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机氟化学24页

当代有机氟化学24页
当代有机氟化学24页

当代有机氟化学

以下内容:来自于?当代有机氟化学-合成反应应用实验?,自101页开始。

全氟烷基阴离子基本上可用于通常生成烷基或芳基阴离子一样的方法所产生,通过适当的C-H酸前体,用强碱脱质子或用还原性卤素(通常是溴、碘)金属交换,另外一种也是全氟世界所独有的方法即负离子或其他阴离子加成到全氟烯烃。所有的全氟烷基阴离子由于受到氟取代的吸电子诱导效应(-I)而稳定,同时又受到氟原子的孤电子对对碳负离子中心的p-π电子排斥而去稳定。对于β-氟碳负离子,负的超共轭效应可起到稳定化作用。

如果碳负离子并非处于自由的状态而是和金属(一个硬的路易斯酸),由于巨大的晶格能的释放趋向将强烈促使全氟烷基金属化物发生碎片化。若存在β-氟原子,则将发生β-氟消除而产生末端全氟烯烃;若仅有α-氟原子,则发生α-氟消除而生成二氟卡宾,全氟芳基锂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一般-20*-40℃)也能发生消除,产生相应的芳基炔和氟化锂并伴随大量放热。

氟离子是很容易加成到全氟烯烃的,由于它将赴原子取代的SP3碳转化成SP2碳,而解除了p-π排斥引起的张力。全氟丙烯或全氟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高度区域选择性的,他总是生成一个与带负电荷碳连有着最多碳原子数的阴离子。

氟离子很容易加成至全氟烯烃并生成一个碳负离子,用催化量的CsF处理全氟烯烃有时可以生成许多齐聚体的混合物。

五-三氟甲基环戊二烯阴离子生成的例子深刻反映了这种类型的反应。它可以被应用于高度选择性的合成,例如五-三氟甲基环戊二烯基铯。 通过氟离子对全氟烯烃的加成产生全氟烷基阴离子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目的。应用适当底物的脂肪族或芳环的亲核取代反应可选择性的引入全氟烷基。

对于芳香底物而言,离核的离去基团通常是氟离子,因此此类反应可改用催化量的氟离子。催化剂或者是一个无机氟化物(CsF )或在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由全氟烯烃的还原-脱氟产生。

长链全氟烷基锂化合物的生成通常是在更低的温度(<-78℃),他们通常是现场生成并立即和相应的底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如醛、酮或酯)直接进行反应。若这些羰基化合物是手性的可以得到合理的对映选择性的过量产物。

但金属是软的路易斯酸,如锌、铜、镉,则她的全氟烷基金属化合物是稳定的。由于金属-碳键更多的共价特征,一价铜金属烷基化物则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被分离处理和进行反应。三氟甲基锌稳定性较差,它可以用作亲核的CF 3的来源,既可以直接分离出来,也可以用锌在DMF 或THF 中

与全氟烷基锂在超声波作用下现场生成。金属烷基锌化合物可分别应用于Barbier 类型的反应,把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及烯烃的全氟烷基氢化反应。 三氟甲基铜可用两种方法制备并进行反应:在150℃下一价铜盐与三氟乙酸盐反应或用铜粉与CF 3I 反应。即使看起来稳定的CF 3Cu,也有证据表明存

在CF 3I 和CF 2及CuF 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温度和溶剂。这种平

衡可以被用于分步地建立一个长链的全氟烷基铜配合物,它是通过一个:

CF 2插入的机理,此反应可被添加少量的HMPA 而终止。

全氟烷基铜试剂最常用于与芳基溴或碘交叉偶合生成全氟烷基取代的芳环化合物.。铜促进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的一个缺点是生成全氟乙基衍生物,他在反应体系中及在纯化处理产物是很难被除去。这个副产物的生成就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卡宾插入,对此我们可以利用降低反应温度或优化溶剂(如加入HMPA )来避免它的生成。利用Me 3SiCF 3作为亲核三氟甲基的主要

源泉的反应,可以在特别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即可现场生成CF 3Cu.同样的

方法(利用Me 3SiC 2F 5)则可以成功地由芳基碘制备全氟乙烯基取代芳环的

化合物。

铜促进的碘代芳烃和全氟烷基碘的交叉-偶合反应的机理类似于相应的卤代芳烃与有机亲核阴离子铜盐如(CuCN )之间的反应。先生成一个溶剂的全氟烷基铜配合物(Ⅰ),随后与碘代芳烃配位并发生的配体交换。该反应的成功大大依赖于溶剂对铜试剂的溶剂化能力。DMF 、吡啶、DMSO 等溶剂可给出最高的产率。该铜试剂对水解不敏感,反应中存在的有机还原剂。反应对存在的羰基、氨基、羟基也不反应。反应中被取代基团的活性依次是I>Br>Cl

不用金属的替代方法,用亲核还原活化全氟烷基碘,在低温时用有机还原试剂TDAE 处理R f I 所产生的R f -类物种(可能是一个电荷转移配合物

R f I-TDAE )可被许多亲电试剂捕获,如与Me 3SiCl 反应产生Ruppert 试剂

Me 3SiCF 3,或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醇。

从原子经济观点看,生成CF 3-离子的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强碱将价格低廉的

CHF 3去质子化反应。但是CHF 3沸点很低(-82.2℃),因此至少在实验室制

备上必须处理气体;其次是为了防止CF 3-

碎片化,在他生成后要立即稳定

或捕获它。后来终于发现合适的溶剂与强碱结合的反应体系,如DMF 和KO t Bu 、KN(SiMe 3)2以及DMSO/KH 等生成的CF 3-可与DMF 结合,他生成的半

缩醛胺可被用于亲核的三氟甲基阴离子的储存库。

最近这一方法(CHF 3/DMF/强碱)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用全氟缩酰胺(可

方便地用于吗啡啉或N-苯基哌嗪反应制备)作为三氟甲基化试剂,它是稳定的而且起始原料也不贵。

全氟烷基硅试剂:

近几年来,Me 3SiCF 3及其全氟同系物Me 3SiR f 已经成为最常用的亲核全氟烷

基化试剂。被称为Ruppert 试剂的Me 3SiCF 3由Ruppert 合成于1984年,作

为有活性的亲核三氟甲基化试剂则是由Prakash 及其同事们系统发展起来的。它可用CF 3I 或CF 3Br 在各种还原剂如TADE 、

P(NMe 2)3或Al 存在下,用CF 3Br 与Me 3SiCl 反应制备CF 3SiMe 3.

在氟离子催化下,如Bu t NF 或甚至是路易斯碱,Me 3SiCF 3可高产率地转化为

CF 3-并与众多亲电底物(如羰基化合物)反应。反应机理是生成一个类似

于碳阳离子的烷基三甲基三氟甲基硅酯阴离子物种,它随后在一个自活化链反应过程中将CF 3-转移至羰基,这一反应可由少量的氟离子引发。一些

硅酯中间体物种已被成功的分离并用NMR 及X 晶体衍射证实。它与许多其他一些有机硅试剂明显的不同是Me 3SiCF 3的加成反应不被许多路易斯酸催

化引发。

三氟甲基对醛酮和其他一些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首先生成相应的三甲基硅醚,随后被水解成相应的醇,反应条件温和,因此这一方法被广

泛应用,对一些敏感底物同样也适用。与其他一些方法相比,利用硅试剂进行氟离子引发的三氟甲基化反应对一些烯醇化物也能发生。对一些α,β-不饱和底物,则优先发生羰基上的1,2-加成,若氟原子配位了一个较大的路易斯酸如ATPH ,则得到选择性的1,4-加成产物。

这一试剂药物化学中最新的应用是青藁素化合物的三氟甲基化,三氟甲基的引入提高了它的药理性质。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利用手性氟离子源可以实现对前手性羰基化合物对映选择性的三氟甲基化。但是,ee 值不高。

