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当代意义(上)

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当代的意义(上)

主讲人:侯才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大家好,今天的课题题目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当代的意义》。由我和大家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论做一些讲解和介绍。

我主要分两个大问题,来给大家介绍:第一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介绍一下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的意义。第二个方面,介绍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下面我们就讲解介绍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意义。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马克思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的发现,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都可以是名垂科学史册的。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特别强调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马克思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的变革;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马克思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这里面所强调的,第一点,马克思在世界史观上实现的变革,主要就是指马克思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恩格斯所讲的第二个方面,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主要是指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

大家也知道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2013年12月3日,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面我们就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做一些介绍。

我认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把他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曾经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把它说成是关于人类历史一般规律的科学。但是在此之前马克思本人,也曾经和恩格斯一起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我们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做过一个明确的定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定义,主要是强调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科学。这个定义比起恩格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更强调人们历史发展过程主要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们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自身自己,所以关于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科学,更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他们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种理解。

大家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是一场空前的思想革命,对于以往哲学发展的历史来说也是一种真正的革命变化。在以往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统治整个人类历史观的发展阶段,由于人们对经济根源没有获得很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在以往的历史发生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完全确立,特别是在传统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商品和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可能去深刻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特别是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出现,这就使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显露出来。

另外,以往唯心主义历史观在历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也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在以往人们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独特的特点。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限分化出来的,是自然界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人类社会又有不同于其他自然界的一些主要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与自然界主要是由各种物质力量发生作用的情况不同,在社会历史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而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图、有动机的。

所以以往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往往注意到,在社会历史中,人们的思想、动机、观念,人们的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去寻找,

在人们精神动力后面的物质动力。

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经济根源日益显露,这时候就使马克思、恩格斯有可能借鉴以往思想家、哲学们关于社会历史科学,特别是历史哲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从而来深刻地揭示,物质生产和经济根源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就使他们第一次找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根源和动力,从而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大意义,马克思本人、恩格斯和列宁都做过一些揭示和介绍。恩格斯曾经专门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也特别强调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间接为一种及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列宁的这一段概括,应该说充分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整个人类认识,特别是对于人类历史和各门社会科学、历史科学,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现代也得到了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充分肯定。比如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所著的《西方哲学史》中,就特别肯定了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复兴了以往的唯物主义。所以罗素强调马克思把自己叫做唯物主义者,但不是十八世纪的那种唯物主义者,也就是说不是旧唯物主义者。罗素说,马克思是一个复兴唯物主义的人,因为他给唯物主义加深了新的解释,这种新的解释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使唯物主义和人类历史建立了一种关联,或者说建立的一种联系。

德国哲学家,著名的存在主观主义流派代表海德格尔也充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他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这篇文章中专门指出:因为马克思在研究异化问题时,深入到历史本质的维度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比现代其他各种历史观都要优越。海德格尔还特别指出,现在很多西方有影响的哲

学流派,比如说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等各种流派,实际上还没有达到和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话的一种高度。

英国著名的评论家,伊格尔顿也在他关于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指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伊格尔顿这一段话,就指出了马克思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特别是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当代整个人类社会生产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现象,能够说明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当代社会中影响的一个情况,就是在2012年,有关百度搜索,涉及到哲学经典著作的条目有一个统计,在这个条目中体现马克思所撰写的有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重要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排名第一,总条目量达到了500多万条。而尼采的《强烈意志》、黑格尔的《逻辑学》等都排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

这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的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我要讲解和介绍的,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第二个方面的意义是,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哲学基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都有很到的重要的说明。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专门强调,他说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专门强调:所谓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一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所谓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也就是理论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是: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及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也就是实际的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在这样的一段话中,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里边包含着一个隐含观点是,共产主义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也就是说所谓共产主义,就是把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化为实践。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的方法

我要说明关于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三个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的意义是,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曾经专门强调和指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毛泽东一直到邓小平,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于我们党、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发展的意义都曾经专门做过说明。

比如毛泽东同志最早,也就是在1921年,在致蔡和森的信中就明确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也就是说早在1921年,毛泽东就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我们党的哲学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也几次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在1985年,他在与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一次重要的谈话中专门讲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当时小平同志讲了一段重要的话。他说,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重要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小平同志这一段话实际上是对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的总结。

