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能源发展研究课题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90年的10.39亿吨增至2006年的22.1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能源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煤炭在常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2006年其比例已降到69.4%;油气消费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23.43%;一次电力比例上升迅速,达到7.2%。但由于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

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经济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严重损害我国已十分紧缺土地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1.5~2.0万公顷,其中耕地占30%。其次,煤炭开采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2000年,全国煤矿废污水的排放量达到27.5亿吨。全国累计有400多条河流受到煤矿污、废水的污染。第三,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第四,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90%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第五,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治污成本较高,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

同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当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空

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一方面,全球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促进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力度,尽量抑制、减少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减少煤炭消费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在境外获得减排抵消额,有可能实现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质性转让。因此,这种机制有可能对国内能源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可再生和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比例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气候变化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现在就必须毫无迟疑实施能源结构优化,缓解未来环境、气化变化给我们带来压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用能优化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推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进而推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逐步优化。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风险基金,加大基础性勘探投入。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加大对其他种类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投入。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还较低,仅为23%和10.7%,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实施“战略西进,加强海域”,油气勘探难度逐

步加大,勘探成本上升。应根据新的油气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调查,建立油气资源的战略后备区。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设立风险勘探基金,鼓励石油公司加强风险勘探。制定政策鼓励、督促石油公司提高油气资源风险勘探基金,以便完善商业性勘查投资体制,加强能源.

资源勘探,提高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后备保障程度。

二是优先发展水电资源,加快发展核电等可再生资源。国家应恢复对水电的前期工作,加强水资源普查和水电规划工作,增加水电项目储备。积极开发西部水能资源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要与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水电公平待遇。国家应从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环境保护、保持国家核能力角度出发,制定我国中长期核电规划。在核电建设中,国家要在融资政策、还贷期限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吸取国际上的技术进步和改造经验,尽快实现核电设备供应、建设和管理上的国产化;打破核电建设生产的垄断,准许其它发电商参与核电的建设生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核电成本和上网电价高的问题。成立专门机构协调解决统一技术路线、设备国产化、统一对外招标等重大问题。加快风能资源评价和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努力提高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为我国风电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明确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发展目标、比例、达到最低的数量要求,使可再生能源电力获得合理的优先发展机会。国家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

建立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渠道。

三是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石油公司加快分享海外油气资源的节奏和比例。简化石油公司海外投资的审批手续和程序;加强协调三大石油公司海外业务,一致对外,避免国内企业在海外油气市场的恶性竞争;要从外交和军事上对油公司的海外勘探开发业务给予必要的支持。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石油市场,

把国际市场作为我国获得国外油气资源的主要手段,参与国际油气市场的现货和期货交易。

四是推动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煤炭仍将在我国未来能源供应体系扮演重要角色,加大对优质煤炭资源(低灰、低硫、高热值)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我国应优先发展清洁煤发电技术,大力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作为今后发展的主力机组,同时发展CFBC作为补充,有计划安排IGCC和PFBC示范项目;全面推广烟气脱硫技术,发展低氮燃烧技术;加强对工业锅炉的改造和治理,大力发展先进的工业锅炉技术。积极探索煤炭清洁利用的新途径,包括煤化工多联产技术、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走煤炭清洁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在煤洁净利用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煤洁净利用技术成本还较高的情况下,应重视优质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优先使用优质煤炭资源,努力降低用煤环境污染。

五是以经济性为原则,合理地利用优质能源。今后应逐步将煤炭

资源开采、运输和利用中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损失等外部成本逐步计入到煤炭价格当中,适当提高煤炭价格,提升优质能源的竞争力,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尽快形成合理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优先发展商业、民用天然气市场。(执笔人:陈吉乐)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_邹璇