用非极性溶剂如甲苯、戊烷或二氯甲烷代替极性溶剂作为此类反应的介质,可以将各种各样的酯(芳酯、脂肪类酯、烯醇化的或非烯醇化的)全部转化成相应的三氟甲基酮。

许多羰基化合物有足够的亲电活性可与Me 3SiCF 3进行反应,而许多的含氮

亲电试剂必须用一种方法予以活化。亚硝基苯这一简单的羰基化合物的杂原子类似物很容易与Me 3SiCF 3反应生成一个类似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产

物。在同样条件下的亚胺却没有足够的活性,它们需要被如氮杂环丙烯化的立体张力或连有吸电子基的氮原子如硝酮或连在亲电的碳原子所活化。非活化的亚胺在N-三甲基硅咪唑作为活化剂存在下,方可与Me 3SiCF 3反应,但是产率仅仅中等。

利用对甲苯磺酰基可对亚胺进行活化,该基团在完成了三氟甲基化加成反应后可被除去,最后生成α-三氟甲基胺。N-亚磺酰基也可顺利活化亚胺。因此,借助于手性的N-亚酰基亚胺就可以完成高立体选择性的三氟甲基化,生成的亚磺酰基胺很容易被水解转化为带三氟甲基的手性胺,这些化

合物在药物化学中是颇受重视的中间体。

运用类似的操作方法,Me 3SiCF 3也可用于许多硫亲电试剂的亲核三氟甲基

化反应。有一些方法如Prakash 及其同事所发现的那样三甲基砜用醇盐处理时也可作为亲核的CF 3-的等价物。

一当量的四甲基氟化胺和三倍量的R f SiMe 3或其同系物均可作为有效的全

氟烷基化试剂与脂肪族的三氟磺酸酯发生亲核的全氟烷基化反应。三甲基三氟甲基硅烷还可应用于全氟芳香化合物的亲核取代或加成,从而可制备一些缺电子的三氟甲基取代的氟化芳香化合物。

‘亲电的’全氟烷基化:

全氟烷基卤化物与相应的卤代烷烃不同,并不能作为有效的亲电全氟烷基化试剂。氟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是由正电荷的诱导去稳定化作用以及其中介的稳定作用之间的微妙的平衡关系决定的。α-氟取代能通过其孤对电子的π-供电作用(+R )来稳定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另一方面,由于α-氟原子自身的吸电子诱导效应(-I )也能使该电荷去稳定化。碳正离子的β-位的氟取代只产生强的去稳定诱导效应(-I )。碳正离子的α-氟原子较强的稳定效应可以通过exo-二氟亚甲基环己烷在三氟甲磺酸作用下的反应来说明。首先,双键发生质子化,它只生成了环己基二氟甲基正离子,而非通常观测到的高稳定的三烷基正离子。

由于强的诱导去稳定化作用,很少含α-或β-氟碳正离子能被分离出来。CF 3+至今还仅仅是理论上的研究对象。Me 2CF +AsF 6-已经制得。

虽然含游离的三氟甲基正离子的盐还没被分离以及表征,但是仍可能通过四氯化碳和强路易斯酸的作用现场生成氯氟甲基正离子的混合物,这些体

系可被应用于富电子芳环底物的亲电三卤甲基化反应。余留的氯可与70%的HF –吡啶反应而被氟化。

Tetrahedron Lett.2003,44,1747-1750;

2004,45,21-23

芳基全氟烷基碘盐:

由于全氟烷基较强的基团电负性,它们并不能期望经由真正的亲电反应机理将相应的全氟烷基卤转变成不可氧化的亲核试剂。另一方面,如果潜在

的全氟烷基试剂R

F X的离去基团电负性能增加至匹配甚至超过R

f

的电负性,

那么至少类似的亲电全氟烷基化反应就能发生了。

Yagupolskii及其同事们运用了这一基本概念,利用氯化芳基全氟烷基碘作为试剂与各种不同的亲核底物首次获得了亲电全氟烷基化结果。后来报道的相应的四氟硼酸盐是更为活泼的全氟烷基化试剂。由T.Umemoto小组引入的三氟甲磺酸盐(FITS试剂)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所有合成全氟烷基碘盐试剂的起始原料是全氟烷基碘化物。该化合

物作为合成因子在有机氟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碘化物可在I

2

存在下,由全氟烷基羧酸盐在高温下分解得到。而工业规模的生产是通过四氟

乙烯碘氟化反应或利用四氟乙烯与I

2-IF

5

体系反应制得,以及后来的四氟

乙烯与全氟烷基碘发生自由基调聚反应得到。

全氟烷基碘随后被氧化成双(三氟乙酸酯)或二氟碘化物并再次与合适的芳环底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产生的中间体可转化成氯化物获四氟硼酸酯(Yagupolskii试剂)或转化成三氟磺酸酯或硫酸酯化物(Umemoto试剂)。不同碘盐的共价或离子化特征主要取决于配位离子X-的电负性和亲核性。

对α-CF 2基团在氟谱上的化学位移,I-X 键的离子特征随着取代基X

增加的次序是:Cl

基团,I-OTf 键是高度极化的,但从本质上说他还不是真正的离子键。 但是,最基本的碘试剂,芳基三氟甲基碘盐至今是未知的。这是因为全氟烷基链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相比较,该碘试剂的潜在合成前体CF 3IF 2或CF 3IO 中的C-I 键的稳定性较低。

FITS 试剂也能与一些不活泼的烯烃,二烯以及炔烃发生全氟烷基化反应。与利用全氟烷基溴或全氟烷基碘与烯烃发生的全氟烷基化反应相反,上述反应不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的而是通过正离子中间过渡态来进行的。该正离子要么与亲核试剂或亲核性溶剂发生加成而捕获,要么在碱的作用下发生β-H 消除而终止反应。

全氟烷基碘盐试剂与炔烃的反应是采用离子型还是自由基反应机理,对溶剂有很大的依赖性,反应可得到不同类型的加成或取代产物。 溶剂

添加剂 A B C CH 2Cl 2

CH 2Cl 2

DMF

MeOH

HCOOH Py. - - - - 47 15 45 100 4 36 31 0 0 0 4 51 0 0 86

将全氟烷基基团引入到药物中以及合成全氟烷基化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是非常重要的,FITS 试剂与烯醇硅醚反应可制备α-全氟烷基取代的羰基化合物。

全氟烷基碘盐也可从α,ω-二碘全氟烷烃制得,通过进一步反应就能在亲核前体中引入桥联的全氟亚甲基。

FITS试剂的合成过程有两个困难之处:1.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FITS试剂经常需要经过重结晶过程从而导致产率降低;2.在合成过程中回收昂贵的三氟甲磺酸比较困难。解决方法是:试剂固载化。

高效的亲电三氟乙基化试剂以及1H,1H-全氟烷基化试剂可通过类似的三氟甲磺酸盐或以对水较稳定的三氟甲磺酰亚胺碘盐来获得。由于不易水解,如11有时甚至可以应用到一些以水为反应介质的反应中。

全氟烷基硫、硒、碲及氧翁盐:

首次产生的含硫的三氟甲基化试剂在硫醇盐(如4-硝基苯硫醇钠)的三氟甲基化反应中非常有效,但对富电子芳环底物如N,N-二甲基苯胺,则在更高的反应温度下仍不能发生相应的三氟甲基化反应。但是,已经有所改变。-Synthesis 2000,2001-2003

Umemoto所发展的系列试剂是依据各离去基团不同电负性设计的。而这些变化是有不同的硫族元素中心以及苯环的单硝化或二硝化所造出的。最温和的三氟烷基化试剂是含碲的试剂系列,它能使非常“软”且可极化的亲核试剂发生三氟甲基化反应。最活泼的反应物种是二苯并呋喃盐体系13。它是由重氮盐前体现场生成的。这一体系甚至能是非常硬的亲核试剂如脂肪醇或对甲苯磺酸发生三氟甲基化反应。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翁盐试剂中,通过单硝化或二硝化可逐步调节其三氟甲基化能力。

