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的发展与情绪的调节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与情绪的调节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与情绪的调节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及社会问题对其的影响

摘要:本文述说了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中表现的一些情绪问题,其中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并且简略讲述了两项现今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影响极大的问题——互联网和父母离异,并简单举了一些建设性方案。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情绪发展;互联网;父母离异

一、青少年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

1.情绪波动明显

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某种情绪,而且情绪一旦产生,其强度就可能比儿童或成人大得多,具体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青少年会因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表现为情绪在两极间的明显跌宕。

二是青少年还常出现似乎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

造成青少年情绪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影响情绪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大量出现,如学习成绩、交往情况、与父母关系、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等。其二,青少年期是充满各种矛盾的时期,生物、社会和心理上发展的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常在青少年内心得以体验。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对待矛盾易产生偏激,因而引起情绪上的两极反应。

2.情绪心境化

心境(mood)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尤其是进入青年早期的高中生,会出现情绪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延缓作出情绪反应,二是延长情绪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心境化的趋势。

3.自尊感体验深刻

自尊感(se1f—esteem)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在儿童生活早期就已展露,只是随着个体进人青少年期,主体我和客体我一分为二,青少年不仅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确定,从而引发自我体验。青少年仿佛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因此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青少年的自尊感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青少年自尊感强烈。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感往往过分敏感。有的青少年会为一件小事争得脸红耳赤,有的则为此闷闷不乐或耿耿于怀,还有的甚至发生殴斗,不惜诉诸武力。

第三,青少年自尊感稳定性差,极易波动。

(二)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

情绪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都是情绪现象的有机成分,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青少年期的特点,导致情绪的表现具有不一般的特点。而且,由于情绪显露于外,使得情绪具有了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1.情绪文饰现象增多

情绪文饰现象是指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

情绪文饰现象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造成文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青少年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情绪在

特定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以保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又逐渐具有了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强烈的情绪反应得到一定的调节。

2.表情更加成熟

表情(expression)是各种情绪体验的外在表露,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作为情绪特有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社会交往功能。

二、社会问题之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青少年学生主观报告的互联网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规律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网络成瘾学生报告所受到的消极影响远大于非成瘾学生。另一方面,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学生都认为网络在改善他们和同学、朋友的关系上有积极作用。学生们认为网络给了他们方便的机会结识新人,更便捷地与老友联系,给了他们许多共同的话题。互动性的网络代替了此前学生们相当一部分花在电视和收音机上的时间。

(一)互联网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心理学家对计算机游戏对青少年认知过程影响进行研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个人角色扮演游戏往往是在一个视觉化的环境中,要求玩家对一系列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尽快做出决定完成任务。研究者发现经常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孩子在空间表征、视觉注意等方面有所加强,但这取决于孩子们玩的是哪一种游戏。但没有证据支持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长期的认知技能有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与学校学生学习

互联网上所建构的社会认知环境包括了一系列的挑战。为在学校和家庭中使用互联网,可以加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机。并有助于促进ADHD儿童和其他有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但是,后来的研究并没有证明这一结果的显著性,只显示有轻微的正相关。有人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展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问题解决技能、思考策略、记忆、想象和团体精神。

(三)互联网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所面临的两项主要的应激和发展性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建立亲密关系。在线关系提供了匿名交往的可能,使青少年可以避免面对面交往时容易产生的焦虑。他们可以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不怕别人批评其外表、容貌和个人怪癖,也可以避免性别和种族歧视。网上聊天与发送电子邮件正在成为人们认识新朋友的一种非常平常的方式。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的使用是他们适应和应对其所面临的巨大的发展性应激的方法。但是,如果在线交往替代了现实世界中的关系,则可能会导致低质量的关系,降低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关系时更加缺少准备。互联网成瘾者比非互联网成瘾者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遇见新人、进行社会试验(social experiment),相应地,他们面对面(face to face)的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减少。缺乏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仅有线上交流的社会经验)和缺乏统一性的构成(网上的匿名身份)是阻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两个主要缺点。

