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学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学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学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和诗,是唱和陆丞的《早春游望》之作,诗歌紧扣“物候”写江南早春的自然变化,抒发了自己宦游在外的感慨和归思之情。

《滕王阁》全诗写作者站在高阁上,俯仰远近景物,抒发了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唐边疆被温傅部落疯狂进犯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离别诗,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

1.了解初唐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陈子昂、杜审言、“初唐四杰”、张若虚的生平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2.品味、学习诗歌精确的炼字。

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品读离别之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体味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思索,体验游子思归的情怀。

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掌握衬托、虚实、借景抒情、因物感兴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严整的对仗和跳跃式结构;能把握诗歌意境,积累“琴瑟”“山川”“月”等典型意象蕴涵的意义。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作。学习本专题,一是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初唐诗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是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三是重点学好被称为唐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错误!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审言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

河南巩义),杜甫的祖父。青年时代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与

同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诗歌多为应制、唱和及写景之作。其五言律诗,格

律谨严,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明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原有集已散佚,

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错误!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陆丞,作者的友人,时在晋陵任县丞。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愉快。因有感于陆丞能够在宦游中赏观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错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作紧扣“物候”写早春带来的自然变化,由此引出与眼前美景不同的故乡之景,抒发了“宦游人”游江南的感慨和思归之情。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为节拍,“△”为韵脚字)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然后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感情。

【提示】“独有”“偏惊”,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沾巾”,因触发诗人心中思乡之情,感伤流泪。

1.首联中为什么说看到早春的物候时有新奇的感觉?

【答案】因为他是离别家乡的游子,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诗的主旨,正是抒发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

2.请谈一谈“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

【答案】

3.中间两联哪些词语是写“物”的,哪些又是写“候”的,哪些词句写出了“新”?它们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

(2)承接上文,与首联“惊”字照应;引起下文,以乐景抒哀情,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4.颔联和颈联中的“出”“渡”“催”三个关键字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

【答案】

这三个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生动形象。

5.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答案】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滕王阁》

错误!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

儒王通之孙,诗人王绩之侄孙。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因渡海落水身亡。他学识渊博,著述极多,诗与文均负盛名。王勃之诗多有宏伟浑厚的气象,显示出唐代诗风正在向新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有《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错误!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所以被命名为“滕王阁”,号称“江南第一阁”。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宴会,即席作了《滕王阁序》,序末附了这首凝练、含蓄的诗篇来概括序的内容。

错误!

这首诗写作者登临滕王阁俯仰观察远近景物而产生的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错误!,佩玉/鸣鸾/罢/歌错误!。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错误!。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错误!。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错误!。

2.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饮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后四句抒情,抒发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含蓄蕴藉、哀婉低沉的。特别是最后一句,体现得最为鲜明。朗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感情基调以及韵脚字的低沉柔和。

1.首联中从哪两个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首联第一句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第二句从时间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对时间流逝、

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简要赏析第二联中“飞”“卷”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飞”“卷”以动写静,带动带活了中间两联其余的十二个实词,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它的居高临远,情景交融。

3.颔联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此联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些意象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意境。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不但写出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的地势特点。

4.你认为尾联最为传神的字是什么?简要地说明理由。

【答案】“空”。“空”是“白白地”“仍旧”“依然”的意思。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

5.有人说“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给人以无穷的想象,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6.试从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滕王阁》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

滕王高阁,槛外长江依然存在,而曾经热闹的场面已不复存在;物换星移,春去秋来,阁中帝子早已不在。在对比衬托中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军行》

错误!

杨炯(650—693?),华阴人。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错误!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突厥铁骑在甘肃一带大肆骚扰、劫掠,一时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西征,时任崇文馆学士的杨炯,面对此情此景,慷慨激昂、热血奔涌,愤然写下了《从军行》。

错误!