如同FITS试剂一样,二苯并噻吩盐试剂的基本理念也被成功地推广之更长链的全氟烷基的亲电转移反应中。

Umemoto试剂在不同的极性溶剂中如DMSO、DMF、乙腈、THF或二氯甲烷中可溶且能稳定存在。任一亲核试剂发生三氟甲基化反应的副产物是形成一当量的二苯并呋喃,有时难以将其与所需的反应产物分离开。两性离子二苯并噻吩磺酸酯的设计则可使其反应后处理变得更为简便,副产物二苯并噻吩磺酸通过碱液的萃取剂可方便的从反应体系中除去。

虽然多数亲核试剂,从非常软的(如硫醇盐)到非常硬的(如脂肪醇)亲核试剂均有反应活性相当的Umemoto翁盐试剂与其发生三氟甲基化反应,但早期试图通过烯醇碱盐使羰基化合物发生具有合成重要性的α-三氟甲基化过程却未成功。原因可能是:负电荷的离域作用使烯醇盐的反应活性过高。

有一定立体要求的硼酸酯可用来对甾体的子结构进行非对映选择性的三氟甲基化反应。在对映选择性的三氟甲基化过程中手性硼酸酯可充当有效的辅基。

1.硼化物THF,-780C

2.12,-780C to 00C

or -20C to rt.

+

CF

33-80%;16-51% Umemoto试剂发生亲电三氟甲基化的机理被认为是经过由翁盐与亲核试剂底物间发生电荷转移所形成的配合物中间体进行的。该配合物的几何形状最终控制了反应的选择性。例如苯胺发生三氟甲基化反应偏向于邻对位。二氟卡宾和氟化的环丙烷化合物:

尽管氟原子存在负诱导效应,但由于其高的电负性,(氟化的卡宾还是能通过F-C间的π-供给作用以单线态形式稳定存在。这种去稳定效应和稳定效应共同作用使得二氟卡宾成为一种合适的亲电物种。

许多现场产生二氟卡宾的方法可用于合成目的:1.三氟甲基化锡、汞、镉或锌的裂解 2.卤二氟醋酸碱盐的热裂解。合上述相关不同的反应是在更温和的条件下用碱或氟离子诱导氟磺酰基二氟醋酸衍生物的裂解(如FSO 2CF 2COOSiMe 3/NaF 体系)。另外广泛使用的是相关的裂解方法是基于卤

二氟甲基瞵盐的裂解 3.还原二卤二氟甲烷。

除此外,通过不同的全氟碳化合物(如PTFE,四氟乙烯或全氟环丙烷)和HCFC (工业生产的四氟乙烯就是通过从CHClF 2热消除一分子的HCl 后经由

二氟卡宾中间体得到的)的裂解反应也可产生二氟卡宾。

二氟卡宾能方便地与富电子烯烃反应得到相应的偕二氟环丙烷化合物,而与缺电子烯烃反应时其活性很低。

利用FSO 2CF 2COOSiMe 3作为二氟卡宾前体即使与相对缺电子的丙烯酸正丁酯

也可发生反应,并以73% 的产率得到了相应的二氟环丙烷化合物。但是,该反应只在仅有的几个贫电子底物中有效。因此,在二氟环丙烷化过程中,吸电子的羰基部分经常必须以缩酮形式加以保护。

另一种合成二氟环丙烯的方法并非依赖二氟亚甲基的合成。反应机理是位阻大的叔丁基对与三氟甲基相邻的炔烃碳原子进行加成,产生的烯基锂中的锂原子与三氟甲基中的其中一个氟原子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使得LiF 能方便地离去。反应动力是LiF 的晶格能。

选择性的含氟结构和反应类型:

二氟甲基化和卤代二氟甲基化反应

芳香族二氟甲氧基醚类化合物,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苯酚盐和CHClF 2的反应

来制备。转化过程中经历一个二氟卡宾中间体。其他一些亲核试剂也可以

通过类似的反应得到相应的二氟甲基化产物。

原则上,脂肪醇类化合物也可以发生二氟甲基化反应,但生成的二氟甲基醚类化合物常常会发生酸性水解而生成相应的甲酸酯类化合物。只有在底物中含一些强吸电子基时,这类化合物才有较好的稳定性。含有O-二氟甲基结构的糖类化合物已经有所报道。相反一些多氟烷基二氟甲基醚类化合物却要通过激烈的条件来制备。这类化合物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可作为吸入式麻醉剂。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反应是亲核试剂和二卤代二氟甲烷(如:CF

2Br

2

)的卤代

二氟甲基化反应。这类反应通常是通过亲核试剂向CF

2

XY(X和Y是除氟原

子外的其他卤素原子)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引发的。在向此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由基离子对的后续反应与亲核试剂形成稳定的自由基的能力及反应体系的介质有很大的关系。https://www.360docs.net/doc/3212868242.html,.Chem.1983.48.1979例如,对于苯酚阴离子和苯硫酚阴离子,通常是通过二氟卡宾的途径来完成反应。,而对于烯胺类和炔胺类化合物则通常发生自由基链式机理的卤代甲基化反应。没有共振稳定的C-亲核试剂的溴二氟甲基化反应通常认为是通过一个卡宾的机理来进行的。在这个反应中生成的一个典型副产物是亲核试剂的溴化产物。

第一步还原反应中,并不一定需要亲核试剂来作为还原剂。通过加入催化量的铜作为还原剂,同样也可以引发反应的进行。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包含

着S

RN

1的反应机理。

全氟烷基氧基团:

全氟烷基氧,特别是三氟甲氧基是一个在药物和有机材料中经常被使用的

取代基。芳香族的和脂肪族的全氟烷氧基通常是通过氟化脱硫的方法来制备。但在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具有重大应用意义的含三氟甲氧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时,通常是用氟化氢的氯-氟交换反应来实现的。

利用四氟化硫对全氟羧酸和苯酚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氟化,可以方便地制备具有不同结构的各种芳香族全氟烷氧基化合物。由于这种方法对底物结构不太敏感,所以本方法也可用于合成脂肪族全氟烷基醚类化合物。

虽然全氟烷氧基的亲核性比较弱,它们也可以被用来作为对一些脂肪族底物的亲核全氟烷氧基化的试剂。在有较大量的正离子存在下,全氟烷氧基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这些正离子包括K+、Rb+、Cs+,三(二甲氨基)硫正离子(TAS+),1,1,2,2,6,6-六甲基六氢吡啶正离子(pip+),六甲基胍基(HMG+)等。在大多数亲核交换反应的条件下,全氟烷氧基负离子和全氟羧酸酰氟及氟离子是一个平衡。所以亲核烷氧基化反应和氟化反应经常是两个竞争反应。

全氟烷基硫取代基和含硫强吸电子基基团:

三氟甲硫基,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脂溶性,而在农用化学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的一些高价硫的类似物,如三氟甲磺酰基、含氟亚磺酰胺及磺酰胺等,都是已知的具有最强吸电子性能的取代基。所有这些含硫的取代基,对酸性水解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三氟甲硫基可以通过相应的硫醇、硫氰酸盐或二硫化物来制备,也可以通过亲核的或亲电的SCF

转移试剂和适当的芳香族和烯烃底物的反应来制

3

备。

含全氟烷基硫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氧化成相应

的亚砜或砜类化合物。与相应的不含氟的硫醚类化合物相比,由于全氟烷硫基(SR F )的存在,是含氟硫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所以一般需要更强

烈的条件才能将它们氧化。

另一种制备芳香族三氟甲基砜或亚砜献卤化合物和三氟甲基化试剂Me 3SiCF 3的亲核取代反应来实现的。

制备含氟亚磺酰胺取代基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利用三氟甲磺酰酐对应的亚砜类化合物亲电活化生成相应的硫翁盐,然后该硫翁盐中间体和三氟甲磺酰胺反应来进行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亚砜类化合物的氧化亚胺化反应,然后对其进行三氟甲磺酰化来实现的。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二芳基二硫化合物与N,N-二氯三氟甲磺酰胺的胺氧化反应,来制备相应的含氟亚胺基亚磺酰氯化合物。

含五氟化硫基团及相关结构的化合物:

另一个含硫的具有强极性的基团是五氟化硫官能团(SF 5)。它具有很好的亲

脂性。 SOCl Me 3SiCF 3,cat.

