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场独立性-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的意义

试论场独立性-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的意义
试论场独立性-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的意义

试论场独立性-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的意义认知风格差异是指认知过程中的方式差异,即指学生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的不同,是介于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之间的一种差异。而场独立性——依存性是认知风格差异之一。学习、研究和掌握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何谓场独立性——依存性?场独立(fieldindependence)和场依存(field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A维特金(H.A.Witkin)对知觉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摆动的座舱,舱内置一座椅。当座椅倾斜时,被试可以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研究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线索,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尽管座舱倾斜,他们能使自己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维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性,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性。以后经过维特金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场独立性——依

存性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其差异是

一个连续系列,呈常态分布,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要了解场独立性——依存性对教育的意义,首先要了解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洪德厚教授曾经撰文,认为场独立性——依存性具有以下特点:

1、场依存性的人较难从复杂的背景中把一些因素分出来,所以他们的知觉易受错综复杂的背景的影响;他们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对象,认识事物的,所以又称整体性知觉方式。场独立性的人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为分析型知觉方式。

2、场依存性的人在集体中往往能和睦相处,比较随和,在教育环境中,喜欢在集体中学习,容易被教师的表扬所激动,但是由于这类学生不善于做定向分析,因此他们常常需要教师的更加明确的讲授和指导。场独立性的人在同人接触中善于分析,善于从复杂的关系中理出头绪来,不受集体压力的影响,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

3、场依存性的人偏爱社会科学,善于学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由于他们对外部世界是开放的,因此他们就容易发展社会能力。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方面,如调解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等显得特别内行。喜欢从事涉及社会技能和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场独立性的人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希望从事需要理论和分析技能的职业。他们相对来说对外部世界不是很开放的,所以容易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

4、场依存的人心理分化程度较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不显著。场独立性的人心理分化程度较高,大脑左右两侧功能高分化。

从上述对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了。

一、尊重学生的场的定向,进行因材施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认知风格的差异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对作业采取的策略不同。因此,不管是具有长独立性的学生还是具有场依存性的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不一定有差异。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场

的定向,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偏好,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可能他们

各有所长。我国曾有过研究表明:属于场独立性的学生,在集中认字的条件下,其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性的学生,而在分散识字的条件下,这两类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这就告诉我们,对待这两类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与各自的认知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手段方式,即因材施教,已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反之,教师总是想要改变学生的场的定向,使学生适应教师一贯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徒劳的,因为厂的定向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要改变是极其困难的,教师这种想法和行为只会给学生带来学历上的压力和极大的苦恼,当然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尊重学生的场的定向,教师好还必须了解自己的场的定向,因为教师的场的定向会影响教学方式。场独立性的教师倾向于指导性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定向;而场依存性的教师则倾向于非指导性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定向。只有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场的定向,才有可能采取与学生的场的定向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尊重学生的场的定向,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为提高教学效益奠定扎实的基础。

&nbs

p;二、了解学生的场的定向,有助于做好对学生的择业指导工作。场独立性

——依存性的特点告诉我们,具有场独立性的任何场依存性的人对学科的爱好和职业的需求是有明显的倾向性的。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和指导就业时,要充分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场的定向因素,指导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场的定向较为匹配的专业或职业,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学生填报志愿时,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选择常常不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乱点鸳鸯谱。他们的着眼点仅限于哪所大学热门高档,哪个专业时髦、实惠,而很少考虑这种选择是否适宜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能否发挥其特长和潜能。有的学生为了进某所重点大学,委曲求全,明明自己偏好文史专业,而去报考工科专业,结果进了大学,不能适应工科专业的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有时甚至落后,苦熬四年寒窗,毕业后,又不愿意去从事工科类工作。这样的选择丧失了学生的特长,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可以说这样的选择于己、于国全无益处可言。因此,对场独立性——依存性的研究和学习,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场的定向,在学生择业方面给予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分割的特点

,可以设计一些与场的定向和职(专)业的匹配表。如建议具有场独性的学

生将来去从事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化验室等工科类的职业;建议具有场依存性的学生将来去从事编辑、作家、记者、通讯员、教师、文书、演说家、诗人、律师、导游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工作。当然,这种匹配并非绝对,因为场的定向分布是呈常态,绝对的场独立性的人和绝对的场依存性的人是极少的,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主要倾向给予指导,使得对学生的择业指导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

