的性质外,还有独特的掺杂机制、良好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与进展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与进展 王雄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1班 20133443 摘要: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 具有独特的空间几何构型, 在非线性光学材料、气体吸附、手性拆分和催化、分子磁性材料、超导材料, 微孔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分类,列举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等功能型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配位聚合物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有机配体;合成方法;应用;催化 引言: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或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指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联配体通过配位键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维,二维或三维无限网络结构的配位化合物[1]。近年来,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化分子材料以其良好的结构可裁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配合物有无机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因此它兼有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均没有的新性质。配位聚合物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跨越了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晶体工程学和拓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研究对于发展合成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开发新型高性能的功能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7]。并对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位聚合物在新的分子材料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配位化学理论在材料的分子设计中也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按其性能特征和用途大致可划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功能材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其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1) 性能优异;(2) 分子化; (3) 巨大的应用前景。金属有机光电磁材料综合了这几方面特点,将发展成为新一代材料,其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分别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 1.配位聚合物的分类 1998年,R obson教授根据聚合物框架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维链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与进展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 ————————————————————————————————日期: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与进展 王雄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1班20133443 摘要: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 具有独特的空间几何构型,在非线性光学材料、气体吸附、手性拆分和催化、分子磁性材料、超导材料, 微孔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分类,列举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等功能型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配位聚合物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有机配体;合成方法;应用;催化 引言: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或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指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联配体通过配位键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维,二维或三维无限网络结构的配位化合物[1]。近年来,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化分子材料以其良好的结构可裁 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配合物有无机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因此它兼有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均没有的新性质。配位聚合物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跨越了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晶体工程学和拓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的研究对于发展合成化学、结构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开发新型高性能的功能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7]。并对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位聚合物在新的分子材料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配位化学理论在材料的分子设计中也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按其性能特征和用途大致可划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功能材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其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1) 性能优异;(2) 分子化;(3)巨大的应用前景。金属有机光电磁材料综合了这几方面特点,将发展成为新一代材料,其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分别在光电磁材料中的应用。 1.配位聚合物的分类 1998年,R obson教授根据聚合物框架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维

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862年H.Letheby发现作为颜料使用和研究的聚苯胺,1984年,MacDiarmid在酸性条件下,由聚合苯胺单体获得具有导电性聚合物,通过20多年的研究,聚苯胺在电池、金属防腐、印刷、军事等领域展示了极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现在研究进展最快、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等)和电化学合成法(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动电位扫描法等),近年来,模板聚合法、微乳液聚合、超声辐照合成、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血红蛋白生物催化合成法等以其各自的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就近些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最新的研究现状,以对比的方法概述了合成聚苯胺的几种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1导电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1.1化学合成 (1)化学氧化聚合 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氧化剂使An发生氧化聚合。An的化学氧化聚合通常是在An/氧化剂/酸/水体系中进行的。较常用的氧化剂有过硫酸铵((NH4)2S2O8)、重铬酸钾(K2Cr2O7)、过氧化氢(H2O2)、碘酸钾(KIO3)和高锰酸钾(KMnO4)等。(NH4)2S2O8由于不含金属离子、氧化能力强,所以应用较广。 聚苯胺的电导率与掺杂度和氧化程度有关。氧化程度一定时,电导率随掺杂程度的增加而起初急剧增大,掺杂度超过15%以后,电导率就趋于稳定,一般其掺杂度可达50%。井新利等通过氧化法合成了导电高分子PANI,研究了氧化剂APS与苯胺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对PANI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PANI时,当n(APS):n(An)在0.8-1.0之间聚合物的产率和电导率较高。研究表明,聚苯胺的导电性与H+掺杂程度有很大关系:在酸度低时,掺杂量较少,其导电性能受到影响,因而一般应在pH值小于3的水溶液中聚合。质子酸通常有HCl、磷酸(H3PO4)等,苦味酸也用来制备高电导率的聚苯胺,而非挥发性的质子酸如H2SO4和HCIO4等不宜用于聚合反应。但HCl稳定性差,易挥发,在较高温度下容易从PANI链上脱去,从而影响其导电性能。 用大分子质子酸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二壬基奈磺酸、丁二酸二辛酯磺酸等掺杂聚苯胺,在提高其溶解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电导率。大分子质子酸具有表面活化作用,相当于表面活性剂,掺杂入聚苯胺中既可以提高其溶解性又可以使PANl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构象更有利于分子链上电荷的离域化,大幅度提高电导率。同时,同小分子酸比较,有机磺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有机磺酸掺杂将拓宽PANI掺杂剂的选择范围。ShannonK 等以(NH4)2S2O8和过硫酸钾为氧化剂研究了PSSA掺杂PANI的制备和性质。 (2)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有以下优点: ①用无环境污染且低成本的水为热载体,产物不需沉析分离以除去溶剂; ②若采用大分子有机磺酸充当表面活性剂,则可一步完成质子酸的掺杂以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 ③通过将聚苯胺制备成可直接使用的乳状液,可在后加工过程中,避免再使用一些昂贵(如NMP)的或有强腐蚀性(如H2SO4)的溶剂。 乳液聚合法以DBSA作为掺杂剂和乳化剂制备的PANI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聚合产率大于80%,聚苯胺的电导率大于1S/cm,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溶解度达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