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小抄版笔记,名词解释+问答全包括

《新闻学概论》小抄版笔记,名词解释+问答全包括
《新闻学概论》小抄版笔记,名词解释+问答全包括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新闻专业理念是: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专业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是: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事业,必须为公众服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由于这种概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书中在指出前苏联等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还有作者的阶级编见和有意曲解。此书的出版和在世界的流行,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闻学从此又一次扩展视野,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境地,进入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邸报—萌芽状态的邸报出现在唐代。邸报由当时的地方政权——藩镇派驻首都的邸吏主办并发行。到了宋代,邸报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邸报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信息。这种稳定发行的出版物,已经不是官方文件的原样宣示,它所提供的已不是官司样文章,而是有关政治军事最新变动的情报和信息。但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的限制,新闻生产还没有专业化和职业化,邸报只是面向政府官司员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还具有文件与情报的一定性质和功能,还没有走完新闻从混一信息状态彻底分化出来的进程。

新闻的定义——在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价值是客观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满足新闻需求的新闻价值,决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

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

和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

环节和重要手段。

新闻传播全程选择—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

中的全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传播主体

首先要做出总揽全程的宏观选择,二是说

新闻选择贯穿在新闻传播的各个阶段和各

个环节,这就是中观和微观选择。

报团—也称报系,指在两个以上地区,拥

有两个以上报刊的报业托拉斯组织。西方

最早的大报团是英国的北岩报团、美国的

斯克列浦斯报团和赫斯特报团。广播电视

业出现后,很快也形成了垄断局面。

舆论机构—指的是调查、表达和引导社会

舆论的机关团体,包括新闻、出版、宣传

以及民意调查等社会组织。

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

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新闻媒介

的权力是一种职能权力,即运用新闻职业

享有的特殊权力和具有的特殊功能,支配

和左右社会事态的发展。新闻媒介的权力

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设置议程、表达和引

导舆论、进行舆论监督来实现的。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阶级斗争

发展到高层次的必要产物。在阶级社会中,

任何政党都要借助各种手段维护自己所代

表的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从而体现出自己

的倾向性、阶级性和党派性。党性原则是

代表和体现政党利益的基本原则。

新闻事业的指导性—是指新闻事业所具有

的通过报道和评述新闻事实,有意识地影

响和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与

作用。新闻事业的指导性一方面是通过新

闻信息本身的指向性来体现的。另一方面

则体现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新闻舆论”——是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

报道表达和形成的关于时局和事态的看

法。新闻舆论一旦形成,其波及面之广,

影响力之大,导向效果之好是许多其它舆

论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新闻媒介

在舆论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的关

系。(1)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

(2)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3)

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

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

行的监督。通常它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

和传播媒介来实现。在舆论监督中,新闻

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

种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

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

督从监督主体来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新闻传媒自身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所实

行的监督。另一种是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

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三字方针——1954年,毛泽东提出了报纸

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

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开展

好,新闻批评要讲究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的

问题。管,就是新闻批评的领导和管理问

题,要把这件事管起来。

正面宣传——所谓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

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

的报道和评价。

手抄新闻——到了16世纪,在意大利城市

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

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人

员,并产生了商业化报纸——手抄新闻。

手抄新闻以刊登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

脱离文件告示和内传情报痕迹的纯粹新闻

了。到17世纪初,定期印刷报纸在欧洲主

要国家陆续出版。为此,新闻就从与历史、

情报的混一状态中彻底分化出来。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

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

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

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

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

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

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

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

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

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

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

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

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

《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

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

的开拓创新。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

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

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

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

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

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

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

德、立场态度)。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方针,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以无产阶级政

党的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

器和指导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

针体现在三个方面: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体系和基本理论;B以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日常的新闻报道;C

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

意识。思想上坚持党性原则,要有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体系,防止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2)政治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在

四个方面:奋斗目标的一致,部署步调的

一致,政策策略的一致,宣传口径的一致。

关键是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

党的路线政策时要注意:A旗帜鲜明,积

极主动;B准确全面,防止偏颇;C联系实

际,注重效果。

(3)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

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自觉接受党的思

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严格执行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自觉遵守党的政

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

2、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1)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性质的要求。

“要政治家办报”,首先是由于社会

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新闻作为一

种舆论形式,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

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

观点,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产生影

响。因此,决定了新闻工作必须把坚持坚

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由忠于

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具有

很强政治素质的人来担任。

(2)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两者

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实行“政治家办报”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重

要保证。反言之,坚持党性原则是一个要

成为合格的“政治家”的新闻工作者所必

备的素质和要求。

(3)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

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新闻工作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政治素

质。

3、正确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应用)

(1)把满足群众需要和引导提高群众

统一起来。

必须满足群众的需要。对群众的需要

应做具体分析。不能崇拜自发性,要用先

进思想教育和武装群众。不能迎合低级趣

味,要以高尚情操塑造人。不能搞命令主

义,也不能搞尾巴主义。

(2)把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统一

起来。

不能否定专家办报的作用,专业人员

仍然是新闻队伍的骨干和精华。要充分发

挥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这样两个积极性。

(3)把监督社会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新闻舆论对社会生活具有强有力的监

督作用,但新闻单位不能只监督别人而拒

绝别人的监督。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

督,主动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新闻工作

者不能以群众的监督者自居,而应当时刻

做人民群众的公仆。

新闻工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媒介本

位”的思想,必须确立“受众本位”的传

播理念。

新闻传播要“满足群众需要”,但决

不能与媚俗相提并论。关键是新闻工作者

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要认真体察和了解群

众的实际状况,把握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觉

悟程度,制定方案,组织报道。

4、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职业修

养?

素质特征:(1)政治上要求高。(2)

社会活动能力强。(3)思维敏捷,应变能

力强。(4)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

力。(5)知识面广。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1)政治修

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

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6、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请从认识

论的角度加以解说。(新闻的本质)

(1)、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

映。

A是事实第一。B是不是被动的反映。

(2)、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

状态的记录。

(3)、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5、什么是信息交往?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

人的这种社会关系之中,是一种互动

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人与人之间,人

与环境之间,经常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沟

通的交互往来之中。其中有物质的交往和

沟通,也有精神的交往与沟通。物质交往

包括材料交往和能量交往,精神交往包括

知识、情感和意志的交往,也就是常说的

信息交往。

1、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0多年来,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

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新闻思想。

在早期,他们提出的是“人民报刊”思想,

主张报刊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

三种力量,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在1948

年的欧洲革命中,马克思任总编的《新莱

茵报》是全世界第一张无产阶段政治机关

报。马克思、恩格斯以“无产阶段报刊”

的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过于一般

和含混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

想不断深化,又发展为党报思想。其基本

要点是:党的报刊宣传是工人阶级政治行

动的组成部分;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宣传

的最高准则;必须坚持党的报刊的独立地

位。

二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

他们的新闻思想分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

权之前和夺取政权之后两个阶段。列宁第

一个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的党性原则的理论。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第一次

成为国家的事业。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新

闻事业应当服务于管理俄国和建设俄国;

应当“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揭露

和批判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乃至

罪行。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社会主义新

闻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关于新闻本源、

新闻真实性等……的阐述(本书内容)。这

些观点和理论,触及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

的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

基本规律,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也

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峰。

2、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是什么?