0CF 3O

亲核三氟甲基化反应,制备亚砜和砜类化合物Cl

CF O

CF 3

OTf

32CF 3C to 700C Cl S CF 3O NH 1.NaH,Et 2O 2.Tf 2O,CH 2Cl 2-100Cto 回流,3h Cl S CF 3O 2CF 3TfO 从亚砜合成具有强吸电子性质的硫代亚胺取代基化合物

直接氟化制备邻或间五氟化硫硝基苯化合物的工业化方法:WO

97/05106,1997 [Chem.Abstr.1997,126,199340];US

5741935,1997[Chem.Abstr. 1997,126,199340].

1960年W.A.Sheppard首次报道了芳香族五氟化硫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JACS1960. 82.4751-4752;JACS1962.84.3064-3071二芳基二硫化物-AgF

2氟化-分步氟化-经三氟化硫芳基化合物-五氟化硫产物。铜可催化反应。1996年引入一种新的和可靠的制备五氟化硫取代的芳香化合物的方法,使五氟化硫取代的芳香化合物的商业化有了重大的突破。起始原料是双硝基苯二硫化合物,通过直接氟化一步得到五氟化硫取代的芳香化合物。

制备无氟化硫取代芳香化合物的方法,商业法是氟化相应的二硫化合物。五氟化硫芳香族化合物的五氟化硫官能团水解稳定性相当甚至超过三氟甲基化合物中的三氟甲基,可以承受强的Bronstedt酸碱的进攻,在金属Ni、P和Pt的催化氢化及C-C键偶联反应的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

五氟化硫取代的芳香化合物对强的路易斯酸相当敏感,他会被一些金属试剂还原。对-溴五氟化硫的芳香化合物不能直接和镁反应来制备相应的格式试剂,只用在甲基碘化镁的催化作用下,本反应才能进行。-78℃在叔丁基锂(正丁基锂不能反应)的乙醚溶液作为反应试剂,则对-溴五氟化硫苯可以完全转化成相应的锂试剂。

虽然间或对-硝基三氟化硫苯可以转化成相应的五氟化硫化合物,但Sheppard并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将邻硝基苯三氟化硫苯转化成相应的五氟化硫化合物,这是由于大体积的五氟化硫基团和邻位硝基的立体作用所致。邻位取代的五氟化硫苯类化合物还未制得,这可能是由于稳定性不够

的原因。Thrasher和他的同事发现,不仅邻氟二芳基二硫化合物能用AgF

2

氟化转化成相应的邻氟五氟化硫芳香族化合物,而且该化合物中的邻位氟

原子可以被多种亲核试剂所取代,在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中,并没有发现苯环上五氟化硫基团的水解产物。

五氟化硫基团的诱导效应强于三氟甲基(σ=0.55>σ=0.39),电负性是(3.62>3.45)。利用五氟化硫基团可以制得具有最大偶极距的化合物。

合成脂肪族五氟化硫衍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SF

5

X(X=Cl,Br)对烯烃的自由

基加成。SF

5

X的反应活性和全氟烷基碘代烷或溴代烷相似,而加成产物的

稳定性和全氟烷基的类似物相近。由于SF

5

X的制备不易,所以关于五氟化硫脂肪族衍生物的化学及其物化性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由四氟化硫桥连接的二芳基化合物,可以用与合成五氟化硫芳香化合物相似的方法来制备。直接用10%氟气来氟化二芳基硫醚化合物,可以得到相应的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在氟化过程中,为了避免在苯环上发生氟化反应,该二芳基硫醚化合物的苯环上需要有强吸电子基团来降低反应活性。由于二芳基三氟化硫正离子是共振离域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所以在催化量亲氟性的路易斯酸催化下,顺反异构体可以很方便地转化成热力学上更加稳定的反式异构体。

五氟化硫氧基可以看成是三氟甲氧基的含硫类似物。和芳香族五氟化硫化合物一样,五氟化硫氧基芳香化合物也有相当高的水解稳定性,这是由于五个氟原子的屏蔽作用,使亲核试剂很难进攻硫原子所致。由于五氟化硫氧基芳香化合物具有相当高的热稳定性(b.p.49℃),所以这类化合物是通

过芳香族化合物和双五氟化硫过氧化合物(F

5SOOSF

5

)在高温下的反应来制

备的。由于双五氟化硫过氧化物的制备相当困难,所以至今未见对这类化

合物有研究的进一步报道。p-OSF

基团有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5

一些无氟化硫氧芳香衍生物的合成

多氟烯烃的化学:

含氟多次甲基化合物

含氟烯烃主要发生两类反应:亲核取代和亲和加成。这两类反应有相同的中间体——碳负离子,该负离子既可以质子化生成加成产物,也可发生β-氟消除反应生成取代产物,反应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含氟烯烃和碱性的亲核试剂反应时,如:有机金属试剂或烷氧氟离子,主要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另一方面,当它和弱碱性和中性的亲核试剂反应时,如:苯酚负离子和苯酚混合物,主要发生加成反应。

四氟乙烯和亲合试剂反应的两种途径

全氟丙烯与醇或酚的氟烷基化反应或氟烯基化反应(HFP:六氟丙烯)

以三氟氯乙烯为原料,通过和芳基格氏试剂的亲核试剂的亲核取代反应、丁基锂和烯基氯的金属交换反应及最后的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很方便的合成α,β-二氟肉桂酸类化合物。在这个反应过程中,第一步格氏试剂或金属锂试剂和含氟烯烃反应,在室温下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但是,如果在体系中加入催化量的CuI,该反应可以在-70℃的条件下于几分钟内完成。其原因是由于加入的CuI中的铜离子和格氏试剂发生金属交换反应,生成二芳基铜试剂。二芳基铜试剂属于“软碱”,和属于“硬碱”的格氏试剂或金属锂试剂相比,它能更快地与含氟烯烃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

合成含氟烯烃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其中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羰基化合

物和α-氟代烷基瞵叶立德的类Witting复分解反应来制备。

制备含氟烯烃的另一个主要的方法是以适当的原料为前体,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碳键偶联的氟乙烯基化反应来实现。含氟乙烯及金属试剂可以方便地从常用的氢氟烷烃(HFC),如HFC-134,和丁基锂反应现场制得,然后通

过和ZnCl

2

的金属交换反应制备相应的新试剂。在这里,除了锌试剂常被用于偶联反应外,其他如含氟的乙烯基锡试剂和含氟乙烯基硼试剂也成功的应用于偶联反应。

制备共轭含氟多烯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通过含氟烯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来实行的。

H3

F F F

F

F

F

33%

H3C F

Cl

F

1.Bu n Li,THF,Et2O

己烷,-1000C

2.CF2=CFCF=CF2,-80C

to -700C,3h

F

F

F

F

F

F

F

F22%

二氟烯基醚是合成含偕二氟亚甲基化合物的前体,在这个合成子中,通过

不同的反应,可以在二氟亚甲基的α-位引入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官能团。与不含氟的烯醚合成子相类似,二氟烯基醚也可以和各种不同的亲电试剂及自由基发生反应,很方便地合成一些含氟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一些含有三氟乙酰及结构的化合物,如三氟甲基酮和三氟醋酸酯,在三甲

