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监狱职工的社会心态是巩固科学发展观教育成果,检验监狱职工稳定的一个晴雨表,只有真正掌握了广大职工对当前社会心态的深层变化的原因,我们才有可能揭示影响监狱职工稳定,影响科学发展观教育成果;并研究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解决途径。为了对职工心态稳定情况作出一些清晰的判断并使之建立在可靠的依据上,笔者对监狱部分职工,采取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职工当前的社会心态进行一些分析了解。

一、当前部分职工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

经过采取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反映监狱目前部分职工的心态:一是监狱职工对监狱目前整个系统的宏观决策运作和发展动态来判断(宏观感受);二是从职工对所在监狱的综合环境发展状况的判断(中观感受);三是从职工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来判断(微观感受)。

当前监狱职工对监狱系统的宏观和发展动态的判断,是微观心态的一种积极效应,又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监狱职工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满意者倾向于监狱系统的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乐观的判断,而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不满意者,却不一定必然产生对监狱系统的改革持悲观判断,而只有当其对监狱系统改革发展的走势判断与实施的政策和当前职工实际生活环境状况的预期不能消弭其不满时,才会构成对当前监狱

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监狱职工对当前自身状况的感受是其社会心态最切身感受的反映,也是目前整个监狱系统的改革宏观社会形势能整体推进,并保持稳定向上的基础和前提。

1 、目前监狱职工对整个全省监狱系统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宏观政策总体形势的发展较为乐观,而对职工的自身生活状况及其有关政策存在不太满意。

笔者通过对监狱200余名职工的调查发现,职工对当前监狱系统的总体宏观形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科学发展观教育措施促进了当前整个监狱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据统计,持这种观点的职工占72.5%,而认为当前的改革从根本上没有完全解决职工的问题,甚至认为宏观决策上对职工政策的内涵还有些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持不太满意,认为监狱系统的改革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长此以往,视必影响监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持这种观点的人占20.5%,另外,还有7%的监狱职工认为一般。而具体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状况水平,职工的满意程度有所下降,表示对当前监狱职工的生活水平实际状况满意程度占职工的比重的35.6%,不满意的职工为22%。

2、当前监狱系统职工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倾向于采取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对监狱200名职工调查结果显示,对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正常途径向组织部门反映意见的比例比较高,占89.2%其次是通过新闻呼吁,有79%的职工提及;再次就是上访告状,上访占职工人数的占10%;其次,表示听天由命,发牢骚,无所谓占职工

的占35%。从后两种情况来看,是秩序失效的一种前兆,值得引起重视。而作为一种极端状况,7%的职工主张采取上访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却有可能成为导致监狱宏观管理秩序失衡的导火索,从调查结果来看,收入较低,以及文化程度低的职工中,主张采取激烈手段的比较高。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先摆脱了贫困带头富了起来,更让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过上了吃饱穿暖的生活,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地飞速发展,却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心怀不满的人,并且以易怒的性格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哪怕是芝麻绿豆大小的小事情,也可能引发出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如果引导不及时,甚至还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群体事件而导致更多民众的愤怒。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以温良谦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和富有忍耐精神而传承于世,可现在,别说是忍耐了,就连是传统美德都没有几个人认同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是如何让自己尽快富起来,至于用什么手段却并没有进入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出现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往直前精神,只认钱,不认理,当然,就更管不了道德观念和依法办事了。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确实也有一帮人在无法无天,而政府的软约束更是助长了这帮人的胆大妄为,假药泛滥、有毒食品横行、假冒伪劣被冠以“山寨”而堂而皇之坑害百姓,更有甚者,国家垄断企业带头拚命涨价,把整个社会国计民生的基础物价推高到了历史上的高位,被戏称为“涨价政府”。凡此种种,已经形成了当前老百姓被积压的越来越严重的民怨,形成了高暴发点的易怒性格。 为什么中国崛起了,国家强大了,可中国人在世界上反而越来越不被尊敬了呢?甚至是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呢? 为什么中国富裕了,国家有钱了,可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没有感觉到国富民强的实惠呢?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太过贪婪吗? 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世界,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随时随地不保,他们担心自己赚得钱不够养家糊口,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上或是被高额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担心防不胜防或是稍有不慎就会吃到有毒食品,他们担心房价太高而居无定所,他们担心自己会老无所依……焦虑,焦虑,还是焦虑,这就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感受到幸福的症结所在。

