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类教学大纲

目 录

发展心理学……………………………………………………………………1
管理心理学……………………………………………………………………5
健康心理学 …………………………………………………………………10
心理治疗学 …………………………………………………………………17
变态心理学 …………………………………………………………………22
教育心理学 …………………………………………………………………28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32
职业心理辅导 ………………………………………………………………38
心理诊断技能 ………………………………………………………………43
社会心理学 …………………………………………………………………48
心理教育与课程设计 ………………………………………………………56
心理咨询技能 ………………………………………………………………61
人格心理学 …………………………………………………………………66
生理心理学 …………………………………………………………………71
实验心理学 …………………………………………………………………77
学习心理辅导 ………………………………………………………………82
普通心理学 …………………………………………………………………85
心理测量学 …………………………………………………………………91
咨询心理学 …………………………………………………………………95
认知心理学 …………………………………………………………………99
心理统计与软件……………………………………………………………109
心理学研究方法……………………………………………………………115
临床心理学…………………………………………………………………126
大学心理学英语……………………………………………………………135
西方心理学史………………………………………………………………141
人体解剖生理学……………………………………………………………153
人际关系心理学……………………………………………………………167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
执 笔 人:马林芳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发展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Development psychology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72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发展心理学

》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有关发展的基本概念;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与研究现状
教学难点:有关发展的基本概念;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2.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2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维果斯基的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理解和掌握皮亚杰和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教学重点:各个理论对于心理发展的描述与解释;遗传与环境两个维度来理解各个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设计的基本内容、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呈现、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重点: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观察法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实施要点;血缘关系研究的重点与意义;
教学难点:各种研究设计与方法在心理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类型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4.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胎儿的发展过程、母亲的身体条件和疾病对胎儿的影响;药物及烟酒、母亲情绪、母亲所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教学重点: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期;对胎儿身体及心理发展有影响的可能因素。
教学难点: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可能因素。
第一节 胎儿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
5.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8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以及婴儿认知和言语发展的规律;婴儿气质、情绪、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重点:婴儿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觉与记忆的发生与发展;言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言语发展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婴儿的气质;

教学难点:皮亚杰有关感知运动阶段思维发展的观点;婴儿的依恋类型、形成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的气质
第五节 婴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6.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10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的游戏、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重点: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心理理论”的概念、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
教学难点:皮亚杰有关前运算思维发展的观点;
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7.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0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小学儿童的学习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以及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教学重点: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记忆策略的形成;小学儿童社会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皮亚杰与柯尔伯格有关道德认识发展的理论;道德情感与行为的发展的观点与研究。
教学难点:皮亚杰有关具体运算思维发展的观点;皮亚杰与柯尔伯格有关道德认识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道德的发展
8.第八章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12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青少年思维,个性的发展特点,生理变化对其心理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特点;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类型;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与友谊
教学难点: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类型;
第一节 青少年的界定
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变化及其心理学意义
第三节 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第四节 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9.第九章 从成年到老年的心理发展(8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成年到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老化与老年的概念;老化过程中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变化;成年后智力发展的横向与纵向研究;老化过程中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老化过程中记忆的改变;有关成年后自我发展的理论
教学难点:有关成年后自我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从成年到老年的生理变化
第二节 从成年到老年的认知变化
第三节 成年期与老年期的社会关系与个性心理特征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其中

理论考试以笔试形式在学期末进行。
五、成绩评定
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考核10分,作业考核20分,理论考试70分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课程力图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品质,形成扎实的专业素养,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书名《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5年
参考书:[1] 书名:《发展心理学与你》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王茜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出版地:天津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年8月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陈 洵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Management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及心理现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 总论(共10学时)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熟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管理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理论起源;掌握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掌握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萌芽
二、管理心理学的形成
三、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4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了解人的行为基础;掌握影响人行为的因素;了解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说
教学重

