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摘要: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环境问题急需解决,而物理化学提供了许多基本原理,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环境问题,本文中介绍了几种处理环境问题的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介绍了物理化学对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

关键字: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固化土壤淋洗动电修复贡献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的不断深入,物理化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它不仅在化学,还在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我们介绍一些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一,环境工程中的物理化学技术

1,化学固化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运用化学固化,固化的方法就是加入土壤添加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重金属的吸附或沉淀作用来降低其生物的有效性。污染土壤中的毒害重金属被固定后,不仅可减少想土壤深层和地下水迁移,而且可能重建植被。固化方法的关键在于成功地选择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固化剂,固化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石灰、磷灰石、沸石、磷肥、海绿石、含铁氧化物材料、堆肥和钢渣等,不同的固化剂固定重金属的机理不同,如施用是非主要通过重金属自身的水解反应极其与碳酸钙的共沉淀反应机制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的移动性,沸石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水化硅酸盐晶体,含有大量的三维晶体结构、很强的例子交换能力及独特的分子结构,从而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和专性吸附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有效性,向土壤添加富含铁锰氧化物的物料,铁锰氧化物能专性吸附重金属,使其生物有效性降低,大多数重金属磷酸盐的溶解度很低,因此有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机理和影响因素报道很多。固化方法能在原位固化重金属,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但是固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永久的措施,因为重金属知识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仍留在土壤中。

2,土壤淋洗

土壤淋洗是通过逆转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等反应机制,把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将挖掘出的地表土经过初期筛选去除表面残渣,分散土壤大块后,与一种提取剂充分混合,经过第二步筛选分离后,用水淋洗出去残留的提取剂,处理后“干净”的土壤可归还原位被再利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可进一步处理回收重金属和提取剂。土壤淋洗技术的关键是寻找一种提取剂,既能提取各种形态的重金属,又不能破换土壤的结构。提取剂很多,包括有机或无机酸、碱、盐等。

3,动电修复

动电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中插入电机对,并通过低直流电,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机室运输,从而通过工程化的手机系统手机起来,进行集中处理。在电场作用下,污染物主要

通过电渗透和电迁移两种机制向电极运输,在一些情况下,也存在电泳作用,电渗透是一种电动力学现象,指饱和液体机器中溶解的物质向电极运输,其流动速度与电场强度和土液界面电势有关,而电势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和饱和液体的例子强度及PH值等,电迁移主要是指高度溶解的无机离子,在电场中,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以电迁移方式运输。动电修复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适合于低渗透的粘性和淤泥土,可以控制污染物的流动方向,从经济上来看,也是可行的。

二、物理化学与环境科学

物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理论和方法被运用到环境保护中,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是指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化,通过质能交换达到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的统一整合体,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质能量流动在一般情况下达到动态平衡,即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失调乃至破坏,是今天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可以i比较清楚地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大小、方向和形式。

2,寻找污染源的形成机理

依靠物理化学对反应机理和速率的测定,才探明了光化学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照,以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发生逛街深层氧原子的反应为引发,导致臭氧的形成。碳氢化合物的存在,促使一氧化氮向二氧化氮的快速转化,这些都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

3,研究O3的破坏机理

为探索臭氧被破坏的机理,物理化学又做出了贡献,依靠动力学,光化学知识和现代实验手段,已经探明臭氧的形成、破坏转化机理。

4,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

依靠物理化学,才设计出灵敏的监测仪器,成功地提出了最灵敏的监测分析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就是一例,这是一种十分紧密的仪器,可检测出一英里左右的城市空气,鉴别出所在的一切化学物质及他们的浓度,靠这种仪器,人们可以检测出光化学烟雾的痕量成分。

三、物理化学的发展

目前,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发展日益尖锐复杂,同时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认识和解决。现在已经有很多环境问题由物理化学中的某些原理解决,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运用更多的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如什么办法能替代产品和生产工艺来减轻已造成的污染问题。因此物理化学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重视物理化学这门学科,努力加大该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飞雪杨俊林把握物理化学研究前沿,完善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领域立项与管理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2009,25(4)