(情绪管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最全版

(情绪管理)当前社会心态 的特点

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俩个方面:壹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壹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俩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壹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俩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和建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壹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壹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壹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和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能够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壹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且积极设法引导。 壹、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壹起的。笔者

2020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3篇

2020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3篇 【篇一】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当前社会腐败心态调查报告

当前社会腐败心态调查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 on current social corruption mentalit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当前社会腐败心态调查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腐败心态,就是一个人对待社会腐败现象所持的立场、 观点和态度。社会腐败心态与反腐倡廉建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对干部、群众、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群体的腐败心态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社会腐败心态的基本状况 通过1227份书面问卷、254位网民无记名投票的随机统 计分析,当前社会腐败心态可以大致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 (一)“过街老鼠”型:“坚决排斥”,对待腐败如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占 75.4%。认为“腐败是一种反社会、反法律、反道德”行为,“是我们党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其中以共产党员、公务事业人员、知识分子占大多数。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愈高,对腐败的容忍度愈低。他们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二)“酸葡萄”型:“看具体情况”,腐败就像树上 的葡萄,自己吃到了是甜的,吃不到才是酸的,占17.2%。立 场摇摆不定,像是“墙头草”随风倒、两边摆。这部分人一方面恨得牙痒,一方面渴望与贪官“联姻”;表面上对腐败深恶 痛绝,内心却羡慕无比。他们或是可以容忍在小范围内个别地存在;或是对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难以容忍,对失职渎职等 “不入腰包的腐败”网开一面;或是对“外地”的腐败能够 “理解”,对“身边”的腐败坚决反对,以自我利益为选择标准。 (三)“打酱油”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占 3.8%。有的是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缺乏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观念。腐败行为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侵害。如果让沉默的“酱油男”成为大多数,对腐败行为不愤恨、不检举,做冷漠的观众,就会纵容犯罪,由此导致更大的侵害。 (四)“臭豆腐”型:认为“情有可原”,当前体制下 腐败是可以原谅的,占2.1%。臭豆腐尽管闻起来臭的,但没 有厌恶不快之感,吃起来蛮香,有机会还是喜欢吃两口的。有的认为腐败像“金币”,具有正反两面性;有的认为腐败像 “厌氧菌”,适度繁殖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的认为腐败就像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问题: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两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两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问题。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4月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学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二)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一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灾难频发。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1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综述如下。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心理健康与否的判断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概括为:智力正常,自我评价得当,情绪调控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动机明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是从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还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 问题,因而,大学时期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业、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健康、性格和情绪调节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广,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1.3 学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和学习动机功利化;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恋爱问题则主要体现为情感的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如何应对失恋;性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在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应,产生了堕落感、耻辱感与性罪恶感,把性与不洁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性格和情绪调节问题具体表现在抑郁和情绪失衡。 1.4 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1)网络群体。网络这把双刃剑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困扰。(2)贫困大学生。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贫困生中较为普遍。 2 剖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人们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也不再是宁静的港湾,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使得一些大学生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久而久之,引起了心理的迷乱和失衡。(2)家庭和学 校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之时,成长于国家经济发展之日,由于家长对他们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使其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他们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3)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进而使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4)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性格、意志力和对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各方面都有别于高中生和成年人,情感方面比较热烈,认知方面明显不足,具体为对社会制度、人际交往和爱情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不完善,不成熟。同时,他们的柔韧性不够好,自制力也相对较差,做事喜欢随心所欲,缺乏长远目标,计划性不强。加之现代社会竞

