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的关系

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的关系
褪黑素与免疫调节细胞的关系

色氨酸

色氨酸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不断加大,这些因素不断刺激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使人产生各种应激,进而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免疫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当应激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机体功能的损伤。 应激是机体接受应激原刺激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方面。研究表明,长期慢性应激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同时HPA (下后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轴功能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分泌促肾上腺髓质激素,产生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若应激持续存在则HPA轴继续亢进,机体相应会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快感缺乏、思维迟缓、运动迟滞、食欲降低、睡眠减少等。 色氨酸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参与痛觉、睡眠、摄食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缓解应激等多种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色氨酸的需要量并不大,但机体在受到应激等刺激下,由于代谢通路的改变,分解速度加快,机体需求加大。色氨酸又是一种对许多氧化剂高度敏感的色氨酸,在体内的分解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氧化脱羧生成5-羟色胺(5-HT)和经犬尿氨酸途径最终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机体受到应激时,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造成氧化损伤。有些自由基同时又是信号分子,能影响免疫系统。在应激状态下,体内色氨酸分解代谢加快,脑中5-HT水平也随之下降。5-HT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影响大脑的神经系统,帮助机体应对不同的情况。

此外,国外已有研究发现5-HT与机体免疫调节有关,5-HT 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包括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活性的激活或抑制效应。 研究表明褪黑素有助于维持机体炎症-抗炎症平衡,使机体免受炎症损伤。而褪黑素是色氨酸5-HT通路的代谢产物,由此推论,色氨酸可以通过其相关代谢产物对小鼠免疫器官发挥作用。色氨酸对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及免疫的调节,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5-HT和褪黑素等来实现,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分析.docx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分析 一.褪黑素简介 (1)褪黑素的分子式为C13H16N2O2,相对分子质量为232.27,熔点为116 ~118℃,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松果腺细胞内进行,以色氨酸为原料,经羟化、脱羧及N-乙酰转移酶等的催化作用,最终形成褪黑素。 (2)褪黑素((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作为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哺乳动物和人)神经内分泌激素(吲哚胺类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有调节睡眠/ 觉醒周期、免疫调节、细胞凋亡调节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类和哺乳动物血清褪黑素浓度呈昼夜节律性波动,表现为夜间分泌达到峰值,白天则降至谷值。 (3)褪黑素的化学结构: 二.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分析 (1)褪黑素对植物生长调节的作用 ①促进根的生长与再生: (i)在植物中褪黑素具有与吲哚乙酸(IAA)相似的生理功能。可能因为褪黑素与吲哚乙酸具有相似的结构,所以它可能结合在吲哚乙酸受体上行使相应功能; (ii)低浓度可以促进不定根和侧根的形成,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因此,褪黑素促进植物生根的作用与其施加浓度密切相关,主要作用方式是以提高内源吲哚乙