《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突厥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通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烽火/照/西错误!,心中/自/不错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错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错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该诗有两个特点:一是风雄骨健,表达了作者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雄壮情怀,尤其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掷地有声;二是采用跳跃性结构,节奏明快。朗读该诗,既要慷慨激昂,深沉有力,又要节奏明快,气势雄壮。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答案】四个场面:首联写第一个场面——来犯;颔联写了第二个场面——出征,第三个场面——围城;颈联写第四个场面——苦战。(尾联抒怀)

2.“心中自不平”是因为什么引起的?谁心中“自不平”?一个“自”字突出了什么品质?

【答案】“心中自不平”是因为“烽火照西京”引起的。心中“自不平”的对象是“书生”。一个“自”字突出了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主动请求上前线的爱国品质。

3.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答案】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

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是运用烘托的手法,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

4.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军人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愿意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错误!

初唐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二十四岁

中进士,授麟台正字,迁右拾遗。曾两次随军远征,未能得到重用。后辞官归家,

不久为县令所陷害,卒于狱中,时年四十二岁。他反对齐梁“彩丽竞繁而兴寄都

绝”“逶迤颓靡”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他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错误!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约作于唐中宗嗣圣元年(684)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错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临行前,友人设宴送别而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人从自己离别家乡去往洛阳时写起,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只在对离别环境的沉静描述中,表达出深挚而真切的离情别绪。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银烛/吐/青错误!,金樽/对/绮错误!。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错误!。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错误!。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错误!。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此诗虽写离情别绪,但无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于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朗读时,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1.试赏析首联“吐”“对”两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答案】“吐”字,描摹出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去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情景?这两句诗表明了什么深意?

【答案】写的是黎明时分的情景,除了点明时间外,还表达了一种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全诗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答案】时间上:夜晚→拂晓。“银烛吐青烟”是第一天夜晚,“长河没晓天”是第二天拂晓。

空间上:室内→室外。“银河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是室内,“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

《春江花月夜》

错误!

“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张若虚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

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辞俊秀驰名于

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其诗描

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

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分散佚,《全唐诗》仅存两

首,其一《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被闻一多先生评为“顶峰上的顶峰”。

错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旧题。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曾有多人拟题作诗,但他们的诗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首。张若虚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创长篇歌行,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张若虚写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他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错误!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叹惋,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绵绵相思中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蕴含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1.本诗共36句,朗读起来不方便,可据诗的内容和用韵特点(四句一韵)进行切分,不妨看成由九首绝句、三类诗组成:

(1)写景诗(前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景美。

春江/潮水/连/海错误!,海上/明月/共/潮错误!。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错误!。

江流/宛转/绕/芳错误!,月照/花林/皆/似错误!。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错误!。

此处韵脚字读得响亮些。

(2)哲理诗(次八句),叩问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穷,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错误!,皎皎/空中/孤/月错误!。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错误!。

人生/代代/无/穷错误!,江月/年年/只/相错误!。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错误!。

“轮”“人”韵脚字读得响亮些,“似”“水”韵脚字读得细微些。

(3)爱情诗(后二十句),想象思妇怀人和游子想家的相望相思之情,情美。

白云/一片/去/悠错误!,青枫/浦上/不胜/错误!。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错误!。

这四句总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思,“愁”“楼”韵脚字读得柔和些。

可怜/楼上/月/徘错误!,应照/离人/妆镜错误!。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错误!。

此时/相望/不相/错误!,愿逐/月华/流照/错误!。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错误!。

这八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台”“来”韵脚字读得柔和些,“君”“文”韵脚字读得响亮些。

昨夜/闲潭/梦/落错误!,可怜/春半/不还/错误!。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错误!。

斜月/沉沉/藏/海错误!,碣石/潇湘/无限/错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错误!。

这八句写游子思归,“家”“斜”韵脚字读得响亮些,“路”“树”韵脚字读得细微些。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前八句写景诗写出了景色的壮丽恬静,可用高亢语调读出。次八句哲理诗写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可用平缓语调读出。“白云”四句,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语调哀婉,稍有轻重变化。思妇怀人八句,用“月”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可用“低回”的语调读出。游子思归八句,用落花、

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可用哀愁、悠长的语调读出。

1.诗歌前八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1)诗歌前八句描写了春江、明月、芳甸、流霜、白沙等景物。(2)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月光泻花林、月色染白沙,月光皎洁的幽美、恬静的春江月夜图。(3)营造了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的意境。

2.“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常会错写成“升”,“生”与“升”有何区别?为什么必须用“生”而不能用“升”?

