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谢 浩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文章首先论述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接着探讨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最后通过建筑实例,进一步明确现代岭南建筑今后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岭南建筑,风格,气候,建筑设计,建筑防热

岭南建筑的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确立的,它是指在岭南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域,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和社会心理)为基础,结合时代进步的表征,尊重使用者的基本需求,精心从事建筑事业,经过时间积淀所产生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1.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

岭南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潮湿、闷热、多雨,以及季候风旺盛、天然光充足等。因此,岭南地区的气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

(1)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防潮和防雨的要求,冬季可不考虑保温防寒。

(2)在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设计时,应注意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便建筑的被动降温。

(3)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构件,或采取水平和垂直绿化等遮阳措施。

(4)强调防暴雨、防洪、防雷击袭击及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南地区在中外通商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设计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传统岭南建筑发展至今,尽管在材料、结构、装饰及空间布局上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比现代岭南建筑,我们依然能明显发现两者的承传关系。传统岭南建筑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手法,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并活用到现代建筑中。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等传统建筑形式都充分表现了岭南的城市风貌。就拿骑楼来说吧(图1),它是南方的一大特色建筑,非常适应南方夏长冬短、太阳辐射强、多雨的气候环境,具有遮阳、避雨和防太阳眩光的建筑物理功能。骑楼的建筑方式所提供的避雨与遮阳功能自然地使人融入到了建筑之中。这就是一种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

要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建筑,首先必须研究岭南的建筑历史,总结传统岭南建筑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的合理经验,继承有利于现代生活功能的做法,改进因当时社会生产力限制和社会风俗习惯影响的不足之处。除了学习岭南本土建筑的防热经验外,还要学习西方建筑师在岭南兴建的近代建筑的防热经验,如广州沙面近代租界建筑群就有许多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设计经验。另外,要学习现代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理论,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新建筑只要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设计,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岭南建筑特色了,

再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体现岭南传统和现代的社会文化,

图1 岭南的骑楼建筑

国住宅设施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那就是完全的岭南建筑了。

2.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探讨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因各自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和经济体系等因素的不同,在建筑设计上产生明显的地域性。岭南建筑是其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派别,从古至今不断继承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也涌现出以佘畯南、莫伯治、何镜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岭南派建筑大师。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在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立面造型利用退台、台阶处理,扩大了屋顶设计。外墙采用多孔吸湿材料或强反射浅色材料以及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建筑表面和其它开敞空间灵活配置绿化,加上传统的细部装饰装潢的运用,强化了外部空间设计。

(2)轻巧的外观造型。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四个要素,其中关键是体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岭南建筑轻巧的造型通过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的虚实对比、材料的质感、漏空的细部构件和淡雅的色彩来体现。

(3)明朗淡雅的色彩。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喜爱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减少建筑物的沉重感,从而产生建筑外貌的轻巧的感觉。合适的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也会增加建筑的美感。

(4)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即建筑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如山崖、峭壁、溪水和湖泊等)作为环境,以增添建筑物的自然风光。其二是建筑与园林结合,布局时把具有中国南方特色的亭、廊、榭桥引入建筑,使建筑平面开敞。具体做法可以是把庭园引入大厅或室内、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还有把庭园引入支柱层(称为底层花园)。[1]

(5)强调建筑防热技术。岭南建筑防热的主要途径有隔热、通风和遮阳,自然降温与人工空调相结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前者为自然控制的建筑环境,后者为人工控制的建筑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被动式”和“主动式”。具体的思路和实践符合建筑节能与建筑生态的设计的原则。

(6)注重中西结合和突破创新。岭南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和先进的思潮,不断给现代岭南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建筑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不少外来文化和技术被广泛地融进了现代岭南建筑之中。但是,无论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何变化,只有符合岭南特定地势、地质、气象和建筑环境等条件的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岭南建筑。现代岭南建筑中西结合,突破创新,大胆吸收现代建筑理论和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借鉴西方适用于岭南地区的设计经验,尽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形式。

3.现代岭南建筑作品实例分析

自上世纪50年代到新千年,属于岭南地区的广州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矿泉别墅、白云山双溪别墅等一大批园林宾馆和酒店,还有广州艺术博物院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和岭南画派纪念馆等公共建筑,它们都是现代岭

南建筑的优秀代表。

图2 广州艺术博物院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3.1 广州艺术博物院:寓建筑于庭院空间中

广州艺术博物院(图2)在满足现代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上,整个建筑将岭南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又发扬了时代精神,形成一个轮廓丰富、塔楼矗立、庭院山水、雕饰精致的建筑群体。其成功之处在于不留痕迹地将岭南地方建筑特点与西方现代建筑融会在一起,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生命力,实现了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中国园林的意境。从博物院视野深远的前庭广场到明朗宽敞的门厅,到内庭,再到馆舍连廊和风格各异的各个展馆,组成了以开放、自然为主调的一个空间系列。前庭广场所见的是一个舒展、深远的自然空间。门厅高敞明朗,二层护栏平面呈半圆形,上面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天棚。从这里可以通向内庭,也可以通向设于各层的专题展厅,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将山池树石有机地组织、融合于建筑空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另外,建筑与景观组合在一起,透过传统的岭南文化意识,诗情画意地诱导人们对大自然意境的联想和对空间的感情移入,赋予建筑空间以生命力,表现了博物院建筑不拘一格、活泼舒展的个性。