酸的含量为主;(实验植物:羽扇豆、樱桃) (iii)与吲哚乙酸的内源含量水平相近,推测二者可能协同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实验植物:羽扇豆、单子叶大麦、燕麦、牧草) ②提高种子萌发率: 褪黑素很容易进入种子内部,并且褪黑素具有抗氧化能力,因此可以保护种子内的脂类抵抗氧化伤害,从而提高了其活力和萌发率; ③对植物繁殖的调节作用: 植物内源褪黑素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花的发育,对植物的繁殖有一定的作用,起到类似开关的作用,引导植物由有性向无性生殖转换。 (2)褪黑素在植物中的抗氧化作用 ①原理: (i)褪黑素吲哚环5位上的甲氧基和侧链上的N-乙酰基是褪黑素清除活性氧(ROS)的必需基团。褪黑素主要通过提供电子来清除ROS,失去电子后 褪黑素本身变成了毒性很低的吲哚阳离子,后者进一步清除ROS,转变成N -乙酰-N2-甲酰-5-甲氧犬脲酰胺(AFMK),AFMK比褪黑1 素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两者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褪黑素对ROS的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案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以外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免疫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而泪液、胃液、唾液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分泌物,故也属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屏障,是指机体体表的皮肤和所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结构,微生物只有通过皮肤和黏膜才能侵入体内,因此皮肤和黏膜构成了动物体防御外部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健康的皮肤黏膜,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是不能通过的。皮肤和黏膜的机械阻挡和排除是主要作用,如呼吸道纤毛上皮的摆动,尿液、泪液、唾液的冲洗。 此外,皮下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液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等,都具有抑制或杀灭局部病原菌的作用。再者,皮肤黏膜上存在着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2、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名称来源功能 具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 合物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 细胞 √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 疫效应 √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 三、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四、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调节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10.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 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 11.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是() A.抗原的存在 B.抗体的存在 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D.补体的存在 E.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存在 12.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基础主要是() A.MHC多态性 B.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C.AICD对特异性应答的反馈调节 D.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E.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13.关于抗原对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的前提 B.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的能力 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 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 E.抗原的质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 14.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 B.免疫调节的机制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应答的强弱 C.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分为免疫系统内调节和免疫系统外及个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D.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或异常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15.关于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揭开褪黑素的神秘面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0746295.html, 揭开褪黑素的神秘面纱 作者:陈阳美等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3年第03期 褪黑素又称美拉托宁,主要是由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的合成受光周期制约,与年龄有很大关系。正常情况下,松果体在黑暗的条件下才会产生褪黑素,一般是每晚20点左右开始,随後含量逐渐上升,23点後迅速升高,凌晨两三点达到高峰(因此又被称作黑暗 激素),然後逐渐下降,睡眠逐渐变浅,直到早晨自然醒来。 人在儿童期的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最高,青春期时分泌量略有下降,以後褪黑素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特别是35岁以後,体内分泌的褪黑素明显下降,到老年时,褪黑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渐渐趋于平缓甚至消失。 褪黑素在体内有自己的代谢途径,口服褪黑素七八个小时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不会在体内蓄积,所以毒性较小。它与其他安眠药的最大区别在于用後不会成瘾,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褪黑素相对安全,但也不能过量补充,过量服用可能造成低体温、认知功能损害、白天疲乏、头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对女性,可能因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对男性,则可能降低性欲。服用大剂量褪黑素甚至可能促使大脑血管收缩,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褪黑素是内分泌系统的同步器,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它具有较广泛的生理活性,与个体发育、生殖功能、脑功能都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褪黑素生物作用十分广泛,除能较好地改善睡眠之外,还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的作用。对此,我们分能力和潜力两方面介绍其作用。 能力篇 近年来,国内外对褪黑素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保健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其确实具有促进睡眠、延缓衰老、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不过,其最被认可的主要还是帮助睡眠和调整时差,可改善睡眠质量,尤其对失眠的老年人及因夜间工作需要在白天睡眠者效果更好。 褪黑素有“体内安眠药”之美称,正常情况下人体自己就能分泌,而且分泌非常有规律,即受光线控制。在夜晚或光照较弱的情况下,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较多,只要一见光,褪黑素就会停止分泌。通常在褪黑素开始分泌後两三个小时睡觉人体会获得最佳睡眠,所以建议每晚22-23点休息,不要睡得太晚。 潜力篇 褪黑素除确定能够改善睡眠、调整时差外,实验中还发现它很可能具有以下功能——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 中成熟)和_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 防线; I第二道防线: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 第二道防线; I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_______ 和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助学巧记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 线,能处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 腺、泪腺 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色氨酸与褪黑素的关系

色氨酸与褪黑素的关系题记:这几天,舍友因为失眠,在睡前把整粒的天王补心丸嚼了数口并吞水服之,学过方剂的都知道里面的一种成分——朱砂,便是有助于重症失眠的患者。不禁让我想起脑白金曾在广告宣称自己助眠的成分其实是褪黑素,这也是近些年研究很火热的一种物质。对于它的认识也是莫衷一是,那么究竟什么是褪黑素,他跟色氨酸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就带大家剖析一下。了解色氨酸 色氨酸的化学名称为α-氨基- β-吲哚丙酸,有3种同分异构体:L型、D型 和消旋体DL型。1825年,色氨酸首次被发现,1902年,由Hokinst首次从酪 蛋白中分离获得。L-色氨酸又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L-色氨酸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不能通过自身合成。所以,人和动物只能 通过食物来摄取L-色氨酸。D-色氨酸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之中,动物中含量极少,而且在人体内几乎不发生代谢作用,也无毒性。 现在国内外不少地区都把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强化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近年来发现,色氨酸不只是用于静脉营养输液,而对失眠症、抑郁症、躁狂症及止痛等亦有良效。色氨酸口服后在肠道吸收。2小时内血中药浓度明显 升高,60分钟达最高峰,半衰期为小时。有报道如与维生素B6和C并用,可 提高其血浆浓度。它能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羟化酶作用下转为5-羟色氨酸,再经脱羧酶转化为5-羟色胺(5-HT),其主要最终产物为5-羟吲哚乙酸 (5-HIAA)和犬尿酸从尿液排泄。 关于褪黑素 褪黑素,又名褪黑激素,松果体素、褪黑色素,简称MT(Melatonin),是吲

