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的艺术风格

莫奈的艺术风格
莫奈的艺术风格

摘要:印象派大师——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是历史上第一位把风景中的光与色作为唯一创作追求的画家。通过对其一生的艺术风格构成元素的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作出的贡献,以此说明对莫奈的历史价值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莫奈光与色特色

引言:

光的颤动,影的通透,色彩绚丽且真实,是莫奈绘画给人的感受。对莫奈绘画的阅读已经公认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与享受。因此使笔者对这一视觉的拓荒者的艺术风格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印象主义之父——莫奈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来看,始作俑者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贯之的当推莫奈。

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

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自然形象在转瞬即逝时刻中的各种美貌只有在莫奈的画笔下方可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基于这一贯的坚持以及捕捉光影的贡献之大,以至有这样说法:如果把塞尚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莫奈可以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一些现代艺术在空间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均早已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中[1]。尽管他并非印象主义的第一人,但这样的美誉,他当之无愧。

二、莫奈的艺术风格

从莫奈一生的创作中可以窥见其创作目的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并以此贯穿整个绘画生涯。简而言之,对自然光与色的准确描绘对莫奈来说,是头等大事。是他艺术风格的主特色。

㈠主特色形成原因:

纵观莫奈的绘画作品大部分是没有主题思想的风景画,这无疑是受到当时巴比松画派的首领柯罗的思想所影响,然而起直接推动作用的并非是柯罗,而是布丹。布丹是莫奈的第一位老师,启发莫奈直接面对风景写生。莫奈接受了他的信念:“今天已经是浪漫情调的天下,因此,我们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从它的全部丰富多样中,从它的新鲜中所真正看到的自然。”[2]并且,布丹还说到:“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当他坚决主张“一幅画不是它单独一部分而是它整个画面感动人”[3]时,他还主张“要非常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它是一个好东西。”[4]这些思想在莫奈的脑中可谓根深蒂固。使莫标投身自然,体验监场写生的快感。注重整幅画的色调处理而不依据题材本身来处理一个题材,这点同时也就是印象主义者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画家们的地方。

19世纪初期,由于受自然科学对光学理论的重大发现的影响,特定气氛条件下的光与色的表现成了莫奈的拿手好戏。但并非始于他,而是他的第二个良师益友——琼康。他对莫奈的影响可能是更有决定意义。库尔贝的朋友卡斯托雅里曾经写道:“我喜欢这个家伙,琼康,他彻头彻尾是一个艺术家:我发觉他是一个纯真和敏感的人。在他看来,每样东西都处于…印象?里。”[5]琼康忠于他的印象,尝试在他的画里不去表现他对题材所了解的东西,而去表现它如何在特定的气氛条件下显现出来。他把气氛条件作为他研究的真正题材。不久,莫奈就跟着琼康向同一方向前进。

由此可见,以上莫奈绘画最主要的两大特色不仅非他所独创,而且是受他人影响。那么为何我们今天还来谈论呢?是否没这必要呢?其实不然,正如前文所述,“真正完全实现印

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所作推莫奈。”换句话说,讨论他的意义在于莫奈的一生是风景绘画中光与色关系发展的写照,并将之推向极致。是第一个把风景中的光与色作为唯一创作追求的画家。

(二)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与特色比较

莫柰是一个谦虚、执着且喜欢深思的画家,也许正是这一性格特征让他成为历史上的莫奈的主要原因。莫奈的一生是在印象派道理上不断发展的,把莫奈所画的两幅肖像画做比较,这一点就很明显,一幅是在印象派形成前的1866年所画的《高纳柏夫人画像》(图1),另一幅是属于印象派时期的《刺绣的莫奈夫人》(图2)。前者,莫奈没有注意反射的光线,在明亮的气氛中,出现一块不调和颜色时,形象的轮廓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后看则不相同,他已注意到反射光线的作用,使这幅画达到了和谐的感受,光线虽然很强烈,但形状各色彩却彼此融合,画面充满了调和感。此时,可以说印象派色彩的真正意蕴已融入莫奈的作品中。之后,不断向前发展。

他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不注重对象明晰的立方体形状。

莫奈在有限的空间中发现了无限个意象。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艾里·胡尔“十万”来描写无限意象的观念,他写道“对莫奈而言,在瞬间的空间里,有十万个可能的意象。”[6]这在他19世纪90年代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代表作有《干草垛》、《白杨树》、《卢昂大教堂》、《便桥》、《国会大厦》、《塞纳河之晨》。莫奈运用他的睿智,强而敏感的观察力,在刻意忽视物体所谓固有色的同时,捕捉到了物体每一刻新鲜的变化。他说:“这就是我的目的所在。首先,我需要真实和准确。对于我来说,一幅风景画并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因为它的存在形式是时时变化的;同时它也存在于周围的环境、空气和光线这些不断变化的事物之中。”[7]右图所示,展示了莫奈眼中的强烈的色彩印象。如图3所示,在正午充足的阳光下,教堂正面沐浴在金色的光线中,伴随着淡灰的蓝色阴影,同时,教堂的表面受光部分已经被翻译成纯灰相间的各种黄色,甚至某些亮部已经被强烈的阳光淡化成白色。相反,如图4所示,在落日的余辉中,莫奈眼中的教堂正面已经转换成一种苍白的带有淡淡的蓝灰色,而那些墙上的壁凹则被赋予了一种鲜艳的橙色和红色。