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

主要有:(1)研究对象不同。(2)研究方

法有别。(3)研究重点不同。

3、大众传播学的哪些流派?其主要特征

是什么?

美国学者施拉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

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被称为传播学理

论的集大成者。他和他的众多学生,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即传播学的传统学派。

20世纪60年代,欧洲崛起传播学的

“批判学派”。主张把传播现象放在具体

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

4、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中国萌芽状态的

近代新闻思想,以洪仁玕、王韬、梁启超、

孙中山等人最具代表性。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

问题的中政治家,以《资政新篇》为代表。

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

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

中国早期新闻思想进入了以梁启超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占主导地

位的新阶段。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

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段新闻思想的

开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

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他们认为,报纸是国民舆论的代表,不仅

反映舆论,而且可以影响舆论和制造舆论;

承认报纸的党派性;要为革命办报;高度

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

6、我国权威性最高的新闻定义是什么?

分析它的优点和不足。

在我国,最具权威的是陆定一“新近发生

的事实的报道”优点:1、坚持唯物主义立

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2、突

出“新近发生”这一新闻主要特征;3、文

字简明扼要,易记易传。缺点:忽略了另

一传播要素---受众的地位,忽略了受众是

否未知,是否具有新知行,忽略了事实是

否重要,受众是否需要知道。

7、“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含义?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1943年陆定一《我

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承认事实是新闻本源,其含义大致有

如下几点:

A是有事实才有新闻。B是有什么样的

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

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

新闻事实。C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

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

设想不是新闻。

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承认事实对

新闻的决定作用,并非否定传播主体在新

闻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新闻是客观事物在

传播主体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

镜子式的被动反映,而是自觉接近和进入

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不是有闻必录,而

是有取向有选择的能动反映。

8、为什么说事实本源说与新闻选择说

二者并不相悖?强调传播主体在反映客观

事物时的能动性和倾向性。这与坚持事实

是新闻本源的根本观点并不相悖,而是相

辅相成。一方面,在做出报道什么和不报

道什么的选择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

础上。另一方面,传播者以社会实践主题

为取向,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这一选择

符合“事实决定新闻”的原则。

9“便士报”的特点是什么?

便士报是当西方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市场开始出现售价只有一便士的廉价报纸,简称“便士报”。9、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信息与新闻两个要领紧密相联,又有明显的差别。其共同点是:二是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二者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二者对接受者都有未知性;二者在通讯和传播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

信息与新闻的共同点告诉我们,凡新闻都应当是信息;信息与新闻的差别又告诉我们,凡信息未必全是新闻。信息与新闻的差别有:(1)二者的内涵不同:二者虽然都是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重点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现态和趋态。(2)二者的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只是其中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

10、新闻信息的特性?(简或论)

(1)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

时新性是时序之新,指新闻事实都是新近发生,提供新情况和新知识。

(2)真实:记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新闻在描述事态时有取有舍,新闻的取舍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选择。

(3)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新闻是一种运用大众传播手段而向整个社会传播的信息。

新鲜、真实和及时公开传播,是新闻区别于其它信息的内在依据和鲜明个性。

11、新闻之新的两重含义是什么?

范长江对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它具有如下优点:(1)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2)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知新性;(3)指明新闻不是一般事实,而是重要事实。不足是忽略了传播者的地位和时新性。

12、“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价值”;新闻作品通过满足社会其它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要领。如前所说,新闻价值实质上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自向系统的内在构成;而“新闻的价值”,实质上是新闻的社会功能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这一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前者描述新闻是什么,后者描述新闻有什么用。比如,新闻可以用于宣传,具有宣传价值;可以用于沟通上下左右,具有交往价值,等等。如果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就会把新闻价值误解为新闻的多种用途,使新闻价值丧失固有的客观性质,不利于人们准确把握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不利于按新闻的内在规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13、简述西方新闻价值五要素及对它的评价?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认为新闻价值由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五个要素构成。

从整体来考察,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具有不可否认的科学性。

第一,对构成要素的设定,大体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相符合。

第二,对价值概念的把握,自觉或不自觉地兼顾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决定作用。

但是这一理论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和机械片面的弊端。

首先,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把人情味摆在显要地位并给予荒谬的解释。

其次,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从抽象的本能好奇心出发,过分强调反常与怪诞的新闻价值,具有浓重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再次,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在解释构成要素的含义时,往往因崇尚极端,从真理走向谬误,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14、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中国新闻学术界公认的新闻价值五要素,是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时新性是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接近性是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显著性是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重要性是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趣味性是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

15、新闻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其含义包括,新闻价值是对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把新闻本质及其特性加以量化,就可以成为衡量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标准和尺度,实现新闻观点向操作方法的转化。16、新闻价值规律及其基本点是什么?

新闻价值规律也是新闻价值的形成规

律,即新闻价值怎样由其构成要素来形成。

新闻价值诸要素是新闻价值的诸多质的规

定性,新闻价值规律就存在于这些要素的

必然联系之中。把五要素整合成新近事实、

信息量、重要程度及其相互联系,就能给

新闻价值规律下一定义,即:新近事实或

相应作品的新闻价值由其所含信息量和重

要程度来决定。信息量越大,重要程度越

高,新闻价值越大;反之,新闻价值越小;

信息量或重要程度任何一项等于零,其新

闻价值也等于零。

新闻价值规律有三个基本点:事实的

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

“事实的新近”是新闻价值的前提条件,

“信息量的大小”是新闻价值的核心部

分,信息量虽大,但重要程度低,其新闻

价值自然不会很大。

18、什么是新闻传播,它的主要特征

是什么?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

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

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

之,新闻手段反映现实的社会行为,新闻

事实转化为新闻信息并传向受众的操作过

程。它包括人们间面对面的新闻信息交流,

团体内和团体间的新闻信息传受,大众传

播媒介面向整个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是:(1)传播内

容限于新闻信息;(2)传播及时迅速,面

向整个社会;(3)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

生活,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19、什么是模式和新闻传播模式?

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表述事物性质及其

规律的简约方式。

新闻传播模式则是通过新闻传播流程

的五个环节,即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

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20、关于新闻选择?