网络舆情不等于网络民意——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思考

2015年01月20日14:14 来源:《新闻记者》2014年第12期作者:郑雯桂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本文提要】不但“网络民意”不能简单等同于“民意”,目前流行的网络舆情报告也未能准确体现网络民意特点。现有的网络舆情调查和网络问卷/投票调查均可被归纳为“事件/议题”路径的测量方法,其聚焦短期效应,易掺杂进“被污染”的虚假民意,群体极化现象高发;相比而言,“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尝试了一种“人”的路径的测量方法,覆盖多元社会群体,从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视角探讨网络用户的深层心态与实际意愿,其展现出的“网络民意”与基于事件/议题的“网络舆情”存在较大差别。研究发现,网络社会中的“温和中间派”和“理性大多数”比例最高,也是我们争取网络民意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民意社会心态【中图分类号】G210【作者简介】郑雯系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桂勇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基金】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14YJA840005)、国家社科一般基金项目(编号:14BXW0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4M561399)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3BSH001)的支持。 一、问题:如何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网络民意” 伴随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①互联网在国内外各类重大事件中扮演愈发重要的作用,网民就热点问题或重大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网络民意”也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成为党政领导者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来源,对现实政治乃至具体的国家公共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近几年学术界针对“网络民意”的研究,大多持“审慎乐观”②态度,其主要观点聚焦网络民意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对网络民意的“代表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 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宋启迪指导教师:李家华王丽娟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 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 社会心态就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得心理感受与情绪反应,具有显著得大众性与弥漫性。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她无辜群众得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其她社会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得原因就是多方面得,但从社会心态得角度来瞧,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得心态就是其共同得特点。这些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说明,重视社会成员心理与谐、优化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得现实问题。只有真正重视与搞好社会建设,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十八大报告提出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可能实现,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社会心态问题表象 1、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得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就是一个不争得事实。而另一方面填补单位社会支持功能得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支持就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得物质与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得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就是突出得例子。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得就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与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与

“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得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得生活压力。 2、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 一方面,不断发生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得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灾难频发。一个本不属于热点得新闻受到中国媒体与民众得持续关注, 从智利矿难得发生到33名矿工在69天后被成功营救,民众不可能不 将之与我国频繁得矿难与高投入得救援与很低得救援成功率相比较。当前风险防范得突出问题就是对于关系个人得风险意识较强,而 对关系到群体或社会得风险重视不够,对于突发得、伤害性大得风险 警惕性较高,而对缓释性得、无直接生命伤害得风险防范不足。 3、社会信任面临困境 我国得公共权力机构与管理部门得社会信任程度高于其她机构与组织,但市民对这些机构得社会信任评价水平并不算高,接近“中度信任水平”,而市民对商业行业则处于“基本不信任”得水平;对中央政府得社会信任度高于地方政府;对中央媒体信任程度高于地方媒体。对中央政府得高信赖,仍然就是重要得社会整合得心理资源,但就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得公信力较低、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得 环境比较差得现状。在人际信任上表现出传统得人际观念,最信任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咨询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咨询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公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拜访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咨询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别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别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咨询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受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办法有咨询题、各种大小别断的考试、严重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差不多参加了4场聘请会,都没有寻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方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别敢想改日会是什么模样。我别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所以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忽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不记得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觉,14%的大学生浮现抑郁症状,17%的人浮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咨询题分时期各别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日子习惯咨询题,兼有学习咨询题、专业咨询题、人际交往咨询题;二年级浮现的咨询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进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咨询题;四年级则以择业咨询题为多数,兼有恋爱咨询题、以后进展和能力培养咨询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降苦闷。一名同意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别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欢跃的心情。如今我睡不行,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咨询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进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青年向成年的转变阶段,这一时期中,会浮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咨询题。这些矛盾冲突假如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浮现心理障碍,妨碍个体的健康进展。 从现实日子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逝,“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降感和恐怖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咨询题。 二十周年同学会邀请书 当我想你的时候……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与分析

关于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心 态调查报告 前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心态肯定多少都会因为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和事而有所不同,更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成熟度的改变,从而对社会的心态不断的在改变。 对于当代大学生,从大一刚进学校,懵懂不知,对社会的心态总是美好的,因为不曾有过压力,学习也是看自己的兴趣,做什么事都是那么的无所畏惧,没有家长每个周的约束,没有老师像高中那样的时刻盯着、管着你,没有学校教条、校规的严酷约束,对社会总是那种想象中的美好,美好到开始幻想自己在社会中混得如鱼得水,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不曾有过压力,也不会想到真正社会中的那些复杂。到了大二、甚至大三上学期,才慢慢的发现自己离另一只脚踏入社会已经时日不多了,压力慢慢袭来,对社会的心态也就随之从大一时的美好、舒畅慢慢演变成“胸闷、气短”,像被什么压得喘不多气来,因为我们在这几年里经历了关于社会的太多,开始慢慢了解真正的社会了,我们有了压力,总是觉得现实的社会给了我们美好的