3.2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富有亚热带风格的建筑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图3)结合了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绿色建筑设计。该纪念馆以通透、明快、轻盈、淡雅作为自己的建筑风格,满足了夏季自然通风、隔热降温、遮阳、防雨和防潮等要求。为了适应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总体规划上,建筑布置在一个开敞的位置上,坐北朝南,周边有大量的绿化用地。出挑的歇山屋顶,伸出的屋檐,都属于水平的遮阳方式,既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到墙壁和窗口上,又起到了保护建筑墙体免于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让整个建筑显得轻灵而不呆板。同时,屋檐也是一个良好的灰空间,让屋顶和立面的墙体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还有通透的走廊,它与北面的主入口处的出挑雨篷拥有相同的作用。不同的是,它由疏落的柱子、通透的栏杆所围合而成,只是比雨篷更长,与雨篷一样具有遮阳挡雨的作用,走廊上面同样是露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时的良好场所。另外,纪念馆充分考虑了风压通风,建筑体量小巧,开间进深并不大,容易达到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效果。建筑的四个立面都采用了面积适中的窗子,有利于形成穿堂风。这些整齐的窗子丰富了外立面造型,使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协调朴实。另外,首层的走廊比室外地面高出了几个台阶,便于防雨,而走廊外面的排水明沟可以迅速排走雨水,也保持室内的空气不会过于潮湿。[2]

3.3 广州北园酒家:体现岭南传统园林文化

广州北园酒家(图4)的总体空间布局沿用了岭南园林空间手法。全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以庭院空间作为过渡。

建筑的主体为北部,两排贵宾房对称排列,

一条廊桥划分庭院,空间相互渗透,既分又

合,廊桥两侧的空间相互借予,构成了统一

的整体。庭院内部设有石水花木,楼堂斋馆

临池而筑,在形式上其手法继承了传统岭南

园林的风格。在空间布局中,从功能上由于

大厅(即散座空间)较大,贵宾房空间相对

较小,因而存在两种大小不同功能空间相联

的关系。用庭院空间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关

系,在岭南地域是再适当不过了。可以说,

建筑师运用灵活的手法,将现代功能巧妙的

融合于传统园林空间结构之中。在后来扩建

时保持了原有园林风格和地方特色,保存了

原有古树名木,采用深远曲折的综合式庭园

布局,充分利用从民间收集得来的岭南建筑

工艺旧料,以丰富地方特色,保持了中国庭

园建筑中富于精美装饰的效果,并巧妙地把

具有中国传统形式及岭南地方特点的园林建

图3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国住宅设施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筑如亭、桥、廊、榭等引用到了现代建筑中,使整座酒家既体现了岭南传统文化,又充满时代气息。

3.4 岭南画派纪念馆:建筑与水体有机结合

岭南画派纪念馆是表达岭南画派内涵的建筑作品,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该纪念馆深层次地将传统岭南建筑的手法与现代建筑结合,将具象的表现手法升华到抽象。为了表现淡雅,建筑的整体基调是白色,使白墙与深色的窗口形成清晰的虚实对比。入口前面设置了平整的静水,使建筑生成倒影,视觉上显得轻盈,表现出的是中国式庭院的静。而静水的构图是规整的,与传统的中国园林曲线手法不同,体现了西式的处理手法。平整的水与平整的建筑立面结合,更体现了以现代构图方式将建筑与绿化结合的岭南建筑手法。建筑主体的立面处理表现立体主义,平整的墙面衬托出中间圆弧形的入口,形成对比,而建筑样式依照欧洲宫廷式设计,而古典的式样经过提炼,形成抽象的符号。墙面上雕刻有精致的曲线贴花和抽象的图形,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结合的建筑处理手法,这是现代岭南建筑手法的创新。考虑到使用功能,纪念馆的内部采用顶部采光,而门厅则设置大片的侧面采光,使室内光线柔和充足。墙体和门窗的设计都以曲线为特色增强动感,展厅也是流动式的,室内空间显得比较活跃,岭南画派的特色则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

3.5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彰显生态与节能的建筑理念

逸夫人文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倡整体性和生态性、建筑与地理环境充分结合。在理性设计与地域性设计的同时体现在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研究中。人文馆在表现岭南建筑的“轻”与“透”方面比较出色。通过玻璃与砖墙的相互配合,立面虚实分明。人文馆设置外廊,底层部分架空,楼层上设置平台,通过整合后在中轴线上获得视线的穿越,建筑实体现对往内缩进,各个体块错落有致,形体显得清澈通透。除了 以庭院、连廊等开敞式的空间组织通风外,在建筑材料和构造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屋顶设置可调式遮阳百叶,并通过变换百页板角度,实现对遮阳的有效控制;利用柱廊与脱开的墙体来阻挡太阳光线;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辐射热。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并达到节能的效果,也体现了人、自然与建筑的共生。[3]

3.6 岭南住宅小区:活用传统岭南建筑中的低技术手段

传统岭南建筑的许多优点在今天的房地产小区开发中颇受青睐。比较典型的有由方圆集团开发的云山诗意小区,其建筑立面运用了体现我国建筑传统精髓的色彩技巧,以白色墙面为主基调,黛色屋面、檐口和马头墙为构图的要素进行组合,恰如其分的色、形、影、韵,使建筑浑然天成。穿插精细雅致的雕花和柱饰、欲隐犹现的镂空花窗、趣味精致的挑台拱门等传统元素使建筑高低错落、清新淡雅。匠心独具的前庭院,让每栋楼都变成一户“大户人家”。通过院落、大堂等岭南传统民居模式,中心花园与架空庭院互为渗透,扩大了交流空间。