【答案】“生”,生长。潮水上涨,明月随潮水涌动生长、上升。“生”字赋予明月以生命,化静为动,写出了月随潮生的动态之美,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而“升”则平淡得多,二者在表达效果上有天壤之别。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孤”字的运用有何妙处?

【答案】营造了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

“孤”字含义丰富,引人联想。作品以月的孤单联想到人的孤单,又由月的孤单自然地生发出期待和盼望,诗人借这轮孤月抒发内心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为下文叙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做铺垫。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字,你觉得作“只”字好还是作“望”字好?

【答案】“只”字好。“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久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但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望”字虽写出了望月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但未传达出人生短暂、明月永恒的哲思。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既紧承上文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做铺垫。

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四句诗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7.“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中“徘徊”两字用得非常传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两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光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真诚地依恋着她。

8.“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

【答案】运用以景结尾方式,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9.“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营造全诗的意境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轮明月,在全诗中构成了哪几种不同的景色?诗人突出这轮明月的用意是什么?

素材一王勃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的新风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作。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此外,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只活了27岁,但他的诗文如那穿透黑暗而来的闪烁星光,至今犹然见证着遥远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星体,让王勃在初唐文坛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彗星之光后,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叹息。

【应用角度】(1)王勃幼年早慧,少年英才,可以用于与“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希望”“早期教育与一生成就”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

(2)面对分离,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伤感与悲怆的,王勃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宏大、自信、达观可以用于与“友情”“乐观”“豁达”“知己”等相关作文写作中。

(3)王勃只活了27岁,生命极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的光辉却是璀璨夺目的,这可以用于“永恒与短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等类似主题的作文中,他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惋惜也可以用于“完美与缺憾”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

素材二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纯美的意境、迥绝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几百年。明代以后,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

【应用角度】(1)望月问天的张若虚,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他和《春江花月夜》历经的冷落与坎坷,都可以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孤独与超越”“天才与埋没”等作文中。

(2)《春江花月夜》以其完美的情景交融,唯东方所特有的身心与宇宙俱融一体的空茫之境,被人们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或象征,当成高雅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这可以用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的作文写作中。

素材三林中的隐逸英雄陈子昂

陈子昂一生三次返回林中,每一次返回,都不是以在林中生活为目的,返回是为了再入社会,而且是在终极价值的层次上重新承担社会的责任,故可称其为林中的隐逸英雄。就其在林中的行为而言,他虽试图向释、道方向提升自我人格,但主要的还是感受天地阴阳的生生仁德,体悟天命。洞烛时代大势之先机,得悟天命旨意之后即下山以辅佐帝王,调和阴阳,治平天下。这种隐者便是积极入世的隐逸英雄,他知行一体地承担着为社会寻求光明,为民生大众寻求幸福之路的重任。

【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创新”“出世与入世”“生命”“价值”“乐观面对生活”“责任”等话题的作文中。在文学上,陈子昂情感充沛、壮志高昂地高举诗文革新大旗,一扫六朝“彩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余波,开创盛唐一代诗风。在仕途上,他积极入世、“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他“出世”是为更好地“入世”。

201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十二专题

201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十二专题 目录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专题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 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 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 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专题 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 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 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 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专题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