哚类化合物。1958年,皮肤专家Lemer等首先从牛的松果体分离得到的一种激素,用之饲喂青蛙时,可使深色的蛙皮褪色,因而命名为褪黑素。褪黑素是人和动物脑内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人在6岁时达到顶峰,后则逐渐减少分泌。 内源性褪黑素是由靠近上中脑的神经内分泌器官松果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合成的原料主要是L-色氨酸。内源性褪黑素具有参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和睡眠的生理作用。市售褪黑素多为化学合成。 人脑中的松果体是以一条蒂(Stalk)附着于第三脑室后壁的、豆粒大小的一块组织,能维持体内其他激素的正常水平和调节它们的正常循环。松果体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生物时钟,它能感觉到昼夜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从而调节机体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来适应它。因此有人称它为人体内的第三个眼睛。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 光照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所以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几乎无光照抑制,褪黑素分泌开始增加,引导人们正常人睡,凌晨2:00—3:00时褪黑素分泌达到高峰,此时人们进入了深睡眠期;次日早晨光照再次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人们就会慢慢醒来。与此情况类似,冬天和下雨天,因为光照都比较弱,褪黑素分泌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容易犯困,睡眠多。 雌雄之辩 ①色氨酸与肝昏迷治疗 在《公共营养学》这本书,关于氨基酸分类的章节里看到一句话:色氨酸、苯丙氨酸及酪氨酸3种芳香氨基酸(AAA)主要在肝中分解代谢……高胰岛素血症还使5-羟色胺生成增加。结果进入脑组织的AAA与5-羟色胺都增加,这可能是肝昏迷发生、加重的因素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抵抗各种细菌、病毒、污染物及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攻击。 清除新代谢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 修补受损的组织器官,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免疫细胞和有机器官构成的网状系统,它遍布整个人体,能自动对抗外来的有害物质,清除坏死细胞,并毁灭可能致癌的突变细胞。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其主要的免疫器官有骨髓、扁桃体、胸腺、脾脏、盲肠、骨髓、淋巴结、淋巴管。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 扁桃体位于咽部,是制造淋巴球与产生抗体的地方,人的淋巴球会对由口腔(食物及空气)进入的细菌产生反应。 胸腺属于中枢淋巴器官,位于胸腔顶部,是系统发展功能的中心,它负责训练免疫细胞让它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能供应具有免疫力的细胞到所有周边淋巴组织,也是淋巴干细胞增生并分化成T淋巴球之处。 脾脏位于腹腔内,近似卵圆形或指形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是血液的过滤器。脾脏常会因疾病而肿大,没有脾脏者,较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骨髓为白血球、红血球衍生与形成的主要器官,能产生定型与成熟的淋巴球,并将其释放进入其它淋巴器官及血液循环系统,进

行特定免疫功能。 盲肠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大量的淋巴小结,它们会在此互相融合并伸入粘膜下层。 淋巴结为体内重要的防御关口。沿着淋巴管的途径分布,具有过. . 滤免疫反应、再循环的功能,还具有清除淋巴异物的功能。细菌进入淋巴结后,约有99%会陷在其中,并受摧毁。 淋巴管为淋巴液在体内特定部位循环的管道,负责将淋巴液由组织带入血液中。 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但T细胞形成于胸腺,它的主要功能是消灭外来侵袭物。 成熟且经过启发的T细胞将演变为以下各种细胞: 辅助细胞:确认入侵者,发送讯号,召集B细胞及巨噬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褪黑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0 前言 (3) 1 褪黑素的生理功能 (3) 1.1褪黑素的产生 (3) 1.2调节生物节律 (4) 1.3调节免疫系统 (4) 1.4抗衰老 (5) 2 褪黑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5) 参考文献 (5)

