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向往和平

九年级政治向往和平
九年级政治向往和平

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

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苏人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11课第三框题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在饱受战争创伤之后,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认识到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更应该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经过战争的硝烟,也体会不到和平对人类的宝贵,因此有必要通过这课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逻辑结构

诉说战争的灾难---和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维护世界和平对我国发展有重要意义

瞭望祖国发展 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的国际环境 世界和平仍然面临威胁

应该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相辅相成

二、 学情分析:

(一)针对的问题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了解国际形势,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帮助学生体会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形成国际意识,自觉投身于保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的行列中,认清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

能力以及归纳知识、表达观点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是进行基本国情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的需要

九年级学生对国内外时政消息比较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学,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资料和信息的能力,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理解:和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维护世界和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和谐世界理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和平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珍惜今天相对和平环境,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体验战争的痛苦与和平的幸福,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维护和平的人文精神与情感。

教学难点: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五、总体设计理念和基本思路:

新课标明确指出:“时事政策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切合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及九年级学生实际,运用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而此课《心忧天下向往和平》内容比较抽象,

如何将思维中的抽象还原为思维中的具体,使之从直接经验中真正掌握知识?只有将课本的知识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的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此本节课结合时政热点,设计五个教学个环节:1.欣赏歌曲 2.历史再现;3.自由辩论;4.现实探究;5.漫画欣赏。总之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体验战争的痛苦与和平的幸福,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维护和平的人文精神与情感是本课的基本思路。

六、基本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歌曲: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世界和平》,请大家注意听,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给你怎样的感觉?

迷人的春光融化冷战的冰霜

对话的笑声淹没对抗的炮声

欢乐的篝火熄灭昔日的烽火

和平的绿装覆盖大地的洪荒

严密的封锁绽开心灵的门窗

战争的血红渴望和平的绿装

亲人的团聚胜过万金的家书

飞翔的鸽子衔来友好的阳光

和平的鸽子衔来绿色的橄榄枝

和谐的家园谱写友谊的交响诗

和平之歌唱响五洲四海

和平之花开遍海角天涯

【学生回答】:(略)

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分析:

①歌曲的每一处用词造句都是那么凝练、精致,迅速进入美的意境,让人听后如醉如痴。其实仔细品味,歌词中的“冷战”、“对抗”都是我们中学课本中的词

汇,词作家将它们在歌词中赋予了新的内涵,“春光”、“笑声”和“冰霜”、“炮声”巧妙对比,让人很容易体验到一颗颗心灵在热切呼唤。这是全世界六十亿人民的共同期盼。

②词作家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歌词的联想颇有深度。“烽火”让人想起两千多年前的烽火狼烟、“烽燧戏诸侯”;听到此,脑海中很容易就浮现出古代山峰之上一个个烽火墩台的景象,甚至一下子就想到烽火点燃、一呼百应的壮观场景。

③“洪荒”两字让人由古及今,除了惊叹用语大气外,还油然而生贴切的敬意,“覆盖洪荒”,多么宏大的气魄,而《世界和平》恰能具有如此巨大的覆盖力。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句不觉让人想到战争下的亲情,时至今日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然而,即使是万金的家书,也不抵亲人之间真正的团聚更富有和谐的意境,正是透过通俗的语句表达出这个祈愿,对和平充满了畅想和希冀。

⑤鸽子在传说中曾口衔橄榄枝为战火中的人们带来和平的信息,基于此,它被赋予和平使者的美誉。词作者巧用这一典故,让鸽子仿佛有了灵性,橄榄枝也在这里被突出,显得意味深长。

最后总结:“和平”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词汇在世界人眼中永远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它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正是因为一直都没有完全达到,也没有真正的得到过,更因为它的美好,才有人们不停的向往,需要不断地追求。

出示课题——心忧天下向往和平(板书)

【转承】

2.历史再现:为了呼吁和平,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热爱和平的心愿和情感。和平是他们的心声,也是我们全人类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声,人们渴望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然而,战争的烟火时常都在世界各地蔓延,那冰冷的武器和无情的战火随时都让和平鸽在哭泣。这不禁要让我们开始反思:战争到底给人类自己带来了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的历史图片来探寻问题的答案。

展示图片2-4:

提问1:中国在百年近代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战乱蒙受了怎样的巨大损失?