(四)对情绪、性格的影响

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人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研究者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他们也发现青少年多度上网交友将导致社会孤立(socialisolation)和社会焦虑(social anxiety)。但另一方面还有人发现,感知到的愉快感(perceived enjoyment)与互联网的使用频率之间是正相关。也有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可能让用户感觉到安慰和满足。

(五)脱抑制化(disinhibition)的网络心理

网络具有书面语言,匿名性,多对多,即时性,范围广,自由度高等特点,可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网上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从而使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吸引力。网络的这些特性综合起来突出的表现为网络的“去抑制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符存在,从而人们的网上行为表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别。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脱抑制化”程度要远高于非网络成瘾者。

三、社会问题之二——父母离异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教育者的建议

(一)父母离异对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调查中,父母离异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组的青少年。并且父母离异的初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组的初中学生。而父母离异的高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与正常组的高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不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初中阶段是儿童自尊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正常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父母离异的学生一直到了高中阶段,其自尊心才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说明,父母离异学生自尊心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迟缓现象,并且将涉及到他们的品德、人格和其他行为。

(二)父母离异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有差异的。父母离异儿童自信心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简单地说父母离异对男性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学者曾经研究了父母离异对儿童性格发展所产生的性别差异,他的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男孩攻击性强,女孩则表现得更为焦虑和苦恼。父母离异对青少年心理所带来的性别差异,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父母离异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教育者应该各负其责。

首先,父母应该继续承担子女的教育责任和义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不能因为夫妻的离异而中断,更不能因为夫妻的离异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我们应该大力宣传,使家庭离异的父母了解父母离异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孩子适应父母离异或父母再婚的家庭环境,完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职责和义务。

其次,学校教育应该重视父母离异这个处境不利的特殊群体。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仍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每个班级里都有父母离异的学生一所学校少则几个,多刚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业表现、语言行为明显地有别于正常儿童。学校应该根据父母离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举办学术讲座和个别咨询,使他们既不因父母离异而自卑,也不因家庭环境的变化而淡漠,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和离婚。在学校中,尤其是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多给父母离异学生一份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在经历父母离异的打击的时候仍能感受到人问的真情,尽快摆脱父母离异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做到自尊、自爱和自信。使他们的心理和正常学生一样,得到应有的发展。

再次。父母离异儿童的养育者。应该了解父母离异给儿童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不能因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在身边而弱爱,也不能因孩子被亲生父母所抛弃丽放任不管。在父母离异后,儿童的情绪出现波动,心理发展受到影响都是正常的,关健是养育者应该帮助父母离异的弦子及时摆脱父母离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宁。青少年情绪的发展。青少年发展与教育。《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 3期