基氯硅烷(Me

3

SiCl)存在下通过和金属镁的还原反应,可以很方便的被转化成相应的二氟烯基三甲基硅醚或三甲基硅二氟醋酸酯类化合物。这些很容

易合成得到的中间体,是亲核合成具有二氟亚甲基结构化合物的非常有用的合成子。三氟甲基亚胺类化合物也有相类似的化学性质。

含氟烯烃应用于液晶材料(上)、非光学线性材料(中)及图文数据存储材料(下)的例子 N

R F 3C Ar Mg(2eq),Me 3SiCl(4eq),0N R F 2C Ar Me 3Si R=芳基:63-99%R=H:70%R=COOEt:63%金属镁促进的三氟乙酰基活化

二氟烯基三甲基硅醚及它们的烯胺类似物可以和一系列不同的亲电试剂发生反应。例如:他们已经成功地被用于含氟氨基酸和抗疾药物的合成。 金属镁同样也可以将二氟甲基酮还原成相应的单氟烯醚。利用这个策略,通过一步或两步还原——脱硅的步骤,就可以将三氟甲基酮类化合物。如果利用氘代试剂脱硅法代替传统的氢脱硅法,就可以很方便的合成一些氘代二氟甲基和一氟甲基酮类化合物。

二氟烯基三甲基硅醚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由三甲基硅保护的四氟环丁烷二醇类化合物。三甲基硅保护的四氟环丁烷二醇的异构体,其中反式异构体有相当的稳定性,可以稳定存在,而顺式异构体全部转化成相应的2,2,3,3-四氟-1,4-丁二羰基类化合物。本开环反应是通过一个双自由基的机理进行的,生成的双自由基中间体被空气氧化而转化成相应的二酮类化合物。

通过三氟甲基乙烯基酮和Mg/Me 3SiCl 体系反应,可以很方便地制备

Danishefsky 二烯类似物,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子。

三氟乙醇是另一个廉价的而且可以方便地用来制备二氟烯基醚合成子的原料。一些O-取代的三氟乙醇衍生物,通过LDA作用下的消除氟化氢反应及随后的金属化反应,可以很方便地转化成1-锂-2,2-二氟烯醚类衍生物。这个具有两个反应中心的两个碳的合成子,既可以和两个不同的亲电试剂发生串联反应,也可以先和亲电试剂发生反应,然后进行亲电环化反应生成含氟环状化合物。

MEM: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 DEC:N,N-二乙基氨基甲酰基

在还原剂的存在下,通过酯及内酯和CF

2Br

2

/P(Nme

2

)

3

体系的Witting反应,

也可以制备一系列二氟烯醚类化合物。

通过金属锌对卤代二氟醋酸酯的还原反应,可以方便制备二氟乙酯的烯醇锌盐中间体。虽然O-三甲基硅醚二氟乙酯烯醇和羰基化合物反应的产物和Reformatsky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在手性催化剂作用下,前者可用于不对称合成反应中。

另外还有一类合成子是通过三氟乙醛的氮代缩醛或半氮代缩醛类化合物消除一分子的HF而生成的。他们和O-三甲基硅二氟乙酯烯醇醚有相似的反应性。

缩写词

Ahf AIBN ATPH BAST BINOL 无水氢氟酸

偶氮二异丁腈

三-(2,6-二叔丁基)苯酚铝盐N,N-二(甲氧基乙基)三氟化硫胺1,1-双(2-萘酚)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 武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

当代化学前沿

一.名词解释(30分) 1.3D打印是什么? 3D打印技术又称为三维打印技术,是指通过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真实的物体,采用分层加工、选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物。 3D打印技术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制造速度、产品的材料性能、机器和材料成本、操作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其他功能(如多种颜色等)和成型精度及质量等问题。 2.POCT 定义 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床边检测bedside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新方法。国外曾有不少与POCT相关的名词,如bedside testing(床边检测)、near-patient testing(病人身边检测)、physicians`office testing(医师诊所检验)、home use testing(家用检验)extra-laboratory testing(检验科外的检验)和decentralized testing(分散检验)等。 POCT 是体外实验技术的主要部分, 它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使用和结果快速等优点, 其最主要特点强调结果快速、大大缩短了实验结果周转时间。 3.生物传感器定义(二选一) 生物传感器是以固定化的生物成分(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微生物、组织等)为敏感材料、与适当的化学换能器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快速检测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量的器件。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换能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材料之间的反应, 然后,将反应的程度转变成电信号, 根据电信号推算出被测量的大小。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它是以生物活性单元(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切片、抗原和抗体、核酸等) 作为生物敏感基元,对被测目标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检测器。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型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然后将反应的程度用离散或连续的电信号表达出来,从而得出被测物的浓度。 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生物传感器这种新的检测手段具有如下优点: (1) 生物传感器是由选择性好的生物材料构成的分子识别元件,因此一般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样品中的被测 组分的分离和检测同时完成, 且测定时一般不需加入其它试剂。 (2) 由于它的体积小,可以实现连续在线监测。 (3) 响应快,样品用量少,且由于敏感材料是固定化的,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4) 传感器连同测定仪的成本远低于大型的分析仪器,便于推广普及。 二.问答题(70分) 1. 锂离子电池负极按照储锂机理可分为几类?每类试举一例并写出其脱嵌锂的反应方程式。 锂离子电池( Lithium Ion Battery , 缩写为LIB) ,按其形像又称为摇椅电池(Rocking Chair Batteris ,缩写为RCB) 是当今最佳的电池能源,也是应用最广和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 在电化学势的驱动下,锂离子可以与正、负极材料通过脱嵌、合金化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结合,并在正负极之间作可逆定向运动的化学电源都属于锂离子电池。 (1)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锂离子电池以碳素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3)①正极——活性物质一般为锰酸锂或者钴酸锂,现在又出现了镍钴锰酸锂材料,电动自行车则普遍用镍钴锰酸锂(俗称三元)或者三元+少量锰酸锂,纯的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则由于体积大、性能不好或成本高而逐渐淡出。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10--20微米的电解铝箔。 ②隔膜——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 ③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7-15微米的电解铜箔。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报告简介 【名称】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编号】1373722 【价格】纸质版:19000元电子版:20000元纸质+电子版:21000元 【优惠价】¥13600 元 【电话】400 612 8668、、传真: 【邮箱】 【网址】-04/HuaXueGuanJiangDiaoChaFenXi.html 【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向客服咨询。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是专门针对化学灌浆产业的调研报告,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对化学灌浆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为客户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本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化学灌浆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谢意。 中国市场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首先介绍了化学灌浆的背景知识,包括化学灌浆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国际市场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动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形势对化学灌浆行业的影响,化学灌浆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化学灌浆产品技术参数,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成本结构等;接着统计了中国主要企业化学灌浆产能、产量、成本、价格、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同时统计了这些企业化学灌浆产品、客户、应用、产能、市场地位、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化学灌浆产能市场份额,产量市场份额,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等数据统计,同时介绍中国化学灌浆行业近几年产能、产量、售价、成本、毛利、产值等,之后分析了化学灌浆产业上游原料、下游客户及产业调查分析,并介绍化学灌浆营销渠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最后还采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化学灌浆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SWOT分析。 第一章化学灌浆产业概述

中科院2007考研《有机化学》真题(含详细解答)