【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师: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当然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损失,而是给全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展示图片5-6:

〖说明〗:在我们读图之前,向大家推荐四个关键词来帮助我们全面地理解图片。

1.(图片或历史)背景;

2.(抓住画面)细节(图片之所以能给人以震撼,这种力量就是来自于细

节);

3.(人物主观)感受;

4.(图片之间)对比;

如图片6:这张画面的内容:

背景:日本广岛的一位妇女在喂养受伤的婴儿。

细节:婴儿双眼紧闭,口含母乳;母亲神情呆滞,右颊有一块核辐射留下的创伤。对比:前面几幅图片反映的是被侵略国家(我国)的情况,而这幅图片中受害的是侵略国家的人。

感受:战争,不仅给受害国带来无尽的苦难,也给战争发起国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另外,从这些图中我们还能读到更多的内容,如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等。

所以张伯伦有句话说得好:

战争中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尽管双方不论哪一方均可能自称为胜利者。

——英国首相张伯伦展示图7:(参考教材内容具体数字)

师: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惨!”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象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只有深重的灾难和仇恨,人们都厌恶战争,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世界依旧战争不断呢?你认为爆发战争的因素会有哪些?【转承】

3.自由辩论

甲:当今世界很太平,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乙: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到处都有战争的危机。

展示图片9-17:注意观察并思考:

提问2:图片中出现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师:除了9.11美国是被害者,其余的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果。可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民族、种族矛盾;领土、资源纷争;还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的危机。因而在世界上至今仍有战争不断:伊拉克战争、恐怖主义、巴以冲突、聚集伊朗核问题、朝鲜核试验引爆世界焦点。总而言之: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

展示图片20-22:

提问3: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战后50多年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其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均为罕见,经济全球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在总体上能较为迅速而平稳,就是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板书】一、和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展示图片20-22:

正因为如此,我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全球的发展,一贯坚持和平共处。

同样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必须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

【板书】二、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接下来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观察下列图片:

展示图片23-25:

提问4:双方有了矛盾,除了互相发动战争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解决争端呢?

【学生回答】略

师:坐下来和谈、磋商、谈判……应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共同反对侵略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

(1)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2)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只有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中,才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用图片(六方会谈)说明:

①当今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与努力。

②中国是第三世界利益的捍卫者。

③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

不称霸。

总之: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也都做了很大的努力。

【转承】

4.现实探究

材料:海湾战争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付出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代价,破坏和消

耗了人类有限的宝贵资源,造成海湾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科威特在战争中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伊拉克2000亿美元。多国部队全部耗资1133亿美元,战后两国重建计划预计5000亿美元。这笔巨额耗资相当于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对第三世界国家投资200年以上。

分析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探究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第一:和平与稳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受到严重阻碍。

第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破坏令人触目惊心,贫穷、落后与战争、动荡相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这一基本前提。

第三:虽然世界上这里或那里总有战争发生,但是和平状态和战争状态是在矛盾运动中交替出现的。相对战争而言,和平毕竟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人类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实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我国正是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取得较大的发展。

总之,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问题。为此,我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多努力。

【思考】:造成发展问题的原因

学生活动:人口压力、沉重的外债、殖民统治的历史、战争战乱、科技落后…………教师总结:归根结底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板书】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前提条件

和平发展

重要基础

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用各国反战游行图片说明)

提问5:我们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参考课本)

国家: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②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中学生: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转承】

5.漫画欣赏

展示图片29-30: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

和平与战争是对立的,当有人把和平变成伪装时,便会随时扼杀和平。

这幅漫画揭露了新时期威胁世界和平的霸权主义有了新的表现,更具隐蔽性,预示着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并不平坦。

【转承】

6.学唱歌曲情感升华

结束语:和平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当我们结束这一课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还有人在继续流血,仍有无辜的人们被卷入战争。没有和平,就没有能力真正的幸福。请记住:

只有和平才是人类社会最珍贵的价值,才是全世界最重大的共同利益。

相信这首象征着和平与希望,融会了热情、友好、善良、智慧的中国人对世界美好祝福与期望的《世界和平》定会在2008奥运之际给全世界人们带去感动,带去共鸣!