[2] 时建朴王惠萍。父母离异青少年自尊心发展的比较研究。《枣庄师专学报》1997年4期

[3] 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年26卷3期

[4] 任秀华陆桂芝。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7期

[5] 巫文胜郭斯萍郭薇。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5期

青少年情绪特点及原因

青少年情绪特点及原因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天性使年轻人激动,就像酒让酒鬼兴奋一样。”卢梭对青春期做过类似的描述:“如同风暴雨到来前波涛的咆哮,激情的积蓄将预示着喧嚣的迸发。”也许他们没有对青少年情绪做过系统研究,但历经千年他们所描述的人类在青春期的表现在现在看来依然如旧。青春期是个人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青春期的个体在生理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些生理上的巨变也预示着心理上的巨变,因此少年时期的个体在情绪上也正经历着与以往乃至将来完全不同的变化。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人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常以客观的具体的言语、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情绪的产生既与客观现实即人所处的环境有关,又与个体的需要有关,也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关。在青春期,青少年相对于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是更为长久的发展阶段,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青少年有比以前更多的社会交往,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社会技能的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由强烈的外部表现逐步转变为较为稳定的内心体验,情绪的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文饰性转变,情绪时间逐渐增长,出现心境化的趋势,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深刻丰富,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在考察青春期儿童情绪状态的日常变化的研究(拉森)(经验取样法)发现,青春期的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到青春期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总体来说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极端性和波动性 青少年的情绪易于出现强烈的极端性,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热情或是过度的伤感、气愤、绝望,同时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动荡)的时期,情绪一般在两种极端性情绪之间迅速转化,他们的情绪常常表现得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平静时而急躁,呈现很大的波动性特点。 2、反差性与封闭性 青少年的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有时并不都是一致的,这是由于青少年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使得他们逐渐具备了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因而他们常常把自己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而表露出一种与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情绪状态,形成情绪的反差性。他们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对象能加以控制和封闭,在外显表情上不予表露。青少年作为社会中最富活力的敏感群体,对情绪和情感隐私的保护意识最强烈,其中认知的不协调和寻求新体验与理智监控之间的矛盾,以及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在拥有过深隐私的人身上体现尤为显著。 3、延续性与感染性 青少年的情绪更多的是以“心境”状态出现,即一种比较持久、平稳、微弱的心理状态。一方面,由于个人的情绪极易受他人情绪的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情绪之间的相互感染的特点,使得先发情绪体验对后发情绪过程存在着重大的影响。有时个体情绪可以演变为集体情绪从而产生互动效应。 4、冲动性和爆发性 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冲动性,因为青少年对社会与人生已具备初步的认识到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念与理想,对符合自己信念和理想的要求或行为容易迅速地表现出热烈的和积极的情绪,遇到阻碍时又会迅速表现出否定的情绪。波动中有时

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青少年学生对各种食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情绪爆发如火山般猛烈,伴随着明显的冲动性,严重者甚至伴随着攻击行为。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3、外露性和内隐性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他们逐渐学会控制情感及反应,一方面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一方面又能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4、心境性和持久性 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体验呈现明显的心境化色彩,具有弥散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的中应包括情感目的。他认为:“情感目的包括那些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变化的目的,以及发展评价和适应调节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挖掘个体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 理智感使学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意愿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包括激发理智感、感受学科美、应对和避免产生对学习的冷漠厌恶感。 3、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 “愉快教育”的主要做法是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转变教学主体观,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主动地学习。 4、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 也就是进行所谓的“情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规则,恰当表达情绪,学会心理调整,保持快乐心境,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常见的健康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认知调节法 (2)合理宣泄法 (3)意志调节法 (4)转移注意法 (5)幽默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 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特点,情感有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⑴动机作用; ⑵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⑷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人类表情的种类: ⑴面部表情; ⑵体势表情; ⑶言语表情。 4、婴儿啼哭的模式: ⑴饥饿的啼哭; ⑵发怒的啼哭; ⑶疼痛的啼哭; ⑷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⑸不称心的啼哭; ⑹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5、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善于观察,分辨啼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6、笑的发展: ⑴第三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⑵两三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⑶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7、恐惧的发展: ⑴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⑵4个月左右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⑶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⑷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8、焦虑: ⑴陌生人焦虑:六七个月开始,8-10个月最为严重,一周岁后逐渐减弱。 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⑵分离焦虑:六七个月开始,通常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原因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⑴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⑵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⑶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中学生的情绪如何自我调节

中学生的情绪如何自我调节 良好的情绪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更有益于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 1、加强中学生自我情绪调节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然而这个时期又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危险期”。中学生们的生理特征具有突变性,表现为形体形态、内分泌等一系列心理现象要发生一个迅速而巨大的变化。随着生理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心理发展上产生了许多的特点。中学生的生长发育阶段,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是错综复杂的。也就决定了中学生)(2的情绪表现上有三个特点:不稳定性、强烈性和自控能力差。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社会适应不良。在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遭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甚至会诱发一系列的疾病。研究表明,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情绪调节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关注中学生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技能的掌握,创新意识的培养。 2、情绪调节的相关知识 2.1 情绪是人们在受到某种刺激以后而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