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莫名的压力,面对社会,我们就要开始面对竞争激烈的工作、高昂的房价等等一切现实的个人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跟着父母永远过着每月领着父母大人每月固定时间发给的工资,而不用动手动脑的去干着社会上的那些“劳苦大作”。这样的日子过一天就少一天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找工作赚钱,找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养得起自己,才能在养得起自己的前提下给父母最好的,当然想到给父母最好的这部分人毕竟总是那很少的几分之几。对于以前的还没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而言,遇到不公平、不顺眼、看不过去的事总是会站出来义愤填膺的打抱不平,而现在的当代大学生,因为接触了社会的更多面,已经习惯了这些每天都在上演的事情,慢慢的麻木了,不再那么冲动着不顾后果的去管那些“琐事”了。看到满大街以各种方式、各种名义要钱的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心软着递上父母给自己的钱,即使是一些些零钱,即使是一些些小小的心意,现在也消失不见了,这些一系列的善意之举就在对社会的慢慢认识当中不复存在了,因为在当代大学生的眼中,这个社会慢慢的显现出了它现实的一面,现实的人、现实的事、现实到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怀疑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之前在我们心里的那些美好正在被这一系列的现实慢慢侵蚀,已经变得浑浊不堪。现在的我们也开始慢慢认识到曾经的梦想都只能当做一个梦,一个美好的梦,只能偶尔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幻想一下,过了就要回到现实当中,继续在现实中为将来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甚至更好的生活去打拼,即使很苦很累也要学会接受着去加油努力。毕竟以后的几十年的生活得靠我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监狱职工的社会心态是巩固科学发展观教育成果,检验监狱职工稳定的一个晴雨表,只有真正掌握了广大职工对当前社会心态的深层变化的原因,我们才有可能揭示影响监狱职工稳定,影响科学发展观教育成果;并研究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解决途径。为了对职工心态稳定情况作出一些清晰的判断并使之建立在可靠的依据上,笔者对监狱部分职工,采取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职工当前的社会心态进行一些分析了解。 一、当前部分职工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 经过采取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反映监狱目前部分职工的心态:一是监狱职工对监狱目前整个系统的宏观决策运作和发展动态来判断(宏观感受);二是从职工对所在监狱的综合环境发展状况的判断(中观感受);三是从职工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来判断(微观感受)。 当前监狱职工对监狱系统的宏观和发展动态的判断,是微观心态的一种积极效应,又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监狱职工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满意者倾向于监狱系统的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乐观的判断,而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不满意者,却不一定必然产生对监狱系统的改革持悲观判断,而只有当其对监狱系统改革发展的走势判断与实施的政策和当前职工实际生活环境状况的预期不能消弭其不满时,才会构成对当前监狱

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监狱职工对当前自身状况的感受是其社会心态最切身感受的反映,也是目前整个监狱系统的改革宏观社会形势能整体推进,并保持稳定向上的基础和前提。 1 、目前监狱职工对整个全省监狱系统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宏观政策总体形势的发展较为乐观,而对职工的自身生活状况及其有关政策存在不太满意。 笔者通过对监狱200余名职工的调查发现,职工对当前监狱系统的总体宏观形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科学发展观教育措施促进了当前整个监狱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据统计,持这种观点的职工占72.5%,而认为当前的改革从根本上没有完全解决职工的问题,甚至认为宏观决策上对职工政策的内涵还有些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持不太满意,认为监狱系统的改革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长此以往,视必影响监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持这种观点的人占20.5%,另外,还有7%的监狱职工认为一般。而具体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状况水平,职工的满意程度有所下降,表示对当前监狱职工的生活水平实际状况满意程度占职工的比重的35.6%,不满意的职工为22%。 2、当前监狱系统职工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倾向于采取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对监狱200名职工调查结果显示,对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正常途径向组织部门反映意见的比例比较高,占89.2%其次是通过新闻呼吁,有79%的职工提及;再次就是上访告状,上访占职工人数的占10%;其次,表示听天由命,发牢骚,无所谓占职工

