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作者:&&&

指导老师:&&&

摘要:近年来,伴随家电行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利润源泉——物流领域竞争。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自营还是外包,众多家电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而海尔物流在此期间一枝独秀,成为中国物流业界关注的亮点。文章通过对海尔物流的分析,指出了其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得到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家电行业;物流;海尔;运作模式

一、前言

(一)家电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1.家电业及家电物流的概念

所谓家电业,意思指生产家用电器并且与其他企业群体相区别的一类企业的总称。世界家电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和西欧,全球83%的家电产品由这三个地区生产。目前,中国家电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制造体系,从最初引进和购买技术、直接引进生产线到现在形成海尔、格力、美的、海信、长虹等一大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中国民族家电企业集团,充分显示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受到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受到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因素的影响,短期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总体来看,长期不断走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存在很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而家电物流,就是由物流公司针对这些家电企业提供的,并且提供能够满足其生产、销售和长期发展等要求的物流服务。

2.家电物流的特点

与其他物流相比,家电物流具有本身的特点:

(1)物流供应商有提供全国性服务的能力。我国大中城市家庭拥有率已超过95%,有个别城市达到99%,城市需求趋于饱和,而农村的普及率很

低,还不到10%。因此,三级市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将对家电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加快。家电企业市场争夺战已经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的沿海城市蔓延到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可以预见,在今后,这种现象将变化更快,这就要求物流供应商能提供全国性的服务。

(2)物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必须满足多元化的要求。目前我国家电销售渠道构成比例为:电器专营店46.2%,百货商场20.1%,家电专业连锁17.8%,品牌专卖11.6%,综合性连锁0.3%,其他4%。不同的销售业态,具有不同的采购策略要求,有不同的物流服务[2]。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导致产品流量、流向等更加复杂,进而使得物流规划和运作难度增加。

(3)家电销售季节差异明显。由于家电产品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像日常生活用品那样保持着持续强健的需求,这就要求家电物流有

足够的能力来协调家电产品季节配送的差异性, 做到很好的共享库存资源和有效的车辆调配。在淡季的时候最大化的减少资源的浪费,而旺季到来又能够满足需求井喷似的增长。

(4)产品更新周期缩短。由于家电技术更新非常快,加上眼下国家强有力推行的促消费政策,比如家电下乡, 大幅提高下乡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等,以及现代家电企业回收制度的健全,人们消费理念的变革和消费信贷的支持,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城乡对家电的

更大的需求、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这就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比以往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减少家电产品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有形及无形的损失,家电物流对物流供应商的速度、安全库存、信息共享等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

(二)我国家电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

1.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主要源于生产经营的纵向一体化。生产企业自备仓库、车队等物流设施,内部设立综合管理部门统一企业物流运作。在自我运输服务需求满足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会把闲置的物流资源用于其他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服务机构。企业自营物流,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料有效协调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能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获得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最终顾客的第一手信息,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

门,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3]。同时,企业为了自营物流,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家电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组建专业物流公司

公司作为家电企业集团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对外开展业务,本企业可以使用这个物流公司,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流公司。同时,这个专业物流公司对集团的直接作用还体现在:由于该公司参与竞争,使其他物流供应商不得不降低价格和改善服务,使集团能够实现当初创建公司的第一个目标——降低集团的物流成本。公司也可以寻找其他客户,共享物流操作的低成本优势;一旦遇到物流运作需要耗费巨大流动资金的情况,集团内部的结算中心可以提供融资帮助。不过这种物流运作模式应该注意的是,从一开始,家电集团就必须强调公司是完全市场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而非集团内部的物流部门或物流供应商。而公司的业务不能靠集团通过指令的方式划拨过来的。

3.家电企业与物流服务商共同组建家电物流平台

家电生产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构建家电物流平台,物流服务商作为大股东,在经营管理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拥有专业化人才,社会化物流的经验也较丰富[4]。而家电企业的加盟,使内部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使得该物流平台家电物流方面驾轻就熟。通过对物流资源重组的办法,让物流社会化。同时对家电企业的产品供应链进行一体化改造,将物流业务从两家企业的主体业务中剥离出去,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并使家电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和利用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全面外包物流业务

一般外国家电企业在中国多采用这样的方式。国外家电企业进入中国以后,总是要尝试自建过物流体系,但是巨大的成本会使国外企业觉得不太划算,同时在业务操作上比较麻烦,最后终归又慢慢分包出去了,交由第三方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将公司物流业务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家电企业只负责产品生产,从而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专业

市场知识、网络和信息技术,拥有的规模经济和灵活性,适应企业对物流环节的各种需求[5]。为了避免将物流业务交给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做有可能使企业受到牵制,国外家电企业可以选择将其物流业务分别外包给了多家物流公司,并让他们之间相互竞争,优胜劣汰,而企业只需负责全面统筹,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海尔的物流运作模式解析