板书设计:

一、和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前提条件

和平发展

重要基础

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世界人民普遍关注

附课外作业:

展示大国风范构建和谐世界

材料一:我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材料二:和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观念。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政治上

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

上互信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

贡献。

材料三;下图是北京六方会谈会议桌的示意图。

问题设计:

1.材料一:说明当今时代的哪个主题?该主题与当今时代另一个主题的关系如何?由此表明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历史潮流分别是什么?你认为造成半岛核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什么?为解决当今时代的两个主题,我国该怎么办?

2.请你根据材料二图中的国旗判断出六方代表应坐的正确座位。六国中与我国相邻的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哪几个国家?六国中属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哪几个国家?2007年1月1日上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来自上述六国中的哪个国家?

3.六国中既是亚洲国家又是发达国家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历史上有两次著

名的改革,请你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开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4.列举一年来我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的两件大事。

5.我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表明了什么?

6.我们中学生应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些什么?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要求:以“危机感与使命感”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开展时事演讲比赛。

参考答案:

1.(1)和平。

(2)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1)从正后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中、韩、朝、日、俄、美。

(2)相邻为朝俄;隔海为韩日。

(3)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中、俄、美。

(4)韩国。

3.(1)日本。

(2)公元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公元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4.(1) 2007年3月,在中国推动下,第六轮朝核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2)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这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

“融冰之旅”。

(3)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5、表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是推动世界经

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个和

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6.我们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浅谈《战争与和平》的两类女性形象

浅谈《战争与和平》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1112446 汉语言文学王佳丽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选择了海伦和娜塔莎两位女性作为分析对象,海伦被塑造成一位外表美貌、爱慕虚荣、行为浪荡、追求感官刺激的堕落女子形象,而娜塔莎则被塑造成一位贤妻良母式的,热衷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理想女性形象。这两类女性形象都是不完整的,是作者托尔斯泰在男权文化指导下下塑造的两种女性形象,如今看来,这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对女性的轻视和把玩的意味。 关键词:海伦娜塔莎男权文化轻视 托尔斯泰在其《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其中以两个完全相互对立的形象尤为突出——海伦和娜塔莎。海伦在小说中一出场就被赋予了热衷于交际的美人形象,她的一举一动对男人来说都是极具诱惑的。 “她径自朝安娜?帕夫洛夫娜走过去,眼睛不看任何人,但对所有人都笑容可掬,仿佛她把欣赏她的身材、丰腴的双肩和装束入时的十分裸露的胸脯和背脊的美的权利慷慨大方地赐予每个人,仿佛给舞会带来全部光彩的也是她。海伦真是太漂亮了,她身上不仅毫无卖弄风情的意味,而且相反,仿佛她为自己无可置疑的、其魅力之大足以征服一切的美貌,感到不好意思。仿佛她宁愿减少自己的美的魅力,可就是办不到” ——节选自《战争与和平》在这一段看似夸赞海伦公爵小姐的美丽的文字下,实际上作者用的是极尽嘲讽的笔调,在这段简短的描写中,公爵小姐的形象就在读者的脑海中呼之欲出了——美貌、自以为是、卖弄风情、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提及海伦小姐的品德,但是但从她的外貌和行为看来,海伦公爵小姐的美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她的品德上的“过失”了。 相较于海伦那种风骚多情的出场,娜塔莎则显得轻松愉快而又俏丽多了,那种上流社会的奢华糜烂之风在她的身上是没有留下一丁点儿的痕迹。那时的娜塔莎只有十三岁,我们通过作者的描述,就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单纯姑娘。 “这个小姑娘黑眼睛,大嘴,不漂亮,但很活泼,因为跑得太快,披肩滑落了,露出孩子的小肩膀,乌黑的卷发向后摆着,光着纤细的胳膊,穿一条镶花边的裤子,两只小脚穿着没有系带的浅口皮鞋,她正当说少女还不是少女,说孩子已经不是孩子的美好年华。” 节选自——《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一、设计分析 选修课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战争与和平问题。 所谓战争是指国家之间,或同一国内的不同政治派别、民族间进行的公开武装冲突。前者是国际战争,后者是国内战争。和平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根据政治学的观点,通常是指未爆发战争的历史状态。 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两种现象相互联结,彼此交替。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加强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战争的起因、性质、规模、手段、影响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上半期曾先后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虽未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层出不穷,连绵不断。当前虽无发生世界大战的迹象,但是战争的阴云、