关于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特别专门做了表述和说明。他在讲话中强调,历史和现实的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这种对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是我强调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一)物质生产的原理

以上向大家介绍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方面的主要意义。下面我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和大家做一些讲解和介绍。关于原理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专门的说明。他说当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作为立场和主要观点来掌握的时候,它就是可以成为原理。

但是当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用它去指导我们的工作,那么它就是一种方法论。所以关于原理和方法的区分,实际上是相对的,实际上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运用基本原理的一个区分。所以我在以下的讲解和介绍中,就不单独去区分原理和方法。

第二个说明,就是我在讲解介绍过程中主要依据经典著作的一些主要观点,都是原著中的主要的观点。这样的讲解和介绍,主要目的是使大家能够原汁原味地了解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的观点。

我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划分为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我把他称为物质生产的原理;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为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第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为人民群众历史作用是的原理;第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理。下面我就这五个方面的原理,一一向大家做一些讲解。

第一个方面的原理,关于物质生产的原理。我把他概括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人类历史的前提。

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物质生产的研究,通过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和历史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的揭示,来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起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物质生产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对物质生产观点的创立,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实现了对以往历史观的变革,也实现了对以往整个哲学的变革。

关于物质生产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从事理论活动过程中给予了充分地关注,他们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实践观的时候,在研究物质生产这样一个基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等等一些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注意物质生产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给予物质生产的全部意义以应有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的理论也是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延伸出来。

我们可以看一下,马克思、恩格斯从物质生产这一基本事实中,得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我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的重要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物质生产,是整个感性世界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过程中,他们把整个的自然界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生态的自然,一部分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人工加工过的自然。关于原生态的自然,我们可以称为第一自然,被人改造和加工过的自然,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叫做人化自然。所谓人化就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加工改造而发生变化的自然。人化自然,我们一般把他叫做第二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物质生产是感性世界的基础,这个意思就是强调,物质生产是我们所说的第二自然,也就是被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造过的人工自然或者人化自然的现实基础。这个意思就是强调,我们面对的真实的现实的世界,是作为我们认识和实践客体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而被认识和改造的。所以我们在对这个世界认识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我们的实践活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自然并不是抽象的、整个的自然界,也不是原生态的自然,比如说在人类未出现以前的原始的自然界,他们更关注的是,已经被人改造和正在被人改造的这部分自然界。这部分自然界的现实基础,按照马克思、恩

格斯的说法,是我们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我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所以马克思在强调人和自然相统一的基础的时候,马克思特别明确指出,所谓自然和人的统一,所谓天人合一的现实的基础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实践。具体地说,在当代社会中,实际上就是工业,工业是人和自然最相统一最主要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第二个关于物质生产的重要观点,他们强调物质生产是一切人类历史的基本条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物质生产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所以它是所有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也是所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的条件。这一点,不管是在原始社会中,在奴隶社会中,在封建社会中,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乃至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物质生产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所谓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生产提出的第三个基本的观点是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基本形式。关于人的实践活动,有许多基本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实践活动,主要划分为三种形式,一种形式物质实践,第二种形式政治实践,第三种形式精神实践。

这种划分和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划分,是大体一致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把人的实践活动主要划分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我们可以说,生产斗争,大致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物质生产,就是物质实践。阶级斗争,大体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政治实践。科学实验就其所包含的科学技术理论来说,基本上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精神实践。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人们的物质实践、政治实践、精神实践,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他们当时把这三种形式称为物质活动、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

这三者的是存在一个内在的关系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的物质实践,或者物质活动,决定人们的政治实践,或者政治活动,进而决定人们的精神实践和精神活动。也就是说,物质实践、物质生产是整个政治实践和精神实践的

一个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生产的第四个重要的观点,是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马克思对于人们的生产有着全面的理解和论述,他大致上把整个人类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两大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精神生产根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这是因为物质生产包含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物质生产包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的结构;物质生产所包含的第二个方面,是人和自己的关系。所以马克思强调,从物质生产中,产生一定的社会的结构,所谓一定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物质生产中,还产生人对自然的关系,人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生产关系;人对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生产力,马克思强调,从人和人的关系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就决定精神生产的性质。换句话说,人们精神生产的性质直接是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决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两者关系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构成物质生产的主要内容。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物质生产的第五个重要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物质生产在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和根源性作用这样一种理解,强调人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都是实践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物质生产的观点,把整个的人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这个观点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在《提纲》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提出这一个观点,实际上就是根据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解,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就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