(一)海尔的物流运作模式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25年前还是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为了生存和发展,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奔向世界的名牌。1998年,海尔在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信息化和物流的瓶颈困惑使海尔意识到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而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正是现代物流。于是,海尔下决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这对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6] 。

1.海尔对整个集团物流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

海尔物流率先提出了三个JIT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首先,是采购JIT。采购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海尔为推进物流重组,将集团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规模化经营,全球化采购。集团通过以ERP为后台的B2B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网上招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了集团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共同计划、共同开发,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收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其次,是送料JIT。企业内部的配送管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提升库存水平。配送事业部承担降低库存成本并对制造系统进行物流保障的重要作用,实现JIT送料,一方面使工厂现场整洁明亮,另一方面使库存水平大幅度地降低,库存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库存资金减少了一半。第三,是配送JIT。通过对集团各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储运事业

部,统一协调及控制运输业务,整合社会仓储、运输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配送体系,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配送的保障。这样,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海尔集团JIT的流程速度消灭了库存空间,使仓库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流,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通过对集团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2.在物流运作中海尔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是信息化,第二是网络化。富有海尔特色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这两个特点,为海尔实现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奠定了软的技术基础。“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它体现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体现了网络化。“三网”同步运动,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机联接为一体。海尔集团使用世界一流ERP软件供应商SAP提供的产品,完成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整个集团内部实施了ERP管理系统,以此系统为基础,搭建一个面对供应商的BBP采购平台,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招标,网上采购、网上支付。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分供方,订单处理的时间由原来的5-7天缩短至目前不到1天。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7]。

3.物流产业化

所谓物流产业化,是指要物流产业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通过对本企业原有物流功能的破坏性重组,整合了企业原有的资源、拓展了物流规模化经营、构筑了现代的物

流体系,增强了物流的核心竞争了,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二)海尔物流运作模式的利弊分析

1999年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将原来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统一整合。海尔集团的7大生产基地,42个物流区域配送中心全部联网在海尔物流的网络流通平台上运作,300多万平方米仓储资源,300多家运输公司,整个网络通过世界最先进的SAP/R3 ERP系统和SAP LES物流执行系统进行联网,全过程透明的、系统化的追踪。以上强大的网络优势构成了海尔物流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核心能力,创造出了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特征的“一流三网”和“同步模式”。“三网”同步运行,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这是海尔具备足够大的企业规模才能做到的,别的家电企业是很难复制其模式的。

1.海尔物流成功实施带来的效益

(1)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了客户订单。订单是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的基础。如果没有订单,现代物流就无物可流,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抓住了订单,就抓住了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崭新消费需求这个牛鼻子。但如果没有现代物流保障流通的速度,有了订单也会失去。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订单。企业把订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订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在电子信息中心指挥控制下,各部分按客户订单的需求,同步互动。因此,从整体上,优化了企业的供应链,提高了企业的响应能力,加快了工作节奏和工作效率,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从而,又使海尔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源源不断的客户订单。

(2)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目前,海尔建立了2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

仓库使用面积降仅有2.54万平方米。其中一座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1.92万平方米,设置了1.8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万平方米的仓库。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信传感技术等,整个仓库空无一人。海尔的流程再造使原来表现为固态的、静止的、僵硬的业务过程变成了动态的、活跃的和柔性的业务流程。

(3)打破以前的封闭体系。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要占领市场份额,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终端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海尔建立了一整套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系统。一是建立网上订单管理平台。全部采购订单均由网上发出,供货商在网上查询库存,根据订单和库存情况及时补货。二是建立网上支付系统。目前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支付准确率和及时率达100%,并节约近1000万元的差旅费。三是建立网上招标竞价平台。供应商与海尔一道共同面对终端消费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供应原材料,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供应商、销售商共享网上信息,保证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顺畅。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架起了海尔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和计算机网络的桥梁,将用户信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替代库存,强化了整个系统执行订单的能力,海尔物流成功地运用电子商务体系,大大缩短了海尔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为海尔赢得了响应市场的速度,扩大了海尔产品的市场份额。

(4)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从1984年12月到现在,海尔经历了三个发展战略阶段。第一阶段是品牌战略,第二阶段是多元化战略,第三阶段是国际化战略。在第三阶段,其战略创新的核心是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是海尔的现代物流体系。海尔在进行流程再造时,围绕建立强有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优化供应商网络。将供应商由原有的2336家优化到978家,减少了1358家。二是扩大国际供应商的比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4家成为海尔的供应商。三是就近发展供应商。海尔与已经进