作者简介:邹璇(1973.9-)男,湖南祁阳人。南开大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副院长,就职于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 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领域: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 邹 璇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400067) 摘要: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使能源发展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是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能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性,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应该在未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使其优质化、合理化。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应充分考虑能源的影响作用。我国现在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在这样的增长力度下,能源结构调整应做出充分适应,以保持增长和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都高于储量所占的比例,而我国能源总量相对不足,占世界储存比例低。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可采 储量只有89.8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5.26%,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2.49%,相当于美国的10.18%,前景很不乐观。我国油气资源也严重短缺,根据2000年调查资料,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6%。目前我国石油年产量为1.6亿吨,预计可采量为118 158亿吨。开采年限最多几十年。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3.2亿到3.5亿吨,进口量将达1.6亿吨至1.9亿吨,2020年时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可能将达3亿吨,大部分将依赖进口。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 只有1074m 3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即使 按预计到2010年探明储量可能达4万亿m 3 和年产量700 740亿m 3(距市场需求缺口很大)计算,开采年限也不到60年。因此能源容量的局限性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寻找替代能源的缓冲时间紧迫。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扩大的能源供应,否则巨大的能源需求量会带来能源危机,而在有限的能源总量下,只能够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质量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 我国能源的资源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加快,能源供需结构矛盾愈演愈烈。能源“瓶颈”与能源的 低效率利用之间也存在尖锐矛盾,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我国的能源有效利用率又很低。能源的资源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三者之间矛盾已经以煤炭过剩的激化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研究能源结构优化十分必要。 一、研究现状 能源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无法满足经济增长要求的时候,又会阻碍经济增长。以Meadows 为首的罗马俱乐部一些经济学家曾在《增长的极限》(1972)的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能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我国能源的分布、结构现状等方面 [1][3] 。中国 能源能源分布不尽合理(郑明,2007):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海地区缺少常规能源,能源结构和能源质量较差,中国的能源构成以劣质能源为主 [2] ;我国能 源结构的矛盾,最根本地在于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消费趋势 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排序依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这5项能源为美国国内生产生活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动力。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最近的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7年达到峰值101.315Q Btu后,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95Q Btu。美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2007年至 2012年期间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国内能源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最终使得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在此时间段内下降了6.13%。 美国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各有偏重。根据2011年数据,交通运输业中石油是最大的能量供给来源,所占比重达到93%。

在工业生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平分秋色。美国的居民能源消耗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的变革,天然气在居民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绝对多数地位达76%。发电领域煤炭仍然是最大供应来源,但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日后可取代煤炭的强劲对手。 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表明2002至2010年制造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能源总耗/GDP)均有大幅下降 文献来源: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Show Large Reductions in Both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between 2002 and 2010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数据表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到2010年下降了17%(图1),而制造业同期产出总值仅下降3%。数据表明,单位产出值的所耗能源发生了显著下降。能源强度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了能源效率的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2018年年百万辆时代来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转向市场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万辆,2018年有望超过100万辆。随着产业补贴政策的不断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方向开始向“扶优扶强”转换,行业全面进入调整升级阶段。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在补贴退坡加速、外资品牌进入、双积分政策开启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政府驱动加速转向市场驱动。 一、迎来快速发展期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增速,新能源汽车2017年70万辆销量目标应该可以达成。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保持在40%至50%,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00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83%,月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9万辆,同比增长51.4%。 2017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覆盖范围包括补贴、基础设施、宏观统筹、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推动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的重要战略目标。其中,2017年9月公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双积分政策”)被普遍认为奠定了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该项政策将于2018年4月1日起实施,2019年开始正式考核。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进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双积分政策实施以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通过积分制借助市场的力量倒逼企业,推动企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政府补贴也将逐渐退出,通过市场调节激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国家对于产业的补贴政策正在加速退出,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全面退出。这也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培育市场模式进入尾声,企业主导培育市场新阶段开启,市场即将面临后补贴时代带来的考验。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电池成本的昂贵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落后,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依然处于弱势。市场预计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才能达到燃油汽车相同的购买经济性,未来3-8年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需要政策持续支持。张进华认为:“随着补贴的加速退出,应该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补贴退出、税收保留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研究计划提上议程,长安、北汽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抛出传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2017年以来,吉利、长安、长城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推出混合动力汽车以应对平均燃料消耗量挑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是一个有着亿人口和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960 13 从年改革开放以来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30 1978 别是近五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亿吨标准煤,23.7 2007 消费量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26.5 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能源大国,中国政府的能源管理机构显得薄弱而分

散,中国没有像绝大多数能源大国那样,设有能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 50委员会的能源局只有人,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所以至今管理 能源的政府管理机构不足人。这在国际上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事 24 100 情,因此关于中国能源管理机构的改革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 门话题。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新一届中国政府设立了高层 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同时组建了国家能源局,负责拟 定和组织实施能源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并承担国家能源委员会 办公室的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说明中指出,能源 关系国民经济、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妥善应对日益增长的 能源需求和复杂的国际. 能源形势,是我们必须长期面临的战略性问题。为加强能源战

略决策和统筹协调,方案提出设立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研究拟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 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新一届国务院机构设置、能源管理得到了加强,能源管理体制将进一步健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年1979 到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而同期年均增长5.4%GDP 2006 达到。基本实现了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经济总量翻两9.7% 番。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中国能源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多年来,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一直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能源发展研究课题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90年的10.39亿吨增至2006年的22.1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能源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煤炭在常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2006年其比例已降到69.4%;油气消费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23.43%;一次电力比例上升迅速,达到7.2%。但由于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 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经济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严重损害我国已十分紧缺土地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1.5~2.0万公顷,其中耕地占30%。其次,煤炭开采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2000年,全国煤矿废污水的排放量达到27.5亿吨。全国累计有400多条河流受到煤矿污、废水的污染。第三,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第四,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90%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第五,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治污成本较高,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 同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当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空