9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同主题系列作品均可看成莫奈探索光色的实验见证。如果说,莫奈19世纪90年代的努力是他在当时创作生涯中最为专注的,作品也是其创作目的体现得最为丰富的时代。那么其晚年26年的成就则更为集中,更为深邃,当然也更为感人,他的题材逐渐缩减,甚至只是描绘水池和花园。观看这些作品,尤其是睡莲系列。我们可以感觉到,莫奈对这些作品作了一些限制——压缩的空间、狭窄的视角。他试图减少绘画中的基本元素,将绘画单纯化,充斥着整个画面的只有色彩本身。如《玫瑰花径》。而色彩本身却能表现得如此瑰丽丰富,笔触与色彩完美融合,共同表达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就如古斯塔夫·古佛瑞的评论:“每幅画皆自成一世界,能唤醒宇宙事物间的和谐。”[8]

至此,我们可以窥见:莫奈已将色彩本身提升为内容,将绘画单纯化。这点是史无前例的。

这26年的作品,可以说是这位年长的艺术家对光线的最后呼唤,也是他对长期滋养他力量的礼颂。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莫奈的艺术生涯是在探索光与色这艺术要素中不断深化。与他前后的画家相比,他的艺术追求显得单一且明确,矢志不移地坚持对光与色的追求这一目标。他不像雷诺阿从注重印象色彩向注重古典造型转型,甚至在同一张作品有两种风格。如:《伞》;不像毕沙罗时而尝试点彩画法;也不像马奈由于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而渐渐呈现一种装饰味道。如:《奥林匹克》。然而,莫奈也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在它的《日本桥》存在某种装饰性,当时一位以精敏著称的美术新闻报艺评者罗杰·马克思认为:“莫奈的画与

日本画的形式架构有些直接的关联,正如日本艺术以阴影表现存在,以个别成就整体。”[9]但是,莫奈的艺术追求并没改变,否则也无需创作一系列《日本桥》以探索光色的变化。(三)艺术风格的构成元素

1.光与色

光与色是莫奈绘画的主题,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前文已述。然而莫奈并非单纯地将光线翻译色彩,他更为关注的是在千变万化的光线下空气的色彩。大气的感觉尽在莫奈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化对色彩的敏感度极高,以致在1875年7月,当莫奈的妻子最后逝世而他在破晓时熟视她时,不管他如何的悲痛,他注意到,比其他一切更为他双目所感受到的,是她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甚至在他决定画下她最后的肖像之前,他的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了为死亡所投予的蓝色、黄色和灰色的调子。对于莫奈的色彩敏感度我们遥不可及,然而从他的作品中我强烈的感受到一种色彩关系的整体性。如右图所示:这是他描绘国会大厦不同时候的色彩印象,对比一看,我们难以不惊叹于他对光、色敏感程度,正如塞尚所言“莫奈仅是人的眼睛而已——可那是怎样的眼睛啊!”[10]假若我们把每幅画分为100个格子,然后把三幅画中的任何一格互相调换,可以想象,三幅画中新加入的那一格都与这三幅画是格格不入的。

这是一个色彩关系高度整体性的问题,莫奈时常在白色画底子上直接画画,尽管他与常在褐色底子上画画的库尔贝是良师益友,但是却拒绝库尔贝所继承的古老传统的绘画方法“主要是用明和暗的团块,围绕着它们填上中间调子”。[11]直接画在白色画布上,虽然在明暗层次上较之难预定效果,但对色彩的对比却极为有利。这点我深有体会,假若在非白色底上作画,会时常干扰我们对正确的色彩关系进行“匹配”。而在白色底则相反。在莫奈的画中无论暗部还是亮部都是变化丰富的色彩。他通过钻研冬景,发现“暴露天光下的周围的东西影响那些留在阴影里的物体各部分的颜色。”[12]的确,在一次色彩风景写生课中,当时的我尚未了解莫奈理论,但一棵树干同样让我发现了这一点。早上10点钟淡黄色的阳光温柔地照射在树干上,一眼望去,淡黄的亮部与淡灰紫的暗部毫不费力的映入我眼帘。引起我这个(正在尝试表现它)画者的好奇心,我逐渐接近它,试图观察其变化。但当我越接近树干时,紫色的成份也随之淡化,最终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常见的树干固有色。当时,无知的我不知所以然,是莫奈启示了我探索风景的光与色。于是,我也尝试去表现下午5点钟的逆光草垛,当我整体观察整组色彩时,形体与背景的边线模糊了,亮部闪烁着桔黄色的光芒,草垛的所谓固有色自觉地消失,在亮部的中间,时而有一丝丝的朱红与白色相间,显得格外耀眼。以固有色著称的明暗交界线,此时,名不虚传果真成了一条线,并需仔细察觉方能发现。暗部颜色变化要靠暴露在阳光下的颜色来察觉。由于5点钟的阳光是斜射在物体上,因此,反射光线相对较少,暗部颜色也就较中午阳光直射时重许多,变化也就更为微妙。呈现出一种深灰蓝色的感觉,并与灰黄绿色相间且逐渐变化,才显得通透。当我盯着暗部色块以寻找颜色变化时,由于“色彩的恒定性”[13]很快让我的眼睛适应了平常所见的土黄色的草堆。这是可怕的!假如按这一视觉经验画上去,颜色是难以与原来的深灰蓝色谐调。所以,这一实验告诫了我。要时时以整体色彩关系来把握局部的色彩关系。我想这也是莫奈在把握色彩关系上最为突出的特点。

“色彩的冷暖交错”是我从莫奈画作中汲取的另一精华。这点在他90年代以后的画作中体现的很明显。如《干草垛》系列。特别在后期26年中,更为自由,更为疯狂的表现出来。如《日本桥》系列。而我则将这一点运用到我的人体创作中,传统的人体定写生中色块的渐变在我这里则被分离为补色相交错产生的另一色块。由不同的补色色线交错形成不同的色块,使色块本身更有色彩表现力。当然,必须在整体高度统一的前提下,方能成效,否则适得其反。让我初步体会到徐悲鸿先生的一句话:“尽精微,致广大”!

