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辨析题

专升本政治辨析题
专升本政治辨析题

辨析题

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

答:错误。①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不是一切社会的现象,因而它仅仅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③在不存在阶级的社会里,不存在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正确)

答:正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②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③总之,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3、反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错误)

答:错误。①所谓反映论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②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反映论的根本原则,不能把反映论归结为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

③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不在于坚持反映论,而在于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离开了辨证法谈认识论。马克思认识论把实践和辨证法引入认识论,成为能动的认识论,而同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相区别。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错误)

答: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中。(正确)

答:正确。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6、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

答: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7.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答:错误。(l)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错误)

答:错误。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挑战。

②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9.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错误)

答:错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错误)

答:错误。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2)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3)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4)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1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错误)

答:错误。(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

(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社会关系”、“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只要为我可用即可。(错误)

答:错误。(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错误)

答:错误。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综合发展。(错误)

答: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意识具有主观特性。(正确)

答: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

(1)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2)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3)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误)

答:错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7.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答:正确。

1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错误。

19.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答:错误。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它不不包括所有的个别。

20.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但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21. 度即关节点

答:错误。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或范围、幅度和限度)。

①度的极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②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即关节点。度这个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程度的意思,所谓关节点,就是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临界点,那么事物的变化是由量变开始,进而转化成质变,所以,事物量变积累的程度,就关系到这个事物是否发生变化,到达临界点的时候,这时的度,就是关节点,即超过这个度就发生质变,没有超过就不会发生,那么你说的度就是关节点,就像过犹不及,关键在一个度的把握,所以,这时的度,就是关节点。但是,达不到临界状态,度,就只是一个反应事物量化的标准,无法构成事物变化的关键,所以就不是关节点,综上,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

22.答:错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则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

专政政权的性质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2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误)

答: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本辨析题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4.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

答:错误。(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5.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错误

.答: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正确。

答:错误。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这一论断表明: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27.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答:错误。

答:错误。(1)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任何意识形式,不论其内容如何特殊,不论其是否远离现实生活,都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都是来自客观世界,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2)正确思想或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思想或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唐的观念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

28.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答:错误。以偏概全。物体是物质的表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9.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答:正确。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0.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答: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是对立统一关系,不能独立存在。

3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正确

答:正确。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32.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错误。

答:错误。(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33.规律是可以人为改变的。答:错误。

答:错误。(1)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改变而改变,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认为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和消灭,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作为的。相反,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条件驾驭规律。(3)在人与规律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人可以随意改变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人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宿命论观点。

34.凡是先后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答:错误。

答:错误。(1)原因和结果确实具有时间的顺序性和前后相继性,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但并非具有先后相继现象的事物之间都是因果关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就不是因果联系。(2)因果联系除了事物之间具有先后相继之外,还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只有同时间的顺序性相联系的由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必然联系,才是因果联系。

35.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错误。(l)错误。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3)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4)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36.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答:错误。这是把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l)知识或认识从根据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问题。(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但人们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37.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答:错误。

答:错误。(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是否真理,不依人们主观观念为转移,而是要看它是否符合实际。多数人公认的道理是一种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标准,也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当然不能认为就是真理。(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获得多数人的承认。但不能反过来说,多数人公认就是真理。历史上的封建迷信曾被多数人所信奉,但它不是真理。而且真理性认识的开始的时候,往往不被多数人承认,不能因此说它不是真理。(3)只有实践才能判定主观认识是否合乎客观实际,是否真理。

38.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正确。

答:正确。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l)生产实践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的因素。(2)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生产实践为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4)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而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39.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错误。

答:错误。(l)多数拥护的不一定就是真理。(2)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只有社会实践及其结果才能充当这一标准。而人们是否拥护,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作为客观标准。(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必然在指导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拥护,这是实践标准的作用。但不能说获得多数人拥护的就一定是真理。迷信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被多数人拥护,但却不是真理;如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开始时只有少数人拥护,也不能否认它是真理。最终还是由实践来证明其真谬。