核威胁仍困扰着世人。 战争的严峻性和残酷性使得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避免战争灾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为战后和平注入了新因素,如一战后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出现了雅尔塔体系。这两次相对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未真正消除战争,但对和平问题提供了借鉴。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从残酷的战争中汲取了教训,寻求着消除战争与实现和平的种种途径。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首要问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教学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当代各类局部战争等相关史实、过程、影响,重要人物的活动等。结合相关史实,提高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看问题的全面性。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警句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警句 把人类的聪明才智用到正经地方,别用到互相杀戮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造成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小心这些亡魂的眼泪会造成地狱发水,漫溢到阳间来,淹死杀戮制造者的后代。——周大新 谁杀人的本领再高强,上帝都不会给他褒奖。——周大新 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莎士比亚 做好战争的准备是保持和平最有效的办法。——华盛顿 金钱是战争的筋骨,和平是财富的源泉。——拉伯雷 和平优于战争,是因为和平时儿辈埋葬父辈,战争时父辈埋葬儿辈。——培根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马基雅维利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惟一美德,以求和为惟一耻辱。——萧伯纳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黑塞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约翰逊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和平是理智的杰作。——缪勒 世界和平是今天最宝贵的财富。——卡里略 没有一个伟大的国家能长久保持和平,假如没有外敌存在,那么就会发生内在的敌人。——佚名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俗语 宁做太本犬,不做乱离人。——民谚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佚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反对不义的战争。 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威胁着世界和平。 维护和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维护和平需要实力。 和平才能有互惠互利,战争往往两败俱伤。 对战争的深刻反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 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 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战争与和平作者_参考资料

战争与和平作者 参考资料一: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介 《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介女孩个性签名 列夫·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NikolayevichTolstoy,LeoTolstoy,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感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刻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到达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上的三个里程碑。百年来,他的作品被译为各国文字,销售量累积超过5亿册,是大师中的大师。 《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述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董俊言则评价说这部小说可堪比《红楼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伊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朱霍

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 参考资料二:好的qq个性签名 《战争与和平》[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点击认领 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完成这部划时代的巨著,托尔斯泰前后耗费十余年的光阴,并本书于1865年到1869年出版,讲述欧洲拿破仑时期的俄国(今俄罗斯)所发生的事。《战争与和平》自从问世以来,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故事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透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而书中史诗般的辉煌节奏与宽阔视界,也只有荷马的作品能够相提并论。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玛、小尼古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它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也有类似成就)。(读后感)其次,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断变化。如皮埃尔,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海伦到娜塔莎、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中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大的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及娜塔莎的变心、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外国着名作家简介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着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待。古希腊的神都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主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联盟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令人忧伤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戏剧,其主要着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拜伦(1788-182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重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和代表作讽刺诗体小说《唐璜》。他的创作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有较大影响。 雪莱(1792-1822)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是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夏洛蒂·勃朗诗(1816-1855)英国作家,有着名长篇小说《简·爱》。 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有着名长篇小说《名利扬》。 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共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中短篇小说、杂文和戏剧等。《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重要作品还有《艰难时世》《双城记》等。狄更斯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风貌。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有《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大疫年日记》等。《鲁滨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概要

历史必修三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 1918.11.11)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和技术基础,也是战争更加残酷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空前激烈,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迅速? (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 (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 (3)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4.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1)法德矛盾的核心——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2)英德矛盾的核心——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争夺制海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矛盾) (3)俄奥矛盾的核心——对巴尔干半岛的争 【注】矛盾演进顺序:英法(七年战争)→法俄(拿破仑远征俄国)→法德(普法战争)→英德 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1)同盟国集团:1879——德奥同盟;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 (2)协约国集团: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1904——英法协定;1907——英俄协定(标志: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7.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影响是? 原因: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影响: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 的绝对优势。