三、场独立性——依存性的研究给教育评价带来新思路。教育评价是以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的系统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这里仅想结合教育评价中的教学方法评价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探讨一下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研究在教育评价中的意义。教学方法很多,布鲁姆的发现教学法和奥苏伯尔德讲解式教学法是两种世界上著名的教学方法,就其优劣评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早已有评说。但是从场独立性——依存性角度来研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评价其好坏优劣,而应该分析它们各自对哪种认知风格类型的学生来说最适宜的。布鲁姆的发现教学法对具有场独立

性的学生比较匹配,因而是一种好方法;而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法对具有

场依存性的学生比较匹配,也是一种好方法,若是调换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恐怕就难以称好了。对于名家的教学方法评价是如此,对于教师平时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亦应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用这样的思路去评价其优劣。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也应该要注意到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不同认知风格,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学生的风格特点归纳为思想品德的优劣。如一些具有场独立性的学生不擅长于做班级干部工作,而却能独立钻研,学习成绩优异,教师就不可以把这类学生评价为个人主义,不关心集体而把他们看成是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因为这是由于他们的场的定向作用所支配的,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而不可随便批评指责,否则就会违背心理学所指出的学生心理特点,因而削弱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总之,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选择,同时为教育评价拓宽了思路,这就是了解、研究和掌握这一心理学原理的意义所在

认知方式:场独立和场依存

认知方式:场独立和场依存 来自: 兔(盲人怎么爱) 2010-08-05 04:54:55镶嵌图形----检测你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人格差异https://www.360docs.net/doc/316668959.html,/photos/album/31522799/ 镶嵌图形的文字解释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寻找出给定的简单图形,对不同的人来说,这样的任务难度并不相同。因为那些图形都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被放在复杂图形中,原本明晰的线条经过了某种伪装或者视觉掩饰,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因此有些人能很快从中找到所需要的简单图形,而有些人则要很费一番工夫。这种差异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人格上的差异。即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信息的干扰,倾向于独立判断,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以致于在寻找简单图形时由于受周围颜色或线条的干扰而显得困难重重。前者被称为场独立型人格,而后者被称为场依存型人格。通过这些镶嵌图形的测验,你对自己属于哪一类型人大致有个判断了吗?需要说明的是,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两种人格特点,并不能说孰优孰劣。在某些方面,场独立型人占有优势,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是场依存型的人占有优势。例如,场独立型的人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但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往往偏低;而场依存型的人能很快察觉环境中微妙

的人际信息,从而作出最恰当的反应,所以社交能力往往出众。基本概念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ce)和场依存性(field 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 A 维特金(H. A. Witkin)对知觉的研究。场独立性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相反,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 知觉特点。场独立型的研究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特金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摆动的座舱。舱内置一座椅,当座椅倾斜时,被试可以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研究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线索,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尽管座舱倾斜,他们能使自己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维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性,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性。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后来经过维特金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场独立型-依存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其差异是一个连续系列,呈常态分布,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健全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见两种人,一种人遇事我行我素,什么都自己说的算,一种人唯唯诺诺,经常以别人的意见为标准,而恰恰这两种人的类型正好和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认知方式——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不谋而合。那么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我们需要掌握关于它们的那些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认知风格的差异——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维特金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首先,该知识点经常以客观题的方式考察,特别是选择题,多以理解为主。我们可以看到,场独立的学生在判断时运用的是内部参照,独立的作出决定,我们可以理解成遇事我自己说的算,由我自己来决定。而场依存的学生重视外部参照,常常把别人的意见看得很重要,我们可以理解成爱听别人的话,特别是权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概念中的场我们可简单理解为环境,场独立就是独立于环境,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场依存就是依靠于环境,由环境或者周围人们来作出决定。 其次,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特点上也有差异。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自然科学和数学,经常是自觉独立的学习,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而场依存的学生喜欢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习欠主动,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在这里我们来简单理解一下,场独立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喜欢理科,正因为他们是在作出决定时运用的是内部参照,所以经常主动的学习,还因为他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结构,所以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而场依存的学生我们可简单理解为喜欢文科,那么正因为他们学习欠主动,所以在学习时易受外在动机支配,还因为他们很难对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需要他人对自己的提醒与建议,所以表现在教学上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依靠外在的人给他们一个确定的结构,这样效果才好。 最后给大家提一个问题:这两种认知方式有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呢?答案是没有,因为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各有优缺点,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不能说哪一个类型绝对优于哪一个,要灵活理解和把握,题目中如果出现一种方式优于另一种方式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认为是错误的。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 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 作善也”。 4.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 念的活动。 5.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 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7.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8.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9.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0.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 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1.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2) 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12.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3.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 和具体实施者;(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1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 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理论知识顺口溜