(2)龙新宪杨肖娥倪吾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应用生态学报2002-6 (3)郭晓霞物理化学与环境科学云南环境科学2000-6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一) 科学的目的除了应用以外,还有发现世界的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物理化学自然也是科学,所以同样适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然而,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物化是有用的,也是好玩的,这些是学习物化的动力,那么,怎样才可以学好物化呢?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理解-记忆-应用,而串起这一切的线索则为做题。理解是基础,理解各个知识点,理解每一条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等等。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很多知识都要理解了之后才能记得住,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或公式等的理解可能比别人要好一点,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好像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那或许可以放弃对推导过程的理解,毕竟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条公式的写法及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该公式,这样也就可以了,说到底,对知识的记忆及其应用才是理解的基础物理化学不在于繁杂的计算,而是思路。 我觉得学习物化时应该逐渐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化学的理论框架,要培养出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要创新。物化离不开做题。 认真地去做题,认真地归纳总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框架,而且做题也是一个把别人的框架纳入自己的框架的过程。从另

漫谈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

漫谈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 2007化教一班222007316011045 王祖龙 摘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物理化学终以一门新的学科出现。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并在化学中占有极重要位置。随着人们不断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服 务。 关键词:物理化学形成发展学科特点前景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在当今,新兴学科层出不穷,但统而观之,它们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很多都是边缘学科(亦称交叉学科,1926年美国首次出现)——横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是随着人们对物质运动形式及固有次序的逐步揭示,是当基础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结果,是人们知识的深化。 化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且一直以来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一系列化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断形成,大大的丰富了化学知识,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在所有化学分支学科中,当属物理化学最为重要。 而物理化学,作为最早形成的第一门边缘学科,被称为交叉学科的典范,是现代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在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较漫长而艰难的时期。 一、物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物理化学”这个术语曾在十八世纪首先被罗蒙诺索夫创用,但是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却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才被确定下来。至今其研究内容也都是在当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的。对于物理化学的形成,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杰出的俄国一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W.F.,1853一1932),他为物理化学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在1887年创办了第一份名副其实的专业性期刊: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Zeitschrift physikalische Chemie)121,标志着物理化学的形成.。奥斯特瓦尔德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也曾被列宁誉为“伟大的化学家和渺小的哲学家”。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前的近代化学初期,化学家往往又是物理学家,他们研究的问题常常相互有关,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例如,1807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观测到气体向真空膨胀后温度没有变化,于是物理学家便据此作出“气体膨胀至真空没有作功”这种结论。又如道尔顿,他起初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才研究化学。他从长期观测气象着手,研究空气组成并得出气体的“微粒说”;再经过对碳的两种氧化物以及多种氢化物的组成的化学分析实验,在1804年正式提出倍比定律,后来将物理原子论(即哲学“微粒说”)发展成为“化学原子论”,成为了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 到了十九世纪下半世纪,随着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此前大量拥现的化学和物理学成就的逐步积累,近代化学迅速向专业化分工,化学家在研究方向及方法上和物理学家终于分道扬镰。物理化学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独立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以李比希和杜马等为代表的有机化学家。有机化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使得从类型理论向结构理论的发展逐步系统化。同时在这一时期,有少数化学家(有的本来也就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关心物理学的理论和发现,这就使得化学和物理学相结合起来,例如拉乌尔(Raoutt,F.M,1830一1901,法国)、瓦格(Waage,P.1933一1990,娜威)、范霍夫(Van't Hoff,J.H.,1852一1911) 以及能斯特(Nernst,H.W.,1864一1941,德国)等。他们都为物理化学最终成为现代化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是初期物理化学的共同奠基人。 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来,近代化学前期到奥斯特瓦尔德创办《物理化学杂志》之间,有着许多与物理化学形成有关的十分重要的史实: 1、关于原子一分子学说