点、难点:人的行为基础、人性的几种假说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二、人为学理论
三、人性假设理论
四、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二篇 个性心理与行为(共10学时)
第四章 个性与管理(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个性的形成和影响个性的因素;掌握气质的特征、性格发展的特点、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及其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气质、性格、能力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
二、气质
三、性格
四、能力
五、性格与能力和气质的关系
第五章 人的期望(3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期望、价值观、目标的内涵,掌握目标管理的特点;熟悉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期望理论的应用;目标管理法
教学难点:期望理论的模式
一、期望理论
二、价值观
三、目标管理
第六章 需要与动机(2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人的需要和需要理论;熟悉人的动机、人的行为模式、以及行为动机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人的动机、人的行为模式
一、需要
二、动机
第七章 人的挫折(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挫折的基本含义;熟悉产生挫折的原因;熟悉挫折行为及其防卫方式;掌握挫折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挫折行为及其防卫方式
一、挫折概述
二、挫折行为
三、挫折与管理
第三篇 群体心理与行为(共16学时)
第八章 群体心理和行为的基本理论(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群体的含义与类型、功能;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与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与作用
一、群体及其种类
二、2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三、非正式群体与管理
第九章 群体动力和群体意识(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群体动力的含义与作用机制;了解群体规范的功能;掌握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群体压力;群体冲突的策略
一、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二、群体凝聚力、士气与群体行为
三、群体心理与行为:冲突、竞争和合作
第十章 团队管理(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理论,掌握团队管理模式,熟悉团队建设的策略
教学重点:团队建设
一、团队理论
二、团队管理模式
三、团队建设
第十一章 人际关系(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与类型,掌握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掌握人际沟通的含义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人际沟通
一、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
二、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三、人际沟通
第四篇 组织管理心理与行为(共18学时)
第十二章 决策心理与行为(3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决策行为的过程;熟悉决策行为的心理特征;掌握决策的思维特征

;掌握决策行为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决策行为的心理特征;决策行为的思想方法
一、决策行为的过程
二、决策行为的心理特征
三、决策行为的思想方法
第十三章 激励心理与行为(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角激励的基本概念和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掌握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激励的基本原则和激励过程;掌握个人行为激励的手段与方法;熟悉强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个人行为激励的手段与方法
一、激励概述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四、强化的激励理论
五、归因理论和综合激励模式理论
第十五章 领导心理与行为(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的概念和领导行为要素;熟悉领导者的功能;掌握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熟悉各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领导班子合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领导艺术
教学难点:领导理论
一、领导概述
二、领导管理理论
三、领导心理与行为
四、领导艺术
第十六章 组织心理与行为(3学时)
教学目标:组织的内容和构成要素;组织的作用和种类;熟悉组织的三大特征和三个基本要素;、了解组织结构;熟悉组织行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组织变革与开发
一、组织概述
二、组织结构
三、组织变革与开发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以笔试闭卷的形式为主要形式。
五、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课堂出勤与发言(10%)+作业或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管理心理学》(第4版),苏东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
参考书:1.《管理心理学》(第1版),朱永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
2.《现代管理心理学》(第3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3.《组织管理心理学》(第1版),方益寿,工商出版社,1995.9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陈 洵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健康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Health Psychology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新兴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帮助人们培养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各种躯体疾病的发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健康心理学家最需要的研究背景和临床技巧,熟悉心理学是如何开始对健康问题发生兴趣以及这个