中科院2007年有机化学试题 一、综合简答及选择题(28分) 1.分子内氢键对红外光谱的影响是:(2分) A 多数不确定 C 一般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D 变化不大 2.以下化合物哪一些很难存在?哪一些不稳定?哪一些能稳定存在?( 2.5分) H H H H A B C D E 解:B 很难存在;A 、D 不稳定;C 和E 可以稳定存在。 3.在合成酚醚时为何可用酚(pK a ~10)的NaOH 水溶液而不需用酚钠及无水条件,而合成脂肪族醚时要用醇钠及无水条件?(4分) 解:酚的酸性比水强,因此酚钠可以稳定存在;而醇的酸性比水弱(pK a ~17)醇钠在水中要被分解。 4 2分) A 麦芽糖 C 木糖 D 乳糖 5.下面的反应机理对吗?如不对请用箭头改正过来。(2分) 解: 改正尖括号内。 N N O 6.下面两个瞬态中间体,哪个在能量上更稳定一些?(2分) (A) (B) N N O O O N O O O H 2

解:A 更稳定,因为它有三个吸电子基。 7.试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 1反应时的反应速度大小(3 A 3-甲基-1-溴戊烷 B 2-甲基-2-溴戊烷 C 2-甲基-3-溴戊烷 8.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真实值(v )不同于相对值(δ),以下对v 的描述哪一个是对的?(2分) D 化学位移依赖于磁场,磁场越大,位移越小 9.对映体过量(e.e )等于零的含义是:(2分) A 肯定不含手性化合物 B 没有左旋化合物 D 没有右旋化合物 10.下列化合物哪一些有芳香性?(2.5A B C D E N N CH 33 Ph Ph CH 2 CH 2 N S N H N R R O 11.命名下列化合物(有立体构型的需要注明)(4分) Me O 2N Cl 2CH 3 3- 硝基-5-氯甲基环己烷(S )-2-氯-2-溴丁烷 CH 2COOH I 3,6-二甲基-8-乙基十一烷 3-羟基-5-碘苯乙酸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或所需之原料、试剂(如有立体化学问 题请特别注明)(37分) 1.(2') +B O O CHO * 可能属于手性硼烷诱导的手性加成。

当代有机氟化学24页

当代有机氟化学 以下内容:来自于?当代有机氟化学-合成反应应用实验?,自101页开始。 全氟烷基阴离子基本上可用于通常生成烷基或芳基阴离子一样的方法所产生,通过适当的C-H酸前体,用强碱脱质子或用还原性卤素(通常是溴、碘)金属交换,另外一种也是全氟世界所独有的方法即负离子或其他阴离子加成到全氟烯烃。所有的全氟烷基阴离子由于受到氟取代的吸电子诱导效应(-I)而稳定,同时又受到氟原子的孤电子对对碳负离子中心的p-π电子排斥而去稳定。对于β-氟碳负离子,负的超共轭效应可起到稳定化作用。 如果碳负离子并非处于自由的状态而是和金属(一个硬的路易斯酸),由于巨大的晶格能的释放趋向将强烈促使全氟烷基金属化物发生碎片化。若存在β-氟原子,则将发生β-氟消除而产生末端全氟烯烃;若仅有α-氟原子,则发生α-氟消除而生成二氟卡宾,全氟芳基锂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一般-20*-40℃)也能发生消除,产生相应的芳基炔和氟化锂并伴随大量放热。 氟离子是很容易加成到全氟烯烃的,由于它将赴原子取代的SP3碳转化成SP2碳,而解除了p-π排斥引起的张力。全氟丙烯或全氟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高度区域选择性的,他总是生成一个与带负电荷碳连有着最多碳原子数的阴离子。 氟离子很容易加成至全氟烯烃并生成一个碳负离子,用催化量的CsF处理全氟烯烃有时可以生成许多齐聚体的混合物。

五-三氟甲基环戊二烯阴离子生成的例子深刻反映了这种类型的反应。它可以被应用于高度选择性的合成,例如五-三氟甲基环戊二烯基铯。 通过氟离子对全氟烯烃的加成产生全氟烷基阴离子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目的。应用适当底物的脂肪族或芳环的亲核取代反应可选择性的引入全氟烷基。 对于芳香底物而言,离核的离去基团通常是氟离子,因此此类反应可改用催化量的氟离子。催化剂或者是一个无机氟化物(CsF )或在一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由全氟烯烃的还原-脱氟产生。 长链全氟烷基锂化合物的生成通常是在更低的温度(<-78℃),他们通常是现场生成并立即和相应的底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如醛、酮或酯)直接进行反应。若这些羰基化合物是手性的可以得到合理的对映选择性的过量产物。 但金属是软的路易斯酸,如锌、铜、镉,则她的全氟烷基金属化合物是稳定的。由于金属-碳键更多的共价特征,一价铜金属烷基化物则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被分离处理和进行反应。三氟甲基锌稳定性较差,它可以用作亲核的CF 3的来源,既可以直接分离出来,也可以用锌在DMF 或THF 中 与全氟烷基锂在超声波作用下现场生成。金属烷基锌化合物可分别应用于Barbier 类型的反应,把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及烯烃的全氟烷基氢化反应。 三氟甲基铜可用两种方法制备并进行反应:在150℃下一价铜盐与三氟乙酸盐反应或用铜粉与CF 3I 反应。即使看起来稳定的CF 3Cu,也有证据表明存 在CF 3I 和CF 2及CuF 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温度和溶剂。这种平 衡可以被用于分步地建立一个长链的全氟烷基铜配合物,它是通过一个:

中科院有机化学复习资料 有机人名反应(推荐打印)

有机人名反应Organic Name Reactions 目录 Arbuzov反应 (2) Arndt-Eister反应 (5) Baeyer-Villiger 氧化 (6) Beckmann 重排 (7) Birch 还原 (10) 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 (11) Bouveault-Blanc还原 (13) Bucherer 反应 (14) Cannizzaro 反应 (16) Chichibabin 反应 (17) Claisen重排 (18) Claisen 酯缩合反应 (22) Claisen-Schmidt 反应 (24) Clemmensen 还原 (25) Combes 合成法 (26) Cope 重排 (27) Cope 消除反应 (30) Curtius 反应 (31) Dakin 反应 (33) Darzens 反应 (35) Demjanov 重排 (36) Dieckmann 缩合反应 (38) Diels-Alder 反应 (39) Elbs 反应 (44) Eschweiler-Clarke 反应 (45) Favorskii 反应 (46) Favorskii 重排 (48)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50)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 (52) Fries 重排 (53) Gabriel 合成法 (55) Gattermann 反应 (57) Gattermann-Koch 反应 (58) Gomberg-Bachmann 反应 (59) Hantzsch 合成法 (61) Haworth 反应 (62) Hell-Volhard-Zelinski 反应 (64) Hinsberg 反应 (65) Hofmann 烷基化 (65) Hofmann 消除反应 (67) Hofmann 重排(降解) (68) Houben-Hoesch 反应...................................... 70 Hunsdiecker 反应.. (71) Kiliani 氰化增碳法 (72) Knoevenagel 反应 (73) Knorr 反应 (74) Koble 反应 (75) Koble-Schmitt 反应 (77) Leuckart 反应 (79) Lossen反应 (80) Mannich 反应 (82) Meerwein-Ponndorf 反应 (84) Michael 加成反应 (85) Norrish I和II 型裂解反应 (87) Oppenauer 氧化 (88) Paal-Knorr 反应 (90) Pictet-Spengler 合成法 (92) Pschorr 反应 (93) Reformatsky 反应 (95) Reimer-Tiemann 反应 (97) Reppe 合成法 (98) Robinson 缩环反应 (99) Rosenmund 还原 (100) Ruff 递降反应 (101) Sandmeyer 反应 (101) Schiemann 反应 (103) Schmidt反应 (104) Skraup 合成法 (107) Sommelet-Hauser 反应 (108) Stephen 还原 (110) Stevens 重排 (111) Strecker 氨基酸合成法 (114) Tiffeneau-Demjanov 重排 (115) Ullmann反应 (117) Vilsmeier 反应 (119) Wagner-Meerwein 重排 (121) Wacker 反应 (122) Williamson 合成法 (123) Wittig 反应 (125) Wittig-Horner 反应 (127) Wohl 递降反应 (128) 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 (129) Yurév 反应 (131) Zeisel 甲氧基测定法 (132)