40.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答:正确。理由如下:(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2)生产关系的三项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41.人口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错误。理由如下:人口生产只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物质资料生产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因

为:(l)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人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等生活必需品,才能进行其他活动。(2)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更替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

42.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反作用。

答:错误。理由如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通过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因而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并同落后思想展开必要的斗争,对于发挥先进思想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4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正确。(l)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活动的基础。③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面貌,决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④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最终决定着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

44.劳动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答:正确。

答:正确。(1)劳动是体现人的本质的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全部丰富性展开的形式。

(2)劳动即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要停止了劳动,不出几个星期,整个社会就会灭亡。劳动中产生的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社会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3)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形式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整个社会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和劳动的过程中得到展开的。

45.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答:错误。理由如下:(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③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④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

46.人的自觉活动意味着可以不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错误。

答:错误。理由如下:(l)人的自觉活动并不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相反,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目的,达到预定的效果。(2)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②人的思想、动机、目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③人的自觉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人的活动对社会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人只有通过自觉改造社会的活动才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②人只有通过自觉活动才能运用和驾驭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必然中获得自由;③人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实现,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4)由上可见,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关系是:承认和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自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自觉活动又是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47.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正确。

答:正确。(1)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才能起作用。(2)上层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所维护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它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3)因此,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48.“只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搞好了。”

答:错误。(1)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指的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思想保证,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二者不能互相混淆和互相代替。(3)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它不能代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就会诱发人们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错误)

49.“人性是自私的。”

答:错误。(1)“人性自私”的观点以人有“趋利避害”的行为作为依据,认为“人是自私的动物”。这是错误的。因为,“趋利避害”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把生命物质的本能说成是人的本性,就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公有制社会,人们就没有自私观念;私有制产生后,才产生了私有观念;私有制消灭以后,人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可见,把自私说成人的天生本性并将永恒存在,是不科学的。(3)从思想方法上看,认为“人性自私”也是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如上所述,在没有私有制的社会里,并没有私有观念;就是在私有制社会里,自私也并不是一切人的共性,共产主义觉悟高的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就是证明。(错误)

50.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答:错误。

答:错误。(1)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不能把人的价值仅仅归结为自我价值,更不能片面夸大自我价值,把它看成是人的惟一价值。(2)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要尊重自我价值,因为一个人连自己的最基本的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就根本谈不上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其次,必须以社会价值为前提,没有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也谈不上满足个人的需要。(3)片面强调自我价值,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51.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职务的高低。答:错误。

答:错误。(1)职务高低与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有一定联系。如果一个人所任职越高,又全心全意为国为民谋利益,则他的贡献就越多,社会价值也就越大。(2)不能把一个人职务高低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绝对化。职务高低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人职务很高,却不能忠于职守,而是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地向他人和社会索取,他就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是社会的蛀虫。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进行创造性劳动,则他的贡献,不仅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延及后世,为人类造福,其社会价值就不可估量。

5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错误)

答: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3.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中。(正确)

答:正确。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54.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答:错误。(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它不不包括所有的个别。

5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错误)

答:错误。(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挑战。

(2)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56.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错误)

答:错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辨析题(6)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辨析题(6) 5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 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一部分。 (2)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 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所以,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2、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错误) 答:(1)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 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 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 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2)中国资产 阶级理应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但因为其自 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它始终没有水平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3)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这个要求,成为了中国 革命的领导阶级。而且,中国的无产阶级因为其自身的很多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负 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也是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4)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个重 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理解清楚。在民主革命早期,

(完整版)专升本政治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问题 B ?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D .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二个的问题 2.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 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 A.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实践 B.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 C.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D.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A ?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 ?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 ?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答案——政治(考生回忆版)

成考答案——政治篇 一、选择题: 1、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D(为人类...) 3、D(...具有能动作用) 4、A(...是相互依存的) 5、B(趋势和道路) 6、A(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7、B(从概念到判断) 8、D(制约...) 9、B(人与自然...) 10、D(在国家...) 11、D(政治上层建筑...) 12、A(独立自主) 13、A(工人阶级) 14、D(基本内容) 15、A(没收政策) 16、C(长期共存...) 17、B(邓小平理论) 18、C(解放..) 19、B(社会主义...) 20、C(富强...) 21、C(生产力...) 22、B(经济...) 23、A(丝绸之路...) 24、D(人民...) 25、D(民族区域自治) 26、A(人民...) 27、B(培育...) 28、B(爱国...) 29、D(以人为本) 30、B(就业...) 31、D(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32、C(台湾问题)