领域又是如何被定义的;让学生知道健康心理学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未来可能做的事情。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及心理健康的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趋势,理解健康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健康的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一、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二、健康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心理健康运动起源与发展
一、心理健康运动起源
二、现代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进程
三、我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
四、我国的心理健康运动
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意义、任务、内容
一、健康心理学的意义
二、健康心理学的任务
三、健康心理学的内容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标准(9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身心一体的含义,知道身心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亚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难点:心理健康标准与辨别
第一节 科学的健康观
一、健康观的演进
二、健康的概念
三、亚健康
四、身心一体
第二节 健康行为
一、 健康行为概述
二、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结构
第三节 心理健康标准与辨别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怎样辨别正常与异常
第四节 心理异常
一、心理异常的概念
二、心理异常的主要类型
三、对心理异常的科学态度
第五节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第六节 健康之道
一、要对健康负责
二、要有健康的整体意识
三、要吃得明智
四、要保持生理适合度
五、要从事预防性的心理建设
第三章 适应与心理健康(6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适应的概念及其过程,掌握人的基本适应方式,了解适应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适应过程与适应方式
第一节 适应与适应公式
一、适应
二、适应公式
第二节 适应过程
一、行为的动机与需求
二、阻碍与冲突
三、挫折情境
四、适应行为
第三节 适应方式
一、忘却现实
二、歪曲现实
三、补偿现实
四、从现实退却
五、攻击现实
第四章 应激与心理健康(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应激与紧张的概念、理解应激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应激调适方法和紧张的自我调节技巧。
教学重点:应激管理
第一节 应激概述
一、应激与紧张的概念
二、产生应激的原因
三、应激的身心反应
四、影响应激体验的因素
第二节 应激管理
一、应激的调适
二、紧张的自我调节
第三

节 心理危机干预
一、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
第五章 家庭与心理健康(6学时)
教学目标:认识家庭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掌握家庭生活和家庭问题的调适
教学重点:健康家庭与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家庭的定义
第一节 家庭与心理健康
一、家庭的定义
二、健康家庭与个体的心理健康
三、家庭问题的调适
第六章 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6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学校的各种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发生作用的途径,掌握校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校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第一节 学校管理与心理健康
一、教务行政与心理健康
二、总务行政与心理健康
三、校园美化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教师与心理健康
一、班级辅导
二、教师人格适应
第三节 学校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一、师生关系
二、同学关系
第四节 校园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生吸烟与辅导
二、校园暴力与辅导
第七章 环境与心理健康(3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
第一节 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
一、环境的私密性
二、拥挤
三、都市生活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
一、社会环境的定义
二、社会变迁与个体心理健康
第八章 职业与心理健康(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职业选择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理解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教学重点:职业选择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教学难点:职业效能感
第一节 职业与心理健康
一、职业选择
二、职业选择中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第二节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
一、职业压力概述
二、职业压力源的构成
三、职业压力的症状
四、职业压力的应对与管理
第三节 职业自我效能感
一、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
二、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
第九章 休闲、运动与心理健康(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休闲的本质,掌握休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休闲方式、运动与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运动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休闲与心理健康
一、休闲的本质与意义
二、休闲方式
第二节 运动与心理健康
一、运动与身体健康
二、运动与心理健康
第十章 压力与心理健康(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来源与评估、了解工作压力与职业怠倦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预防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压力评估及影响、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压力评估及影响