2014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

2014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该项目负责人,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博士介绍,数据收集工作历时8个月时间,覆盖1800名多元 职业、多元社会群体的网络用户,项目组通过分析样本用户在近两年间发布的所有新浪微博文章,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四个部分进行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深度呈现当前中国网络的社会心态,形成《报告》。 【报告调查显示】 1.多数用户感受到个人发展,发展效能感逐龄增加,生活压力感逐龄减弱 在对发展效能感等正面情绪的感知中,约64.9%的网络用户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发展 效能感,这表明多数用户感受到个人的发展。底层网络用户的个人实现程度最低,“毫无” 发展效能感的占比18.9%,而商界精英、知识技术人员、体制内人群发展效能相对良好:“毫无”发展效能感的商界精英仅占群体总数的1.3%,体制内人群和知识技术群体的这一 比例分别为5.1%和5.3%。同时,网络用户的“发展效能感”整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强;抱有“强烈”发展效能感的人更多集中分布在60、70后人群里,这可能与“资历社会”的现实 情况存在联系:年龄越高,社会资历越丰富,所占有资源就越多,发展效能自然更好。 44.0%的网络用户感受到生活压力。此外,生活压力感呈现出年龄越小,压力感越强 的特征。其中,80、90们生活压力感尤为突出,有压力感的分别占到各自群体的53.5%、57.5%。同时,社会底层群体也是生活压力感最强的群体,“有一点”或“强烈”感到压力的 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7.9%、18.3%。 2.生活工作感受和个人经济预期总体良好,商界精英感受最好,底层群体感受最差 在生活感受方面,51.3%的样本表达了幸福的感受,6.8%的样本表达了不幸福的感受,其余样本没有明确的表达。商界精英群体在网络上晒幸福感受的比例最高(68.3%),其次 为专业技术人员(55.9%)和体制内人群(52.7%),底层群体比例最低(29.2%)。在工作感受 方面,66.1%的样本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对工作的满意。商界精英群体在网络上表达对工 作满意的比例最高(78.2%),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73.2%)和体制内人群(68.8%),底层群 体比例最低(39.5%)。 网络用户对个人未来经济状况预期良好。在可清晰判断其预期的853个样本中, 60.7%预期个人的经济状况会越来越好,仅有3.8%认为可能越来越差。商界精英群体预 期个人经济状况会越来越好的比例最高(71.8%),其次为体制内人群(64.0%)和专业技术

网络热词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网络热词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网民群体意见表达的社会心理审视 网民群体社会角色认知:具有独立思想和观点的网络公民集合。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网络社会具有数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网络身份的认同过程也随之改变。在互联网中,网民可以自由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扮演什么角色。因为没有面对面人情的压力,网友可以自在地表达意见,让不同的立场与观点彼此交锋。网络空间日益具备公共领域的特点,网民可以针对共同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现象公开讨论,产生对事件或现象的一致描述(即网络热词),形成共同的意见或倾向。 网民群体意见表达的社会动机:交往与自我实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称动机论)认为,驱使人类行为的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可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反观网络社会群体上网交流的目的,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把网上交流当做工具,为某种目的而与网上的符号和人沟通;二是把网上沟通本身当做目的,即享受网络沟通给人带来的愉快和充实之感。网络热词个性化、前瞻性的表达特点契合网民的生活态度,满足了网民群体的自我实现需求。 网络热词折射民意表达的心理动力:从众。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网络热词的广泛传播是借助网络社会群体中的从众心理实现的。群体施加压力使个体从众有两种形式:信息性压力和群体规范压力。目前,网络是人们接收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途径,对网络热词的创造、使用和传播成为网民辨别同类人群的主要标志。为了避免遭受信息压力,网民群体积极参与“全民造词运动”,网络热词随之不断涌现。 群体成员相互交流彼此影响,会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评判标准。群体心理学家塞奇·莫斯科维奇指出,个体在群体中会有意无意地将群体的行为方式强加于己,力求与群体保持一致。唯有如此,个体才能感到自己确实属于某个群体。基于群体心理的推动,新颖且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一旦出现,便会迅速成为在线交流的新范式,逐步被网络社会群体成