分析化学发展史

分析化学发展史 摘要]分析化学始于一些分析检验的实践活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分析检验工作。 16世纪,化学反应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分析。18世纪中叶,重量分析法使分析化学由单纯的定性分析迈 入了定量分析的时代。到了19世纪,定性分析趋于完善,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也相继出现并不断发展。 分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被称之为经典分析化学。20世纪以来,在经典化学 不断充实、完善的同时,仪器分析也迅猛发展,并且在分析化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键词]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在化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世纪,甚至古代,人们已开始从事分析检验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如为了冶炼各种金属,需要鉴别有关的矿石;采取天然矿物做药物治病,需要识别它们。这些鉴别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古人首先注意和掌握的当然是它们的外部特征。如水银又名“流珠”,“其状如水似银”,硫化汞名为“朱砂”、“丹砂”等都是抓住它们的外部特征。人们初步对不同物质进行概念上的区别,用感官对各种客观实体的现象和本质加以鉴别,就是原始的分析化学。 在制陶、冶炼和制药、炼丹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对矿物的认识便逐步深化,于是便能进一 步通过它们的一些其他物理特性和化学变化作为鉴别的依据。如中国曾利用“丹砂烧之成水银”来鉴定硫汞矿石。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很自然地就会产生控制、检验产品的质量和纯度的需求,于是产生了早期的商品检验工作。在古代主要是用简单的比重法来确定一些溶液的浓度,可用比重法衡量酒、醋、牛奶、蜂蜜和食油的质量。 到了6世纪已经有了和我们现在所用的基本相同的比重计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又促进了货币的流通,高值的货币是贵金属的制品,于是出现了货币的检验,也就是金属的检验。古代的金属检验,最重要的是试金技术。在我国古代,关于金的成色就有“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的谚语。在古罗马帝国则利用试金石,根据黄金在其上划痕颜色和深度来判断金的成色。 16世纪初,在欧洲又有检验黄金的所谓“金针系列试验法”,这是简易的划痕试验法的进一步发展。16世纪,化学的发展进入所谓的“医药化学时期”。关于各地各类矿泉水药理性能的研究是当时医药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研究促进了水溶液分析的兴起和发展。1685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兼化学家R·波义耳(Boyle,1627-1691)编写了一本关于矿泉水的专著《矿泉的博物学考察》,相当全面地概括总结了当时已知的关于水溶液的各种检验方法和检定反应。波义耳在定性分析中的一项重要贡献是用多种动、植物浸液来检验水的酸碱性。波义耳还提出了“定性检出极限”这一重要概念。这一时期分析检验法的多样性、可靠性和灵敏性,并为近代分析化学的产生做了准备。 18世纪以后,由于冶金、机械工业的巨大发展,要求提供数量更大、品种更多的矿石,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以矿物、岩石和金属为主,而且这种研究从定性检验逐步发展到较高级的定量分析。其中干法的吹管分析法曾起过重要作用。此法是把要化验的金属矿样放在一块木炭的小孔中,然后以吹管将火焰吹到它上面,一些金属氧化物便熔化并会被还原为金属单质。但这种方法能够还原出的金属种类并不多。到了18世纪中

最新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 。 2、熵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3、补全热力学函数关系式:C P= (?S/?T)P 4、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压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与定容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之比为: 5、化学势的表示式中,是偏摩尔量。 6、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和。 7、反应NH4HS(s)=NH3(g)+H2S(g),在298K时测得分解压为66.66Pa,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 pΘ= ;K p= 。 8、1atm压力下水和乙醇系统的最低恒沸混合物含乙醇质量分数为0.9557,现将含乙醇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馏,最终得到的物质为。 9、水在101.3kPa时沸点为373K,汽化热为40.67 kJ/mol(设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毕节学院的大气压约为85.5 kPa,则在毕节学院水的沸点为K。 10、反应NH4HS(s)=NH3(g)+H2S(g)已达平衡;保持总压不变,往系统中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的是() (A)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D)反应机理 2、下列关于热力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适用于分子的个体行为 (B)热力学可以解决某条件下怎样把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 (C)经典热力学详细讨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D)经典热力学常需计算一个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3、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A) S (B) (?G/?p)T(C) (?U/?V)T(D) C V 4、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哪组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T (B)V (C)T、U (D)T、p 5、对一化学反应,若知其△C p,m= ∑νB C p, m, B > 0,则该反应的()

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物理化学心得体会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关于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物理课和化学课是当前高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程,包含在理工科之中,但是两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具备文科的特点。下面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篇1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 bb 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A、等

应用物理化学习题(附答案)分解

《应用物理化学》 习题及部分思考题解答刘志明孙清瑞吴也平编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2009年7月31日