第一节 压力及其来源
一、压力的意义
二、压力来源
第二节 压力评估及影响
一、认知评估
二、压力的生理反应
第三节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
一、工作压力
二、职业倦怠
三、职业倦怠的原因,个人因素、组织因素
四、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第四节 压力与心理健康
一、压力的积极意义
二、压力预防与缓解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3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概念,掌握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策略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策略
教学难点:应对的研究
第一节 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概念和种类
 一、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领域
第二节 应对与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一、应对与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二、应对研究的状况
第三节 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策略与能力
一、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策略
二、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以笔试闭卷的形式为主要形式。
五、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课堂出勤与发言(10%)+作业或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六、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郑希付 健康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参考书:朱敬先. 健康心理学 北京:教育科学科学出版社 2002.11
Phillip. L. Rice 健康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0.10
威廉??科克汉姆 医学社会学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1
《心理治疗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康 茜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心理治疗学
2.课程英文名称:Psychotherapy
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72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是其中又有着细微的区别:心理治疗更强调其专业性与应用性。作为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心理治疗学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心理咨询的学习一脉相承,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干预方法体系。心理治疗学强调应用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望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心理治疗学的各流派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当的心理疗法进行初步治疗。
三、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论(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治疗的含义及其与心理咨询的异同;掌握建立心理治疗关系的步骤及应对治疗中的阻力的方法;熟悉心理治疗的影响因素并会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实施过程;明确心理治疗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教学重点: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中的阻力、心理治疗的基本实施过程、心理治疗者的训练督导
教学难点: 心理治疗者的训练督导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分类及发展简史
二、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中的阻力
三、心理治疗中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的判定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实施过程
五、心理治疗者的训练督导
第二章 支持性心理治疗与暗示催眠疗法(6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的基本方法及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了解催眠疗法的实施方法
教学重点:支持性心理治疗的适用范畴与实施;暗示疗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受暗示性的测试;催眠技术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二、暗示治疗与催眠疗法
三、暗示与催眠疗法的应用
第三章 分析性心理治疗(8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分析性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熟悉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应用方法;掌握中国的认知领悟疗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技术要点、应用、认知领悟疗法
教学难点: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技术要点
一、分析性心理治疗的理论
二、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技术要点
三、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实施
四、中国的认知领悟疗法
第四章 行为治疗(12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掌握行为疗法的具体方法如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等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点、实施步骤等
教学重点、难点: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自我管理技术等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系统脱敏疗法
三、冲击疗法
四、厌恶疗法
五、操作学习疗法
六、模仿学习疗法
七、自我管理技术
第五章 人本存在疗法(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人本存在疗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点;掌握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实施
三、格式塔治疗
第六章 认知疗法(10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掌握认知疗法的几种具体方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贝克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矫正疗法
教学难点: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二、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
三、贝克认知疗法
四、麦新懋的认知行为矫正疗法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
第七章 森田疗法(6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及在具体病例中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森田疗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理
一、

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的基本理论
二、森田疗法治疗神经质的原理
三、森田疗法的实施过程(住院式、门诊)
四、森田疗法的应用
第八章 婚姻与家庭治疗(8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婚姻与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掌握婚姻与家庭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婚姻与家庭治疗的技术要点与应用
一、婚姻与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婚姻治疗的技术要点
三、家庭治疗的技术要点
四、婚姻与家庭治疗的应用
第九章 集体心理治疗(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集体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掌握集体心理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集体心理治疗的应用
一、集体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集体心理治疗的技术要点
三、集体心理治疗的应用
第十章 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思考(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能对整个学期所学习的各个疗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疗法的意识,为将来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各类疗法
一、心理疗法的比较
二、案例分析
三、心理疗法的综合应用
四、案例分析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以笔试闭卷为主要形式。
五、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课堂出勤与发言(10%)+作业或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心理治疗学.崔光成,邱鸿钟主编,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Sherry Cormier,Paula S.Nurius著、张建新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心理治疗入门. (美)巴史克Michael Basch著、易之新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车文博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七、其它
心理学相关网站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康 茜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变态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Abnormal Psychology
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变态心理学着重于研究异常心理现象,它是将心理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的教学,有助于消除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对精神病人提供理解与支持,营造宽松、宽

容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普及一般心理卫生知识,使人们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变态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异常行为及心理进行分析,发现其产生原因并选择行之有效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等进行治疗干预。
三、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论(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明白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到学习变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神经病、精神病、精神障碍等相关概念的比较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对异常行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的几种理论模型,了解各个模型的产生、发展及对各个理论模型的评价。掌握心理动力学模型理论;掌握认知行为模型理论;掌握人本主义模型理论;掌握森田疗法及认知领悟疗法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行为理论
一、生物医学模型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三、认知行为模型
四、人本主义模型
五、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森田疗法、认知领悟疗法)
第三章 临床心里评估与分类诊断(4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熟悉各类心理测验并对常用的智力、人格测验加以掌握;掌握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常用的各类心理测验、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一、临床心理评估
二、常用心理测验
三、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明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掌握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熟悉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类型、治疗
一、概述
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三、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
四、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五、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五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心境障碍相关概念;熟悉并掌握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
教学重点、难点: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概述
二、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心境障碍的病因
四、心境障碍的治疗
五、自杀及其干预
第六章 焦虑障碍