在岭南地区一些高层住宅设计中,针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来解决潮湿的问题,还可在架空层设置绿化小品,使庭院与建筑有更好地结合。针对多高层离地面绿化距离较远的特点,门厅被扩大成为入户花园,传统的庭院空间从室外地面迁移至室内空中,合理地实现了建筑绿化,使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有利于调节室内微气候,改善了居住环境。在某些别墅设计中,除原有遮阳用的门廊以外,往往仿效传统岭南建筑的廊道,在别墅的东西两侧还加设了平台和敞廊,以达到良好的遮阳和防雨的效果,设计主要房间时尽量争取良好的朝向,并为南北向房间设置通透的玻璃窗,为形成南北对流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建筑也加设了阁楼层,在增大储存空间的同时,获取良好的通

(下转30页)

图4 广州北园酒家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宅设施设备的严重浪费,住宅成本也有所降低。

5.环境保护成套技术

“大有恬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几点做法:

(1)小区污水达到零排放,污水处理满足Ⅳ水体标准(污水处理量1000吨/日)。

(2)利用处理后的达标中水做景观水和绿化用水。完成地表水收集,地下水涵养,形成生态式水循环,调节小区的自然温度和湿度。

(3)采取垃圾分类收集、生物处理技术,如图3所示,做到就地减量处理,每年减少外运垃圾约250吨。

(4)建设苗圃,将成活的树苗移栽到小区里,保证了小区绿化覆盖率50%。

通过对大有恬园住宅小区的分析,不难看出绿色建筑的优势就在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总结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风和隔热效果,使阁楼下部的居室获得凉爽的热环境。除了在单体设计上仿效传统岭南建筑的气候设计做法,在组团设计上也活用了传统围合式院落的组团布局设计,即使建筑在坐北朝南的同时围合成院,既有利于自然通风,又可以形成大面积阴影区,形成舒适的公共院落空间。[4]

以上的建筑实例表明,在既保持传统岭南建筑气候设计精髓的同时,又有效地融合现代建筑元素。具体来说,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可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浅色为主。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宜以自由流畅为主,以便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大自然。通过对传统岭南建筑气候设计特点的分析,对比新建筑实例,归纳出适应现代岭南建筑的气候设计手法。现代岭南建筑的主流特点可以归纳为:宁变勿仿,宁今勿古;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因借环境,融为一体;群体布局,组合空间;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室内设计,丰富多彩;景园文脉,推陈出新;神似之路,殊途同归。

结语

尽管将岭南传统建筑气候设计手法与当前现代建筑相结合的理论还不够丰富,但在对传统建筑的分析考察中,我们从中可以体验到前人凭借经验总结出来优良的气候设计手法。在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后,要将其融入活用到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中。现代岭南建筑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层求索和建筑意境的美学追求上。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建筑师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在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确立一个积极的态度,努力使岭南建筑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谢浩,朱雪梅.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上海建材,2007(4): 28~30.

[2] 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6~103.

[3] 徐向东,南卫娟.绿色设计与建筑节能初探.福建建材,2007(4): 18~20.

[4] 徐群宁.绿色设计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南方房地产,2008(8): 35~36.

作者简介

谢浩,副教授,副系主任,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环境设计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上接27页)

图3 垃圾分类处理示意图

国住宅设施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作者:谢浩, XIE Hao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500

刊名:

中国住宅设施

英文刊名: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年,卷(期):2010(9)

参考文献(4条)

1.徐群宁绿色设计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2008(08)

2.徐向东;南卫娟绿色设计与建筑节能初探[期刊论文]-福建建材 2007(04)

3.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 2001

4.谢浩;朱雪梅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期刊论文]-上海建材 2007(04)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116243045.html,/Periodical_zgzzss201009004.aspx