社会心理学报告论文

——自我成长个人分析报告 摘要:成长是一阵痛地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认识,逐步走向成熟地过程.在这有如化蛹成蝶地生命地艰难历程地旅途中,有挫折,有坦途,有欢欣,有痛苦,有委靡,有振奋……一份经历,一种财富!生命有长度,有生到死,但生命也没有长度,我希望我这短暂地生命如烟花般灿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个人地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及认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 我出生在年,是家里面最小地.在印象中我幼儿园地大班上了两年,后来才知道,不是传说中地留级,而是因为生日小.所以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一直在跟年龄比自己小地人做同学,感觉有点亏了.小学是在家附近地学校上了六年.与其他同学不同,我感觉我地小学童年很快乐,没有被逼学这学那.长大了才知道其实学点东西好处多多.初中进了聊城市最好地初中——聊城一中,班中地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家里经济条件都很好,父母都很有钱和地位,现实地说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同学对自己以后地发展会有很大地帮助.初中直升高中时,不过没有考上,让我很既自卑又难受,对自己地未来很迷惘,后来走进了阳谷职业技术学院,在那里上了三年.记得第一年参加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后来又重新复习了一年,这才考入了青岛科技大学.又重新开始了我地求学生涯.从上高职开始,我就远离父母,独在异乡,没有了父母地悉心呵护,我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从那时起,我懂得了父母地艰辛,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知恩图报.从而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够再依赖父母了.在上高职期间,我地一个高中同学对我地人生发展有很大地帮助和影响.他对我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均产生了一定地影响.在我一心只读圣贤书时,他在我地生命中地出现使我对人生地社会地一些事情有了些认识和理解.知道了什么是理想和现实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感情阅历.使我深刻地感到了原来我不是一个脱离社会地人,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知道人是要长大地,他对我始终有一种启蒙式地影响. 我地人格类型: 我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真诚、坦率,进取心强.做事勇于面对,敢于担当. 我为人热情.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不贪图小便宜,生活当中很节俭. 在我地人生中需要增强地五个方面: 人际交往地怯场与沟通不畅令我无法释怀. 现在对于专业知识一点学习地积极性都没有了,有种厌倦地感觉. 对自己地未来一点信心都没有,缺少自信和勇气. 团结精神不强.喜欢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 凡事想地太多. 我地基本人生观: 只要还在世,不论自己地路怎么走,都是海阔天空,只要敢于拼搏都是最棒地.像画一个圆,生而无憾,死而无憾.体会这个过程地点点滴滴,感受生命地无尽奥秘和乐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最近大部分时间地心情: 思绪比较乱,想地比较多,且串不起来,感觉自己该做地很多事情都没有做,而不该想地事情脑袋里却不停歇地转.很烦躁,很想发脾气.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唉……愁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地? 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及其他人地看法不错,没有那么多地成见,也没对谁看地不顺眼,觉得就是平常心,各人有各人地世界,各人有各人地精彩,不需要称赞与批判,只觉得每个人本来就是那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地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对我地生活和我对生活地态度地影

大数据看热点事件的遗忘曲线以及网民心态

大数据看热点事件的遗忘曲线以及网民心态 日月交替,信息更迭。 自互联网兴起,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日益便捷。随之涌现出的各大网络平台,更是热点层出,话题不断,用户每时每刻都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 然而信息层出不穷,很多曾经被热议的话题,也许很快就会被淹没。一石激起千层浪,终会归于平静。 2017年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想必还有不少人记得。事件曝光后,大众谴责声不断,要求对涉事的相关人员予以严肃处理。而这件事与以往的热点一样,它的热度只有3天,再过几天人们就不再关注了。

比携程虐童案更为恶劣的,还有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许多名人大V纷纷转发要求彻查,事件的严重性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可是,事件的热度仅仅维持了一周,从爆发到扩散再到遗忘,一周后红黄蓝三种颜色就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遗忘,是当今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常见态。 再看最近的疫苗事件,关注者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中间还有一帮名人大V,社会公知。 在舆论的旋涡中,家长是事件的最大关注者,对于疫苗安全的信任尤其脆弱,“如何查看孩子是否接种了问题疫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65万支问题疫苗,暴露了疫苗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等多个环节的问题。然而这场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疫苗事件,热度从21日上升,到23日急剧下降,不过3天时间。 有人说是政府打压封锁消息,但日前政府针对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自然不存在打压封锁的情况。 其实,在这些热点事件中,人们的遗忘曲线占了主导地位。 事件关注久了,网民的热情会被下一个网络舆情覆盖。 关注实事热点的网民千千万万,有多少人是理清事件背景进一步关注事件,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蹭蹭热度的“吃瓜群众”,让大数据来为你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