2、水

纵观莫奈的画作,大部分的题材离不开水,水成为支配画面的主题,有时甚至采取一种隐喻性来表现水的感觉,他在1892年到1894年画的《卢昂大教堂》连作,水好象由罅隙中倾泄而下。其实,正是由于水具有反射和反映的特性,莫奈借助于对水的研究来发展他的色彩关系理论。对水的研究让他借以表现无形体的团块,这些团块要生动起来只能靠色彩丰富的细微差别,来表达其空间深度的目的。这一研究有助于莫奈提高对光与色的敏感程度。

在创作中,我发现对水的描绘实为困难,它涉及到空间上的广延和反映于水中物体的深度,以及阳光通过水反映出来的色彩准确性的把握。可见,要探索光与色,水还真是一个首选的媒介。

3、用笔

莫奈的大部分用笔是短而小(这点经予了新印象派的灵感)、富于跳跃感且显得自由多变、生动柔美。具有一种“速写性”的感觉。由于莫奈是以追求光与色为目的,这一“速写性”

的特点可以增加他的作画速度,捕捉住对物象的瞬间印象,进而刻画出个移动性的色彩要素。

这些笔触一点一点画到画布上,以求再现各自然对象的纹路和光的颤动,显得格外生动性。

然而,在他部分较为长期的系列组画中,如《干草垛》图8、《睡莲》图9却出现了另一种笔法:干擦。这种笔法是在已有的颜色上再干擦上其它颜色,以使色彩层层丰富。在《干草垛》系列作品中,透过光线照射下的亮部鲜纯的颜色间依稀可见一点点冷暖交错的灰色,使之产生一种纯灰相间的闪烁光感。在《睡莲》系列部分作品中,莫奈用同样的手法在重色上干擦轻色,或在灰色上干擦其补色,使之呈现一种安详静谧,沉稳如磐的感觉。单是这几种用笔足以令我领悟到油画语言本身的丰富性,是那么的自由,没有规则。可视绘画对象而定,也可随本身创作目的而选。

三、莫奈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莫奈是历史上第一个把风景中的光与色作为唯一创作追求的画家。他短小的笔触及色彩交错组织直接导致以修拉为首的新印象派的诞生;他的跳跃笔触及色彩造成画面的不稳定感以及对形体的忽视引起了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反叛,进而促使其产生。故有“印象主义之父”之称。

如上所述莫奈艺术风格的构成元素可以使他被誉为“印象主义之父”。然而,有一点常被我们所忽视:他将色彩本身提升为内容,摆脱了传统题材的故事性,将绘画单纯化,这点启发了现代艺术家的思维,促成了以形式为内容的抽象艺术的诞生。正如:1895年,当康定斯基在研究莫奈的《干草垛》时,首先他有一种感觉:一幅画所代表的并不见得就是可下定义的物体原态[14]。这也是他对抽象艺术的第一个体验概念。这说明了我们对莫奈的历史地位应该有新的认识。

莫奈直接影响了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产生,对现代艺术的形成起启发性的作用,他对光与色的研究为现代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梵高、莫奈绘画作品简介

《翁费勒的塞纳河口》 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日出·印象》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幅画在1874年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 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此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黄色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是印象主义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 《野罂粟》 该画作于1873年,当时莫奈的生活相对稳定。画中的人物是画家的妻子卡米耶和他们六岁的儿子让。母子俩在田野里采集鲜花,尽情享受着阳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野罂粟》中的人物给人以轻柔的、富有节奏的动感,然而画中那一片片鲜红的斑块才是这幅作品的要旨,是画家对映入眼帘的光和色所做的如实描绘。尽管这些斑块的形状具有罂粟的特征,却不是具体的,它们有的重叠在一起,有的被随意摆放,有的为了表现是在后面而被缩小,然而晦暗、单调的背景更加突出了鲜亮明快的暖色调。《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 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圣拉查尔火车站》 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己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众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睡莲》 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连作《睡莲》。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1880年之后,莫奈与印象派的其他画家们疏远了,他在吉维尼造了一座小花园,住在里面作画。他喜欢把水与空气和某种具有意境的情调结合起来,这样产生了《睡莲》组画。沿着水面,美丽的睡莲一片片向湖面远处扩展开来,画家利用了树的倒影,衬托出花朵的层次,是十分有创造性的构思。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此后27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

