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第16课 冷战
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

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组名: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 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 【重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三、 【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 P97-100,用笔划出关键词 ) 1、 说说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中国的主张与贡献有哪些? 四、 【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 地区冲突 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 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 争,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 、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A 、和平与发展 B 、冲突与对抗 C 、机遇与挑战 D 、文明与进步 即(

C、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人类和平 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英国 B 、法国 C 、苏联 D 、美国 5、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 、形成了美、中、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6、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C、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7、I960年1月,英国首先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洲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8、关于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 9、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 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 、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设计人:孙琼琼使用人:九年级学生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快乐,我爱学习,我会学习! 【使用说明】 1、本导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4-89页; 2、参照课前部分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3、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没有解决的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记下来进一步探索。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 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 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 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果理解美苏对外政策的转变 【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 【学案自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预习课本84-89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的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由于苏联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也标志着美苏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 ③在军事方面,美国挑头成立了 面对美国的挑衅,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以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

第16课冷战

第16课冷战 一、单项选择 1.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2.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下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A.遏制苏联 B.对付日本 C.控制西欧 D.对付中国 4.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原为哪些国家占领区() A.美、英、法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5.“1948年6月,西方国家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用新马克代替旧马克,苏占区也进行货币改革,东西占领区的经济被完全分隔开来。……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材料反映的是() A.冷战的开始 B.柏林墙的修筑 C.德国的分裂 D.两极格局形成 6.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柏林危机”爆发 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③西方占领区币制改革 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7.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决定成立北约的会议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9.某同学在学习下列历史事件,其共同主题是() 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成立北约组织 ④成立华约组织

(完整版)第16课冷战

第16课冷战 一、【课程标准】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简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点:冷战背景及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学生:描述漫画内容,观察漫画体现了美苏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什么是冷战?为何冷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 (二)探究新知 1.冷战的发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冷战?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教师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与“热战”相对而言。 展示: 材料一: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分析冷战的原因。 预设: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教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展示: 材料一: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材料二: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行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设问:分析材料,预测美苏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丘吉尔所说“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两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展示: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治”。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设问:“极权政治”“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这次演讲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办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展示: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其轶事

《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20课《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掌握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了解柏林危机和 古巴导弹危机。 二、能力目标 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重点:美苏冷战的过程。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导入新课: 漫画导入(引导学生猜出漫画中的两个人物,通过分析漫画内容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几个问题: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何为冷战?美苏冷战有哪些表现?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 内容。) 预习交流: 利用多媒体呈现出预习题目: 1.何为“冷战”?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2.冷战期间,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苏联又是如何应对的? 3.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美苏冷战激化和结束的标志。 交流展示: 问题一: 师:你知道什么是冷战吗? 生:“冷战”通常是对20世纪下半叶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与“热战”相对而言。(课本114页课下注释) 问题二: 师: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冷战的原因) 生: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美国 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问题三:说一说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苏联是如何应对的? 政治方面: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情报局; 经济方面: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 军事方面:以美国为首成立“北约“,苏联联合东欧各国成立”华约“; 杜鲁门主义:引用课本114页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意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意义: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马歇尔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谈谈美国 全力对西欧经济援助是慷慨的举动还是别有用心? 生:别有用心,想通过援助欧洲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北约、华约:呈现两大军事集团的分布图,强调指出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 局的形成。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6课 冷战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创设情境法、知识结构法、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什么是冷战?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冷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6课冷战 【自学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及其相关措施;了解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对峙的史实;初 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2.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 展。通过学习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 战

【合作探究】 1.如何正确看待冷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表:北约和华约建立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 (20) 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巩固练习】 1.《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 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其中一“怕”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两个战时的盟友很快就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的解体 4.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其中,联邦德国是在哪几个 国家的占领区成立的() A.英、法、美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5.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 指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亚非拉国家 6.“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 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 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 之攻击。因此,对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五单元 冷战和苏美对峙的世界(全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第16课冷战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 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学习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学习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自主预习】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 (1)什么是冷战? (2)冷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杜鲁门主义出台: (1)提出时间: (2)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什么影响? 3.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1)提出时间: (2)目的: (3)如何评价? 二、德国的分裂

1、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哪几个国家分区占领? 2、柏林危机的发生: (1)原因: (2)柏林危机是怎样发生的? (3)柏林危机是怎样解除的? 3、德国的分裂 (1)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2)德国的分裂有什么影响?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组织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2)成立时间及最初成员国: (3)北约组织的总部在哪里? (4)《北大西洋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华约组织的成立: (1)成立背景: (2)时间及成员国: (3)《华沙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华约组织成立后实际上被哪个国家控制? 3、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对抗高潮迭起主要事例有哪些? 4、美苏双方互相敌对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5、两极格局是否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答案部分: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 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②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 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③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争夺世界霸权地位。 2.(1)1947年3月 (2)杜鲁门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 为“杜鲁门主义”。 (3)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1)1947年 (2)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二、德国的分裂 1、纳粹政权垮台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当时,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5.16冷战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6课冷战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杜鲁门主义》 展示材料: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思考:二战中美苏关系如何?二战后他们的关系又将会怎样呢?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二战后思考:美国战略目标是什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何为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一、冷战的原因 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⑵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材料: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美国总统杜鲁门 ⑶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材料: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的核垄断。……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播放视频——《走向共和》 材料一: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最优越;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材料二: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材料三:“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知识扩展: “冷战”一词的由来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二、率先推行冷战政策的国家——美国 思考: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提示:称霸世界 三、冷战的表现 ⑴政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阅读课本,思考:杜鲁门所谓的“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分别指的是什么?