(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焦虑的概念、分类及研究历史;掌握焦虑障碍的几种具体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探讨其起病原因并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焦虑障碍的具体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一、概述
二、恐怖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强迫症
六、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七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两类障碍的异同;熟悉两类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临床表现及诊断);学会分析两类障碍的致病原因;掌握两类障碍的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两类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治疗方法
一、概述(癔症的研究历史、两类障碍的比较)
二、躯体形式障碍
三、分离性障碍
第八章 进食障碍(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进食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的演变;掌握两类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了解进食障碍的病因,并掌握其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一、概述
二、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进食障碍的病因
四、进食障碍的治疗
第九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各类物质滥用及戒断的诊断标准;熟悉物质滥用和依赖的影响因素,掌握酒精滥用和依赖的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滥用和依赖的影响因素;酒精滥用和依赖的治疗
一、概述
二、酒精滥用与依赖
三、烟草滥用与尼古丁依赖
四、其它易成瘾药物
第十章 心身疾病(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及诊断;掌握应激的生理机制;掌握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熟悉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教学重点:应激的生理机制;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教学难点:应激的生理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一、概述
二、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
三、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
四、常见心身疾病
五、心身障碍的干预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人格障碍的概念演化过程、掌握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及评估方式;熟悉十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加以掌握
教学重点、难点:十种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形成原因及治疗
一、概述(概念演化、诊断标准及评估)
二、人格障碍的评估
三、人格障碍的分类(偏执、分裂样、分裂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
第十二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2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几种性和性别认同障碍的具体分类;掌握各类型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性别认同障碍;同性恋
一、概述
二、性功能障碍
三、性偏好障碍
四、性别认同障碍
五、同性


第十三章 儿童心理障碍(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对儿童心理障碍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特殊性;熟悉几种儿童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掌握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治疗和教育对策
教学重点、难点:几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一、概述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学习障碍
四、儿童期焦虑障碍与抑郁
五、注意缺陷以及破坏性行为障碍
六、广泛性发育障碍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以笔试闭卷为主要形式。
五、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课堂出勤与发言(10%)+作业或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参考书
变态心理学.陈仲庚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变态心理学(第9版).(美)劳伦?B.阿洛伊,(美)约翰?H.雷斯金德,(美)玛格丽特?J?玛诺斯 著,汤震宇,邱鹤飞,杨茜 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美)格兹费尔德(Getzfeld,A.R.)著,石林 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七、其它
心理学相关网站。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康 茜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以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内容,着重于研究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作用之一在于明了教育中的特殊心理现象,为在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作用之二在于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更好地把握教育的问题,更妥善的处理教育问题,更积极的应对教育难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中的心理规律、学习与教学的各流派理论,从而能以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待教育中的现象。
三、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明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熟悉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具体表现;重点掌握能倾与教学之间的交互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能倾与教学之间的交互作用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主要理论)
二、学生的个别差异(智力、认知、能倾与教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与教学(6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各大学习理论流派,掌握重要的集中学习理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六种学习理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习与教学的概述
二、早期学习理论
三、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与程序学习
四、布鲁纳的学习观与发现学习
五、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与教学
六、罗杰斯的学习观与非指导性教学
第四章 学习的迁移(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掌握学习迁移的各个理论,熟悉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认知结构说、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教学难点:共同要素说、认知结构说、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一、学习迁移概述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认知结构说、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等)
三、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教学原则
第五章 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概念、原理学习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问题解决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进而熟悉培养创造力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一、概念学习
二、原理学习
三、问题解决
四、创造力培养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3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技能的相关概念,掌握动作技能及智力技能形成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智力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的概述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6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及知识的表征的有关知识;熟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教学难点:知识的表征
一、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与知识的表征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品德的相关概念;掌握皮亚杰、柯尔伯格、班杜拉等人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熟悉道德动机、道德行为的培养与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皮亚杰、柯尔伯格、班杜拉的品德形成理论
一、品德概述
二、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皮亚杰、柯尔伯格、班杜拉)
三、道德动机的培养
四、道德行为的