莫奈画作赏析

温暖的色彩 ——克劳德·莫奈画作赏析鱼覯云于水,浮云是幻影,空影亦真实之水。鸟遘水在天,碧水漾涟漪,碧色乃虚空青天。初次相见,是在一并不浪漫的小店,你的影子静立于货架之上。我凝望你,慨然。你的色彩似乎是光,那样轻柔地洒满我的心,填满其中的空隙。一个冰蓝色的我,渐就变作了一个金黄色的我。 何以诉衷情妄作一纸寄。从不疑,只将心神交付。犹记得,那些个清晨午后,同挚友共论。她偏爱梵高而我心悦于你,我们谈及你们的同与异,谈及你们的风格,带给人的感受。综道梵高是充满棱角的激烈高吭,而你是细雨轻风的包容温和。梵高的色彩中是挣扎与跳脱,震撼与颤动;你的色彩中是安宁与祥和,和谐与生动。然而,将你们相提并论的人从不只我们二人。时常见,网络中、身边的,激烈辩驳甚至于对骂,只为证明谁更优秀,更能够代表印象派,实叫人无奈至极。 一直以为这喜欢是心底的真,无需怀疑也不必遮掩,然而却有人蓦地提出质疑。他问我,你喜欢莫奈,是喜欢他的什么呢是喜欢具体哪一幅画呢为什么喜欢呢我答不出来,只能诺诺地说,就是爱那种感觉,每一幅我都爱。说到哪一幅,我更加答不上来了,却因为从前看画看图,只感到喜欢了,却从未追究过画的名字。于是他问,是喜欢《日出·印象》么这幅画如此有名,高中历史课本也曾提到,但我并不记得这个名字是哪一幅,只凭感觉以为是曾看过的那幅开满了向日葵的蓝天与金黄,毕竟看到这幅画就让我想起了阳光啊,于是我答“是的,我喜欢这幅画。”他更加不屑了,只以为我是单凭名气喜欢罢了,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不知,不肯再多说了。我无法辩解,只能心底委屈,让泪水把枕头沁湿。多年了啊,居然又一次让泪水沁湿了枕头呢。确实,莫奈你不是我唯一喜欢的画家,我不知道你生于哪年卒于哪月,生平经历、家庭关系一概不知,也不知道你画了多少画,哪些画有什么地位,用了什么手法,甚至于,我连最爱的那几幅你的画的名字都不知道。除了你叫作莫奈,是我喜欢的画家这件事以外,我竟一概不知了。这样的我,同那个男生长发及腰、女生头可鉴人时代出身的艺术生,有什么可比性呢但喜欢,为何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呢喜欢不本就是没有道理,以心为本的么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13-000)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时间:2012年6月6日

摘要:梵高油画《向日葵》,具有非同寻常的仿佛想要突破画框的一股奔涌而出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的欲望,令人震撼。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无不给我们启发与深思。 关键词:印象派情感美学向日葵梵高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如今一提到印象派,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忽视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3.30——1890.7.29,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莫奈绘画色彩的情感表达_陈芳

大舞台大 136 摘要: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画家,他 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善于运用了灵动 的色彩来表现他的情感,巧妙丰富的色彩观念瞬间唤起人们的 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所以对于莫奈绘画色彩的研究是非常有 意义的,尤其是莫奈是怎样应用色彩表达他的情感的。 关键词:印象派;莫奈绘画色彩;情感表达 Abstract:Artist impression of France, he was painting Impressionist movement initiator, leader and a firm supporter 。 Monet is committed to the natural light in the environment and research, the use of the Smart Monet good color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rich colors skillfully evoke the concept of an instant of visu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resonance。Therefore, for the study of color Monet painting is very meaningful,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Monet how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keyword:Impressionism;Monet painting color; emotional expression 19世纪以前,绘画追求的是学院派的形色并用的原则, 在色彩的绘画和表现方面主要是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印象 派动摇了主要以模仿为目的的传统绘画理念,完成了物体条 件色和影响色的探索。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来看,莫奈无 疑起到了重大作用。莫奈侧重于运用色彩表达空间环境、光 线、烟雾、气流来达到画面所需要的效果。莫奈色彩的感染 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基础,也不在于浓厚的画面故事情节和 历史底蕴,而是画面的色彩和情感的表达。他把自己的色彩 和内心情感完美地结合并发挥到极致。本文主要从莫奈油画 作品中灵动跳跃的笔触、光与色的完美结合、对水的朦胧痴 迷这三个方面探讨莫奈绘画色彩中情感的表达。 一、灵活笔触和充满透明感的色彩 莫奈捕捉外光下景物光线变化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灵动 的细碎笔触将厚涂法和叠加将色彩并置,色彩的层次,透 明 轻薄。用欢快、活泼、充满丰富的色彩来表达他的主观世 界。 1.跳跃透明的色彩:莫奈的早期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描绘的是十九世纪法国青年男女在 户外野餐的情景,作者运用鲜明的 色彩和灵动感的笔触直接描绘大自 然阳光下人们在午后草地上的景 象,对女孩们衣服上的花饰,洒满 阳光的裙子穿透于绿色丛林斑驳的 光影都利用了灵动的笔触和透明 明亮的色彩给人以热情洋溢、团花 景簇、情景相容的情境。画面大量 运用鲜明的黄绿色短笔点缀画面让人充满生机、活力,用冷 色调厚涂点触画面洒满落阳光的画面,灵动和闪烁反映出莫 奈清新、活泼、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2.灵动笔触:典型代表作应该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这幅作品用色大胆夸张,很富吸引力和感染力。他描绘了一 个橘红色般的太阳正缓缓升起时阿佛尔港口的瞬间印象。这 幅作品莫奈也是运用了灵动的笔触、直接戳点的绘画手法描 绘出晨雾中模糊、朦胧的背 景,丰富的色彩赋予了水面无 限的灵动和光辉,将小船表现 得若隐若现。背景运用了大量 湖蓝来表达黎明破晓时候的宁 静和冷寂,天空也点缀着橙色 仿佛阳光从云层里面透出和背 景形成对比,并洒落在灵动的水面波光粼粼,生动地将画面 表现出来,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充分表达了莫奈 对自然的热爱和光对海面景色的影响,这是他作品成熟的表 现,更表达了画家坚持自己的绘画思想理念以及印象主义黎 明破晓前的蛰伏、坚持内涵。灵动的笔触在色彩的配合下将 这种心情发挥达到极致。 3.随意“凌乱”的色彩笔触:一幅作品在莫奈的众多作 品中也许不那么显眼,但它却很深刻地表现了莫奈的主观情 感,《临床上的卡米尔》画家运用的随意凌乱是笔触,运用 大量冷紫色调和白色调,画出妻子痛苦的表情,线条的错杂 排列,画面惨淡、煞白,表达出画家此刻疑虑、困扰、失望 的色彩情感和无助与惨白痛苦的心情。 二、画面色彩中光与色的完美结合 莫奈淡化了绘画对象的体积感和固有色。强调物体的光 线致力于用鲜明的色彩表达阳光下物象瞬间变化。他对光色 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 在光色之中。他用画面中光与色的完美结合来表达自己主观 情感。 1.光与色的交融、光与色的相互转换:表现景物的主观 色彩在《卢昂大教堂》中,我们可以 看到莫奈对光和色彩的探索独具匠 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 随着光的变化引起色彩的改变,教堂 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卢昂古城中心有 许多哥特式建筑,其中建于1202- 1530年间的卢昂大教堂,是最显著的 一座建筑。华丽的哥德式风格,加上 许多繁复的装饰单元与特色,教堂正 面环状的石雕纹,在广场上制造出明 灭闪烁的光影效果,莫奈就是迷上了 这种非凡的光线与色彩效果。画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间表面色彩 与长久不变的形体结构的对比关系。正是因为此,莫奈能够轻 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看见的事物,色彩就成为他在创作中的关 键点,不是集中表现景物形体,而是关注景物周围的空间环莫奈绘画色彩的情感表达 陈 芳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 350000) 美术