褪黑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摘要:综述了褪黑素的产生,调节生物节律,调节免疫系统,抗衰老方面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褪黑素;生物节律;免疫系统;抗衰老;畜牧业中应用Melaton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Abstract:reviewed the production of melatonin, adjust the biological rhythm, adjust the immune system, anti-aging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imal husbandry. Keywords: melatonin; Biological rhythm; The immune system; Anti-aging; Application in animal husbandry. 0前言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主要激素,随着多年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褪黑素具有很多生理作用,而且这些生理功能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在,在各方面都有对其的应用,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这里主要介绍褪黑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褪黑素的生理功能 1. 1 褪黑素的产生 褪黑素是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在视网膜、眼眶腔的副泪腺、唾液腺、肠的嗜铬细胞和红细胞中也有分泌【1】。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过程如下:(1)色氨酸在色氨酸羟化酶(TPH)的作用下转变成5-羟基色氨酸; (2)25-羟基色氨酸脱羧酶(25-HT-POC)催化成5-羟色胺;(3)在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NAT)和羟基吲哚氧位甲基转移酶(HIMOT)的作用下, 5-羟色胺经N-乙酰羟色胺转变成褪黑激素( N-乙酰-5-甲氧基色氨)【2】。在动物体内,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白天分泌减少,夜晚分泌增加,研究表明,松果体褪黑素的昼夜节律波动,与光线和视觉对松果体的影响有很重要的关系,也与交感神经支配活动有关。

褪黑素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的食物来源

褪黑素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的食物来源 摘要:褪黑素是由大脑中松果腺所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其对调节生物节律、抗氧化、稳定性腺功能以及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泌量会越来越少,因此,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褪黑素来满足人体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褪黑素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褪黑素是由大脑中松果腺所分泌出的一种激素,简称为MT,化学名称5一甲氧基一N一乙酞色胺。尽管每天人体的分泌量很少,却具有极重要的生理功能。MT的研究已涉及到调节生物节律、抗氧化、稳定性腺功能以及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并取得广泛进展。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泌量会越来越少,因此,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褪黑素来满足人体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早期研究认为,仅脊椎动物松果腺能合成和分泌褪黑素。近年发现,褪黑素在植物中亦广泛存在。 1.MT的分泌及消除的特点 对松果体及其分泌的MT而言,人们最早注意的是内分泌生理学,主要研究MT对神经内分泌一生殖轴的调节作用。据研究人员报道,MT除松果腺能分泌外,唾液腺、红细胞、视网膜、负泪腺等也能参加分泌。新近研究表明,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也能产生一定量的褪黑激素,被肠粘膜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MT的分泌具有以下2个显著的特点: 1.1MT分泌具有节律性。 MT在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较少,因此,夜间是机体获得MT的良好时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夜班工作者癌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普通人,同样的结果也存在于啮齿类动物中。 1.2MT在肝脏和脑内代谢。 MT生成后,在肝脏和脑内代谢,其中经肝脏是主要的代谢途径。在肝细胞中,MT主要生成6一羟基褪黑素,少量有去甲基代谢途径,代谢后均失去生理活性。MT吸收后,10分钟内整体消除较快,40分钟后整体消除较慢。MT的代谢产物主要从尿中排出(约占70%),还有约20%从粪便中排出,尿中其他排泄方式还有MT原形(少于10%)。 2.MT的生理功能 2.1MT的抗氧化作用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国匠金瘥堂盘盍;塑!