入和准备进入青岛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19家国际供应商建立了供应链关系。四是请大型国际供应商以其高技术和新技术参与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在抓上游供应商的同时,海尔还完善了面向消费者的配送体系,形成了快速的产品分拨配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和返回物流体系。与此同时,海尔与国家邮政总局、中远集团、和黄天百等企业合作,在国内调配车辆可达16000辆。海尔认为,21世纪的竞争将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所在的供应链总成本低、对市场响应速度快,谁就能赢得市场。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这就是海尔物流创造的核心竞争力。

2.海尔物流的缺陷

(1)物流没有社会化。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面对物流信息系统(ALIS)、卫星在途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GIS)、电子数据标准化(EDI),海尔难以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2)配送和车辆调度管理不尽合理。海尔采取“青岛工厂(或各地生产基地)——各地区域配送中心——销售商(或海尔形象店)”。为了便于调度管理,海尔将“工厂——配送中心”干线运输业务交给自己的车辆或签约大型车队,对于零散车辆不予考虑,这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7]。区域配送中心向销售商采取配送制,配送指令由各地工贸公司下达,由于配送中心无法事先得知产品去向,只能依靠当地配送企业,但费用结算统一由物流推进青岛本部进行,这就使得当地配送企业将垫付资金成本追加到配送费用中。

(3)对于IT产品强为所难。2001年3月,海尔取消各地的电脑分公司,改为大区制;将电脑事业部的资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别并入工贸公司和集团的物流本部,由集团统一控制;海尔3C负责商流和销售,并拿出5%的利润给上述两个部门,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其实3月整改后,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感觉到物流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来发一批货到山西,通过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要几十元费用;而改为海尔集团的物流本部统一平台之后,时间要长好几天,而且费用也增加到了几百元。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

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由集团内部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运输后,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这直接影响了海尔电脑的价格政策。

(4)海尔物流没有和集团完全独立。在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时候,海尔并没有将物流完全独立出来,因而在具体运作时家电制造领域的企业会考虑到商业竞争关系而不交予海尔。虽然海尔物流也致力于成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从海尔物流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其更多的是还偏向于为使本企业成为国际一流的家电企业提供保障的。在第三方物流领域,除了海尔自身以外,海尔只拿到了少数快速消费品的物流业务。

三、改进海尔物流运作的建议

(一)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尽管海尔在“三个转移”的思路中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方向,但是,海尔目前仍然是一个制造企业,因此,海尔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但是在目前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下,海尔物流要想继续保持公司在物流消减成本方面的竞争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二)改变传统的运输和车辆调配管理制度

排除了使用自己的车辆和签约大队的约束,合理且有效的使用社会零散车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缩短配送半径,同时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配送成本。而对于配送中心,生产商完全不必一手掌控,可以交给连锁店、批发商、代理商、专卖店、店中店,由这些人共同出资来租这个配送中心,这样既节约了生产商的费用,又提高了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

(三)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组织物流行为

以IT产品为例,根据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性,海尔不应放入统一的家电成品

配送渠道,而是将该类产品物流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8]。这样不仅可以减产产品的物流成本、缩短运达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对海尔服务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海尔物流为本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持。

(四)大力发展新型配送服务

发展流通加工型配送服务,通过流通加工环节进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实现优材优用、小材大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9]。将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相互结合,实行成品、半成品配送,进一步方便配送用户,降低配送费用,促进物流配送和流通加工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五)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虽然海尔物流在我国整个家电行业做得比较出色,但是对于一些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仍然极为迫切,尤其是在海尔物流革命进行的过程中,海尔被迫不得不咨询国外一些专业的物流机构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以指导海尔物流的成功改革,所以对于海尔来说,必须通过培训及考察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为海尔物流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10]。

四、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启示

(一)物流再造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

海尔经过25年的不断发展,整个集团已经拥有了较大的规模。为了今后的持续发展,需要最大化地运用规模这个资源。同时海尔有良好的管理基础。海尔的OEC管理,即日清管理,要求对每件事、每个人、每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种OEC管理方式在海尔集团内部实施了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海尔发展的重要基石。另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市场链管理。市场链实际上就是把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内部化,实施市场链之后,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活力和创造精神,特别是为海尔物流改革打下了基础[11]。

(二)物流改革首先应当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的经验证明,业务流程再造是一场“创造性”的破坏,就是将原