第一章 热力学定律 思考题 1. 设有一电炉丝浸入水槽中(见下图),接上电源,通以电流一段时间。分别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体 系,试问ΔU 、Q 、W 为正、为负,还是为零? ①以水和电阻丝为体系; ②以水为体系; ③以电阻丝为体系; ④以电池为体系; ⑤以电池、电阻丝为体系; ⑥以电池、电阻丝和水为体系。 答:该题答案列表如下。 2. 任一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体积相同的终态,终态压力 相同吗 答:不同。膨胀到相同体积时,绝热可逆与绝热不可逆的终态温度和压力不同。 3. 熵是量度体系无序程度大小的物理量。下列情况哪一种物质的摩尔熵值更大? (1)室温下纯铁与碳钢; (2)100℃的液态水与100℃的水蒸气; (3)同一温度下结晶完整的金属与有缺陷的金属;(4)1000℃的铁块与1600℃铁水。 答:温度相同的同一种物质,气、液、固态相比(例如水蒸气、液态水和冰相比),气态的微观状态数最大,固态的微观状态数最小,液态居中,因此,摩尔熵气态最大,液态次之,固态最小;同类物质,例如,氟、氯、溴、碘,分子量越大摩尔熵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熵越大;分子构象越丰富熵越大;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的摩尔熵也不相同。 (1)、(2)、(3)和(4)均是后者摩尔熵值大。 4. 小分子电解质的渗透压与非电解质的渗透压哪个大?为什么?电解质的稀溶液是否有依数性?其渗透压公式是怎样的? 答:非电解质的渗透压大。因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通过半透膜的几率就小,这样就造成膜两侧的浓差增大,使渗透压增大。小分子电解质的稀溶液有依数性,但不显著。稀溶液以浓度代替活 度,()RT RT 2c 21c 2c 1c 1c 2c ++=?=π,若c 1>>c 2,RT 1c 2=π;若c 2>>c 1,RT 1c =π,c 1、c 2分别为溶液一侧 和溶剂一侧的浓度。 5. 下列物理量中,哪一组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 (1). C p ,C v ,S ,H m (2). U m ,T ,P ,V m (3). V m ,H m ,μ,U (4). H ,V ,U ,G 答:(4)组,即H ,V ,U ,G 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 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槽中放置一个盛水的封闭试管,加热水槽中的水,使其达到沸点。试问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为什么?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火车,能否使火车的速度加快,何故?

物理化学发展史

物理化学发展史——早期溶液理论和今日中学化学 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介绍物理化学发展史,物理化学博大精深,很有内涵,所以我耍个机灵,取了早期溶液理论的发展这一节,同时谈一谈今日中学化学对溶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首先我想谈一谈物理化学,既然叫物理化学,那他一定和物理有点关联,例如空气湿度多大时我们能够观察到雾的现象?早晨的露珠为什么呈现球形?天上云层很厚实,为什么不下雨?人工降雨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等等这些物理现象,其实都属于物质的性质,而物理化学其实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学科。 自1887年奥斯特沃尔德和范霍夫合办了德文《物理化学杂志》,这门学科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天物理化学的发展程度当然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具体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光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催化理论等等分支。应该说,物理化学以热力学、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为基础。日本化学史家山岗望提出,物理化学学发端于拉瓦锡时代,本生进一步将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到化学研究上,把物理学原理用来解释化学现象则是从范霍夫开始的。这段时间大致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重叠,也就是说,物理化学建立在产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期间涌现了无数大牛,更有麦克斯韦,玻尔兹曼,普朗克这三尊神。例如麦克斯韦,以电磁理论闻名于世的物理大神,为化学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要更加惊人。请看这两个数,一个热力学K,一个是动力学K,这两个K为什么长这么像?类似的还有克劳修斯克拉博隆方程,如果我把ΔG和ΔEa都用能量E表示,你会发现形式上和麦克斯韦能量分布积分式惊人的相似。这三位确定了热运动的本质,确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明确地给出了熵与微观状态数的数学关系。有意思的是文科里面更喜欢谈熵,伟大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以熵增定律为主题写了科幻史上我认为是最好的一篇——最后的问题。 好言归正传,关于溶液理论,就必须提物理化学三剑客:阿伦尼乌斯,范霍夫和奥斯特沃尔德,三人之间的性格可以说迥异,又来自三个不同国家但对稀溶液的研究将他们的命运深深的绑定,三人友谊可以说是科学史上一段佳话。 故事要从溶液的依数性说起。首先是关于溶液渗透压的发现。最早观察到渗透现象的是法国物理学家诺勒。1748年他为了改进酒的制作时曾作过一个实验:把酒精装满一个玻璃圆筒,用猪膀胱膜封住,然后把圆筒全部浸进水中。他发现膀胱膜向外膨胀,即发现水通过膜渗透进了圆筒,最后膀胱膜竟被撑破。但他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渗透压造成的。最早对渗透压进行半定量研究的则是法国生理学家杜特罗夏在1830年左右进行的。他用一个钟罩形的玻璃容器,下面用羊皮纸封住,从上面插进一支长玻璃管,容器中分别放入各种不同浓度、不同物质的溶液,然后把它浸入水槽中。于是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浓度越大,水柱越高,两者成正比。这时候他意识到:这个压力是由于外面的水通过羊皮纸向溶液方向迁移而产生的。他给这种现象命名为“渗透”,该术语来源于希腊文“wσμos”,意思是“推进”。1848年,德国化学家K.维洛尔特(Karl Vierordt)证实了他的这一结论。但由于动物膜既可让溶剂分子也可让溶质分子渗透,只是速度不同,所以测得的渗透压力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而且与溶剂、溶质的渗透相对速度有关,因此测得的渗透压也只是粗略的,而且由于这类半透膜不够坚固,经受不住浓溶液的很大的渗透压。 1867年,德国生理化学家特劳贝让亚铁氰化铜或丹宁-明胶沉积在多孔陶瓷上,制出了真正只让水分子透过的膜,范霍夫称它为半透膜。这种膜非常牢固,能够经受几百个大气压的渗透压。1884年德国植物学家普菲弗便利用这种半透膜研究植物的枯萎状况,对蔗糖溶液的渗透压进行了广泛的定研究,得到了准确的数据。 这些实验结果激起了范霍夫对渗透压进行理论探讨的热情。他从浦菲弗的数据得知,含有一克蔗糖中加水,水加的越多,渗透压越小,但一定是一个常数,与波义耳定律对气体的