状态,包含情绪表现(表情)和情感体验(情感)两个方面。从情绪的作用讲,一些学者将愉快、满意、幸福、欢喜、眷恋、骄傲等情绪称为积极情绪;将悲伤、忧愁、惊恐、仇恨、嫉妒、急躁、厌恶等情绪称为消极情绪。情绪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近十几年来,随着个体社会化研究的深入和心理教育研究的兴起,情绪调节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2. 2 情绪调节的类别 情绪调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情绪心理学家对情绪调节的涵义的界定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可称之为“适应性界定方式”,即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第二类可称之为“功效性界定 方式”,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个人目的。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第三类可称之为“特征性界定方式”,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界定。从其操作过程着手,认为情绪调节是激发一种活动以调节(减弱、增强或改变)另一种活动的过程。强调情绪调节的动力特性,认为情绪调节是一个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适应特定情境。(3) 2.2 中学生在情绪表现上的特点 中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发生突变:内分泌机制完善,加速了青少

第九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习目标 ?认识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了解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和高级情感的发展,掌握幼儿依恋的特点。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 ?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 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孟昭兰,1984,1985): ?1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愉快情绪有 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 ?3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 达到最优。 ? 4 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 作效果越差. ? 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 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 ?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 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 ?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

剖析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情绪特征是什么

剖析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情绪特征 情感的发展与情绪特征是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剖析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情绪特征是什么?并非孤立地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一方面,尤其是自认为已经成人的青少年,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生阅历不够,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他们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青少年期的青少年自尊心强,情感丰富,若受到打击,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了他们与周围的人之间产生距离,于是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剖析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情绪特征是什么?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二者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3、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 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往往暇瑜不分,糟粕不捐。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予适当引导。 4、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世故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常常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事后却往往为此追悔莫及、苦恼不已。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噪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风,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观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6、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 这个时期的男女交往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其敏感、容易冲动,常常表现为激情,而他们此时思想尚未成熟,道德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强大的生理冲击力有时会使他们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这个时期应特别注意将性科学知识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性意识发展走向健康的道路。以下是有效策略: 1.注意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 自信心能战胜病魔,自信心也能使人成功。自信心是动力,是力量的源泉。作为父母

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5期 青少年发展良好的标志,应是认知素质和情感素质高度和谐的统一。信息加工系统包括情绪与认知子系统,情绪成分存在于任何信息加工之中,没有情绪的信息加工是不存在的。[1]这说明认知与情绪、情感是相互联系的。更有研究表明,人的成就的70%由包括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决定,只有30%才是由智力因素与知识决定。情绪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积淀,使得当前从学校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状况,从而导致青少年情感素质发展缺失,进而出现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自我适应、学业适应与社会适应方面的严重问题。至于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种种社会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其青少年成长期情感素质发展偏离轨道而长期累积的结果。众多惨重的事实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光要有高的智慧,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 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形成,是长期培养和锻炼的结果,可塑性强的青少年期尤其是这种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为此,正在全国推进的新一轮课改将情感纳入各科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 情绪调节能力是情感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结合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深入探讨其情绪调节的内涵与策略,以期为学校与家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提供有益指导。 一、青少年情绪发展特点[2] 赫尔(G.H.Hall,1916)将青少年期称之为狂飙期(periodofstormandstress),该时期的情绪方面具有不稳定、神经过敏,以及性成熟所带来的困惑与焦虑。其特征具体如下: (一)挑战权威与自我感。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为了突显与张扬个性,表现出标新立异的倾向,反抗成人与社会禁忌的约束。这时期的他们,自我与环境脱离,自我与环境对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情感及与成人及社会的冲突情绪。 (二)对社会憧憬。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开始觉得自己为社会组织的一员,感觉对社会的贡献是自己的义务。他们一方面憧憬自己的理想,一方面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如不合乎自己的标准,则企图改变,努力得不到认可,则会心灰意冷。所以,他们往往表现为情绪的剧烈的波动,时而激情飞扬,时而沮丧低沉。 (三)歧视、自卑与优越感。研究显示,青少年期的男女,对被视为社会地位低劣的,或因种族、肤色、宗教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功能,均有歧视倾向,到青少年后期达到高峰。对有势力的人献媚,对软弱无能的人骄横,学者称这是“边际公民”的共同心理。青少年是以大人的世界为目标,他们付出努力的初衷是想做大人物。此种对大人的自卑感,就转化为对儿童的优越感,对年幼者的鄙视感。 二、情绪调节的内涵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包含对情绪刺激的认知、情绪唤醒、情绪体验、情绪行为等四部分。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情绪不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社会现象。情绪有其社会接受方式、社会沟通方式和社会支持方式,因此情绪需要调节。[3]情绪调节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对其界定,通常存在如下几种观点: (一)强调情绪调节的功能与目的。Mischel(1989)认为,情绪调节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作出反应,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4]Thompson(1994)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Masters(1991)则认为,情绪调节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采用这种界定方式的研究者强调,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要求的活动,也是一个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巫文胜郭斯萍郭薇 摘要:青少年发展良好的标志,应是认知素质和情感素质高度和谐的统一。文章分析了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青少年情绪调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情绪调节的内涵,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指导。 关键词:青少年;情绪调节;内涵;策略 作者简介:巫文胜,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郭斯萍,男,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22);郭薇,女,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22) 德育天地 22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帮助青少年合理调节情绪