岭南地区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浅析

岭南地区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6-07-29T14:26:26.6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邓彩岚 [导读] 城市规划馆是城市的文化建筑设施,立足于服务大众,能让大众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其它建筑有着很大不同之处。 清远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摘要:城市规划馆是城市的文化建筑设施,立足于服务大众,能让大众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其它建筑有着很大不同之处。同时每一座城市的规划馆都极具有针对性及代表性。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馆的特征及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岭南建筑风格;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空间设计 一、岭南建筑的风格 岭南建筑的风格受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表现出了其不同的地方特性,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影响岭南建筑发展的关键。 岭南建筑风格总体概括有三大部分:(1)与自然融为一体;岭南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气候潮湿,建筑在设计时都会充分利用山、水等大自然环境,顺应环境优势而建造,让建筑的整体与自然充分融合为一体。让人有身临其境、感悟万千的大自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2)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岭南建筑在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还注重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建筑群体相互呼应、统一和映衬。(3)兼收并蓄的开放建筑风格;岭南地区的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当代建筑风格,因此,在岭南地区有很多中西合璧风格的园林、建筑,如开平立园,便是在岭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而联芳楼,则是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来设计建造的一座建筑。 岭南建筑对于创新非常重视,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让岭南建筑深受影响,形成很多新的花样,如板式建筑带形窗,高层平顶加裙房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创新的重要典型。 二、规划馆在城市中的定位、意义 城市规划馆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对大众开放、宣传城市文化、了解城市经济、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等发展历程的平台,不仅是“城市的市民广场”,更是城市的形象大使,以优雅的气质、优良的品格、独具魅力的形象展示着城市特有的风采。现今我国规划馆的发展已有十几载的历程,但是好的规划馆作品并不多。很多城市规划馆过于片面追求声光电及各种高科技设备,并应用不符合本地特征的材料强加于空间,缺失了本地的文化铺垫,明显存在认识误区。城市规划馆建筑应当遵循城市历史根源,传承语言形态和文化底蕴,用独特的语言来展示其城市风貌、经济、艺术价值的意义。 三、岭南地区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 (1)选址设计 选址是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决定着规划馆建设的成败,虽然选址并没有固定模式,但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位置,具体原则有:(1)均衡性原则,在城市发展中,盲目单一向外膨胀是不可取的,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划分城市区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会体现出多中心。(2)中心性原则,此原则适用于中心发散状或网格状城市中,在此种城市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中心区域,其辐射吸引能力是最强的,将其选为城市规划展示,可以保证规划馆作用充分发挥。如清远城市规划馆的选址,选址位于清远市中心城区燕湖新城中心文化公园西北角,清远大道以南,青联路以东,大燕湖西北侧,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建成后将与周边的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共同形成燕湖新城中心区的文化公园。见图1 图1 效果图 (2)设计理念---北江荟萃岭南院落 清远多山水,北江自清远穿流而过,因此规划馆建筑设计原型采自峡山之石,经北江之水冲刷雕琢成两部分,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刻录着时间,寓意着清远具有的悠久历史;水则象征着源头、传承,凝结着清远精神,寓意着清远灿烂的北江文化;用北江之水冲刷峡山之石便形成了本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分开的两部分功能独立,中间形成丰富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苏东坡有“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名句,建筑主体犹如磐石被碧水切开,引向大燕湖岸,形成山水相融之态。然后追溯岭南聚落文化意向,设计时尝试将岭南园林渗透到建筑中,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通过类似传统岭南建筑小体量叠加的组合方式,营造出一个尺度怡人,开放,多元的城市博览建筑。并在建筑首层局部架空,形成骑楼,营造出舒适的参展流线体验,同时能够适应岭南地区夏日炎热多雨的气候。 (3)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就是指展示陈列区、办公区等以外的公众经过、停留的区域,其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交通空间设计和服务空间设计两部分,其中,在交通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独立交通空间、组合交通空间与走道、楼梯等设计,保证公众参观的有序性,并加以艺术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设计,增强交通空间给公众的舒适感。在服务空间设计中,需要从便利性角度出发,根据公众的各种需求,设置独立的附属于交通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岭南建筑是浸润着岭南文化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流派,是华夏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岭南位于我国五陵之南,地处南海之滨。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而在众多的岭南建筑中,古村落不得不说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岭南古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其表现形态多姿多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南粤大地。 岭南古村落既有中国古村落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质。其中广东古村落以广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为主体,辅之以粤北古村落,雷琼古村落。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经济模式上表现以农耕文化为主,商业文化并重的特点;因为移民南迁及向海外拓展的缘故,又表现出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等多样性的特点。 每个古村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栋栋古老的建筑,一块块斑驳的砖瓦,都是经过数百年岁月风雨的洗礼,承载了无数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无一不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是南唐征南元帅吴敬元的隐居地。它地处于连州北部山前的平原上,因大部分居民离开世代居住的老屋,旧村又无力改造,所以旧屋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每座老屋,每间旧祠堂,每条石板路,都像是老电影中精挑细选的场景,让人仿似在恍惚间坠入时光的隧道,欲出不能。 一间古庙,两条街道,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这,就包含了丰阳村的全部。一庙是始建于宋朝的丰溪古庙,供奉着始祖吴敬元和中兴之祖吴世范;两街是曾经的商业大街铺头街和走马巷;三祠堂是吴氏宗祠,学忠宗祠和胜求宗祠;四门楼则是指村子东,南,西,北的四座门楼。古村前临泸溪,后枕凤山,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巷道上连着三条分巷,有如长藤结瓜般把村子里所有的住宅串在了一起。村中最雄伟的建筑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礼堂,它揉合了罗马教堂,哥特式建筑和广东的骑楼,站在这座建筑上,可以俯瞰整座村子。 