2017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 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 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 如《诗经》 五言诗:成熟于汉代 如《古诗十九首》 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如白居易《长恨歌》 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 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一、理论讲解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 1.乐景衬乐情 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 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从军行——杨炯 滕王阁——王勃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李颀 山居秋暝——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燕歌行——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送友人——李白 将进酒——李白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客至——杜甫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 天上谣——李贺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安定城楼——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长安晚秋——赵嘏 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乌夜啼——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 ※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 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送魏万之京 李颀 山居秋暝 王维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甫旅夜抒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乱中寄怀 白居易天上谣 李贺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商山早行 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幾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目录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初唐诗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检测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苏 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樯.(qiánɡ)萧.萧(xiāo)辚.辚(lín) 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 C.青冢.(zǒnɡ) 盘飧.(sūn) 戍.守(shù) D.旧醅.(pēi) 万壑.(hè) 金樽.(zūn) 答案 C 解析“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车行.行:出发 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 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 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 答案 A 解析“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 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 ) 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 D 解析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 ..走相送 B.行人 ..弓箭各在腰 C.君不闻,汉家山东 ..二百州

D.归来头白还戍边 .. 答案 D 解析A项为“妻子儿女”;B项为“士兵”;C项为“华山以东”。 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武皇开边意未已B.归来头白还戍边 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 答案 D 解析“陇”通“垄”。 6.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C.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答案 B 解析B项为夸张,其余为顶真。 7.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 (下联)示例: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 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 8.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随便翻阅杜诗,都可以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来:杜甫为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哭,“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为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而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国家烽烟四起、兵革不断而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壮士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哭,“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他的泪水是滔滔雄波滚滚岩浆,一滴滴都是沥血大爱,一声声都是冲霄大恨,不哭则已,一哭,往往成为虎吼龙吟,感天动地的绝唱!杜甫哭父老乡亲艰难苦恨,哭山河破碎,国家分裂,哭英雄志士抱负成空……惟独不哭自己,他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他忘记了个人的生死安危。杜甫是一个大英雄,巨笔写信史,铁肩担道义,壮哉杜诗! 9.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背

高中语文选修一必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旅夜书怀

2018-2019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合集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2)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4)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3)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3)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及回忆熟悉的唐诗宋词 2、教师准备:①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②制作多媒体课件。③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去过诗城广场,那么你们在诗城广场看到了些什么,除了很多人以外还有什么呢?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塑像,还有很多这些诗人和词的诗词。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主题:唐诗宋词。 师:说到唐诗宋词大家已经学过很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在你们心目中唐诗宋词是怎么样的。 生:句子优美、抒发内心的感情、对国家的热爱。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唐诗宋词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魅力,用大家的激情,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来吟诗诵词。 生:《鹅》、《春晓》、《静夜诗》。 师:下面我们两个小组来比赛,好,先这边的同学《草》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节选)另外一组《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望》杜甫。 师:好了,其实唐诗宋词还有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宋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文学,说起唐诗宋词我们就要说到与之相关的诗人和词人,比如你们了解到的有哪些? 生: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柳宗元、韩愈、李商隐、高适、王勃、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师:诗人和词人非常非常多,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子的,用简单的语言。 生:李白的诗很豪迈飘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的诗很真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好了,大家都非常勇敢,我们一起来看下其实在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非常重要影响的有哪些诗人及词人呢?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和词人,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他们的诗各自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生:教材107页小字特点:夸张、豪放,感情激荡,场面壮观。 师:所以我们把李白称为哪一流派的诗人。

苏教版学高中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经过许多词人艺术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特殊艺术贡献,北宋后期的词作蔚为大观。填词的艺术技巧愈益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阖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 在这一阶段,北宋词坛已经是名家迭出,如黄庭坚、晏幾道、秦观、贺铸、晁补之、周邦彦等,这一批被称为元祐词人的作家群,均“各尽其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黄、晁二人师法苏轼而自成面目;秦观学柳永而又自辟新境;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而另开一派。在他们的努力下,名篇荟萃,尤其是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了宋词的高峰。 本专题所选的都是北宋后期的词作,共六首: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富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之作。词人与这个女子很熟悉,而且有爱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忽然不期重逢,又惊又喜,所以作了这首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词是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是作者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此词艺术上最佳处在于虚实相生,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寄怀其所眷恋的一位女子之作,有人认为是借美人香草之辞抒发其所志不遂、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远慕遐思。本词结句一向受人喜爱,历代传为佳句,贺铸也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