化学发展简史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关于化学的进展,我国古代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体现在冶金、造纸、陶瓷和中草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中国化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成果,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下面按时间前后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1.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先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2.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

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3.蔡伦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4.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5.华佗 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6.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HgS 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硕士有机化学真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第 1页 共7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19题, 共38分) 1) 以下描述哪个是对的? A) S N 1或E1反应总是单分子自己反应,与溶剂无关; B) S N 1或E1只是表示关键步骤是单分子反应; C) S N 1或E1反应与其它试剂无关; D) S N 1或E1反应与其温度无关。 2) 以下哪一个化合物芳香性最强? A) B) C) D) E) 3) 在常规加热条件下最易发生[2+4]环加成反应组合是哪一组 ? OMe OMe OMe OMe CO 2Me CO 2Me 2Me 2Me MeO 2C CO 2Me Cl Cl + 4) 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是 3 C H 2CH 2C H 2CHCH 3++1234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5) 下列化合物按照酸性从强到弱如何排序? ①CH 2=CHCH 2COOH ; ②CH 3CH 2COOH ; ③NO 2CH 2COOH ; ④BrCH 2COOH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 ④>③>②>① 6) 哪个试剂对水最敏感?A) 格氏试剂; B)有机锂试剂; C)所有Lewis 酸; D) 烯烃

有机氟材料

有机氟材料的结构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任丽丽指导老师:刘耀华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092班太原山西) 摘要: 高性能、低(无)污染是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氟树脂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很高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候性,独特的电学性能,优良的表面性能和光学特性,从而使其成为可能同时具有这两项要求的材料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有机氟材料的结构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涂料和皮革工业上的应用。指出今后皮革化学品将会向着多功能、高质量、环保型的方向发展。另外还对国内外有机氟材料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一些介绍。 关键词:氟材料结构与性能涂料皮革工业氟树脂 前言:近年来,有机氟材料已经被应用于很多行业,例如涂料、皮革工业、保护文物的行业等等。有机氟聚合物优异的耐候性、耐腐蚀性、耐玷污性、耐化学品性、斥水斥油性、绝缘性等,被广泛地应用于文物保护中。氟系涂覆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侯性、耐腐蚀性、耐热性、耐化学品性、防污性、斥水斥油性及低摩擦性等优良特性,成为化工设备、海上平台、大型船舶防护等极端恶劣环境中使用的最高技术涂料。本文将对有机氟材料的结构和应用进行介绍。 1.氟化学简介及有机氟材料的结构特点 1.1氟化学概述 1.1.1引言 含氟化合物是当前增长最为迅速的精细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在材料、农药、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氟元素被引入分子后,分子的化学性能会产生深刻的变化。由于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有机氟化物,因此这完全是一门地地道道的人工合成的化学新领域,从而给有机化学家提供了无限机会。1896年氟代乙酸乙酯的合成标志着有机氟化学的开始,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此期间,几次历史性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有机氟化学的发展,如本世纪三十年代氟利昂应用于制冷工业,二战期间曼哈顿工程的实施,五十年代高生理活性氟脲嘧啶的合成等等【l】。氟元素具有高负电性,它形成的有机氟聚合物具有卓越的耐化学性、热稳定性,优良的介电、耐热、耐药品、不燃、不粘及摩擦系数小等性能,是综合性能极佳的合成材料【2】。有机氟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如聚四氟乙烯、可熔性氟树脂、聚偏氟乙烯、氟橡胶等,广泛用于国防、电子、石化、机械、医学等领域,成为化工产品的重要门类。有机氟产品作为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创新,大力开发有机氟新产品。 1.1.2国外氟化学及工业发展趋势 国外有机氟材料正处于稳定提高的阶段,已工业化生产的10多种氟材料中,可熔性氟树脂和氟橡胶的比例不断上升,聚四氟乙烯比例下降。全球含氟聚合物生产能力合计为18.34万吨,装置开工率约70%,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胶等四种主要产品占聚合物总量的85%。其中杜邦、SolvaySolexis、大金、AGC、阿托菲纳等公

中科院考研《有机化学》合成必考

1 试题库 1. 3. a. b. c. COOH Cl d.KMnO 4 NO 2 Br e. HNO 32 4 COOH Br NO 2f. HNO 324 CH 3 NO 2 Br g. HNO 324 180℃ H 2 O COOH NO 2 Br 2.3 CH 3CH 2CH 2OH H 2SO 4Br 2OH HBr HBr NaNH 2170℃-6.CH 3CH 2CH 2OH Na Me 2CHBr 7.COOH NO 2 KMnO 4 CH 3Br AlBr HNO 3H SO 4. OH 5.CH 3CH 2CH 2CH 2OH H 2SO 4 H H O 8.

2 CH 2=CH 10.CH 3CH 2CH=CH 2B 2H 6H 2O 2OH -CH 3CH 2CH 2CH 2OH 11.CH 3CH 2OH Ag H 2O HCN 12.C 6H 6AlCl COCl CO 13. OH OH SO 3H H 2SO 4 浓9.OH O NaBH 414. H 2SO 4方法一:HgSO 4OH -H 2 15. 15.CH 3CH 2C CH 3 OH CH 3 16.CH 3CH=CHCH H 2O H +KMnO 4OH -冷CH 3CH-CHCH 3OH 20.HCHO CH 3CH 2CH 2OH Mg 干醚H 2O H + HBr 3CH 2CH 2CH 2OH 21.干醚Mg CH 3CH 2CHO Cl H 3O TM 17.HCl Zn Cl 干醚Mg HCHO , CH 2Cl H 3O TM CH 3CHO 18.干醚 Mg HCHO H 3O +CH 3CH 2Br AlCl 19.HCHO CH 3CH 2CH 2OH Mg 干醚 H 2O H +HBr 3CH 2CH 2CH 2OH 21.干醚 H 2O H +CH 3CH 2CHCH 3 OH CH 3CH 2MgBr 方法一:CH 3CHO +22.干醚H 2O H +CH 3CH 2CHCH 3OH CH 3CH 3CH 2CHO +方法二: 22.2CH 2OH 23.

有机氟化学2

有机氟化学 (II) 有机所氟化学实验室标志性成果 黄维垣 先生: 亚磺化脱卤反应 CF 3CF 2CF 2I Na 2S 2O 4 NaHCO 3 / CH 3CN / H 2O CF 3CF 2CF 2SO 2Na 陈庆云 先生: 三氟甲基化反应 FSO 2CF 2CO 2Me + PHI DMF CuI PhCF 3 F S F 2 C O O O O Me I - F - + CF 2 + SO 2 + CO 2 + MeI Cu + CuCF 3 PhI PhCF 3 + CuI ACS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Fluorine Chemistry 1972 George H. Cady 1973 Joseph H. Simons 1974 William T. Miller 1975 Joseph D. Park 1976 Paul Tarrant 1977 Charles B. Colburn 1978 Jean'ne M. Shreeve 1979 Wayne E. White 1980 John L. Margrave 1981 Ronald J. Gillespie 1982 William J. Middleton 1983 Darryl D. DesMarteau 1984 Donald J. Burton 1985 David C. England 1986 Karl O. Christe 1987 Carl G . Krespan 1988 Harry J. Eméleus 1989 Yoshiro Kobayashi 1990 J. Colin Tatlow 1991 Richard D. Chambers 1992 Neil Bartlett 1993 Ronald E. Banks 1994 Oskar Glemser 1995 Paul R. Resnick 1996 Konrad Seppelt 1997 Richard J. Lagow 1998 Gary J. Schrobilgen 1999 Herbert W. Roesky 2000 William R. Dolbier, Jr. 2001 Leland C. Clark, Jr. 2002 David M. Lemal 2003 David A. Dixon 2004 Surya G .K. Prakash 2005 Shlomo Rozen 2006 Boris ?emva