莫奈的童年

莫奈的童年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 写生巴黎 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 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

浅谈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他是早起印象派注意的创始人之一,并一生坚持印象注意风格。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莫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关键词;莫奈、印象主义、印象派

目录 第一章;莫奈生平简介 1.1接触印象主义之前 (1) 1.2 由印象主义走向印象派 (2) 1.3 印象派的中流砥柱 (6) 1.4 晚年生活 (10) 第二章;莫奈的艺术贡献及影响 2.1理论上的革新 (12) 2.2技法上的创新 (13) 参考文献 (15) 谢辞 (16)

浅谈莫奈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莫奈毕生经历 1.1 接触印象主义之前 1840年10月14日,莫奈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国北部港口阿弗尔与他的姐夫合伙经营着一家仪器店。莫奈5岁时。来致函父亲的身边。在当地就学后,他将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故此学习成绩不佳,在班上总是排在倒数几名的位置上,这个孩子唯一的爱好是绘画,他常常在笔记本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画漫画,日积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不过,父母对此不赞成。小莫奈乐此不疲,加上与生俱来的秉赋,几年过后,他的漫画居然开始在文具里展出并且出售。15岁的时候,莫奈的木炭漫画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价格是每幅十至二十法郎。 在诺曼底经过画商的介绍,这位少年画家被专门描绘海上风光的画家布丹所看中,二人从此结识。布丹动员他“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乍开始莫奈并没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礼貌地加以拒绝。由于布丹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少年。自学成才的布丹,习惯于在露天作画,他主张“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要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对此,莫奈也深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从1858年起,莫奈开始从布丹那里接受了有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布丹所强调的:要特

莫奈的艺术风格

摘要:印象派大师——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是历史上第一位把风景中的光与色作为唯一创作追求的画家。通过对其一生的艺术风格构成元素的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作出的贡献,以此说明对莫奈的历史价值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莫奈光与色特色 引言: 光的颤动,影的通透,色彩绚丽且真实,是莫奈绘画给人的感受。对莫奈绘画的阅读已经公认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与享受。因此使笔者对这一视觉的拓荒者的艺术风格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印象主义之父——莫奈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来看,始作俑者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贯之的当推莫奈。 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 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自然形象在转瞬即逝时刻中的各种美貌只有在莫奈的画笔下方可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基于这一贯的坚持以及捕捉光影的贡献之大,以至有这样说法:如果把塞尚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莫奈可以称为“印象主义之父”一些现代艺术在空间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均早已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中[1]。尽管他并非印象主义的第一人,但这样的美誉,他当之无愧。 二、莫奈的艺术风格 从莫奈一生的创作中可以窥见其创作目的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并以此贯穿整个绘画生涯。简而言之,对自然光与色的准确描绘对莫奈来说,是头等大事。是他艺术风格的主特色。 ㈠主特色形成原因: 纵观莫奈的绘画作品大部分是没有主题思想的风景画,这无疑是受到当时巴比松画派的首领柯罗的思想所影响,然而起直接推动作用的并非是柯罗,而是布丹。布丹是莫奈的第一位老师,启发莫奈直接面对风景写生。莫奈接受了他的信念:“今天已经是浪漫情调的天下,因此,我们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从它的全部丰富多样中,从它的新鲜中所真正看到的自然。”[2]并且,布丹还说到:“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当他坚决主张“一幅画不是它单独一部分而是它整个画面感动人”[3]时,他还主张“要非常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它是一个好东西。”[4]这些思想在莫奈的脑中可谓根深蒂固。使莫标投身自然,体验监场写生的快感。注重整幅画的色调处理而不依据题材本身来处理一个题材,这点同时也就是印象主义者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画家们的地方。 19世纪初期,由于受自然科学对光学理论的重大发现的影响,特定气氛条件下的光与色的表现成了莫奈的拿手好戏。但并非始于他,而是他的第二个良师益友——琼康。他对莫奈的影响可能是更有决定意义。库尔贝的朋友卡斯托雅里曾经写道:“我喜欢这个家伙,琼康,他彻头彻尾是一个艺术家:我发觉他是一个纯真和敏感的人。在他看来,每样东西都处于…印象?里。”[5]琼康忠于他的印象,尝试在他的画里不去表现他对题材所了解的东西,而去表现它如何在特定的气氛条件下显现出来。他把气氛条件作为他研究的真正题材。不久,莫奈就跟着琼康向同一方向前进。 由此可见,以上莫奈绘画最主要的两大特色不仅非他所独创,而且是受他人影响。那么为何我们今天还来谈论呢?是否没这必要呢?其实不然,正如前文所述,“真正完全实现印