悠悠千年,当年的南唐征唐元帅早已为黄土,人们在丰阳村找到的是那样的一种古老的沧桑,是洗净铅华的素颜本色。五十里关山名城,曾经的繁华巷陌,多少的缠绵悱恻,都让历史这扇门硬生生地锁断在里面。一座座的古屋仿佛是一幅幅黑白的水墨画,古瓦上淅淅沥沥地敲奏着前朝的冷雨...... 在岭南地区,还有很多这样的村落,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流传下来,忠实的记录这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美丽的土地,它们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是文化最忠实的传承者,是人类最珍贵的宝藏。在茫茫历史长河的拍打咆哮中,他们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留下了伤痕累累的身躯,只为给后人保留住当年的繁华与真相,让后人能够有史可循,有文化可传承,它们的这些付出是需要我们永记在心的,我们要更努力的保护和珍惜这些得之不易的文化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岭南建筑造型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岭南建筑造型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23T16:15:16.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徐闪闪1 郭真真2 韩亚杰3 [导读] 摘要:岭南建筑造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自成一派,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岭南建筑造型的相关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广州莫伯治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2.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3.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岭南建筑造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自成一派,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岭南建筑造型的相关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环境艺术;岭南建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是人类主要的活动场所,它可以完整的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岭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及其气候,造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岭南地区的建筑地于传统的地域文化不仅有所保留,还将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进行了融合与重构,我们常说,建筑不仅仅是一门建筑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仅仅是要有建筑的功能,更需要让人在建筑中进行生产活动等,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岭南文化自成一脉,在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中,岭南建筑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的特点 岭南地域文化给建筑造型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传统的建筑如书院、祠堂、园林主要是古典的建筑风格,而纪念馆、工业风以及文化教育等则主要是现代风格的建筑,但是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风格的寻找,都体现了岭南人特有的审美以及其人文艺术,、一般来说,岭南建筑艺术的特点主要是以下三点: 1、讲究空间布局 岭南建筑的布局设计中,其设计重点是岭南的气候对于建筑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岭南的气候经常会产生高温、潮湿以及台风等多方面的气候因素,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厚重的建筑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但是却会让人在建筑中感觉到不适应,而岭南的建筑设计则将轻松的文化气氛,轻灵开阔的空间带入建筑中,这不仅表现在岭南建筑突破了传统的轴对称模式,同时也增强了创造力和设计的独特性。比如开放式走廊,开门,大厅等室内的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保持通风,还可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而在空间及建筑形状的设计中,也使用了传统的几何图形及植物花卉用以划分建筑区域,来区分主建筑物和其它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对设计进行配置时,湖面、阁楼等细节的装饰都要与气候相呼应,而建筑设计中不对称的比较多,通过虚实色彩光线来展示细节。 2、注重意境的营造,融入生态理念 岭南建筑的设计往往需要用比较浅或淡的颜色作为其主要的颜色,由其它颜色进行补充,如绿色,黑色,蓝色,绿色和白色。而这些颜色的配合使用可以对色彩进行装饰与协调,减少建筑的厚重感,颜色的互相补充让岭南建筑的颜色与自然气候之间达到和谐,增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而岭南的传统建筑设计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反馈,基于人类活动,让人在建筑中有归属感。例如,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注重休闲和观赏性,注重生态环境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比如比较开阔的带,可以营造出比较大的空间,这样在夏天可以让凉风进进后院,而在后院中,则利用天井、墙壁等来获得通风及装饰的效果。 3、注重体现岭南建筑艺术的特点 岭南独特的气候特征要求设计时需要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居住要求进行协调统一,不仅需要有防止气温过高,防晒和防潮的功能,而且透气性要好,有遮阳和隔热的效果。因此,人工环境在传统建筑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建设生态设计中,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比如,岭南的建筑大多在建立于水面,这样可以将水融入设计中,同时也形成一个开放的建筑空间,从而让建筑可以实现自然散热并可以取得更好的景观。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岭南建筑的应用 1、在空间处理的应用 现代建筑大多是从空间形态的特殊性出发,在形体设计中构建不同的空间形态。例如,在建筑物的形状设计中,各种建筑形式的封闭、交叉和错位均以对空间的处理来表现。建筑物形状从建筑形体的比例、体积、尺度和空间表现出来,而建筑形体的加深则通过对建筑立面的处理来完成,比如在岭南的民居中,一般庭院是建筑的核心,利用开放大厅、廊道和小巷保持室内通风,在进行立面的设计时,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处理时都会存在不同,也让地域文化独树一帜。例如,岭南建筑的传统特点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在此我们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为例,从白天鹅宾馆的整体形态及其空间布局上来看,可以达到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而酒店内部造型是非常简单的,室内与室外相关联,二者融为一体,不仅传承了岭南的传统文化,而且将中国的传统装饰与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造型优雅清新的艺术风格。另外,在酒店的布局上,主建筑的体量相对较少,在南立面作了腰鼓的形状并将墙壁涂成白色,当太阳光照射时,会产生阴影,形成一个白天鹅展翅飞翔的效果,一般说来,空间的布局及构造在统一中存在着变化,而变化也在不断的被整合。 2、在视觉构图的应用 视觉构图在建筑设计中是将建筑进行整合,协调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创造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比如透视、光与色彩、环境光线等等,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进行视觉构图时,要注意结合“虚”与“实”,而在岭南的建筑设计中,虚往往是通过透视、轻盈来进行体现的,而实则是由厚重、封闭等来进行体现的。 以广州新体育馆为例,白云山的整体视觉曲线从球场的三个建筑特色来进行展示。在进行建筑的立面构图时,基本上都是采用流线贯穿在整体建筑中进行虚实的结合,然后整合天然生态进入建筑物中,形成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可以看出,我们不仅可以创造的"虚"与"实"的意境,而且还可以创造的"虚"的视觉效果,在表面材料的应用"实"。正常来说,比较粗糙和坚硬的材质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比较厚重的,而轻盈的视觉感受一般是由细腻光滑的材质来进行展现的,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但其共同的一点在于不追求对称的构图,在塑造时比较灵活,在立面处理,现代建筑显得更为活泼明快,而古典建筑则比较厚重。 3、在形状处理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基本生活使用功能及审美要求以外,还要考虑到建筑外的外观形状与当地的文化与特色进行相应的融合,将地域文化渗透进建筑设计中,我们研究建筑史便不难发现,同一个时代的不同国家,建筑的特色差异非常明显,而建筑作品不仅