物理化学试题与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1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6题 30分 ) 1. 2 分 (4932) 用铜电极电解·kg-1的 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 B ) (A) 2Cl- ─→ Cl2+ 2e- (B) Cu ─→ Cu2++ 2e- (C) Cu ─→ Cu++ e- (D) 2OH-─→ H2O + 1 2 O2+ 2e- 2. 2 分 (4948)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D ) (A) (Na+/ Na) < (H+/ H2) (B) (Na) < (H2) (C) (Na+/ Na) < (H+/ H2) (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Na+/ Na) > (H+/ H2) 3. 2 分 (4869) 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 C ) (A)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 (C) 消除迁移电流 (D) 上述几种都是 4. 2 分 (4889) 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 B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 mol·kg-1 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 A ) (A) Cl2 (B) O2 (C) Cl2与 O2混合气体 (D) 无气体析出 已知: (Cl2/Cl-)= V , (Cl2)= 0 V , (O2/OH-)= , (O2) = V 。 6. 2 分 (5154) 将铅蓄电池在 A 电流下充电 h,则 PbSO4分解的量为: (M r(PbSO4)= 303 ) ( B ) (A) kg (B) kg (C) kg (D) kg 7. 2 分 (5102) 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 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 ( D ) (A) 铜片 (B) 铁片 (C) 镀锡铁片 (D) 锌片 8. 2 分 (4940) 25℃时, 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 V, (Zn2+/Zn) = V,电解一含有 Zn2+(a= 的溶液,为了不使 H2析出,溶液的 pH值至少应控制在 ( A ) (A) pH > (B) pH > (C) pH > (D) pH > 9. 2 分 (4857) 298 K、 mol·dm-3的 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 V,电解此溶液 为: ( C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 H2 (A) 大于 V (B) 等于 V (C) 小于 V (D) 不能判定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1 一学期就这样悄然而逝。回想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然而,一闭眼,感觉自己什么未曾学到。对物理化学没有整体的感知。 我想这应该说我自己平时不注重积累和总结吧。 确实,平时就只顾着赶作业,而忽视了总结。这一学期,我很少认真的想这章学完了,我该总结了。很少认真的想这两章学完了,我该总结了。更别说全本书学了,我该总结了。 总结不只应该挂在嘴上,而应落实下来。有总结才有系统的积累。这是我对学习物化及其他课的最深的一点感想,或者说是收获吧。 但仔细回想,收获还是有的。 首先,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做事之前的准备要做好,做事时常常抬头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做完了要记得总结。做之前要认真思考:我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目的,我想达到什么效果,中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有没有在做无用功……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忙,可是在忙什么呢?有必要吗?有没有快速点的办法?这些问题却没有思考。 好比,进山之前,我未总体感知他;进山之后,我自顾着低头做,却忘了抬头看看脚下的路,它延向何方,路边风景如何;出山之后,却未回头看看我是怎么进去的,又是怎么出来的。还有别的路吗我没有思考过。那是我没有时间吗?当然,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正如,很多成功之士,他们的成功部分在于他们会挤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其次,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我从何老师和周老师身上深深感受到的乐观的心态。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总结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来。一件事对我来说,想到的也都是它坏的一面。而老师不同,