莫奈的色彩

莫奈的色彩 莫奈是公认的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颠覆了西方绘画传统,把被影像和线条框着的世界,变成了流光和色彩荡漾的世界,散发出炫目的光彩,流动的幻觉以及充沛的活力。 但是,作为绘画的一种创新,印象派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接受,而视为糊墙的花纸。因此,作为艺术探索者,莫奈走过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而让他能够度过蹉跎岁月,最后达到艺术巅峰的,是一个叫卡美伊的妙龄少女,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画过肖像的女人。 在看莫奈的画时,我常常会被一种叫做爱情的东西所感动,他怎么可以这么忠贞地迷恋一个女子? 他们在巴黎塞纳河边相识,少女卡美伊纯洁可爱,有如下凡人间的精灵,浑身散发着让莫奈着魔的光彩,她注定要成为莫奈画中歌唱的小鸟。于是,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卡美伊从生活中走进莫奈的画中,又从画中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很快,莫奈激情挥洒,创作出了以卡美伊为模特的著名画作《绿衣女子》,带给他最初的自信、声誉和幸运。 一切都似乎都很完美,才子佳人,画里画外,浪漫无比。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漫长而艰难的岁月的开始。因为莫奈的家人不接受这位模特儿,身为商人的父亲甚至逼迫他们分手,并中断了他的经济来源。由此,他们要自己种土豆,来养活自己,并举债度日。但是,莫奈和卡美伊的爱情,却并没有因此而夭折,反而,苦难更磨砺了他们的感情。 曾经很自恋的莫奈,一生很少为别人画肖像。但他爱上卡美伊后,却常常以她为模特儿画肖像,或把她当做点景人物。莫奈早期的作品,几乎全部是以卡美伊为原型。记录的都是卡美伊在阳光下的青春影像。这些画作,自然也成为他们纯洁美好爱情的见证。 当他们的孩子降生时,竟无处栖身,只好寄人篱下,孩子也只好让人代管。就连颜料用光了,也没钱买,他不得不停止作画;他们交不起房租,差点被驱赶到大街上;他的作品被贬得一文不值,生活断了来源,饥寒交迫,挣扎在温饱线上。生活的艰难,艺术上追求无望,让莫奈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是卡美伊像一团冬日暖阳,将莫奈紧紧包围和托扶起来,让他免遭致命的伤害。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 欧龙腾 摘要:本文通过对莫奈作品的赏析,解读莫奈的绘画色彩。莫奈喜欢户外写生,了解大自然,并努力研究和捕捉瞬间光影变化,并由此创作出许多表现流逝时光的系列作品,使他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开创出别于传统的绘画色彩理论。 关键词:莫奈;印象派;色彩; 一、印象派大师——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是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杂货商之家,自小便展现出浓厚的绘画兴趣。最早发现这位天才的是勒阿弗尔的风景画家布丹,此后,他们亦师亦友。1862-1864年之间,他在巴黎结识了雷诺阿,薛斯利和巴吉尔。这些同道知己经常结伴到枫丹白露森林作画。在那,他又结识了杜比尼和巴比松画家们。在同一年,他又结识了马奈,这使得马奈在1863年后的一段时间的作品风格几乎收到莫奈的影响。在1874印象派的首次画展,莫奈的习作《日出〃印象》震撼画坛,并直接促成了印象派名称的由来。绘画是莫奈的生活的主题,他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的领袖,是一位花园与水的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研究空气氛围中的变幻及由此产生的色彩感受,并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捕捉刹那间的印象,并将瞬间的美妙光影定格在画面上,对他来说,“光线是绘画的主宰”,而他则是光的画家。

二、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光学、社会的审美需求 印象主义的兴起,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没落,代表着文艺界新旧思想的交替,这是文艺界发展的必然产物。实际上早在19世纪思想科学思想的浸润下的文艺界,写实主义自1850年兴起,便有取代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势。这是对过去贵族艺术那种无病呻吟的浪漫获伤感潮流的一种反动。 在当时代表着新观念的写实主义思想潮流的强大号召力下,莫奈同雷诺阿,薛斯利和巴吉尔等人毅然选择了追随欧仁〃布丹和约翰〃巴托尔德〃琼格金德在1850-1860年开创的道路,坚持去户外照景写生,选择拜大自然为师,观察光影的色彩变化。 与此同时,印象主义画家们也主义吸取当时科学上的光学理论,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受不同光的支配,对象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色彩变化。他们通过写生,发现过去长期不被重视的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色彩上引起重大的革命。例如在夕阳下,白色的衣服会变成橘红色,而绿色的草地则会变成红色,这是一个阳光作用下的色彩世界。 三、莫奈的色彩 莫奈善于捕捉光的瞬间,他的世界是没有黑色的,在他的画作中使用的是近乎纯白色调(将白色混入纯色)的技法,一扫室内画作中往昔那种暗淡愕然的感觉。他的一生都在研究空气氛围中空气变幻以及由此产生的色彩变化。并尝试通过系列的创作表