33、D(农民阶级) 34、B(党的领导) 35、C(执政能力建设...) 36、D(共和国勋章) 37、C(2019年9月) 38、B(首次突破1万美元) 39、A(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40、C 二、辨析题: 1.从性质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 答:此观点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其革命对象是具有权力剥削性质的剥削集团,例如帝国主义集团、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官僚主义者阶级等。一些非权力性质的剥削阶级(例如民族资产阶级)、非剥削阶级(例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结合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 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础上进一步消灭一切剥削阶级的革命,非剥削阶级(例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结合成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跟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对象和革命力量的构成都不等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答:此观点错误。 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但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源.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各种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霸权主义。其中,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2014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重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 A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两者有没有同一性,精神是否认识物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选择题)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组成唯物主义阵营。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中国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中国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B客观唯心主义: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选择题) (1)相互区别: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2)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 4.意识的本质(选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人脑的重量、结构、功能说明人脑是高度严密的物质体系 (2)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形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有感性和理性在两种形式,同一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论述题或选择题)2011 答:(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及内部要素之间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2)同一性是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3)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包含两方面含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4)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一种趋势(5)两者是关系:A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暂时、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相互联系: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6)批判形而上学,不能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论述或选择) (1)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 A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使双方相互吸取讴里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C规定着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A推动事物量变发生涓长,为质变作准备 B促进事物质变,使旧统一体分解,新统一体产生 (3)矛盾既对立有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简述内因和外因及其关系(论述或选择)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部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部原因 (2)相互关系: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起决定作用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起加速和延缓作用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有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简述矛盾普遍性(共性、一般)和特殊性(个性、个别)的辨证关系(论述或选择)2012 答:(1)相互区别: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相互联系:个性是共性的基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是个性的共同本质,共性统率个性,特殊性不能脱离普遍性而存在(3)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共性可以转化为个性,个性也可以转化为共性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论述或选择) (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1.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物质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可变性 D.广延性 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D.内因论的观点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8.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感性理解的特点是 A.问接性、抽象性 B.直接性、形象性 C.真实性、可靠性 D.深刻性、逻辑性 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11.国家实质上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关 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 D.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12.经济基础是指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切生产资料的总和 D.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13.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80分)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3.时间的不可逆性是指它的 A.持续性 B.顺序性 C.一维性 D.广延性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5.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是否受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出现时间的先后 6.理性认识赖于感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 D.认识论上的唯心论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相同的 B.社会发展是一种受盲目力量支配的自发过程 C.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D.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起作用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 A.重视伟大人物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社会心理 D.人口因素 12.在自由和必然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3.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专项练习题(3)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专项练习题(3) 一 一、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的优劣有关”,这种关于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见解是( ) A.正确的 B.错误的 C.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 D.过分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哲学 B.法学 C.伦理学 D.语言学 3.社会存在是指( ) 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B.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D.自然与社会各种条件的总和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即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 A.宇宙神灵 B.劳动 C.人民群众 D.英雄人物 6.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艺术 B.国家政权 C.政党 D.哲学 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物与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8.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 ) A.环境问题 B.自然条件问题 C.发展问题

D.生育问题 9.生产关系所体现的生产过程中(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二、辨析题 1.劳动创造了人。 2.物质生产对人口生产没有制约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及其构成。 2.简述国家的实质。 四、论述题 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B 6.B 7.D 8.C 9.D10.C