同其它选择手段一样:新闻选择既是

目的,又是手段。说新闻选择是目的,因

为新闻选择是一种认识上的确定,是一种

行为过程的结果。新闻选择过程的目标有:

择真和择优。新闻选择的环节是搜寻、比

较和确认。新闻选择在本质上也是从多种

可行性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度较高的方

案。新闻选择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

但又有极严格的客观规定性的社会实践活

动。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新

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新闻选择标准的政策法规和伦理道

德,一部分用于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内容;

一部分是非专业性内容,如可能涉及的社

会公德等。

在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中,实际操作

时首先使用的筛选尺度是新闻价值标准。

21、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点?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表述:如

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需知又未

知的新闻事实的价值。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有如下基本点:

(1)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地传

播。(2)新闻传播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

实。(3)新闻传播要针对受众的需知和未

知。(4)传播者作为中介,既要尊重事实,

又要尊重受众,惟一的实现途径就是从实

有的大量事实中加以选择,既满足受众的

新闻需求,同时又调整受众认识和引导社

会舆论。(5)传播者的倾向性体现在他们

对事实的比较、筛选和陈述中。

22、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同新闻手段的

相互关系是什么?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是新闻手段的核心

内容。

新闻手段——这个概念是由毛泽东提

出的。有如下三种含义:(1)消息、通讯、

评论、新闻图片以及其它编播形式的总称。

(2)泛指所有的新闻媒介,如报刊、广播、

电视等。(3)“用事实说话的同义语”,

即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表达传播者的立

场和观点。

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变迁和引导社

会舆论,就是严格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进行新闻选择、新闻策划、新闻改革和经

常性的业务活动。

27、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本质?(简

或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

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

力层次,也不处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

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新闻事业是

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上层建筑

意思形态领域的一个子系统。建立在一定

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

分,一是政治上层建筑,二是思想上层建

筑。政治上层建筑被称为武器的批判,思

想上层建筑被称为批判的武器。新闻事业

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

分。

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事业的社

会性质,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有什么样的

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事业。经济

基础决定新闻事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

机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

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的构成部分。

23、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如下主要内容:

(1)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

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

本动力。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

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

力。“信息需求”当然也是社会需要,但

这一需求与信息交往直接相关,与新闻事

业产生和发展直接相连。“生产社会化程

度提高”当然也是生产力的提高,但这一

提高却直接刺激了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

进而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2)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物。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

劳动,为了获取他人的产品和推销自己的

产品,都需要信息交往先行,离了信息交

往无法实现,到这时,新闻信息市场业已

形成。

(3)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

质和体制。

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

体制。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统一,其主要成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

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

事业,具有的社会性质和管理体制主要由

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

(4)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

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

的重要条件。

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

度是制约新闻带来发展规模和生产水平的

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节奏的加快,

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加速状态。

24、舆论的优势?

既然舆论有正误之分,既然舆论的形

式和持续是一个过程,那么,对舆论就有

一个即表达又引导的问题。引导就是使舆

论保持正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度,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媒介对于

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具有明显的优势,是

威力最大的舆论工具。有如下优势:

(1)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

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

就是为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2)通过持

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

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

的看法和意见。(3)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

适当开展讨论,发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

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

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把各种看法统

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4)及时通报

问题解决的过程。

25、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有何基本点?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如下基本点:

(1)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是手段和目的

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

段,达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通

过如此手段,达到这般目的,正是一切新

闻运行操作的基本法则。

(2)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沟

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沟通社会结构的

各个层面,既沟通上下,也沟通左右,在

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和

社会舆论。新闻事业既是社会的信息中心,

也是社会的舆论中心。

(3)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

建筑性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

事业需要进行企业化管理,靠自收自支来

维持生存和发展自己。新闻传媒的新闻采

编活动不能以市场为取向,不能按商品价

值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因此,新闻事业

的一部分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其主要活

动则服从政治大局并按新闻规律去操作。

(4)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

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资产所

有者可能是国家和政党,也可能是私人和

集团。干预方式有直接操作,也有间接控

制,目的在于使传播活动符合资产所有者

的利益和主张。这就决定了阶级社会的新

闻事业,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色彩和政治

倾向性。

26、新闻事业的定义及其含义?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

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其含义一是机构实

体及其活动的总称,二是组织实体是舆论

机构。

28、什么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与其

阶级性的关系是什么?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

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

服务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社会性的客

观依据有如下三点:(1)新闻传播的一部

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2)属于某一阶

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

更广泛的认同。(3)新闻事业天然具有的

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

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39、新闻法规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

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

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

29、新闻事业的特性?并解释。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

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

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事业的基础特性之一:与政治上

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

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

起强制作用。

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

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通过新闻报

道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二:与意识形

态的其它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

更近,政治性更强。(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离

政治近和政治性强的特性?简)

新闻事业的政治性之所以很强,主要

是因为新闻事业及时公开地传播新近事实

的信息,能够迅速造成全社会的舆论影响,

事关全局的稳定与发展。首先,新闻事业

必须对政治生活和其它社会事变做出同步

反映。其次,新闻传播不仅不能违背各项

方针政策,还要积极主动正确地宣传各项

方针政策。第三,新闻事业政治性的另一

表现则是要求贯彻“政治家办报”的原

则。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之三:用新闻手

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评

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

刊理由》一文中指出:……。就是“用事

实说话”这一提法的原创文本。其具体内

容应当是“用新近事实说话”。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四,同其它信

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

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

迅速持久地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创办

的《新华日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

党统治区的政治喉舌。,但在同时,它开设

《新华副刊》,内容丰富多彩,集知识性与

欣赏性于一身。

30、多种媒体并存的新闻传播的特征和优

势?

1、各种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

闻生产能力,增强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作用。

2、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扬长避短,丰富

和发展了新闻传播的变现手段,推进了新

闻改革的深化。3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

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新

闻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

30、什么是舆论?他的构成特征是什么?

舆论学的创始人李普曼在他的《舆论

学》一书中,认为“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

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

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舆论是群众对时

局和事态的认识和评价,评价结果并不形

成决议和决定,对上对下都没有强制作用。

但由于舆论代表群众的意志和社会的动

向,其背后是社会公众这一强大无比的物

质力量,因此,任何个人和团体对舆论都

有敬畏之心。

舆论行为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舆论的

主体,即数量相当多的人;二是舆论的客

体,即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三是舆

论的形态,即社会公众评价出来的意见。

舆论有如下特征:时评性、倾向性、群众

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31、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无论是正确舆论还是错误舆论,都有

一个形成、持续和消退的过程。这一过程

大约分三个阶段:一是获知事态议论纷纷

的阶段,二是各种意见交流交锋的过程,

三是促成事物转化,特定舆论消退的阶段。

32、简述弥尔顿关于新闻自由的观

点?