帮助青少年合理调节情绪 1、情绪 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①快乐②恐惧③愤怒④痛苦⑤喜欢⑥忧虑⑦难过⑧讨厌 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 (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 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二.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请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分组讨论消极情绪的危害作用,归纳总结一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天,小王想再买一张最新的游戏卡,但父母都不同意,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地上学去了,一篇不长的课文却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背好。 小王的记忆力在情绪不同时会表现的不一样,这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记忆力。 b.小刚和小强是同班同学,平时体育课100米跑的速度一样快,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小刚心里十分紧张,害怕跑不好,而小强则是轻装上阵,结果到终点时,小刚落后小强两米多。 小刚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c.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规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 这个事例表明: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 d.曾有这样一例子:一个粗心的医生,将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原本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因为错误的诊断报告,而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并且情绪极不稳定。没过多久,在医院的再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与情绪的调节

青少年情绪的发展及社会问题对其的影响 摘要:本文述说了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中表现的一些情绪问题,其中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并且简略讲述了两项现今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影响极大的问题——互联网和父母离异,并简单举了一些建设性方案。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情绪发展;互联网;父母离异 一、青少年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 1.情绪波动明显 青少年很容易产生某种情绪,而且情绪一旦产生,其强度就可能比儿童或成人大得多,具体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青少年会因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表现为情绪在两极间的明显跌宕。 二是青少年还常出现似乎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 造成青少年情绪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影响情绪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大量出现,如学习成绩、交往情况、与父母关系、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等。其二,青少年期是充满各种矛盾的时期,生物、社会和心理上发展的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常在青少年内心得以体验。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对待矛盾易产生偏激,因而引起情绪上的两极反应。 2.情绪心境化 心境(mood)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尤其是进入青年早期的高中生,会出现情绪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延缓作出情绪反应,二是延长情绪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心境化的趋势。 3.自尊感体验深刻 自尊感(se1f—esteem)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在儿童生活早期就已展露,只是随着个体进人青少年期,主体我和客体我一分为二,青少年不仅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确定,从而引发自我体验。青少年仿佛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因此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青少年的自尊感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青少年自尊感强烈。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感往往过分敏感。有的青少年会为一件小事争得脸红耳赤,有的则为此闷闷不乐或耿耿于怀,还有的甚至发生殴斗,不惜诉诸武力。 第三,青少年自尊感稳定性差,极易波动。 (二)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 情绪的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都是情绪现象的有机成分,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青少年期的特点,导致情绪的表现具有不一般的特点。而且,由于情绪显露于外,使得情绪具有了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1.情绪文饰现象增多 情绪文饰现象是指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 情绪文饰现象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造成文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青少年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情绪在