200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辨析题(5)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选辨析题(5)41、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职务的高低。(错误) (1)职务高低与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有一定联系。如果一个人所任职越高,又全心全意为国为民谋利益,则他的贡献就越多,社会价值也就越大。(2)不能把一个人职务高低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绝对化。 职务高低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人职务很高,却不能忠于职守,而是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地向他人和社会索取,他就不但没有社会价值,而是社会的蛀虫。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实行创造性劳动,则他的贡献,不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延及后世,为人类造福,其社会价值就不可估量。 4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 (1)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决不是偶然的。 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产物。(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3、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创造最多、水平,所以,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很多

江西理工大学专升本政治复习要点

江西理工大学专升本 政治复习要点 论述题必看点 1、试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同样,正确的革命理论,只有同亿万群众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和形成。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天才人物主观臆造的东西,而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体系。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倾向;另一种是经验主义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割裂开来,都不能引导中国取得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就清醒地分析了国民

革命失败后的形势,适时地将革命进攻的方向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全党树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榜样。在“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毛泽东虽然屡遭排挤和打击,但他从未停止过同党内连续出现的“左”倾错误的斗争。1930年5月他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这篇文章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从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而伟大的事业。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正确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理论上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是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来了一番改造,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函授专升本政治复习试题

46.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47.简述大力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 ①必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②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③实施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48.简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②我国民族分布的特,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条件。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50.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说明这段话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3分) ①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注重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用新的理论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持点相结合。 5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被写进经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试用经济学原理说明我国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①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②是由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特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落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6、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进入新世纪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①、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2、完成祖国统一 3、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7、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②、我国民主党派成员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高和科学文化水平、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报效祖国的热忱。衩行这种制度的利于促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③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民主党派发挥着特殊作用。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每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公爱整体制约,不能离开整体。第二,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必须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简述我国社会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原因?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解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个诗句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度是 A.关节点 B.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C.质与量的统一 D.事物的根本性质 6.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 ) A.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支持与反对、准确与错误的关系 7.割裂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会导致 ( ) A.唯心论 B.机械唯物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是 ( ) A.将唯物论引入理解论 B.将辩证法引入理解论

C.将实践引入理解论 D.将现代科学引入理解论 9.生产实践处理的是 (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辩证法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1.阶级起源于 (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暴力镇压 B.劳动产品分配不均 C.社会分工不同 D.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12.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 )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B.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专升本教育学辨析题(1)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错) 2、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错) 3、教育从来都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错) 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阶段性。(错) 5、19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利托尔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对)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错)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它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对) 8、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错)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错)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对) 11、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是宫廷学校。(错) 12、教育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

育上的反映。(对) 13、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备和信息载体的现代化。(错) 14、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错) 15、教育学的源头是教育实践,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教育经验汇编。(错) 16、孔子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对) 17、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对) 18、“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是夸美纽斯的观点。(对) 1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对) 20、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是杜威。(对) 21、“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画上等号。(对) 第二章 1、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对) 2、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对) 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 A.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B ) 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二大 5.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6.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为(B) A.100万 B.200万

C.500万 D.1000万 7.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C )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D ) A.革命原因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9.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相结合的产物( A ) A.中国工人运动 B.中国革命实际 C.中国知识分子 D.中国国情 1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C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A )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革命党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练习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 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B.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C. 结束了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D. 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惟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形式 D.辩证本性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 B.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永恒运动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8、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客观精神 D.真理是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阶级压迫的工具 B.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D.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辨析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辨析题及答案 1 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错误。(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2)事实证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相矛盾的。人们越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相反,违反客观规律不仅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3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错误。(1)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源于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历史,所以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杰出人物并不能取代人民群众称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4和谐社会是没有冲突没有矛盾的社会。 错误(1)和谐,并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对立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属性。它们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达到动态的和谐; (2)和谐是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和平衡的存在状态

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和谐表明了事物的发展合乎逻辑或规律。 (3)因此,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状态,多元和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谐,“和而不同”才能和谐。和谐社会的美妙,并不在于无差别或“无矛盾”而恰恰在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矛盾。 5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表明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是可以被创造或消灭的。 错误。 (1)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其根本特点。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社会规律也具有规律的一般特点。 (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只是说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方式不同,并不否认其客观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的活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社会规律。 6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正确。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历史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