1、孟子重教,荀子重道,小斯重课,艾拉重班。 解释:最早提出教育一词为孟子;最早提出道德一词为荀子;最早将课程用于专门术语为斯宾塞;最早提出班级一词为艾拉斯莫斯。 2、永远记住历史独立 解释: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教育对象社会人,教育性质正负型,教育呈现显隐性,教育功能谁都行。 解释:教育功能根据作用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根据作用性质划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呈现方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本能生利息 解释:生物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5、在心里做一个无意识的美梦 解释:心理起源学说代表美国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6、米凯爱劳动 解释:劳动起源学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7、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康德首开课,巴特来规范,杜威更实用 解释:培根首次提出将教育学独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正式将教育学独立出来;康德是首次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专业课的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 8、木有掌握,哪来结构和发现,挖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司机、巴班斯基最优化 解释:布鲁姆——掌握学习;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赞可夫——发展性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9、夏商西周有六艺,春秋自由私学起,战国儒墨显学胜,汉代仲舒独尊儒,隋唐六学重科举,宋代书院四五集,明朝八股文改立,清末终将废科举。 10、印度宗教为经义,埃及有僧又有吏,巴达重军重体育,雅典德智体美齐,教会三四共七艺,骑士学校重七技 11、公义世法出双轨 解释:近代社会教育特征: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立法,倡导以法执教;5、出现双轨制;6、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12、全民多现身 解释: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 13、小苏产婆启发理,讽刺助产下定义;小柏理想哲学体,最早学习于游戏;亚里百科求真理,追求美德高目的,和谐全面发展齐,最早遵循自然理。昆体雄辩术原理,模仿理论和练习。解释: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注重全面和谐发展;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14、世界最早是学记,启发教学孔子提,非攻兼爱是墨翟,老庄道法自然理。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本文就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展开思考, 分析了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 阐释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这是我们认真深入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作用的重要体现, 有利于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 发挥精神的力量,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意识; 独立性; 表现形式; 现实意义; 1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其活动的能动反映, 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如法律、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表现特点,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 1.1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 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 它会或早或晚地反映社会存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封书信中提出来的, 按照恩格斯的提法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阐释,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发展规律, 不论社会意识何时反映社会存在, 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规律永不会改变, 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2) 因此, 意识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1.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1.2.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落后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 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通常是先有了社会存在, 然后才有为适应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 往往不

试论场独立性-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的意义

试论场独立性-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的意义认知风格差异是指认知过程中的方式差异,即指学生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的不同,是介于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之间的一种差异。而场独立性——依存性是认知风格差异之一。学习、研究和掌握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何谓场独立性——依存性?场独立(fieldindependence)和场依存(fielddependence)这两个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H.A维特金(H.A.Witkin)对知觉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摆动的座舱,舱内置一座椅。当座椅倾斜时,被试可以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研究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线索,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尽管座舱倾斜,他们能使自己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维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性,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性。以后经过维特金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场独立性——依

存性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其差异是 一个连续系列,呈常态分布,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要了解场独立性——依存性对教育的意义,首先要了解场独立性——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洪德厚教授曾经撰文,认为场独立性——依存性具有以下特点: 1、场依存性的人较难从复杂的背景中把一些因素分出来,所以他们的知觉易受错综复杂的背景的影响;他们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对象,认识事物的,所以又称整体性知觉方式。场独立性的人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为分析型知觉方式。 2、场依存性的人在集体中往往能和睦相处,比较随和,在教育环境中,喜欢在集体中学习,容易被教师的表扬所激动,但是由于这类学生不善于做定向分析,因此他们常常需要教师的更加明确的讲授和指导。场独立性的人在同人接触中善于分析,善于从复杂的关系中理出头绪来,不受集体压力的影响,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在2O世纪7O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教育理论,9O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在传统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了认知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三元交互决定论 行为到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还是由内部力量决定的,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决定论:个人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个人决定论强调人的内部心理因素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为的控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在于探讨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的动态的相互决定关系。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个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体。其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身心机能。所谓交互决定,是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一方面,人的主体,诸如信念、动机等往往强有力地支配并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反过来又影响并最终决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特征如性格、社会角色等引起或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再者,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是人用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手段,而它不仅受人的需要支配,同时也受环境的现实条件的制约。