关于物质生产的这样一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的观点,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也得到了西方哲学家的普遍的认同。比如说我刚才举到的,英国哲学家罗素,他就特别强调,他说马克思所提出的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这个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罗素自己明确说明,在他所写作的《西方哲学历》中有意识地运用了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

物质生产的观点,也为我们今天认识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我的个人的理解,我们今天把握物质生产的观点,主要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今天把握物质生产观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政治局具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也专门强调这样一个的重要思想。习总书记强调,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的改革,也就是说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社会生产力为牵引,才能更好地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把握物质生产来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发展这第一要务,然后以这样一种观点来解决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我认为这个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在把握物质生产的观点的时候,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力的观点,我们强调生产力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必须要对生产力的观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马克思所强调的生产力的观点,第一他强调是社会的生产力,也就是指全社会的生产力的总和,这个意思是指,不是指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局部的生产力。我认为这点很重要。第二点,马克思强调生产力,马克思特别强调,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决定性的要素,是生产力的主体,所以马克思说,所谓生产力就是人的本质能力,所以我们强调生产力的观点要特别注重生产力的主体是人。生产力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和能力。从这样一种观点来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的理解实际上所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是要解放劳动者,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的科学技术素质,提高他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说要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这个才是解放生产力首要的内容。所以不要把生产力理解为单纯的物,这是我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第一个方面的主要的原理和观点。

(二)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

下面我给大家讲解和介绍,第二个方面的原理,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原理。

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我们过去在原理教科书中把它称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进行了很多重要的论述,我在这里面举个最主要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根源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换一句话说,人们的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是人们物质交往和人们物质活动的一个产物。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特别强调人们的精神因素,比如说人们的想象、人们的思维、人们的意识,包括人们的整个的精神交往活动,实际上都是人们物质交往的直接产物。

也就是说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为了和自然对象,和自然界打交道发生关系,把自然界作为人们生产的一个对象,人们之间首先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就决定人们之间首先要进行一定的交往。这种交往首先是物质性的交往,也就是人们在生产中所建立的人们之间的一种物质关系。意识是人们在建立人们之间物质关系过程中产生的,就是由于有了物质交往的需要,人们才有了思想交流的需要。所以产生了人们的意识,产生了语言,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样一个原理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基本的观点。

也正是根据这样一个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在强调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时候,特别强调我们可以把整个人类的生活过程划分为三个方面,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物质生活过程;第二个层次政治生活过程;第三个层次精神生活过程。但是这三个生活过程、三个层次,马克思认为最基本的、最为基础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什么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马克思用一个概念来表示,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接下来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分别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进行界定。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意识的界定,就是人们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关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与恩格斯一起做了这样的表述:所谓意识是什么

呢?所谓的意识,就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个意思就是说,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内容。社会存在被人们意识到了,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变成了人们的意识。所以这个观点实际上是强调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基本的内容是来源于社会存在的,是被社会存在所规定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意识概念的一个界定。

对于社会存在这个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怎么界定的呢?这就涉及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第四个重要的观点。马克思明确界定,所谓人们的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所说的这个现实生活过程,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过程,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边,在解释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时候,强调所谓人们的社会存在,其实就是人们的活动方式,所谓人们的活动的方式,就是人们物质生产的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的活动方式、人们的实践方式,实际上就是人们生命表现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他们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所谓社会存在的问题。人们的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过程。这个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以上我通过四个方面的观点,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做了一个介绍。这个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我们党的基本的路线、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我认为都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特别强调,我们党十八大以来所制定的各项重要的方针路线政策,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决定,实际上就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存在的基本状况出发制定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样一个重要的原理。

对于我们领导干部在掌握这个原理的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是要处理好国情、省情、区情和我们单位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所作出的各项重要的政策、决策、方针、措施等关系。真正能够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管是国情也好,还是省情也好,还是区情也好,还是我们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具体的

实际情况也好,这样一种客观的认识基础之上。这样就做到了所谓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一个客观的统一。这是关于这个原理的现实意义。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