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故事梗概] 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他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公爵答应了。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寻找职业。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娜塔莎是个黑眼睛、大嘴巴、不美丽,但十分天真活泼的女孩子。 彼埃尔在彼得堡没有选定职业,又回到莫斯科。这时别素号夫伯爵病得快死了。他的家族围绕他的遗产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库拉根公爵因和别素号夫伯爵沾点亲,主动跑来张罗。他和伯爵的三个女儿勾结起来,想瓜分遗产,排挤彼埃尔。但别素号夫已事先立好遗嘱,要把财产让给彼埃尔继承。库拉根公爵没占到便宜,反自讨没趣。 安德来把妻子送回他父亲的领地童山后,便上前线去了。他是俄奥联军总司令库图左夫的副官。一八○五年十月,司令部设在奥地利的一个名叫布劳诺的地方。十一日,库图左夫亲自检阅了五个步兵团。由于副总司令马克将军所率领的部队被法军消灭,使俄军处境困难。库图左夫下达了向维也纳撤退的命令。他指挥的三万五千俄军遭到拿破仑指挥的十万法军追赶。十月二十八日,库图左夫军队渡到多瑙河左岸。因受伤、落伍、战死,军队损失了三分之一。不久,维也纳也失守了。法军大部队随后淹至。库图左夫命令名将巴格拉齐昂以四千轻骑兵去豪拉布儒恩阻挡法军。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炮兵上尉屠升和他的战士们表现得非常顽强勇敢,终于把法军遏止住了。十一月十二日,库图左夫退军到奥尔牟兹,这里已经聚集了八万俄奥联军。第二天,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他是个漂亮年青的沙皇)和奥王检阅了军队。二十日与法军在奥斯特里茨进行会战。库图左夫估计形势对俄军不利,不同意这次会战,但年青好胜的亚历山大一世和将军们执意要这样干。法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战斗,他“骑着灰色小阿拉伯马,穿着蓝色

《战争与和平》文学赏析

《战争与和平》文学赏析 外院09级03班潘澄05090331 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还有贵族家庭的带头充军和捐钱给俄国,使军民们士气大增和老百姓同仇敌气,浴血奋战。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武装的强大是可以打败的,打不败全国人们同仇敌气,团结不屈的精神。这本书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别祖霍夫—彼埃尔,他心直口快,易动感情,见义勇为,出手大方,他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但他却不重视钱财,在最后他为了帮助俄国的胜利变卖了自己的所有的家产,并鼓励人民投入到战争中去,还带头参军,为俄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最后世界名城——莫斯科落入拿破仑手中时,他坚持不走,准备为了国家的胜败,牺牲自我去刺杀拿破仑,我对他十分敬佩,我要学习他这种牺牲自我,完成大我的牺牲精神。” 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十九世纪的时候,是俄国文学的分期。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 年到1895 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 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这个时候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这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解放运动即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其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和农奴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反专制和农奴制,因此被视为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于此同时,俄国的文学在这混乱之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在所有此时产生的作品中系列化形象开始出现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

《战争与和平》感悟体会

《战争与和平》感悟体会 《战争与和平》感悟领会 今天,研读了半年之久的《战争与和平》真的要划下一个小小的句号了,心里颇有依依不舍之情,伟大的著作总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当你要离别它的时候,仿佛离别了亲近的人,而当你展卷重读的时候,又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当年读这部书时的心态与情味,又一一展现开来。伟大著作以开启一个鲜活的精神世界的方式,引领着人的灵魂成长,《战争与和平》正是这样的著作。 在这部巨著的最后一部分《尾声》中,托尔斯泰给了我另一个震撼。虽然这一部分是文学评论家认为写的冗长乏味的部分,然而我却觉得它写的精彩极了。《战争与和平》犹如一条巨龙,而尾声恰如点睛,托尔斯泰离开了详细历史的陈述,也离开了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情节,上升到了一个特别的高度阐述自由意志,而且阐述得精妙、深刻、透辟。除了这样的结尾能承托起这阙宏大的史诗,我想象不出另一种结尾能如此完美。 在这个长长的结尾部分,托尔斯泰首先探讨了历史事件的原因,他认为,外表上看来是权利在起作用,而实质上,权利必须作用于合力形成的那个方向上,否则就如同向虚空中击掌,又如抽刀断水,得不到任何回应与实效。拿破仑远征俄国,外表上看仿佛是拿破仑在下命令,而实际上拿破仑有过诸多军事计划和命令方案,但远征俄国是真的变为了现实,不能不说是由于它符合了历史的某种必然规律。于