美苏冷战导学案

美苏冷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考点7、8)班级姓名 1、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大致内容。 2、了解“马歇尔计划”、和“北约”、“华沙”有关的史实,知道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3.认识两极格局结束以后政治格局呈现的多极化趋势,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知识回顾: 世界政治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自主学习,明晰要点: 一、杜鲁门主义 1、出台的时间:年3月。 i2、主要内容: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3、意义:标志着美国推行的开始。 ★★★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二、两大阵营对峙 1、美国方面:实施战略,对苏联推行全面的“遏制”政策。为稳定和复兴欧洲,美国政府推出了“”。 2、苏联方面:为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联合东欧先后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形成了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⑴北约建立的时间是:年4月;华约建立的时间是年5月。 ⑵意义: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 三、★★★美苏冷战的时间是1947年到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冷战的实质是 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一超指;多强是 世界格局向方向发展。 典型科索沃战争 背景: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一步向方向演变。 时间: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空袭,持续78天。 结果:最终以南斯拉夫军队撤出科索沃,北约军队实际占领科索沃而结束。

意义:是北约成立以来发动的军事进攻,加强了, 但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霸权主义的危害 合作探究:为什么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没有实现?如何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五、课堂检测 1、笼罩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苏联解体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主要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实施③北约组织建立【】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3、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即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护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4、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苏联联合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 【】 A、WTO B、华约 C、APEC D、欧盟 5、右图漫画画的是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 法等国的反对,这反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B.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 C.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6、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而国际关系的变化 又主导着世界格局的调整。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先 后经历的演变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 B.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 C.一超多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两极格局 7、“勾结-敌对-联合-冷战-对峙-牵制”适合用来概括近现代的 A.美日关系 B.美俄(苏)关系 C.英美关系 D.英法关系 8、1999 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评论如下:这是美国第一次以“消除人道灾难”的名义,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战争……这是北约绕过联合国,不经安理会授权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朝鲜战争B.中东战争 C.越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2020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学案

第16课冷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及其相关措施。 2.了解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对峙的史实。 3.认识到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开始标志:1947年3月,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经济措施: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 “”。 (二)德国的分裂 1.分区占领柏林: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3.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成立 (1)联邦德国的成立: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2)民主德国的成立: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的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成立了 “”,简称“北约”。 2.华约的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简称“华约”。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形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何正确看待冷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

导学案:美苏争霸

导学案:美苏争霸 [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 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课堂互动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 (1)戴维营会议: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重点精讲] 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双方均想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 (3)矛盾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 [教材互补] 斯大林去世半年后,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在他领导下,苏联逐步调整对外战略,力争在新的基础上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导世界格局。(人民版)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刻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岳麓版) [深化探究] 材料一〝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是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回转。……从古巴对西半球发射的任何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反应。〞——肯尼迪电视演说 思考 美国要报复的是什么事件?肯尼迪的态度怎样? 答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态度强硬。 材料二右图是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 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 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思考 材料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

九下历史第16课《冷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6课《冷战》知识点和练习 知识点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美国成为最强军事、经济国家;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 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防御对象。 3、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政治表现) 4、发展: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经济表现) 二、德国的分裂 1、分区占领: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2、柏林危机 3、东西德: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4、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美苏敌对发展到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研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个国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它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大约50%”。该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正处于实力的顶峰。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苏联实力强于美国 B.美国、苏联矛盾突出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A.封锁与遏制 B.稳定资本主义 C.遏制共产主义 D.发动战争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教案【精品】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与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教学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教师出示材料: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师:同学们,请看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说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是什么关系。 生:并肩作战的盟友。 师:斯大林的话说明了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斯大林预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可能要发生变化。由于意识形态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英、苏等国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地区。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那么,美、苏是如何对抗的?它们的对抗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冷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含义和冷战发生的背景。 归纳总结:(1)冷战的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发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欧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一落千丈,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政治、军事力量大增,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东欧、亚洲、拉丁美洲诞生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绊脚石。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 材料一: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

冷战的开始导学案.doc

第2课冷战的开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遏制战略、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经互会、柏林危机、德国分裂。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课前预习】 读教材第一日,完成 1.理解并标注:什么是冷战?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一依靠美国反共反苏,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读教材第二、三目,完成 2.理解并标注:冷战之门由谁开启?其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3.写出并识记: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美冷战表现:苏对抗: 政 治经 济 军 读教材第四目,完成 4.归纳:德国分裂的背景。 5.如何评价冷战局面。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一:分析美苏同盟关系破裂走向冷战对抗的原因?既然美苏对峙选择了冷战,为什么还会在亚洲地区出现“热战”?这是否与冷战对峙相矛盾?

合作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合作总结起来说,我们而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请说出理由。最后,这个政治力量在它作出基本反应时似乎是不去考虑真实情况的。对它来讲,关于人类社会的大量客观事实,并不像对我们那样,是经常用来检验和修改人们看法的尺度,而是从一只摸彩的布袋中武断地、有倾向地抽出个别事实以支持既定的看法。这肯定不是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像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作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旦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 1946年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 1.材料中“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这个政治力量是谁?其力量体现在哪里?美国能“对付这个政治力量”吗?如果能,请说出理由。 2从材料中分析,美国与这个“政治力量”存在着怎样的矛盾?为解决矛盾,美国制定了什么外交政策?其影响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