训练
第九章 学习策略(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掌握学习中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二、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十章 学习动机(6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分类;熟悉学习动机的各派理论;掌握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第十一章 教学心理(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掌握有效教学的教师特征及有效教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效教学的教师特征
一、教学设计
二、有效教学(教师的特征、方法)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3学时)
教学目标:熟悉教学评价的概念、作用及类型;掌握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测验的编制技术
一、教学评价概述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以笔试闭卷为主要形式。
五、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课堂出勤与发言(10%)+作业或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参考书: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周国韬.教育心理学专论.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舒晓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2.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学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心理学许多分支中的一支,又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并致力于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学会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能够把一些心理学技术和辅导方法应用到人

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学科目的、研究作用、研究方法以及历史发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1.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2.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学难点: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的学科性质
教学内容:1.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3.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作用及研究方法
4.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 人员激励心理
教学目标:掌握激励理论、常见的激励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重点:1.内容型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
3.激励的方法
教学难点:1.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2.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
教学内容:1.激励的概念与作用
2.内容型激励理论
3.过程型激励理论
4.激励的方法
第三章 人员招聘心理
教学目标:了解人员招聘心理学基础;掌握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和人员甄选的流程。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重点:1.工作分析的步骤
2.人员招聘需求分析方法
3.人员招聘操作程序与方法
4.人员甄选方法
5.人员甄选差误心理
教学难点:1.人员招聘需求分析方法
2.人员甄选工具
教学内容:1.人员招聘心理学基础
2.工作分析的作用、原则、步骤
3.工作分析中的员工恐惧及应对策略
4.人员招聘需求分析
5.人员招聘的原则、程序、途径与方法
6.人员甄选方法与工具
7.人员甄选差误心理
第四章 人员培训心理
教学目标:了解培训的作用;理解培训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培训的方法与实施。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重点:1.培训的心理学理论
2.培训的设计
3.培训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2.培训的评估
教学内容:1.培训的意义与类型
2.培训的心理

学理论
3.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4.培训的方法
5.培训评估
6.培训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绩效管理与考评心理
教学目标: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和系统的设计;掌握绩效考评的概念、方法、误差心理以及绩效的诊断、反馈与应用等。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重点:1.绩效管理的内涵
2.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
3.绩效考评的方法
4.绩效考评误差心理
5.绩效考评的应用
教学难点:1.绩效考评的方法—行为评定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法等。
2.绩效考评的诊断与应用
教学内容:1.绩效管理概述
2.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
3.绩效考评概述
4.绩效考评的方法
5.绩效考评误差心理
6.绩效的诊断、反馈与应用
第六章 薪酬管理心理
教学目标:掌握薪酬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薪酬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原理。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重点:1.薪资设计心理
2.福利管理心理
教学难点:激励薪资的设计
教学内容:1.薪酬概述
2.薪资设计心理
3.薪资设计心理
4.福利管理心理
第七章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沟通与沟通理论;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技术;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冲突以及冲突的管理等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1.有效沟通的理论
2.冲突管理
教学难点:有效沟通的理论—约哈里窗口、人际沟通中的PAC分析
教学内容:1.沟通的作用与基本模式
2.有效沟通的理论
3.冲突管理
第八章 员工的心理保健
教学目标:理解心理健康、职业压力、挫折以及心理辅导等概念和理论;掌握职业压力、挫折等的应对方法和心理辅导技术。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1.心理健康的标准与鉴定
2.职业压力管理心理
3.员工心理辅导
教学难点:员工心理辅导的方法
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
2.职业压力管理心理
3.挫折管理心理
4.员工心理辅导
第九章 跨文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与文化相关的概念;掌握跨文化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应对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跨文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文化差异的内容
教学内容:1.跨文化概述
2.跨文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
五、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理论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以笔试闭卷的形式为主要形式。
六、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课堂出勤与发言(10%)+作业或实验报告(20%)+期末考试成绩(70%)。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二)参考书
1.俞文