是,从此出发,托翁以浓墨重彩探讨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习题。 托尔斯泰大致认为,在理性看来,自由意志是个幻觉,是一种一霎时无法确定的生命感觉,然而在形上学(灵性)看来,自由意志则是生命的全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精华之处。我们不能想象完全的自由,一个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受外界的影响,我们永远不可能获得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自由概念,在空间上的运动,遵循必然规律,在时间上的思考与判断,也受到一系列的制约。然而最关键的是: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行动没有原因,理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假设和找到原因,因为没有原因我们就无法想象任何行动。我举手,没有任何原因,但我要做一个没有原因的动作,这就是我行为的原因。多么精彩的论证啊!假如托尔斯泰沉溺于详细的科学知识(例如力学或生理学)的阐述来辩驳自由意志,那么他的论证可以被科学的开展所推翻,至少是牵连缠绕有不决断处,但是,他却顿挫一下,转入更高层次的概括,如太极之勾手引带,拨转自如,结论却难以撼动,实在可以媲美职业哲学家! 更重要的是,托尔斯泰并没有沉溺于一端而无视了另一端,他接下来论证绝对的必然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千世界的规律无穷无尽,各种条件与原因亦无穷无尽,人不可能认识所有的规律与条件,于是,总是不会有完全的必然。一个垂死的人、一个未出世的胎儿或一个白痴,他们完全没有自由,我们观察的人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因为没有自由,就不成其为人。由于超时空的、全知全能的人的不存在,于是,人总可以显露出必然性的约束而得其自由。托翁在这里表现出的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书籍介绍】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19世纪初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文本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 1、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2、这就是承认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思想、感觉和观察,承认语言改变不了人的思想。

3、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4、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5、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6、“大人,那是被贬为士兵的军官多洛霍夫……” 7、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8、爱一位亲人,除了使他烦恼却又不能为他做什么,而这样的局面又无法改变,真叫人痛苦啊 9、“什么,他是被贬做元帅呢,还是被贬做士兵?要是兵,就应该穿得和大家一样。” 10、政府需要残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样 11、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托尔斯泰于1828 年9 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19 世纪50 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1844 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 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1851 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 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 倾向。《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另外中篇小说《哥

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 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这是60 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 义不断加强。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 “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从19 世纪60 年代开始,托尔斯泰的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也是他思想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托尔斯泰的最着名的三部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得不朽名着,为人类文化艺术留下一份珍贵得遗产。他花费了6 年时间写作《战争与和平》,1877 年又完成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以安娜和列文两个主人公的生活为线索,从政治、经济、道德、家庭各方面反映了19 世纪70 年代的俄国现实。这部作品已没《战争与和平》中和谐明朗的色彩和历史乐观主义,人物充满了矛盾、紧张和恐惧的心情。作家在60 年代的思想矛盾,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他的 “道德自我完善”和“爱”的乌托邦理论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 到更多的流露和表现。随着思想探索的继续深入,他对贵族 资产阶级的批判逐步加强,艺术上也达到成熟的地步 1881 年,为照顾子女上学,托尔斯泰一家迁居莫斯科,直到1901 年才回到自己的庄园。这一时期,他对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 (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材料二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 向沁枫 何谓战争?何谓和平?我所知道的仅仅只有字典上苍白的解释,而被作业压得 无法翻身的我也不得不羞愧地承认我没机会能拜读一下托尔斯泰的著作《战争 与和平》。于是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只能是肤浅的。 战争,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悲恸的哭诉,却也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呐喊;它可 以是对一个种族或一个文明的毁灭,却又不可否认它推动了世界的年轮。这便 是战争啊。你可曾听到风中那依稀存在的号角齐鸣、厮杀彻天;你可曾见过那 一名名将士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却最终马革裹尺,被后来者踏入泥土;你可 曾闻到空中依然弥漫着的战火硝烟以及在这硝烟中夹杂着的劣质烟草味,这是 生存者的庆幸与告慰,这就是战争。战争真实无比,同样残酷无比。有无数男 儿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被泥土掩埋,他们有名有姓,可这几个字却如 被马蹄溅起的尘土,有谁能记得它呢?或许唯一记得它的只有那长长的白纸——《阵亡人员名单》与那夜夜痛哭的妻儿。无论是哪一次战争,都必将流血; 世上都必将失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战争是罪恶的,战争是残酷的,却也是真 实的。 于是,人人都期望着和平,似乎和平年代就是一个无忧无虑,堪比仙境的年代,和平就是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如同麻雀的欢快的交谈声洒满上下学的马路,和平 就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坐在桌前吃饭,和平是公园中那一个个快活自在的身影。它不会有惨烈的厮杀,不会有无辜的鲜血洒满大地,也不会有妻离子散,四处 漂泊的孤苦与无助。和平是所有人希望永恒拥有的至宝,是战争年代永远漂荡 在前方的希冀。 和平便理所当然成了所有国家领导的砝码与嘴边常客,而其反面的战争也就成 了一切阴暗与罪恶的禁忌。 可是真的,和平就那么可爱吗? 或许身为一名平民百姓的你都会这么说。可你看见了你头上人们的一切吗?你 不会看见,和平是一层很好的迷雾,遮掩了许许多多你并未想象过的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政客,他们渴望着权力与荣誉,于是他们便无比 激烈的拉取选票,他们手中的武器,是对方的丑闻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他们手中的武器便会无坚不摧,坚利无比,将深深刺破对手的身体,在 对方心上留下滴血的伤痕,挖掘对方过错再撒上盐,这是一种多么卑劣的行为。于是,他们当中脆弱的会声败名裂,事业危垂,甚至妻离子散,之后余下的会 继续“战斗”,再从中选出最能承受伤痕的一人接受官职更进一步,这何尝不 是一种战争呢?