有的成功的经验统统打破,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重塑自我。它让企业的整个系统贴近顾客、迎合市场,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并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12]。企业的物流改造必须建立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生产流程、财务流程、销售流程等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重视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当前国内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科技含量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物流信息系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时下国内40%-50%的企业和物流公司的订单联络还是电话,很少有网络[13]。信息不通,所造成的货运成本浪费在国内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迂回运输、重复作业、空载行驶的物流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市场上缺乏一个统一有序的物流信息系统沟通平台和信息交换机制,物流信息经常在狭窄的地域范围、有限的组织个体之间不同程度的重复,而达不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不到更广泛和有效的交流[14]。因此,无论是自己做物流还是交给达三方物流公司,只有企业从微观层次上改善自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国家从宏观层次上给予必要的网络、资金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现代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

(四)以供应链管理思想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为了保证物流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海尔邀请了专业的物流公司协助其确定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有咨询公司,也有做配送、运输的一些企业,还有提供基础设施的一些企业。在这些企业提供的方案中选择比较,挑出最优的方案[15]。海尔还从国内、国际聘请一些专家组成了物流专家委员会,他们将最新的物流理论和改革方案介绍到海尔,使海尔的物流改革能够紧紧把握世界物流管理的最新成果和潮流。国外的一些成熟模式可以拿来就用,借力使海尔不用再摸索。因此,企业在实行现代物流管理时,不能只注重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而应充分关注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其他企业联合,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共享。这种联合,可以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于本企业业务范围相关的物流中心,也可以以契约为基础,增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对运输设施、仓储设施

的共同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王颖琦.家电物流——摸着石头过河[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2).

[3] 钟电.“家电物流”变革在即[J].中国工商,2002,(8).

[4] 熊江天,王建红.家电业物流管理平台——讯锋物流一体化系统[J].家电科技,

2003,(6).

[5] 万莹.自建还是外包这是个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9).

[6] 海尔物流推进本部简介[DB/OL].海尔集团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19699243.html,

[7] 郜振廷.一流三网——海尔物流创新模式[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8] 肖胜萍.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

[9] 韦琦.家电渠道谁主沉浮[J].环渤海经济市场瞭望,2003,(2).

[10] 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

[11] 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

[12] 王学儒.纵观海尔与TCL的物流运作——看家电企业的物流发展模式[J]. 中

国工商,2006,(9).

[13] 潘文荣.第三方物流:中国家电物流业的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10).

[14] 徐天.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https://www.360docs.net/doc/319699243.html,

[15] 贾利,韩孟.中国家用电器生产流通现状与战略选择[J].财贸经济,2002,(1)

Chinese household appliances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 Analysis---- Take

Haier for Example

&&&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of Appliance industries ,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another source of profits——the competition in the logistics field. How to streng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effective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modern logistics in reducing the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Is a self-employed or outsourced , most of th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enterprises have to seek for its own logistics operation. But the Haier logistics oper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stood out. It becomes concerned about the highlights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The articles by analysing Haier logistics, point out of its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and get the revelations which are good for Chinese applianc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 selection.

Key words: Household appliances, Logistics, Haier, Operation Mode

解析海尔物流管理模式

解析海尔物流管理模式(图) 2010-04-15 09:19:34 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清华领导力培训 4年前,海尔开始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创造性破坏”――业务流程再造。流程再造使海尔避过了4年前开始的家电业的价格战,在这场至今仍在继续的艰苦卓绝的革命中海尔打破了组织结构、人力结构和市场战略,经历了连续几个月的业绩下滑,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流程再造最重要的一步是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并实现了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变。海尔为什么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再造后的海尔又有哪些变化?海尔是如何由企业物流句物流企业转变的?海尔物流管理是如何开展的?针对这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海尔在连续16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之后,资金周转达到一年15次,实现了零库存、零运营成本和与顾客的零距离,突破了构筑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海尔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呢?答案就是:近两年来海尔悄然进行着一场重大的管理革命—这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一、海尔物流管理 海尔物流管理依托海尔集团先进管理理念及海尔集团强大资源网络构建海尔物流管理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海尔物流管理注重整个供应链全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不断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重复无效劳动,让资源在每个过程流动时都实现增值,使物流业务支持客户实现快速获取与满足定单的目标;海尔物流管理https://www.360docs.net/doc/319699243.html,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物流技术应用,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首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也先后获得“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国物流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和“最佳家电物流企业”等殊荣。 1、内向物流 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与创新过程中,JIT采购配送中心整合海尔集团的采购与配送业务,形成了极具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JIT采购及配送体系。 海尔物流管理JIT采购管理体系: 实现为订单而采购,降低物流采购成本;推行VMI模式,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与供应商的双赢合作。目前,JIT采购面向包括5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实施全球化采购业务,在全面推进实施寄售采购模式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到位的第三方服务业务。 信息同步,一体化的计划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了准时采购;采购、备料同步,使供应链上原材料的库存仅有7天;距离同步,建立了两个国际工业园,已有7家国际化供应商在工业园建厂,同时爱默生等12家国际化分供方正准备进驻,保障了JIT采购与配送。 采购JIT:

案例分析实施报告--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 ... . 大连大学 题目: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姓名: 学号: 教师: 时间: . word ..