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成功经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反之降低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的效能信息,是指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和自己相似的他人,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的观察结果,能够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言语的劝导是指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而相信自己的效能。值得注意的是说服性的言语必须实事求是,调动个体的积极性。那些虚幻的、华向不实的劝导不但会适得其反,身心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的水平,个体在追求目标时,自我效能通过生理唤起来影响行为改变。乐观积极的自己肯定信念能创造积极情感,消极情绪会产生挫败感,所以要变消极情感为乐观心态。由此可以看到,自我效能是可以通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来培养。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注重引导受教育者,直面困难而不是逃避,在一次次迎难而上来证明自己的坚强,使自己的自我效能得到强化。 社会认知理论在施为视角(an agentic perspective)的基础上自我发展、自我适应和自我变化。施为指的是人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机能和生活环境 1.基于施为概念的社会认知理论 人类施为具有几个主要特点: (1)意图性(intentionality) 人的意图包括行动计划和和实现这些计划的战略。 (2)通过前瞻行为所产生的施为的临时延展性

(完整版)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发作用。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相互制约,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虽然也有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政权--精神产品生产--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同多颁布,指定,分配,规定,任命聘用等,实现控制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直接或间接手段--决定或影响受教育权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政治因素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这教育内容的取舍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学校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有自身规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学校不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民主程度--整体--人民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公民意识--民主价值 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场独立性实验报告

男女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性别差异实证研究 1.引言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是说明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标准,场独立是说明人们再做决断时,不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场依存性是说明人们在做决定时往往很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独立性相对而言会比较差一点,当然这是人们的不同的性格所决定的。 在现在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金钱社会的引诱下,人们再做决断是往往会因为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对自己的断定做出一些诱导,使其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往往会使得所作出的决定不太切合实际,也不是出于决定着本身的立场,出现了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两种性格特征的人。然而,这种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会不会有性别上的差异呢?对此,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设: 假设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具有性别上的差异 假设2.:男生的场独立性高于女生,女生的场依存性高于男生2.试验方法 2.1被试 大学心理学二年级两个班级总共59名同学,其中男生17名,女生42名。 2.2实验工具 框棒仪 2.3试验程序 2.3.1将59名被试两人为一组,共分成29组(其中有一组为3个人) 2.3.2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在框棒仪的有刻度的那一边,将方框的角 度调节成不同的角度,然后另一个人在无刻度的那一边,将头深入到那个塑料桶里面,手动调整小棒到垂直地面的角度。然后由在有刻度的那边的同学记录方框在不同的角度下,小棒垂直地面的偏差角度。 2.3.3然后换成另外一个人做,重复上面的过程,并记录数据。 2.3.4用SPSS对上面所记录的数据做分析。 2.3.4对分析结果做一定的讨论与分析,得出实验的结果。 3. 结果

4 结论 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P=0、173》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也就从一个实证的方面说明了男性更注重于独立的做出决定。容易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社会认知幼儿园教案

社会认知幼儿园教案

社会认知幼儿园教案 【篇一: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公共汽车》】 社会体验《特殊功能的车》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孩子在咿呀学语的期间便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车能发声,能行驶,能将人或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幼儿每天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汽车。他们爱观察车辆,特别是中班的幼儿已能辨认出一些常见的汽车,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于是,我就设计了这节“关于特殊功能车”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有简单的了解。 2.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 3. 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 4. 简单了解紧急电话的用途 5.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各类汽车,并且了解每种车的特殊功能和用途,(如消防车是用于灭火的,邮政车,是用于运送信件的),认真比较各种特殊车之间的外型与功能的不同(如消防车是红红的,有梯子,而救护车却是白色的,等)

2.猜谜语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教师用语言引入:“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换个方式考考你们,那就是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那规则就是,请你 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那好,现在请听题咯。”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信件信件用啥运。(邮政车) ——警察拿枪保护它,银行门口经常停。(运钞车) 3.交流 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谈一谈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倾听,适当的介入幼儿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4.观察比较 ——出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图片

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也可能动地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 (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 (三)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四)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的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是指教育虽然要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同步性。 总之,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的教育,一种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也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必要 性。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2、个人本位论: (1)涵义 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2)时间: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 (3)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和萨特、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 (4)基本观点 ①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是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应得到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应被视为教育的价值所 在。 ②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4)评价 ①积极意义: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它倡导人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无论在历史的进程中还是在当今时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激进的人本位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需要,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这种倾向极易在现实中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 威特金等做了一系列关于垂直视知觉的研究,人对外部环境(“场”)有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外部环境依赖较少,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环境和外在参照,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是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的常用方式。测验图形是由一种比较复杂的图形构成的,其中隐藏着一个简单的图形。测验时,要求被试迅速地从复杂图形中找出简单的图形。 在这个测验中,复杂图形就是一个“场”。场独立性的人能迅速找出简单的图形,说明他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不受或较少受到“场”的影响;而场依存性的人较难找出简单图形,说明他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不容易把简单图形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从整体说来,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无好、坏之分,但各自有其擅长领域,场独立性的人相对来说,在认知中具有优势;而场依存性的人相对来说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从学习来看,两种认知方式也显示了不同的特点。场独立性的人,善于