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

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 析 作者:谢浩, 朱雪梅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刊名: 门窗 英文刊名:DOORS & WINDOWS 年,卷(期):2007,(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燕果珠江三角洲建筑二十年 2005 2.陆琦岭南传统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期刊论文]-新建筑 2005(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蔚.龚侃.Liu Wei.Gong Kan析传统岭南庭园在现代岭南建筑中的运用与发展-中外建筑2010(9) 传统岭南庭园与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岭南庭园以及优秀岭南现代建筑案例中庭园与建筑结合的分析,尝试归纳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旨在吸收和借鉴其精华,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2.期刊论文谢浩.朱雪梅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7,156(9) 现代建筑与传统庭园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本文在肯定建筑与庭园相结合优越性的基础上,从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绿化和成功实例启示几个方面探索有关问题,旨在呼吁继续发扬岭南建筑的传统和特色. 3.期刊论文谢浩.朱雪梅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上海建材2007(4) 现代建筑与传统庭园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在肯定建筑与庭园相结合优越性的基础上,从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绿化和成功实例启示几个方面探索有关问题,旨在呼吁继续发扬岭南建筑的传统和特色. 4.期刊论文滕赛岚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4) 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征.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相浸润,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演绎空灵的现代空间是当今建筑设计师必须思索的课题. 5.期刊论文彭长歆.Peng Changxin地域主义与现实主义:夏昌世的现代建筑构想-南方建筑2010(2)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6.期刊论文陈素静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空间-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 岭南现代建筑庭园有着非常强烈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空间和园林相互渗透,庭院形式多样.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就是强调空间和自然的关系,把建筑作为自然景观的一个组合来考虑.在技术"万能"的时代,生态性、人性化原则是最终决定建筑、环境是否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试金石. 7.期刊论文屈寒飞.冯继红.QU Han-fei.FENG Ji-hong中国传统院落与岭南庭院-中外建筑2007(1) 通过对岭南"天井院"民居、岭南庭园以及现代岭南庭院建筑的论述,指出岭南建筑在立足于本土自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院落形式,创造了适应岭南人生活习性的庭院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居住中的"通风防热"问题,并且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诠释现代建筑空间,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在开放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庭院体系和外来的中庭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岭南现代庭院建筑. 8.期刊论文孙卫国.张勇.SUN Wei-guo.ZHANG Yong岭南庭园之山水画意--佛山梁园改建规划-中国园林 2005,21(8) 岭南庭院的构景,因场地所限,在造园中主要通过置石、凿池、栽植、筑亭、穿廊等小品来组织,山水布局缺乏足够的空间境域,视觉相对幽闭,不够疏朗.佛山梁园3次改建,规模达到4.63hm2,水面宏大,具有营造大尺度山水景观的可能.介绍佛山梁园第3次扩建规划中结合山水构景手法来处理地形的做法. 9.期刊论文曾昭奋莫伯治与酒家园林(上)-华中建筑2009,27(5) 莫伯治院士(1914年~2003年)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土木建筑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建筑工程实践转入建筑艺术创作.他的第一个作品--广州北园酒家于1958年建成.这一年,梁思成先生到了广州,对刚落成不久的北园酒家倍加称赞,认为北园酒家是广州他"最赏识"的建筑, "是建筑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而又有强烈地方风格的作品."①北园酒家一炮打响.领导的支持,群众的喜爱,名家的肯定,化作建筑师继续创作的推动力.莫伯在成功推出自云山庄、双溪别墅、人民大厦和桂林伏波楼的同时,又设计了泮溪酒家和南园酒家.几年中建成的三个酒家,都把岭南建筑与岭南庭园结合在一起,成为外国贵宾、归国侨胞、政府要员、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的宴会、就餐场所. 10.会议论文曾昭奋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2005 本文对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广州市历届几位市长都关注和支持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建筑和园林设计工作。近期广州市长明确提出了“完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与“建设山水城市”的长远目标。莫伯治院士在建筑和“酒家园林”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实现了当代岭南建筑和岭南庭园的结合,并将其向前推进。作为现代化大城市的广州,必须强调提高城市设计的文化内涵,发挥建筑师、景观园林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在城市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克服“文化相对滞后”的现象。最后就“环市东广场”的设计方案作了评论,并提出将其确定为城市文化广场和“广场园林”的建议。

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摘要: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 的代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征。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相浸润,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演绎空灵的现代空间是当今建筑设计师必须思索的课题。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庭园,民间文化,现代 主义建筑 1前言 近年来,南方楼市发展得如火如荼。在铺天盖地的“欧陆风” 之后,建筑设计已经由盲目的崇拜回归到理性的思考。一些反响不错的中式楼盘如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广州番禺的清华坊、广州白云区的云山诗意,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然而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对岭南文化这些传统风格不曾在现代新建筑上有所反映而倍感失落。有责任的建筑师都应该认真的思考做为设计师应该背负的责任,是不断的拷备大批量工业化的产物还是挖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认识岭南,挖掘岭南,填补岭南文化的断层,推动地域文化的 发展是每个岭南建筑师应该肩负的功课。 2何为岭南文化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 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