容提要 文章通过对海尔自营物流的分析,分析了海尔自营物流的优势: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整个资源,优化供应链;打造物流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物流显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海尔物流的缺陷:海尔的物流没有社会化,还在延续“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呈现货源封闭状态,增加了营运成本;海尔采取工厂(或各地生产基地)——各地区域配送中心——销售商(或海尔形象店)的物流线路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对于不同特点的产品,物流模式单一。 针对以上缺陷,对此进行分析,提出来建议以及实施建议的预期效果 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在目前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行业趋势下,海尔物流要想继续保持公司在物流消减成本方面的竞争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围,提高服务质量。 改变传统的运输和车辆调配管理制度---改善配送中心的辐射围,缩短配送半径,同时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配送成本。 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组织物流行为---根据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物流周转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性,海尔不应放入统一的家电成品配送渠道,而是将该类产品物流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减产产品的物流成本、缩短运达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对海尔服务的满意度。

. word 专业资料目录 容提要 (2) 1 现状简介 (3) 1.1 海尔企业物流模式——自营物流 (3) 1.2 海尔对整个集团物流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 (4) 1.3 在物流运作中海尔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4) 2 问题综述 (4) 2.1 海尔自营物流的产业化 (4) 2.2 海尔自营物流的优势分析 (5) 2.3 海尔自营物流的问题分析 (5) 3 可选择改进方案 (6)

自营物流,海尔物流模式

2000年家电全行业亏损,有关专家认为没有解决好物流环节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由于国内物流服务市场不完善,物流号称是制造企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零库存、低损耗、及时准确送抵目的地,成了家电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国内家电企业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尝试组建物流公司。 海尔物流就是海尔集团顺应市场需求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成为家电行业自营物流的典型模式,也是近年来物流业界异军突起的一颗耀眼之星,其一举一动无不引起物流业的关注,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丁(Justin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j丁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之中。建立ER尸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功实施ER户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户系统连接起来。这样,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2002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日F 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溯性的要求。2003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2004年初在全国42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 好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海尔物流在拥有了三个JIT的速度、一流三网的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业务运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品牌集群和社会化物流业务:其一是品牌集群,打造搭建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其二是构建社会化的采购平台。海尔目前在全球有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这些工厂的采购全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全球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资源最大的共享,另一方面全球工厂的规模优势增强了海尔采购的成本优势。 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使海尔的供应商由原来的2200多家优化至不到800家,而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却上升至82.5,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五分之一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2003年,海尔物流在发展企业物流的同时,成功地向物流企业进行了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目海尔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正迅速拓展至l丁业、食品业、制业等多个行业,并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同第方物流相比,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更能开拓新的

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姓 名 : 黄惠婷 专 业 : 物流管理 班 级 : 09高职物流1班 指导教师 : 郑月琴 学 号 : 09620505060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2012年3月1日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319699243.html,

海尔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摘要 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实现物流服务定位而建立的一整套运作体系。适合的运作模式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众多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而海尔物流在此期间一枝独秀,成为中国物流业界关注的亮点。文章通过对海尔物流的分析,指出了其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得到海尔物流对我国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家电企业 物流 海尔 运作模式

目 录 引言 (1) 1我国家电企业的情况 (1) 1.1我国家电企业的市场环境 (1) 1.2我国家电企业的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我国家电企业主要的物流运作模式 (2) 2 海尔物流的运作模式分析 (2) 2.1海尔的物流运作模式 (2) 2.1.1海尔对整个集团物流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 (3) 2.1.2在物流运作中海尔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3) 2.1.3物流产业化 (4) 2.2海尔的物流的利弊分析 (5) 2.3海尔的物流未来发展和目标 (6) 3改进海尔物流运作模式的建议 (7) 3.1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7) 3.2改变传统的运输和车辆调配管理制度 (7) 3.3根据产品的不同特征组织物行为 (8) 3.4大力发展新型配送服务 (8) 3.5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8) 4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启示 (8) 4.1物流再造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 (8) 4.2物流改革首先应当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8) 4.3重视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9) 4.4以供应链管理思想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海尔的物流分析