关于青少年情绪管理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201211140132 姓名王慧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01 教师李树军日期2015.01.05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成绩 青少年情绪的预防与管理 【摘要】:我们通过了解我们青少年情绪发生的原因与以及情绪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了解原理并找到解决办法。不良情绪对健康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开心的过好每一天。所以说情绪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对原理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预防不良情绪。 【关键词】:青少年、情绪、管理、预防 一、情绪的概述与种类 情绪,是我们自己心理和认知的表现。通常我们说某人生活得十分痛苦,某些人却生活得很幸福;或者我们总说儿童生活的无忧无虑,成年人却压力重重,等等,这些都与人的情绪有关。只要提到情绪这一词,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古人曾经描述的七情六欲的说法。《礼记》中说:“何谓人情?这是情绪的最早分类。七情六欲说让我们明白,情绪的内涵十分复杂。 人为何产生悲欢不同的情绪,如果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讨论这一问题,一般的看法是,个体的各种情绪,多半是伴随着其行动或心里历程而发生的。情绪常和心情、认知等互相作用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当我们追求的东西得到了会使人感到快乐,如果没得到我们就会很伤心。所以说,情绪是认得主管能付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的体验和反应。人的胜利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应的就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要么高兴、欣慰、热情、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如此看来,生活中情绪的起伏变化都是有原因的,都是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结果。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共同所有的,是新添的,不学而能的。所谓复合情绪是不同的情绪在一起。 快乐。这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时,油然而生的感觉。快乐的心情会使我们做什么多特别有劲,都信心十足。开心快乐每一天,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最大的期望。 愤怒。这是我们的内心没有得到满足时,自己的情绪体验。愤怒也是青少年情绪的最主要的表现和最基础的表现。怒伤肝,愤怒是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填空)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选择) (一情绪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一种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吧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后一种分类被较多采用,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值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被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主导。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激素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理论(选择)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把他们的理论成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

2.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 3.坎农--巴德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2.沙特赫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四、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选择) (一)抑郁 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 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 (三)强迫 这里所说的强迫,并非指强迫症,而主要是指出自内心,虽无意义却反复出现,但有时也能定制和摆脱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它属于一种意志上的心理问题。 自我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这两方面。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对已做妥的事情感到不放心,如出门后又回到门前,检查一下门是否锁好了;对当前事物常常联想到一些可怕或不详的情景,如看到安全行驶的汽车,有时会联想到严重的车祸;脑子里经常浮现过去的某段经历;明知没有必要研究,却反复思考,如“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强迫行为则是屈服于强迫观念的具体动作。如过渡洗手,认为手总是越洗越干净,于是一遍一遍反复洗手。 (四)恐惧 恐惧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五)易怒 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 五、中学生情绪的特点(选择)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青少年情绪情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两极性的表现。霍尔把青春期说成是疾风怒涛期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情绪体验的分类是()【多选】 A.积极 B.愉快 C.消极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多选】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动作表情 D.言语表情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多选】A.社会化 B.丰富化和深刻化 C.情景化 D.自我调节化 4.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 【多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5.新生儿有三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A.怕怒爱 B.痛苦厌恶微笑 C.怕怒喜 D.痛苦悲伤兴趣 6. 幼儿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A.哭恐惧 B.哭焦虑 C.焦虑恐惧 D.焦虑害怕

7. 婴儿产生陌生人焦虑的时间是() 、7个月后个月后C.一岁左右个月后 8. 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的时间是()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除了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还包括 () A.建构性策略 B.求助策略 C.行为策略 D.破坏策略 二、判断题: 10.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 11.情绪直接驱动儿童、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 某种行为。() 12.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3.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14.情绪比情感发生得晚。() 15.情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16. 幼儿的情绪诱因开始以生理性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社会性为主。( )

17 . 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有关。( ) 18. 幼儿运用表情的能力比理解情绪的能力强。() 三、概念解释 19.情绪(情感) 20.表情 21.情绪动因 22.情绪调控 23.情绪掩蔽 四、问答题 1.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情感与青少年发展