美术鉴赏 莫奈

美术鉴赏(作业)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14日

莫奈作品赏析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 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 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 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 验与表现技法。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 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 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 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 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 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 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 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 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 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 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 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衷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

莫奈画作赏析汇编

莫奈画作赏析

温暖的色彩 ——克劳德·莫奈画作赏析鱼覯云于水,浮云是幻影,空影亦真实之水。鸟遘水在天,碧水漾涟漪,碧色乃虚空青天。初次相见,是在一并不浪漫的小店,你的影子静立于货架之上。我凝望你,慨然。你的色彩似乎是光,那样轻柔地洒满我的心,填满其中的空隙。一个冰蓝色的我,渐就变作了一个金黄色的我。 何以诉衷情?妄作一纸寄。从不疑,只将心神交付。犹记得,那些个清晨午后,同挚友共论。她偏爱梵高而我心悦于你,我们谈及你们的同与异,谈及你们的风格,带给人的感受。综道梵高是充满棱角的激烈高吭,而你是细雨轻风的包容温和。梵高的色彩中是挣扎与跳脱,震撼与颤动;你的色彩中是安宁与祥和,和谐与生动。然而,将你们相提并论的人从不只我们二人。时常见,网络中、身边的,激烈辩驳甚至于对骂,只为证明谁更优秀,更能够代表印象派,实叫人无奈至极。 一直以为这喜欢是心底的真,无需怀疑也不必遮掩,然而却有人蓦地提出质疑。他问我,你喜欢莫奈,是喜欢他的什么呢?是喜欢具体哪一幅画呢?为什么喜欢呢?我答不出来,只能诺诺地说,就是爱那种感觉,每一幅我都爱。说到哪一幅,我更加答不上来了,却因为从前看画看图,只感到喜欢了,却从未追究过画的名字。于是他问,是喜欢《日出·印象》么?这幅画如此有名,高中历史课本也曾提到,但我并不记得这个名字是哪一幅,只凭感觉以为是曾看过的那幅开满了向日葵的蓝天与金黄,毕竟看到这幅画就让我想起了阳光啊,于是我答“是的,我喜欢这幅画。”他更加不屑了,只以为我是单凭名气喜欢罢了,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不知,不肯再多说了。我无法辩解,只能心底委

屈,让泪水把枕头沁湿。多年了啊,居然又一次让泪水沁湿了枕头呢。确实,莫奈你不是我唯一喜欢的画家,我不知道你生于哪年卒于哪月,生平经历、家庭关系一概不知,也不知道你画了多少画,哪些画有什么地位,用了什么手法,甚至于,我连最爱的那几幅你的画的名字都不知道。除了你叫作莫奈,是我喜欢的画家这件事以外,我竟一概不知了。这样的我,同那个男生长发及腰、女生头可鉴人时代出身的艺术生,有什么可比性呢?但喜欢,为何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呢?喜欢不本就是没有道理,以心为本的么? 漫说了一席欢喜烦忧,不若就此深入,细细地了解罢,虽问心无愧,也算是合了这喜爱之名。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虽并非鼻祖,但也是创始人之一了,因而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先说说我喜欢的几幅作品罢。《野罂粟》中,绘了大片的罂粟花海,却并不让人觉得这鲜红的花朵妖艳,可以说这样一幅很可能会显得艳丽的场景,在莫奈的笔下仍是平和而贴近“生”的。让人惊讶于画中的天空,蓝得纯粹、彻底。让人惊讶于那些罂粟花,漫山遍野的希望,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宁静而美好,让人感受到肆意而灿烂,感受到旷远,仿佛安静的能听见风的声音,可以闻到风中的花香,能感觉到风拂过脸庞,浓浓的恬静美好。莫奈第一次参加印象派展览的作品,就是这幅以爱妻和儿子尚在阿尔让特依草地里散步的姿态

【毕业论文设计】以“莫奈”为例——浅谈印象派的绘画特色

西 方 美 术 简 史: 马雪飞 学号:13302904 班级:2013级电气自动化三班标准

标准浅议莫奈的绘画艺术特色及影响 引言: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

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讲究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他们驰骋着丰富的想象,抒发着热烈的情感。对于生命和运动的本质,对于自然和人类的本性,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思想把他们照亮。这一时期,才华出众的文学家、艺术家辈出,形成了极其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欧洲,法国的美术流派层出不穷,而印象派绘画更以它那富有生命力的艳丽光彩照耀着整个欧洲和世界画坛。 1874年,一群年轻画家在巴黎组织了一个他们自己的画展,来向官方沙龙挑战。他们拒绝跟着当时最权威的大师及其追随者瞎跑,从过去的和当代的课程中吸取新的概念,发展了一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勇敢地接受了当时报刊用嘲弄的口吻冠于他们的浑名——“印象主义者”。他们凭借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斗志,突破传统既定的规,独步一时,最终获得了世界的首肯。 被欧洲评论家尊称为“印象派之父”的克劳德?莫奈。他为开垦这片神奇的园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人类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他独创的艺术理论和坚持不渝的探求精神,对印象派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简述“印象派”绘画的发展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是以莫奈的《日出?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学院派的墨守成规,正是他们的努力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标准