海尔的物流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着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海尔进行物流改革前的状态 (一)海尔外租仓库较多,物流格局不清晰,中心仓库不明确,功能单一,分装、捡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均不具备,各外租仓库分散于各处,生产节奏难于调整,不便于集中管理。 (二)海尔家电产品种类多,各产品物流运作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且库位利用率不高,供方供货周期长,验货时间也较长,从而造成库存量比较大物流成本过高。 (三)物流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没有完全达到。 三、海尔的自营物流 1998年,海尔在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信息化和物流的瓶颈困惑使海尔意识到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而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正是现代物流。于是,海尔下决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这对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一)海尔对整个集团物流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 海尔物流率先提出了三个JIT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首先,是采购JIT。采购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海尔为推进物流重组,将集团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规模化经营,全球化采购。集团通过以ERP 为后台的B2B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网上招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了集团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共同计划、共同开发,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收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其次,是送料JIT。企业内部的配送管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提升库存水平。第三,是配送JIT。通过对集团各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储运事业部,统一协调及控制运输业务,整合社会仓储、运输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配送体系,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配送的保障。这样,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尔集团JIT的流程速度消灭了库存空间,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通过对集团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二)在物流运作中海尔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它体现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三网”

案例1-海尔物流的运作

一、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观点 物流是一场革命。 要开展物流,三个方面是关键点: 第一、它就是企业的管理革命。 那么为什么说物流是企业的管理革命呢?因为不管谁,要搞现代物流,一定要搞流程再造,一定要革自己的命。革什么命呢?就是把原来的组织结构,那种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的结构改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对企业来讲,是一场非常痛苦的革命。如果不搞这个革命,就没有出路了。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信息化,第二就是网络化。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用“一流三网”来体现这两个特点。“一流”就是订单信息流。订单信息流就体现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否则信息化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网络化就

机管理网络。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如果没有这三个网,那么物流的改造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人要问,既然是现代企业必须要搞现代物流,而物流又必须要搞业务流程再造,我们搞流程再造就是了,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劲呢?因为流程再造对企业来讲,虽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非常非常痛苦和艰巨。提出流程再造管理方法的哈默博士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流程再造就是企业的一场“革命”。他在这里还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由此我们就知道了流程再造对企业来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但流程再造真正能够搞成功的只有20%。 第二是速度。 在信息化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20世纪80年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品质管理。90年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企业流程再造。但是到了2000年,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而这个速度,就是最

实现这个速度呢?就是我们今天提出来的同步模式。对我们来讲,只要接到订单的一刹那,所有与这个订单有关系的部门和个人,都必须同步地行动起来。我们要求是同步流程,同步送达。如果没有同步流程,同步送达。如果没有同步流程,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使订单快速地传递,快速地运作,最终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用户手里。 第三是以三零目标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三个零的目标,即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物流带给我们就是这三个零。但最重要的,带给企业的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用户忠诚度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它并非是意味着你一定生产一个核心部件。不一定要生产核心部件才有核心竞争力。如DELL不生产软件,也不生产硬件,它可以从INTEL采购,可以从微软采购,它可以获取用户的忠诚度,因此就有了核心竞争力。物流可以使我们寻求

浅析海尔仓储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引言: 1 仓储管理 1.1加强仓储管理的重要性 “仓” 即仓库, 为存放、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的总称, 可以是房屋建筑、洞穴、大型容器或特定的场地等, 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 即储存、储备, 表示收存以备使用, 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仓储就是指:通过仓库对商品与物品的储存与保管。仓储具有整合、分类、堆存、加工、延期等基本经济职能。可见,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管理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一个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仓储管理能力[1]。 1.2仓储管理的发展历程 1.2.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4]。 1.2.2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 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它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2]。 1.2.3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它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行业。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3]。

海尔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海尔整体物流方案 (草案) 整体物流方案是在海尔各事业部物流横向整合之后,对海尔物流系统进行的整体设计,重新规划海尔的物流系统,包括集团内部物流组织格局的调整,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化,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重点对海尔整条物流链(Total Logistics Chain)纵向集成,发挥整体物流之规模优势,并把“供应链”的合作思想和“市场链”的优化机制融会于海尔物流体系中,真正地发掘集团的“第三利润源泉”,让海尔集团经济体系中的“黑暗大陆”浮出水面。 海尔整体物流系统 企业整体物流系统是应用整体系统的方法对实体供给和实体分配,包括市场预测、物料需求、采购、原料供应、货物运输、存货控制、仓储、搬运、包装、顾客服务及物流信息在内的活动予以综合管理,以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向适当的顾客(Right Customer)提供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与适当品质(Right Qual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达到提高顾客服务,降低成本,增进企业利润之目的。 一、海尔整体物流系统规划 根据生产企业整体物流之结构,海尔物流系统规划为: (一)物流运作系统 1、原料供应物流(Physical Supply) 2、成品转移物流(Internal Inventory Transfer) 3、销售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二)物流协调系统 1、产品市场预测(Product-Market Forecasting) 2、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3、订单处理(Order Processing) 4、营运规划(Operational Planning) 结构功能图如下: ,各●部门间订单作业流程图如下:

海尔一流三网物流模式

海尔一流三网物流模式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海尔独特的现代物流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一流三网”?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目前,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品种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26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物流自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了%,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国际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作者:&&& 指导老师:&&& 摘要:近年来,伴随家电行业领域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利润源泉——物流领域竞争。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自营还是外包,众多家电企业纷纷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而海尔物流在此期间一枝独秀,成为中国物流业界关注的亮点。文章通过对海尔物流的分析,指出了其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得到海尔物流对我国家电企业在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家电行业;物流;海尔;运作模式 一、前言 (一)家电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1.家电业及家电物流的概念 所谓家电业,意思指生产家用电器并且与其他企业群体相区别的一类企业的总称。世界家电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和和西欧,全球83%的家电产品由这三个地区生产。目前,中国家电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制造体系,从最初引进和购买技术、直接引进生产线到现在形成海尔、格力、美的、海信、长虹等一大批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中国民族家电企业集团,充分显示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受到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受到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因素的影响,短期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总体来看,长期不断走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存在很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而家电物流,就是由物流公司针对这些家电企业提供的,并且提供能够满足其生产、销售和长期发展等要求的物流服务。 2.家电物流的特点 与其他物流相比,家电物流具有本身的特点: (1)物流供应商有提供全国性服务的能力。我国大中城市家庭拥有率已超过95%,有个别城市达到99%,城市需求趋于饱和,而农村的普及率很

企业库存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实例 目录 一、沃尔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2) 1 沃尔玛公司简介 (2) 2 沃尔玛发展史 (2) 3 沃尔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 (3) 4 沃尔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 4.1降低成本系列方法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 (3) 4.2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4) 4.3 “无缝”供应链的运用 (5) 4.4 沃尔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5) 二、戴尔电脑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6) 1 戴尔公司简介 (6) 2 戴尔成功的诀窍 (6) 2.1供应商管理——严格遴选,控制风险 (6) 2.2库存控制——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 (7) 2.3流程管理——电子化贯穿始终 (8) 3 戴尔直销模式 (8) 3.1 直销模式介绍 (8) 3.2 直销模式成功的原因 (9) 4成功经验总结 (9) 5 戴尔公司库存危机 (10) 5.1库存过量 (10) 5.2存货风险 (10) 5.3库存过量引发重大的省思 (11) 三、海尔物流案例分析 (12) 1 海尔物流概况 (12) 2 海尔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 (12) 3 “一流三网”——海尔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 (13) 3.1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 (13) 3.2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可以实现的目标: (13) 4 海尔物流执行系统HLES(Haier Logistics Execution System) (14) 4.1 HLES简介 (14) 4.2 HLES的架构 (15) 5 讨论题 (15) 6 参考答案 (15) 7 总结:海尔成功的经验 (16) 附:术语表: (17)

海尔集团的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创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个奇迹,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快速响应市场,海尔取得极大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在全球有近1000家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产品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方手中。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ERP 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19699243.html,),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

海尔物流的案例分析两篇

海尔物流的案例分析两篇 引导语:海尔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海尔物流的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丁(Justin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1丁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海尔物流的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不断革新、改进的过程之中。建立ERP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功实施ERP系统

的基础上,海尔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 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P系统连接起来。这样。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xx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RF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性的要求。xx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xx年初在全国42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 好的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海尔物流在拥有了三个JIT的速度、一流三网的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在不断完善内部业务运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品牌集群和社会化物流业务:其一是品牌集群,打造搭建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其二是构建社会化的采购平台。海尔目前在全球有10个工业园,3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这些工厂的采购全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全球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一方面实现了采购资源最大的共享,另一方面全球工厂的规模优势增强了海尔采购的成本优势。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报告

海尔物流的调研与分析 1.调研对象: 海尔集团的海尔物流模式。 2.调研方式: 采用多种调研方式结合收集资料,其中包括查阅报刊,网上寻找等。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了物流领域。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成为了企业的新的课题。 一.海尔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海尔物流运作模式。 海尔物流的物流模式我们分内向的和外向的两部分分析:

【完整版毕业论文】海尔物流管理案例分析之一:即时采购(Just-In-Time)

海尔物流管理案例分析之一:即时采购(Just-In-Time) 海尔集团是物流管理先行者,当国内大部分企业尚未对物流有着明确认识时,海尔已经从强大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收益了;而随着海尔集团的发展,海尔物流管理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物流模式,海尔物流管理案例是众多家电制造业需要参考分析的,今天广州小蜜蜂物流就跟大家一起进行海尔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物流管理案例分析之一:即时采购(Just-In-Time) 随着海尔发展,小蜜蜂物流认为,分散在各地的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物流配送如何实现内部资源整合,以此获取更优的外部资源,对于海尔建立强大的供应链资源网络非常重要。海尔积极推进供应商的结构改革,使得供应商得到根本地优化,能够参与到前端设计与开发的国际化供应商比例从整合前的不到20%提高到目前的82%,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5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合作伙伴。这批跨国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大大加快了开发速度。 得益于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海尔采购订单滚动下达到供应商,一般的订单交付周期为10天,加急订单7天。战略性