物理化学电导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0409403 学号040940302 姓名 实验名称电导与其应用 日期2011-12-1 同组者姓名 室温12.9℃ 气压977.3mmHg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液电导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二、预习要求 掌握溶液电导测定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 1.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AB 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K C 与原始浓度C 和电离度α有以下关系: 2 C C K 1α α = - (1) 在一定温度下K C 是常数,因此可以通过测定AB 型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时的α代入(1)式求出K C 。 醋酸溶液的电离度可用电导法来测定,图19.1是用来测定溶液电导的电导池。 将电解质溶液放入电导池内,溶液电导(G)的大小与两电极之间的距离(l)成反比,与电极的面积(A)成正比: A G k l = (2) 式中,l A ?? ??? 为电导池常数,以K cell 表示;κ为电导率。其物理意义:在两平行而相距1m ,面积均为1m 2 的两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称为该溶液的电导率,其单位以SI 制表示为S·m -1 (c·g·s 制表示为S·cm -1 )。 由于电极的l 和A 不易精确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先求出电导池常数K cell ,然后把欲测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再根据(2)式求出其电导率。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是指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1m 的两平行板电极之间的电导。以Λm 表示,其单位以SI 单位制表示为S·m 2·mol -1(以c·g·s 单位制表示为S·cm 2·mol -1)。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m C κ Λ= (3) 式中,C 为该溶液的浓度,其单位以SI 单位制表示为mol·m -3 。对于弱电解质溶液来说,可以认为: m m α∞ Λ= Λ (4) m ∞ Λ是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如KCl 、NaAc),其Λm 和C 的 关系为( ) m m 1C β ∞ Λ=Λ-。对于弱电解质(如HAc 等),Λm 和C 则不是线性关系,故它不 能像强电解质溶液那样,从 m C Λ- 的图外推至C =0处求得m ∞ Λ。但我们知道,在无限稀 释的溶液中,每种离子对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都有一定的贡献,是独立移动的,不受其它离 出水口 导线 电极 进水口 图 19.1 电导池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C. 易于液化 D. 不易液化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 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4、如图,将CuSO4 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 (可带计算器)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得分 D. CuSO水溶液 4法后面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2、热力学过程中W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A. G=H,TS B. G=A,PV C. A=U,TS C. H=U—PV 5、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

A. Q > 0,W > 0,ΔU > 0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 B. ΔQ = 0,W = 0,ΔU < 0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C. Q = 0,W = 0,ΔU = 0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D. Q < 0,W > 0,ΔU < 0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8、ΔH =Q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 )。 p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655A. 理想气体从10 Pa反抗恒外压10 Pa膨胀到10 Pa 5B. 0? , 10 Pa 下冰融化成水得分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 置。(每小题3分,共45分) C. 电解 CuSO水溶液 4 54D. 气体从 (298 K, 10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 Pa) 1. 一定压力下,当2 L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 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 A. 5 L B. 4 L C. 6 L D. 1 L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2、A、B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其中气体A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的分压为( )。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A. 100kPa B. 60kPa C. 40kPa D. 不确定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 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 10、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 A. 易于压缩 B. 不易压缩 1