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现代的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先秦时期属于楚国,三国时归东吴再后来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南宋四次人口大迁徙,中原文化在此交汇。至宋元时百越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构筑了岭南文化体系,其内核中保留有从百越时期流传下来的本土气质和风格。这些风格主要遗留在岭南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上,体现了岭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建筑精髓集中体现在木石雕刻、装饰、彩画等民间文化上。岭南派建筑强调适应热带海洋气候、丘陵地形、造型轻巧、色调淡雅和与庭院结合的外观特色,并以独特的技术、工艺特点独树一帜。 岭南传统建筑具有以礼制为中心的文化内核,与北方传统建筑一样,建筑也被用以表达三纲五常的礼教等级,这从其类似于北方的整体构图、布局和基本营造结构可以看出。岭南传统建筑分布在岭南老城区街巷与岭南乡村的祠堂、书院、牌楼和民居等民间建筑中。广东的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萌山房可谓其中的优秀代表。 岭南建筑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为适应气候,建筑布局比较开畅明朗,通透玲珑,造型比较轻便淡素,在园林营造方面极富特色。(2)因岭南地处南大门离中原边远地域,建筑少受传统法制约束,比较求新自由,民俗味比较浓,善于吸取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常开建筑独特风格之先河。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讲究风水,突出亲水。(3)

岭南建筑解析

从岭南文化角度分析岭南建筑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1、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2、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3、商业文化。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 1、兼容性。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2、务实性。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 3、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4、创新性,这也是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带来的综合反映。创新是竞争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获得成功、胜利的必然途径。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前进, 综合上述,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此外,随时着文化的发展,辐射性的作用也在岭南建筑中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第五项特征了。 从建筑技术特征与表现分析岭南建筑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现代岭南建筑艺术分析

现代岭南建筑艺术分析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岭南建筑的结构特征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 2岭南建筑的技术风格 岭南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既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采光,又有利于冬季的保暖。平面采用条形,多间房屋并列组合,前面设有敞廊,遮阳板或屋檐,以遮阳挡雨,同时也方便用户行走。为防止潮湿和雨水浸没,多采用石柱础、高柱础及石梁。岭南地区雨水多,地处有山、有水、河流小溪交错复杂的位置,加上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许多建筑都集中建在小山坡、丘林地带,居高而下,分排建设,一个山坡形成一条自然村。村中房屋多为单层,屋顶为金字塔形,以泻雨水。在建材选择方面,一般采用泥砖、青瓦或青砖。有些富裕家庭,为防止偷盗,采用加厚墙,其厚度甚至达到1m以上,用砂、泥、灰捣固,非常坚硬。在山区,为不占良田,房屋多建在山腰。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条形,还有方形和圆形。客家的围龙屋,是典型圆形布局建筑,以广东梅州地区最为常见。这种建筑由多围建筑群组成,每围由许多相连单间屋向内作一半圆形状,像半月牙形,围屋前沿有一禾坪和池塘,建筑物与池塘组成一个圆形的平面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的围合性和向心性文化。以下列举一些有特色的岭南建筑: 1、广州艺术博物院:寓建筑于庭院空间中 广州艺术博物院在满足现代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上,整个建筑将岭南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又发扬了时代精神,形成一个轮廓丰富、塔楼矗立、庭院山水、雕饰精致的建筑群体。其成功之处在于不留痕迹地将岭南地方建筑特点与西方现代建筑融会在一起,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生命力,实现了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中国园林的意境。从博物院视野深远的前庭广场到明朗宽敞的门厅,到内庭,再到馆舍连廊和风格各异的各个展馆,组成了以开放、自然为主调的一个空间系列。前庭广场所见的是一个舒展、深远的自然空间。门厅高敞明朗,二层护栏平面呈半圆形,上面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天棚。从这里可以通向内庭,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谢 浩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文章首先论述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接着探讨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最后通过建筑实例,进一步明确现代岭南建筑今后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岭南建筑,风格,气候,建筑设计,建筑防热 岭南建筑的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确立的,它是指在岭南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域,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和社会心理)为基础,结合时代进步的表征,尊重使用者的基本需求,精心从事建筑事业,经过时间积淀所产生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1.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 岭南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潮湿、闷热、多雨,以及季候风旺盛、天然光充足等。因此,岭南地区的气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 (1)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防潮和防雨的要求,冬季可不考虑保温防寒。 (2)在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设计时,应注意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便建筑的被动降温。 (3)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构件,或采取水平和垂直绿化等遮阳措施。 (4)强调防暴雨、防洪、防雷击袭击及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南地区在中外通商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设计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传统岭南建筑发展至今,尽管在材料、结构、装饰及空间布局上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比现代岭南建筑,我们依然能明显发现两者的承传关系。传统岭南建筑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手法,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并活用到现代建筑中。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等传统建筑形式都充分表现了岭南的城市风貌。就拿骑楼来说吧(图1),它是南方的一大特色建筑,非常适应南方夏长冬短、太阳辐射强、多雨的气候环境,具有遮阳、避雨和防太阳眩光的建筑物理功能。骑楼的建筑方式所提供的避雨与遮阳功能自然地使人融入到了建筑之中。这就是一种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 要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建筑,首先必须研究岭南的建筑历史,总结传统岭南建筑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的合理经验,继承有利于现代生活功能的做法,改进因当时社会生产力限制和社会风俗习惯影响的不足之处。除了学习岭南本土建筑的防热经验外,还要学习西方建筑师在岭南兴建的近代建筑的防热经验,如广州沙面近代租界建筑群就有许多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设计经验。另外,要学习现代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理论,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新建筑只要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设计,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岭南建筑特色了, 再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体现岭南传统和现代的社会文化, 图1 岭南的骑楼建筑 国住宅设施