1644年秋,著名诗人、政治家约翰·弥

乐顿在国会发表演说,抨击政府的专制统

治,要求给予人民以言论出版自由。这个

演说的小册子成书出版,名称就是《论出

版自由》。弥尔顿成为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

口号的政治家,英国成为资产阶级新闻自

由思想的发源地,以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

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主要观

点是:(1)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2)新闻自由思

想的主要观点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

“自我修正过程”。(3)新闻自由思想的

要害是反对政府的干预。

33、社会责任论对旧的新闻自由观点

作了哪些修正?

弥尔顿关于新闻自由的思想具有反抗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烈意识和革命作用,但

也有明显的空想成分。新闻自由口号主要

在17世纪奠定了思想基础,18世纪付诸

实践,19世纪达到了顶峰。社会责任论对

旧的新闻自由观作了修正,对新闻自由口

号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新闻自由是有条

件的,享受自由权利的人应当对社会承担

道德责任;出版者应当追求积极的自由,

在防止滥用自由的前提下,扩大和发展新

闻自由的权利;社会责任理论还主张政府

对传播行为实行必要的控制和干预。显然,

这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一种发展和

进步

34、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也可分点考简答)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是当代最科学的新闻自由观点,它包含如下几个要点:(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

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指的是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存在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新闻自由,没有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一般来说,新闻自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无钱无权的阶级是没有新闻自由的。而且,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和国际环境中,有这个阶级的新闻自由就没有另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

(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不是永恒的东西。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不受限制的程度,但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主观意志和主体行为。一定历史时期所能实现的新闻自由,由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来决定;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技术进步和文化发达是实现新闻自由的手段和条件。

(3)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说,实现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是一种需要多方面奋斗才能达到的目的。但民主、自由这样的政治概念和政治行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维护经济政治制度的工具和手段。

35、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新闻报道有意或无意地背离事实真相,或触犯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造成了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2)新闻机构超越职权范围,替代国家权力部门直接处理社会问题,或者非法干预决策过程和司法程序。(3)误用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工作上的方便,为媒体或他人谋取不应得到的权益。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主张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媒体的权力的滥用加以制约;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

36、新闻法规和新闻政策、新闻伦理的关系?

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行为规范。根本性的新闻政策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一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贯穿新闻政策的根本精神;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条文,但这并不意味阗政策就是法,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生的,二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制定主体不同,新闻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新闻伦理由协会等非权力机构制定。二者的表现形态不同,职业道德的规范较为笼统和抽象,新闻法规则严格和具体。二者的强制方式不同,违背新闻伦理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触犯新闻法除了道德谴责,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7、新闻自由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二是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传播自由是实现接受自由的前提,接受自由是传播自由的行为目的。

新闻自由是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闻自由实质上就是通过传播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38、什么是新闻控制?对新闻控制的理由是什么?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40、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新闻诞生于17世纪,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私人经营以商业新闻为主的时期;(2)充当反封建政治斗争工具的时期;(3)为资产阶级党派之争服务的“政党报纸”时期。(4)面向市场的大众化报纸时期;(5)财团控制的传媒垄断时期。

41、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及其特征?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其特征是:(1)新闻资产的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对新闻带来的操作和控制。(2)以不触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为界限,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和利益;(3)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新闻竞争;(4)完全商业化,以赢利赚钱为首要目的;(5)宣传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历史地位?

曾经起到的革命作用和进步作用。创

造和积累了新闻传播和经营管理的有益经

验。资本主义新闻体制的局限和弊端。

43、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于19世纪初,

至今经历了:A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产生前

的工人报刊阶段;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

导的革命报刊阶段;C为夺取政权直接服

务的政治报刊阶段;D为建设新社会服务

的大众传媒阶段。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及其特

征。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为主体的

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

态领域的反映。其特征是:A新闻资产实

行公有制,新闻事业属人民所有;B坚持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

C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展事业和开

展竞争;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

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E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道路。

十月革命后,在前苏联建立起世界上最早

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前苏联和东欧的社

会主义新闻事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促

进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留下了新闻

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可贵经验。但由于历史

的原因,实践中这些国家的新闻事业也存

在不少缺点:A从传媒结构到传播内容较

为单调,不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多样性需

求;B宣传内容长期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迟迟没有完成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转移;C

依附于单纯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

体制流于僵化;D惯于用生硬灌输的方式

去说教,缺乏生气、活力和创造性;E新

闻法制不够健全,不善于用法律保护新闻

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F缺少群众的

声音,没能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对发扬民主

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

和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大多数传媒逐步

走向私有化,外国新闻垄断集团加紧渗透,

传播方针和内容迅速“西化”。G中国的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逐步摆脱“左”的束

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

义的新闻事业是在剥夺垄断资产阶级对新

闻资产的私人占有和垄断的基础上建设起

来的。它以公有制为基础,人民是新闻事

业的主人,新闻事业史社会主义整体事业

的有机构成部分,接收共产党和国家的统

一领导,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

想。

社会主义阶段的新闻事业其传播制度和管

理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新闻传播既

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既无

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有充分

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沟通舆论

和决策、领导与群众的桥梁。2、新闻传媒

一方面接收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安政府

法规规范传播行为,同时又自觉接收群众

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公众对媒介的批评,

不断改进工作,更好的满足群众和社会的

需要。3、对新闻传播的管理即坚持集中统

一又充分发扬民主;既强调铁的纪律,又

有创新自由;既强调大方向上的一致,又

突出不同传媒的色彩4、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各种新闻媒体之间既依法开

展竞争,又团体协作,相互支援,形成有

利于社会发展的舆论合力。

4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

闻事业的区别在于?

(1)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实行资产私有,

社会主义则是资产公有。(2)指导思想不

同。资:个人主义。社:集体主义和共产

主义。(3)资:无序竞争。社:统一领导

下的协作和竞争。(4)资:赚钱第一位。

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把坚

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

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内容?

A新闻事业相当大的一部分职能和活

动实行产业化经营。B新闻事业作为舆论

工具,一定要把社会效应放在第一位。C

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是个综合指针,但实

现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其中的核心要求。

46、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高

新闻宣传艺术,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

向的内容?