抓住问题的关键性成分,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而场依存性的人在解决熟悉的问题时,不会发生困难,但在解决新问题上缺乏灵活性。一些研究还表明,场独立性的学生喜欢学习一般原理,面不喜欢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他们达到概括化的程度比场依存性的学生高,但两者在获得的知识量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上,两者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张厚粲(1982)的研究表明,场独立性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理科学生更偏向于场独立性,而文科学生偏向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学生在未来职业的选择上喜欢从事理论研究、工程建筑、航空及艺术等工作;而场依存性的学生则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职业。 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威特金的研究结果说明,对儿童进行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格劳伯森(Globerson,1985)采取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分别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8岁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结果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同样的提高。 1.根据维持金盛榜理论,属于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在思想观点和见解上与众不同。() 1.【答案】×。解析:根据威特金的观点,场独立型的学生往往在思想观上和见解上与众不同。场独立性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性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场依存性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Albert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Make a review 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学习原理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对自然背景中的学习寻求解释。与实验室背景下的学习不同,个体通过榜样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在社会坏境中得到大量习得复杂技能的机会。 一、基本假设 社会认知理论的假设论述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和学习结果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的性质 社会认知理论对观察学习的定义,是在确认了以前的各种模仿学习观点的缺陷的基础之上建立的。 (1)关于模仿学习的其他观点 学习者模仿一个榜样行为,该行为因受到模仿而巩固,过后,学习者就会重复这一行为。 各种理论已经提出多种机制来解释反社会行为,其中一种机制认为挫折刺激了一种“挫折内驱力”,因而产生了攻击行为。 (2)关于学习的假设 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习得的关键机制 是观察和决策过程。班杜拉认为行为(B),环境(E)和影响人的观念和 行为的内部事件(P)三者之间存在着三维连锁关系,也叫相互决定论。(二)学习的结果 个体习得了行为的内部编码后,可能表现出来也可能不表现出来。学习和 操作是两个单独的事件。学习的定义是习得能指导将来行为的符号特征, 这种符号特征的形式可能是言语的,也可能是视觉的。视觉编码包括对 事件具体特征的概括,不仅仅是心理的复制。事件的具体特征包括活动、

教育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3、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4、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7、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10、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11、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1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13、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14、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5、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6、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7、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20、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21、课程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22、我国学者把课程目标分成哪几种类型? 23、课程内容包括哪些? 24、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25、简述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6、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27、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8、教学评价如何分类? 29、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30、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有哪些? 32、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33、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34、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3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36、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3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8、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39、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40、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44、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4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6、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7、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49、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有哪些? 50、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1、学校管理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52、学校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53、教育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5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55、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是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2)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课程标准: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4)教学:在一定的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6)螺旋式课程:将特定的学科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呈现,逐步拓展加深的课程。 (7)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已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9)美德: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德能力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组成部分。 (10)直线式课程: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 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课程。 (11)班集体: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12)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 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13)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4)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他将前者称为场独立性的人,将后者称为场依存性的人,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场院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简单图形暗含在复杂图形中,要求被试把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 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较多地依存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而且个体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连续维度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场依存性的人,对于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感到困难: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 在国外,关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内外向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艾温斯(F.L.Evans)等人认为,两者相关程度很高,很可能是一种特质的反映。费恩(B.L.Fine)等人认为,两者没有相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质。我国张厚粲教授等认为:"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可以认为是人格的两种不同特质(维度)……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它们在人格表现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存在于人格这一统一体中。"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有关研究还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倾向和特点有关系。一般来说,在学科兴趣方面,场独立性者较倾向于喜欢自然科学,而场依存者则喜欢社会科学;在学科成绩上,场独立性者自然科学成绩好,社会科学成绩差;而场依存性者自然科学成绩差,社会科学成绩好;在学习策略上,场独立性者往往采用独立自觉学习,其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场依存性者则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其学习由外在动机支配;在教学偏好上,场独立性者偏好结构不严密的教学,场依存性者则偏好结构严密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