生!旦筮!!鲞筮!翅!!坦婴型i!!型』坐塑堂堂地婴!!堂2眨:丛垃2鲤!:!吐≥!:盟垒垒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董巧凤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成功从动物体尤其骨髓中分离获得。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组织和细胞 如骨、脂肪、成软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这种潜能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它可向受损的组织定向迁移以 修复受损组织。体外资料研究表明,不管协同刺激信号存在与否,都具有低免疫原性。在体外MSC 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可抑制同种异体抗原或丝裂霉素刺激的T细胞扩增,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增 殖,同时还具有调节炎性细胞的免疫活性使其向抗炎细胞分化的作用。因此,系统了解MSC的生物 学、免疫学特性将为人们深入阐明其免疫调节机制,并将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病、组织修复及移植 提供依据。 关键词间充质于细胞;免疫调节;T淋巴细胞;因子 Immunomodulafionbymesenchymalstemcells DONGQiao-feng (DepartmentofHematology,theHospitalofHezecie,Heze274000,china) AbstractMesenchymalstemcell(MSC)havebeenidentifiedinanimals.Asstemcells,theyhavethea. bilitytodifferentiateintomultiplecelltypes,such鹪bone,fatandcartilagecells.Thispotentialmightpro- videexcitingtherapeuticpossibilities.MSCprerentiallyhometodamageddssueandmayhavetherapeutic potential.InvitrodatasuggestedthatMSChadlowinherentimmunogenicityastheyinducehttle,ifany, proliferationofallogeneiclymphocytes.Instead,MSCappeartObeimmunosuppressiveinvitro.Theycanin? hibitT—cellproliferationstimulatedwithalloantigensormitogens,andpreventthedevelopmentofcytotoxicT- eel.aswellaspossessthepossibleimmunoregulationtodifferentinflammatorycells.Abetterunderstanding oftheMSCimmunoregulationmechanismwillprovidepossibleclinical.applicationsiningautoimmunedisor- ders,tissuerepair,therapy—resistantsever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ndinthetreatmentoforganal? lograftsrejection. KeyWords Mesenchymalstemcell;lmmunoregulation;Tlymphocyte;Factor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stemcell,MSC)是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也存在于脐血、外周血、肺、肝脏、脂肪组织和头皮组织及各种胎儿组织中。这类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造血细胞以外的多种组织细胞,如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近年研究表明,MSC除支持体外造血、促进体内造血重建外,还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因此,MSC在组织工程(如心脏修复和骨科疾病)、细胞治疗、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最令我们关注的是其能逃避免疫识别并抑制免疫反应。 作者单位:274000,菏泽市立医院血液科 审校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郭成山1MSC的生物学特性及细胞表面标记 MSC可从骨髓悬液或分离的组织中获得,在培养板或培养瓶以不同浓度完全培养基37℃5%CO:培养几个小时,一些细胞就黏附到塑料瓶基底面(非黏附细胞2—3天后除去),黏附细胞扩增形成成纤维细胞样集簇即成纤维细胞菌落形成单位,10天后可以定量。正常黏附细胞生长迅速,因此,细胞融合前必须分离,在大的培养瓶中扩增,否则,他们将停止生长,并趋向分化为前脂肪细胞。培养3~5周,收获纯系细胞群,细胞可以扩增达40代而无自发分化‘1引。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MSC细胞表面标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但目前尚未发现其特异性的标记物,但仍可基于混合的免疫表型而被识别,其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如CIM5和CD34),也不表达内皮标志(如CD31和PECAM一1),但表达CDl05、CD73、 万方数据