西方艺术史:法国印象主义美术-莫奈【53】

西方艺术史:法国印象主义美术-莫奈【53】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动荡不定。刚刚问世不久的摄影术,保存下来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风貌。巴黎是公认的世界艺术之都,但所有大城市如伦敦和纽约,都各自有艺术家团体。詹姆斯惠勒和玛丽卡萨等美国艺术家到了巴黎,是向往这个 艺术革命的中心。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的大部分地区,法国还须偿付50亿法郎的赔款。在围困 期间死伤累累的巴黎,后果尤其严重。伴随而来的骚乱很快演化为一场内战,战火遍布巴黎的大街小巷。莫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的拉菲特街,父亲是杂货商。幼年时,父亲为了参与家族的批发业务,举家迁往沿海 的勒哈佛尔。莫奈17岁时,母亲亡故。他早年习艺的唯一印记是他的漫画,当时每幅10或20法郎。当第一位名叫欧仁· 布丹的艺术家在艺术家的材料店中看到莫奈的漫画,鼓 励他从事绘画。布丹领着莫奈去乡间写生,这种在“户外”绘 制油画的方法在当时确实异乎寻常。莫奈说道:”我之所以成 为一名画家,完全归功于布丹……我告诉我父亲,我想当画家,然后就前往巴黎,去学习艺术。” 布丹对莫奈的一生影响甚大。莫奈的母亲死后不久遇到了布

丹,他引导莫奈在室外对主题直接描绘。据说,布丹曾告诉莫奈:“在现场绘制的一切事物都有一种在画室中无法到达的力量、强度和生动性。” 莫奈在巴黎求学时,不肯接受刻板的学院派训练。他无法说服自己,埋头于画室根据生活的模型作画;或顺从于正统的学院派观点,为理想而牺牲现实。莫奈很快结识了一些在艺术上与他志趣相投的朋友,像奥古斯特·雷诺阿和阿尔弗雷德·西斯莱。莫奈从摄影家纳连尔的工作室望出去绘画了<卡皮西恩大 道>>。此画与一副早期的照片约略相似,决非巧合。那幅照片拍下了大街上模糊一片、来去匆匆的人流。巴黎对年轻的莫奈,显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工作,推动了艺术史家E.H贡布里奇所谓的艺术的“永恒革命”。摄影术的影响当时不为人所察觉,但摄影术的即时性:它捕捉某一瞬间的能力,以及它对场景的随意结构,都是莫奈和其他印象 派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追求。 莫奈与在巴黎学习的弗雷德里克·巴齐耶结为好友。他们在巴黎的巴蒂加诺莱区共用一间画室,印象派画家因此得名为“巴 蒂加诺莱团体”。当时的所有艺术家,包括莫奈,都期望在沙龙展出作品。 莫奈生前就已享有盛名。早年他曾因贫困而奋力挣扎,但最终找到了赞助人支持自己。其实生活对他来说,从不像其他艺术家,例如文森特·梵高那样艰辛,但他绝对忠实于自己的艺术。

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作用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2651036.html, 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作用探讨 作者:崔亚瑞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2期 摘要:莫奈的绘画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光与色,也因此创作出室内光、外光人物、风景等闻名世界的绘画作品。莫奈绘画作品中运用光与色,使其绘画风格转变为瞬间印象,也使画面更具抒情性,同时对后世绘画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作用着手分析,探究其对光与色独立美的追求。 关键词:莫奈;绘画;光与色;作用 光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认知世界的一大工具。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将会出现不同的色彩。而在绘画作品中,如果画家对光有着不同的理解,则会将光运用在画面中,展示绘画作品不同的含义。此时的绘画作品不仅有光与颜色的运用技巧,还包含了绘画者自身的情感。莫奈则是光与色运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吸取了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结果,并反复的实践,创作出以室内光为基础的人物图及以室外光为基础的人物、风景图,为后世绘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莫奈绘画中光与色的运用 (一)室内光 在十九世纪中期,莫奈在思维赛学院学习,在这个学院里,莫奈创作出其早期作品,例如《画室一角》,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莫奈对光与色的运用已有自己的看法。虽然笔触略为生涩,但光与色的运用已经趋于成熟。在画面的明暗过渡、冷暖色调搭配等方面皆有自己的认识,充分将真实事物利用绘画展现出来。莫奈的创作中,室内光运用的作品并不多,但这幅作品中,还是可以看出莫奈善于利用颜色的过渡与对比,来丰富画面的层次。 (二)外光人物 莫奈曾经创作出《绿衣女子》一画,这是一幅肖像画,“女子”则为其妻子,画面的构造十分巧妙,色彩的融合与对比也十分出色。其中“女子”的上衣与裙子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女子”的脸与手也充分利用光的突出性,光与色的搭配运用促使“女子”形象脱颖而出。另有一画《花园中的女人》,也是利用外部光线所作的肖像画,这幅画大部分颜料皆与白色颜料进行融合,整幅画面都亮了起来。同时,莫奈还放弃了传统的绘画方式,运用互补的色彩塑造画面,画面更加和谐,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风景

西方美术鉴赏解析

印象主义绘画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4) 1.2起源 (5) (7) 第二章.代表作鉴赏 (9) (9)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本论文首先会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其起源与发展;其次将会通过印象派艺术大师的巨制来展现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法国光色彩风格自然界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第一章:印象主义绘画简介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1.1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