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一方面,全球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促进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力度,尽量抑制、减少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减少煤炭消费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在境外获得减排抵消额,有可能实现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质性转让。因此,这种机制有可能对国内能源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可再生和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比例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气候变化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现在就必须毫无迟疑实施能源结构优化,缓解未来环境、气化变化给我们带来压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用能优化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推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进而推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逐步优化。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风险基金,加大基础性勘探投入。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加大对其他种类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投入。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还较低,仅为23%和10.7%,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实施“战略西进,加强海域”,油气勘探难度逐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现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和任务

现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和任务 摘要:长期以来,受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制约,我国一直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的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增大、能源利用效率难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优质能源的利用比例。本课题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国家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和“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提出现阶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目标、思路和任务。 本报告从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入手,梳理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我国国情和发达国家经验,报告研究了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及任务,并提出了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的相关建议。 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现阶段我国能源发展主要面临着能源需求增长潜力巨大、能源供应不足、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减排形势严峻、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等挑战。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与世界及主要国家能源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了主要发达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总体上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结构优质化程度还很低。发达国家根据自身资源及技术条件,采取了不同的能源结构调整策略,主要经验是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发展核电、天然气和非水可再生能源,降低石油比重,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优化能源结构。 第三部分分析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目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和“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及对应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实施核电、水电、非水可再生能源并举,加大节能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发展策略。 第四部分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和任务。现阶段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坚持能源结构低碳化方向,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科学替代,多能并举,技术引领,增量优化和存量调整并重,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到2015年和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应分别降到63%和56%左右,石油比重分别达到19.5%和20%左右,天然气比重分别达到6.5%和9.0%左右,非化石能源比重分别达到11.5%和15%以上。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任务包括节能,发展清洁能源,进口国外优质能源,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等。 第五部分总结了全文观点,提出了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节能优先”战略;二是加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确保水电、核电、风电开发规模;三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四是加快清洁能源自主创新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碳减排;优化;路径 课题负责人:李琼慧 课题组成员:郭基伟代红才汪晓露

(完整版)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 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 (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主要包括能源储存结构现状和消费结构现状。首先,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煤,其次以石油为辅,天然气,水电,风力,核电只占很少的比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量畏惧世界第一。而其中标准煤占据十万亿吨,可供利用的为10,,1996年,其产量为13,8吨,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国山西称为煤海之都也不住为奇了。 作为工业的水黄金,石油是中国的第二大能源,而且其比重在不断加大,1950年其原产石油占世界第27位,至1986年,达到了1.3亿吨,位居世界第5位。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不稳地因数。 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燃气体,天然气自然在今后的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蕴藏在地层内,无需加工,易于管道运输。所以我国就给局这一特点而实施了“西气东输”这一重大工程,它的储存量是二十四万亿吨,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到1996年以开发了210亿立方米。 而正在开发的新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还不具有规模性,投入使用量很少,所以我国的能源储存结构可以归结为“富煤,贫油,少气” 而能源的储存也决定了其消费结构现状。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从第十个五年计划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5,,而另一份资料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中,煤站67.7,,石油站22.7,,天然气站2.6,,而新能源只占7,,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究其根本,煤的存量大,已然形成了已关的产业链,。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它对社会的发展乃至运作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火力发电,炼钢,炼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他有密切联系,所以消费就大,而其他能源如石

浙江省能源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浙江省“十二五”和中长期能源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规划院) 一、浙江省能源结构特点 (一)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品种以煤炭为主,产业能耗以二产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 1、能源消费品种 2009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1556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13276万吨,石油及制品消费2310万吨、天然气19.09亿立方米、水电、风电和核电396亿千瓦时、从外省净调入电量287亿千瓦时,煤炭、石油及制品、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的消费结构为63.2%∶21.7%∶1.5%∶13.6%。 我省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从1997年至今,煤炭消费量从4765万吨增加到13276万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维持在61%上下,最高年份达到67%,最低年份降至55%,但2004年以来由于重化工业发展和大批新建燃煤电厂投产,煤炭占比不降反升。2009年发电用煤7400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55.7%;供热用煤2200万吨,占16.6%,两项合计占72.3%。 1 / 23