色氨酸与褪黑素的关系

色氨酸与褪黑素的关系 题记:这几天,舍友因为失眠,在睡前把整粒的天王补心丸嚼了数口并吞水服之,学过方剂的都知道里面的一种成分——朱砂,便是有助于重症失眠的患者。不禁让我想起脑白金曾在广告宣称自己助眠的成分其实是褪黑素,这也是近些年研究很火热的一种物质。对于它的认识也是莫衷一是,那么究竟什么是褪黑素,他跟色氨酸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就带大家剖析一下。 了解色氨酸 色氨酸的化学名称为α-氨基- β-吲哚丙酸,有3种同分异构体:L型、D型和消旋体DL型。1825年,色氨酸首次被发现,1902年,由Hokinst首次从酪蛋白中分离获得。L-色氨酸又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L-色氨酸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不能通过自身合成。所以,人和动物只能通过食物来摄取L-色氨酸。D-色氨酸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之中,动物中含量极少,而且在人体内几乎不发生代谢作用,也无毒性。 现在国内外不少地区都把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强化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近年来发现,色氨酸不只是用于静脉营养输液,而对失眠症、抑郁症、躁狂症及止痛等亦有良效。色氨酸口服后在肠道吸收。2小时内血中药浓度明显升高,60分钟达最高峰,半衰期为15.8小时。有报道如与维生素B6和C并用,可提高其血浆浓度。它能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羟化酶作用下转为5-羟色氨酸,再经脱羧酶转化为5-羟色胺(5-HT),其主要最终产物为5-羟吲哚乙酸 (5-HIAA)和犬尿酸从尿液排泄。 关于褪黑素 褪黑素,又名褪黑激素,松果体素、褪黑色素,简称MT(Melatonin),是吲哚类化合物。1958年,皮肤专家Lemer等首先从牛的松果体分离得到的一种激素,用之饲喂青蛙时,可使深色的蛙皮褪色,因而命名为褪黑素。褪黑素是人和动物脑内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人在6岁时达到顶峰,后则逐渐减少分泌。 内源性褪黑素是由靠近上中脑的神经内分泌器官松果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合成的原料主要是L-色氨酸。内源性褪黑素具有参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和睡眠的生理作用。市售褪黑素多为化学合成。 人脑中的松果体是以一条蒂(Stalk)附着于第三脑室后壁的、豆粒大小的一块组织,能维持体内其他激素的正常水平和调节它们的正常循环。松果体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生物时钟,它能感觉到昼夜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从而调节机体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来适应它。因此有人称它为人体内的第三个眼睛。 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 光照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所以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几乎无光照抑制,褪黑素分泌开始增加,引导人们正常人睡,凌晨2:00—3:00时褪黑素分泌达到高峰,此时人们进入了深睡眠期;次日早晨光照再次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人们就会慢慢醒来。与此情况类似,冬天和下雨天,因为光照都比较弱,褪黑素分泌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容易犯困,睡眠多。 雌雄之辩 ①色氨酸与肝昏迷治疗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想一想:免疫系统的组成层次中谁最重要?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思一思: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战者与作用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直接杀死抗原? 知识点三免疫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议一议: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自我校对: ①骨髓②胸腺③生成、成熟④T⑤胸腺⑥骨髓⑦抗体⑧浆⑨T⑩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淋巴因子?衰老○21破坏○22癌变○23系统性红斑狼疮○24再次○25相同抗原 ○26发作迅速○27严重损伤○28遗传倾向○29T细胞○30一切○31疫苗○32器官移植 想一想:免疫细胞 思一思:体液免疫的参战者是抗体,作用对象是抗原;细胞免疫的参战者是效应T细胞,作用对象是被抗原入侵的细胞(靶细胞),无论抗体还是效应T细胞,它们均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抗原多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议一议:与正常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的最大特点是抗体分布场所不同——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则吸附于某些细胞(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表面上。

1.免疫概念 免疫,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的三道防线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

常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doc解读

常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药治疗的特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临床上应用不同种类的中药,治疗因免疫异常引起的各种风湿病临床症状。现将常见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人参 1)药理作用 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调节网络的活动。 (2)通过作用于垂体前叶释放ACTH,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功能起到促进作用。(3)促进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合成,能增强体质,改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2)临床应用 (1)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减少,补体C3、C4下降,T辅助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亢进,增强NK细胞功能。 (2)用于免疫病患者经常感冒、喘息时,但需在无内热证时方可使用,如四君子汤。(3)自身免疫病导致白细胞减少,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气虚乏力者,如人参养荣丸。(4)慢性肠病性关节炎脾气虚者,如参苓白术散。 (5)结缔组织病出现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减退,肺肾两虚型气喘者,如参蛤散。 3)注意事项 (1)人参能提高体液免疫,激活抗核抗体,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不宜使用。 (2)人参能提高免疫球蛋白,已有免疫球蛋白升高者,不宜使用。 2.黄芪 1)药理作用 (1)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2)可诱导抗原刺激后的CD4+T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生成IL-2,能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IL-2活性,同时可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具有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3)提高血浆内IgG、IgA、IgM、IgE的水平,提高体液免疫。 2)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病长期低热不退,证属气虚发热者,如补中益气汤。 (2)自身免疫性肾损害、水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者。 (3)各种免疫病等致血细胞减少症,如当归补血汤。 (4)风湿病体虚自汗乏力者,如玉屏风散。 (5)血管炎等致溃疡久不收口或慢性感染者,如透脓散。 3)注意事项 (1)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期有实邪者,不宜使用黄芪;若虚实夹杂,应配伍祛邪药,扶正与祛邪兼顾。 (2)体液免疫亢进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抗体高滴度者,使用黄芪应与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 3.甘草 1)药理作用 (1)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增强体液免疫,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又能抑制体液免疫,降低IgE和组胺的合成,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