正确实现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A大

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

小平理论。B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

形成反映民意和社会发展的注意中心和舆

论话题。C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力度。

4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下面

宣传为主,积极开展新闻批评的内容?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对社会生活

中积极向上的方面给予肯定性的报道占据

新闻传播内容的主导地位。积极开展新闻

批评,就是通过新闻报道揭露批评社会生

活中消散腐败的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只

有正面宣传为主,才能正确反映社会实际

和唱响主旋律,鼓舞群众斗志和有力引导

舆论;只有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才能发扬

民主和实行舆论监督。

4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含

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

不同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也不同于其它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它坚持社会主

义的基本原则,确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

传媒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它继承

中国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吸取国外有益

的经验教训,引入当代的传播技术,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形成具有本国

民族特色的传媒格局、运作机制和传播风

格。

49、我国新闻事业已显示出的本土特

色?(论述,分点考)

(1)坚持和发扬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

和思想上的独特优势。

(2)形成了以各级党报和党所领导的

其它传媒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种类、多样

化的新闻事业结构。

(3)既上情下达做党和政府的喉舌,

又上情上达做人民的喉舌,坚持向党负责

和向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早在1945年,刘少奇就明确指出:最

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

标准……

(4)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

务的基本方针,既满足群众的需求,又引

导群众前进。

社会主义一定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而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必须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者是内在一致的,

相互统一的。***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

义的新闻事业……都要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6)提高新闻宣传艺术,坚持和实现

正确的舆论导向。

(7)讲党性,顾大局,坚持“政治家

办报”的原则。

毛泽东:政治家办报。

新闻传媒既然要当作企业来经营,其

领导人和管理者就应当具有现代企业家驾

驭市场的魄力和才能,但新闻传媒作为喉

舌,要求它的领导人和管理者要讲党性,

首先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和眼界。

(8)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从传

播内容到传播风格都贴近时代和贴近群

众。

(9)坚持下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新

闻批评。

(10)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

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11)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

50、为什么说真实是存在的基本条

件?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存在

的基本条件。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一切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

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

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新闻如果失去了

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

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

5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新闻

真实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以事实

为基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坚持真实性

原则,就是要求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时,

要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符合,要从客观实

际入手。

分析事实,反映事物和报道事物,要

从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辩证

地、历史地描述事实,如实地反映客观事

物的本来面貌。

总之,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就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

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52、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的方法

有?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

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

防止片面性。

显然,有了片面性,就会绝对化地看

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这

对正确认识事物都是十分有害的。要防止

和克服新闻报道中的片面性现象,一是要

头脑冷静二是要掌握辩证法。

(3)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4)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应当严格规章制度,堵塞造成新闻失

实的各种漏洞。从采写、编辑、审发到排

版、印刷、传输,各个环节都应当建立严

格的责任制。

(5)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

误。

53、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特有的优势?

真实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决

定性作用,使得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

重要目标,真实性自然也就成为一切传媒

普遍提倡和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发出了“准确、

准确、再准确”的警句。

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期提出:

“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

列宁: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

们的力量所在。

毛泽东历来强调共产党人要讲真话,

报纸要了实情。

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指

出,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

1947年,针对当时解放区一些报纸在

土地改革宣传中出现的一些失实报道和错

误倾向,解放区新闻界开展了一场反“客

里空”(是前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

惯于捕风捉影、编造新闻的记者的名字,

后来成了虚假报道的代名词)运动。

1958年一股浮夸风,是一场蔓延全党、

风行全国的造假运动(大跃进时期)。

54、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

般要求)?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一切新闻

报道都必须完全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反映和报道事物。新闻真实性的一般要求

是:

(1)具体事实真实准确。

首先,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时

间、地点、人物等,应用时要会分析哪些

方面失实)。其次,新闻中所引用的材料准

确。

(2)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55、为什么说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

原则的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真实性

的更高要求)

(1)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

求。

要支持真实性原则,从思想路线上看,

主要体现在:A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

气。B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

行动。

(2)坚持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

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

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

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宏

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这既是“整体真

实”、“宏观真实”的涵义,也是“本质

真实”的涵义。

56、如何理解“本质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完

全真实,还要努力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力求做到新闻本质上的真实。

所谓本质真实,概而言之,是指新闻

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57、各种不同新闻媒介阶级性的表现

形式和程度有何区别?

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性媒介,其

阶级性是通过维护以其创办者和经营者为

代表的那部分资产者的经济利益体现出来

的。

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的政治性媒

介,其阶级性是通过公开和直接地维护其

创办者所代表的阶级或政党的政治利益和

要求体现出来的。

还有一类是政企合一的媒介,具有企

业和政治舆论机关的双重身份。它们总是

同时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作为自己追求

的双重目标。

58、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和资产

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的根本区别?

(1)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一方面有着鲜

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又打着“超党派”

的幌子,这是其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的突出

特点。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明确表明自己

要真正反映和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和意志,要为实现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目标而奋斗,体现

出鲜明的党性立场。

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和任务,都决定了它必须严格遵守党性原

则,在新闻宣传中要时时、处处、事事按

党性原则办事,并且坚决同一切违背党性

原则的行为作斗争。

公开申明,严格遵守,贯彻始终,是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的鲜

明特点。这也是它区别于资产

59、市场经济下,新闻事业如何坚持

党性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要支持

好党性原则就应当既牢记新闻工作的党的

观念,注意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

政策,严格按党的政治纲领、思想路线和

组织原则办事,又不忘新闻媒介的产业性

质,充分考虑群众和市场的需求,增强服

务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

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与信息服务,同时

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60、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

本特征?

(1)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2)向

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3)纪律性

和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61、为什么说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应当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1),要发挥好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2)要发挥好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作用。(3)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4)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和监督,无条件地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又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忠实反映人民的意见。

62、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二简)

(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3)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63、新闻事业的倾向性和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倾向性——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和观点。它主要体现在传播者在选择和叙述新闻事实时所作出的是非判断和爱憎取舍。

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属于一般倾向性。

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是某一阶级或政党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表现。一切新闻机构都要根据自己所依附和代表的那一阶段或政党的利益和要求,通过新闻手段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它总是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的集中体现。

64、新闻事业的党派性?

新闻事业的党性——是一定政党的阶级利益、意志和思想、感情通过新闻手段的集中表达和体现。它是指传播者站在一定政党的立场上,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标准,以维护本党的利益和要求。

65、列宁创立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观点有哪些?

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并对其内容作出系统论述的是列宁。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的主要观点是:(1)出版事业(包括报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2)党报应接受党的领导。(3)党组织要关心和重视出版事业,要加强对出版事业的领导。(4)清除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成员,使整个出版事业都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5)只有完全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出版事业才是真正的党的出版事业。

66、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党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报纸服务于宣传生产建设。(2)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检验一家新闻机构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标志。

6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哪些基本特征?

(1)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革命性要求新闻事业做革命的促进派,为改革吹进军号;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科学性要求新闻事业全面考虑社会变革的主客观条件,做冷静的促进派。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可以实现革命热情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向党负责归根结底是为了向人民负责,只有向人民负责才是真正向党负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可以实现既积极向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热情向上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既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又善于用群众的实践检验党的政策;既要使传播效果让领导认可,更要让群众对新闻传播感到满意。

(3)纪律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遵守党的纪律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是一致的。无组织无纪律是没有党性的表现,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和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口径一致,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6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要求会解释)

(1)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应当为人民服务。

(2)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舆论机关,要大力宣传先进事物。

(3)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教育与学习并重。69、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方法?