2 / 23 石油及其制品(简称油品)消费从2000年的1120万吨增加至2310万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维持在20%左右。 我省自2004年接入西气东输天然气以来,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由2004年的0.31亿立方米增长至2009年的19.09亿立方米,消费比例目前为1.5%左右。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而快速发展,消费比例稳定在7~11%。 总体而言,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一次电力等清洁能源比重偏小,仅占15%左右。1997~2009年我省能源消费结构见图1—1。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9 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煤炭(%)油品(%)天然气(%) 水核风(%) 其他(%) 图1—1 浙江省1997~2009年能源消费结构 与广东、台湾、日本等国内外资源禀赋条件相近的发达地区相比较(见图1—2),2007年广东省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的结构比例为41.1∶34.9∶0.3∶23.8,消费结构明显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报告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少用煤,发展气

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中国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是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能源消费结构必须优化,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逐年增加,新能源的开发也将加大力度,经济整体上必须向低碳转型。今年2月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并制定出近期抓好的6项工作,包括:编制好“十二五”能源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落实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构建以低碳排放为主的工业、交通、建筑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全方位拓展能源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加强煤电油运供需衔接,满足居民生活和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需求。 2. 出于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CO2排放量增长迅速。1978年中国CO2总排放量为1 3.8亿吨,2007年增长到60.1亿吨,30年增长了3.35倍,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比重,减少CO2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大势所趋。气候变化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挑战。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 3. 出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潜力:中国的盆地面积大、沉积岩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已评价沉积盆地150个,拥有石油资源量909亿t,占石油总资源量的96.7%。9个主要盆地拥有天然气资源量30万亿m3,占全部天然气资源的80%,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北地区。正因为工作程度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的方针是“深化东(中)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辟新区”,加大对低勘探程度、勘探难度大地区的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通过对陆地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及管辖海域的地质调查与远景评价,天然气的前景非常乐观的。目前在渤海湾、青藏高原、南方海相碳酸碳地区都有新的突破。 C.调整路径 1.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效率高、污染小的优质能源,其燃烧造成的污染较小,约为石油的1/40,煤的1/800,被称为大自然赋予的“绿色能源”。 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低,只有22.4%,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天然气储量进入了—个新的增长高峰期。2000年以来,全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年增4896亿立方米,其中2009年增加6215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34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3.2万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可新增探明可采储量3.3万亿立方米。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是分布不平衡,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区域分离。气田规模小,缺少特大型气田。天然气储层地质条件复杂且丰度低,低丰度和特低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特别是资源丰富的西部气区和近海气区可采储量的探明率更低。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潜力: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5.9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待探明地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9大盆地。2000-200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由262亿立方米增至830亿立方米,年增16%;消费量由245亿立方米增至887亿立方米,并呈加快增长态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发展研究课题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90年的10.39亿吨增至2006年的22.1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能源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煤炭在常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2006年其比例已降到69.4%;油气消费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23.43%;一次电力比例上升迅速,达到7.2%。但由于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经济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严重损害我国已十分紧缺土地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1.5~2.0万公顷,其中耕地占30%。其次,煤炭开采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2000年,全国煤矿废污水的排放量达到27.5亿吨。全国累计有400多条河流受到煤矿污、废水的污染。第三,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第四,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90%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第五,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治污成本较高,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 同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当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一方面,全球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促进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力度,尽量抑制、减少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减少煤炭消费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在境外获得减排抵消额,有可能实现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质性转让。因此,这种机制有可能对国内能源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可再生和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比例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气候变化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现在就必须毫无迟疑实施能源结构优化,缓解未来环境、气化变化给我们带来压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用能优化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推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进而推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逐步优化。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风险基金,加大基础性勘探投入。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加大对其他种类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投入。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还较低,仅为23%和10.7%,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实施“战略西进,加强海域”,油气勘探难度逐步加大,勘探成本上升。应根据新的油气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调查,建立油气资源的战略后备区。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设立风险勘探基金,鼓励石油公司加强风险勘探。制定政策鼓励、督促石油公司提高油气资源风险勘探基金,以便完善商业性勘查投资体制,加强能源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措施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措施 08级经济1班学号:J0801130 李蕊莹 摘要:能源短缺、能源安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的不合理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的问题。全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其内容应包括:合理的能源供应路线,从国内外两个方面保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的消费比例,使得能源消费能够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保证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能源供应;提高能源效率,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的环境友好性,这有赖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能源结构环境可持续发展节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2004年11月3日在北京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过于依赖煤炭,加上国际上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能源消费的环境问题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强化节约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日益重要的问题. 入21世纪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发展知识经济要求人们加强经济运行过程中以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向知识化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却面临着资源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制约。 一、中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偏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能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态势。 二、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逐渐上升。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人均消费量为1.99吨标准煤,是2001年的1.8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低,2006年中国一次能源人均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9.1%,分别仅为美国、日本、德国的16.9%、32.2%和32.9%。 三、中国能源消费趋向集中,加工转换效率总体不高 中国六大高能耗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6年其总量为12.60亿吨标准煤,是2001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4%,高于11%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六大高能耗产业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例也在不断上长,由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