浅谈顺德人文品格在岭南建筑中的反映(郭健斌)

浅谈顺德人文品格在岭南建筑中的反映 佛山市顺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郭健斌 摘要: 建筑设计不仅研究事物的形体,颜色和材料,它能将人们的感觉加以实现,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人们对建筑的感觉将形成不同的、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为此建筑设计的本质不单单在于为人们提供合适的使用空间,保护其私密性,或更多地表现在历史痕迹的存在与反映当时社会阶级的审美情趣。其外在的表现包括体量、布局、形态、细部、室内装饰都再折射特定时期的社会周边文化。因此,顺德的人文品格必定能在顺德的本土建筑中发现。两者存在隐性的必然联系。本文通过对顺德本土建筑的营造方法与表现手法,总结归纳顺德人文品格所特有的建筑语言,是本文富于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岭南建筑、顺德特色、人文品格、建筑模式语言 1.前言 岭南一词始见于唐贞观年间所置十大行政区“道”之中的“岭南道”。它位于五岭之南,北靠大庾、骑田、越城,南接南海,地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全部,以及越南北部和滇闽少许地区。在唐代岭南被认为是“魑魅为邻”的“瘴疬之地”。岭南独特的地域条件是地区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山海阻隔使岭南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岭南与中原交通联系困难,增加了自身的封闭性,利于形成岭南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保持其文化形态。但另一方面,临海的位置又使岭南假借海洋走上与世界交往的道路,增加开放性。特别是近现代,岭南屡开风气之先,从多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形成了岭南文化多元共生的局面。 地处岭南腹地的顺德就是在这种地理环境的造就下不断革新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人文品格和建筑模式。因此顺德精神的存在与发展,对岭南大地来说,是极具代表性和创造性的,是构成岭南文化体系中不可划缺的一部分。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 池。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

岭南建筑参考

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 广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因此传统的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建筑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第二阶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简屋和商业骑楼建筑;第三阶段是西洋建筑的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 广州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城市,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明清时期以书院及祠堂建筑为代表,清末民初以西关大屋、骑楼建筑为代表,民国时期的西洋式建筑,解放后中西交融的现代建筑。城市建筑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代宗教建筑 广州历史上宗教建筑很多,寺院庙宇遍布全城。佛教建筑有六榕寺、光孝寺、大佛寺等,道教建筑有五仙观、三元宫等,伊斯兰建筑有怀圣寺等,天主教建筑有耶稣圣心堂、露德圣母等,基督教建筑有东山堂、锡安堂等。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其平面布局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发展,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每厅为一进,厅之间用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采光通风。

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最后是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局,与厅堂互相渗透,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观赏。庭院后部,为主人教子读书的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两关大屋的门面装修,设矮脚吊扇门,趟拢,硬木大门等三重门,作通风和安全的保证。门口两侧,多作高级过水磨清砖墙,显得高雅大方,是西关大屋特有的形式。其室内装修、陈设相当讲究,名贵典雅的红木家具,精巧雅致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装嵌着书画图案的彩色玻璃,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岭南韵味。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商业骑楼建筑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石室圣心大教堂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龙津西西关大屋区、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 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第十甫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洋楼:典雅的西式建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大量渗入繁华的广州,广州出现了将传统建筑形式和西方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民居,这就是东山和梅花村一带的花园式洋房。 广州的东山一带,20世纪初还属荒野之地,从1915年起,一些华侨开始在这里建置房产,民国时,军政官僚也在这里营建别墅。东山新河浦一带的洋房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只有少部分采用中西结合形式。 西洋房前后多有庭园,柱式门廊建筑,门上方设三角山墙式的屋顶,起雨罩作用,一堵围墙和铁闸将大屋与周围隔绝。外部不但似欧洲的乡间别墅,连室内的装修也是欧式的,地面铺的是百多年前欧建筑物时兴的水泥花瓷砖,广州虽然属南方亚热带气候,房子仍然安装了欧式的壁橱。这就是广州最早的洋房别墅。 一些华侨盖的花园洋房就稍有变化,粗看也是欧式别墅,仔细看则不然。巴洛克式廊柱上支撑的是中国传统的青瓦屋顶,园中的喷水池里有一整块太湖石,石中恭敬供着一尊南海观音菩萨,意大利水泥地板上放着酸枝台椅,主人认为这样的中西式结合的洋房更舒服。于是,相当多达官贵人和华侨很快就在这里盖了一大片洋房,东山新河浦不够地,就

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与苏州园林齐名。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芜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然而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名园大多已荡然无存,已成陈迹,只留下文献书画的记载。广州除余荫山房和小画舫斋两处清代园林建筑外,现存的园林建筑多是如泮溪、北园、南园等几家现代园林建筑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水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头中山公园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湾吴园咕咾石山。叠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称挂壁法,最富岭南风韵,如广州宾馆三叠泉,可用于室外室内,前者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鹅宾馆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节省石材,现代公园里儿童游乐区的古洞探险几乎都用塑石,最好当属闽南塑鼓石,如厦门南湖公园。 建筑从类型上看,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于碉堡,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的石舫外,还有岭南的舫,如宝墨园的紫洞艇,更有与众不同的船厅,把客厅与楼结合,略带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故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规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的,或用角梁与枋穿插的,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与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的风雨楼和山区的索桥。 就组合方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进行多进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与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