中科院有机化学考研常考机理25个

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Cannizzaro 反应 凡α位碳原子上无活泼氢的醛类和浓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时,不发生醇醛缩合或树脂化作用而起歧化反应生成与醛相当的酸(成盐)及醇的混合物。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盐,另一分子被还原成醇: 脂肪醛中,只有甲醛和与羰基相连的是一个叔碳原子的醛类,才会发生此反应,其他醛类与强碱液,作用发生醇醛缩合或进一步变成树脂状物质。 具有α-活泼氢原子的醛和甲醛首先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得到无α-活泼氢原子的β-羟基醛,然后再与甲醛进行交叉Cannizzaro反应,如乙醛和甲醛反应得到季戊四醇: 反应机理 醛首先和氢氧根负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得到负离子,然后碳上的氢带着一对电子以氢负离子的形式转移到另一分子的羰基不能碳原子上。

反应实例

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最新(新)有机氟中间体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综述和发展前景汇编

有机氟中间体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综述和发展前景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孟明扬 有机氟化工中间体生产已经成长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优势技术与良好前景的产业之一,在全球范围更是被赞誉为“新兴黄金产业”。随着有机氟化工合成技术的进步,有机氟化工中间体产品应用范围向更新更高端的领域不断延伸。很多含氟医药、农药和活性染料产品大量涌现而出,其性能上相对具有用量少、毒性低、药效高、代谢能力强等特点,这使它在新医药、农药和染料品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另外氟碳涂料、含氟织物助剂、含氟表面活性剂、等发展成为精细化工各领域高附加值、有发展前景的主导产品。 2010年~2012年由于氟化工产业链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11年全行业产值增长到302亿元,同比增幅为40%以上,2012年增幅达到76%。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氟化物产品的需求量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特别是石油化工、建筑、电子信息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更为氟化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氟化工产业不用石油天然气作为主要原料,与石油价格的变化关联度不大,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却为氟硅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有机氟化工中间体产品可以用来合成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复杂,整体价格比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材料高。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两者之间价格差距越来越小,这为氟化工产品拓展应用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含氟聚合物总产能约22万吨/年,我国产能约为4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18%,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氟化合物生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氟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将会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的10年期间,全球对氟聚合物的需求仍将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氟产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率将在3%以上。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氟聚合物产能仍可保持15%的年增速。 按照新发布的2016年全国氟化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和市场现状调研情况显示,各类氟产品的前景依次是:氟氯烷进入衰退期,其替代品将因此而出现广阔的市场;氟树脂进入成熟期,主要产品聚四氟乙烯竞争加剧;氟橡胶进入增长期,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氟橡胶将出现明显的增长;氟涂料则将随着建筑、化

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标题: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摘要:IUPAC从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化学界的一种权威,尤其是它制定的命名规则更是化学界的法则,而中国化学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也是成果斐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中国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化学界和IUPAC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两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使化学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果! 关键词: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IUPAC)中国化学共同发展

一、IUPAC的简介 (一)IUPAC的成立与发展 IUPAC 成立于1919 年,它是由世界各国化学会或科学院为会员单位组成的一个非赢利性质的学术机构。现在有会员国43个。还有一些观察员国家(并非IUPAC 正式成员组织,不交纳会费,也没有选举权,如罗马尼亚化学会、保加利亚化学会、巴基斯坦化学会等16 个国家的化学会) 。另有31 个附属机构和大约250 个企业会员。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3M 公司、契巴-加基公司、以及中国的上海石化都是它的企业会员。 IUPAC是顺应国际社会对于化学方面日益强烈的标准需求而诞生的。由于19 世纪后期全球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化学物质的原子量、测定方法、化合物命名及符号等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早在1860 年Kekule 就倡议组织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这些会议的结果就是1892 年的日内瓦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进入20 世纪后,化学家的国际合作更多了。在1911 年, 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合会( IACS) 在巴黎开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元素和有机物的命名、原子量标准、物理常数标准、编辑出版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关于出版格式的标准、关于防止同一文章重复发表的办法。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1919年于罗马正式成立了IUPAC。 百年来, IUPAC 把全世界化学工作者团结在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赢得了声誉,大家熟悉的IUPAC 命名法、IUPAC 原子量国际标准都是在化学界具有立法性质的规定。IUPAC是隶属国际科联( ICSU) 的一个专业国际性学会(另外还有IUPAP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学联合会; IUPAB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学联合会等等) ,它团结、组织了全球化学家,是在各国际专业学会中组织较为完善,活动较好的一个。IUPAC 还向其他国际组织如WHO(世界卫生组织) , 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 ISO (国际标准组织) 等提供有关化学方面的建议和标准。 (二)IUPAC的组织介绍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又译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化学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各国化学会的一个联合组织。以公认的化学命名权威著称。命名及符号分支委员会每年都会修改IUPAC命名法,以力求提供化合物命名的准确规则。 IUPAC 也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会员之一。 IUPAC是非政府、非营利、代表各国化学工作者组织的联合会,其宗旨是促进会员国(Member Countries)化学家之间的持续合作;研究和推荐对纯粹和应用化学的国际重要课题所需的规范、标准或法规汇编;与其他涉及化学本性有关课题的国际组织合作;对促进纯粹和应用化学全部有关方面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实现上述宗旨中尊重非政治歧视原则,维护各国化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权力,不得因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而遭受歧视 联合会由理事长领导,下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并由秘书长和司库组织秘书处。理事会领导七个专业委员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化学委员会。 其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由理事长、秘书长、司库、前任理事长、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不少于十名的当选理事组成。理事长任期两年,任满后由副理事长升任,副理事长由选举。

我对有机化学的认识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及有关理论、变化规律和方法学的科学。它是有机学工业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不论是化学工业、能源工业、材料工业还是国防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的成就。同时,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和发展其他学科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的发展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初期主要是应用和提取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掌握的化学知识发现了很多药物,提取出了尿素、吗啡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中期是简单合成时期和经典结构理论创立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合成了乙酸、油脂等化合物,很多经典的理论也被创立,例如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拜耳的张力学说等。后期,即从二十世纪初至今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结构理论的建立、现代物理测试方法、复杂天然物的合成、有机合成工业。 二、有机化学的现状 1有机化学的分类 有机化学已经形成许多成熟的分支学科,并同物理、生物、医学、药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产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其中,分支学科包括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有机化学。交叉学科包括生物有机化学、药物化学、香料化学、农药化学、有机新材料化学等。 天然有机化学是研究动植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目的是希望发掘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作为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或者直接用于临床或为农业生产服务。天然有机化学是植物化学、基础医学、药物化学、农业化学的基础。同时,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为有机化合物新的分离分析方法,新的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和立体化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元素有机化学是当代有机化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有机磷化学、有机氟化学、有机硼化学和有机硅化学是当前元素有机化学中四个主要支柱。金属有机化学是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的研究以及新型基元反应的开发和以有机合成为目标的金属有机化学都是金属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物理有机化学主要是通过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研究有机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途径的宏观和微观细节是物理有机化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而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则包括主-客体化学中的模拟酶催化反应,主体分子提供的微环境可控制反应,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以及疏水亲脂作用等。 2有机化学的应用 有机物的分离和分析是人类认识和改造有机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及有机化学在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主要界面点上,有机物的分离和分析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有机物的分离与分析,有机化学被广泛应用于对药物化学、农药化学、有机功能材料、香料化学等的研究,还包括石油化工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农林牧资源及工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新型药物、新农药、有机功能材料及香料新品种的创制将带动分子设计、有机合成、立体化学、构效关系等研究水平的提高,而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的高值化将会是有机化学的有发展前景的应用领域。 三、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有机合成化学的基础是各种各样的基元合成反应,发现新的反应或用新的试剂或技术改善提高已有的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是发展有机合成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