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苏永华,聂莎,彭平根.人事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陆沪根.现代人事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点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1
6.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李业昆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7.加里.德斯勒(Gary.Dessler),吴雯芳,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八、其它
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相关网站







《职业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执 笔 人:舒晓丽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职业心理辅导
2.课程英文名称:Vocational Psychology Counseling
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4.使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职业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全程、全体、全方位的教育过程。职业心理辅导是对传统就业指导思想的超越,它从个体和整体生活的高度来考察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协助当事人解决其在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职业选择或适应问题,帮助当事人发展正确的职业自我观念,提高其自我决策的能力。并且为合理配置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和人力智力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服务,实现劳动力和人才的合理流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发展;能够通过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便于学生对自身的职业个性有相对清晰、比较全面的把握,能够实现人和职业的最佳匹配,并为找到合适的职业做好心理准备;明确求职前的材料准备、求职信息搜集与应用以及求职挫折的心理应对。
三、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职业心理辅导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人职匹配理论、生涯规划理论,学会用所学理论解决求职中的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求职案例,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职业心理辅导概述
教学目标:明确职业心理辅导的概念、历史、任务、内容、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职业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职业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内容:1.职业心理辅导

的概念和历史
2.职业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
3.职业心理辅导的意义
第二章 职业心理辅导理论
教学目标:掌握职业心理辅导的理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职业选择匹配理论
教学难点:人格类型论
教学内容:1.职业选择匹配理论
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3.职业决策理论
4.职业辅导理论的整合
第三章 兴趣与职业匹配
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对职业兴趣的研究,掌握职业兴趣的自我测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职业兴趣的自我测评
教学难点:职业兴趣的自我测评
教学内容:1.职业兴趣
2.职业兴趣的测量
3.兴趣与职业匹配的案例
第四章 气质与职业匹配
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对职业气质的研究,掌握职业气质的自我测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职业气质的自我测评
教学难点:职业气质的自我测评
教学内容:1.职业气质
2.职业气质的测量
3.气质与职业匹配的案例
第五章 性格与职业匹配
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对职业性格的研究,掌握职业性格的自我测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职业性格的自我测评
教学难点:职业性格的自我测评
教学内容:1.职业性格
2.职业性格的测量
3.性格与职业匹配的案例
第六章 能力与职业匹配
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研究,掌握职业能力的自我测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职业能力的自我测评
教学难点:职业能力的自我测评
教学内容:1.职业能力
2.职业能力的测量
3.能力与职业匹配的案例
第七章 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目标:掌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重点: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2.职业生涯成功
教学难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教学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4.职业生涯成功
第八章 求职准备辅导
教学目标:掌握择业前应做的材料准备、心理准备、信息的搜集和应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重点:1.求职信息的搜集和应用
2.求职的心理准备
教学难点:求职的心理准备
教学内容:1.择业前的材料准备
2.自我形象的塑造
3.求职信息的搜集和应用
4.求职的心理准备
第九章 招聘考试应试技巧
教学目标:了解招聘考试的种类和特点,能够灵活运用笔试和面试中的应试技巧。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重点:1.笔试应试技巧
2.面试应试技巧
教学难点:1.笔试应试技巧
2.面试应试技巧
教学内容:1.招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