(分小点考)

(1)关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

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新闻手段的特点是以事实以依据,以

事实作基础,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述来

表达观点,进而形成舆论并影响和引导舆

论。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

评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在重大问题上,要适时地针对已经出

现的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亮明立场,为

社会舆论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

方向流动。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

鞭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新闻媒体要从舆论导向的角度积极开

展新闻批评,大力扶正祛邪,形成社会舆

论的强大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刮

风”和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

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

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

采取回避的做法。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8)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

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70、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目的性、针对

性和指导性?关系如何?

新闻传播的目的性是指所传新闻有所

为。针对性是指新闻传播有所指。指导性

是指所传新闻有计划地把公众引向预期的

目标。他们的关系是:新闻传播从目的性、

针对性到指导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不断提升的过程。传播的目的性决

定了传播的针对性,而最终达到追求传播

的指导性的目标。

71、什么是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

和引导。任何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都要

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将各种舆论控制

和引导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向上来。新闻

事业作为一种舆论机关、舆论工具,在反

映、传播和表达社会舆论的同时,还担负

着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

72、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如何以正确

的舆论引导人?“正确的舆论”,其含义

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方向正确、舆

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1)舆论话

题适中。(2)舆论强度适中。(3)

74、为什么说新闻媒介可以起“空调

机”、“排气阀”和“减压阀”的作用?

(应用)

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

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

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

采取回避的做法。要善于发现热点问题。

7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

实质?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闻

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其理论依据是:人

民群众是新闻的主人,新闻事业属于人民,

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

关于“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

件”的观点。列宁关于建立庞大通讯员队

伍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的“全

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资产阶级新

闻事业不可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无产阶

级新闻事业有坚持群众性的优良传统。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事业坚持群众路线

的条件更加充分。

7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

基本要求?

(1)群众性内容。传播内容适应群众

的需要,及时让群众知晓时局的发展,了

解事实的真相,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和

生活服务。正确反映群众的情绪,充分表

达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当好人民群众的耳

目喉舌。

(2)群众性形式。报道形式生动活泼,

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3)群众性方式。贯彻群众路线,依

靠群众办好新闻事业。坚持“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方针,实行专业人员和广大通

讯员相结合。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发

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经常开展受

众调查。

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1)充

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2)坚持发表读者

(听众、观众)来信。(3)经常开展受众

调查。

77、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

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它有助于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

导。(2)它有助于吸引党员和群众关心和

重视党的新闻事业。(3)它有助于保持新

闻事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4)它有助于

加强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5)它有助

于加强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联系。

78、“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基本要求?

(1)各级党委要把办好新闻事业作为

重要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2)动

员广大党员关心和参与新闻工作,以此作

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任务。(3)建立健

全党政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

机构。(4)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吸引广

大群众支持并参与新闻工作。(5)建立健

全社会公众对新闻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督

机制。

79、新时期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

报”的必要性?

(1)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保证可靠的

新闻来源。(2)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

作,才能保证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权利的实

现。(3)基层通讯员是现代新闻传播倚重

的重要力量。

8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同群

众(受众)的关系?

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无产阶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品质决定了它

同人民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受关系,更

不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鱼水

和血肉关系。

82、开展新闻批评的原则?

(1)要出于公心,要对党对人民高度

负责。(2)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

准确无误。(3)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

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新闻工作者必须

学好法,用好法,弄通弄懂有关法律。(4)

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

(5)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

评水平。

83、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及其三

层含义?

正面宣传为主的含义:在传播内容中,

肯定主流和弘扬正气的报道要占主导地

位。既要有质的把握,也要有量的权衡。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依据:对社会健康主

流和人民创造业绩的如实反映和充分肯

定,可以弘扬正气,激励先进,提供经验,

使广大群众看到光明,增强信心,形成强

大的社会凝聚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

展。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

李瑞环同志1989年在讲话中提出的。

正面宣传的含义有三层:(1)是指报

道内容是积极的。(2)是指报道倾向是肯

定的。(3)是指宣传效应是正向的。这三

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的。内容是内在的,基础的,报道倾向是

制约性因素,而宣传效应则是检验报道最

终的结果。

84、为什么说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相

辅相成?(二简)

批评报道与正面宣传是一种辩证的关

系,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正面宣传是从正面颂扬和肯定一切值

得褒奖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气象,

批评报道是从总结反面教训中找出新的前

进的道路。两者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更好,

让事业发展得更快。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不破不

立。没有以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

的有力批判,正面宣传就难以收到满意的

效果。实践说明,对消极的东西如果处理

得当,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

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闻批评的意义,要敢

于开展新闻批评。

对每个新闻机构来说,都应当始终把

握住让正面报道占主导地位,批评报道只

能占次要地位。批评的东西不宜太多,太

集中,要注意将一些批评的热点问题分流。

8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意

义?

(1)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

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2)有

利于防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和加

强党的领导。新闻媒介不断加强舆论监督

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党内腐败现象和

官僚主义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纯洁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战斗力,维

护了党的威信。(3)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

当家做主的热情,提高群众议政、参政的

能力。(4)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有效地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5)有

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舆论

监督主要运用的是批评手段。但批评本身

不是目的,说到底,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

还在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

8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

征?(综合应用题)

(1)传播及时。(2)传播公开。(3)

传播持续。

87、什么是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

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

作的揭露和批评。新闻批评具有及时性、

公开性、群众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88、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舆论威力?

新闻批评正是这样依靠舆论的力量对

被批评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正因为新

闻批评具有这样大的威力和影响,党和政

府历来重视新闻批评。

1998年10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

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时的题词“舆

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就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

的一种期待、鼓励和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批评的舆论影响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它并不具备执法

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力。

89、为什么提倡批评报道要有回报和

交待,要注意结果和效果,如新闻回访?