情绪情感与青少年发展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写情绪情感的特点,情绪类别,情感类别,从而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和如何克服不良情绪,调节好情绪,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关键词:情绪情感青少年发展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在感受着、体验着周围的各种事物,并对之做出各种心理反映。“喜、怒、哀、乐、爱、恶、惧”正是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态度体验。 情感情绪是个体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 在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个体不是无动于衷的,既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态度,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感情绪活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令人欢欣鼓舞、欣喜若狂,有些事物却令人沮丧、懊恼和悲伤;有些事物使人怒发冲冠、暴跳如雷,有些事物却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有些事物令人产生恐惧、绝望体验,而有些事物却令人充满希望、满怀信心。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以各种特殊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人的情感情绪。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各种需要时,引起人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人的各种需要时,诱发人产生相应的消极的态度体验。 情绪常与情景联系在一起,具有冲动性、情景性、暂时性特征。引起个体某种情绪的情景消失了,与之相应的情绪也随之平息。例如,歌迷爆发出的呐喊尖叫、手舞足蹈等情绪往往是与演唱会的特定情景联系在一起,演唱会结束后,歌迷们的这种狂热情绪也逐渐停止。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特征,它往往与人的认知活动、思想观念紧密相连。人的情感既可通过情绪化的活动表现出来。也可表现为内隐性特征。正由于人的情感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它也常常被看作是个性的结构或个性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情绪虽有其特点,但其差别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的人身上,情感情绪是交集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人的一切情绪表现都要受到情感的制约,而人的各种复杂情感往往要借助于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人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起小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情绪情感更加丰富。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发展了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两性的情感与社会性情感也日益丰富。例如,对国家建设与民族前途的情绪体验、对个人前途与社会变革关系的情绪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绪体验、对学习重要性的情绪体验、对升学与就业的情绪体验等。 2.情感倾向趋于定型。自我意识的发展、世界观的基本形成,对中学生情感倾向的定型起着重要作用。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是针对什么性质的事物发生的。例如,有的同学的情感经常对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发生,有的同学则是对生活琐事发生。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倾向变得较为固定。 3.情绪的强烈性。中学生的情绪是强烈的。因此有人形容此时期是“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他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有时彼此之间只因为一句话不合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在正确的世界观与理智的支配下,他们能够怀着强烈情感做出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 但如果他们被人利用,或卷入盲目狂热之中,他们的强烈情绪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例如,在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集团利用青年人单纯和情绪的强烈性,挑动不少“红卫兵”加入造反派,甚至参与打砸抢,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不少损失,自己也成了政治运动的牺牲品。 4.情绪仍不稳定。中学生的情绪不仅是强烈的,又是不稳定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在苦闷时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在热情澎湃时,受到挫折则容易灰心丧气。情绪的不稳定与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关。性的成熟给他们带来情绪上的一些扰乱。女同学的月经、痛经、闭经,男生的梦遗、手淫等使他们情绪紧张、不安。好胜心强与经验不足经常是造成中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在教师具有良好基本素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生情绪情感的活动特点,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预防学习中的高度焦虑状态等策略,使学生学会调控自 己的情绪情感,并根据时间、地点和环中学生在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情绪不够稳定,消极体验过多,自制能力较差。调查表明,有20.7%的人在听到别人的指责时心里会别扭很长时间;有24.8%的人做错事后时 常会感到惊恐不安;有49.77%的学生曾经感到心里烦躁又无处诉说。 情绪的易激动性。青少年期由于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神经系统表现出兴奋性的亢进,调节能力较低。因此,对外界刺激表现出高度的易感性,容易激动和出现激情状态,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做出过激行为,事后又后悔不迭。 情绪两极性明显。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矛盾错综复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导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十分明显,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相反情绪的转换剧烈。例如,取得成绩时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甚至目空一切,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又灰心丧气、极端苦恼、悲观和自卑。中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自杀的例子已不鲜见。 情感的开放性与文饰性相交织。青少年学生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活泼而坦率,情感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但由于自控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外露性逐渐减少,内隐、文饰性增强,有时会出现与外部表现不一致的现象。如,浙江金华某中学杀死生母的中学生徐某,平时的表现就非常好,还曾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可谁也不曾想到,他的内心深处,早已充满仇恨甚至蕴含杀机了。 心理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维持和促进个体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基本心理机能。它具有多成分——表情、体验和生理;多纬度—激活度、紧张度和享乐度;多品种——喜、怒、悲、惧等基本情绪和同情、内疚、焦虑等复合情绪,以及多水平整合——感觉与认识、意思与无意思水平等极为复杂的结构和特征。因此情绪情感会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让 学生专注与学习,就需要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境等选择最佳的方式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消极情绪加以疏导第二节进行有效沟通需注意的几个要素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的发挥谈话这一思想教育载体的作用,谈话行为的主体之一一辅导员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前提: 1、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打铁先需自身硬”。