《战争与和平法》

《战争与和平法》 孔庆伟2013年8月 Richard·Kong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介绍 格劳秀斯(1583年-1645年)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国际法鼻祖。著作有《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论海上自由》等。 著作背景 格劳秀斯受1618年开始持续了30年的战争影响极深,他深刻感悟到战争中各国无视国际法规。因此他想要把暴乱的世界置于有秩序的天底之下。 正文 一、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则,是真正理性的命令,是一切行为 善恶的判断标准。 自然法的原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具体有: 1.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及其产生的收益归还失主; 3.应赔偿由自己的过失而引起的损失; 4.应履行诺言,执行契约,承担义务; 5.违法应受到惩罚; 二、格劳秀斯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间的契约(契约论)而非神造(神权论)。他认为在人类文明社会出 现以前,人们过着自由、平等的生活,享有天生的自然权利,但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生命得不到保障。于是乎人们就联合起来建立社会,每个人都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将其让渡给管理阶层,并与之建立契约,使之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样就用契约建立了国家,并以契约(法律)和武力保护全社会的利益——国家是理性的人类为了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的共同体,是自由人为了享有法律对其的权利的保护和求得全人类共同目的而联合起来的结合。这一系列观点打破了君权神授论,创立了君权人授论。 他认为人类的特性是需要社会性,一起和平、理性地生活、交流。

三、格劳秀斯认为法律的作用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免受侮辱,因此法律必须具有强制力,必须以武力为保 障。他认为国民违法就无异于自毁其子孙后代永世之保障,国家违法(国际法)则会自绝于天。他坚决主张战时各国也要遵守国际法,要讲正义,讲信义。他区分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正义战争是指为了防御和保卫的战争,包括自卫、恢复被人掠夺的财产和惩罚侵略者等。 国际法的规定应是: 1.坚持宣战原则,反对不宣而战; 2.战时坚持人道主义,保护非参战人员与投降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坚持公海自由通行原则,禁止阻碍非武装船只的通行; 4.保护交战国双方的外交代表的安全等; (我认为违法的国家必须要承担足够且合宜的成本,才能保证其遵守国际法。这时我们需要成立一些强有力的国际组织以实行对各国的立法、司法行为,使其承担相应的违法成本。) 四、格劳秀斯提倡君主主权,反对人民主权,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即使君主不称职也不能罢免他。 (他提出君主主权论是因为他代表了大资产阶级和大贵族的利益,当时的荷兰共和国贵族势力还很强大,实际上是半君主制国家;同时他所处的是封建专制时代,他本人也获得了路易十三的资助。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他的政治立场。) 观点来源 1.《文化的力量:影响人类的100本书》作者:李小兵;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娜塔莎》相关资料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 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中心主题则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爱伦则是荡妇。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很强的社会活动水平,他后来投身军界,在严酷的生活面前理解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最后在卫国战争中献身;彼埃尔性格直爽,感情冲动,缺少实际活动水平,他更侧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与人民的接触中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成为进步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女主人公娜塔莎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她与人民和大自然接近,具有强烈和丰富的情感。作者对这几个正面人物投以诗情洋溢的艺术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不过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

儿爱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 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凭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彼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尔,想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爱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彼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实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因为在战前的军事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