(应用)

90、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二简)

(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

局的变化。(2)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

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3)作为喉舌、

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4)作为舆论的

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5)是一种快节

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91、对新闻工作者应有哪些基本要

求?就加强哪些修养等?(理论联系实际,

综合来答)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

求:

(1)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

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

养。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做

彻底的只许唯物主义者、支持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

实事求是的核心在于坚持唯物主义的

立场、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

根本的思想修养。为此必须加强以下修养:

一是要尊重事实。二是要服从真理。所谓

“不唯上”,是指对上级领导、权势人物

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是指对书本

上的东西不迷信,不盲从。

(3)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

道德修养。

(4)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

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

者。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创新更是其职

业内涵所决定的。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

求新、创新的工作。用最新的观念、最新

的方式方法去反映和报道最新的新闻及各

种社会信息,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追

求。

新闻工作者要求新、创新(如改版),

首先要善于独立思考。

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千

变万化的客观事物,(1)要善于独立思考、

冷静分析,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工作。(2)

要掌握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要改变传统

的直线思维和单向思维的方式,学会运用

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

(3)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4)要有冒险

精神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抑制: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安静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兴奋性(excitability):最早被定义为: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定义为:细胞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指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如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 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电位线以上的部分。(教材中P24: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其中膜电位高于零的部分称为超射) 绝对不应期: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第二个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但所需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监督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国家是人民让渡自己的权利交由国家统一行使而产生的,因此国家只是人民主权的委托管理者,人民拥有最高主权并通过立法权来表达“公意”,对国家管理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与制约。 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 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监督的功能:监督的功能是指在监督过程中,监督本身所具有的、普遍存在并起决定作用的惩戒、 制约、参与、预防、促进和反馈等功能。在监督过程中,各项功能共同发挥着作用,形成整体性的功能体系,有效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3、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管理主体的决策行为进 行的监督检查。事前监督工作主要体现为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可靠性。事前监督是一种宏观的、高层次的监督检查,如何构建一个参与决策的监督机制是实施事前监督的关键。 4、事中监督: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政策,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察。其 基本的管理理念是过程管理理念,即过程决定行为的最终的结果。其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 监督部门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在参与中实施监督。 5、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也称之为结果监督。是对公共管理行为完结以后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公共 管理行为结果的监督。通过事后监督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建制堵漏,评估政策效果的优劣,事后监督还具有较强的鉴戒功能。 6、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国家是人民让渡自己的权利交由 国家统一行使而产生的,因此国家只是人民主权的委托管理者,人民拥有最高主权并通过立法权来表达“公意”,对国家管理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与制约。 7、议行合一理论:议行合一理论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同属于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直接或 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是分权关系,而是基于职能不同的分工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隶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三权分立理论:三权分立理论简单而言就是为了防止专制和权力被滥用,在政体组成要素职能分工 基础上,建立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对于监督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 9、多元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社会中存在着 大量利益各异的自治社会组织和集团与国家共享权力,利益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和影响政治决策的制定,从而制约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实现控制。多元民主理论的监督机制是公民通过利益集团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打破国家作为唯一权力中心的垄断和单边控制,建立社会制约权力的双边控制机制,从而实现新型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 10、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是指在多元社会条件下,为了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直接政治参与而 建立公共协商机制。在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可以通过与政府官员之间就政策等问题进行对话与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赋予立法与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要素为协商与共识,其承认协商在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协商过程对于公共决策制定、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必要性。 11、一台三院:唐代沿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史中丞为副 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职掌,职责分明。宋代大体沿袭了这一制度。 12、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系统并立。都察院设左、右都御 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13、谏诤:谏诤制度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 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14、香港廉政公署: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贪方面成效显著。 廉政公署的长官为廉政专员,下设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业务部门。分别负责接受举报,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独家整理,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传播发展三大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闻信: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这种印刷品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皇家特许制: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正式颁令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商均须经过皇家许可,否则禁止营业。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为重要的是,催生了廉价报纸的出现。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 2、易化扩散的特点 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 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 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 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 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 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 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 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 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 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 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 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 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 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 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 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 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

内科学名词解释(精华篇)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

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

监督学名词解释

3、监督 (3) 4、监督的基本原则 (3) 5、监督学 (3) 6、政治原罪思想 (3) 7、法治主义监督思想 (3) 8、自由主义监督思想 (3) 9、人权理论 (3) 10、分权制衡理论 (3) 11、议行合一理论 (3) 12、新滥用权力理论 (3) 13、御史府 (3) 14、《刺史六条》 (3) 15、一台三院 (3) 16、风闻弹事 (3) 17、唐代十道监察区 (3) 18、台谏合一 (3) 19、都察院 (4) 20、巡按御史 (4) 21、科道合一 (4) 22、谏诤 (4) 2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4) 24、法律监督 (4)

28、质询与询问 (4) 29、执法检查 (4) 30、特定问题调查 (4) 31、党监督 (4) 32、党组织的监督 (4) 33、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 (4) 34、党的委员会的监督 (4) 35、党委常委会的监督 (4) 36、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 (5) 37、党员监督 (5) 38、检查机关监督 (5) 39、职务犯罪 (5) 40、侦查监督 (5) 41、侦查活动监督 (5) 42、审查批捕 (5) 43、审查起诉 (5) 44、刑事审判监督 (5) 45、刑事审判活动监督 (5) 46、刑事抗诉 (5) 47、审判监督 (5) 48、刑事审判监督 (5) 49、行政审判监督 (5)

53、死刑复核 (5) 54、行政行为 (5) 55、抽象行政行为 (6) 56、具体行政行为 (6) 57、行政行为 (6) 58、行政主体 (6) 59、无效行政行为 (6) 60、行政诉讼 (6) 61、行政赔偿 (6) 62、行政监督 (6) 63、层级监督 (6) 64、行政监察 (6) 65、审计监督 (6) 66、行政复议 (6) 67、人民政协监督 (6) 68、党派监督 (6) 6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 70、社会监督 (6) 71、公民监督 (6) 72、特约监督员制度 (6) 73、舆论监督 (7) 74、议会监察专员制度 (7)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小抄)