最新2019高中语文 选练9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9) 李仕才 一、基础巩固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楼高莫近危阑倚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 D.渐霜风凄惨 凄惨:寒冷逼人 【解析】A项,逢迎:相逢,相遇。 【答案】 A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 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 C.料峭 ..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 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 【解析】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 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解析】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 【答案】 A 3.对下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75302054】A.“似花还似非花”,看其出手便自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的“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 D.“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人在这里是以落红陪衬杨花,盖无论万红凋

零,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 【解析】C项中“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错,句子是一种反衬法,暗示作者对杨花的怜惜。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解析】A项《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B项寄寓在诗句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D项指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75302055】苏东坡的这种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 ②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 ③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④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⑤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 A.③①④②⑤B.③④⑤②① C.⑤②①④③D.⑤①④③② 【解析】③①紧承首句,同时又有关联词相连;②⑤之间有“成分”相连;④为③①的总结句。 【答案】 A 6.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________”;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________、米芾、________并称“四大家”。 【答案】欧苏黄庭坚蔡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75302056】 (1)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

《唐诗宋词选读》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1.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槛:栏杆。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意象意境:靠近水边的滕王阁,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雨,闲云倒影水中,长江之水脉脉流淌。这是一个凄美落寞的情景。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融情于景,寄慨遥深。“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时间飞逝,事业无成的感慨。

苏教版学高中语文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师用书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杜甫是盛唐诗歌的另一座高峰,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世人称之“李杜”。“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动荡的时代大潮不仅洗去了盛唐的繁华,也洗去盛唐文风的锦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目睹时代的巨变和底层群众无穷无尽的苦难,在巨大的悲怆中以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敏感之心,以积极的入世精神,紧握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墨汁般浓黑的悲哀”,去直面战乱和社会的残酷,将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融在了自己的笔下,铸成了“三吏”“三别”等如金铁所铸、让百代警耸的字句。“诗旨不忘能救物”,从杜甫开始,唐诗终于摆脱了花前月下、山水田园和边塞离情的束缚,走向了更为广泛的社会现实,将时代动荡的主旋律悲歌吟唱给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杜甫诗歌的风格为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受到理性的节制。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杜甫的七律被评为:“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亳芒,自是千秋鼻祖。”其名篇《登高》以“拔山扛鼎”之气势,载誉千年,被推举为古今七律之冠。 本专题选取了杜甫的四首写于不同时期的、最能代表其风格的诗歌,让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借文思泉涌的美文,再读杜甫,再读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他运用盛唐出现的新题歌行反映时事,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了当时的唐王朝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的社会背景。 《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三首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二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客至》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

唐诗宋词选读高中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高中选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江花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李清照词二首》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12李清照词二首学案——《声声慢》与《永遇乐》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 2、理解这首词上下阕的含义。 3、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词上下阕的含义。 2、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学习过程】 一、词人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二、词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李贺诗二首》同步训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这首诗的起句“吴丝蜀桐张高秋”有何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 2.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起伏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3.赏析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并说说“逗”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写音响效果。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大胆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4.诗人为何要选“老鱼”“瘦蛟”这两个干枯的意象来描摹鲜活的音乐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二、语言运用 5.(2011年高考重庆卷)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清晨7时,重庆的① 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②,为即将开始的③2011年重庆④ 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⑤ ,慢跑,拉伸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⑥尚在安排之中⑦,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⑧ 的紧张。 应当删除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