青少年情绪情感问题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 一、青少年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及原因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变化比较剧烈,所以在这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但一般认为,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反应,如考试中的紧张和焦虑,失恋后的悲伤等情绪是正常的。只有那些陷于某些不良情绪体验中不能自拔、或者体验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都超过一般人、严重妨碍了学习和生活的情绪反应才被认为是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很多,这里只介绍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较普遍的几种: (一)自卑 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1.自卑的表现: (1)自我评价过低。表现在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如外貌、身高以及对学习、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过低,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明显不如他人。 (2)某一方面的自卑情绪扩散到其他方面。例如,某同学在数学考试上遭受了几次打击之后就觉得自己在学习其他各科时也都不如别人了。 (3)有意识地掩饰“缺点”。具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往往在内心深处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并因为害怕听到别人对这些缺点的评价而逐渐变得非常敏感,常把别人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他们经常对自己的缺点加以掩饰或否认,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同时,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采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样的行为将导致他们失去许多朋友,继而产生孤独的体验,这样很容易形成闭锁性的性格。 2.产生自卑的原因。 (1)从外部环境来看,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因适应困难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失败,以及由于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间的冲突所导致的优越感的丧失。例如,某同学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于是加倍努力学习,但是由于别人也同样在努力,所以他在那次考试中并未如愿以偿,这时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

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情绪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情绪如何调节和疏导

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情绪有哪些青少年不良情绪如何 调节和疏导? 认识青少年不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根据原因找出调节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措施。从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节。 一、从主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1.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咨询教师要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 2.青少年要敢于面对不良情绪。逃避引起消极情绪的境地,对消除不良情绪毫无帮助,只会加剧不良情绪的体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找到厌恶学习的原因,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一落实。 3.青少年应进一步认识影响自己情绪波动的情景,修正认知结构。 4.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学会合理的宣泄。 5.学会放松。找个安静地方,从头部开始,依次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脚,让每一块肌肉紧张再放松。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每天10分钟训练。不仅可以缓解紧张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6.利用“阿Q”精神。这种心理,可以冲淡内心的痛苦,使心理平衡。但这种方法不宜过多使用,心理平衡之后,应积极主动进取,使心理达到真正的平衡。 7.学会幽默。幽默是精神的消炎剂,能使人更好的适应环境。不良情绪到来时用幽默去抵挡,你会觉得不良情绪退之千里之外,好情绪悄然而至。 8.学会精神转移法。情绪不好时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健身、参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会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二、从客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 1.学校是干预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利用文章引导学生。读书疗法也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有效途径。 2.父母应身体力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形象。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们,并以身作则。 3.社会应设立专门的免费的为青少年服务的中心或热线,以便青少年咨询、求助,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青春期常见不良情绪分类:一、焦虑如何摆脱青春期焦虑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学点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建立对性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2)通过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健康高尚的业余生活中,降低对性特征的关注。(3)采取松驰训练法每天进行练习,可以缓解焦虑,使内心平静,生活充满活力。 三、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于而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忿恨,甚至加以损害。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工作。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2.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