“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 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 槐花、菊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败片: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规格, 片型标准的饮片.包括连刀片,掉片与炸心片, 皱纹片. 变色:药物的固有颜色发生了变化,或变为其 它颜色,或失去原来颜色。 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 离种皮的方法称为燀法。 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 离种皮的方法。 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 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 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 程度的炮制方法。 煅淬法:将药物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 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 煅淬。 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 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 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 方法。 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 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 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称为发芽法。 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 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 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 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 烘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 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称为烘焙法。 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 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 特征的综合概括。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有文火,中火,武火等 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 同炒的方法。 净选加工: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 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 度标准的方法。 酒制升提: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其行沉降, 冲用于清中下焦湿热,如黄芩、黄柏、黄连、大黄等。经酒制后,缓和苦寒之性,借酒上行之力,引 药上行,酒炒后清上焦邪热,故有此说 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 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多用黄酒。 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 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习称看水性,常用检查法有: 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刀切或 折断法。 扣锅煅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 方法称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芦头药物的根头,根茎,残基,茎基,叶基等 部位. 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 法,又称直火煅法。 泡法:将药材用清水泡一段时间,使其吸八适量 水分的方法。质坚的药材如木香,乌药,天花粉, 泽泻. 抢水洗快速洗涤药材,缩短药材与水的接触 时间,以免损失药效。 翘片:指饮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系药材软化时, 内部含水太多所致,又称“伤水” 切制: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 格的片、丝、块段的炮制工艺。 青黛拌:将药物湿润后,加入定量的青黛细粉拌匀,晾干。如青黛拌灯心草,有清热凉肝的作用.去皮壳:指树皮类药材去除其栓皮,根及根茎类 药材去除其根皮,果实、种子类药材去除果皮或 种皮等。 去心:指去除根的木质部和枯朽部分、种子的胚 芽等。 去油制霜法:药物经过适当加热去油制成松散 粉末的方法。 润法: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器具盛装或 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清 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 到药物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浸润,伏润,露润 ) 杀酶保苷:在含苷类药材的细胞中,含有可水解 这种苷类成分的酶,若长期存放,或加工方法不当,在适宜的条件下,酶便可分解其所含的苷类成分, 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甚至破坏影响药材 质量。所以含苷类药材常用炒烘蒸煮的方法炮 制,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达到炮制目的 渗析制霜法:药物与物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结 晶的方法。 升华制霜法: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 结晶或细粉的方法,称为升华制霜法。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 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 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粉末的方法, 称为水飞法。 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 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提纯药物。 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相恶为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麸炒枳实。 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王的辅料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性。例如:酒制大黄 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 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 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 心根类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芽。 饮片古称咀片,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狭义:为调配处方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 油片:药材或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系药材软化时,吸水量太过,或环境温度过高所致。 蒸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药性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对天然的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制作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挂学科。 朱砂拌:将药物湿润后,加入定量的朱砂细粉拌匀,晾干。如朱砂拌茯苓,以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 煮法 :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 内(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称为煮法。 虫蛀:中药及其炮制品被蛀蚀的现象。 发霉:中药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其表面或内部寄生或繁殖了霉菌。 泛油(又称走油):指含挥发油、油脂、糖类成分的中药饮片,在一定温度和间湿度情况下,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质地变软、发黏、色泽变深、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变色:指中药饮片固有的色泽发生了变化。 气味散失:指药物固有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存日久使气味散失或变淡。 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变成粉末状态。 潮解:某些盐类中药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 粘连:指某些熔点较低的固体树脂类和胶类中药,受潮后黏结成块。 腐烂:指鲜活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发热,导致腐烂。 自燃:指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如红花、艾叶等和一些含油脂高的细小种子类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柏子仁等,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堆码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胞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 度以上时,热量便能以中心一下冲出垛外,轻者起烟,重者起火。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1、小叶性肺炎:是指病原菌通过支气 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 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本病常继发于 其他疾病,多累及肺的下叶,一般 无实变体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 球菌,肺炎球菌,病毒及病毒支原 体等。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 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 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 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 炎症。 4、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 臭痰。胸片X显示一个或多个含气 液平空洞。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 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 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6、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 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 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 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7、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 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 应。 8、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 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 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 恢复正常。 9、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 变应原后6小时左右发生的反应, 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 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 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 1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 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

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 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 炎。 11、阻塞性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 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为特 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渐进 性,并伴有肺部对有害尘粒或气体 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 13、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是由于终末 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症导致官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 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且扩张 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 中央区的肺气肿。 14、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指直径小于 2mm的气道。 15、原发综合症:肺部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 原发综合征 16、科赫现象: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 机体对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 出不同的现象,称为科赫现象。17、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支气 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 18、周围型肺癌:又称肺野型,系指 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 气管的肺癌。 19、所谓霍纳氏综合症:指的是植物 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 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 颈部交感神经径路的任何一段受损 都可发生本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21、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 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 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 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 起。

监督学名词解释

监督学名词解释 1.【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 督,这是行政监督中最经常、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 2.【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 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3.【党员监督】指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进 行的监督。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党员的监督是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 4.【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 系统并立。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5.【二审监督制度】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 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6.【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 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通过制定宪法、法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7.【分权制衡理论】认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 法、行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8.【公民监督】是指公民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批评、建议、举报、 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和个人品性所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 的监督。 9.【国民请求监察制度】是韩国为了加强国民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 监督实行的一项监察制度。凡公共机关的事务处理因违法或腐败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时,受侵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提请监 察院进行审计监察。 10.【监督理论】是监督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是相关观点与主张 经过长期论证、推理、演绎、归纳后所形成的有关监督活动的基本的、 系统化的原理。监督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和指导监督实践。 11.【监督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监督实践中,通过对监督活动的观察和 思考而产生的有关监督的主张与观点; 12.【谏诤制度】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 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 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美国独立检察官】是专门对某一高级行政官员的贪污受贿或其他违 法失职行为进行调查起诉的临时性官员,其起诉对象包括总统、副总 统、各部的正副部长及相应职务的官员等。法律赋予独立检察官很大 的权力,该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对政府高级官员的调查监督力度。 14.【人大工作监督】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行政机 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以及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对同级常务委员会、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下级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 15.【人大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 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下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 的了解、审议、督促和处置的行为。 16.【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查证某个重 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序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并作出调查 报告。特定问题调查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 法定的调查方式,它一般针对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和在社会上产 生了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进行。 17.【人大执法检查】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了维护法律 的尊严,促进法律的贯彻执行,对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 贯彻实施的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活动。 18.【人民主权理论】从国家起源出发,确定了国家权力的地位,将国家 权力置于人民主权即立法权之下,找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监督的必然 性与合理性。人民主权理论中的全民公决、权力监督、法律至上等内 容,都是对权力被滥用的防范和补救措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 容和特征。 19. 20.【社会监督】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以 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 督。通过这种监督,增加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遏制行政权力 行使过程中的贪污受贿、违法违纪等行为,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决策,认真 履行职责,防止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21.【社团监督】又称为“社会团体监督”,是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从 各自利益出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以及个人品行所进 行的广泛监督。 22.【审查批准逮捕】简称审查批捕或审查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公 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等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 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审 查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职权,也是人民检察 院开展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 23.【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 政府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的财务收支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专门稽查、审核活动,目的是严肃财经 纪律,预防和纠正违法犯罪。 24.【特约监督员制度】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聘请特定公民兼职履行相 应民主监督职责的一项监督制度,包括特约监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 特约税务监察员、特约审计员等。特约监督员是现时期实施民主监督 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特约监督员参与政府的有关工作,也为民主党 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找到了一条具体途径。 25.【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 公共事务,评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监督国家机关的 各项活动,揭露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 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型方 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26.【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 贪方面成效显著。廉政公署的长官为廉政专员,下设执行处、防止贪 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业务部门。分别负责接受举报,调查核实有关贪 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指控;审查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制度和工作程 序,提出建议,以纠正可能出现贪污的工作方式;社区关系处负责向 市民宣传贪污的危害,以取得市民对反贪工作的支持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