关于物理化学教学反思

关于物理化学教学反思 反思不只应该挂在嘴上,而应落实下来。有反思才有系统的积累。这是我对学习物化 及其他课的最深的一点感想,或者说是收获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化学教 学反思,供你参考!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 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 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 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 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 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 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 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 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 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 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 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 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 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物理化学》第1阶段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物理化学》第1阶段在线作业 试卷要求: 本阶段在线作业占在线作业成绩的50%,含单选题15道、判断题5道,答题时间30分钟,3次作答机会。 一、单选题 答题要求: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6.0分) 在1 L容器中O2和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1和0.79,总压力为100kPa。N2的分压力()。 A) 79kPa B) 21kPa C) 100kPa D) 不能确定 2(6.0分) 高分子由线形结构转变为体形结构的过程是()。 A) 聚丙烯酰胺铬冻胶的形成 B) 加热热塑性酚醛树脂 C) 聚丙烯酰胺的水解 D) 聚丙烯酰胺的降解 3(6.0分) 关于饱和蒸汽压、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 纯物质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 对亲油地层,毛细管现象是水驱油的动力 4(6.0分) 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NaCl饱和水溶液的自由度是()。(注:已固定的强度性质的变量不

能算作自由度) A) B) 1 C) 2 D) 3 5(6.0分) 假定图2和图3的油水体系相同,问将油滴从砂粒表面拉开,所作粘附功较小的是()。 A) 图2 B) 图3 C) 不确定 6(6.0分) 关于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 范德华方程式不适于理想气体状态的计算 B) 范德华方程式中有两个常数a,b,其数值是通过临界参变量求得的 C) 处在临界点上的两种气体,不一定处于对应状态 D) 压缩因子为1的气体必为理想气体 7(6.0分) 关于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常数R随气体种类不同而变化 B) 压缩因子为1的气体必为理想气体 C) 范德华常数a与分子间的吸引力有关 8(6.0分) 已知()变量,可由压缩因子图直接查到压缩因子Z。

物理化学-化学前沿与进展

砷钼酸盐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巩培军104753140807 物理化学 摘要:多金属氧酸盐以其丰富多彩的结构及其自身的优良分子特性,包括极性、氧化还原电位、表面电荷分布、形态及酸性,使其在很多领域,尤其是材料、催化、药物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目前报道尚少的砷钼杂多化合物为研究重点。 Abstract: Polyoxometalates (POMs), a fascinating class of metal–oxygen cluster compounds with a unique structural variety and interest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extremely versatile inorganic building blocks in view of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medicine, and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work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rare reported arsenomolybdates. Keywords: polyoxometalate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1 多酸概述 多金属氧酸盐化学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3]。早期的多酸化学研究者认为无机含氧酸经缩合可形成缩合酸: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同多阴离子,其酸为同多酸;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杂多酸阴离子,其酸为杂多酸[4]。现在文献中多用Polyoxometalates (多金属氧酸盐) 及Metal-oxygen clusters (金属氧簇)来代表多酸化合物。 从结构上多酸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形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它的基本的结构单元主要是八面体和四面体。多面体之间通过共角、共边或共面相互连接。根据多面体的连接方式不同,多金属氧酸盐可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如Keggin、Dawson、Silvertone、Anderson、Lindqvist 和Waugh 结构等,它们被称为多金属氧酸盐最常见的六种基本结构类型(图1)。(1)Keggi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可表示为[XM12O40]n– (X = P、Si、Ge、As、B、Al、Fe、Co、Cu 等;M = Mo、W、Nb 等);(2)Wells—Dawso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可表示为[X2M18O60]n– (X = P、Si、Ge、As 等;M = Mo、W 等);(3)Silverto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为[XM12O42]n– (X = Ce IV等;M = Mo VI 等);(4)Anderso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为[XM6O24]n– (X = Al、Cr、Te、I 等;M = Mo 等);(5)Lindqvist 结构,其阴离子的通式为[M6O19]n– (M = Nb V、Ta V、Mo VI、W VI等);(6)Waugh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为[X2M5O23]n– (X = P V等;M = Mo VI等)。其结构又决定其特殊性质的,如强酸性、氧化性、催化活性、光致变色、电致变色、导电性、磁性等。多金属氧酸盐由于各种确定的结构和特异、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们在催化[5]、材料科学[6]、化学及医药学[7]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多金属氧酸盐可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同多(iso)和杂多(hetero)金属氧酸盐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早期化学家的观点:即由同种含氧酸盐缩合形成的称同多酸(盐),由不同种含氧酸盐缩合形成的称为杂多酸(盐)。多酸化学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