物资如钢材,每个月采购一次,三个月与供应商谈判协商价格。另有一些供应商通过寄售等方式为海尔供应,即将物资存放在海尔物流中心,但在海尔使用后才结算,供应商可通过B2B网站查询寄售物资的使用情况,属于寄售订单的海尔不收取相关仓储费用。 海尔JIT采购还考虑到销售的淡季和旺季问题,在旺季之前要提前预算,海尔目前一个月的预测精度可达到80%;三个月的预测精度为50%。另外,海尔的JIT采购一般不能退货,无逆向物流,不能取消订单。 施乐公司 公司背景: 施乐欧洲公司(前身为RankXerox)有一个成功应用即时制采购系统的案例。 作为施乐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机构,施乐欧洲与英国兰克这两家公司(Rank)的合作企业,生产和修理中等规模的复印机设备,并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20世纪80年代,施乐欧洲公司开始实施即时制采购。作为即时制采购计划的一部分,公司还安装了自动化物料和采购信息的处理系统,同时也修正了生产流程。 作为即时制采购和其它相关系统采用的结果,施乐欧洲公司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 施乐欧洲公司实施即时制采购后的显著成效: (1)其供应商从3,000个减少到了300个; (2)入库交货的准时率高达98%,其中有79%是在需要时的1小时内送达; (3)仓库库存从3个月的供给下降到半个月; (4)整体物料成本减少了约40%;

海尔物流分析报告

海尔物流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在连续16年保持80%的增长速度之后,近两年来又悄然进行著一场重大的管理革命。这就是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15次,实现了零库存、与顾客的零距离,突破了构筑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物流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已成为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下面,我就海尔的成功进行分析。 一、海尔实行“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模式,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定单 经济。

即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客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从而实现以下四个目标:(1)实现双赢。海尔和供应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供应商提前参与到海尔的产品设计阶段,与海尔共同面向客户,使订单增量。(2)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物流。(3)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海尔100%的采购订单都从网上下达,使采购周期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至3天,网上支付已达到总额的20%,降低了供应量成本。(4)建立多个物流配送中心、专卖店和营销点,实现短时间内配送到位,降低库存。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定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1.8次),库存物资降低73.8%。 二、进行物流在创造,建立现代物流系统,实现零库存。 海尔成立物流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即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实行采购、集中配送和集中储运,将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公司和工厂的物流元素加以集成。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仓库,费用开支很大。

浅谈海尔物流管理

浅谈海尔物流管理 【摘要】:海尔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应用多种先进管理模式,如一流三网、JIT、五定送料和业务流程再造。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 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 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一流三网 JIT 五定送料业务流程再造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个方面所受到压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快速响应和高效配货等方面。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各方面的压力下诞生了一个具有时代代表性意义的词——物流。“物流”已经成为社会上较为时尚的名词,经常被人们所提及,尤其是在我国竞争相当激烈的家电行业,更是把物流放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众多的家电厂商积极地增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并以此作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的企业更是专门成立了物流子公司或者专门的物流业务部门,来加强自己的物流实力,适应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海尔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家电制造厂商也不例外。海尔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能力,成立了专门的物流推进本部,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打响了海尔物流这一金字招牌,创出了名声,在我国的物流领域树立起了海尔物流这面旗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曾这样说:物流是什么。物流,我认为它就是两点:第一,它就是企业的管理革命;第二,它就是速度。那么为什么说它是企业的管理革命呢?因为不管谁,要搞现代物流,一定要搞流程再造,一定要革自己的命。革什么命呢?就是把原来的组织结构,那种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的结构改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对企业来讲,是一场非常痛苦的革命。如果不搞这个革命,你就没有出路了。那么,如果搞了流程,为物流创造了什么呢?就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信息化,第二就是网络化。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用“一流三网”来体现这两个特点:信息化和网络化。“一流”就是定单信息流。定单信息流就体现了信息化。为什么呢?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定单流动。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不是围绕着定单来流动,那么信息化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想这就是我们第一个以一个流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我们就是用这三个网,即全球的供应网络,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管理网络。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如果

海尔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创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个奇迹,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全球资源,快速响应市场,海尔取得极大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 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 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海尔现有10800多个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 个新,每天有5 万台出库; 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 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在全球有近1000家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 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如果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 如果你的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